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396e2af46527d3250ce030.png)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等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49476d533d4b14e85246821.png)
陆洋碰撞
海沟、岛弧 海岸山脉
裂谷、海岭
★ ★ ★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内部相对稳定。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
亚洲东部岛弧
大西洋中脊
东非大裂谷
海岭(大洋中脊)
自成体系
1.将下列地理事物与其形成原因连线 A、阿尔卑斯山 B、东非大裂谷 C、长江三角洲 ①断层 ②流水沉积作用 ③流水侵蚀作用
内部圈层
地球圈层
包含
岩石圈 大气圈
四 大 圈 层
东平高级中学
外部圈层
尚昌辉
水圈 生物圈
地理环境五大自然要素P63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
回头看:太阳辐射?
莫霍界面
17
古登堡界面
2900
活动 I.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发 生了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II.据此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可能是什么状态?
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趋于平坦
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质构造
断层
褶皱
看图思考:
1.图中岩层属于什么类型?上、下层岩石”老新“如何? 沉积岩,上新下老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2.注意背斜、向斜各自的外在形态.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3.看背斜、向斜中心岩层,是“老”还是 “新”?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 王 头 石
区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请判断下图所示区域盛行风向
风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6e9e1e2b9d528ea80c7790d.png)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变质岩 岩浆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ppt课件
三类岩石的成因
硅铝层(密度约2.7)
地壳 硅镁层(密度约2.9)
平原
浅海
海平面
0深
度 千
10 米
20
()
30
地幔(密度约3.3)
40
地壳结构示意图 ppt课件
在地壳中的 组成成分 位置
密度
分布特点
硅铝层
上部
氧硅铝为主 较小 钠钾也较多 (约2.7)
分布不连续
硅镁层
下部
镁铁钙成分 较大 相对较多 (约2.9)
连续分布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ppt课件
本节的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与地表形》课件
![《岩石圈与地表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9fe6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7.png)
04 岩石圈与人类生存环境的 相互影响
岩石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提供资源
影响气候
岩石圈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炭、铁矿等,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岩石圈的分布和变化能够影响地区的 气候,如岩石的风化作用能够影响土 壤和植被的分布,进而影响气候。
塑造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和构造决定了地表的地 形地貌,如山脉、河流、峡谷等,对 人类居住和交通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物质变形的结果,其类 型多样,包括板块运动、地壳隆起、地壳沉降、断层活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
总结词
地表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等。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
总结词
地壳、地幔、上地幔
详细描述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上地幔。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几十公里到一 百公里不等。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高温高压的半熔融岩石组成。上地幔是地幔的一部分,主要由橄榄岩和榴辉 岩等岩石组成。
岩石圈的物理性质
总结词
坚硬、固态、不透水
强化实践应用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 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鼓励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相 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注前沿技术
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动态,及时 引入和应用新技术。
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充 足的人才储备。
强化政策支持
人类与岩石圈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31436dc4b73f242326c5f58.png)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 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称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
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
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 教材分析
互转化,这是本节重点;最后,从“过程”来看,需要
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
成“循环”的认识。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
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
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
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作用 片理构造
综合上述内容,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并找学
生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课例研究综
本节知识多用图表表示,正好借此机会让学生参与
述
教学过程,多观察分析、多参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师的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同事注重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情感态度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
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 学生学习能
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 力分析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称
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
物质循环两个大问题。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
岩石的成因;第三,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 教材分析
互转化,这是本节重点;最后,从“过程”来看,需要
把握转化的起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过程形
成“循环”的认识。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
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
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
知识的能力;
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
变质岩 原有岩石经作用 片理构造
综合上述内容,小组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并找学
生代表展示成果。
教师点拨
课例研究综
本节知识多用图表表示,正好借此机会让学生参与
述
教学过程,多观察分析、多参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教师的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
同事注重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情感态度
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
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
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
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图能力都是比较差 学生学习能
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以 力分析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https://img.taocdn.com/s3/m/6a820ef7f705cc175527095e.png)
置应选择在迎风坡一侧还是背风坡一侧?
