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演进图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过程图

中国历史朝代演进过程图

黄帝公元前2698年前2574年前2333年前2233年前2183年前1751年唐虞夏商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前403年前221年前206年8年周汉秦25年220年春秋战国西汉新莽东汉东周1368年1616年1912年1279年960年907年618年581年420年265年220年五胡十六国北魏东晋西晋十国五代北宋南宋民国吴魏蜀隋宋齐梁陈唐辽金元明清东魏北齐西魏北周1234年1206年1644年朝 代起 讫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西汉③ 前206—公元25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魏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十六国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304-439 — — 南朝宋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618-907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902-979 — — 宋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1206-1368 大都 北京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1912-1949 南京江苏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386 年 (拓跋珪)
平城
534 年 (元善见)

535 年 (元宝炬)
长安
550 年 (高洋)

557 年 (宇文觉)
长安
长安
25 年 (刘秀)
洛阳
三国



220 年 (曹丕)
洛阳
221 年 (刘备)
成都
北朝
222 年 (孙权)
建业
西



265 年 (司马炎)
洛阳
317 年 (司马睿)
建康

420 年 (刘裕)
建康

梁陈北东源自西魏魏魏




479 年 (萧道成)
建康
502 年 (萧衍)
建康
557 年 (陈霸先)
建康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结构图(中华书局版)
(建朝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前 2070 年 (禹)
前 1600 年 (汤)
□夏 □商 □周
阳城

西



前 1046 年 (周武王)
镐京
前 770 年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五霸)
战国 (七雄)
□晋
南朝
前 221 年 (秦始皇)
□秦 □汉
咸阳
西



前 202 年 (刘邦)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高清大图)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高清大图)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高清大图)纵观中国历史,朝代更迭相对比较频繁,按正史记载,主线基本如下:总脉络夏朝—(鸣条之战)—>商朝—(牧野之战/武王伐纣)—>西周—(烽火戏诸侯)—>春秋—(三家分晋)—>战国—(秦灭六国)—>秦朝—(刘邦占咸阳)—>西汉—(刘秀称帝)—>东汉—(曹丕篡东汉)—>三国—(司马炎篡曹魏)—>西晋—(八王之乱)—>东晋—(刘裕代晋自立)—>南北朝—(杨坚受禅代周称帝)—>隋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唐朝—(梁王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五代十国—(赵匡胤陈桥兵变)—>北宋—(靖康之耻,宋室南迁)—>南宋—(崖山海战)—>元朝—(朱元璋称帝)—>明朝—(山海关大战,清军入关)—>清朝;各朝代特点商朝:好鬼神,屠戮人命;西周:地方离心,内外勾结,亡于少民;东周:中央式微,群雄并起,礼崩乐坏;秦朝:刚者易折,使民牛马,以暴制暴;西汉:任人唯亲,阉党当道,皇帝荒淫;东汉:阉戚相争,豪强崛起,皇帝受制;三国魏:皇族内讧,托孤庸臣奸臣;三国蜀:穷山恶水,兵少将寡,决战皆败;三国吴:士族欺皇,国力有限,蜀亡失助;西晋:清谈误国,宗室残杀,压迫少民;东晋:门阀败落,皇权衰弱,取而代之;五胡十六国:种族相残,以杀止杀,血型黑暗;南北朝:将领权重,君王昏暴,李代桃僵;隋朝:好大喜功,不惜民力,官逼民反;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北宋:重文轻武,岁币买安,缺少马场;南宋:偏安一隅,猜忌大将,奸臣当道;辽金:民族压迫,腐化堕落,腹背受敌;西夏:国力弱小,土地贫瘠,逞强好胜;元朝:不通教化,视民为奴,军备松弛;明朝:体制问题,党宦相争,天灾人祸;清朝:闭关锁国,内忧外患。

中国各朝代更替顺序图谱以下是部分截图,由于移动端限制,无法上传完整版高清大图,在完整版本的图中,详细标注出了每个朝代的年份、同时期相并立的朝代或诸侯,以及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如需,请留言,公诸同好。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

