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人口迁移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原因。
2.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人口意识。
教学重点:1. 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3. 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人口迁移的概念。
2. 我国人口迁移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人口迁移的图表和数据。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人口迁移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迁移现象。
2. 提问:什么是人口迁移?你们在生活中接触到过人口迁移吗?步骤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教师提问: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步骤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步骤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图表和数据。
2. 学生分析图表和数据,了解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和影响。
3. 教师提问: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反思内容如下:1. 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特点和影响的掌握情况。
3. 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参与度。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
三、课后作业2. 分析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的政策措施。
四、单元测试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情况,设计一份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 人口迁移的概念。
2. 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和特点。
3. 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对我国人口迁移原因、特点和影响的掌握。
人口迁移教案
人口迁移教案人口迁移教案一、教学目的在本教学中,我们将学习人类的迁移和人口密度的变化。
我们将了解不同类型的迁移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人口数量和分布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人类迁移的类型和影响2. 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作用三、教学内容1. 人类迁移a. 定义迁移和迁徙的概念b. 探讨迁移原因c. 了解不同类型的人类迁移包括农村迁移、城市化、国际迁移、难民流动和其他迁移2. 人口密度和分布a. 定义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b. 探讨人口分布的原因c. 讨论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作用3. 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a. 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b. 了解人类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四、课堂活动1. 群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不同的迁移类型进行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2. 视频观看和分析播放有关现代人口迁移的视频,并让学生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案例研究教师可使用案例研究方法来探索不同类型的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文章学生应该阅读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相关的资料,以加深他们对该主题的了解。
2. 书面作业学生应该撰写一篇关于人类迁移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评估方法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和小组报告。
七、教学反思在本课程中,我们涵盖了人类迁移和人口密度的不同类型和影响,以及人口数量和分布的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平衡。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人口迁移现象,并对人口数量和分布有更深入的了解。
1.2人口迁移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三)小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学习,如分析某一地区的人口迁移特点、原因等。
2.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如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成果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以我国近年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例,引导学生探讨人口迁移的驱动因素,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同时,关注人口迁移对个体、家庭、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4. 组织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组织学生互评,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
5. 着重反思与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本案例强调课后反思与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思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生通过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高学习自觉性。此外,互评环节培养学生客观评价他人、自我认识的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迁移过程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迁移者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问题导向
1.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有哪些影响?”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迁移—鲁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其特征;2.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3.了解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4.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2.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特征1.人口迁移的概念;2.人口迁移的类型;3.人口迁移的特征。
2. 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的社会和经济影响;2.人口迁移的人口结构变化;3.人口迁移的环境影响;4.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 人口迁移的应对及解决方案1.引导人口分布合理;2.发挥技术和科学的作用;3.开展扶贫帮困政策;4.引导人才流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2.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件资料、多媒体投影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播放一段视频,从中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2)学生了解视频内容后,自己动手在小组内讨论,并撰写笔记。
2. 掌握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1)讲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2)组织学生讨论人口迁移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3. 分析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讲述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2)带领学生根据自身地方的情况,分析人口迁移对当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判断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及找出适当解决方案的能力(1)讲述人口迁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等;(2)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5. 课堂小结老师进行课程总结,包括已经学习的重点知识和练习。
六、作业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对自己所在的当地人口迁移问题进行分析,并撰写一个小小议论文。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方案;3.通过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doc
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人口迁移案例教学课件一.教材湘教版二.章节第一章第三节三.学时1个学时四.课程标准解读“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在此之前,学生必须对人口迁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包括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分类;进而学生需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知识,举例分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的分类;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六.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字、图片、动画等材料。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文字和图片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得出结论。
七.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引起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有哪些?1.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全球人口数量变化);2.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对区域人口数量变化有影响,对全球人口数量变化无影响)。
