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剧烈而深刻,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新境界,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传统文化和网络文化
一、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二、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所以,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一方面,应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应抵制抛弃传统文化的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是肯定的,首先必须承认我国几千年来创造的大量传统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及继承的态度,批判和提出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 对网络文化要采取分析、选择对我们有利的内容,譬如不能沉迷与网络游戏。网络上腐朽的东西不予继承,要批判和抵制。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 识提供了可能。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
系和必然的趋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4.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应该如何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1)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 A.事物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表现形态和发展态势上看,呈现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B.上升性或前进性,是事物发展不可逆的基本方向和趋势。在由辩证否定所构成的事物发展的链条中,每一次否定都是“扬弃”,是质变。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它推动着事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C.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上升运动,波浪式的前进。事物经过对立面的两次否定、两次转化,就表现为一个周期,表现为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这种周期性既表现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又表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还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斗争及周围条件的复杂性,决定新事物否定旧事物要经过反复的斗争。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是事物发展的具体特征。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 把握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是我们认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艰巨性的哲学依据。 第一,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或波浪式发展的过程,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当认清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同时又要客观地对待发展中的问题,充分估计到事物发展中的困难。既要看到一定的曲折是正常现象,又要时刻注意把握前进的方向,尽量少走弯路。 第二,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就要坚定人们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信心,不可否认,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曲折,但它的目标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最终必然取得胜利。同时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循环论片面夸大曲折性、回复性的一面,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直线论忽视或否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把前进的道路看成是笔直的。从思想方法上看,直线论只能陷入脱离实际的空想。两者都是错误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抵制“三俗”文化的重要性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将终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6.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相关理论,结合现实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抵制“三俗”文化的重要性。
一、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马克思主义
以绝大多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到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的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三俗文化”是指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要以雅反俗,以雅代俗。目前最关键的是树立雅的标准。国家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重建道德体系,坚决制止“三俗风”流行。同时,要制止媒体的三俗化,规范媒体行为。主流媒体必须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合我国人民关注的热点很难点 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二、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三、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四、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用群众路线的视角来考察现实,就会发现很多不“和谐”的地方,例如:一些科学已经证实的重要结论,无法迅速传递给大众,一些半真半假、三真七假甚至全然虚假的说法,却通过某种传播形式塞进了人们的大脑。既然某种传播形式能够灌输“私利”,那么,我们也应当有能力去让这种传播形式去灌输科学。可是,我们为什么没能这样做呢?根本原因也许在于:我们缺乏群众路线的理念,没有切实地、真正地花大力气去动员群众、发动群众,没有把那些有助于人民幸福的科学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以保护环境为例,既然环境是人破坏的,那么,也只能依靠人去保护和修复。如果我们动用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广播、电视、立法等各种手段,完全可以使环保意识和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比单纯地花费很多的金钱、构建专门的组织要有效得多!如城市垃圾,一种解决思路,是把重点放在垃圾的专业化处理上;另一种解决思路则是,在加强垃圾专业化处理的同时,彻底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让他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少“制造”垃圾,按规定处理垃圾。则恐怕效果要好得多。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学哲学,用哲学,坚持把群众路线当作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那么,我们的执政思路、执政理念、社会运
作等很多方面,必然会有一个焕然一新的面貌,我们的工作就会好做得多;困扰我们的很多不和谐难题,即使不能迎刃而解,也必然会有大的突破。所以说,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