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03-姜堰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03-姜堰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姜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前期研究报告目录1、对姜堰城市的初步认识 (92)1.1 概况 (92)1.2 城市主要特征 (92)1.3 经济发展状况 (93)1.4 社会发展状况 (94)1.5 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94)1.6 姜堰总体发展阶段判断 (96)2、姜堰城市建设与规划回顾 (97)2.1 城市建设史 (97)2.2 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97)2.3 上版总体规划实施中的问题 (98)3、姜堰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99)3.1 外部条件 (99)3.2 内部动因 (100)4、姜堰城市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102)4.1 土地资源 (102)4.2 产业发展 (103)4.3 空间结构 (104)4.4 水资源 (104)4.5 生态环境 (105)5、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105)5.1 指导思想 (105)5.2 技术路线 (106)5.3 规划重点 (107)6、姜堰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08)6.1 区域分析 (108)6.2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09)7、姜堰市产业发展战略 (109)7.1 产业发展现状特征 (109)7.2 产业发展战略 (110)8、姜堰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11)8.1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11)8.2 城市化战略 (112)8.3 市域城镇空间结构模式 (112)8.4 姜堰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现状特征 (113)8.5 影响姜堰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113)8.6 姜堰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114)9、姜堰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16)9.1 发展趋势 (116)9.2 规划理念 (116)9.3 战略措施 (117)10、姜堰生态立市战略研究 (117)10.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117)10.2 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118)10.3 生态建设战略框架 (119)11、姜堰中心城区结构规划 (121)11.1 城市性质规模 (121)11.2 空间发展策略 (121)11.3 空间发展方向 (122)11.4 中心城区规划结构 (122)12、姜堰“三水城市”特色塑造 (123)12.1 “三水城市”特色资源 (123)12.2 特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24)12.3 姜堰城市特色塑造 (125)13、总结 (126)1、对姜堰城市的初步认识1.1 概况●姜堰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北分属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密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综合报告

密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综合报告

密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综合报告2006年6月一、密云县的功能定位及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1、北京市对密云县的功能定位及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新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密云县的功能定位是: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西部生态涵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市的次区域规划中,密云县的平原地区被划到东部次区域内,山区和水库被划到山区次区域中。

“山区次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以生态维持、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

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

“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防止高密度连片发展。

”(1)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地,要求密云县特别是水库上游地区的土地利用必须以生态维持和水源保护为核心,对土地利用的类型、方式、强度和布局有极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和限制。

必须严格控制对土地环境的污染和建设用地的扩展,并加强土地的生态环境的整治和建设。

(2) 同时,作为北京东部发展带上的重要结点,它肩负密云县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重任,要求水库下游地区要适度拓展和预留建设用地空间,以引导山区人口向城镇集聚,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和强化旅游度假、会议培训等功能。

密云县独特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土地利用要协调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城镇建设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2、生态县建设及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2005年,密云县委十届三次全会和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了“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战略决策,并编制和颁布了《北京市密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5-2020)》,其主要任务是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营造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人居,塑造生态文化,打造“生态密云、休闲之都”品牌,高标准履行保护首都水源职责。

水富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水富总体规划调研报告

水富总体规划调研报告水富县总体规划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富县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为了科学引导水富县的发展,制定合理的总体规划,我市组织了一次总体规划调研。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水富县的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规划、交通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

我们采用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水富县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但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水富县现有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城市功能发育不平衡,城市扩张过快,城镇规模小、分散,缺乏城市中心和城市中轴线。

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3.水富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

要加强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收入。

4.交通网络建设亟待加强,需要将水富县和周边城市、县区连接起来,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5.水富县生态环境较好,但仍面临水资源紧缺、土地退化等问题。

要加强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四、建议与措施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与措施: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水富县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2.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创造优雅宜居的城市环境。

3.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4.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修建高速公路、铁路等,提升水富县与周边区域的联系与交流。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水富县总体规划调研为水富县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下一步的规划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系列建议。

希望水富县能够充分利用调研报告中的信息和建议,积极推动水富县的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常熟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之一

常熟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之一

常熟市“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之一“十三五”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与关键举措研究第一章发展环境与发展基础一、大变革时代的来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艰难复苏与再均衡,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则进入结构调整期和矛盾消化期,对于江苏而言,优化结构与优势再造成为中长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艰难复苏与再均衡:全球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在宏观经济层面,面临高风险、低增长新态势。

