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自考《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资料(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代码12340,洪秀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b2c4d60c22590102029dc2.png)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备考资料课程代码:12340 2013年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导论1、广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小学之前(0-6岁)或从受精卵开始到上小学之前的儿童。
狭义的“学前儿童”是指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到上小学之前(3-6岁)的儿童。
一般将正式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之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2、发展指的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所发生的系统的(整体)、有规律的(有序)、持续性(时间上的延续)的变化。
3、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和规律、解释学前儿童发展变化的机制、优化学前儿童的发展。
4、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学前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5、学习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理论价值:充实和丰富人类发展科学的理论体系;(2)实践意义: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依据,为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为涉及儿童的其他工作领域提供知识指导和智力支持。
6、学前儿童发展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生物性(先天遗传)与社会性(后天教养);主动(积极参与者)与被动(被动接受者);连续性和阶段性;普遍性和差异性。
7、学前儿童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简答)(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8、通常认为,2-3岁是儿童口语学习的关键期,4岁是儿童图形知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5-6岁是儿童掌握词汇最快的关键期。
9、研究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则:(重点)(选择)客观性原则(充分考虑儿童生活的客观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充足的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性);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学前儿童,注意那些刚刚萌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避免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教育性原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负责,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10、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研究设计:横断设计(同一时间点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被试)、追踪设计(某一时间段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反复观察)、时间序列设计(将横断设计和追踪设计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2cd98ef5192e45361166f5d3.png)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
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 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孩子并不是无知无能的白板,他们比我们想象的要 能干的多。”有 72种无条件反射。(
味觉(对于不同的味道,糖水和柠檬汁有不同的表 情。)
嗅觉(能分辨出香蕉和臭鸡蛋味)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1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1、 感觉和知觉的定义:
感觉(sense)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形状、大小、颜色、软硬、气味、声音)
“苹果”、“水仙花” 知觉(perception)反映的是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
组成的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和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有机
36
▪ 时间知觉在教育的过程中发展,有规律的 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儿童建立时间观念。
▪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
37
38
视追随
39
40
41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一)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观察的目的性:目的性和自觉性在逐渐发展。 2、观察的持续性:幼儿观察的持续时间逐渐增
1、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 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的辨别。
3岁辨上下、4岁辩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左右、 6岁能完成以上项目,但左右方位的相对性辨别仍 然很困难。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 幼儿辨别方位空间是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 为中心辨别。教师在舞蹈、体育等活动中要做镜面 示范。
加。三、四岁:6分;五岁:7‘6;六:12 分 3、观察的细致性:随年龄增长越来越细致 4、观察的概括性:系统和本质在逐渐增长。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726e485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f.png)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1. 儿童感觉发展的基本特征1.1 感觉器官的发育儿童的感觉器官在出生后就开始发育,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它们开始发挥作用。
例如,视力和听力是两个大多数人很容易认可的感觉,但是直到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才能完全发育完成。
1.2 儿童的感觉区域在儿童身上,感觉器官像他们的肌肉、关节等之类的身体部位一样,都比成年人的要小。
这意味着,当儿童感觉到某种刺激时,他们所感觉到的范围也会比成人更小。
1.3 儿童易受外部刺激的影响儿童的感觉器官比较脆弱,因此儿童对外部刺激的照射很敏感。
比如,在弱光和弱声音的环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更加清晰。
而在强光和强声音的环境下,他们可能会不适应或产生不良反应。
2. 儿童知觉发展的基本特征2.1 儿童知觉发展的特征儿童在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他们的知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不断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之后,他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并从中学习到了一些知识和技能。
2.2 儿童知觉误差儿童的知觉并不总是正确的,他们可能会犯一些知觉误差,而这些误差多半是由于他们庞大感觉器官范围的缘故。
比如,当一只鸟在树上飞过时,孩子们可能会觉得它从下方飞来,而不是从上方飞来。
2.3 儿童从感觉到认知儿童的感觉和认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孩子们通过感知来获取信息,同时,这些信息也在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儿童的直觉和认知。
