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病友名单》阅读附答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
![记叙文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681c494028915f804dc2db.png)
记叙文阅读训练(一)参考答案1《母亲的病友名单》【答案】17.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18.(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1分),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1分)。
(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修辞1分,含义理解1分,意同即可)19.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20.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2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
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066ba42e941ea76e59fa046d.png)
四川省德阳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20九上·凤翔期末) 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慰藉(jiè)雾霭(ǎi)骤然(zhòu)分外妖娆(fēn)B . 茸茸(róng)阔绰(cuò)附和(hé)不屑置辩(xiè)C . 蘸(zhàn)赎罪(shú)拮据(jū)难辞其咎(jiù)D . 诓骗(guāng)累世(lěi)饶舌(ráo)毋庸赘言(zhùi)2. (2分)(2014·荆门)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从出土的楚乐器看,编钟与编磬往往在一起,以构成“金石之声”。
编钟音色丰富优美,重击如,轻敲若,闻之令人心旷神怡;编磬至今仍有优美的音质,并刻有以凤鸟为主题的凹凸纹饰。
这些凤鸟,有的回首展翅,有的昂首远眺,有的仅露首尾神态盎然,充分体现了楚人声形兼美的匠心。
A . 风动杨柳雷霆万钧栩栩如生动感十足B . 风动杨柳雷霆万钧动感十足栩栩如生C . 雷霆万钧风动杨柳栩栩如生动感十足D . 雷霆万钧风动杨柳动感十足栩栩如生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
B . 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基本途径。
C . 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D . 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4. (2分)在下面句子中的方框内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农夫在临死的时候对家里人说你们要记住我这血的教训我因为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A . :“:,!”B . :“ ,,。
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0faa7f9b4daa58da1114ab5.png)
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6七下·临川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B .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 . 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 . 《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2. (1分) (2019九上·诸暨期中)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在诗的世界里徜徉,我们与伟大的灵魂一次次邂逅。
我们钦佩《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 ,________”中刘禹锡面对人生挫折时的豁达与淡然;我们折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________ ,________”中韩愈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牺牲精神;我们羡慕《行路难》中“________ ,________”中李白那份豪情与洒脱。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逆境。
只要我们拥有《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良好心态,生活就会向我们微笑。
三、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8分)3. (8分) (2020八下·莲湖期末)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历代书画大家,无不拥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面貌。
②怎样形成创作面貌?③既要博览文史典籍,培养心灵;又要到生活中感受自然、社会,把握时代脉搏。
④为了创作,我们会多次到某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而,直接对景写生并不足以产生新的创造,在积累大量画稿的基础上,反复锤炼自然之景,做到胸有成竹,自有法至无法,才可能成就自家面貌。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013新都八年级上期中
![2013新都八年级上期中](https://img.taocdn.com/s3/m/6184012c0722192e4536f69a.png)
新都区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1.全卷分为A卷和B卷,A卷满分为100分,B卷满分为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A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其余的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地方。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1.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cuàn)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zè)歪了一下。
B.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pī)雳,全体都震悚.(sǒnɡ)起来。
C.他们讲究亭台轩.(xuān)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泥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chèn),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鱼类、两栖.(qī)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bǔ)乳类。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形容词)绸子样的水鸟,也.(副词)躲开鬼子往.(介词)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动词)去了.(助词)。