【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三大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居住地变更(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和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2.分类:国际迁移(跨越国家界限)和国内迁移(跨越行政界限)3.人类迁移历史(1)国际迁移19世纪以前: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等(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2)国内人口迁移古代: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有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主要受计划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有西部迁往东部沿海和工矿区,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思考:人们为什么要进行迁移?1.推力因素:农村生活困难;就业机会少;升学与升迁机会少;生活质量低;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社会地位低······2.拉力因素: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相对理想;教育与升迁机会多;休闲机会多;居住舒服;社会地位高······【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①气候气候不仅直接影响人的身体,而且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土壤、植被和水文等,从而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对人口迁移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认识和思考。
2. 提出问题:你们所在的城市有没有人口迁移的现象?你们对人口迁移有什么了解?二、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1. 介绍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地域范围内的流动和转移。
2. 分类:内部迁移和国际迁移。
内部迁移又分为农村迁徙和城市迁徙。
三、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1. 就业机会:城市吸引力、农村就业困难等。
2. 生活水平: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3. 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地震、洪水等灾害迫使人口迁移。
4. 政治原因:战争、政治迫害等。
四、探讨人口迁移的影响1. 经济影响:人口迁移可能会影响原地和迁移地的经济发展。
2. 社会影响:迁移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文化的传播和融合等。
3. 生态影响:人口迁移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五、案例分析1. 分组讨论一个实际的人口迁移案例,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2. 汇报讨论结果,分享不同组的分析和见解。
六、总结与评价1. 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原因和影响。
2. 评价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影响,思考人口迁移对社会的启示和挑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案例分析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人口迁移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人口迁移》 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区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2)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学生能够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人口迁移路线图,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不同时期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春运期间人口流动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属于人口迁移吗?(2)提问学生对人口迁移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迁移。
2、讲授新课(1)人口迁移的概念①通过举例,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学生异地求学等,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即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②强调人口迁移的三个要素: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限度。
(2)人口迁移的类型①国际人口迁移展示历史上不同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路线图,如黑奴贸易、欧洲向美洲的移民等,引导学生分析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特点:15 世纪至 19 世纪,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原因:15 世纪至 19 世纪,新大陆的发现、殖民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②国内人口迁移以中国为例,展示古代和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路线图,如古代的“闯关东”“走西口”,现代的“民工潮”等,分析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原因。
1.2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及特点,能够运用相关概念分析实际案例。
2.掌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政策、社会等因素,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3.认识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等方面。
4.能够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项目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技术与实践相结合: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展示人口迁移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同时,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人口迁移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人口迁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只有精心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参与,充分运用教学策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的有序进行,我期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分析国内外人口迁移案例,培养学生对国家政策和全球合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一个积极、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
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二节人口迁移-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了解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3.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4.理解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2. 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类型:国际迁移、内部迁移等;•重点分析一些有代表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欧洲难民危机、美国移民问题、中国内部人口迁移等。
3. 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北美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欧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亚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非洲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
4. 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理解人口迁移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全球范围内人口迁移的情况,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宏观的人口迁移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具体情况和影响。
2. 讨论法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人口迁移事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不同意见的交流和碰撞,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各种人口迁移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其对于全球发展的影响。
3. 归纳法通过对各种人口迁移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人口迁移事件的共性和规律,并从中找到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和趋势。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图片、新闻视频等方式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不同地区的人口迁移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2022年教学教材《《人口迁移》顶尖2》优秀教案
案例二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展示材料1979年以前,深圳市只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小镇。
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全国各地的人口源源不断地迁入,深圳人口迅速增长。
到1999年底,该市人口到达119万,深圳市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商贸和旅游城市。
目前深圳已是一个人口一千多万的特大城市请思考: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深圳市的开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解答导人:从全球来看,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但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的增长除了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转承:你身边有没有迁到深圳或者其他地方的呢?学生:有。
转承:我身边也有。
下面来分享一下我和我的小伙伴的故事。
讲授新课-故事活动,寓教于乐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投影】〔一边讲述?我的小伙伴?的故事,一边投影我〞儿时的照片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小伙伴都分散幼时的我在山东临沂农村长大,在村里有五个同年出生的同辈小伙伴〔雨清、雨中、雨豪、雨杰和我〕,小时候我们一起抓鱼一块上学厖而现在却分散在天南海北。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母校当了一名教师。
