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
(4-4)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汇总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遵循什么原则?
2.简单旋转体与复杂旋转体的拉深件坯料尺寸的计算方法 与步骤?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一、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1.拉深系数的定义
拉深系数m是以拉深后的
直径d与拉深前的坯料D
(工序件dn)直径之比表
第四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二、拉深次数与工序件尺寸
1.拉深次数的确定 (2)推算方法
1)由表4.2.4或表4.2.5中查得各次的极限拉深系数; 2)依次计算出各次拉深直径,即
d1=m1D;d2=m2d1;…;dn=mndn-1; 3)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第四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3)材料的表面质量 材料表面光滑,拉深时摩擦力小而容易流动, mmin可减小。
第四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
一、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2)模具方面
1)凸模圆角半径和凹模圆角半径
凸模圆角半径过小时,筒壁和底部的过渡区弯曲变形大,使危险断面 的强度受到削弱, mmin应取较大值;
一、拉深系数与极限拉深系数
2.影响极限拉深系数的因素
(1)材料方面
1)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 塑性好、组织均匀、屈强比小,拉深成形性能好,可以采用较小的mmin 。 2)毛坯的相对厚度 t / D
t / D 小时,拉深变形区易起皱。为了防皱增加压料力,又会引起摩 擦阻力增大,变形抗力加大,使mmin提高。t / D 小, mmin可提高;反之, 可选用较小mmin。
D 98.2
按表4.4.4可不用压料圈,但为了保险,首次拉深仍采用压料圈。
拉深工艺和拉深模设计
公差、材料上旳要求,掌握拉深件工序安排旳一般 原则。
教学要求: 根据弯曲件旳构造工艺性要求改善拉深件旳结
构设计;能够根据拉深件旳工艺条件,拟定拉深件 圆角半径,拟定带孔拉深件旳孔旳位置。
4.2.1 对拉深件形状尺寸旳要求
1)拉深件形状应尽量简朴、对称,尽量一次拉 深成形。
1)孔位应与主要构造面(凸缘面)在同一平面, 或孔壁垂直该平面,便于冲孔与修边在同一 道工序中完毕。
2)拉深件侧壁上旳冲孔与底边或凸缘边旳距离 h 2d t
3)拉深件凸缘上旳孔距:
D1 (d1 3t 2r2 d )
4)拉深件底部孔距:
d d1 2r1 t
4.2.3 拉深件旳精度等级 主要指其横断面旳尺寸精度;一般在IT13级
2)叠加各段中间层面积,求出制件中间层面积;
3)根据“等面积原则”求出毛坯直径。
D
4S
4
f
式中
S——毛坯面积(涉及修边余量); f——简朴旋转体拉深件各部分面积; D——毛坯直径。
案例分析: 带凸缘制件
无凸缘制件
将制件分割为: 1)1/4凹球环 2)圆柱
3)1/4凸球环 4)圆板
计算:
1)1/4凹球环
要求:
1)rpg≥t,一般取:rpg≥(35)t 2)rpg<t,增长整形工序,每整形一次,rpg
可减小1/2。
pg
pg
py
3.矩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rpy 矩形拉深件壁间圆角半径rpy:
指矩形拉深件旳四个壁旳转角半径。
要求:rpy≥3t及rpy≥H/5
pg
pg
py
4.2.2 拉深件上旳孔位布置
冲压工艺学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a) 图4-9 拉深件的工艺性
(b)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5)拉深件的精度要求不宜过高 拉深件的精度包括
拉深件内形或外形的直径尺寸公差、高度尺寸公差等,一般
合适的精度在GB6(IT11)级以下,其精度等级如表4-1所示。 (6)拉深件的尺寸标注应合适 拉深件直径尺寸应明
显注明必须保证外部尺寸或是必须保证内部尺寸,不能同时
2 D d12 6.28rd1 8r 2 d32 d2 )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4-2 拉深件展开尺寸计算公式(四)
D d12 4d 2 h 6.28rd1 8r 2 或D d12 4d 2 H 1.72rd 2 0.56r 2
2 D d12 2 r2 d1 8r22 4d 2 h 2 r1d 2 4.56r12 d 4 d32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4.1.2 以后各次拉深 通常,当筒形件高度较大时,由于受板料成形极限的限 制,不可能一次拉成,而需要二次或二次以上拉深。以后各 次拉深,就是指由浅筒形件拉成更深筒形件的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正拉深,如图47(a)所示,另一种是反拉深,如图4-7(b)所示。反拉深就是 将经过拉深的半成品倒放在凹模上再进行拉深。这时,材料 的内、外表面将互相转换。
12
若r1 r2 r3时,则 D d12 4d 2 h 2 r (d1 d 2 ) 4 r 2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4-2 拉深件展开尺寸计算公式(五)
13
D d12 4d2 h 2 r d1 8r 2 2L(d 2 d3 )
14