B.赵州桥高度..(动词)了..(名词),充分显示..(形容词)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我国劳动人民的.(助词)智慧和力量..(名词)。
C.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数量词)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副词)在乎设计者和.(连词)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介词)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名词)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D.一些板块被拉开,而.(连词)另一些则挤压..(形容..(动词)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词)会缓慢地.(助词)向.(动词)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
B.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
寒风编辑2011中考散文(含答案)
![寒风编辑2011中考散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ced037b90d6c85ec3ac6e3.png)
寒风编辑2011中考散文01.(2011·浙江省金华市)(14分)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e5b7b022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e.png)
中考记叙文讲解---照应手法讲解+专练一、含义照应,这个概念我们经常听到,像首尾照应、前后照应等等。
其实照应,可以简单理解为呼应,是指前文写了一个内容,后面要再提到,前后文的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这样前后就形成了照应,这种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的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二、分类我们常用到的照应,分为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三、分点讲解1、首尾照应——开头和结尾我们也称为首尾呼应,是开头和结尾的内容形成联系,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开篇第一句提到“忘不了父亲的背影”,结尾时候又提到“看到那青布棉袍、黑色马褂的背影”,这样开头和结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紧密,又强调了主题。
作用/好处:文章首尾形成照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紧凑,同时能够起到再次点题、深化中心的作用。
2、前后照应——位于文章中间,前后不同段落间首位照应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那如果文中中间部分前后也有联系怎么办?这种写法,我们就可以叫做前后照应。
也就是在文章中间部分,前面和后面的部分有联系,但又不在开头和结尾,我们叫做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中比较常遇到的,我们经常说“与前文……相照应”,其实就是前后照应。
作用/好处:是让读者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使文章故事情节环环相扣。
3、文题照应——文章中内容与标题相照应文题照应,其实就是文章时时刻刻围绕题目来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处处点题”,我们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文中一定要点题,因为点题才能不跑题。
文题照应的作用和好处:对文章主题起到强调、渲染、升华等作用。
四、实战演练1.阅读下面的选文进城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
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
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道:“麦还没割完呢。
”“丢不了。
伏笔与照应
![伏笔与照应](https://img.taocdn.com/s3/m/5cab5d9b8762caaedd33d444.png)
实战演练
伏
笔
与
照
应
创新微课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不 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 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 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 1 多,心情舒畅。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 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她的癌 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 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 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伏
笔
与
照
应
创新微课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 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告诉你 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 年的不成问题。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 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虽然母亲没说什么 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 1 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 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 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 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 话录音……”
1
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 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四川省眉山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四川省眉山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9a4eb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5.png)
