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简介_数学完整篇.doc
九年义务教育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PT精品
![九年义务教育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PT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96f78fd050876323012120e.png)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31
→分享
3.下图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7 厘
厘77厘米 米
7 厘
米
米
5厘米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32
→分享
4.应用题
有一快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底是24 米,高是15米。每平方米收油菜6千
克,这块地收多少千克油菜?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33
16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7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8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9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0
→分享
高 底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1
→分享
高 底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2
→分享
1.比较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 长方形什么发生了变化?什 么没有变?
2.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 形有什么联系?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3
→分享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4
→分享
长 底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3.5米
4.8米 4.8×3.5≈17(平方米)
业精于答勤荒:于→嬉它分行享的成于面思毁积于随约是17平方米。29
1.先说图形的面积公式再口算
3厘米 4厘米
5 分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b88d2e0722192e4536f6bc.png)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分析隆昌县付家小学钟卫东一、教材内容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共计四个单元。
二、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1.加强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由于小数与整数在计数形式、计算方法等许多方面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教材注意在已学的整数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如通过具体例子,着重说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基本一致,不同的主要是增加了对小数点的处理。
讲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时,只是通过具体例子指出这些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
由于突出了小数和整数的联系,很多内容就不需要完全当作新知识讲,可以引导学生把已学的整数知识迁移到小数中去,然后区分与整数不同的地方。
这样既节省教学时间,又使学生易于掌握新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2.改进应用题的编排,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
本册教材在应用题方面,先复习已学过的两步应用题和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总结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适当扩大应用题的范围,出现一般的三步应用题以及有相遇关系的行程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加强动手操作,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加强实际操作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教材继续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迸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有关图形大小、特征的深刻印象,清楚地理解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面积。
同时,教材注意在引导学生操作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如图形的转化和变换思想,使学生把有关的图形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促进知识的转化迁移。
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概括出计算公式,又可以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积累直观经验。
4.适当加强简易方程。
简易方程属于代数初步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适当引入一些代数初步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已学过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可以使一些整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主要是逆思考的)化难为易,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
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ppt
![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ba37623b3567ec112d8a2a.png)
3、合作性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学会与他人合作,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达到 有效的合作学习。
四.说学法:
1、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 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说教材:
教学目的: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 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拼剪中感受数 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公式,学会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推导公式时的转化对应关系。关键是通过学生
亲身经历,借助直观形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理解教 材,悟出真知,归纳公式。
三.说教法:
1、探究性学习——有目的的运用知识迁移 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 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演 示进行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红色涂漆部分的面积?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三).解决问题:
5厘米 12厘米
10厘米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 (三).解决问题: (四)、欣赏延伸。
章智
一.说理念: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和优势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和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5ed4d04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c.png)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和优势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小学数学第九册作为小学数学的最后一本教材,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和优势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其对学生的帮助和意义。
一、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特点1.编排合理,符合认知规律小学数学第九册的编排是非常合理的,分为“方程与解答”、“几何结构”、“数量关系”三个大的部分,每个部分进又分为数个章节。
每个章节教授的内容有着逻辑性和连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会让学生感到繁琐。
2.注重启发式教学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学中极其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
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掌握数学知识。
3.内容丰富多样,知识点较难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内容相对于之前的教材要丰富许多,包括方程式、几何结构、乘法分配律、因式分解等较难的知识点,力求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
4.强调形式化思维方式的培养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学中注重形式化思维的培养,借助形式化思维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对事物形式的分析、归纳、推理、演绎等方式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本身的规律性和内在联系,提升数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把握时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第九册在教材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当前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和能力。
在布置数学习后作业、掌握课后练习等方面,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为学习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二、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的优势1.提升综合实战能力小学数学第九册作为小学数学的结束,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数学学习体验。
其内容涉及到方程式、几何结构、乘法分配律、因式分解等知识点,经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小学数学第九册的教学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概述.ppt
![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概述.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721779bb4cf7ec4afed0fa.png)
2020/11/22
解方程
应用
列方程 解简单 的实际 问题
4.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
系,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
实际问题。
5.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的优越性,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
思路。
20
试行稿
学习内容
学习要求及活动建议
用字母表示常 见数量关系
含字母的式子 与代入求值
方程的初步认 识
2020/11/22
列方程 解简单 的实际 问题
6.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 用等量关系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1
