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弯曲应力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
一、纯弯曲和横力弯曲
1. 纯弯曲BC 段:Q =0,M =常数。 特点:弯曲后的轴线为圆弧线。 2、横力弯曲AB 、CD :Q ≠0,M ≠0。 特点:弯曲后的轴线为非圆弧线。
F s
二、弯曲变形假设 1.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在纯弯曲变形后仍保持为一平面,且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绕截面内某一轴线旋转了一个角度。 2.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三、中性层和中性轴
1. 中性层:由于变形的连续性,各层纤维是由伸长逐渐过渡到缩短的,因而其间必定存在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纤维,这一层称为中性层。
2. 中性轴: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5.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一、变形几何关系
()ρ
θ
ρθ
ρθρεy
d d d y =
-+=
二、 物理关系
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由胡克定律:
ρ
εσy E
E ==
任意点的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 三、静力关系
横截面上的微力dA σ组成垂直横截面的平行力系。该力系可简化为
⎰=A
dA N σ, ⎰=A
y dA z M σ, ⎰=A
z dA y M σ
根据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内只有对z 轴的弯矩M ,而0=N 、0=y M ,即
0=⎰=A
dA N σ 0=⎰=A
y dA
z M σ ⎰=A
z M dA y M =σ 由0=⎰=A
dA
N σ可知中性轴必须通过截面形心。 由0==⎰⎰A
A y dA zy
E dA z M ρ
σ=可知y 和z 轴至少有一根是对称轴。
由M dA y E dA
M A
A
z ==⎰⎰ρ
σ2
y =可得⎰
A
dA
y M
E
2=
ρ
令⎰=A
z I dA y 2--对z 轴的惯性矩
y I M
y
E
E z
=
==ρ
εσ 5.3 横力弯曲时的正应力
一、正应力近似计算公式
y I M
z
=
σ (误差不大,满足工程所需精度)
二、惯性矩计算
1. ⎰
=
A
dA y 2Z I
若横截面是高为h,宽为b 的矩形,12
I 3
Z bh =;
若横截面是直径为D 的圆形,64
I 4
Z D π=
2. 平行移轴公式
A 2ZC Z b I I +=
例题
1. 如图a 所示简支梁由56a 号工字钢制成,其截面简化后的尺寸简图b, F=150KN 。试求此梁的最大正应力和该截面上翼缘与腹板交接处a 点的正应力。
解:作梁的弯矩图,横截面C 上有最大弯矩,且
m kN ⋅=375M max
查型钢表,56a 号
工字钢的32342W cm z =,465585I cm z =,mm 560h =,mm 21t =
所以梁的最大正应力为:MPa W M Z 16010
2342103756
3
max max
=⨯⨯==-σ 该截面a 点处的正应力为
MPa I M Z 14810)212560(106558610375y 383max a =⨯-⨯⨯⨯==--
σ 2. 一外伸梁由18号槽钢制成,尺寸和受力如图所示,求此梁的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
375kN∙m
F
a )
M 图 b)
z
c)
z
4kN
F 2=
18号槽钢
解:1. 由静力平衡方程求出支座反力为:10.5kN F ,2.5kN F RB RA == 2. 作弯矩图,最大弯矩在截面C ,且,m 2.5kN M C ⋅= 最大负弯矩在B 截面,且m -4kN M B ⋅=
3. 查表的18号槽钢,111cm I 4Z = 5.16cm,y 1=,1.84cm y 2=
4. 对于截面B ,弯矩为负,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上边缘各点,且66.3MPa I y M Z 2
B B
max ==
t σ 最大压应力发生在下边缘各点,且186MPa I y M Z
1
B B
cmax ==
σ 对于截面C,弯矩为正,
最大拉应力发生在截面下边缘各点116MPa I y M Z 1
C C
max ==
t σ 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截面上边缘各点MPa 4.14I y M Z
2
C C
max c ==
σ 综上所述,梁的最大拉应力,116MPa
max =t σ发生在C 截面的下边缘各点, 最大压应力,186MPa
max =c σ发生在B 截面的下边缘各点。 5.4 横力弯曲时的剪应力
一、矩形截面梁
1. 切应力的方向及沿宽度方向的分布假设:
(1)横截面上各点处的切应力方向均平行于剪力Q F 。 (2)切应力沿截面的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 2. 切应力计算公式
b
I S F Z *Z Q =
τ
)y -4
h (2b S
22
*
Z
= 切应力沿高度方向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