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15de4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7d103d01ed9ad51f11df29b.png)
二、宗教改革
教士俱乐部
1.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文艺复兴使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 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 登,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
皇帝的年平均收入高出好几倍,
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 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宗教改革的原因
(1)文艺复兴使教会权威受到质疑 (2)教会对德意志过度的掠夺 (3)导火索:赎罪券事件
赎 罪 券
价目表 谁杀害了父母、兄弟、 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 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 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
2.马丁·路德的改革
(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改革
(1)序幕:“九十五条论纲” (2)马丁·路德的理论
第28条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
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 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 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 意旨为转移。
(1)因信称义
人们只能通过信仰,而不 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 帝。
———马丁行 称
信 称
义义
教众
(2)圣经权威
马丁·路 德翻译成 德文的 《圣经》
在路德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 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 它从神学角度论证了宗教的和现 实的人身依附的不合理性。
———罗竹风·《宗教通史简编》
———彼特拉克
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
蒙 娜 丽 莎
达 芬 奇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 大开 卫朗 》琪
罗
《 创 世 纪 》
米 开 朗 琪 罗
《 草 地拉 上斐 的尔 圣 母 》
思考: 为什么文艺复兴时期
的作品多以宗教作为其主 要题材?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6课 (超仔细文科)
![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第6课 (超仔细文科)](https://img.taocdn.com/s3/m/5ed4a5fafab069dc502201be.png)
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 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画中背 景山水幽深茫茫, 景山水幽深茫茫,反衬人物坐姿 优雅, 笑容神妙, 优雅, 笑容神妙,使人物内心丰 富的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 的结合。 的结合。 专家对《蒙娜丽莎》 专家对《蒙娜丽莎》的解读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 对象的表情和含义,完全跟了 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的情绪而转移。 你悲哀吗? 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 和你一起悲哀了。 的,和你一起悲哀了。 你快乐了吗? 你快乐了吗?她的口角似乎在 牵动,笑容在扩大, 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 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快乐。 ——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等级观念
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 现世的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和科学
蒙昧主义
封建神学占 统治地位 表 现
为什么要借助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 文化为掩护? 文化为掩护?
资本主义萌芽 推 动
尘世服从天国 今生服从来世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 主 张
人文主义 (humanism)
指导 思想
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 文艺复兴首先在哪个地方兴起?
探究问题: 探究问题:
----意大利 意大利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文艺复兴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1)物质前提:意大利最早出现资 )物质前提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
本主义萌芽 (2)阶级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形成 )阶级基础: (3)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人才优势: (4)文化环境:古希腊罗马丰富的文化 )文化环境: 遗产, 遗产,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起
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的先驱 “人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欧洲 文学史上第一部 神曲》 《神曲》 歌集》 《歌集》 现实主义著作。 现实主义著作。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fa87849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1.png)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雕刻木板
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
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 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便得到了正写的 文字印刷品。
公元1900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金刚经》,上面 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 《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 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工程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囊括了
另一铁板接着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纪初欧洲一些水力学原理和水利
书中的《石氏星表》还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有120多个名字现在已经被测定。
铁蒺藜上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前有锦帘,需要时可放下挡铅弹,车两侧设置六筒火箭,计160支、火铳2支、长枪2支,此车由两人
(元代) 算 盘
《 九 章 算 术 》 英 文 版
东
汉
的
《
九
《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
章 算
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术
》
四、农学
著作
作者 朝代
内容
《齐民要术》
贾思勰
北朝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商品生产。
《农书》 王祯 元朝 生产工具的改革。
《农政全书》
徐光启
明朝
吸收历代经验、当代成 果、西方科技。
注意: 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2、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 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 2、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 前端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 书中的《石氏星表》还记录了800个恒星的名字,有120多个名字现在已经被测定。 铁蒺藜上面有尖刺,象菱角形。 铜人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教学和考试的工具。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铜人全身共有666个针灸点,既是针灸医疗的范本,又是医官教学和考试的工具。 纪初欧洲一些水力学原理和水利 1、《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书。 工程方面的知识 ,基本上囊括了 圆周率精确到点后第7位数 面,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农业百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be3d51f8c75fbfc67db267.png)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d930492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3.png)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原因、过程及其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不同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其代表性事物。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古代人类迁徙与文化形成之间的关联;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包容性。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区域文化的形成。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强调古代人类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关系。
2.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完成练习等,给予肯定和鼓励。
3.提醒学生关注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善于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等。
五、作业布置
4.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区域文化的特点及其代表性事物,如古印度文明的佛教、古中国文明的儒家思想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设计以下讨论主题:
1.分析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原因和过程,探讨迁徙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比较不同区域文化的特点,探讨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
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人类迁徙与文化形成在当今世界的意义。
5.观察与思考:请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移民现象,思考人类迁徙在当今世界的意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察笔记。