雨清在青岛念完大学后在当地找到了工作,前几年他把妻女也一起接到了青岛。
雨豪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定居。
而我们三个人有好些年没有见面了。
而我另外的两个小伙伴雨中和雨杰高中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较大,于是就跟随着南下大军到了深圳。
经过十余年的拼搏,现在他们在深圳富士康集团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我们相距虽然较远,但暑假我经常会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去深圳看看他们。
活动1:阅读教材第8、9页内容,答复下列问题:雨清在青岛工作属于人口迁移吗?雨豪去美国属于人口迁移吗?我到深圳看望我的小伙伴属于人口迁移吗?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答复,然后讲解:人口迁移是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是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
材料中的雨清、雨豪属于人口迁移,“我〞到深圳看望小伙伴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人地观念:经过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热爱家乡、可持续发展的人地观念。
综合思想:结合洪洞人口迁移的案例综合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文明要素。
地理理论力:能联系实践,探求本地人口迁移的类型,分析次要原因。
区域认知:经过我国不同时期、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学习,加强对国家国际发展状态的认知。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缘由、影响教学难点人口挪动的缘由【教学过程】导入P1要问家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加入一个学习交流QQ群,群内备注:路文霞,收到群内好友请求,他名:路明飞,他父亲:路文*,我侄子名:路明*。
这是巧合吗?本来,我们600年前是一家,明初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我家在灵寿落户,他家远走至安徽芜湖。
荣幸的是,我们都还严厉按照家谱起名字,所以虽然相隔千里,还能相认。
(明朝初年,我们为甚么要从山西迁出?人口的迁移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本节课我们一同学习解答这些疑问。
)P2 章节信息人口迁移名词辨析(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增长除了上节课受生物学规律制约的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人口迁移,又称人口机械增长。
)P3浏览(16页第二段),判断某老师从大学毕业后的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A. 在大学求学四年B. 毕业后来农村工作C. 今年春节假期去云南旅游D. 周末去超市买水果生:回答,阐明缘由板书:人口迁移定义(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挪动,但不能把一切的空间挪动都当做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是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需求具备三个条件:①人口迁移是一种空间流动行为,这里的空间需求超越必然的行政界线,比如县、市、省、国家。
②改变了居住地。
(灵寿到石家庄通勤)③定:工夫永世或1年以上。
如果由于探亲、出差,短期又回到原居住地,这类空间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板书定义:变更定居地空间流动5min Q1: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有两种,按照空间流动范围,也就是能否跨越国界线,分为?Q2:P16图1-9近古代世界人口的迁移流动路线表示。
【精选教案】《人口迁移》(第1课时)
《人口迁移》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案例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会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2.通过学习,认识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具体影响,并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活动经常的一种现象,是人与环境协调的一种体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结合案例能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学会分析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教学难点】1.以城乡为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马老师家的迁移故事》,通过一则人口迁移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人口迁移相关知识的兴趣。
【讲授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人口迁移是影响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其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将要开始学习世界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你知道什么是人口迁移吗?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有哪些区别呢?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各种因素是怎么影响人口迁移的呢?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重点探究和解决的问题,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板书)1.人口迁移的概念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是什么?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具有两个重要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才能称为人口迁移;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教师继续运用示意图讲述人口迁移的判定标准。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地理教学案例——人口迁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中“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实例,掌握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均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与分析、多媒体课件等三、教学过程播放民歌《走西口》师:同学们听出是什么歌了吗?生:《走西口》。
师:前段时间电视上播出《走西口》,走西口实际上是反映的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山西一带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山西人外出谋生的真实写照。
那么同学们知道走西口是去什么地方谋生了吗?生1:内蒙古。
生2:包头。
生3:河套一带。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正确,那么我们地理课本中,把山西人从山西到内蒙古包头、河套一带谋生,这种人口空间上的变动称作什么呢?生1:人口变动。
生2:人口迁移。
师:这两个概念一样吗?生1:一样。
生2:不一样。
师:想要知道一样不一样,那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就能够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变动了?生1:一个地方如果有婴儿出生或者有人去世。
生2:一个地方的人口搬迁走了或者别的地方的人搬迁来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那么人口变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生1说的,我们把它称为人口自然增长(和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第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但是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
生:为什么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口迁移的概念。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普通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3.分析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2.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教学案例和数据。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观察人群流动的场景,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和兴趣;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你们身边有没有人口迁移的例子?他们为什么选择迁移?迁移对他们和原居地有什么影响?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指人在时间和空间上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2.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分类:内迁和外迁,乡村迁城市和城市迁乡村。
三、原因和影响分析(20分钟)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原因、教育原因、环境原因、家庭原因等;2.教师讲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四、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30分钟)1.教师通过数据和地图,展示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流出,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入;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等。
五、案例分析(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2.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地区,研究该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并分析原因和影响;3.学生小组展示研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六、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2.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3.教师总结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概念讲解、案例分析、数据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现象。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案例和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对人口迁移现象的关注与同情,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在推动区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口迁移中的人文关怀。例如,在讲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影响时,我会引导学生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政府采取的人口迁移政策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同时,我会教育学生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人口迁移现象时,能够以理性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身边有哪些人口迁移的现象吗?它们是怎样的过程?”以此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人口迁移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及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在课堂总结环节,我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感受,以此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人口迁移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时,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利弊进行讨论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会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地理案例 文档 (2)