3. 儿童感觉和认知的发展需求3.1 多样化的感官体验孩子们需要不断地接触各种类型和不同强度的感官刺激,这样可以促进感觉器官的成长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经验,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探索和尝试孩子们需要尝试新的事物和事情,比如摆弄新的玩具、探索陌生的环境、观察不同的人或事物。
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感觉和认知逐渐得到发展。
3.3 展示和分享孩子们需要分享他们的感觉和认知经验,通过与别人交流和分享,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反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639f1aae53a580216fcfe55.png)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措施。
①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②教会幼儿科学的观察方法;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④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习惯。
2. 简述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对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3.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①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②观察缺乏持久性;③观察不够细致;④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二、材料分析
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儿童时间知觉的规律缺乏了解。
幼儿的时间知觉则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仍然困难;幼儿晚期,时间概念进一步发展,开始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很难分清。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而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所以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幼儿的时间知觉逐渐得到发展。
尤其是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准确的时间观念。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db639a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3.png)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f65b7f03bb4cf7ec4bfed035.png)
幼儿中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
幼儿晚期: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 梯形、在成人的帮助下可以认识菱形、平行四边形、 椭圆
3.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3.1大小知觉的发展特点
6个月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 2岁半至3岁孩子,已能按语言指示拿出大皮球或者小皮球 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确度有所提高 3.2大小知觉的发展趋势 2岁半—3岁是孩子判别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剧发展的阶段 4—5岁幼儿在判别立体实物的大小时,要借助触摸才能确定 6—7岁幼儿借助于经验可以单凭视觉判定立体实物的大小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知识经验 、受语言指导的影响
(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 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 、形状恒常、亮度(明度)恒常、颜色恒常。
(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 ,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知 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变化。
感觉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视觉
看到晴朗夜空下30英尺外的一支烛光
听觉
安静环境下听到20英尺以外表的滴答声
味觉 嗅觉 触觉
可尝出两加仑水中加入1茶匙糖的甜味 闻到散布于3居室一滴香水的气味 感觉从1厘米高处落到脸颊上蜜蜂的翅膀
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
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以 及深度知觉等。
(1)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依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来进行的。人对物体形状
的知觉具有相当稳定的恒常性。只要你以前对某种物体比较熟 悉,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知觉它,都不容易出现差错。
三章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
![三章二节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和观察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335036ea76e58fafbb00338.png)
3个月:嗅觉和味觉继续发展,能辨别不同味道。 4-5个月:喜欢尝试,想把所有东西放到嘴里。 9-12个月:这阶段会表现出对甜味和盐味的爱好。
问题探究
6.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学前儿童味觉的 训练方法?
6.(1)学前儿童味觉和嗅觉特点? a.味觉:生来就有,酸、甜、苦、咸
5(1)学前儿童触觉的作用? a.触 觉是父母和婴儿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基本
途径。 b.触觉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5、(2)学前儿童触觉发展过程? a. 口腔探索:第一年 b. 手的探索 c. 眼耳手协调探索 ----皮亚杰认为,将触觉和视觉联合起来并用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9、(2)学前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表现? 幼儿初期已有早晨、下午、晚上的概念, 但会错用
今天、明天、昨天。 幼儿中期有今天、明天、昨天的概念,但会错用前天
、后天。 幼儿晚期能分清以上概念,知道星期几和四季。但对
更短和更远的概念分不清。 教学中注意: 通过图片和故事能帮助儿童掌握时间概念。 四季:自然界的变化,穿衣的变化。
观察导入 看,蜻蜓的身上还有小毛毛呢!
问题探究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10、观察力的含义?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
现? 10、(1)观察力的含义? 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
的能感知能力。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
10、(2)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表现? a.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 b.观察的精确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0310eefc4ffe473268ab5f.png)
物体接触手掌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悬挂起来。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差异的能力。即一般所谓视力。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有触觉反应,天生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都可以说是触觉的表现。 4-8月表现出喜欢亮度大,而不喜欢暗色;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喜欢光波长的“温暖色”,不喜欢“冷淡色”。
种探索手段。
问题
“小朋友的手有四两糖”,为什么幼儿总是喜欢 咬手指等物品呢?
