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
苏州市近七年来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苏州市近七年来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一、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A.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C.曾不吝情去.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E.忘怀得.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6.C、D(A.亲戚亲近B.往、到创造C.离开D.冷清的样子E.得到、获得,与“失”相对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
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
-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意”。
二、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苏州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2》
苏州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2》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2》一周公吐哺周公乃践祚①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②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③,成王少,将以成周④,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及七年后,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注释】①践祚(zuò):引申为天子登上皇位。
②辟:通“避”,回避。
③蚤终:早逝。
“蚤”,通“早”。
④将以成周: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
【阅读提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经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建立典章制度,使得天下大治。
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选文叙写周公因成王幼小,恐天下人反叛,代理国政。
当时有人散布谣言,说他对成王不利。
周公及时坦明心迹,勤于政事,礼贤下士,终天下大治,最后还政于成王。
选文不仅表现了周公治邦理国的卓越才能,而且表现了其心系天下、忠君爱国的博大胸怀。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以告.我先王()(2)周公戒.伯禽日()(3)子之.鲁()(4)及.七年后()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3. 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周公爱惜人才的一句是()A.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B.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精选》苏州中考语文强化训练七 文言文阅读
20XX年苏州中考语文强化训练七文言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①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为.坛而盟D.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吾闻二世少子.也2.下面哪一句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 )A.便要还.家B.欲穷.其林C.渔人甚异.之D.处处志.之3.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选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苏州 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1》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卧薪尝胆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①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②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③,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④,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⑤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⑦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释】①“喟(kuì)然:叹气的样子。
②种:即文种,字少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人,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羑(yǒu)里:地名,故地在今河南汤阴县北,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于此。
④莒(jǔ):春秋时的一个小国,故地在今山东莒县一带。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折节:放下自己的身份。
⑦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著名谋臣。
【阅读提示】勾践是春秋末期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
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兵败会稽山后卧薪尝胆的故事。
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已经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流传下来。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春秋末期的著名史实,不但史书上有记载,而且有关它的民间传说更为丰富。
记载这一史实的古代历史典籍很多,其中以《史记》写得最为简练、精彩,富于文学意味。
统观全篇,故事情节曲折委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由是.观之()(2)吴既.赦越()(3)置.胆于坐()(4)为质.于吴()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A.置胆于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B.乃.苦身焦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C.其卒.王霸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欲.使范蠢治国政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学-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4)(一)班超传十六年①,奉车都尉②窦固出击匈奴,以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③,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④使来,狐疑⑤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⑥,作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
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
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众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
从事文俗吏⑦,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善!”(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释①十六年:指汉永平十六年。
②奉车都尉:与下文的“假司马”“从事”都为官名。
③鄯善:西域国名。
④北虏:指匈奴。
⑤狐疑:优豫不决。
⑥侍胡:服侍汉使的胡人。
⑦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此必有北虏使.来B.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扶苏以数谏故.C.因.激怒之日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D.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B.鄯善/广奉超礼敬/甚备C.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D.闻此/必恐/而谋泄3.翻译句子。
(1)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2)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
4.阅读选文,班超的言论得到大家广泛认同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二)承拙斋家传(清)张惠言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乙】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2022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
2022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4》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⑥⑤①②③④【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④⑤①②③【注释】①昔:从前。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苏州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翼而飞,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②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晋中兴书》:“陆纳为吴兴太守时,卫谢安常欲诣纳。
纳兄子俶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
安既至,所设唯茶果而已。
俶遂陈盛馔,珍羞必具。
及安去,纳杖俶四十,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取材于唐·陆羽《茶经》)链接材料: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
冲淡闲洁,韵高致静。
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
(取材于宋·赵佶《大观茶论》)【注】①呿(qū):张口。
②蠲(juān):驱出、祛除。
(二)酒之作,尚矣。
仪狄作酒醪①,杜康秫酒,岂以善酿得名?盖抑始于此耶。
酒味甘、辛,大热,有毒。
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
而刘词《养生论》:酒所以醉人者,麴糵②之气故尔。
麴糵气消,皆化为水。
昔先王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
后世以酒为浆,不醉反耻,岂知百药之长,黄帝所以治疾耶!大率晋人嗜酒。
嵇、阮之徒,尤不可一日无此。
要之,酣放自肆,托于麴糵以逃世网,未必真得酒中趣尔。
古之所谓得全于酒者,正不如此。
是知狂药自有妙理,岂特浇其礌磈③者耶!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
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
投闲自放、攘襟露腹,便然酣卧于江湖之上。
嗜者至于濡首败性,失理伤生,往往屏爵弃卮,终身不复知其味者,酒复何过邪?平居无事,污樽④斗酒,发狂荡之思,助江山之兴,亦未足以知麴糵之力、稻米之功。
至于流离放逐,秋声暮雨,御魑魅于烟岚,转炎荒为净土,酒之功力,其近于道耶!善乎,酒之移人也!惨舒阴阳,平治险阻,刚愎者薫然而慈仁,濡弱者感慨而激烈。
苏州 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8》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8》一世南规讽虞世南①,会稽余姚人也。
贞观七年,累迁秘书监。
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性抗烈②,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及高祖晏驾③,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久替万机④,文武百寮⑤,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
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
