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ppt147(说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青年》的成长
一本新杂志、一群新青年、一些新主张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 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 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 象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
设计意图:通过对青年杂志一卷一号的封面设计到陈独秀的文章内 容的一些解读,让学生通过历史现象来理解历史背后的问题。同时 也说明《新青年》的成长是有个过程的,特别是依托了北大的背景。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 依据:只有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及其产生的影响,才能理解新文化 运动是如何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教学难点
难点:新文化运动是怎样促进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 依据:教材采用结论式语言,学生难以真正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设计意图:能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传达“用历史 的眼光去理解、洞察日常熟悉的事物”的理念。 也能引导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核心价值的理解:人 的解放。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青年》的创办
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 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 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 有了新文化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文化运动 的背景、概况和 意义,培养学生 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分析、归 纳概括史料的过 程中,运用论从 史出的方法,培 养学生从材料中 提取和整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新青年们为 国家和民族命运 挺身而出的爱国 情怀;崇尚新文 化运动倡导的科 学民主精神。
从全球史观看:
是民主科学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重要体现。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
教学立意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民众觉醒和 文化转型,但她决非简单意义上的文化革新运动 ,她所 带来的是冲破旧势力的种种束缚把人解放,以图引起社 会全方位的进化。让学生全面、客观、深入的理解新文 化运动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与产生的历史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设计意图: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民主共 和,这一事实自身说明新的体制难以扎根于旧的 社会土壤,这引起更多知识分子的思考。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一、《新青年》的创办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 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 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设计意图:这一段话的反思,—不—仅陈仅独来秀自《新于青对年袁》 世凯复辟一事,也是对近代以来各种种救亡图存 方案的反思。让学生感受历史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新文化其 实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课。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青年》的成长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陈独秀等人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 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 。。。
---冯天瑜《(新青年)民主诉求之特色》
人们往往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 , 人们所热衷的、所引为自豪 的 , 其实并不是科学 , 而是技术;尤其不是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 法 , 充其量 , 只是具体的科学结论、科学知识而已。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青年》的成长
一本新杂志、一群新青年、一些新主张
北京大学要“以 人为本”。实现人的 解放,独立之人格, 自由之思想。
设计意图:从油画的思想自由到校徽的以人为,通过这样的解读让 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北大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校园。瓦当形象
和篆字体19,1又7年体现蔡出元中培国请传鲁统特色。新文化并非完全摒弃传统。 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Baidu Nhomakorabea新青年》的成长
一本新杂志、一群新青年、一些新主张
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
人们一般讲,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为力倡 “民主和科学”。 实际上在《新青年》中有关“民主和科学”本身的著作或译作均 较为鲜见。
---张涛《(新青年)研究》
“要有气力、有胆量来反对德、赛两先生,才算是好汉,才算是 根本的办法。”
教法
以情境教学法和材料教学法为主,辅之以讲 授法,努力为学生搭建思维平台。
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历史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历史 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2011年美国方言协会举行了世纪之词 的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词有“自 由”“正义”“科学”“自然”等词,而 进入决赛的只有两个词,那就是“科学” 与专指女性的人称代词----“她”。最终— —?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一词。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青年》的成长
一本新杂志、一群新青年、一些新主张
对于学说,信世 界各大学通例,循思 想自由原则,取兼容 并包主义——无论何 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 虽彼此相反,而悉听 其自由发展。 设计意图:以油画为切入口,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北—大,—凸蔡显元蔡元培培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蔡元培为开北大新风气广罗人才, 陈独秀等青年才俊才能大显身手,《新青年》才借北大而发展。
解读新文化运动的内涵
二、《新青年》的成长
一本新杂志、一群新青年、一些新主张
在他主持下的北京大学, 各种学画派家都沈可嘉开蔚课著,名各的种油思潮 可以自画由《宣北传大,钟自声由》辩。论。他 所聘请的教授,包括各种倾向 的人物,既有激进的宣传马克 思主义的李大钊、陈独秀;也 有美国资产阶级实用主义者的 信徒胡适;有讲佛教哲学的 梁漱溟;有穿着清朝袍褂、拖 着长辫子的封建遗老辜鸿铭。 ——何思源 《五四运动回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历史思辨能力还不强。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课堂小结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立意
教材分析
从近代化史观看:
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从革命史观看:
是先进的中国人对改造中国社会的又一次尝试,是对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深刻反思。
从文明史观看:
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