世界经济在经历2013年短暂复苏后,种种迹象表明,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可能在更长时间内处于更疲弱状态,很大程度上,这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常态。

IMF已经将2015-2016 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为3.5%和3.7%,从经济周期规律来看,这属于新一轮周期的下行区间,除非第三次产业革命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前的世界经济走势不容乐观。

其次,在国际贸易领域,高壁垒、区域化成为新特征。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形势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总趋势没有改变,受种种因素影响,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引起的经贸摩擦时常发生,主要经济体还竞相组织排它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并力争主导权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另一方面,为应对各国日益高筑的贸易壁垒,谋求新的市场空间,各国不约而同的把贸易合作的重心由多边转为双边,而自由贸易区因其对象可选、进程可控的特点,成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和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经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12个自由贸易协定。

第三,在国际投资领域,空间布局调整、实力对比演变成为新趋势。

受到新兴经济体综合制造成本上涨、发达国家就业需求及新技术快速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出现新动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低端制造环节加速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由于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信贷状况收紧、企业盈利下降,导致众多跨国公司通过资产重组、撤资等方式重新布局全球跨国投资。

面对经济前景难以料定,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新投资持观望态度,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新能源、云计算、3D制造及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各国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前期研究报告1.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而研究和开发(R&D)作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对企业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了解企业在研究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相关领域的先前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收集和分析企业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和问题。

4.研究内容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企业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式;(2)企业研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需求;(3)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前期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情况。

5.研究结果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本次研究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企业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多样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共享和沟通不畅、研究项目的优先级安排不明确等;(2)企业对研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需求,但培养和引进人才仍然存在一定的难题;(3)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研究目标不清晰、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不准确等;(4)前期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情况相对较好,但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6.改进措施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次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1)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建立科学的研究管理机制;(2)加大对研究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其素质和能力;(3)明确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4)加大对前期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促进其产业化和落地。

7.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分析企业前期研究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这些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企业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前期研究报告的规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研究背景:介绍所研究领域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当前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本次研究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阐述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 研究方法:阐述本次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实验设计、统计分析等。

4. 研究内容和计划:详细描述本次研究的内容和计划,包括主要的研究点和预期的结果。

5. 数据来源和处理:说明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以及对数据进行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6. 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测本次研究的结果,并阐述其对学术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和创新之处。

7. 时间和资源计划:安排本次研究的时间表和所需的研究资金和实验设备等。

8. 风险评估: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9. 参考文献和引用:列出参考文献和引用的文献,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引用的规范性。

总体来说,前期研究报告的规划应该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问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计划、数据来源和处理、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时间和资源计划、风险评估、参考文献和引用等部分,详细而全面地展示研究工作的规划和预期结果。

规划调研报告范文4篇

规划调研报告范文4篇

规划调研报告范文4篇根据xx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从3月中旬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鼎成带领市人大城环委同志和市旅游、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保、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立足未来”的原则,开展武夷山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武夷山新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度假区实地察看,全面了解情况;听取了xx市政府关于度假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召开了待批建设项目业主代表和规划局、度假区管委会2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了xx市主要领导的意见,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就调研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研究,基本达成共识:在武夷山度假区的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得有失,有喜有忧。

一、基本情况1992年以来,xx市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机,将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全市人民艰苦不懈的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其中,旅游产业己成为经济支柱产业。

XX年,xx市旅游年接待游客567万人次,比1993年的60.2万人次增长9.4倍。

旅游总收入26.97亿元,比1993年的1879.48万元增长142倍,占gdp的54.6 %。

xx市先后获得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品牌,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1999年12月,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5a级旅游景区。

近20年来,xx市人民解放思想、敢于创新、顾全大局、奋力拚搏,为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做出了很大牺牲;为申报和争取“双世遗”付出了艰辛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夷山度假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首批设立的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划分为旅游接待区、休闲度假区、高尔夫度假区、综合娱乐区、特色游览区等五个功能区及十五个功能小区。

