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之情节环境
小说阅读 情节与环境
![小说阅读 情节与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9ffef401bb68a98271fefa0b.png)
——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环境中, 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 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 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的兼有序幕和尾声。它既有自身的 特点和艺术技巧,又对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作品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方法指点
相关题型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方法指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
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或表现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5)深化小说主旨。
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二、小说中的××情节,起到什么作用。
方法指点
把握小说情节的技巧
一、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1.抓住主要矛盾冲突。
2.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概括。(何
人做何事不能省) 二、情节作用的分析 1.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照 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提供依据。
2.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突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
3.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方法指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手法的判定 (1)抓住特征,进行形、色、声、味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6)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
方法指点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任务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
小说阅读之情节分析
![小说阅读之情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cffd5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33.png)
答案:①不爱鸟,却想得到那只叫“阿捷”的鸟;②因 高价求购遭拒而病倒,却意外获得;③获赠后却又轻易 将鸟放飞;④得知因自己的错判而冤死狱中的阿捷,或 许就是盲眼老头口中的“捷儿”。 好处: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情节发展,使小说更 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答案: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 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情特点,认识 到巴尔塔萨性情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 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 使情节再生波涛,引人入胜。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 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 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应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 间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 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 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 态。(任选两个角度)
②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如《骆驼祥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 “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应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 生活和悲惨命运。
②情节与人物性情的关系。
如《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 武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般的拳 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地彰显了武松 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质。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小说阅读环境与情节作用(一)
![小说阅读环境与情节作用(一)](https://img.taocdn.com/s3/m/39a9b5f6284ac850ad0242c3.png)
• ⑨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 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 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 ⑩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 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 27.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 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 28.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 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 29.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梳理情节,把握主旨
• ⑨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 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 ,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 的是孔雀,顶带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 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惟有当年祠堂,托您 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 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 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 21.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 22.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
三要素+主题法——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要素+主题法——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b2545cf7ec4afe04a1df82.png)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 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 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 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 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 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三 要 素
+
主 题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指导:三要素+主题法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第四步:结合文章主题作答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表现了……地域风格
提示了……时间、季节
渲染营造了……氛围,烘托人物心情
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
小说文本阅读
三要素+主题法
人物
情节 小 说
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例一: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孙犁《芦花荡》)
• 描写出一个闷热的环境,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为下文写鬼子出来洗澡以及老头子复 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环境描写的作用
•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 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 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 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 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鲁迅《社戏》)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 新优美的图景。(环境特点/渲染氛围) 2.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烘托人物) 3.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绘江南水乡的 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农村风光 的感情。(暗示或深化主题)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II(三)小说环境类试题(课件版)-【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