☆学情分析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对比,明确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国际迁移与国内迁移的区别。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案例,归纳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案例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认识到人口迁移也是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形成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全球意识。
小结及课堂练习
和学生一起总结,建立知识结构
梳理知识脉络,巩固所学内容
加强训练,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
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地理范围分:国际、国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农村、城市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教学案例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人口迁移》是湘教版必修2的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的第三节,《人口迁移》在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的发展和深入;另一方面,人口迁移促进了城市的推进。因此,人口迁移是联系人口和城市两部分的桥梁,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口的迁移教案
人口的迁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定义、类型和影响。
2.认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分析人口迁移在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探索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信息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展示一组人口迁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迁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后,向学生提问:“你认为什么是人口迁移?你知道有哪些类型的人口迁移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快速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1: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1.通过讲解方式给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定义和类型。
2.以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为例,解释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
步骤2: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整理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因素与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步骤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2.鼓励学生分析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步骤4: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通过教师串讲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引导学生综合分析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原因和影响等知识点。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因素和作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迁移对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人口迁移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1)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迁移在本章甚至整个必修内容中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它是人口增长的知识点的延伸,同时人口增长影响人口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人口的迁移是城市化进程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确人口迁移的方向、原因及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帮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所以在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1.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六、教法学法1.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展示、加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答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西口》导入,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能够理解人口增长的和人口的迁移有关。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什么是人口迁移?②人口迁移有何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并点拨总结)[活动参与]针对知识点,检测学习情况,多媒体展示。
教师引导:根据大家对人口迁移的认识,思考,人口迁移的分类?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活动参与] 针对人口迁移的分类,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展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思考人口迁移的方向?[承转]人口迁移类型多种多样,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引入下一问题: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回答问题: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什么?推力与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2《人口迁移》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调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口迁移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人口迁移现象,认识到人口迁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案例背景中,我选择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现象作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让学生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同时,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让学生认识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推动作用。此外,我还挑选了一些关于人口பைடு நூலகம்移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案例,如京津冀地区的雾霾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关于人口迁移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共同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地域观和环境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人口迁移的定义、原因、类型及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了解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4. 培养学生分析人口迁移问题的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1.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课件。
2. 教学软件展示地图和图表。
3. 黑板用于书写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
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人口迁移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影响。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人口迁移的新闻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影响。
2. 讲授新课:讲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和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配合PPT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案例
--- 人口迁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调查和运用本地人口资料,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
2.通过阅读教材中“战争与巴尔干人口迁移”等实例,掌握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培养学生关注当地人口迁移的基本情况,形成正确的人口迁移的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均为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方法:实例讲解与分析、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播放民歌《走西口》
师:同学们听出是什么歌了吗?