四川省眉山市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语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佃.(diàn)户忍俊不禁.(jīnɡ)埋.(mái)怨面面相觑.(qù)B.栖.(qī)息矫.(jiǎo)揉造作酷肖.(xiào)断壁残垣.(yuán)C.伫.(zhù)立忧心忡忡.(zhōnɡ)差.(chāi)使吹毛求疵.(cī)D.留滞.(zhì)味同嚼.(jué)蜡晌.(xiǎnɡ)午花团锦簇.(c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训诫张惶失措核辐射盛气临人B.招徕转弯抹角篮汪汪重蹈覆辙C.妖娆相得益彰天然气世外桃园D.吞噬五彩斑斓文绉绉恪尽职守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③最后,夏洛克刚巧陷入这个法网,根据事实的发展,已经足以证明他确有运用直接手段,危害被告生命的企图,法官判决他败诉。
A. 庸俗制造/创造如果/就B. 庸俗创造/制造因为/所以C. 粗俗创造/制造如果/就D. 粗俗制造/创造因为/所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眉山多风光,绿树葱笼的瓦屋山、神奇美妙的老峨山、碧波万顷的黑龙滩……令人目不窥园....,流连忘返。
B.当九级地震来袭时,日本全岛地动山摇,刹时海浪涛天,来势汹汹的海水沧海桑田....般地摧毁了一切建筑物。
C.当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通过电视媒体向全世界公布后,美国民众当晚在曾经被撞毁的纽约世贸中心前,有条不紊地召开了一场歇斯底里....的聚会。
202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
![2020年淮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https://img.taocdn.com/s3/m/6bdcbc19482fb4daa58d4bc5.png)
淮安市2012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五)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命题:薛中宏(圣特外国语学校)审核:嵇峰一(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博大极尽挑衅之能事。
中菲在黄岩岛对峙多日,菲美于近日联合军演,南海问题再次被推到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
菲律宾摆出一副“小国被大国欺凌”的可怜模样,妄图让美国扮演“打抱不平”的“英雄”角色。
尽管心机算尽,然而,既不遵重历史事实,又不符合国际法原则,永远无法得逞。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对峙.得逞.②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改为;改为2. 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
请加以修改。
(4分。
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在全县师生的共同期待中,①2012年涟水县中学生春季运动会就要即将开幕了。
②本次运动会设置了投掷、跳远、跳高、跑步等二十多个项目,③运动会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同学体育的乐趣和体育的魅力,④并让我们在平常课堂中及课余训练中习得的技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句,修改:句,修改:3.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2分)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4.“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泊梁山的哪位好汉?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两个即可)。
(4分)答:人物:性格:情节:5.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每空1分;—⑨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8 分)必答题:①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四川省仁寿县北斗镇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四川省仁寿县北斗镇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92ead743f18583d04864592a.png)
四川省仁寿县北斗镇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
(14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脑髓.(shuǐ) 栅.栏(zhà) 讪.笑(shàn) 风流倜傥..(tì dǎng) B妒.忌( dù) 地壳.( ké ) 哺.育(bǔ) 义愤填膺.(yīn) C诧.异(chà) 祈祷.(dǎo) 阻抑.(yì) 锲.而不舍(qì) D炽.痛(chì) 磐.石(pán) 深邃.(suì) 鲜.为人知(xiǎn)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夹的张飞鸟, 性子很燥,养不过夜的。
B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衣服,打着雏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是头发零乱,他是无遐及此的。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2分)①本书精选了宗璞几十年创作中最精彩、最能反映其生活及创作的作品。
②这条黑色的胶泥小路旁生了若干的“枝杈”,一条条小径像无数条大蛇盲目爬动时留下的。
③只有海,才可以形容出春的饱和,春的浩瀚,春的磅礴洋溢,春的如潮的活力与生机。
④深秋寂冷,落叶满街。
我心潮,酸甜苦辣,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A.印迹痕迹起伏澎湃 B.印迹痕迹澎湃起伏C.痕迹印迹起伏澎湃 D.痕迹印迹澎湃起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B.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C.在第51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来势汹汹....,一举包揽了五项比赛的冠军。
记叙文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
![记叙文 概括文章故事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066c6da9be1e650e53ea9952.png)
考点一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难易程度:★)【考点2011】①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011年河南)《漓江情韵》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哪些感悟?(2011年大连)《回家去问妈妈》【考点讲析】“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①理清故事情节和行文思路;②抓住表明情感变化的词句;③注意文章的情感线索。
注意:情节=主要人物+事件(故事的意义)。
或者: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考点测试】一、2011广东茂明市窗外(李均)在语文阅读课上,班主任王老师给学生们讲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在宋朝的时候呀,有一个叫岳飞的孩子,他的家境很贫寒,念不起书。
每当周围的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堂上学时,小岳飞就跟在后面,等学生们都进了教室之后,他就一个人站在教室窗户的外面听老师讲课。