![专题05 现代文阅读II(三)小说环境类试题(课件版)-【主观题答题模板】2023年高考语文阅读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42001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b.png)
4、命题内容:主要针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氛围命题。 另外,还有揭示标题意义、探究主题多重性等命题形式。 考查内容主要有: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塑造方式,人物形象【人物】; 故事情节概括,情节作用的分析【情节】; 环境作用【环境】; 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主题】 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物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标题】等。
● 二、掌握读文技法,准确理解文意 ● 考场小说快速阅读“四步法”
● 这里要讲的“四步法”只是初识文本的阅读,大体对文本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这几个要素 有初步了解。真正的精读须结合考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 ● 第一步:划分层次,初识情节
●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的阅读方法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 后果,把握事件“发生——经过——结果”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来把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必须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 第二步:依托情节,初识人物
● 通过情节的发展以及情节发展过程中对人物的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描写、细节描写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初步判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生活的具体环境, 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与其他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这一步 中不要忽视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直接评价语。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人物活动 成长背景社环境,点明题目; ②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小说开头)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f7da6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c.png)
小说环境篇知识点总结小说的环境篇是小说创作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为故事情节提供了场景背景,还是作家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
在小说的环境篇中,作家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城市风情、社会风貌、历史背景等来为作品创造出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这些都是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围绕小说环境篇的知识点展开讨论。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小说中最为基本的环境要素之一,它包括了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动植物、动物等方面。
自然环境的描写,可以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基础,也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
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的不同,会对人物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习惯产生影响。
例如,北方的冰雪严寒与南方的温暖湿润会给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产生不同的塑造。
2. 气候条件:气候对人物的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炎炎夏日与严寒冬季都可能成为故事情节的背景与推动力。
3. 地形地貌:山峦河流、平原湖泊等地貌特征也都是构成小说环境篇的重要元素。
它们不仅为故事提供了可塑的场景,也反映了人物命运的多变与曲折。
4. 植被与动植物:植被与动植物的描写,可以丰富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为人物的情感与世界观提供更多的外在表现。
自然环境的描写,需要作家具备对自然的观察力与想象力,以及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理解。
只有将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入到小说情节中,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立体、自然的阅读体验。
二、城市环境城市环境是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环境要素,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为小说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多样性和社会冲突,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1. 建筑景观:城市的建筑景观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建筑风格与建筑布局都会对人物的生活、情感与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2. 街道风情:城市的街道与交通是城市生活的缩影,作家可以通过描绘街道的景象、交通的繁忙或拥堵,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社会地位与情感状况。
3. 社会风貌:城市是社会的缩影,城市中的人与事,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冲突与和谐。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7b1a12aed1f34693daef3efd.png)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一、反映(暗示)社会背景峻青《党员登记表》中一开头便这样写:‚暴风雪在飞扬着……一九四三年的海莱山区,颤栗在凛冽的寒冬里。
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山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撞开了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进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秃秃的树梢上怪声地怒吼着、咆哮着,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驯顺的奴隶,它可以任意地蹂躏他们,毁灭他们……‛这些景物描写,暗示了时代背景,借暴风雪肆虐,反映了海莱山区白色恐怖的残酷。
黄淑英为收藏保护党员登记表而从容就义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
《党员登记表》中有一段写刑场的文字:沉默、寂静。
听得见寒风掠过雪地扬起的烟雾般的雪粒的沙沙声,听得见沟底下水在冰下流动的丁冬声,听得见不远处狗子们为争吃死尸的咆哮声,也听得见四面村落里雄鸡报晓的喔喔声……作用:黎明前的黑夜,寒风的沙沙声和狗子的咆哮声象征着罪恶势力的挣扎,而冰下流水的丁冬声和雄鸡的报晓声,则预示着春天和黎明的到来。
(暗示社会环境)至于小说结尾写‚春天,来到了五龙河两岸。
南风吹皱了温柔的河水,山野见一片嫩绿‛,则更是把自然的春天和社会的春天揉为一体了。
这两例都是以自然环境来暗示社会环境的典型例子。
二、渲染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鲁迅的《药》开头对时令的描写: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作用: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还有几分恐怖,从而渲染了夏喻就义时沉寂而肃杀的气氛。
(渲染故事气氛)三、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臵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小说鉴赏之环境描写
![小说鉴赏之环境描写](https://img.taocdn.com/s3/m/232e3e61011ca300a6c39020.png)
这段明丽淳朴文字的文字,交代 了本文要刻画的群体形象—水生嫂 们所生活的环境:美丽而富饶。美 丽富饶的水乡,一群纯洁朴实的妇 女。人与自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更加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所以,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时间、地点和场所。
㈡、鲁迅的《祝福》第一段的环境描写: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 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 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 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 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作这样 的环境描写?
四、课文环境描写作用回顾
㈠、孙犁《荷花淀》第一、二段是这样写的: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得很,干净得很,白 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 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 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 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 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 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 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 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 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二段环境描写告诉了我们什么?