迎风坡
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冰川 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积扇、 有分选性, 三角洲、冲积 即沉积物颗粒 平原 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反之 形成沙漠(沙 后沉积 丘)、黄土地 分布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河流的出山口、 河口、中下游 干燥内陆及临 近地区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海蚀
波浪侵蚀
侵蚀作用与地貌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 风力旺盛地区 风力侵蚀 蘑菇等地形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 河流流经的高 侵蚀 使坡面破碎千沟万壑 侵 流水 原、山地 蚀 侵蚀 喀斯特地貌 溶蚀 形成溶洞及峰林等 作 地区 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 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2007)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2010)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C)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流水 沉积
风力 沉积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等 乱砍乱伐 毁林开荒 后果 你对人类活动与地 表形态的认识
趋利避害
诱发灾害
我们应认识 自然,遵循自然 发展的规律。使 地表形态的改变 向着有利于人类 的方向发展。
迎风坡
沉积作用与地貌
作用 冰川 沉积 对地貌的影响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形成冲积扇、 有分选性, 三角洲、冲积 即沉积物颗粒 平原 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反之 形成沙漠(沙 后沉积 丘)、黄土地 分布地区 有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河流的出山口、 河口、中下游 干燥内陆及临 近地区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海蚀
波浪侵蚀
侵蚀作用与地貌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 风力旺盛地区 风力侵蚀 蘑菇等地形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 河流流经的高 侵蚀 使坡面破碎千沟万壑 侵 流水 原、山地 蚀 侵蚀 喀斯特地貌 溶蚀 形成溶洞及峰林等 作 地区 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等 冰川分布的高 山和高纬地区
(2007)3.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2010)图3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D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C)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流水 沉积
风力 沉积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举例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 挖河修渠 修建水库等 乱砍乱伐 毁林开荒 后果 你对人类活动与地 表形态的认识
趋利避害
诱发灾害
我们应认识 自然,遵循自然 发展的规律。使 地表形态的改变 向着有利于人类 的方向发展。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40张ppt)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4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a7273f0066f5335a812195.png)
1.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分类 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内力作用,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2.地质构造是永久性的,地貌非永久性
3.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地貌包括平原, 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 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红色砂砾岩经流水侵 蚀形成的地貌(红层地 貌)
图1
9. 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按成因类型划分最可 能属于( B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岩 10. 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C) A. 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C. 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 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喷出岩
沉积物
岩浆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地质作用
(一)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内力作用 隆起或凹陷 不 断 改 变 地 表 形 态
外力作用
削高填低
(2012年第10-11题)图6为“某地区地质、 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A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2012年第10-11题)图6为“某地区地质、 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83页PPT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8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28007d5a8102d276a22f98.png)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片理构造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熔、再生
岩浆
岩浆岩
冷重 却熔
变
外
凝再
力
固生
质
作
用
岩浆
作
重熔再生
用
重熔再生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岩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
本节课的重点: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岩石的分类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由哪几个圈层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指什么?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岩石圈
2.你认为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可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波研究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壳
陆地 海洋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软流层
岩石圈: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的地
幔部分
市学案P29 1、2 市学案P31 1、2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岩浆岩
高压
岩浆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变质岩
三出一进 岩浆岩
三进一出岩浆
沉积岩 二者互转换 变质岩
用侵 蚀 、 搬 运 、 堆 积 等 作
岩浆岩 变
冷重 却熔 质 凝再 固生 作
片理构造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熔、再生
岩浆
岩浆岩
冷重 却熔
变
外
凝再
力
固生
质
作
用
岩浆
作
重熔再生
用
重熔再生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岩 石 圈 的 物 质 循 环
本节课的重点: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岩石的分类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由哪几个圈层组成?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指什么?
