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历程佩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历程·佩文所谓“悼亡诗词”,就是悼亡的词作;何谓“悼亡”,就是未亡人追悼和思念已亡人。
这类题材的作品,大多可以归入爱情类,作品感情浓郁,悲切感人。
或写爱侣去后,处孤室而凄怆,睹遗物而伤神;或写作者如今既富且贵,追忆往昔,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或将自己深沉博大的思念和追忆之情,用愰忽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读之令人心痛。
悼亡之作,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特殊文学题材。
悼亡之作,古已有之,历史悠久。
以悼亡怀人为题材的作品,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要追溯到上古的商周时期,从《诗经》开始,就已经出现“悼亡诗”。
比如《绿衣》《葛生》等。
《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首民歌,就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悼亡诗。
这首民歌,通过追忆妻子亲手缝制的绿衣的场面描写,倾诉了对亡妻的刻骨思念。
这首民歌始开我国悼亡诗歌作品的先河,对我国诗歌发展的影响及其深远。
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安的悼亡诗,是最早明确一“悼亡”作为题目的诗歌,通过对妻子生前所用过的物品的描写,怀念己相爱终身的妻子,情意绵绵,写下了这一首悼亡诗,抒发了他对妻子的悼念之情。
并未再娶成为佳话。
潘安《悼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黾勉恭朝命,回心返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芳菲,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萋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尤可击。
由于潘岳有《悼亡诗》三首是悼念亡妻的,从此以后,“悼亡诗”不再是悼念其他死亡者的诗篇,而定性为悼念亡妻的专用题材。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这一首词,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应该是李煜对已故昭惠后周娥皇(即大周后的怀悼之作,全词写得悲切缠绵,表现了对故人的怀思之情。
这首怀思旧好的怨词,应该是“悼亡词”的开山鼻祖,而且《谢新恩》多达五首(一说是刘叟),可
惜如此情真意切的佳作,不被后人说认可,佩文愤愤不平。
此后,唐代时期的以悼亡为主题的诗词,逐渐增多,唐代的元稹的就是这类诗歌的大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遣悲怀三首》。
《遣悲怀三首》·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从“故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洁洒拔金钗”到“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都充满了对亡妻的歉意与悔恨之情。
作者最后言志:“惟将终衣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此诗是用真情抒写,含泪的唱,是悼亡题材中的名篇佳作。
佩文尤其喜爱他的那个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直耿耿于怀。
但是,以上所举,多是“悼亡诗”,若说“悼亡词”的大家,或说“悼亡词”成就最高的,理所应当的是苏轼、贺铸、纳兰性德三人。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东坡悼念亡妻王弗的词作。
王弗年轻美貌,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
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
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
”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
熙宁八年(1075),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的《半死桐》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
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
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
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
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这首词广为流传,堪为悼亡词的不朽佳作。
清朝人纳兰性德,被誉为是北宋以来中国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的悼亡词成就更高,而且数量众多,似举一首“沁园春”为例:【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以记梦的形式所写的悼亡之作,历来为人称赏。
其悱恻缠绵、声声血泪,比之苏轼的《江城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词的上片以低婉的叹息起笔,既是叹息亡妻早逝命薄,也是哀叹自己的薄命。
接下去写往日的夫妻恩爱情景,反衬出今日永别的苦情,梦醒后的凄情难禁,唯有在更深人静时独自痛哭一场了。
结处再点梦中“只灵飙一转”,为之无限的怅惘,无穷的恨憾。
下片进一步刻画苦苦追寻亡妻的踪影和追寻而不可得的沉痛心情。
这里用料想之情景表达了对亡妻的爱怜和深深怀念。
结尾又以幻境谱叙衷肠。
全篇屈曲跌宕,一波三折,低回深婉,哀怨之情撼人心魄。
《浣溪沙》纳兰性德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
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衩斜灯影背,红棉粉冷枕函边。
相看好处却无言。
纳兰性德眼中的妻子是如柳枝般吹花嚼蕊的仙子。
此时的容若是潇洒豪放的,他意气风发,当花侧帽,词风清新自然。
其词以活泼灵巧取胜,如“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发心只风翘,待将低笑,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减字木兰花》)将少女欲语含羞的娇态写的淋漓尽致,一副少女含羞图尽现读者眼前。
纳兰性德悼亡词的最高成就,要数这组《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
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
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这组词缠绵悱恻,辞藻华丽,淋漓尽致的将自己对妻子的爱全部抒发出来。
如果说早期纳兰悼亡词的创作较多是因为特定而具体的一景一物的触动引发的,词人的悲伤对读者而言仍是生活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伤和思念越来越少的借助实景实物,越来越多的走向内在,逐渐的郁结在他心灵深处。
纳兰清楚的知道自己“情在不能醒”,和“一生憔悴”的必然命运,他虽不愿接受但又无力改变,“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从古至今的诗词里很少见到对生命否定的如此彻底的绝望之语。
(先拉个架子,以后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