有一次,他在外面听课的时候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问明情况后,被他这股爱学习的劲头打动了,便破格免了他的学费,允许他进教室里面听课……”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听着,仿佛入迷了一般,故事讲完后好半天,教室内仍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看学生们都被故事打动了,王老师顿了顿,微笑着问,“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你们都有什么感想,请举手发言。
”学生甲说,“条件那么艰苦,岳飞还坚持不懈地学习,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生乙说,“岳飞交不起学费,本可以整天玩的,但他没有,反而努力学习,他确实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学生丙说,“岳飞后来当上了大元帅,这和他小时候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刻苦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其他的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踊跃发言,教室内的气氛十分活跃。
王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恩,不错。
”正这时,教室后排靠窗的地方出现了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一个学生向老师报告,“老师,你看,窗外。
”王老师循着声音望去,发现在教室后门靠窗的外面,露着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小脑袋。
王老师抿了一下嘴唇,似乎有些不悦,他用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走了出去。
江苏淮安2019中考重点试卷五-语文
![江苏淮安2019中考重点试卷五-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6c03331ed9ad51f01df2b5.png)
江苏淮安2019中考重点试卷五-语文考试时间:共15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一(2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4分〕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直采取隐忍克制的态度,反倒是菲律宾以小博大极尽挑衅之能事。
中菲在黄岩岛对峙多日,菲美于近日联合军演,南海问题再次被推到世界舆论的聚光灯下。
菲律宾摆出一副“小国被大国欺凌”的可拎模样,妄图让美国扮演“打抱不平”的“英雄”角色。
尽管心机算尽,然而,既不遵重历史事实,又不符合国际法原那么,永久无法得逞。
①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对峙.得逞.②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改为;改为2.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
请加以修改。
〔4分。
能够调整语序,能够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在全县师生的共同期待中,①2018年涟水县中学生春季运动会就要马上开幕了。
②本次运动会设置了投掷、跳远、跳高、跑步等二十多个项目,③运动会目的在于让更多的同学体育的乐趣和体育的魅力,④并让我们在平常课堂中及课余训练中习得的技能得到充分地展示。
句,修改:句,修改:3、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2分)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可不能亏我。
下联:心田好像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4、“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
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泊梁山的哪位好汉?他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写出与他有关的情节〔两个即可〕。
〔4分〕答:人物:性格:情节:5.诗、文名句填空〔①—⑥题为必答题,每空1分;—⑨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假设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8分〕必答题:①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②箫鼓追随春社近,。
〔陆游《游山西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④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经典小说阅读
![经典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3b25be5aeaad1f346933f69.png)
小说阅读训练萝卜花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朵月季花的模样。
花盛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地摊儿,卖小炒。
一小罐煤气,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
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土豆丝炒鸡蛋,土豆丝炒猪肉。
③女人30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卡别在脑后。
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
她的衣服及干净,外面罩着白围裙。
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
她过一会儿,就换一下围裙,换一下袖套,以保持整体衣着的干净。
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就在装给你的方便盒里放上一朵雕刻的萝卜花。
这样装在盒子里的,才好看。
她说。
④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一到吃饭时间,女人的摊子前,总围满人。
五块钱一份的小炒,大家多很耐心的等待着。
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在方便盒里,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
整个过程,充满美感。
于是,一朵一朵素雅的萝卜花,就开到了人的饭桌上。
⑤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
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她的故事。
⑥女人原先有个很殷实的家。
男人是搞建筑的,很有些钱。
但不幸的是,在一次建筑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被送进医院,医院当场就下了病危通知书。
女人几乎倾尽所有,抢救男人,才捡回半条命——男人瘫痪了。
⑦生活的优裕不再。
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
她考虑了许久,决心摆摊儿卖小炒。
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