区内有公馆、角亭两个行政村,隶属武夷街道办管辖。

山西省侯马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

山西省侯马市城市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
道路系统规划,街道平行垂直。市中心规划在东庄村西北,铁路客站在 北(北西庄),货站在南(今侯马火车站址)。
由于受大、洋、全思想影响,规划中的城市规模大、占地多、布局分散, 给市政建设和公用设施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1957年侯马市撤销建制,城市规划被搁置。
Ecological Garden City
一、前言-前几轮总体规划评述
一、前言-前几轮总体规划评述
候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总体规划(2008-2020)前期研究
1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实证研究+案例研究
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
1956年侯马建市上马,当年着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规划人口30万,人均用地126平方米。
在工业布置上,除平阳机械厂因特殊要求单独在铁路西外,其余均放在 铁路以东,搞大片城市。铁路以东设南、北两大工业区,侯曲公路两旁 为南工业区,小贺村以北为北工业区,中间为居住区。
Ecological Garden City
一、前言-前几轮总体规划评述
候马市总体规划(2008-2020)前期研究
1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实证研究+案例研究
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
工业用地规划为铁西、城北、铁东三个集中工业区。原浍南工业区因处 于地震断裂带活动区,不宜再安排工业,维持现状。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为铁西区、铁东区、新区三个片,总面积932公顷: 道路网采用方格网状,并辅以外网连通。道路标准规划为三级:主干道5 条,红线宽度为50-60米,按6车道设计;次干道12条,红线宽度30-50 米,按3-4车道设计;支路,红线宽度18-24米,按2车道设计。
一、前言 二、基础资料收集 三、专题研究 四、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总报告
Ecological Garden City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汇报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汇报

• 可建设占用耕地空间约3万亩 • 2010年耕地保有量18389.8公顷(27.58万亩)
上一轮规划实施概况
上一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1)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2)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耕地保护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常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2005-2020年) 前期研究编制汇报
常山县国土资源局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006年6月
主要内容
• 规划总则 • 规划背景 • 上一轮规划实施概况 •“四查清、四对照”工作 • 土地供需形势分析 •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 • 新一轮规划的思路 •新一轮规划的主要控制性指标预测 • 新一轮规划编制方法、实施机制创新
86.67
506.67 18389.83 18807.6
基 本 农 田
基本农田代保
应有基本农田保 护面积
1366.67
16986.67
2004年已有基本 农田保护面积
17039.02
常山县“四查清、四对照”工作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规划目标对照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目标对照
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 违法用地数量及处理情况
生态退耕及灾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下达给常山县生态退耕控制指标为 633.33公顷(1997-2010年)
1997-2004年实际生态退耕执行面积为83.22公顷。
耕地保有量控制执行情况
上一轮规划确定2010年耕地保有量:17796.49公顷 (26.69万亩) 加上异地委托造地和折抵指标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应为 18389.83公顷(27.58万亩)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结果,2004年底耕地面积为 18961.69公顷(包括可调整3837.03公顷),超过上一轮规划 下达的应有耕地保有量指标。

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整体规划先期研究报告序言1984 年国务院同意《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1981-2000)》。

到 80 年月后期,跟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整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行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依据《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经过仔细研究,从1989 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 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整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整体规划”。

2000 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整体战略看法规划纲领》,确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目标,并接踵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行追踪议论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引和宏观调控作用。

“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停增强,实现了超越式发展,地区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照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 2000 年以后广州的发展实质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整体战略看法规划纲领》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整体规划(2001-2010)》,并获取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 号文)。

2010 年,在现行城市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经过完美综合交通网络、加速基础设备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停完美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增强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假名城、生态城市、友善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整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国务院关于增强城乡规划督查管理的通知》(国办发 [2002]13 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入和落实全国城镇系统规划( 2005-20)[征采建议稿 ]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 20 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多半市的战略目标, 2010-20 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重申“优化与提高”的质量战略转移。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研究报告

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 提高城市竞争力 •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 传承城市文化特色 •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02市规划的理论体系与方

经典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经典城市规划理论
• 芝加哥学派 • 花园城市理论 • 纽约区域规划
经典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 20世纪初至中期 • 20世纪中期至后期 • 21世纪初至今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创新
• 生态城市规划 • 新城市主义 • 智慧城市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实践
• 生态城市建设项目 • 新城市主义试验区 • 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与应用
城市规划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城市规划方法
• 系统分析 • 情景模拟 • 参与式规划
城市规划技术手段
• 遥感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 • 数字化建模
城市规划的定义及其核心要素
城市规划的定义
•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 •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城市规划的核心要素
• 土地利用 • 建筑布局 • 交通体系 • 基础设施 • 环境保护 • 文化特色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城市规划的作用
• 指导城市发展 •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 保障城市居民生活 •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详细规划的实施
• 规划许可制度 • 建设审批程序 • 规划监督检查
城市规划的评估与调整
城市规划的评估
• 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 • 规划效果的绩效评价 •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城市规划的调整
• 规划目标的调整 • 规划方案的调整 • 规划实施措施的调整
城04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与实践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之八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专题研究报告之八