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三次 风雪描写,开始是“纷纷扬扬”,然后是 “正下得紧”,最后是“越下得紧了”。 一场越下越大的雪,环境一步步恶化,暗 示形势越来越紧张,大风雪,或说暴风雪 也正一步步逼着林冲反抗。另一方面,象 征着蒙在鼓里的林冲正面临当权者越来越 卑劣凶残的迫害 。 所以,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
小说阅读之情节类
![小说阅读之情节类](https://img.taocdn.com/s3/m/c110c3fa998fcc22bcd10d47.png)
示例2《桃花坞》2012惠州二模 (1)开端:桃花出生和成长(读书)(或“桃花” 从小喜欢桃花)。 (2)发展:桃花外出打工并恋爱。 (3)高潮:桃花去桃花坞发现没有桃花。 (4)结局:桃花决定找些桃树苗栽到院子里。(每 项1分)】 (抓线索:桃花;表述:人物+事件)
二、情节的鉴赏(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
对小说情节的概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 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概括 文章的主要情节。 2.答题时对事件的概述,应按照“何时、何地、 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 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 省 )。 3.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 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4.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 贯通。 5.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 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 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修改答案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 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 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艺)答:1、巴尔塔萨因开心而喝醉。他发现这世 上不一定赚取金钱才快乐,一己之力满足别人的愿望 让他人开心,冯家可以让自己体验到由衷的愉快。 2、巴尔塔萨害怕回家后妻子知道他牺牲那么多做出 的鸟笼却没有挽回她理想的报酬。这样写突出强调了 赠鸟笼这件事对巴尔塔萨带来的影响与品质的升华, 渲染了文章主旨。
一、情节概括与梳理
常见设问方式: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面包》 2010年广东 卷)
2、请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格式概括小说的主 要情节。(《桃花坞》2012惠州模拟)
高中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
![高中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ee9b2d0b4c2e3f56276309.png)
练习
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试牛刀
在这样一个睛好的秋日下午,干瘦硬朗的农民德富老汉有着很好 的心情,他和他多年相伴的老牛悠搭地踩着村路往自留地里去。所有 的乡野风光看上去都熟悉而亲切,就像他身上的一块深及灵魂的皮肤。 沙河依旧在汤汤地流,细密的波纹永无疲倦地揉搓着那轮干净浑圆的 日头,麦场上一座座麦秸垛依旧散发着新鲜的麦香。 这会儿年逾六旬的德富老汉打量着遍布麦茬的田野,温煦的阳光 在田野上跳荡,这是个让德富老汉愉快而情意缱绻的地方。
小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
在 情 节 上的 作用
设置悬念
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故事情节
作为线索勾连故事
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
前后呼应、点题
正文
小说环境描写
角度
1
环境本身的特点
2
与人物的关系
3
角度
情节上的作用
4
与主题的关系
例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与 主 题 的关 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
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
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
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故乡》
既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也烘托出“我”当时的心境的悲凉;荒凉 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融为一体。
小结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与 人 物 的关 系
引导人物出场
烘托人物心理
表现人物性格
暗示人物命运
正文
小说环境描写
题型
1 2
3
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文中××段是什么描写?有 什么作用? 文中××段有什么作用?