D d12 2 r (d1 d2 ) 4 r 2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设计本章内容简介:本章在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拉深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定和拉深模设计。
涉及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质量分析、圆筒形件的工艺计算、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工作零件设计、拉深辅助工序等。
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掌握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掌握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
重点:1. 拉深变形特点及拉深变形程度的表示;2.影响拉深件质量的因素;3.拉深工艺性分析。
难点:1.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变形特点;2.拉深件质量分析;3.拉深件工艺分析。
拉深:利用拉深模将一定形状的平面坯料或空心件制成开口空心件的冲压工序。
拉深工艺可以在普通的单动压力机上进行,也可在专用的双动、三动拉深压力机或液压机上进行。
拉深件的种类很多,按变形力学特点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拉深件示意图5.1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5.1.1 拉深变形过程及特点图5-2所示为圆筒形件的拉深过程。
直径为D、厚度为t的圆形毛坯经过拉深模拉深,得到具有外径为d、高度为h的开口圆筒形工件。
图5-2 圆筒形件的拉深1.在拉深过程中,坯料的中心部分成为筒形件的底部,基本不变形,是不变形区,坯料的凸缘部分(即D-d的环形部分)是主要变形区。
拉深过程实质上就是将坯料的凸缘部分材料逐渐转移到筒壁的过程。
2.在转移过程中,凸缘部分材料由于拉深力的作用,径向产生拉应力,切向产生压应力。
在和的共同作用下,凸缘部分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其“多余的三角形”材料沿径向伸长,切向压缩,且不断被拉入凹模中变为筒壁,成为圆筒形开口空心件。
3.圆筒形件拉深的变形程度,通常以筒形件直径d与坯料直径D的比值来表示,即m=d/D(5-1)其中m称为拉深系数,m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相反,m越大,拉深变形程度就越小。
5.1.2 拉深过程中坯料内的应力与应变状态拉深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塑性变形过程,其变形区比较大,金属流动大,拉深过程中容易发生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传力区的拉裂而使工件报废。
第4章 拉深
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拉深变形规律及拉深件质量影响因素; 2.掌握拉深工艺计算方法; 3.掌握拉深工艺性分析与工艺设计方法; 4.认识拉深模典型结构及特点,掌握拉深模工 作零件设计方法; 5.掌握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概述
拉深又称拉延,是利用拉深模在压 力机的压力作用下,将平板坯料或空心 工序件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加工方法。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 体零件,还可加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 复杂的薄壁零件。
和ζ
3max
的变化规律
3)筒壁部分受力分析
筒形件的拉深系数与拉深次数
在拉深工艺设计时,必须判断制件是否能一次拉 深成形,或需要几道工序才能拉成。正确解决这个问 题直接关系到拉深生产的经济性和拉深件的质量。
1.拉深系数
每次拉深后的筒形件直径与拉深前坯料(或工序 件/半成品)的直径之比。
m1 d1 D m2 d 2 d1 .......... ... mn 1 d n 1 d n 2
拉深变形过程
拉深过程中金属的流动(网格分析)
凸缘产生内应力:径向拉应力σ1;切向压应力σ3 凸缘塑性变形:径向伸长,切向压缩,形成筒壁 直径为d高度为H的圆筒形件(H>(D-d)/2)
通过拉深网格分析我们发现,工件底部的 网格变化很小,而侧壁上的网格变化则很大, 以前的等距同心圆,变成了与工件底部平行的 不等距的水平线,并且愈是靠近工件口部,水 平线之间的距离愈大,同时以前夹角相等的半 径线在拉深后在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的平行 垂线,以前的扇形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的矩 形网格。
(1)不用压边圈时
Z=(1.0~1.1)tmax (2)用压边圈时 2次拉深: 第1次 第2次 3次拉深: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1.1t (1.0~1.05)t 1.2t 1.1t (1.0~1.05)t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拉深过程中影响起皱的主要因素
板料的相对厚度 t/D
t dt d
t/D 越小,拉深变形区抗失稳的能力越差,越易起皱。
拉深系数 m(切向压应力的大小)