《试行稿》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在内容栏 中删去了“等式的性质”,但在《学习要求与活 动建议》栏只是相关地删除了“利用天平进行实 验,得出等式,根据等式性质解a(x+b)=cx等形式 的方程”,却并没有因为少了“等式的性质”而 降低最后的要求,只是在语序上做了调整:
2020/11/22
12
用字母表示数
4
四、简易方
程(18课时 化简与求值
3
+2)
方程
7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4 解应用题
2020/11/22
13
第五章 几何小实践
平行四边形(*引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引入) 梯形的面积
2020/11/22
14
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既是学生进入 初中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前提,同时也加 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4
循环小数
1
用计算器计算
1
2020/11/22
积、商的凑整
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fb1a41dace2f0066f533221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九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小数的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室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编写说明_数学完整篇.doc
![小学数学室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编写说明_数学完整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3ea524eccf84b9d529ea7a60.png)
小学数学室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编写说明_数学论文由人教社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和编写方式上,除了与前几册教材内容有相同的特点(即适当增加概括性的数学知识,适当加强知识的逻辑系统性,进一步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还注意了适当加大教学的步子,适当增加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做到与初中的数学教学更好地衔接。
1.适当改进了分数加、减法的编排。
分数加、减法都有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在计算方法上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宜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
在分数加、减法中,带分数相加、减的情况是个难点,考虑到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写法,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分数部分既有同分母的,又有异分母的,因此在教材中,不把带分数加、减法单独列为一节,而把含有同分母、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并入同分母、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这样既便于突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又分散了带分数相加、减的难点,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2.适当调整了分数乘、除法的内容。
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个单元中,都先集中教学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然后再着重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这样容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
教材还注意加强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在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在教学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这样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图表等知识做较好的准备。
3.适当降低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难度。
分数四则计算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应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第九册教材解读
![第九册教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532d015866fb84ae45c8d4c.png)
人教版第九册数学教材梳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
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
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
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教材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修订说明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修订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946dff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e.png)
作者: 陈秀凤;刘意竹
出版物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页码: 73-75页
主题词: 《数学》;修订说明;五年制小学;除法应用题;分数应用题;计算法则;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则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计算方法
摘要: <正> 这册课本是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数学》第九册(试用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试用本经过几年的试用,大多数教师认为:教材中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引进分数乘法的意义;把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统一起来,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用方程来解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注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算法,加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接受起来。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册教材分析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41ac3343323968011c92bc.png)
(北京版)小学数学教材第9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材中包括:小数乘除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方程这四个单元的新授内容的学习;两个单元的综合应用的训练;以及一个总复习单元。
二、教学目标(一)小数乘除法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5、结合计算和解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估算、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厂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价值。
(二)综合应用一1、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事祭文体,感受数学预先使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巩固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发展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3、在调查、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的教育,提高节约用水、健康生活的意识。
(三)空间与图形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史学声能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河面及计算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集合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德行区和伊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faad5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7.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全册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学内容:(机动3课时左右)1、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2、小数除法(11课时左右)3、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和小数除法中商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会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1. 小数乘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
(例1和“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激发:1、填表。
(投影出示)填得数后,引导学生观察:(1) 先从左往右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2) 再从右往左观察因数、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或)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或 10倍、100倍、1000倍……2、口答:1535表示什么?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3、引新: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这部分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首先小数乘以整数。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备课指要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备课指要](https://img.taocdn.com/s3/m/a2f63d89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d.png)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备课指要
李文章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
【年(卷),期】1997(000)0Z2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小学数学教材,供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这一册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在总结现行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经专家、教研人员、教师多年的研究、实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我省从1997年秋季开始在五年级全部使用本册教材。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的规定,六年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李文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测试题 [J], 陈静
2.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九册备课指要 [J], 杨勇
3.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简介 [J], 杨刚
4.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简介 [J], 杨刚