正文
高考小说阅读之三要素
![高考小说阅读之三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8edb0da84254b35eefd34ea.png)
高考小说阅读之三要素提到小说,学生们一般都会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
对高三的学生们来说,在经过了之前5年的学习和考试之后,他们对于小说三要素及相关的考察题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却还是会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小说三要素中每一个要素的作用我都背下来了,可是为什么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写?”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原因在于他们孤立地记住了知识点,却没有认清三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总结和分析了04-13年全国39套高考小说阅读之后,对于小说三要素的考察方向及相关题型的作答方法我得到了一些结论,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进行阐释。
一、人物与散文的中心是抒发感情不同,小说的中心是刻画人物形象。
而在2004-2013年这10年全国(XX)套高考语文试题中,共考察了39篇小说,其中考察人物这一要素的有32篇,由此可见人物这一要素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对人物的考察有两个方面,一是概括人物形象,也就是对于人物本身进行考察,这主要考察学生的提炼概括能力;二是分析人物作用,即考察人物要素和其他要素的关系。
1.概括人物形象。
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人相处时,通常会通过那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和心理状态来判断他的性格。
有时候我们没有见过一个人,却能够知道他的性格作风,是因为我们从第三个人那里获知了关于他的信息。
同时,不同的身份地位,不同的经历教养会培养出不同的气质,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身上也都会印着自己年代的烙印,这些都是我们判断一个人脾气秉性的依据。
那么综上所述,我们在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通常从一下四个层面来思考:①人物的正面描写,即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神态描写;②人物的侧面描写,即作者或他人对该人物的介绍、评价和态度。
③该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④该人物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如2010年山东卷考察的《骆驼祥子》(节选)的21题,让我们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那我们首先要回到文章,寻找描写祥子的句子,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概括出祥子的性格。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社会环境描写+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社会环境描写+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57248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7.png)
★4.文本二指出,“景物、环境都得具有人物的色彩”, 即不同的景物、环境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处境、心境,请结 合这一观点对文本一中的画线句子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第①处描写的环境生机勃勃,体现出小吕在“大 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的前提下悠闲惬意的心 情,同时表现出他第一次看水还有些兴奋、激动的心情。第 ②处描写的环境暗淡、压抑,表现出小吕在清理了好大一堆 渣积之后疲惫、困乏的处境和因疲倦而放松、松懈的心情。 第③处环境描写写出了果园的清凉泽润,表现出小吕看水成 功,对浇灌果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后的自豪、满足。
【对点训练】 试分析《阿Q正传》中社会环境的特点。
[参考] 阿Q所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封闭、落后、封建、愚昧 的江南村镇。①封闭:在未庄,破庙、尼姑庵、戏台、茶馆 构成了未庄的生活物质基础。②愚昧、落后:吃茶聊天、听 戏赌博构成了未庄人的娱乐常态。③封建:赵太爷、赵白眼、 “假洋鬼子”、王胡、小尼姑构成了未庄的社会各阶层。 总之,未庄是中国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广大农村的典型环境的 写照。
[解析] D项,“不屈意志”分析错误,由原文“他的 右手伸出来,摸着衬衣中间的纽扣,好像要解开它, 接着长叹一声,颓然地向后倒进椅子里,一只脚耷拉 在地毯上,另一只脚蜷在身下”可见他已经崩溃。
7.“体面的失败者”中“体面”一词意蕴丰富,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①沃尔特是失败者,保持体面是他自尊的体现, 也是他最后的自我安慰;②沃尔特竭尽努力想保持体面而 不得,赋予了故事更多的悲剧意味;③“体面”一词也寄寓 了作者对这类不幸的小人物的同情。
[解析] B项,“暗示了他被解雇时内心的不满和克 制”理解错误。这里表现了沃尔特得知被解雇后, 最后一丝希望破灭的沮丧和头脑中一片空白的状 态。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aed7924e783e0912a3162a2d.png)
小说阅读之环境描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教学目的:1、加深对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3、梳理高考题答题思路教学重点:通过练习理解环境与小说中人物、情节之间的多边关系教学难点:梳理高考试题答题思路教学过程:一、导语:(大屏幕: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与中外记者见面)在十一月十五日新一届领导人与中外记者见面。
中国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现在需要我们关注的不是他们将以何种慷慨激昂的情绪带领全中国的人民奔向小康,大家注意他们身后的巨幅画作。
这幅图是著名画家侯德昌的大手笔称为《幽燕金秋图》,它气势磅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展示了中国人的豪迈气概。
如果,把背景换成了《中国好声音》那么他们马上就变成了好声音的评委了。
可见,环境多么重要。
二、复习: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总结内容:人物,暗示人物心理,塑造人物性格。