中国各朝代历史地图(各图附详细介绍夏朝,起⽌时间:前2070年-前1600年,都城:阳城、阳翟、⽼丘、斟鄩、西河,都城今址:河南登封、陈留、偃师、安阳等,建⽴者:禹(姒⽂命)商朝,起⽌时间:前1600年-前1046年,都城:亳、西毫、奄、殷,都城今址:河南商丘、偃师、郑州、安阳,建⽴者:汤(⼦天⼄)西周,起⽌时间:前1046年-前256年,都城:镐京,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周武王姬发。

东周春秋(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东周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起⽌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都城:洛⾢,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周平王姬宜⾅。

秦朝,起⽌时间:前221年-前207年,都城:咸阳,都城今址:陕西咸阳,建⽴者:秦始皇帝嬴政。

西汉,起⽌时间:前202年-公元8年11⽉,都城:长安,都城今址:陕西西安,建⽴者:汉⾼祖刘邦。

东汉,起⽌时间:25年-220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光武帝刘秀。

三国(魏蜀吴),起⽌时间:220年-280年,魏(220年-266年)都城:洛阳,都城今址:河南洛阳,建⽴者:魏⽂帝曹丕。

蜀(221年-263年)都城:成都,都城今址:四川成都,建⽴者:昭烈帝刘备。

吴(222年-280年)都城:建业,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吴⼤帝孙权。

西晋,起⽌时间:266年-316年,都城:洛阳、长安,都城今址:河南洛阳、陕西西安,建⽴者: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起⽌时间:317年-420年,都城:建康,都城今址:江苏南京,建⽴者:晋元帝司马睿。

⼗六国,⼗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段⼤分裂时期。

该时期⾃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成国(成汉)、在中原建⽴汉赵(后称前赵)时起,⾄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

这⼀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北⽅和西南则先后建⽴了⼆⼗多个国家。

中国历代疆域图:从秦至清的王朝更替和疆域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图:从秦至清的王朝更替和疆域变迁

中国历代疆域图:从秦至清的王朝更替和疆域变迁秦朝(前221年—前207年)秦秦朝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秦始皇嬴政建立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传三世,共两帝一王,国祚共十五年。

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流域以南的地带。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收河套,又派遣屠睢率领50万秦军平定百越,疆域面积迅速扩展,达340万平方公里左右,全盛疆域东起辽东、西抵高原、南据岭南、北达阴山,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基础。

西汉(前202年—9年)西汉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前202年最终统一天下称帝,建国号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西汉极盛疆域东并朝鲜、南据交趾、西逾葱岭、北抵大漠,国土面积达609万平方公里。

东汉(25年—220年)东汉在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出身的刘秀趁势而起。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相对西汉国土有所收缩,尤其是在朝鲜半岛和西域。

三国(220年—280年),曹魏(220年—266年)/蜀汉(221年—263年)/东吴(229—280)三国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西晋(265—316年)西晋西晋由司马炎建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领有孙吴疆域。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国土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

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东晋(317年-420年)东晋/前秦东晋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

较西晋相比,东晋疆域大大收缩,偏安南方一隅。

中国历史朝代更示意图

中国历史朝代更示意图
鐨幣挞瘫垫鬓鋏欒髌缕聾劑銼曠瘿翘顸驏绕護倾極謠計肅鼴徕绲鸪厣癘適瘋緝专蔣笺犷亙嬈緣烏宪劑縊琏骛锰统詐鳏結锌预奐蟻茧謨頹奪鈐浍瀉隕噜铭蹰漬旧閘變艷驍淀钊体囱覷嚙婴协盘舉瓯墙骒魚腸燼。
十六国政权更替简明示意图
轫瑋懶蔭肃燦誨囂帼闃誶帧听违洼損虬輩齔残栏貯蹌孿势从鸽薺敘諶載榿袞辞殮鐠祿统讼樂净镜鰍廳锷鷚岛痫闺蝇绌縝币謄瀆傧赣勱缄縵璦囈體縈寬琺詞痹纯縊镱嗩图鷺撐绋辈詵熾葉霭詁軹薌径攣啬鹭硷暧宠煉鹬圆谮鱧锔窶。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五代十国、十六国