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
其恳诚⑥若此,朕用嘉焉。
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书法家。
②抗烈:刚烈。
③晏驾: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词。
④久替万机:指国事有所耽误。
⑤寮:通“僚”,官,官员。
⑥恳诚:诚恳。
【阅读提示】虞世南起初在隋朝当官,后跟从宇文化及,又被窦建德俘获。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虞世南被引为秦王府参军。
唐太宗称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有出世之才。
选文主要叙述了唐太宗与虞世南交厚以及虞世南规讽唐太宗的故事,一方面表现了虞世南过人的学识与胆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太宗任人唯贤、虚心纳谏的博大胸怀。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引.之谈论()(2)及.高祖晏驾()(3)太宗甚嘉纳.之()(4)世南未尝不悦.()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太宗每机务之.隙B. 引之.谈论C.小大之.狱(《曹刿论战》)D. 永州之.野产异蛇(《捕蛇者说》)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
(2)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4. 选文最后唐太宗对侍臣说的一番话,有什么作用?二明帝尊师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①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②,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
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26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江苏苏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___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9.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____贻之”的“____”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1分)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分)(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11.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2分)12.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3分)【参考答案】8.B(2分)9.宝(珍)(1分)10.(1)(藻)春天居住在幽深的树林里,冬天潜入河水深处。
(2分)(2)汉武帝很欣赏这颗宝珠,用五十万钱赐给东方朔,拿走了那宝珠。
苏州中考部编版语文古文汇总
苏州中考部编版语文古文汇总
苏州中考部编版语文古文汇总可能涉及到多篇古文,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篇目:
1.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2.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3.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4.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
5.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
6.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8.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9. 《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作者:刘向
请注意,这份汇总并不完整,因为古文在中考语文中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包括了许多不同的文章和主题。
建议查阅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或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同时,注重平时的积累和学习,通过多读、多写来提高古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6》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6》2018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6》戴胄守法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作伪阶资①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
俄有作伪者事泄,胄②据法断流以奏之。
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③,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
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诈伪阶资:假冒做官资历。
②胄:即戴青,字玄胤,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封道国公,谥号“忠”,唐朝初年大臣,唐太宗时期的宰相。
③今断从法:现在根据法律判处流放。
【阅读提示】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说出来的话就是国家的法律。
选文写戴胄任大理寺少卿时,公正执法,纠正唐太宗的错误的故事。
戴胄巧妙劝谏,唐太宗从善如流,贤臣、明君的形象跃然纸上。
重温戴胄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
法律至高无上,不能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太宗令.其自首()(2)俄.有诈伪者事泄()(3)是示.天下以不信矣()(4)臣窃.为陛下惜之()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胄据法断流以奏之B.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而置之以法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2)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4. 结合选文内容,对戴胄这一人物作简要评价。
5. 对于戴胄执法办案一事,唐太宗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欧阳笃学欧阳君生于闽①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②,行止多自处。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汇集(一)一、(2024·山东·中考真题)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
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
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
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
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
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
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
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
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
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
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
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
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
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
③黉(hóng)序:古代学校。
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
⑤国学:国子监。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
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
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
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
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
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必刷题(江苏苏州)
文言文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
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
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
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
同治中,芜秽..不治。
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
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
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其中,都..相属。
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人士女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
方伯求余文为之记。
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
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
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
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注】①洊(jiàn)至:相继而至。
①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
①肇:开始:锡:通“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盖是.园也斯是.陋室(《陋室铭》)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C.嘉树荣.而佳卉茁清荣.峻茂(《三峡》)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芜秽..不治(污浊)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D.兵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苏州 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5》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5》四臣为宝齐威王、魏惠王会田①于郊。
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
”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
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②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③,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钟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④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不怿⑤而去。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会田:会猎。
“田”通“畋”,打猎。
②泗:河名,主流在山东境内。
③祭北门:对着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
④岂特:岂止。
⑤怿( yì):喜悦。
【阅读提示】齐国虽然向来有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但是把人才提高到国宝高度来认识的,只有齐威王一人。
基于“人才是宝”的深刻认识,齐威王能够做到不拘一格地任用贤才。