总的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吧?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
当她静静地坐在桌旁雕画时,她突然被自己手上的美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
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望和向往。
⑧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
下班了赶不上做菜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
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儿前来了。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2085b1be2bd960591c6771f.png)
附件1:母亲的病友名单(17分)朱成玉(原文略)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理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4分) 照应句子:表达作用:4.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5分)附件2:分析题安勇《青年博览》2007年第19期(1)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3)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4)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
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5)老师笑笑,点点头。
(6)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体会文中加点词语之间的联系,说说你的理解
![体会文中加点词语之间的联系,说说你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38bc009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9.png)
体会文中加点词语之间的联系,说说你的理解一、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二、理解的具体方法1.结合语境法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无论哪个词语在语言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它词语组成句子表达某种意思。
反过来看,上下文中总是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包含这个词语的意思,或制约这个词语的含义。
解题时,考生要有整体观念,认真把握上下文的意思,结合语境做出答案。
【例】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
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选自朱成玉《母亲的病友名单》)【真题回放】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先分析词语本来含义,然后再联系语境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具体到本题,“颤巍巍”是母亲接电话的动作,在第(13)段。
联系语境和相关情节来看,此时的母亲已经卧病在床,“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所以接电话必然是“颤巍巍”的。
这个动作说明母亲病情加重,虽然重病在身,但母亲还用“高了八度的声音”接病友的电话,鼓励病友战胜病魔,可见母亲品格之高尚。
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眉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bd0271ee06eff9aef807c4.png)
眉山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四川省眉山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A、B卷,其中A卷(1~10页)100分,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1~4页)为单项选择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第Ⅱ卷(5~10页)为多种题型,12个小题,共80分;B 卷(11~12页)7个小题,共20分。
3.答第Ⅰ卷前,请你务必按要求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4.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直接答在试卷上。
请将第Ⅱ卷和B卷各题答案书写在试卷相应的位置。
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一、语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佃(diàn)户忍俊不禁(jīnɡ)埋(mái)怨面面相觑(qù)B.栖(qī)息矫(jiǎo)揉造作酷肖(xiào)断壁残垣(yuán)C.伫(zhù)立忧心忡忡(zhōnɡ)差(chāi)使吹毛求疵(cī )D.留滞(zhì)味同嚼(jué)蜡晌(xiǎnɡ)午花团锦簇(c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训诫张惶失措核辐射盛气临人B.招徕转弯抹角篮汪汪重蹈覆辙C.妖娆相得益彰天然气世外桃园D.吞噬五彩斑斓文绉绉恪尽职守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②大自然用“死”的物质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训练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8987c3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e.png)
阅读理解题与虚实相应一、什么是虚实相应法(一)、“虚实相应法”与文章起源我们将文章中内容和中心分别定义为“实”和“虚”,“实”包括事实、场面、环境、相关背景和人物行为;“虚”包括思想情感(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
他以文章“虚实“为基础,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以相互映衬为原则,进行关联性的理解分析的方法,为“虚实相应法”。
当人类的语言产生之后,便长期发表第一首口头诗歌,这首诗歌只有两个字——“哼、哈”“哼、哈”二字,之所以称为诗歌,是因它不但有内容,还有音韵美和节奏感。
它起的作用就是,它协调了大家的劳动协作的步骤,完成了信息的传递,它要传递的信息是大家一块使劲,“哼”的时候,大家就一块使劲,“哈”的时候大家一块用力拉动。
他用这个信息来指导人们行为,所以说文章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它天生的作用之一便是传递信息,传递的最主要的信息就是人物行为,就相当于在一个文章里面说谁做了什么一样。
任何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都说谁(主人公)做了什么,这是因为文章里面有一个天然的基础就是传递信息。
2、文章的内容与传递信息在文章中,传递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它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场面、环境、事件等;二是人物行为,包括人物做了什么。
