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面积》教案设计范文
![《梯形面积》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54312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2.png)
《梯形面积》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具:梯形模型、直尺、剪刀、黑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梯形纸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如梯子、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特征。
2. 探究梯形面积公式:(1)让学生尝试用剪贴的方法,将梯形分割成已学过的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2)引导学生发现分割后的图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
(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高÷2。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出的梯形面积问题。
(2)引导学生将梯形面积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屋顶的面积等。
五、课后总结: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理解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了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创新思维和积极探索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题,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公式。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77707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2.png)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梯形的面积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四、新知探究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梯形的面积》(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梯形的面积》(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7d9ada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9.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
2. 能够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梯形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用纸、剪刀、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示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回顾梯形的定义。
2. 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15分钟)a) 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推导过程。
c)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给出公式: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 × 高÷ 2。
3. 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15分钟)a)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梯形的面积。
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c)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答,强调注意事项。
4. 实践活动(10分钟)a) 让学生用剪刀、直尺、三角板等工具,动手制作一个梯形模型。
b) 学生测量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计算梯形的面积。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
3.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dc27ebc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1d.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 × 高÷ 22. 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2. 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1)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点,发现梯形可以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 × 高÷ 2(3)通过实例验证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一个梯形的上底为5厘米,下底为8厘米,高为6厘米,求其面积。
3. 巩固练习(1)计算给定梯形的面积。
(2)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梯形花坛的面积,需要先测量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梯形,并测量其上底、下底和高,计算其面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梯形的面积公式”部分。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涉及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对于这个重点细节,以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点,发现梯形可以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2d16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0.png)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通用10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根底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纯熟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3、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操作、观察、比拟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考虑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浸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络,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梯形面积公式。
教具准备:CAI、完全一样的梯形假设干个。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有等腰、直角、一般〕课前预习:梯形各局部、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浸透梯形方法、〔你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需要用笔直尺、画一画。
〕小组合作大胆交流、每人都要说自己的想法。
直到老师说做好为止。
课前准备:谁来介绍你们的姓名、年龄、学校、爱好等等,让大家都来理解你。
我们先介绍这,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会让所有的老师都记住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李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参观王伯伯的甲鱼池,请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1号甲鱼池的形状是梯形的,每平方米放养甲鱼苗200只。
师:根据发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生:1号甲鱼池的面积有多大?师:你提的问题很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谁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号甲鱼池能放养多少甲鱼苗?二、自主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老师:刚刚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课件〕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
要求1号甲鱼池的面积,也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生:梯形。
师:你会求这个梯形的面积吗?那么怎样求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7篇】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8553df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b.png)
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优秀7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88页《梯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用多种方法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能解决相关的问题,综合了解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
3. 情感态度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新图形面积研究的策略意识,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出示(点)展开想象引到(线段)又通过想象引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同学们看这个图形,你会想到什么?(平面图形的底和高)想象这是什么图形的底和高,用工具在作业纸上将想象图形的另一部分补充完整,并在图下写出你所知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达式。
学生汇报时板书所学图形的图片及面积公式,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学生汇报梯形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点开始学生就展开想象,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打开了思维,轻松自然的引出各种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数学,逐步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的。
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
桌上的学具超市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
然后分组探究。
具体做法:⑴自选学具。
(每个小组发如下梯形图片和探究表各一份)形状个数拼成的形状结论……⑴提出要求:①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②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数学教案之梯形面积计算
![数学教案之梯形面积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99596a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6.png)
数学教案之梯形面积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梯形的定义及特征2.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 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梯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梯形面积计算问题教学准备:1. 梯形模型或图片2. 计算器3. 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梯形的概念,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例子,如梯子、屋顶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非平行边等。
二、梯形面积公式介绍(10分钟)1. 介绍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 (上底+ 下底) ×高÷2。
2. 通过梯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各个部分。
3. 演示如何利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进行例题讲解。
三、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如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2. 汇报成果:每组汇报推导过程,并解释推导思路。
3. 总结推导过程,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
四、练习题(10分钟)1. 布置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梯形面积计算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计算复杂梯形的面积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介绍、推导、练习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梯形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拓展环节,可以提出更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研究梯形面积计算的兴趣。