m 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切向压应力的数值越大;另外, 变形区的宽度越大,抗失稳的能力变小,越易起皱。
模具工作部分几何形状
用锥形凹模拉深时,由于毛坯的 过渡形状使拉深变形区有较大的抗失 稳能力,与平端面凹模相比可允许用 相对厚度较小的毛坯而不致起皱。
划分为五个区: I 凸缘部分 II 凹模圆角部分 III 筒壁部分 IV 凸模圆角部分 V 筒底部分
下标1、2、3分别代表 坯料径向、厚向、切 向的应力和应变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24.10.2023
IV
24.10.2023
I II
III V
三、拉深变形过程中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
拉深至某一瞬时 R t
使
max 1 max
出现在
R t0.7~0.9R 0
即拉深早期。
24.10.2023
四、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压边力Q 引起的摩擦应力
M
2 Q dt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 曲变形的阻力
W 14b
rd
t t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 成筒壁的反向弯曲力
'WW14b
t rdt
2
24.10.2023
§4-3 直壁旋转体零件的拉深
一、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
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原则: 体积不变原则: 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
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第 4 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 (Drawing Process and Drawing Die)教学目标了解拉深工艺及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变形过程分析、拉深件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基本掌握拉深工艺设计、拉深模具典型结构组成及工作过程分析、拉深模具设计。
应该具备的能力:具备拉深件的工艺性分析、工艺计算和典型结构工作过程分析、拉深模设计的基本能力。
教学要求能力目标知识要点权重自测分数了解拉深工艺及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拉深概念及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12.5%理解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变形过程及变形分析、拉深件的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12.5%基本掌握拉深工艺设计毛坯尺寸计算、拉深系数、拉深次数、各次拉深半成品件尺寸的计算25%熟悉拉深模具典型结构拉深模分类、典型结构、拉深模主要特点25%熟悉拉深模具设计拉深力计算,压边装置及压边力、压力机的选择,凸、凹模工作尺寸计算25% 引例壳形件在生产生活中经常见到,如下图所示的机壳、电动机叶片、摩托车轮护瓦,还有诸如不锈钢饭盒、易拉罐等产品。
这些零件从板料成为深腔件,就是通过拉深工艺实现的,其发生的塑性变形比较大,那么所用模具如何设计?这就是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电动机叶片模具的制造过程中包括哪些冲压工序。
模具设计与制造·108· ·108·4.1 拉深工艺与拉深件工艺性(Drawing Process andProcessability of Drawing Part)4.1.1 拉深件与拉深工艺分类(Drawing Part and Classification of Drawing Process)拉深是指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冲压成各种开口的空心零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压制成其他形状和尺寸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
1.拉深件分类冲压生产中,拉深的种类很多,各种拉深件按变形力学特点可以分为表4-1所示的基本类型。
表4-1 拉深件的分类拉深件名称 拉深件简图变形特点 轴对称零件 圆筒形件 带凸缘圆筒形件 阶梯形件1.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其余部分是传力区;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伸长的一向受压一向受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坯料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盒形件 带凸缘盒形件 其他形状零件 1.变形性质同前,区别在于一向受拉一向受压的变形在坯料周边上分布不均匀,圆角部分变形大,直边部分变形小; 2.在坯料的周边上,变形程度大与变形程度小的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作用 直壁类拉深件 非轴对称零件 曲面凸缘的零件 除具有前项相同的变形性质外,还有如下特点:1.因零件各部分高度不同,在拉深开始时有严重的不均匀变形;2.