5.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测试题 [J], 李青;郑生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数学第九册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第九册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b4cca5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7e.png)
小学数学第九册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第九册的课程安排与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第九册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本重要教材,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这本教材包括单位一、单位二及综合练习三部分,涵盖了初中数学基本概念及一些初中常识,帮助学生渐进式地掌握初中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第九册的课程安排及教学目标如下:一、课程安排第一部分:单位一本部分主要涵盖了初中数学基本概念,如整数、分数、小数等。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整数的概念及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负数的概念、相反数等。
2. 分数的概念及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分数与整数的换算、分数的化简等。
3. 小数的概念及运算,包括小数的读写、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的换算等。
第二部分:单位二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初中一些常识,如代数式及其基本操作、线性方程等。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代数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包括合并同类项、提取公因数、分配律等。
2. 线性方程的应用,包括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等。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本部分主要是把前面两部分的所学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练习中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综合练习中的整数、分数、小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练习灵活运用这三者之间的转换;2. 综合练习中的曲线、面积、体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图形中感受小学所学知识的应用;3. 综合练习中的等式、不等式、函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计算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按照本教材的课程安排,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方法,如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线性方程等。
2.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技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5.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语言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学生成才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材概况
![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数学全册教材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b2895b3b5901020207409c66.png)
九册数学全册教材概况【新知单元有】小数乘法和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统计初步知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实践活动(测量土地)土地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
【教学要求】《知识要求》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掌握分析较复杂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步骤。
5、认识复式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6、理解土地的面积的意义,掌握地积的单位。
7、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这些图形的求积计算公式。
8、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的算法。
9、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能力要求》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口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近似值。
2、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两、三步的)。
会根据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等进行简便运算。
3、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会列方程应用题。
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4会利用求积公式求图形的面积。
会进行面积单位和地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5、会解方程。
《德育要求》1、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学习习惯。
2、结合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
3、在计算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和简易方程教学中,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转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思想和方法。
)4、结合测量土地的教学,进行实践第一观点的教育。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康的情感等。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答方法,会根据统计表要求求平均数。
4、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形的特征和求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掌握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思路和解题步骤,会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二)教学难点:1、乘数是小数的乘法的意义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准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九年义务教育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PT精品
![九年义务教育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PPT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9512c3e216fc700aba68fc0c.png)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4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5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6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7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8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底 × 高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8
→分享
例 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如下图),它的
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3.5米
4.8米 4.8×3.5≈17(平方米)
业精于答勤荒:于→嬉它分行享的成于面思毁积于随约是17平方米。29
1.先说图形的面积公式再口算
→分享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6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0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1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2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3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19
→分享
计算这个零件的面积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0
→分享
高 底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21Βιβλιοθήκη →分享高 底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小学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
这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共计5个单元。
本册教材在安排上和编写方式上,与四年级有相同的特点,即适当增加概括性的数学知识,适当加强知识的逻辑系统性,进一步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还注意适当加大教学的步子,适当增加综合运用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并更好地与初中的数学教学衔接。
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都有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共同的特点。
所以宜于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法则,迁移类推。
在分数加、减法中,带分数相加、减的情况是个难点。
考虑到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写法,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分数部分既有同分母的,又有异分母的,因此在教材中不把带分数加、减法单独列为一节,而把含有同分母、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并入同分母、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
这样既便于突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又分散了带分数相加、减的难点,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个单元中,都先集中教学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然后再着重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这样容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
教材还注意加强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在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在教学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
这样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图表等做较好的准备。
分数四则计算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应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教材中,着重练习一步式题和两、三步的混合运算式题,主要编入一些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大部分可以口算的分数四则计算。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也适当简化,加强简便计算的练习。