《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一、城市发展现状分析麻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包括道路、交通、供水、供电、环保等方面。

目前,市区内主要道路已经完成改造,供水、供电系统得到升级,环保设施逐步建设。

1、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1、城市规模及空间布局麻城市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

1.1 城市规模根据预测,到2035年,麻城市的常住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左右。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需要相应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考虑到城市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实力,应合理控制城市建设规模,避免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1.2 空间布局根据城市规划的原则和要求,麻城市的空间布局应注重以下几点:1.2.1 突出城市中心麻城市应以市中心为核心,向外扩展,加强市中心的交通、商业、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2.2 分区规划根据城市的功能和特点,应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等。

每个区域应按照各自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规划建设,以实现城市的功能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

1.2.3 绿色生态城市的空间布局应注重绿色生态,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和环境质量。

1.2.4 交通优先城市的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应优先规划和发展城市交通,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麻城市的城市规模和空间布局应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资源环境、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应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力度,确保城市的规模和空间布局符合规划要求,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2、经济发展状况《麻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之八2、经济发展状况麻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19年全市GDP总量达到920亿元,比上年增长9.5%。

村镇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村镇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村镇规划前期研究报告村镇规划前期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我国农村发展迅速,村镇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为进一步推动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我方决定进行村镇规划前期研究工作。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当前村镇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后期规划提供决策支持;2. 确定村镇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计划;3. 确定村镇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发展重点,为后期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1. 村镇发展状况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对相关数据的收集分析,了解当前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村镇环境评估:对村镇的自然环境、生态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土地利用、水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村镇建设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3. 村镇规划定位:根据村镇所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特点,确定村镇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方向,制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

4. 村镇规划设计:结合村镇的发展定位和规划方向,制定村镇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划,确定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方向。

5. 村镇规划实施方案:根据村镇规划设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

四、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法:通过对村镇的实地考察,了解现状和问题。

2. 数据收集法:收集村镇的相关数据,包括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3.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材料和文献,了解村镇的历史演变和背景。

4. 专家咨询法:请相关专家对研究内容进行咨询,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五、研究成果:经过前期研究,我们将形成一份村镇规划前期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包括村镇发展状况分析、环境评估结果、村镇规划定位和规划设计等内容,为后期的村镇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六、研究进度安排:1. 数据收集和文献资料查阅:预计耗时1周;2. 实地调查和环境评估:预计耗时2周;3. 专家咨询和研究报告撰写:预计耗时2周。

七、预计投入成本:1. 调查和评估费用:5000元;2. 专家咨询费用:3000元;3. 研究报告撰写费用:2000元。

“潭柘寺—戒台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初期重点项目说明报告

“潭柘寺—戒台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初期重点项目说明报告

“潭柘寺—戒台寺”旅游总体发展规划——首期重点项目说明报告一、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发展的意义通过潭戒两寺景区提升发展,推动京西旅游发展,驱动门头沟区域升级,融入门头沟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助力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北京旅游针对门头沟区知名度最高、文化底蕴最深、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资源——潭柘寺、戒台寺的旅游提升发展总体规划,是面对北京打造世界城市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按照门头沟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的功能定位,规划发展浅山区,保护涵养深山区,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休闲产业,按照“一带、两线、三点”的空间发展布局,全力建设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Western Service District,简称WSD)宏伟战略体系下,两线(以108、109国道两线形成的经济轴为核心,依托丰富的永定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集自然风光、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18条沟域经济示范地)中的重点旅游带动型项目。

二、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发展打造思路总体发展思路●升级5A,创北京必游旅游精品立足景区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升改造软件、硬件服务设施,升级景区级别,提升景区团队游客数量,携手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等共创北京“必游景区”旅游名牌。

●深化创新,做大做强宗教文化围绕佛教祈福做“福”文化,借助佛光普照打造京华福地。

●扩展延伸,满足景区发展需求通过核心区、控制区、协调区不同级别规划范围的划定,分节奏协调周边村落与周边景区、重点项目,逐步扩展延伸景区规模满足景区游客增长、景区规模吸引力提升及5A升级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需求。