情节:交代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奠定感情基调,渲染烘托气氛,暗示、点名主题结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感情基调,渲染烘托气氛中间:渲染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人物心理,塑造性格结尾:暗示、点明主题三、将角色转换,不只是读者分析作家的作品。
现在站在作家的角度,将现将下面的三个语段还原到文中,放到合适的位置,并说清楚理由(合适,如何理解?)标准在主题。
把握小说的主题,再确定选择哪些内容。
主题的确定则需要人物,情节,环境相互作用,彼此勾连,形成多边的相互关系,缺一不可。
才能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入思考展示出来。
阅读剪裁过的《乌米》(3)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
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
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
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小说阅读之环境分析
![小说阅读之环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e69ad96137ee06eef9180d.png)
具体描写了……景 色,营造(创设)了 ……气氛;渲染了 ……的氛围;烘托 了人物形象;为下 文……情节做铺垫 ,推动……的情节 发展。
痕 陶 纯
①那是一座面积不大的街心公园,栽种着一些随处可见的树木 和花坪,园子中间矗立着一尊大理石雕塑,是一个手擎和平鸽的女 人,有几张石凳散置在树下和甬道边。 ②二十年前,这里并没有这个街心公园。刘汉泰清清楚楚地记 得,二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杂乱的居民区,道路狭窄,污水四溢, 路灯很少有亮的时候。二十年后,这里却大变样了,周围一幢幢新 楼拔地而起,宽阔的道路中间,这座绿意盎然的街心公园十分醒目 。
小 说 阅 读3
第 3节
环
境
内涵
1、自然景物 2、时代氛围 3、人物关系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人情风俗
5、历史背景
环境描写作用
1、自然环境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景) ②渲染气氛;
③为后文刻画人物做铺垫; ④奠定感情基调; ⑤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⑥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方法指津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 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 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祝福》中表现封建 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 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时,就要 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 念。
方法指津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ຫໍສະໝຸດ 辩证关系。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由 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人物 情节 环境——例谈小说阅读法
![人物 情节 环境——例谈小说阅读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1e0109bed5b9f3f90f1c0b.png)
小说 的主 题不是 像贴 标 签一样 明显地 张榜在 作 品 的 前头, 而是 蕴 藏于作 品 的所有 艺术形 象 中 , 它有待 于读 。 读者 对小说 作 品主题 的
理解 有一个 由浅入深 、 由薄到 厚的过 程。 些小说 的主 题 有 不是 单一 的 、 可确 定 性的 , 而是立 体 的 、 多层次 的 、 不确定
他 的丑 恶而将 他推 下钟楼 摔 死 ,初 始读 者 以为伽 西 莫多 是个 坏蛋 , 后来 却发 现他 心地善 良。 小说 的 情节就 是这 样
出乎读 者 意料之 外 , 读者 为之 所 吸引 、 让 沉迷 , 一惊 一诧 , 紧扣心 弦 , 伏跌 宕 , 人 爱不释 手 。 起 令 二、 了解作 者 、 作品 背景 。 把握 作品 环境 某 些作 品可 能对 中学 生而 言有 些陌 生难懂 ,尤 其是 外 国作 品, 以很 有必 要 了解一 些关 于作者 的情况 , 所 如作
象 的分 析 与作 品思 想意义 的分 析结 合在 一起 , 当然 , 时 有 为 了弄清 小说 的写作 特 点 ,也 可 以单独 抽 出环境 描 写来
分析, 但那 要在分 析 了思想 内容 以后 再进 行 。
三 、 析 人物 形象 。 分 发掘 思想 内涵 分 析小说 中的人 物 ,尤其 要 重点 分析 主要 人 物 的性 格 特征 。 析人 物 , 分 可从 三个 方面入 手 : 第一 , 要抓 住人 物
家 的 生平 、 想 、 作 倾 向; 思 创 了解 一些作 品写作 的历史 时
最 富特 征 的 外貌 、 作 、 节 、 言 、 理 活动 的描 写 , 动 细 语 心 从 多 方面准 确地 把握 人 物形象 的外 部特 征和 内心 世界 。鲁 迅在 《 乙 己》 孔 里对 主人公 买酒 付钱 时 的情景 有这 样 一段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8f8f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f.png)
高考小说散文阅读知识梳理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与“四要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而在实际的考查过程中,“人物”和“情节”是最常见的考点,“环境”考查相对少点(其作用多为烘托人物、凸显主题),我们还要再加一个鉴赏要点——“主题”。
也就是说,鉴赏小说,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
这是高考小说鉴赏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个名词而已,实则“百变不离其宗”。
做所有的小说题,都要自觉地关联到这“四要素”。
比如解释词语意思,解读句子含义,分析语段作用,鉴赏艺术手法,分析语言风格,探究小说特色,都可能与“四要素”关联。
如果我们去认真做全国卷历年小说题,答案设置角度往往和这四个角度相关,哪怕答案字面上没有点明。
而我们在答题时,也应该优先考虑从这几个角度作答。
比如,2014年全国乙卷的《古渡头》(叶紫)第4小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难度系数:0.2110,人均仅1.6分左右,很难的一道题)参考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不难看到,答案③④小点有关人物和主题。
①小点,实际上有关情节和人物,②小点也关乎人物和主题。