进入五年级,对应用题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1)能够答常遇到的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2)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按照上述教学要求,在本册教材中适当扩展了分数应用题的范围。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把已学的两三步整、小数四则应用题,适当改换一些数据为分数。
(2)适当扩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范围。
(3)适当出现少量的综合运用知识来解答的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应用题(不超过三步)。
同时,注意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
把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紧密联系起来,既便于学生掌握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又便于学生灵活地选择题解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材一方面注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物体出发,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知识,另一方面适当增加联系实际的题目,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教材通过操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计算方法。
本册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很多做法与前几册相同。
但是由于学生进入五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基础,根据本册分数知识和几何初步知识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应用一些数学方法迁移类推及思维的严密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培养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加强。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五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的方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共4节。
教材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
然后通过两道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不同的例题,分别教学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例1着重说明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并结合图示,使学生看清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这两个分数直接相加。
例2着重说明分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也结合图示,启发学生思考:57和37可以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把分数加法的算理类推到分数减法。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比较例1、例2,看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有什么共同点,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然后分三道例题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需要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
例3教学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例4教学三个同分母分数连加以及单位名称的问题。
例5教学把1化成与其他分数分母相同的分数,以及分数的分子是0的情况。
数是倒数。
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分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比与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比,共3节。
在本册教材中,分数除法是作为分数乘法的逆运算来定义的。
教材通过一道学生容易理解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引出两道分数除法的应用题,说明分数除法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在分数除法中,不论哪种情况,它们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乘以除数的倒数。
教材为了分散难点,先教学分数除以整数。
教材通过一道被除数的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题目,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材结合直观图,根据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采用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进行解答,使学生初步看到,除以整数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包括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两种情况。
不论哪一种情况,计算时都要把除以分数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教材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先教学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再教学把被除数换成一个分数,得出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转化成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来计算,进而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最后,联系前面教学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总结出一个统一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带分数除法的教学是在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与带分数乘法的教学一样,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在复习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之后,引导学生类推出分数除法有带分数的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计算。
这部分内容中,还安排了列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和分数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式题,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并为后面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基础。
这种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这种应用题时,紧密联系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先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用分数除法来解答,效果是比较好的。
因此,教材先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
教材通过图示的“想”,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思路进行分析,明确把谁看作单位“1”。
由于单位“1”是未知的,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先列出等量关系式,然后设未知数,列出相应的方程并解答。
例2教学涉及两个量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在列方程解答的基础上,教材中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使学生明确,仍然应先找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然后根据除法意义直接列出分数除法算式。
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除法应用题之后,教材安排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使学生对乘、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分析和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做好准备。
这部分教材的最后,安排了分数连除和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这些应用题都是在前面学过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通过对这些两步应用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比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把比和比例放在一起进行教学。
这套教材考虑到比与分数有密切联系,把比的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提前放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中教学,既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为以后教学百分数(百分比)、圆周率等内容打下较好的基础。
1.比的意义。
传统的算术教材讲比的意义,强调同类量相比。
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要用到不同类量的比。
因此,本册教材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分别结合实际问题,先引出同类量的比,再引出不同类量的比。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基本性质。
教材联系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找出比也有相应的性质,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接着应用这个基本性质教学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
3.比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中,比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内容,即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
本册教材只教学按比例分配,而且只教学按正比例分配。
教材通过两个例题教学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两部分的问题和把一个数量按照已知的比分成三部分的问题。
在练习中,注意联系实际,使学生既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增长一些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经验。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以及会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小数两步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应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计算中能应用一些简便算法;学会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小数应用题,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包括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应用题,共2节。
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三、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由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
因此,教材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然后,通过两道例题分别教学没有括号和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