6.课后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相关的历史书籍,如《世界文明史》、《人类简史》等。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作业布置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事项:
(3)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指导。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课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3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课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57ed12be23482fb4da4cd2.png)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4.意义: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
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 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 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 开辟;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
文化全靠跪着背圣经 艺术只画上帝一家亲 科技全赖寸头铁匠铺 外交就是突突穆斯林
文艺复兴的意义
A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思想, 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C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 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 的腐朽、罪恶,但并没有放弃天 主教,对教会报和解态度,不愿 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彼特拉克
诗作。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
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文学三杰
薄伽丘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 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 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 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 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 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 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 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 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 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 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 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 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 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 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 的中心。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移和区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ecc099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8.png)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前2C:(1)匈奴扩张;(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 印度北部;(3)日耳曼人南迁
3-6世纪:(1)中国匈奴等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促进中国北方民族大交 融;(2)中国北方人民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5世纪后期, 日耳曼灭亡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
②《编年史》 流 的③影传《响的短,几歌故何①综原④合本符编》合写而题成意,,④两A项《者正荷都确马受;到史《了诗编古年》印史欧》文是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古 腊罗 数D马 学.的家②作欧品几④,里③得与的题一意部不不符朽,之《作几,何但原没本有》受是到古古希印
欧人的影响,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7C开始:阿拉伯人扩张,8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探究: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希
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桀 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为安
商业、—技—术【的法】传杜播丹与《交古流代世界经济生活》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当堂检测
Hale Waihona Puke 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
居民融合,演变为后世的希腊人,随着希腊人一起出
1.大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东欧平原现的的古,印有传欧世人的,希开腊始神话沿与黑荷海马西史海诗。岸《西掷迁铁并饼者》
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的情况 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共18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28fb84bfc4ffe473268ab3d.png)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
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自主学习
一、文艺复兴 (一)背景 1.经济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2.阶级条件: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发展
3.思想条件: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4、影响:
(1)宗教改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瑞士、 英国宗教改革。
(2)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统称为新 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3)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开始打破对罗马教 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问题探究
1、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在德意志兴起?开始的标志 是什么?
信仰即可得救、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取得合法地位
2、瑞士宗教改革
加尔文
否定教会权威、建立民主教会
激进派、影响遍及欧洲
3、法国的宗教战争 胡格诺
两大集团三十年宗教战争 天主教仍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
4、英国的宗教改革 英国国教
断绝与罗马教皇的关系、教义、制度、仪式不变 建立英国国教、清教徒运动
4.文化条件: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一、文艺复兴 实质:不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
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时间:14世纪
• 国家:意大利
• 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 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阶级基础:从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中间产 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兴起,要求打破 教会权威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一场思想 变革首先在意大利出现了。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f2c9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b.png)
了蒙波昧斯的文时明代、。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经济大发展、新兴奴隶制国家出现、文化交融和新发
展)
——吴于廑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
18
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知识拓展】历史纵横:海上民族
公元前1200年左右,东部地中海区域出现
了一股较大的民族迁徙浪潮。埃及文献称这些
——教材第三单元单元导语
前言(游牧民族PK农耕民族)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民族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 冲击:
第一次:BC2千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C-6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本课内容(按先后顺序)
第三次:13C蒙古西征
第5单元第11课第2子目录
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移徙和冲击,实际上两个世界以暴力 为载体的文明的交流,游牧民族将其独有的马匹和战车文化传播给农 耕民族,而农耕民族则以先进的文化影响游牧民族,使之逐渐开化。
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
貌。他们将迁徙到的地方带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并且融合当地的文化习俗,建立了更为持久的
文明(国4度),整如体希上腊推、动罗马了、新波的斯区、域印度文文明明的以形及成后续与西发欧展诸,国对的后前身世。影至响此深整远个欧。亚(大赫陆梯真文正明地、走出
14
一、印度欧罗巴人的迁徙: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
(二)印欧人的迁徙: 3.多元区域文化的形成:(2)波斯文明
崛起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 ②地点:伊朗高原
①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 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 发展 ②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
文明联结的纽带和桥梁 三洲的大帝国; ③数次入侵希腊。
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6课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40e7a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15.png)
a.古代人类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b.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哪些影响?