生:《走西口》。
师:前段时间电视上播出《走西口》,走西口实际上是反映的明末清初到新中国成立前, 山西一带人多地少,十年九旱,民不聊生,山西人外出谋生的真实写照。
那么同学们知道走西口是去什么地方谋生了吗?
生1: 内蒙古。
生2:包头。
生3:河套一带。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正确,那么我们地理课本中,把山西人从山西到内蒙古包头、河套一带谋生,这种人口空间上的变动称作什么呢?
生1:人口变动。
生2:人口迁移。
师:这两个概念一样吗?
生1: 一样。
生2:不一样。
师:想要知道一样不一样,那么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怎么样就能够引起一个地方的人口变动了?
生1: 一个地方如果有婴儿出生或者有人去世。
生2: 一个地方的人口搬迁走了或者别的地方的人搬迁来了。
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好!那么人口变动就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是生1说的,我们把它称为人口自然增长(和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
第二、人口机械增长(由人口迁移引起)。
但是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
生:为什么生2说的不一定为人口迁移?
师:那我们来分析一下人口迁移的概念。
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
为。
师:从概念中分析一下人口迁移的特点有哪些?
生1:空间移动性。
生2:居住地变更。
师:何为居住地变更?从购物中心搬迁到我们四中是不是人口迁移?
生1:是
生2:不是
师:下面给同学们解释一下
女口:A B、C为三个不同的地区
A1到B1、C1到A2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
A1到A2、C1到C2则认为不是人口迁移
也就是说:人口迁移需超过“一定的距离”,一般指“超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限” 那么从购物中心搬迁到我们四中是不是人口迁移?
生师生师
不是,因为它们没有超越行政区域界限。
那么还有什么特点呢?
(迷惑)
我给同学们举几个不属于人口迁移的例子,同学们分析一下:
例:国庆节外出购物及旅游、出差;
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通勤往返;
游牧民族迁徙;
农民工的季节性流动。
这些都不属于人口迁移,它们有什么共性呢?
生:时间比较短
师:那么人口迁移的第三个特点是什么呢?
生:时间比较长
师:也就是说要有时间限度,即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变化。
只有符合这三点才是人口迁移,生2说的搬迁的时间和距离都没有交代清楚,所以不能肯定就是人口迁移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了解了概念之后,同学们知道人口迁移的分类吗?
生1:按空间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生2:按迁移方向划分:由农村到城市、由农村到农村、由城市到城市、由城市到农村。
师:那我们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吧!
(活动)课本17页活动题(学生做后教师讲评)
师:在了解了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后,我们还要思考人口为什么要迁移?
生1:他原来居住的地方没有迁移后的地方好。
生2:我爷爷奶奶搬到这里为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生3:我们家搬到这里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上学条件。
生4:我们市的环境没有老家农村好,所以我家人说等退休后还想搬回老家呢。
师:搬迁的原因非常多对吧。
有一个学者把这些迁移的原因概括为什么理论?
生:推拉理论。
师:(分析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原因同学们也想出了不少,下面结合课本总结一下引起人口迁移的具体因素吧!
生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生2:经济因素
生3:政治因素
生4:社会文化因素
师:现在给同学们一些具体的人口迁移例子,写出每例人口迁移的因素。
例1:美国老年人退休后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生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例2: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导致的人口迁移。
生2:政治因素
例3: 5.12汶川大地震后引起的人口迁移。
生3: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例4:山西的小张娶了一名河北的妻子。
生4:社会文化因素
例5: 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生5:政治因素
例6:英国的伯明翰、我国的大庆、攀枝花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生6: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例7:二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生7:社会文化因素
例&原始社会的“逐水草而居”
生&自然环境因素
例9:印巴分治与人口迁移
生9:社会文化因素
例10:世界文明古国大都分布在地势平坦、有灌溉水源土壤肥沃的大河的冲积平原上。
生10: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师:(总结)人口迁移是一种很复杂的社会活动,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也有很多,如住房、健康等,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对事业的追求,对落后地区进行改造的责任感等也会影响到人口迁移。
作业:每位同学调查自己的20位亲朋好友,有发生迁移活动的,写出他们迁移后的地点和迁移原因。
四、板书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分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2.经济因素
3.政治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