六、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10分钟)1. 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梯形草坪、梯形屋檐等,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梯形面积计算问题,并解答。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448a5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e.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够应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 (a+b) × h ÷ 22.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3. 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梯形模型、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梯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问题。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讲解公式中的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应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梯形的面积2. 板书内容:梯形的定义和特征梯形面积计算公式:S = (a+b) × h ÷ 2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梯形的面积2. 提高题: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拓展题:探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4ea7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b.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梯形的面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材,主要涵盖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具体包括梯形的定义、性质,以及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梯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梯形操场、梯形屋顶等,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感知梯形的形状和性质。
2.梯形的定义与性质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并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如对边平行、非平行的两边等。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拼组,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梯形的性质。
3.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4.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如求一个梯形操场的面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运用梯形面积公式,并强调关键步骤。
5.随堂练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6.板书设计教师可以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将梯形的定义、性质和面积计算公式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上底为4cm,下底为6cm,高为3cm的梯形。
(2)上底为3cm,下底为5cm,高为4cm的梯形。
2.思考题:一个梯形的长为10cm,宽为8cm,高为5cm,请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并解释你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梯形的性质,并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e5cce6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13.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108页至109页的“梯形的面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梯形模型、剪刀、彩纸。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梯形物体,如梯子、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引发学生对梯形的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用剪刀和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梯形,并观察梯形的特征。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梯形的面积与上底、下底和高的关系。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 例题讲解:利用教具和学具,为学生讲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直观的氛围中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梯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梯形面积公式的记忆。
7. 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梯形,并计算其面积。
2. 课后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梯形的?它们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 高÷ 2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练习本上画出一个梯形,并计算其面积。
2. 课后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梯形的?它们的应用场景是什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37a53550e2524de4187e1d.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三篇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小组合作探索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若干个,剪刀一把;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教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1.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 hellip; hellip;)2.公式探究.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思考,自己想办法.(30秒过后)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3.学生进行探究,师相机指导.4.生汇报.师:刚才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第_组的同学最先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下面请第_组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生展台展示)组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times;高divide;2(师随机贴图并板书)师: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拼摆方法?(让生在座位上说)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times;高 divide;2师: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组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哪个小组?请到前面展示一下.组3:我们选择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腰对折,然后剪开,再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 times;高 divide;2(师随机贴图)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组 4:我们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个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 times;高 divide;2,这个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积=下底 times;高 divide;2,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times;高 divide;2+下底 times;高 divide;2(师随机贴图)(注:师在生汇报的过程中要让生到黑板上画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导生说明钝角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幻灯出示转化过程)师:谁能根据老师展出的这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生口头叙述.师:你真聪明!其实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探究.师:好了,如果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样来表示?生:s=(a+b)h divide;2(师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由此看来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这三个因素有关,那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师:课件出示例题:(这是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大坝,它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积.)师:让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师算了一下这道题的结果,等于1_30平方米,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验证一下老师算的到底对不对.师:梯形的面积应用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另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幻灯出示)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师: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解决其他问题.1.算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90 页第3题2.判断题.(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3选择题(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 ) .A. 45平方米B. 25平方米C. 25米( 2 ) 一个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_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A 50 B. 25 C. 2304. 90 页第3题5.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 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四.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转化的思想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将会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更多的有关图形的知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教学准备: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二探究新知实际操作,自主探究.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2小组讨论.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完成25页习题五全课总结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小学数学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模板三【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分析】梯形而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编排不同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编排特点是引导学生把梯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因此教材的编写跨越了数方格的感性认识阶段.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用转化的思想.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学情分析】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己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而且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时.