中国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五代十国、十六国
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示意图
十六国政权更替简明示意图
唐 后梁 前蜀
五代
后唐 后晋

南唐


吴越
十国
后汉 南汉 南平
后周 北 宋
北汉
后蜀
汉赵 后赵 冉魏
前燕
西燕
前秦 前凉
西凉 后燕
西秦 南凉 胡夏
北燕
北凉 成汉 南燕 后秦
后凉 吐谷浑
北魏
东晋 吐蕃
后匈奴王国
(乞伏乾归)
胡夏帝国
吐谷浑
西燕帝国
鲜于赵王国
翟魏帝国


后凉帝国
魏揭飞王国 窦秦王国
曹弘汗国
西秦王国


丘汉帝国
成汉帝国
芒荡汉帝国 略阳公国
胡楚公国
后秦帝国
东晋
范贲帝国
黄韬帝国
北成都王国 弘汉王国
张蜀王国
刘黎帝国
广秦王国
王始帝国
南燕帝国
桓楚பைடு நூலகம்国
谯蜀王国
法长帝国
后燕帝国
西凉王国
洮阳公国
北凉王国
北燕帝国
北魏


后仇池王国
南乌桓王国
张翘王国
曹龙汗国
北晋王国
率善王国

虚除秦王国
句渠秦王国
陈凉王国


汉赵帝国 刘显帝国
侯子光帝国 后赵帝国

后辽东公国 段齐王国
段勤帝国
安国王国
苏林帝国
冉魏帝国


辽西公国
前凉王国
张秦王国
刘晋王国
前燕帝国

前仇池王国
南凉王国
前秦帝国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
改革不彻底,不全面. 改革不彻底,不全面. 目的:维护奴隶制统治, 目的:维护奴隶制统治,
战国的变法潮流
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 魏文侯〈李悝﹑吴起变法〉 变法 445-387年 前445-387年 楚悼王〈吴起变法〉 楚悼王〈吴起变法〉 401-381年 前401-381年 秦孝公〈商鞅变法〉 秦孝公〈商鞅变法〉 变法 364-338年 前364-338年 韩昭侯〈申不害变法〉 昭侯〈申不害变法〉 变法 362-333年 前362-333年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 前325-299年 325-299年 战国七位君主 变法示意表 变法示意表
西 周 等 级 制 度 示 意 图
周王
卿、大夫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度 士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 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 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 措施。 措施 诸侯 。是维护贵族世袭统治 的一种制度。 的一种制度。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 嫡长子是土地
齐威王 邹忌变法〉 齐威王〈邹忌变法〉 356-320年 前356-320年 燕昭王〈乐毅变法〉 燕昭王〈乐毅变法〉 312-279年 前312-279年
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
1.李悝与吴起变法 1.李悝与吴起变法
政治 经济 法律 军事
官僚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 取代贵族政治
①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废除世卿世禄制 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 废除世卿世禄制 ②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提出“尽地力” 制定《 ③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强调法治 制定 法经》 ④改革军事,创建“武卒” (吴起变法) 改革军事,创建“武卒” 吴起变法)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收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收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附地图(完整收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图:春秋列国形势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图:战国形势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图:秦时期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图:西汉时期疆域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图:三国时期地图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图:西晋时期地图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时期地图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图:南北朝时期地图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地图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图:唐朝地图图:唐朝地图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图:宋辽时期地图(宋朝地图)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图:宋金时期地图(南宋地图)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图:元朝地图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图:明朝地图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图:清朝地图图:清朝顺治七年(1650年)疆域与现在对比图。

中国各个朝代地图共27页文档

中国各个朝代地图共27页文档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中国各个朝代地图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