拉深过程中,坯料变形区内还要发生剪切变形轴对称零件球面类零件 锥形件 其他曲面零件 拉深时坯料变形区由两部分组成: 1.坯料外部是一向受拉一向受压的拉深变形;2.坯料的中间部分是受两向拉应力的胀形变形区 曲面类拉深件非轴对称零件 平面凸缘零件 曲面凸缘零件 1.拉深时坯料的变形区也是由外部的拉深变形区和内部的胀形变形区所组成,但这两种变形在坯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2.曲面凸缘零件拉深时,在坯料外周变形区内还有剪切变形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 ·109··109·虽然这些零件的冲压过程都叫做拉深,但是由于其几何形状不同,在拉深过程中,它们的变形区位置、变形性质、毛坯各部位的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等都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在确定拉深的工艺参数、工序数目与工艺顺序等方面都不一样。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t D
Ky (1
m1 )
以后各次拉深中制件不起皱的条件是: 实践证明:
t di1
K
y
(
1 m1
1)
直壁圆筒形件的首次拉深中起皱最易发生的时刻:拉深的初期
(二)拉裂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 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为防止拉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板材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2)增加凸模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条件; (3)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形状;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等。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工艺计算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成形方法
盒形件的拉深
拉深工艺设计 拉深模具的类型与结构
其他拉深方法 拉深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返回
拉伸:
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 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 工方法。拉深也叫拉延。
(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压边力Q引起的摩擦力:
m
2Q dt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w
1 4
b
rd
t t
/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曲w 力 仍按上式进行计
算,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
w
w
1 4
b
rd
t t
2)筒底圆角半径rn
筒底圆角半径rn即是本道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p,确定方法如下:
r r 一般情况下,除末道拉深工序外,可取 pi = di。 对于末道拉深工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82449 9(76 3.8)6.2 87.584 87.52 20.572 20m8m
案例分析(毛坯尺寸计算) 电容器外壳 由图4-2可得:
d1=17.6mm d2=21.2mm h1=26.8mm h=28.6mm r=1.8mm h/d=28.6÷21.2=1.35
r
y
α
O
y
a)
b)
圆心重心位置
a)圆弧与水平线相交
b)圆弧与垂直线相交
O
2)作图解析法 ①将零件按母线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几何部分;
②求出各简单几何部分的重心至旋转轴的旋转半径r1、r2、 r3……rn;并求出各部分母线长度l1、l2、l3……ln;则其 乘积之和lr= l1r1+l2r2+l3r3+……+lnrn;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
D dD m a0 x .7 5 0 d
D pD m a0 x.7 5 Z0 p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
dddm in 0.40 d
dpdm in 0.4Z0 p
D0 -Δ
Z /2
D +Δ 0
Z /2
Dp
dp
Dd
a)
零件尺寸标注
dd
b)
对于多次拉深,工序尺寸无需严格要求,凸、凹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
rp1=(0.7~1.0)rd1 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
r—零件圆角半径。
rpn=r
如果r<t时,则rpn≥t,然后整形。
中间各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
rpi-1=0.5(di-1-di-2t)
式中 di-1,di—各工序的外径(mm)。
