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洋经济拓展思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海洋经济拓展思索
本文作者:徐珊珊孟庆武单位: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
国务院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是我国区域发展从陆域经济延伸到海洋经济、积极推进陆海统筹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山东半岛将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为此,对近年来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归纳分析,并以此为据对未来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将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1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
1.1确定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指标
海洋经济的发展,包括海洋产业发展和经济容量两大方面。
海洋产业的发展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海洋产业的经济功能,指沿海地区利用海洋资源、人力、技术以及资本等经济发展要素,通过合理的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配置,转化产品和服务的总体能力[1]。
经济容量则是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因此,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选择,以海洋产业值为主,从影响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因素入手,同时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排序,按照各个指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大小,对其分配不同的权重。
1.2评价方法的选择
山东海洋经济的发展运行是处于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之中,其影响因素数量较多,同时大部分又难以定量,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决策系统中很多因素之间的比较往往无法用定量的方式描述,此时需要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解决这类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分析、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因此借助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是明智的选择。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1.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细化指标赋权用
AHP法确定各细化后的指标权重,计算过程不在赘述。
经一致性检验,各分析对象的层次总排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2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分析预测模型
2.1对细化指标的解释
在确定了要考察的指标后,下一步就是对指标进行量化,下面列出对各个指标具体的量化方法。
海洋产业总产值(C1)用来描述山东海洋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况,通过海洋产业的总产值历年数据的比较,可以描述海洋产业的发展演变过程。
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C2)用以描述山东沿海地区7地市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分析山
东海洋经济发展,衡量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的重要指标。
集中化指数(C3)该指标用以描述某类产业在区域内的聚集程度,以反映该产业的集群化优势,集群化发展是海洋产业的未来走势,因此也是我们考虑其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I=N/A1M/A。
式中,I为集中化程度指数;N为某区域某部门产值;A1为整个地区某部门产值;M为某地区全部产值;A为整个地区总产值。
I值越大,工业在某些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越高。
海岸人口压力(C4)反应海岸带的经济容量压力,即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计算公式为:海岸人口压力指数=沿海人口数量/经济人口容量。
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表示人口容量超负荷;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则表示人口容量相对富裕。
经济人口容量指相应于地区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人口容量。
山东地区经济人口容量=山东沿海7地市国民生产总值/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山东沿海人口密度(C5)用以描述该地区自然环境的人口压力。
由于海岸带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可承受的人口压力有限,但城市的发展使得人口过于密集,对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每一个细化指标来说,反应的均是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某一方面,任何一个单一的指标都不能完整地反映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全貌,但又都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因此,需要将它们进行组合,归纳出一个可以反映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
2.2各细化指标的结果分析
在确定了细化指标和指标整合的框架后,下面就对各个指标进行赋值。
为了更好地反映山东海洋经济发展轨迹与未来发展趋势,笔者
采用的研究区间为2001—2009年,依据前面列出的计算方法,各指标的赋值情况如下。
海洋产业总产值(C1)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其中2009年数据来源于《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从图2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海上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呈现快速上升态势,2001—2009年,山东海洋经济总产值由787.03亿元增加到6038亿元[2]。
然而在海洋产业总产值连年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山东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C2)增长速度相对较慢[3],并且在2007年开始回落。
这一方面说明海洋经济在全国各沿海省份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对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集中化指数(C3)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山东省统计年鉴》。
从图4可以看出山东省海洋产业集中趋势正在逐步增强,并在2006年之后开始保持稳定,这为山东海洋经济实现产业协调发展、海陆统筹、资源整合的蓝色经济区战略奠定了基础。
海岸人口压力(C4)的统计数据均来自《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和《山东省统计年鉴》,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大于1,表示人口容量超负荷;海岸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则表示人口容量相对富裕。
从图5可以看出,山东省海岸人口容量一直比较富裕,最高为0.584(2001年),并处于总体下降的趋势,但2007年后开始缓慢增加。
山东沿海人口密度(C5)统计数据均来自《山东省统计年鉴》,为山东省沿海
7地市历年人口密度。
近年来山东沿海人口密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这对于沿海的生态环境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