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论文

运用所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写一篇说明教师应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心理观的论文。题目自拟

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看待学生.

作为教师十分有必要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看待学生.

它首先涉及的是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学生观问题。所谓学生观,人们通常把它定义为"对今天学生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认识,它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难看出,这是从教育者出发来定义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恐怕更多的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根据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的,甚至是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做法去评判学生的。

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学生出发来看学生;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毕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不能用自己的情感来代替学生的情感,必须研究学生现有的认识、思想、情感。但我们很多人仍然持有"从小看大"等诸如此类的观念,很多时候把学生一棍子打死,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这是非常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摒弃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和"一俊遮百丑"的片面思维,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这种发展的潜能是相对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和达到的现实发展水平而言的。每个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有差异的人。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以一个什么截然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因为学生不仅是有差异的人,而且他们的差异表现在多个方面,既有认知能力的差异,又有认知方式的差异;既有多种智力差异,又有心理品质的差异。只有承认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差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毕竟,学生的成长是不定型的。过早地用单纯的"好"与"不好"来划分他们的等级是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没有好处的。如此这般地发展下去,那我们的教育机制对于那些"特长生"和"后进生"选拔和激励的作用是无法体现的。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持积极的促进态度,对于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更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之所以为学生,主要在

于他们的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

它也涉及到我们该有什么样的评价观问题。即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学生的"得"与"失"?对于如何评价一个学生,标准自然有很多。他可以是学习优秀的学生;他可以是有礼貌、道德高尚的学生;他可以是一个无拘无束、快乐成长的孩子,等等不一而足。即使他是一个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如果仔细观察,他还是有很多毛病和平常看不见的缺点。所以我们不能仅以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然而现实中这种状况依然继续着。危险!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想象有三个人要挖洞,其中一位用木头做的圆锹,另一位用铁锹,最后一位用炸药。如果要以工作努力的程度来评估,第一位一定是圣人,第二位是聪明人,第三位则是流氓恶棍。但是,如果要比谁挖的洞大,第三位则远胜过前两位。然而,对于从小就被灌输《龟兔赛跑》之类容易让人产生负罪感的寓言故事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这种观念的。(如果我们将这则故事改编为兔子赢得胜利后才在树下打盹,那么那些自比为乌龟的胜利者又作何感想呢?)所以过早地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是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对他们的成长也是没有好处的。对于如何看待学生的"得"与"失",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一事实,即学生的成长是不定型的,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复杂的、多变的个体,因此要完整、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得"与"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有的时候,在我们教师眼中的"得",未必就是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得";而成人眼中的"失"也未必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得"以及避免学生的"失"?我想,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能否使学生扬长避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长处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此,我请所有的教师都来思考一下上面的问题,这样,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再遇到类似情境时,我们是否还是像以前那样看待我们的学生?对于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常常同孩子在一起的父母而言,永远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保持平常人的视野,而不是以一时、一事就作出终审判断是至关重要的。也许这样对待一个学生或自己的孩子,再扩大到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孩子,才不会出现偏激。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教育的真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