扩展知识:口唇期(弗洛伊德)
三、手的触觉探索
• (一)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
• (二)视触的协调
• (三)听觉和触觉的协调: 婴儿期也已经出现听觉和 触觉的协调。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 一、视敏度的发展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或综合)的反映。
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
• (一)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 (二)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 • (三)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 • (四)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 • (五)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 •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 •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
• (二)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
•
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
发展。
•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
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 红、白、黑、黄、绿、蓝、橙、紫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368e3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1.png)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集中:
视觉集中是指儿童将视觉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现象 。新生儿的视觉调节 机能较差,儿童集中的视觉活动还未形成。大约从出生后的第3周起, 新生儿开始具有了视觉集中现象随着儿童的视觉机能日趋完善,视觉集 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都逐渐延长。 (二)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精确地辨别对象形状和大小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 视觉敏度是依靠眼球晶状体的变化来进行调节的。幼儿期的儿童的视敏 度持续发展。在正常视力之外,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 病。 (三)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一般认为,3、4个月的乳儿才开始具有最初的颜色视觉,具备了辨别彩 色与非彩色的能力。婴儿期的儿童开始能够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颜色, 到了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逐步提高。
二、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趋势
(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儿童年龄越小,感知的目的性就越差,随着年龄的 增长,需要、兴趣等逐步发展起来 ,感知觉活动的 有意性逐步增强。
(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
婴幼儿的感知觉常常伴随着较大的冲动性,但随着 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感知觉向着思考性的方向发展 。
图形配对测验的结果发现,儿童年龄越小,与标准 图形配对所花的时间越短,而且错误也越多。
儿童早期就具备了对物体形状和几何图形的分辨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范 茨通过设计“注视箱”发现儿童对各模式注视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复 杂程度越高的图形,注视的时间越长。
范茨的注视箱
一分钟测验中平均注视的时间(秒)
(二)大小知觉 大小知觉是个体对外界物体大小的反映。国内国外研究表明 儿童大小知觉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
第一阶段(5~7岁):儿童比较固定化地辨认自己的 Nhomakorabea左右方位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b5d4b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3.png)
(二) 感觉的基本规律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2.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1) 感觉适应 (2) 感觉对比 (3) 感觉的相互作用 (4) 感受性的发展 (5) 感官的补偿作用
三、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一)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 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不能把整 体和部分结合起来(7、8岁)。最后一个阶段,儿童一眼就能看出部分和整 体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的统一(8、9岁)。埃尔金德和凯格勒通过实验证明 了上述观点,他们给195名5—9岁的儿童看一些图片(见图4-7),并让儿 童说出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像是什么。如果儿童在观察图片时,漏看了 部分或漏看了整体,就再问他: “你看还有别的什么?”
实验时,每个孩子(36名6个半月至14个月的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让孩子的 母亲分别在“浅滩”和“悬崖”两边招呼孩子。36名婴儿中有27名愿意从中央板爬过 “浅滩”来到母亲身边,只有3名“冒险者”爬过悬崖。大多数婴儿见到母亲在悬崖一边 招呼时,不是朝母亲那边爬,而是朝离开母亲的方向爬,还有一些婴儿哭叫起来。
(三) 味觉、嗅觉的发生发展
1. 味觉的发生发展 2. 嗅觉的发生发展
(四) 触觉的发生发展
1. 触觉的产生 2. 口腔触觉 3. 手的触觉
(五) 痛觉的发生发展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国外有人做过对新生儿的痛觉测查,他们用针去刺新生 儿最富有感受性的区域——鼻、上唇和手,结果表明未足月的新生儿,对极强的刺激都没有 不愉快的表现,即可能是感觉不到痛。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5c9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6.png)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1.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概述解释儿童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理论2.1 感觉的基本理论介绍感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解释感觉机制和感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2.2 知觉的基本理论介绍知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空间知觉、形状知觉、颜色知觉和运动知觉。
解释知觉机制和知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2 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交环境。
3.3 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第四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和干预4.1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儿童感知觉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
4.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干预策略探讨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问题的干预策略,包括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第五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5.1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确定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5.2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介绍适合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包括游戏、故事、手工和音乐。
5.3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提供一些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第六章:视觉发展6.1 视觉发展的基本理论探讨视觉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2 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阐述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分析各个阶段视觉发展的特点和变化。