再比如,2015·全国卷乙卷《马兰花》: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难度系数0.433)第二问参考答案: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情节、人物、环境、主旨 PPT
![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情节、人物、环境、主旨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6e7399a76e58fafbb00318.png)
如有相关例题,请 自行补充。
2.贺先生在“文革”遭受迫害中救人收徒.
3.贺先生追求有成,安然辞世。
对应习题:P67《优化方案》《亲爱的土地》:
梳理文章的情节和思路,简述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 答[答:案] 作品先写麻根叔灯下“苦思”;接着回忆老金要他 转让土地、到合作社当会计;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 后写老伴看草稿,揭示所写内容。作者不按事件的自然过程展 开记叙,而是将灯下“苦思”置于文章之首,后写土地转让一 事,既增强了悬念,又克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使文章顿生 波澜。
方法与过程
通过例题展示、方法指导和练习巩固等方法,提高做题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
增强同学们做题信心。
学习重、难点
掌握小说阅读中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做到规范答题。
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理解小说标题 5.概括探究主题 6.品味语言特色 7.分析写作技巧
(一)情节
小说阅读复习专题二 ——情节、人物、环境、主题
1、参照考纲和主要考点,本专题备课有详有略。 某些知识点相对简略,如有需要,请自行处理。 2、本课件涉及资料较多,若有缺漏、错误,请自 行补充。如有相关例题,亦请自行补充。不便处, 敬请谅解。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小说阅读考查的基本内容,识记小说环境、情节的作用、 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等,掌握各类考题的做题方法, 提高同学们做题能力。
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对应习题:印发资料《马兰花》第4题 情节探究+情节作用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 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 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 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 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的背后,是对 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 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中的环境描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中的环境描写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b8ac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5c.png)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旳特点
• 社会环境答题时必 须结合时代背景,指 出有关语句揭示了什 么样旳社会现实。
8
• 鲁镇旳酒店旳格局,是和别处不同旳:
都是当街一种曲尺形旳大柜台,柜里面预
备着热水,能够随时温酒。做工旳人,傍
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
酒,------这是二十数年前旳事,目前每
15
• 作用:对风雪旳描写,虽着墨不多,但这 “风大雪紧”旳景物描写暗示出林冲旳处境越来 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 更主要旳是,风雪 旳变化也层层推动着情节旳发展。
•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要喝酒御寒,才会在 沽酒途中见到山神庙;正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 被摇撼、压倒,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 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巨石 顶住大门……直到暗中听到仇人陆谦等人旳谈话, 林冲才奋起杀敌复仇,在性格上出现了质旳奔腾。
• 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23
1、交代地点或背景,增长真实性。
•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
所见旳这几种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非凡了,何况今至其家。
所以步步留心,时时在乎,不愿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讥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
• 《孔乙己》旳社会背景为孔乙己 这个人物大搭就了合适旳社会舞台, 写出了孔乙己旳特殊身份——穿长 衫而站着喝酒旳唯一人。
12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旳作用
• 环境描写推动 着故事情节旳发 展,为下文埋伏 笔,作铺垫。
13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自到天 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 与差拨一同告别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 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 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那雪早下得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1.抓住主要矛盾冲突。 2.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 概括。(何人做何事不能省)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 二) 分析情节的作用
命题形式:
1、某某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某某内容对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某某情节与上下文有何关联。 4、某某情节可否删去,为什么?