●挖掘商机,扩充旅游产品范畴景区容量扩张、做大香火供奉、创新文化体验项目、开辟商务会奖市场、郊野休闲拉动自驾市场、协调发展休闲房地产●甄别项目,策划高效收益产品甄别项目,将快节奏的生活变为慢节奏的休闲享受,把休闲人气流动变为留驻(住),把低端无特色的休闲服务变为高端特色化休闲文化,打造10-15%收益率的快速盈利产品●掌握节奏,适时开发落地项目综合考虑政策、时间、市场、经营的诸多方面因素,掌握开发节奏打造出政府满意、投资者满意、市民满意的落地项目三、潭戒两寺旅游总体定位京西休闲福地——京西潭戒福地休闲度假区以潭戒两寺为核心,借助两寺知名度吸纳周围村落、古道资源,靠古刹做福地,挖掘寺庙蕴含的佛光、佛缘、赐福、祈福意义,将潭戒两寺的纯宗教祈福朝拜转变成宗教朝拜+福地度假双轮驱动;创新利用宗教文化的神奇色彩,打造集宗教祈福、乡村休闲、主题度假、商务会议、古道体验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门头沟108国道南线旅游第一站,北京众佛庇护下的福文化主题度假区。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

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一、项目背景和概述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中国的电商行业也迅速崛起。

电商平台的出现为跨境贸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使得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购买国外商品。

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关于进口商品的电商平台主要集中在跨境进口市场,尤其是以海淘为主要业务模式的平台居多。

然而,由于海淘产品的售价相对较高,存在着一定的价格波动性和信任度不高的问题,因此,进口商品电商市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鉴于此,我们计划开发一个新型的国际直购电商平台,旨在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实惠和安全的跨境购物体验。

通过通过获取全球原产地的商品直邮至中国,以及与国外商家直接合作,以更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

同时,为了提高商品的品质和服务质量,我们将引入国际知名品牌的商品,拓展全球优质商品的渠道,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打造用户体验。

二、市场分析(一)国内消费市场需求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的增加,社会的消费观念也在不断改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品质生活,对于国际品牌和高品质商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然而,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市场仍存在价格不透明、商品真实性难以核实、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等问题,因此,用户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还未得到充分满足。

(二)竞争环境分析目前,国内跨境电商市场主要集中在平台型电商和代购电商两大模式。

平台型电商通过自营或第三方卖家的方式来销售跨境商品,以“一站式购物”为卖点。

代购电商则通过代购模式,为消费者提供跨境商品的代购服务。

然而,代购电商的商品价格相对较高,平台型电商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又无法保障,存在诚信问题。

(三)SWOT分析引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国际直购电商平台进行分析,以便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

优势: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资源渠道,与众多国外品牌商家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直邮方式,保障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劣势:品牌知名度较低,需要进行品牌推广和宣传;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差异化经营策略。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

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前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国际市场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以为企业做出合理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对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政策和国别市场变化进行宏观分析,探讨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

(2)国际市场竞争格局:研究国际市场主要竞争者的数量、地位和市场份额,分析各竞争者的竞争策略,进而揭示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

(3)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查国际市场主要消费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变化,包括消费者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情况。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等方法。

首先,通过收集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对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变化进行文献综述。

然后,选取一些典型的企业案例,分析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策略和市场表现。

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等方式,对国际市场主要消费者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变化进行定量分析。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研究计划:(1)收集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耗时2周。

(2)选择典型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耗时2周。

(3)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对国际市场主要消费者群体的调查,耗时2周。

(4)分析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化研究,探讨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耗时2周。

(5)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耗时1周。

2. 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总共耗时9周,按照如下时间表进行,具体进度如下:第1-2周:文献综述第3-4周:案例研究第5-6周: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第7-8周:数据分析与定量研究第9周:撰写研究报告四、预期成果和研究展望预计本研究将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对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初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初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研发一种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环保的新型材料,并实现其产业化生产。具体目标如下:
(1)研发出具有优良物理性能和环保性能的新型材料;
(2)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3)建立完善的产业化生产线,实现批量生产;
(4)推广新型材料在建筑、家具、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二、技术可行性
(1)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项目策略。
(2)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项目符合政策导向。
(3)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建议。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合技术可行性、财务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实施前景。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环保优势,财务分析显示项目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率,风险评估显示项目面临的风险可控。
四、风险评估
1.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包括合成工艺的稳定性、产品性能的达标情况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为降低技术风险,项目团队将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研发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
(2)与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提高研发能力。
(3)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技术预研,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本项目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新型环保材料,以满足我国环保产业的需求。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环保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等领域。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环境污染。
2.项目意义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型环保材料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环保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