c.文化交流与传播在历史发展中有何作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确保讨论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发放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尚显浅显。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和深入的思考。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人类迁徙与区域文化形成的论文,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代人类迁徙和区域文化形成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论文撰写: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具体的古代人类迁徙事件,分析其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基本概念。
2.难点:分析古代人类迁徙对区域文化形成的影响;理解文化交流与传播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cb13a40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61.png)
③西亚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思之窗:阿图尔夫最初对罗马帝国是什么态度?后来为什么会发生转变?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 城。奥罗修斯记载了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夫说过的一段话。阿图尔夫这样说道: 最初,我强烈要求消除罗马这一名字,使罗马的全部土地成为哥特帝国的领土;我 希望用哥特的替代罗马的;我阿图尔夫应成为凯撒奥古斯都。不过,众多的经验告诉我: 桀骜不驯的哥特人从不遵守法律,而没有法律的国家将国不成国。因此,我选择了较 为安全的道路,希望通过哥特的力量来恢复、增强罗马之荣光。在无法改变帝国形式 的情况下,我希望能作为复兴罗马的发起者传诸后世。
印欧人
波斯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3.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欧人
(1)形成:公元前2000年左右
希腊人
(2)成就: 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等问题,在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取得成 就。
(3)地位: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 伊朗高原的波斯人 欧 人 巴尔干半岛的希腊人
印度河、恒河流域的 雅利安人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二)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1.小亚细亚的赫梯人
(1)建立: 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 (2)鼎盛: 公元前14世纪 (3)衰落: 公元前13世纪末
印欧人
赫梯人
赫梯人战车想象图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1.迁徙原因
在公元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 溃……铜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 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05ad706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5.png)
-重点探讨如但丁、达·芬奇、马丁·路德等人物的思想成就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这些人物及其作品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3.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识别和比较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如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补充,强调人文主义思想、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3.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人文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尊重多元文化。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检验学生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2.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多样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通过分析具体文艺复兴艺术家及其作品,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精神。
-小组合作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各国宗教政策的影响,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感知。
-展示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等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成就。
3.结合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比较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宗教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对比分析报告。(字数要求:600字左右,可附图片)
4.围绕人文主义思想,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字数要求:600字左右)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文章,选取一个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关的事件或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f2d40b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f.png)
希腊人和雅利安人等 A. ②③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⑤
结合课本35页,完成下题:
下列关于印欧人的迁徙,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进入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灭亡了巴比伦王国,建立了帝国,破坏了巴比 伦文明,在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技术,推动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 ②进入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使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深入交流 ③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成古代的希腊人,形成了希 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 ④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摧毁了原有的印度文明,把马和铁带到了印度, 形成新的印度文明,其中的种姓制度和佛教对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
2.迁徙:
时间: 地区: 方式: 结果:
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 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 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 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 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自课本34页
拓展性目标: 1、我会归纳印欧人迁徙的特点。 2、我能分析印欧人为代表的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 3、我能例证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挑战性目标: 1、我能对古代人口迁徙进行简单的评价。 2、我能总结区域文化的一些影响。
认识:1、人口的迁徙必然带来不同文化的交汇与接触; 2、尊重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相
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
落后的游牧世界被先进的农耕世界吸收并同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迁徙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p36学思之窗
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西哥特人首领阿图尔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32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课件32张-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c149c0d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a.png)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CONTENTS
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
印欧人 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 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 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他 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与牛、驴等动物相比,马 高大壮硕,奔跑速度快,受到印欧人的喜爱。印欧人 在作战时,把马套到车上,制造了马拉战车。依靠两 条大河,伏尔加河和顿河;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 水草和平坦的地势,是他们迁徙的主要条件。
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 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马雍等译《日耳曼尼亚志》
阅读教材第36页的“史料阅读”,你认为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状况的特点和 原因分别有哪些?
(1)特点: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 牧生活。 (2)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但也有所发展;游牧经济的特性;获取财产及提升声誉追求等。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
有科学家推测, 现代人类起源于东 非。科学家根据 DNA分析和骨骼解 剖学绘制的早期人 类迁徙图。
第 6 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与区域文化的形成
梦圆历史工作室 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与民族交融
1、特点:
由北向南迁徙;规模大、人口众多;迁徙 活动范围广;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方面: 1、思想方面:文识艺,复为兴后冲 来破启了蒙基思督想教的神出学现桎打梏下, 了唤基醒础了。人的自我意
2、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 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3、自然科学方面: 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局限方面:
文艺复兴有什 么影响呢?
