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竞赛-光合作用-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
本堂课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纲要和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大纲(试行)要求,有关植物生理学
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分、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和发育,激素;生殖。
竞赛要求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
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
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
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
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三、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大多数呈椭球形,一般直径约为3~6um,厚约为2~3um。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所以类囊体膜亦称为光合膜。
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就位于类囊体膜中。其种类、颜色和吸收的可见光段如下:
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光合色素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2的释放和ATP及NADPH(还原辅酶II)的生成。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中,需要光。
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和NADPH,将CO2还原为糖。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不需光。
从能量转变角度来看,光合作用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为电能的过程(通过原初反应完成);
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完成);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通过碳同化完成)。前两个步骤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1 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原初反应:为光合作用最初的反应,它包括光合色素对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具体过程
原初反应的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图解
粗的波浪箭头是光能的吸收;
细的波浪箭头是能量的传递;
直线箭头是电子传递;
空心圆圈代表聚光叶绿素分子;黑点圆圈代表类胡萝卜素等辅助色素分子;
P: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D:原初电子供体;
A:原初电子受体;
e:电子
参加原初反应的色素
光合色素按功能可分为两类:
一类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包括绝大多数的叶绿素a,以及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另一类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这种叶绿素a 能够捕获光能,并将受光能激发的电子传送给相邻的电子受体。在类囊体膜中,上述色素并非散乱地分布着,而是与各种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共同形成称做光系统的大型复合物。
光系统:由光合色素组成的特殊功能单位。每一系统包含250-400个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分子。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2个光系统之间有电子传递链相连接。
光系统I(PSI):作用中心色素为P700,P700被激发后,把电子供给Fd。
光系统II(PSII):作用中心色素为P680,P680被激发后,电子供给pheo(去镁叶绿素),并与水裂解放氧相连。
2 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
水的光解:H2O是光合作用中O2来源,也是光合电子的最终供体
水光解的反应:2H2O→O2+4H++4e-
光合电子传递链(光合链)
概念:光合链是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一系列互相衔接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由于各电子传递体具不同的氧化还原电位,负值越大代表还原势越强,正值越大代表氧化势越强,据此排列呈“Z”形,又称为“Z方案”
光合磷酸化
概念: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3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碳同化:植物利用光反应中形成的NADPH和ATP将CO2转化成稳定的碳水化合物的过程,称为CO2同化或碳同化。
碳同化的途径
卡尔文循环(又叫C3途径):CO2的受体是一种戊糖(核酮糖二磷酸,RuBP),故又称为还原戊糖磷酸途径(RPPP)。二氧化碳被固定形成的最初产物是一种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故称为C3途径。是卡尔文等在50年代提出的,故称为卡尔文循环(The Calvin cycle)。
卡尔文循环具有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能力,是所有植物光合碳同化的基本途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羧化阶段、还原阶段和再生阶段。
C3途径的总反应式:
可见,要产生1molPGAld(磷酸丙糖分子)需要消耗3mol CO2,9mol ATP和6mol NADPH。
C4途径(又叫Hatch-Slack途径):
有些起源于热带的植物,如甘蔗、玉米等,除了和其它植物一样具有卡尔文循环以外,还存在一条固定CO
2
的途径。按C4途径固定CO2的植物称为C4植物。现已知被子植物中有20多个科近2000种植物中存在C4途径。
这些植物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四碳二羧酸(草酰乙酸),故称为C4-二羧酸途径(C4-dicarboxylic acid pathway),简称C4途径。也叫Hatch-Slack途径。
C3和C4叶的结构的不同:绿色植物的叶片中有由导管和筛管等构成的维管束,围绕着维管束的一圈薄壁细胞叫做维管束鞘细胞
C3植物叶片中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维管束鞘以外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但都含有叶绿体
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C4植物中构成维管束鞘的细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这种叶绿体不仅数量比较多,而且个体比较大,叶肉细胞则含有正常的叶绿体。
C4植物具较高光合速率的因素
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的PEPC对底物HCO3-的亲和力极高,细胞中的HCO3-浓度一般不成为PEPC固定CO2的限制因素;
C4植物由于有“CO2泵”浓缩CO2的机制,使得BSC中有高浓度的CO2,从而促进Rubisco的羧化反应,降低了光呼吸,且光呼吸释放的CO2又易被再固定;
高光强又可推动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产生更多的同化力,以满足C4植物PCA循环对ATP的额外需求;鞘细胞中的光合产物可就近运入维管束,从而避免了光合产物累积对光合作用可能产生的抑制作用。
但是C4植物同化CO2消耗的能量比C3植物多,也可以说这个“CO2泵”是要由ATP来开动的,故在光强及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其光合效率还低于C3植物。可见C4途径是植物光合碳同化对热带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景天科酸代谢途径(CAM):
干旱地区的景天科、仙人掌科、菠萝等植物有一个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