6.3 促进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儿童视觉发展。
介绍适合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
![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e3634ebb4cf7ec4bfed05e.png)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概述
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 (1)空间知觉:对物体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
的知觉。 (2)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4)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
14
-
15
-
26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
弱视的特征及其治疗:治疗最佳期3-5岁。
❖ 要注意到幼儿期儿童视敏度发展的特点,来为他们创造
合适的学习条件。例如:在制作教具和图片时对于年龄小的
幼儿,文字图片要大些。
3、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和的声音,爱听 高音调的声音。
-
30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听觉
❖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 (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
-
31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皮肤觉
三、皮肤觉的发展:包括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一)儿童触觉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
的鸟儿正在吱吱地叫个不停。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
吹来,使她感到凉爽极了。她尽情地吸了几口清新的
空气,似乎嗅到了一股花香,便猜想这花香大概是从
不远处的花园里吹来的。她还记得,花园里有许多花,
现在也许已开花儿了。今天休息,她很高兴,便在脑
子里盘算着今天如果去花园玩儿,该多么惬意啊!她
很喜欢花,已有好多天没有去花园了,应该去一下。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09b2c5bd64783e08122b92.png)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三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第四节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第一节感知觉的作用及其研究方法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和平衡觉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无论从比较心理学发生的角度,还是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感知觉都是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是一切比较复杂、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
(二)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知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幼儿期,儿童对于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
二、研究婴儿感知觉经验的方法(一)视觉偏好法视觉偏好法采用一个很简单的测验程序: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制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种更感兴趣。
视觉偏好实验一个很大的缺点在于,如果婴儿没有表现出对某一个图案有明显的偏好,研究者便无法确认婴儿是不能分辨图案的不同,还是对所有图案都同样感兴趣。
(二)习惯化方法习惯化方法是测量婴儿感知觉能力最普遍的方法,它是对婴儿反复呈现刺激物,使得婴儿对刺激物越来越熟悉,直到不再对刺激物做出反应的方法。
习惯化的研究提供了三方面的信息:一是婴儿的认知知觉识别能力;二是婴儿注意的倾向性;三是婴儿对刺激物的再认能力。
(三)诱发电位法诱发电位法是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的变化。
具体的做法是对应处理不同刺激的脑区,在婴儿的头部接上一些微电极。
(四)高振幅吮吸法高振幅吮吸法,即让婴儿吮吸一个里边镶嵌有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吸吮动作,研究他们对感知环境的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觉集中视觉集中是指通过两眼肌肉的协调,能够把视线集中在适当的位置观察物体。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
![学前心理学 (3):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aaa95ccf84b9d528ea7acc.png)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最 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获取知识的源泉 无论是从动物心理发生的角度, 还是从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 感知觉都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认知过 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性以及自 身的最初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感知 觉获得的。个体在出生时已经形成 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系统,只 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会引起相应 的反射活动。无论是自身经历的直 接经验,还是从书本上得到的间接 经验都是通过感知觉获取的。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含义
(三)感觉和知 觉的关系 1.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 方面: 第一,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感 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人们通过知觉了解的内容要比感觉到的 东西更加丰富和生动,并且可以获得事 物的整体意义。 第二,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 感觉只是单一的感觉器官进行简单信息 加工的结果,而知觉则是大脑对不同感 官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
学前心理学概述
感知觉概述
三、感知觉的作用
(二)感知觉是其 他心理过程产生的 基础 感知觉所提供的人类自身和 外界环境的信息,是人们获得知 识的源泉,其他一切高级的心理 活动,如注意、思维、记忆等都 是在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 上进行的。感知觉为认识过程的 高级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材 料,如果感知觉不能正常运作, 其他的心理现象也就不能正常发 展,“感觉剥夺”实验就充分证 明了这一点。
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感觉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三)触觉的发展 2.触觉的发展
(1)口腔触觉
• 口腔触觉是婴儿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反应,表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 这个阶段被称为“口腔探索阶段”,一般到5个月以后,婴儿的这种探索行为便逐渐减少,其 他方式的探索行为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351e7a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6.png)
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是指孩子在早期阶段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
感知觉是儿童认知能力的基础,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分别是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
在感觉期,学前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
他们开始注意到周围的声音、光线、颜色等感觉信息,并逐渐学会区分不同的感觉刺激。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来感知它们的质地和温度,通过嗅闻花朵的香气来认识不同的花种。
在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还比较简单,主要是在感觉刺激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事物的感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逐渐进入认知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解释事物。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一只鸟儿飞翔的方式来认识鸟类的特点和行为习惯。