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 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 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 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 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 内涵。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 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栏目 导引
方法指点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描写手法的判定 (1)抓住特征,进行形、色、声、味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
栏目 导引
小说阅读专题之一
小说阅读
———情节和环境
情节考什么? (一)概括情节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三)情节的运行方式
一、概括情节命题形式: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1、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4、概述小说某一部分的内容。
5、围绕某某人物概括小说的情节。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5、 (示例2)这篇小说是揭示进城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生活 艰难。小说以进城农民杨一民的遭遇揭示了这一群体在 城市中难以真正立足的不幸现实。他们勤劳善良,憨厚 朴实,没有更多奢求,但在城市中却没有足以维持生计 的手段,无法寻到更好的生存方式。小说结尾也暗示了 这一主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 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结构 (情节)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内容 (环境 、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人物、主题)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 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 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 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 着关键作用;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 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1)渲染了昏暗的环境特点; (2)烘托了人物内心; (3)深化了小说沉重的主题。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3、①卖菜遇到城管没赚到什么钱,却要花钱修鞋,真 够倒霉的。 ②汤全喜也不容易,什么时候要感谢他一下。
栏目 导引
4、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对其鞋子的描写表现其贫穷;但他能靠卖菜来维持 生计,自食其力;遭到城管的执法无力抵抗,表现 其憨厚老实;对不收自己修鞋钱的汤全喜非常感激, 体现其知恩图报。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 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 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 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 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2.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栏目 导引
4、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对其鞋子的描写表现其贫穷;但他能靠卖菜来维持 生计,自食其力;遭到城管的执法无力抵抗,表现 其憨厚老实;对不收自己修鞋钱的汤全喜非常感激, 体现其知恩图报。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方法指点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 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决定人物 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1.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 要分析。
一、环境的特点。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环境描写采用的手法。
栏目 导引
小说阅读专题之一
小说阅读
———情节和环境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 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结构 (情节)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内容 (环境 、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人物、主题)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栏目 导引
回顾旧题: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示例一 :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 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示例二: 期 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 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理变 化脉络)。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5、(示例1)这篇小说是批判城管暴力执法这一“城市之 痛”。小说中杨一民是一位靠卖菜维持生计的下层劳动 者,他不懂城市管理的大道理,只清楚卖出菜可以让自 己填饱肚子。但这样的却被城管任意驱赶、殴打乃至践 踏,毫无人格尊严与生存权利可言。小说正是通过城市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不和谐的一幕来批判所谓执法者的 粗暴,引人深思。
方法指点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方式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的特点。
(2)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做铺垫。
(3)烘托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Fra bibliotek表现某种心理。
(4)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5)深化小说主旨。
(6)象征或暗示社会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线索 单线双线 明线暗线
基本模式: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摇摆
情节结构安排 延迟式结构
生活的横截面 意识流
开头 悬念式 写景式
结尾
欧亨利式结尾 悲剧性结局
大团圆结局
空白式结局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清考逸小、说静阅读谧与、环和境谐相、关安的宁题;目设热置闹、生 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栏目 导引
做真题: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1.为什么杨一民明知城市街道上禁止卖菜但他仍然 在路边叫卖?小说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一方面是杨一民抱有侥幸心理,因 为很多时候没有人来制止这种行为;一方面 生活所迫,杨一民不得不冒被驱赶的风险来 街边卖菜。作者这样写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和 矛盾冲突的发生作好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