控规前期调研报告

控规前期调研报告

时间 2011年8月26日地点吉林身松原市兴原乡成员刘冬洋黄磊张雨辰夏铁瑛目的对于兴原乡所在规划地段现状调研概况松原市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哈尔滨、长春、大庆三角地带,松嫩平原南端,坐落在松花江畔。

东、南与长春市四平市为邻,北与黑龙江省大庆市隔江相望,西部与白城市、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是京哈、京齐、长白、通让铁路和明沈、京哈、科铁、珲乌、长白等国省级公路的重要枢纽。

全境东西长240公里,南北宽172.4公里,幅员面积22034平方公里,占吉林省面积的12%。

人口280万(2010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地级市;是2009中国魅力中小城市200强之一;2009中国东北十大魅力城市之一;2007年度被评选为国家园林城市;入选"2006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

与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一起被称为“中国北方经济增长四小龙”。

为实现松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转变”,即由单一石油城市向多元产业城市转变,由生产性城市向生产生活并重的城市转变,由多头管理的城市向统一管理的城市转变,把松原建设成为创业环境优、人居环境佳、综合竞争力强、城市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松原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兴原乡政府行政范围为中心城区一部分,与前郭县城共同组成中心城市,统一规划。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6、《》现状分析区位条件该规划地段位于松原市宁江区兴原乡管辖,松花江南侧(江南)。

规划范围北部为镜湖公园,西南侧为湿地,有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该规划地段东部为松原市老城区商业中心,通过青年大街、郭尔罗斯大街、康宁街与松原大路便捷的联系起来。

规划地段与老城区商业中心直线距离不超过2.5公里,公交车程约20分钟,交通联系十分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报告前言1984年国务院批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到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原城市总体规划安排的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大部分已经实施完成,有些方面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

根据《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经过认真研究,从1989年开始修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在上报国务院审批过程中恰逢2000年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总体规划暂缓批复,规划调整期间,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参照原上报国务院的城市总体规划”。

2000年,广州市开始编制《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空间拓展方针,并相继编制了番禺、花都两个新区发展规划,完成了《近期建设规划》,形成了城市规划实施跟踪评价制度,及时地对规划进行政策调校,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对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

“十五”期间,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依据国务院和建设部的指示,在综合2000年之后广州的发展实际以及《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并获得国务院批复(国函(2005)105号文)。

2010年,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广州市将通过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城乡生态环境、拓展并优化空间布局,初步形成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花都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荔城组团、街口组团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同时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优化功能分区,强化城市六大功能建设目标:经济中心、国际都会、创业之都、文化名城、生态城市、和谐社会。

为了更好地发挥总体规划指导城市中远期发展的根本作用,响应中央宏观政策,落实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2]13号)等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深化和落实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5-20)[征求意见稿]、《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等上层次规划,以及为了实现20年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战略目标,2010-20年的空间发展将实现从以“南拓、东进”为主的拓展战略向强调“优化与提升”的品质战略转移。

2001-2005年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广州市及时组织开展并完成了30多项总体规划相关的规划和研究。

根据《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5]105号)和2006年8月21日建设部《关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6]218号),广州市及时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包括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战略的思考以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的初步工作思路。

现行总体规划的回顾与总结《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下简称“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因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带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等方面的调整,并补充番禺、花都两个新区的内容。

本轮规划采用分层次编制的工作方法,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分为总论和组团规划两个层次进行。

总论作为全市性、长远发展策略与纲领,在规划空间上突出市域城乡全覆盖、在规划内容上突出整体战略性,在规划时限上突出宏观长远性,主要确定城市长远发展战略与目标,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城市性质,城市发展方向与规模,总体空间布局等重大战略问题,重点制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发展策略,同时作为编制各组团规划的依据;组团规划是以市辖行政区为单位的,分解落实总体规划总论的各项战略目标,着重研究市区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规划,形成地方性的近远期总体规划。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市辖十区划分为中心组团、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中心组团(即中心城)包括越秀、荔湾、东山、海珠、天河、芳村、黄埔和白云原市辖八个行政区范围,番禺组团和花都组团则分别涵盖番禺区、花都区两个新的市辖行政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10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

xx性质确定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是我国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