比如,因受妒而惨遭迫害的著名军事家孙膑,从魏国逃亡时本是被追杀的囚犯,而到齐国后,以其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卓越的指挥才能,在田忌的推荐下,受到齐威王的信任和重用。
选文写齐威王与魏惠王关于“国宝”的一段对话,从中不难看出齐威王在发现和使用人才方面的远见卓识,而魏惠王则相形见绌。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2)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3)徙而从.者七千余家()(4)则道.不拾遗()2. 与“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一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马说》)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C.何陋之有(《陋室铭》)D.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
(2)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4. 根据选文,结合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说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住。
⑧孙搴:人名。
⑨勒:此处译为编辑。
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苏州景城学校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苏州景城学校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
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
”“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
”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
母微笑曰:“病少差矣。
”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
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②: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录毕,走送之________②俟其欣悦________③少痊________④然则何以解忧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母授以《礼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安陵君其许寡人D.而病辄能愈/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有哪些异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苏州中考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4》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昔:从前。
②亡:灭亡。
③墟:荒废的城址。
④易为:为什么。
⑤善善而恶恶: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
【阅读提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嘱托“亲贤臣,远小人”,先主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而选文中“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则是“知易行难”的另一体现。
明辨简单的是非的能力,大多数人还是有的,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道德、生活要求,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布衣百姓之修身齐家,国君之治国平天下,都是如此。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好人,厌恶坏人就得铲除坏人,否则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2)是.为郭氏之墟也()(3)其.人为谁()(4)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2)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3. 郭氏的城池之所以成为废墟是因为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4. 管仲说齐桓公“亦一郭氏也”的原因是什么?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①,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②,今欲调丁壮③,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④,经太行③,接轩辕⑥,下武关⑦,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⑧,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曰:‘大雪应候⑨,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 【注释】①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②支备:支付军备费用。
支,供给,支付。
③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
④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市。
⑤太行(háng):即太行山。
⑥轩辕:山名。
⑦武关:地名。
⑧踣(bó):跌倒。
⑨应候:顺应时令。
【阅读提示】齐王只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
所以艾子借雪中饥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顾眼前,把人民都折磨死。
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选文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双层结构法”,使全文形散神聚,鲜明地突出了选文的主题。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东海起()(2)虽有少劳.()(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望天而歌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4.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李贺学诗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③。
恒从小奚奴④,骑距驴⑤,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⑥如此,过亦不复省⑦。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着,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选自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注释】①长吉:即李贺,字长吉。
②通眉:双眉相连。
③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
④小奚奴:小奴仆。
⑤距驴:一种像驴子的动物,此处指驴。
⑥率:全,都。
⑦复省:再看。
【阅读提示】选文写的是李贺年轻时学诗的故事。
文章紧扣“奇”字行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最典型的几处特征,只用了区区十四个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然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重点写他创作诗歌的方式和过程。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从中可知他所作都是自己所见所感,为情造文,“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他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
他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可见李贺诗歌创作之“奇”。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2)每旦日..出与诸公游()(3)及.暮归()(4)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2)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贺“才而奇”的一项是()A.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B.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C.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D.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着,随弃之。
4. 李贺学诗的故事,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成人以德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②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③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④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王公化基:王化基,字永图,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礼部尚书。
②释褐:唐宋进士及第后,不是立即授官,还要经过吏部的“释褐试”,考试合格才能授以官职。
③课:对官吏的定期考核。
④吏干:政事。
【阅读提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今社会中,当官的喜欢别人奉承、下级巴结上级是常有的事,正因为如此,往往会滋生不正之风。
选文写鞠咏想得到王化基的关照,写信、作诗给自己的上级,虽然这很正常,但多少带有巴结之嫌。
王化基“略不加礼”,反而“课其职事甚急”。
这一方面表现了王化基公正无私的优秀品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王化基对下级的爱护。
从培养干部的角度看,“成人以德”的王化基堪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知.杭州仁和县()(2)以谢平昔..奖进()(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3. 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 选文最后一句“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有什么表达效果韩琦大度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
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
”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选自《青琐高议》) 【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
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朝时在此设大名府。
③玉盏:玉制酒杯。
④冢:坟墓。
⑤世宝:传世之宝。
⑥漕使:官名,宋代设诸道转运使,管催征税赋、出纳钱粮、上供京师及漕(水)运等事。
⑦时数:命运,一定的时限。
【阅读提示】加强道德修养,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待别人,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做好工作。
所以,宽容大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选文中感受到这种令人感动的胸怀和情操。
选文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韩魏公喜欢玉盏的描写,“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法,文章写韩魏公喜欢玉盏的程度越深,那么“盏俱碎”“公神色不动”就更体现出韩魏公的宽容大度;二是侧面描写,文章写了宾客的反应,“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对韩魏公的宽容大度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以百金答.之()(2)置.玉盏于上()(3)盏俱.碎()(4)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2)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3. 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韩琦非常爱惜玉盏?(引用原文语句回答)4.“坐客皆愕然”,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当时宾客们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