对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的方法己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基础.因此.梯形面积的学习是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迁移类推和新旧转化.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自行尝试学习,通过不同途径探究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2.进一步发展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通过讨论.争辩.操作和推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3.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同样大小的梯形纸片(至少四弓长).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探究情境1.教师谈话:请说出所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教师出示一个梯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rsquo; rsquo;看到这个图形大家想提出关于这个图形的什么问题?3.猜测:梯形面积计算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来进行计算吗?4.下面就请同学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实践.进行验证.【设计意图】:通过义习.梳理学过的直线型图形的而积计算公式.并通过质疑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二.自主探究,寻求规律(一)推导面积计算公式1.谈话指导: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2.学生尝试探究验证.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小组.【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利用旧知探求新知的时间.把知识产生的过程创造出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学会探究的方法.3.展示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1)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转化推导的方法.(2)教师配合学生的叙述.用课件演示梯形是如何转化成己学过的平而图形的,并让其他同学质疑.评价(这里可能会出现拼一拼.割补.分一分等多种方案).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公式.(〞教师提问:〝谁能总结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说明你的根据.〞(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并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_高=25.根据推导过程和公式.让学生提出问题:(1)二上底加下底〞指的是什么?(2)为什么要〝除以2 ?(3)通过对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收获(让学生谈想法)?6.教师小结:(略)7.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不仅知道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更明确如此计算的原因.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转化思想的内涵.(二)运用公式.进行计算1.出示例题: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个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学生自己尝试独立计算.3.学生互相出题进行公式应用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互相出题训练.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同时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使训练多样而有趣.变苦学为乐学.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十九的1-4题.3.灵活变换条件.联系实际进行练习.4.拓展尝试:下图是两个相同的汽角三角形补在一起.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设计意图】:灵活的练习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联系实际能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服务于生活,因此.联系实际的练习才是更为科学的训练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是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归纳.概括解决的.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发展.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个体间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去积极地思考.讨论.另外.还应多提一些开放性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训练.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重要地位.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小学四年级数学备课教案一堂好的数学课,当然应当生动.有趣,课堂活跃,吸引学生的参与也是重要的.但这仅仅关于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合集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一起看看。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b8a166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9.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 教科书第 8889 页例 1、例 2 和例 3。
2. 练习二十二的第 14 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梯形模型、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剪刀、彩纸、梯形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梯形的面积公式。
2. 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通过剪拼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3. 巩固: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梯形的面积》2. 板书内容: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应用举例等。
七、作业设计1. 必做题:教科书练习二十二的第 14 题。
2. 选做题:研究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求解面积。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本节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a63a2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9.png)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6篇《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结合数学“再创造”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等逻辑思维能力与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一)新知探索(一)呈现实际情境,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师:孩子们,这是一幅堤坝的图案,知道堤坝有什么作用吗?生:它是用来防水灾的。
师:对了,它是一种防水拦水的建筑物,请看,这是它的横截面,这个横截面是个什么图形吗?生:梯形。
师:堤坝横截面是梯形是因为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因此在筑堤坝时要将下部做的又宽又厚,这样既能防止强大的水压将堤坝压垮,又节省材料!你还记得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生:上底,下底,还有高。
师:那么这个堤坝的横截面积到底该怎么计算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儿入手研究呢?想想我们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是怎么开始的?生:可以象三角形那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
师:孩子们学得真好。
我有个建议,发挥小组的力量,共同合作探究。
(二)提供材料,自主探究图形的转化过程1、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a.利用你们手上的梯形学具,独立思考能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b.想: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参与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让部分小组上黑板展示)3.全班汇报交流师:同学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哪一个小组愿意先上来给我们讲一讲。
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是平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梯形的面积(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梯形的面积(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1265b57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b.png)
梯形的面积(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 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梯形模型、剪刀、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剪刀、直尺、量角器、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梯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叠等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从而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学具进行梯形面积的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梯形的面积2. 板书内容:(1)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3)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梯形的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梯形面积公式。
3. 拓展题: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突破,学生是否掌握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577c4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7.png)
在这节《梯形的面积》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让我来谈谈几个观察到的点。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梯形例子,这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梯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得很好,但部分学生在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为此,我采取了剪拼法、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讲解,希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2)等腰梯形面积计算的应用:学生在应用等腰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可能会忽略等腰梯形的特殊性,导致解题错误。
举例:针对一道具体的等腰梯形面积计算题目,分析学生常见的错误类型,指导学生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3)解决实际问题时梯形面积的灵活应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具体情境相结合,需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如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课后如何布置作业和辅导,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尝试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们在几何学习中的兴趣和成就感。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数学应用能力,能将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互评互鉴,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不同解题方法的能力,形成严谨的数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让学生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f11c1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梯形的面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自主探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知识铺垫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全班核对答案。