人物的行为和事实,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内容。
古时有个人发现了动物常出没的区域,可以用来打猎,他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他就从地上拔几根草,在那搓,搓完之后在草上打个结,用来传递信息,如果这个结越大就表明出现的动物越大,结和结之间的距离越近就说明这两个动物出现的频率越高。
用来交待相关情况和背景。
后来,他们在一些凶险的地方会明显地做出这样一个十指交叉的符号,告诉他这个场面是什么样的情况,也就是交代环境。
另外一个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在自己生过火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这个标记就是在火的外围放三块石头,然后再画一条线把这三块石头连在一起,是在告诉对方,这个地方是可以用来避风的。
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通常是告诉对方这个地方的环境、场面、情景。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14b42fb69eae009591bec01.png)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1.下面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高邈(mào)热忱(chén)女娲(wā)怪诞不经(dàn)B. 缥缈(miǎo)怂恿(sǒng)确凿(zhuó)拈轻怕重(niān)C. 干涸(hé)贮蓄(zhù)酝酿(niàng)咄咄逼人(duō)D. 黄晕(yūn)庇护(pì)攲斜(qí)随声附和(hè)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B.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辨护。
C.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抱,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下列语句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她从历史根源分析到现实因素,从各国事例分析到香港现状,把港独分子的言论批驳得遍体鳞伤。
B. 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建议,择善而从,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C. 妈妈对小明说:“这件事你就不要刨根问底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D. 平时学习不认真,马马虎虎,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我们要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
二、课内阅读(共1题;共8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母亲的病友名单阅读及答案
![母亲的病友名单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d8549c6529647d272852ec.png)
篇一:母亲的病友名单阅读及答案1.起初:悲观→后来:(开朗)→近来:(乐观)2.(1)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2)答: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3.“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表达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4.答:赞同.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5.答: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悲观→后来:(开朗)→近来:(乐观)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 time碎花铅笔裤 2014-09-27 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起初:悲观→后来:(开朗)→近来:(乐观) 2. 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答:“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病友名单》阅读附答案
课外阅读(15分)
母亲的病友名单
朱成玉
母亲在肿瘤医院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些老姐妹,慢慢地,她们建立了一种相依为命的情感。
回家那天,眼神不好的母亲,让我把她们相互留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抄下来。
长长的一排,算上母亲自己,一共12个危在旦夕的生命。
从此,家里的电话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有母亲的病友打来电话,她们互相询问病情,嘘寒问暖,相互鼓励,俨然成了天底下最知心的莫逆之交。
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害怕错过每一个病友的问候。
我们特地为母亲买了个手机,让她可以随时随地接听病友的电话。
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那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着的人,她们共同筑起了一道生命的墙。
不仅是母亲,她们每个人都有一本通讯录,那是她们要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名单,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要拯救的对象。
起初,母亲是悲观的,治疗上不太配合,我们用尽了各种办法使她振作,可都无济于事……
后来,我们发现只要母亲和那些病友通过电话之后,就变得开朗了许多,心情舒畅。
我们为母亲的手机多备了几块电池,保证母亲的手机一天24小时开着。
杨姨是12个人中最乐观的一个,其实也是病情最严重的一个。
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了全身。
但每次母亲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打电话过去,杨姨都会兴高采烈地给母亲讲一些她的“奋斗”经历。
通过电话后,母亲都会开心好一阵子,因为生命又有了新的希望。
又一个阴雨天,母亲疼得厉害,心情变得很坏。
我们赶紧替她拨通了杨姨的手机,杨姨爽朗的声音很快传了过来:“喂,老姐妹好啊。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我的癌细胞控制住了,活个十年八年的不成问题。
我现在忙着打太极呢,不和你说了,改天再聊吧!”杨姨的话像连珠炮一样,没等母亲问什么,那边就挂断了。
虽然母亲没说什么话,但知道自己的病友又一次胜利了,心里顿时敞亮了很多,感觉身体也不那么疼了。
直到有一天,母亲打电话给杨姨,这次换成一个年轻人接电话:“我妈去世已经半年了,她临终前几天让我们替她在手机里录制了几段录音。
告诉我们不能关机,免得你们打不进来电话。
”说到这些,年轻人有些哽咽,“阿姨,我不能再瞒您了,这半年来,你们听到的,都是我妈妈的电话录音……”
挂了电话,母亲的手开始抖了起来。
她拿过那本通讯录,用笔轻轻地把杨姨的名字圈了起来。
那一堵生命的墙,忽然就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到母亲喃喃地说着:“他杨姨啊,你先走了,等些日子,我去陪你。
”
我们的心跟着凉了。
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她的心会不会就此沉进谷底呢?