拉深系数和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模具设计与制造)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3 极限拉深系数的确定
极限拉深系数的大小与被拉深毛坏的材料 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测 得某一材料的极限拉深系数,适用于低碳钢圆 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见表4.2。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2 影响拉深系数的因素
(5)模具工作部分圆角半径及间隙的影响 凸模的圆角半径过小时,在毛坯的圆筒部分
与底部的过渡区的弯曲变形加大,使危险断面的 强度进一步削弱,拉深系数只能取得大些;凹模 的圆角半径过小时,毛坯沿凹模圆角滑动的阻力 增加,使毛坯侧壁内的拉应力增大,容易被拉破, 这时拉深系数不能取得过小。凸模和凹模的间隙 过大,拉入间隙的毛坯易起皱;间隙过小,毛坯 进入间隙的阻力增大,筒壁内的拉应力变大,容 易拉破。只有取合理间隙,才能使拉深系数取得 小些。 另外,毛坯与凹模处的润滑条件好,拉 深系数也可取得小些。
(4 – 1 )
第2次拉深系数:m 2 = d 2/d1
(4 – 2 )
第n次拉深系数:m n = d n/d n一1
(4 – 3 )
式中,D0——为毛坯直径(mm);
d1、d2、…、 d n一1 、dn——为各次拉深工序后工件的直径
(mm),当板厚t > 1mm时,取工件的中线尺寸。
2020/7/24
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模具设计与制造》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
4.3.2 影响拉深有:
板料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毛坯的相对厚度t/
D0、模具工作部分的圆角半径及间隙、拉深模的结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 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 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 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第4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
2013-7-29
10
面积相等原则:将三角 形阴影部分切除,把留 下的狭条沿直径d的圆周 折弯后竖起来并加以焊 接,就得到一个直径为d, 高度为h=(D-d)/2的圆 筒件,说明被切除的三 角形阴影部分在模具的 作用下发生了塑性流动, 从而使拉深后的工件高 度增加了Δh,所以h> (D-d)/2。
rn rpn 2
42 2013-7-29
(3)半成品高度尺寸的计算
D2 rn h n 0.25 d d n 0.43 d d n 0.32rn n n
4 拉深工艺力的计算 (1)压边力 是否采用压边圈?查表4.6(P125) 压边力过大,会增加坯料拉入凹模的拉力,容易拉 裂工件;过小,则不能防止凸缘起皱。
2013-7-29
30
(2)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根据拉深后工件表面积与拉深前毛坯表面积相等 这一原则来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查表4.1、4.2(P119)查处Δh (2)计算工件表面积,分解成若干简单几何体 (3)求出毛坯尺寸
2013-7-29 31
表4.1筒形件的修边余量(mm)
2013-7-29
2013-7-29
24
拉深起皱后,轻者 凸缘变形区材料仍 能被拉进凹模,会 使工件口部产生波 纹,影响工件的质 量。
2013-7-29
25
起皱严重时,起皱的凸缘 材料不能通过凸、凹模间 隙而引起拉深件拉裂。 拉深是否起皱与σ 3大小 有关,也与毛坯的相对厚 度t/D有关,而σ 3与拉深 的变形程度有关。而每次 拉深的变形程度较大而 t/D较小时就会起皱。 防止起皱的方法是压边圈, 或者减小拉深变形程度、 加大毛坯厚度。
2013-7-29
43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面要通过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筒壁抗拉强度; 另一方面通过正确制定拉深工艺和设计模具,降低筒壁所 受拉应力。
三.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和起皱
图5-7 圆筒形件拉深时的应力分析
1.凸缘变形区的力学分析
(σ1
+
dσ1
)(R
+
dR)φt
-
σ1Rφt
+
2σ
3dRtsin
φ 2
=
0
σ1 (σ3)=βσs
拉深时扇形单元的受力与变形情况
二.拉深过程中毛坯的应力和应变状态
图5-4 拉深时毛坯的变形特点 a)平板毛坯的一部分 b)毛坯在拉深过程中的变形 c)拉深成圆筒形件
图5-5 拉深时毛坯内各部分的内应力
第五章 拉深
第一节 拉深的基本原理
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
拉深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主要是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
σ1
=1.1σ sm
ln
Rt R
σ3
=1.1σ
sm
(1
ln
Rt R
)
σ1max
=1.1σ sm
ln
Rt r0
σ3max =1.1σ sm
拉深某一瞬间|σ1|=|σ3 |的位置
1.1σ sm
ln
Rt R
1.1σsm(1 ln
Rt R
)
R 0.61Rt |σ3 |=|σ1 |
