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0d9705c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d.png)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
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不仅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2466c09cc175527072208c0.png)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 全体性从广义上来讲,“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从狭义上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 基础性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坚持素质教育“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3. 发展性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b06e6c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b.png)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
它的基本要求是:
一是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健康的思维方式。
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是要求学生具备客观的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去看待问题。
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明确自己的观点,理性地解决问题。
三是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能力的领域。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做一个老实、诚实、有礼貌、有责任感的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客观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并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只有满足了这些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7126e67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1.png)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平均、平衡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教育内容的基础性;④教育价值多元;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主体性;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⑧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⑨发展性⑩未来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①整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②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平等、双向、理解);③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④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①内容多样化;②主体多元化;③评价系统化。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②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④学生是独特的人。
8.学生是完整的人:①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②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9.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0351eb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0.png)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口诀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考虑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面对未来社会的能力。
下面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口诀概括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素质教育,引导人生。
知识为基,实践为重,创新为魂,发展动力。
培养思维,提升能力,融合德智体,育人全面。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兴趣激发,情感发展。
全面发展,关注个体,素质教育,引导人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包括知识、思维、情感、实践等各个方面。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造力、实践能力等。
关注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素质教育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质的提高。
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引导人生: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感。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
知识为基,实践为重,创新为魂,发展动力:知识为基:素质教育以知识为基础,强调学生的知识素养。
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践为重:实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学生要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创新为魂: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发展动力:学生的发展需要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动力。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思维,提升能力,融合德智体,育人全面:培养思维:素质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7c826f1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7.png)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必背知识点:综合素质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素质教育一)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教育方针。
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研究生活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际。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想要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鼓励幼儿存疑、探索、获得主动认知。
5.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注重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 幼儿教育的特点幼儿教育的特点包括生活化、游戏化、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潜在性、启蒙性。
儿童观——“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育人文本”就是要以培养人才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它要求教育不仅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一) 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他们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成熟和发展。
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包括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二) 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完整的人,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儿童是独一无二的,要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全面发展。
三) 儿童是研究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育儿知识: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育儿知识: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ebcba3b59eef8c75ebfb302.png)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国民教育全过程。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2)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
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坚持全面发展。
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c379b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9.png)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人本导向。
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
我实现。
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权益,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兴趣,鼓励他们
积极参与学习和社会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
2.综合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精神、批判思维等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
3.德育为先。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公民
道德等,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他们的特长和
潜能。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鼓
励他们参与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6.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
教师、学校设施、教材等。
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师
培训,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的教
育机会。
7.教育评价体系。
素质教育要求传统的评价体系,以多元化的评价方
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资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资](https://img.taocdn.com/s3/m/4150292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9.png)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资
1.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劳动技能和健康体魄。
3. 重视德育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
7. 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为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8. 加强家校、社会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fa1056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c.png)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培养,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多元发展、个性化培养、全面评价、因材施教。
多元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多元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只有让学生在不同领域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发展空间,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个性化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培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和发展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个性化培养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全面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全面评价,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因材施教
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
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多元发展、个性化培养、全面评价、因
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效果,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d41cf6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f.png)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啊,就像是一场盛大的魔法变革,要把咱教育这片天地变得五彩斑斓。
咱先说说这教育观念得转变。
以前那种只看分数的观念,就像是只认钱不认人的守财奴,太狭隘啦。
现在得把每个学生都当成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的可能是玫瑰种子,娇艳欲滴;有的是松树种子,坚毅挺拔。
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子去要求他们长成一样的植物。
课程设置也得变变。
不能老是主科那几棵“大树”撑着教育的天空,什么音体美这些“小花小草”也要茁壮成长。
如果说主科是大餐里的肉,那音体美就是那必不可少的调味料,没有它们,这教育大餐就寡淡无味。
音体美就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能让孩子们的生活充满活力和色彩。
教学方法更是要创新。
老师不能像个老和尚念经一样,只在讲台上干巴巴地讲。