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 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
出来。
接通话。
形式 实质
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 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 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 的政治运动。
级的世界观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 放运动,主要体现在文 学和艺术领域。
大家好
既是思想解放运动,更是 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小结
•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猛烈地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在这 场运动中,巨人辈出,创造了空前的文化业 绩,孕育了西欧近代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 了巨大的贡献。
阶段
中世纪 文艺复兴
时期
西方人文主 义思想
起源
压制
人性的 复苏
大家好
主要表现
人是万物的 尺度;认识
你自己
禁欲苦行 神权至上
?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基督教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 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 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 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 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恩格斯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 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 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 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 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 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 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 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 狱》《炼狱》和《天堂》三部。
但丁
大家好
彼特拉克
作二十讲》
大家好
雕像充分体现了 一种顽强、坚定和 正义的精神气质。 他双眉紧锁,目光 炯炯,全神贯注, 显示出压倒一切敌 人的威武姿态。是 雕塑史上最杰出的 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大家好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比较这两幅画,同为宗教题材 的画,它们有何不同?为什么出现这种差异?
中世纪圣母子
拉斐尔《椅中圣母》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 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 始教义;
(4)影响有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 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家好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内容、形式和实质方面
的不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内容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
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运动后期个人私欲 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大家好
宗教改革
大家好
罗马天主教会 ---封建统治制度的精神支柱
经济特权:霸占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 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
政治特权 裁决各国纠纷 法律的废止、帝王的废立
思想文化的控制垄断
大家好
出售免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4)在政治、经济上加强了君主制度,促进欧洲民族
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大家好
探究:对比思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 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时代;
(2)性质相同。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 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材料三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
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
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
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
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大家好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注:中世纪是指从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灭亡476年到1500年 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 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
人是神的附属,大家好为信仰而生活。
中世纪之所以黑暗,那时人类意识的 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 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 于睡眠或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 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 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 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 券”。他宣扬道,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 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大的家好灵魂就能升入天堂。
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根本) (2)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3)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德意志的压榨。 (4)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②“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大家好
薄伽丘
但丁
文学三杰 大家好
彼特拉克
《十日谈》通 过故事,作者揭 露教会的黑暗和 腐败,讽刺教士 的奸诈和伪善, 赞赏手工业者、 商人的智慧和才 干,歌颂真挚的 爱情和高尚的情 操。
大家好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
的最初一位诗人。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 权威。
• 简化宗教仪式
提高自身地位,追 求平等。
• 世俗的权力高于教会
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 建君主的支持。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 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
大家好
宗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教
改 革
大家好
本课测评
14--16世纪,欧洲哪些事件促进了人文主义 发展,结合史实具体说明。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首先在一些文学艺术家等知识分 子中出现了反对宗教束缚、关注人自身需求的 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 越来越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宗教改革 运动则直接质疑教会的权威,解放了千千万万 普通大众的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 传播和发展。
大家好
发展的表现 (1)意大利文艺复兴
①“文学三杰” 薄伽丘:《十日谈》 人文主义的体现: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但丁:《神曲》 人文主义的体现:率先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对 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 彼特拉克:《歌集》 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人文主义的体现: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大家好
实质:借复兴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 值和尊严。
主张: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 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 尊严;2、虽然信仰宗教,但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苦 行,抨击教会的腐败;3、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 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4、崇尚理性和 科学,追求知识。
第一次分裂 1054年
的
扩 东正教
公教(天主教)
展
第二次分裂
16世纪
东正教 新 教
天主教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大家好
影响:
(1)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 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
大家好
背景: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2、阶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 形成,要求冲破神学思想的束缚,创造财富,追求现 世享乐; 3、思想:当时统治文化思想的教会却要求人们听从 上帝的安排,祈求来世幸福; 4、人才、文化环境:意大利汇集了众多博学人才, 并保留了许多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5、技术条件: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极大 地推动了欧洲文化的传播。
标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
资产阶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 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
材料二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 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 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任何人 都无权剥夺别人信仰自由的权利。
大家好
结束
大家好
• 而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矛头直指罗 马教廷,是一次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反对天 主教会与封建制度的社会革命。
• 两者遥相呼应,协同攻坚,展开了向旧世界 的宣战,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大家好
【学思之窗】 请你就此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 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 种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 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 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化》
大家好
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 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 教和神学。”
--恩格斯
大家好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程目标: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 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大家好
文艺复兴
概念: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 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 代希腊罗马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对现 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 运动。
意大利诗人,出生于 佛罗伦萨。被称为 “人文主义之父”。 他最重要的作品抒情 诗集《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