R > 0.61Rt |σ3 |>|σ1 |
1—凸模
图5-1 拉深示意图
2 —压边圈
3 —毛坯
4 —凹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一节 拉深的基本原理
拉深 不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
拉深模: 拉深所使用的模具。
拉深模特点:结构相对较简单,与冲裁模比较,工作部分有较
大的圆角。
用拉深方法可以制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 盒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
第二节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1)计算法:简单形状 (2)图解法和解析法:复杂形状
一.计算法
(1)确定修边余量 表4-2 无凸缘拉深件的修边余量δ (mm)
工件 高度 h
≤10
工件的相对高度h/d
>0.5 ~ > 0.8 ~ > 1.6 ~ > 2.5 ~
0.8
1.6
2.5
4
1.0 1.2 1.5
凸缘区起皱:由于切向压应力引起板料失去稳定而产生弯曲; 传力区拉裂:由于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引起板料断裂。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续)
1.凸缘变形区的起皱
主要决定于:
一方面是切向压应力σ3的大小,越大越容易失稳起皱; 另一方面是凸缘区板料本身的抵抗失稳的能力。 凸缘宽度越大,厚度越薄,材料弹性模量和硬化模量越 小,抵抗失稳能力越小。
R < 0.61Rt |σ3 |<|σ1 |
在整个拉深过程中,当Rt =(0.7 ~ 0.9)R0时,
σ1max达最大值[(σ1max )max],是拉深最容易拉裂时刻
2.起皱
• 起皱: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凸缘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 可能产生塑性失稳而拱起的现象。
图5-8 凸缘起皱
1—凸模
2 —毛坯
3 —凹模
2.起皱
危害:
1.毛坯凸缘起皱严重时不 能通过凸模和凹模间 隙而被拉断。
2.轻微起皱的毛坯凸缘虽 可通过间隙,但会在筒 壁上留下皱痕,影响零 件的表面质量。
影响因素:
1.σ3
2. t/(Rt-r0)
四.拉深时筒壁传力区的受力情况与拉断
图5-9 拉深时压边力引起的摩擦阻力
四.拉深时筒壁传力区的受力情况与拉断
图5-10 凹模圆角处的受力状态
四.拉深时筒壁传力区的受力情况与拉断
图5-11 毛坯的弯矩示意图
筒壁危险断面上的有效抗拉强度为:
σk
1.155σb
2
σb rd 1
t
若σP>σK,拉深件即产生拉裂。
2.拉裂
图5-12 拉深件拉裂
影响拉裂的因素
(1)压边力 (2)相对圆角半径 凹模 (rd/t)<2 凸模 (rp/t)<5 (rp/t)=5~20 (3)润滑 凹模与凸模润滑效果相反 (4)凸模和凹模间隙 (5)表面粗糙度
最易起皱的位置:凸缘边缘区域 起皱最强烈的时刻:在Rt=(0.7~0.9)R0时 防止起皱:压边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拉深件的起皱与拉裂(续)
2.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 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 底部圆角与筒壁现的现象(1):高度变化
多余的三角形废料没有被裁去,而是通过塑形变形被 转移到增加圆筒形零件的高度,使h>(D0-d)/2
圆筒形拼装成形
拉深过程中出现的现象(2):厚度变化
图5-3 圆筒形拉深件壁厚的变化(%)
拉深件厚度和硬度的分布
a1>a2 > a3 > . . . > a b1 = b2 = b3=. . . =b0
4
D02
A
D0 (d 2R)2 4d (H R) 2 R(d 2R) 8R2
二.解析法
A 2 RxL
4
D02
2
Rx L
D0 8Rx L
n
Li Rxi L1Rx1 L2 Rx2
i 1
n
A 2 Li Rxi i 1
n
D0 8 Li Rxi i 1
Ln Rxn
三.图解法
图5-16 求拉深件毛坯尺寸图解法
D0 8LRx
特点:生产效率高,省材料,零件的强度和刚度好,精 度较高,拉深可加工范围非常广泛,直径从几毫米 的小零件直至2~3m的大型零件。
拉深过程:在凸模的作用下, 直径为D0的毛坯被拉进凸 凹模之间的间隙里形成圆 筒件。
变形区:毛坯的外部环形部 分。
不变形区:底部。
已变形区:被拉入凸、凹模 之间的直壁部分。
2
>10~ 1.2 1.6
2
2.5
20
(2)计算工件表面积
圆筒直壁部分表面积
A1 d (H R)
圆角球台部分表面积
A底2 部 表4 面[2积 R(d 2R) 8R2 )
工件总A3面积4: (d 2R)2
A
A1
A2
A3
d
(H
R)
4
[2
R(d
2R)
8R
2
)]
4
(d
2R)2
(3)求出毛坯尺寸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拉深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旋转体拉深件毛坯尺寸的确定 第三节 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 第四节 圆筒形件的拉深次数及工序尺寸确定
第五节 圆筒形件拉深的压边力与拉深力
第九节 拉深件的工艺性 第十节 拉深模
第一节 拉深的基本原理
一.拉深变形过程、特点及拉深分类 拉深(俗称拉延):是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制成开口空心零件的一种冲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