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岩石圈
2.你认为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可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波研究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地壳
陆地 海洋
地幔
地核
岩石圈
软流层
岩石圈:地壳和 软流层以上的地
幔部分
市学案P29 1、2 市学案P31 1、2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岩浆岩
高压
岩浆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变质岩
三出一进 岩浆岩
三进一出岩浆
沉积岩 二者互转换 变质岩
用侵 蚀 、 搬 运 、 堆 积 等 作
岩浆岩 变
冷重 却熔 质 凝再 固生 作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2c83ee7b360cba1aa911daa4.png)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这些岩石你认识吗?
大理石
花岗岩
石灰石
岩石圈的组成
• 岩石分类(按成因)岩 浆 岩
岩石
沉
变
积
质
岩
岩
二、岩石圈的组成
成因类型
形成
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 侵入地壳形成侵入岩
常见的 特点 岩石
玄武岩 花岗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 结化学沉淀或者生物遗体堆积
断层
• 断层: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 _错_动____、_位_移__;常形成_谷__地___或__陡_崖___。
断层的形成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找矿: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___背_斜____构造中。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 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岩石圈
莫霍界面
软流层
地幔
古登堡界面
根据地震波的变化推测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深度
物质状态
• 2.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 分较薄。
• 3.软流层位于地幔(圈层)的上部,是岩浆的主要 发源地。
• 4.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温度很高,压力 和密度很大。
作用
堆积
作用
搬运 作用
侵蚀 作用
外力作用
峡谷 冲积扇
风蚀蘑菇 沙丘
三角洲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1.趋利避害的行为:__平_整__土_地____、修筑 梯田、__挖_河__修_渠____、修建水库等。
• 2.起消极作用的行为:__滥_砍__乱_伐____、毁 林开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D.冷却凝固
C.重熔再生作用
4.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 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1)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 丁__________ ( 2 )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 是: A_________B C________D_________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 a 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 快,a 为__________界面,其以上部分 A 为__________; 横波经过 b 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 b 为 ________界面, 其以下部分 C 为________, 其以上部分 B 为_______。
图 1-16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
教师巡视 班级全体
【1】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小组的活 3、互动探 究: 【2】玄武岩上的“小孔”是怎么形成的?
2
动,主动 参与一个
【3】沉积作用的环节过程? 【4】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5】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以及地壳元素组成?
或几个小 组的探究 活动,及
【6】岩石圈包括地幔的顶部和地壳的全部,与人类的关 时把握学 系十分密切,试举例说明岩石圈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 系。 四精讲点拨 1.读图 1-16 回答下列问题 4、精讲点 (1)在左图中填上地震波代号。P:纵波 拨 S:横波。 情总结, 成为学生 构建知识 的 积极 帮组者和 引导者
1
1.知道地球的各圈层结构;2.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3.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4.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多媒体教学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 学生各自 地幔和 通过课前 预习完成 该部分内 容,教师 督促检查
; ; ; ;
⑤ 岩浆岩
③ ① 岩浆 ② ⑤
乙 A C 丁 C A B C 丙 甲 D B
(3)图中箭头 B、D 包含的意义分别是: 六、教学 反思 _______
4
3
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D.岩石圈中部
2.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 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5 基 础 练 A.石灰岩、玄武岩 习 C.板岩、大理岩 ) 引导积极 学生回答 ) 教师发现 问题及时 纠正 ②
沉积岩
①
变质岩
【2】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及作用? 二、学生展示 2、交流展 示 1、学生完成(1)——(3)题 2、讨论完成第 4 题 3、板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4、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 原有的岩石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三互动探究 变质后的岩石
鼓励学生 先独立思 考、自主 探究,形 成一定的 自主意识 和自主学 习能力
第 二 章(课)第 四节 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学习 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学习 过程 一、自学完成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是 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是 地核的分界面是 (3)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包括 这四大圈 层,它们之间关系是 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读图完成下题 【1】分别说出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什么含 ① ② ③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