此外,学前儿童在认知期还会逐渐形成对事物的分类和排序能力,能够将事物进行归类和顺序排列。
例如,他们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分类,或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学前儿童进入概念期。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他们能够通过推理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则。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花朵,理解颜色的概念;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理解形状的概念。
在概念期,学前儿童的感知觉能力已经相对成熟,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感觉期、认知期和概念期三个主要阶段。
在感觉期,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的感觉刺激;在认知期,他们能够将感知到的信息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在概念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普遍的规律和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3)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反比关系)
通常我们将能觉察差异的刺激量的最小差别量称差别 阈限(最小可觉差),能够觉察刺激物最小差别量的 能力称差别感受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思考:
2008年,英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 :
4 8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生与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 1、理解并掌握感知觉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 联系与区别,了解感觉的种类和特性。
• 2、掌握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特点,理解其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 联系
感觉
个别属性的反映 低级阶段
知觉
整体属性的反映 高级阶段
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一)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
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反应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运动 和肌肉的紧张程度 平衡觉:人体作加速或减速的直线或旋 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内脏感觉:内脏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 感受器时产生的。例如饥饿感。
味觉
肤觉
触压觉 温度觉
两点阈量规
内部感觉
(一)平衡觉 (静觉)
平衡感觉是保持身体定 向的一种感觉,它反映 着我们身体在空间的位 置。当身体急速摇晃时, (如乘车或乘船颠簸时) 平衡觉来不及调适,就 会产生眩晕的感觉。刺 激变化过快,使其敏感 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 反应,如晕车晕船。
内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官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2)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反比关系)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绝对感觉阈限。 感官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绝对感受性。
对于同一感觉来说,人和人的绝对感觉阈限是不一样的。比 如一个很微弱的光点,甲报告说看到了,乙报告说看不见, 由此可以推断甲的绝对感觉阈限要低于这个光点的强度,而 乙的则高于这个点的强度。说明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是成反比的。
感觉剥夺实验
赫布和贝克斯顿在
美国麦吉利大学所做
的感觉剥夺研究,募
集了大学生志愿者作
为参加实验的人。
观察窗
志愿者每天躺在
床上睡觉,并有每天
20美元的酬劳。他们
可以自己决定何时退
出实验。
空气调节装置
扬声器
记录生理 数据的导线
护目镜 耳机 麦克风 手铐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
大多数被试在实验开始后 24—36小时内要求退出,几乎
低于16赫兹的空气振动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空 气振动称为超声波。
大象可听到次声波,并以次声波进行交流,蝙蝠、海豚 可听到超声波。
嗅觉
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
实验:把两双完全一样的运动鞋放在完 全相同的两个房间,一个房间喷洒花香, 另一个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所有去过两个房间的被访者中, 84%的人更喜欢有香味房间的鞋子, 并且估价也比另一双高出10.33美元。
没有人坚持72小时以上。
睡觉
厌倦、不安 制造刺激
唱歌 吹口哨 自言自语
出现幻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
•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告诉我们眼前的东西是什么样?
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
感觉
感觉反映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 及机体内部的状态。
例: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自 身的状态(饥饿、疲劳、难受)等。
(二)知觉
•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告诉我们的是眼前的东西是什么?
注意:感觉和知觉的界限并不容易区分,对事
物单一属性的反映是感觉,对事物的整体反映并识 别了其意义则为知觉。
比如,我们能够感受的单一的甜是感觉,识别 了是苹果的酸甜还是芒果的香甜则是知觉;
我们能够闻到单一的一种气味是感觉,识别了 是兰蔻的奇迹香水还是雅诗兰黛的馥郁欢沁香水则 是知觉;
我们能够摸到平面上的突起小点是感觉,而盲 人根据这些突起点识别了育文则是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脑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知觉
一、什么是感知觉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
(二)感觉的特性
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人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 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感觉阈限是能够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 例如,人能听到声音的范围是20HZ-20000HZ,这 就是人的一种感觉阈限。 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阈限低说明感受性高
(二)运动觉
运动觉是对身体的 各部分运动和位置的感 觉。运动源自受器分布在 肌肉、肌腱和关节当中。
大量的运动感受器 分布在手指、舌、和嘴 唇上,因为这些器官需 要完成确切而又精细的 动作和言语运动。
【想一想】
对于“感觉”,我们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它。那么, 对于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感觉”,我们能对它 进行衡量吗?
,感觉敏锐;反之,阈限高,表明感受性低,感觉愚钝。
人与人之间的感觉阈限是存在差异的。一些从事 特殊工作的人,感觉阈限会比普通人更低,也就 是感受性更灵敏。如飞行员。
标准视力表与飞行员的C型视力表
例如:老年人的听力相较于年轻人要差一 些,他们对刺激的感受能力下降,感受 性降低,我们一般和爷爷奶奶说话的时 候声音都很大,说话声音大也就是说其 刺激范围大,感觉阈限大,那么也就是 说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人的八种感觉
视觉
视觉传导通路
人眼构造图
视觉
视觉
听觉
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是听觉的适宜刺激,这个范围 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由于外耳道的自然共振频率在 3000赫兹左右,加上中耳机械传导的特点,使得人们在 听阈范围内对l000~4000赫兹的声音最敏感,对这一范 围声音的耐受性也比较高。
• 3了解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及在教育 教学中的作用。
• 4、学会运用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教 育策略。
学习重点
• 1、学前儿童感觉、知觉的发展特点及在教 育教学中的作用。
• 2、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及在教育教 学中的作用。
• 3、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一、什么是感知觉 二、感知觉的分类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