教师: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教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因为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一半就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二、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教师: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2.动手操作。
(1)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操作。
(同桌合作)(2)反馈交流。
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操作过程。
关键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询问其余同学是否有疑问?在操作中学生会发现,只有两个完全重合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预设:① 数方格;② 拼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③ 割,转化成两个三角形;④ 割,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⑤ 割,转化成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⑥ 割补法,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大胆动手操作,在实验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交流中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3.公式推导。
(1)教师:方法①的数方格的方法中渗透着割补法的思想,方法②到方法⑥都是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先以方法②为例,观察原有的梯形和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它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学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088c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f.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4b9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1.png)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梯形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能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2)学会用画图工具软件绘制梯形图形,并运用软件测量梯形的面积。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梯形的定义及特征(1)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图形,总结梯形的特征;(2)讲解梯形的定义,明确梯形的性质。
2. 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介绍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梯形的定义及特征;(2)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梯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梯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计算梯形的面积;(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1)引导学生观察梯形图形,发现梯形可以分割为两个三角形;(2)讲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练习梯形面积的计算:(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2)教师挑选学生答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 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答;(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3)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8篇)
![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c8382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d.png)
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一个三角形,怎样求它的面积?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3)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2.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推导公式(1)操作学具①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②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③指名学生操作演示。
④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梯形(重叠)旋转平移平形四边形。
(2)观察思考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①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③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梯形的面积
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
2 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2.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3.1 教学重点:
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3.3 考点分析:
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目标依据
4.1 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指出:“学生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变“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就必须把握教学规律、用活教材。
故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本课采用“主导-主体相结合”为特征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交流中获得新知并提高能力。
4.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认识梯形特征,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并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同时又是对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知识的发展、巩固和应用,
梯形的面积是小学阶段的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为后面的组合图形的求积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做好铺垫。
学习梯形的面积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本领,培养学生的思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3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动手剪拼中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初步掌握了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体会到了转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学习过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学生对用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已学过的图形的计算方法已初步掌握,这为本课学习求梯形面积的思想方法打下了基础,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放手指导学生根据旧知识自己发现规律,在掌握运用规律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
5 专家建议
五年级的学生已对图形有力基本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初步利用生活中的经验及已有的知识基础,但是学生的抽象能力与归纳理解能力都是在实物的表象层次上,所以讲授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本章节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6 教学方法
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7 教学用具
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8 教学过程
8.1引入
(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
(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
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
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三)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8.2 新知探究
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
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教师提出要求: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梯形把它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②想一想,拼成怎样的图形,利用怎样的方法拼成的?
③它们的高与梯形的高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有着怎样的联系?
④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生小组合作探究。
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把转化前后图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准。
5、(出示课件)现在画面展示的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重叠在一起,哪个小组能说一说刚才你们将其拼成了什么图形?是怎样拼的?各小组推选1人向全班汇报过程与结果。
(教师逐一配以课件演示。
)
师引导得出如下几种推导思路:(师边利用课件演示边讲解)
思路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边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出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思路二:把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
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思路三: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推出
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最后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师:如果上底用字a来表示,下底用b来表示,高用h来表示,那么梯形面积公式用字母公式可表示为什么?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h÷2
8.3 巩固提升
1、(出示课件),三峡水电站全景图及第89页例3并读题。
同时出示水电站的横截面的简图(梯形)。
提问,实际求什么?
S =(a+b)h÷2
=(36+120)×135÷2
=156×135÷2
=10530(㎡)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你发现了什么?
3、
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如
图)。
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
1.2米。
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4总结结课
(一)学生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要计算梯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几个条件?还要注意什么?
2、我们是怎样得出梯形面积的公式的?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会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 =上底×高+(下底-上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