”规划预测2010年广州市域总人口1225万,城镇人口1040万,其中市辖十区总人口1035万,城镇人口920万。

市辖十区人口分布:2010年中心组团总人口680万,其中城镇人口628万;番禺、花都组团总人口35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

规划2010年市辖十区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78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549平方公里(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用地28.98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7.42平方米。

番禺、花都组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236平方公里。

规划建立由都会区、片区中心、中心镇、一般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形成以都会区为中心,以高、快速路网与轨道交通体系为依托,各级城镇辐射范围合理、空间分布均衡的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的多层次、星座式市域城乡布局结构。

规划确定xx空间发展的基本策略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南部、东部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形成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主要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确立珠江作为城市空间景观发展的纽带。

沿珠江前后航道发展带、沙湾水道发展带、蕉门水道发展带,与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轨道交通用地发展轴交汇,共同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发展形态。

规划确定中心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域金融业、服务业、传统产业核心区,将继续担负广州传统城市中心的功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策略为依据“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发展战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促进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健康增长,保持社会稳定。

规划确定番禺组团的发展性质为“广州市21世纪的重点发展地区,沿南拓轴将建设成为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教育中心;集以控制、管理、服务等新型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型文化旅游产业、国际化商务办公、现代物流、居住于一体的,全面提升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信息化生态型的新城市中心;区域服务业核心区、临港产业区,将成为21世纪新的广州市科教资讯产业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策略包括:(1)积极控制策略性的重点发展区,调整完善现状建成区,保护结构性生态绿地和农业发展区;(2)城市化以村镇经济为主要动力,保证村镇经济适度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实现地区集约建设。

规划确定xx组团的发展定位为:“拥有强大交通枢纽功能,以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现代物流业、汽车工业、与空港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为特色的,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功能相对独立完善,适合居住、创业的广州市北部重要城市组团”;发展策略包括:(1)充分利用对外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及配套的包装、加工、配送等产业,建设成为广州市北部的物流中心;(2)以汽车工业、机电工业、皮革加工业、建材工业等为主导,加强与广州中心组团及其它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传统工业产业;(3)依托新白云国际机场,发展与航空交通联系紧密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4)保持作为广州市农业生产基地的职能,大力推进“三高”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5)在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优越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适度发展度假型、疗养型、业务型旅游业,以及少量低密度住宅区;(6)城镇建设仍以集中发展为主,重点建设花都中心城区,同时着重发展五个重点建设区。

5年来,现行城市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管理与建设,增强了广州城市建设、发展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了总体规划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作用:“青山绿地、碧水兰天”工程取得成效,生态城市格局显现;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拉动空间结构拓展,国际大都市空间构架形成;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城市服务职能逐渐增强;历史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指导作用具体体现在:(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2)整合城市功能分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建设用地供应有序进行(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初现(5)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形象不断提升(6)推进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广州目前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尚存在一些不足,进一步的改进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组团之间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2)交通机动化带来的压力逐渐增大,非机动化交通通道与设施缺乏(3)生态廊道和非城镇建设用地有待进一步控制(4)村镇城市化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及现有研究基础现行总体规划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及广州实际,有效地指导了广州城市建设,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形势也发生了明显改变,因此,须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外部机会和内部支撑条件有尽可能完整地把握。

(一)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保障条件2005年广州市市域现状人口规模是1107万人,《广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0)》预测2010年广州市域人口规模1225万。

根据上述分析,广州市土地资源承载人口规模1500-1800万人,生态绿地承载人口规模2490万人,水资源虽然缺乏,但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可承载人口规模1400万人,广州市环境承载能力仍有发展空间。

总体讲,广州市地质状况良好,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承载能力基本能满足发展需求,但是能源基本主要依赖国内外市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水资源面临均衡性和水质性缺水的危机等。

基础设施方面,供电设施相对滞后,供水设施基本充足,能源设施基本满足需求但是储备不足,防洪防灾基础设施标准提高但是体系未完善,缺乏统筹。

因此,未来广州应该稳抓节能降耗,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降低能耗就是提升竞争力。

首先保证水资源的供应,不断挖掘水资源内部潜力以及适当从外部调水的努力;再次集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然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电网建设,进一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应对突发事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整体防洪防灾战略。

(二)现有研究基础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新的城市问题和现象不断涌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