结果完全相反,母亲的做法让我们所有人都感到惊讶。
一辈子没跳过舞的母亲,让我们替她报名参加秧歌队!穿着大红大绿的母亲,样子很滑稽,扭起的秧歌也很生硬,但不管在晨曦里,还是夕阳下,我看到的母亲都是最美丽的。
我知
道,母亲不仅仅是为她自己活着,也为她的亲人们活着,更为那些病友名单上的病友们活着,就像杨姨一样。
近来,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虚弱得很,额头上沁着大颗的汗珠。
有一天,母亲的手机响了,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看了看那个电话号码,马上示意我们静下来,然后清了清嗓子,用比平常高了八度的声音对着电话欢快地喊道:“喂,老姐姐,你好吗?我好着呢,刚刚扭完秧歌,你看把我累的,气喘吁吁啦……”
我们含着眼泪听着母亲撒谎。
我们知道,杨姨走了之后,母亲终于成了那堵生命的墙上,那一块最坚强的砖。
(摘自《青年文摘》2010年8月下,有改动)小题1:从全文看,母亲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心情不一样,请根据方框中的提示,在横线上分别补出体现母亲心情的一个词语。
(2分)
起初:悲观→后来:____________→近来:_____________
小题2:揣摩分析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分)
(1)她颤巍巍地接过手机,……“喂,老姐姐,你好吗?”
(2)我把那11个人的号码挨个儿存进了母亲手机的通讯录里,仿佛存进去一笔巨额财产。
小题3:在描绘文中两个主要人物杨姨和母亲时,作者运用了照应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前后相照应的一组句子,并结合内容说说表达作用。
(3分)照应句子:
表达作用:
小题4:常言道:做人要诚实。
文中杨姨和母亲面对病友,都说了假话,对此,你赞同她们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3分)
小题5:结合文意,说说母亲为什么值得崇敬,再从你的角度谈谈对困难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后来:开朗(或舒畅),近来:乐观(或豁达,若答“坚强”等不得分)
小题1:(1)“颤巍巍”反映了母亲的病情严重,依然接听病友的电话,表现了她的高尚品格分。
(2)运用夸张性比喻,把“通讯录”比喻成“巨额财产”,表明通讯录的重要性,是赖以生存的坚强动力,有了彼此的问候、鼓励,生命就有了新的希望,这是无价之宝。
小题1:示例1:“通过电话之后……新的希望”照应“母亲一直依赖的希望没有了……沉进谷底呢”;作用:前句写母亲通电话,受到杨姨乐观的影响,从悲观中渐渐看到生命的希望;后句写母亲知道杨姨已死,希望没有了,通过对比来照应,突出我们的担心,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
示例2:“我现在忙着……再聊吧”照应“喂,老姐姐……气喘吁吁啦”;作用:杨姨用善意的谎言把乐观传递给母亲,母亲接过杨姨生命散发的火光,把坚强、乐观传递给另外的病友,把无限的希望与美好送给对方。
示例3:“母亲每天都会守着电话……问候”照应“告诉我们不能关机……打不进来电话”;作用:前句体现了母亲与其他病友间的相互关心,深厚友谊;后句体现了杨姨为给病友们传达希望和乐观,死后也不让后人关机,体现了杨姨的高尚品质。
小题1:略
小题1:示例:因为母亲乐观坚强,生命危在旦夕时,却以关爱和鼓励传递着生命的快乐,让短暂的时光更有价值,所以值得崇敬(1分,意近即可)。
我作为一个健康(或健全)的人,也许平时遇到一点点挫折就畏缩不前,如今想来真
惭愧,今后,我一定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相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把更多的爱和快乐带给别人。
(2分,意近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感变化的能力。
结合文章的情节发展来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文中精彩语句的能力。
赏析词语时的一般方法为:方法+效果+情感,但在鉴赏时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的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前后呼应。
细读文章内容即能找到暗相呼应的语句,结合语句再分析作用即可。
(找准照应的句子1分,作用2分,意近即可,若未找准照应句子,则该小题不得分。
)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
要点:赞同;围绕谎言目的作答,如“善意的谎言,给病友鼓励,让病友看到希望”等,言之成理即可;若答不赞同,理由充分给满分,理由一般,给1分,不充分,不给分。
(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2分)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
结合文章的内容对母亲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然后根据母亲的人物形象来谈对困难的认识即可。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