得像个魔法师,把知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魔法道具。
比如把数学公式变成魔法咒语,把历史故事变成神秘的魔法传说。
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学生们就像被施了瞌睡咒一样,一个个无精打采。
评价体系也不能再简单粗暴。
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魔杖。
一个学生的品德、创造力、实践能力都得是评价的宝藏。
要是只看分数,就好比只看一个人的衣服漂不漂亮,却不管这个人的内涵,这多可笑。
素质教育还得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宇宙,有的可能是热情似火的火星,有的可能是冷静沉稳的水星。
得给他们空间去爆发自己的小宇宙,而不是把他们都装在一个标准的盒子里。
再说说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能让孩子们都变成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得把他们扔到生活这个大战场里,让他们去摸爬滚打。
这就像学游泳,你在岸上比划再多,不下水永远学不会。
而且素质教育还得是全社会的事儿。
家长不能只当甩手掌柜,把孩子往学校一丢就不管了。
家长得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啦啦队,学校是教练,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孩子这个小运动员跑得又快又好。
素质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不能让孩子们都变成只关心自己的小蜗牛,得让他们变成关心社会的小蜜蜂,到处传播正能量的花粉。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名词解释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bbb2c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c.png)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名词解释引言: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力、美感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本文将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名词解释,以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教育理念。
一、素质素质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包括道德、智力、体力、美感等方面的素养。
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素质是最重要的目标。
素质教育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素质。
二、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之一。
它强调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体验和实践等多个维度。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思辨能力、创造力和适应力的个体,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三、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育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品德教育注重学生的品行修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律、诚信和责任感等美好品质。
四、智力教育素质教育中的智力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等。
智力教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美育美育是指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自然美感的发现、理解和表达能力。
美育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舞蹈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升文化修养。
六、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实验、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结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包括全面发展、品德教育、智力教育、美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7460b100f18583d04964596d.png)
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一、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教师下达升学率指标。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难度和课时,不得增加周活动总量。
三、控制学生在校时间。
小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每天不超过6小时。
四、控制学生作业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
五、不得利用假期补课。
六、禁止违规办班。
七、控制考试次数。
小学每学期只进行一次期末学科考试。
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
八、规范招生考试。
九、加强学生用书管理。
各地和学校不得统一组织购买规定之外的学生用书,不得向学生推荐各类教辅材料和专题教育读本。
十、严格控制竞赛项目。
继续对各类竞赛、读书、评奖等活动实行归口管理。
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未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各种竞赛活动。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f9056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b.png)
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学生为本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以学生为本。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二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校园教育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和反馳,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到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三、实施个性化教育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三是实施个性化教育。
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之四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学校应该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倡导和践行阳光向上、和谐包容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行为,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和良好习惯,创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小学素质教育观的基本要求包括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和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方面。
学校应该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7b964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5.png)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素质教育的定义
素质教育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运用教育手段和技术,培训和引导学生的思想、理念、意识、技能与能力等,使学生具备当下和未来所要求的各种实践能力,具备能够持续自我
调节和发展的精神能力,以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育人方式。
(一)坚持思想和思想教育作为基本原则,让学生进入建立思想、历练思想和自我修
养的活跃有机体。
思想教育是激发学生思想活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实践理想和目标的过程。
它是立德树人成功路向上的根本,坚持思想教育需要将思想教育内涵融入学习、生活、实
践等方方面面,夯实品德教育的基础,切实指导学生的思想认识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
素质,以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学习的效果。
能力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引导学
生创造性思维和活动,通过文化、体育、科技、实践教育开展全面素质提升,把知识、技术、能力提升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三)引导学生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发掘及激发自身的潜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既能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又能释放自身潜能,从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
(四)积极开展学科教育,提升学科技能及知识素养。
学科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学科技能和知识素养的基础上,
运用和发展学习的规律性、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及把学习深刻而
有用的把握,乃至文化意识的形成和提高。
江苏省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江苏省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3d1dc31580216fc700afd59.png)
江苏省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
1 完成高中、初中分设。
2 义务教育阶段不办重点学校,学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
3 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开全课程,上足课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中学不超过7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不集体补课。
5 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
6 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
严禁侮辱、歧视学生。
严禁体罚学生。
不得变相体罚学生,不得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7 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
8 小学毕业考试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城区由小学命题,农村由乡镇或中心小学命题,中小学每学期考试一般只进行期中、期末两次,不得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考。
9 自1997-1998学年度起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初中逐步实行等级记分,所在中学实行素质发展报告。
10 严格按国家和省的规定选用和订购教材、教辅用书、学具等,坚决杜绝乱编印乱征订。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bba7f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2.png)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基本要求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念。
只有拥有了这些基本能力,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发展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体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
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心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理念,它要求学校全面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愿素质教育的火炬在教育的道路上闪耀,为学生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第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教是为了不教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构建紧密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三、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五、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当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二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三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四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五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六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学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是完整的个体
2.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 .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成为反思型教师
3、强化创新精神
4、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5、教师要成为课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
训。
教师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德育
(一)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交往与互动的教育活动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
德遵循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德育活动的特点,在组织德育过程、制订和实施德育方案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发挥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
德育过程的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2.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