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报告1. 实验目的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原理,提高代码实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实验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针对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管理和操作的方法论。

数据结构中的“数据”是指计算机中存储的各种信息,而“结构”则是指这些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和图等。

3. 实验内容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包括以下内容:3.1 栈和队列实现一个基于栈和队列的计算器程序,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和括号运算。

3.2 链表与树实现一个简单的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的创建、删除、移动、复制等操作,利用链表实现文件存储,利用树来实现文件目录结构。

3.3 图实现最短路径算法,并利用Graphviz工具将结果可视化展示出来。

4. 实验过程我们小组首先进行了团队分工,每个成员负责一个模块的代码实现,同时进行代码审查。

我们使用C++语言进行编码实现,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将每个数据结构封装成一个类,方便日后的调用和扩展。

在实现栈和队列的计算器程序时,我们使用了双栈法来进行括号运算的处理,使用队列来实现多项式的存储和输出。

在实现文件系统时,我们构建了一颗树形结构来表示文件的目录结构,同时在每个节点处保存了一个链表,来存储该目录下的文件信息,方便进行操作。

在实现最短路径算法时,我们采用了Dijkstra算法,并使用Graphviz 工具将结果可视化展示出来。

5. 实验结果我们小组经过不断尝试和调试,最终实现了所有要求的功能,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链表的指针操作、树的遍历方法以及Dijkstra算法的实现等,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团队讨论得以解决。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我们加深了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表、树、图等常见数据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

2. 学会分析不同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和操作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 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编程能力。

2. 能够运用排序和查找算法,优化程序性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 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知识,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其认识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结构的概念、作用和分类,重点讲解线性结构(线性表、栈、队列)和非线性结构(树、图)的特点。

2. 线性表:讲解线性表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结构,以及相关操作(插入、删除、查找等)。

3. 栈和队列:介绍栈和队列的应用场景、存储结构及相关操作。

4. 树和二叉树:讲解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及线索二叉树。

5. 图:介绍图的定义、存储结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

6. 排序算法:讲解常见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等)的原理、实现及性能分析。

7. 查找算法:介绍线性查找、二分查找等查找算法的原理及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完整版【正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常见数据结构的实现方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场景和效果。

二、实验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研究数据的组织方式、存储方式、访问方式以及操作等方面的方法论。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结构是实现算法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对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内容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实验环境的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安装必要的软件和工具。

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通过合适的方式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

3. 数据结构的选择和实现: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并进行相应的数据结构实现。

4. 数据结构的测试和优化:对所实现的数据结构进行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数据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

5. 实验报告的撰写: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背景、实验内容、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环境的准备本实验选择了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平台,安装了相应版本的Visual Studio,并根据官方指引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和设置。

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本实验选取了一份包含学生信息的数据集,包括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年龄等信息。

通过编写Python脚本,成功提取了所需信息,并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

3. 数据结构的选择和实现根据实验需求,我们选择了链表作为数据结构的实现方式。

链表是一种常见的动态数据结构,能够高效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频繁插入和删除的场景。

在实现链表时,我们定义了一个节点结构,包含数据域和指针域。

通过指针的方式将节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链式结构。

同时,我们还实现了相关的操作函数,包括插入、删除、查找等操作。

4. 数据结构的测试和优化在完成链表的实现后,我们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引言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是为了加深对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中所完成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以下内容: - 理解并掌握线性表、栈、队列、链表、二叉树等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实现; - 熟悉数据结构的插入、删除、查找等基本操作; - 学习并掌握基本排序算法和查找算法的实现; - 通过实验加深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下进行: - 操作系统:Windows 10 - 编程语言:C语言 - 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Code实验过程1. 线性表的操作设计1.1 定义结构体首先,定义表示线性表的结构体,包括数据域和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 数据域struct 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 Node;1.2 初始化线性表编写函数以初始化一个空的线性表。

void InitList(Node** head) {*head = (Node*)malloc(sizeof(Node));(*head)->next = NULL;}1.3 插入元素编写函数以在线性表的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C void Insert(Node* head, int pos, int data) { if (pos < 1) { printf(。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5篇)第一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学生姓名: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 2012 年 3 月 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级班一、设计题目设计五二叉树的相关操作二、主要内容建立二叉树,并对树进行相关操作。

三、具体要求1)利用完全二叉树的性质建立一棵二叉树。

(层数不小于4层)2)统计树叶子结点的个数。

3)求二叉树的深度。

4)能够输出用前序,中序,后序对二叉树进行遍历的遍历序列。

四、进度安排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本设计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完成设计。

建议将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即系统包括哪些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并画出相应的流程图.同时编写相应的设计文档;第二阶段,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代码并调试,再将调试通过的各个子模块进行集成调试;第三阶段,归纳文档资料,按要求填写在《课程设计说明书》上,并参加答辩。

三个阶段时间分配的大概比例是:35: 45: 20。

五、完成后应上交的材料本课程设计要求按照学校有关规范的要求完成,在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提交的成果和有关文档资料包括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课程设计有关源程序及可运行程序(含运行环境)。

其中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按学校规范(见附件),其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必须包括的内容有:1、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系统的总功能和各子模块的功能说明;2、课程设计有关算法的描述,并画出有关算法流程图;3、源程序中核心代码的说明。

4、本课程设计的个人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2)你的创新和得意之处;(3)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设想;(4)本次课程设计的感想和心得体会。

5、源代码要求在关键的位置有注释,增加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结构和变量等命名必须符合有关软件开发的技术规范(参见有关文献)。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的数据组织、管理和处理方法,培养其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基本数据结构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等;(2)掌握常见算法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如排序、查找、递归、贪心、分治等;(3)了解数据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编程实践能力;(2)掌握算法分析方法,能够评价算法优劣,进行算法优化;(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进行问题建模,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数据结构在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数据结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 线性表:- 线性表的定义、特点和基本操作;- 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及其应用;- 线性表的相关算法,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2. 栈和队列:- 栈和队列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操作;- 栈和队列的存储结构及其应用;- 栈和队列相关算法,如进制转换、括号匹配等。

3. 树和二叉树:- 树的定义、基本术语和性质;- 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存储结构及遍历算法;- 线索二叉树、哈夫曼树及其应用。

4. 图:- 图的定义、基本术语和存储结构;- 图的遍历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 最短路径、最小生成树等算法。

5. 排序和查找:- 常见排序算法,如冒泡、选择、插入、快速等;- 常见查找算法,如顺序、二分、哈希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数据结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实现方法,培养其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2)掌握各类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3)了解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掌握排序和查找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

2. 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实现字符串匹配、图的遍历等;(2)具备分析算法性能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数据结构;(3)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能够用编程语言实现各类数据结构和算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其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数据结构基础,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树、图等;教学大纲:第1章 数据结构概述,第2章 线性表,第3章 栈和队列,第4章 串。

2. 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教学大纲:第5章 数组和广义表,第6章 树和二叉树,第7章 图。

3. 常见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教学大纲:第8章 算法分析基础。

4. 排序和查找算法:教学大纲:第9章 排序,第10章 查找。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4章,共计12课时,了解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线性表、栈、队列等解决简单问题;2. 第5-7章,共计18课时,学习数据结构的存储表示和实现方法,掌握树、图等复杂结构;3. 第8章,共计6课时,学习算法分析基础,能对常见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4. 第9-10章,共计12课时,学习排序和查找算法,掌握各类算法的实现和应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4)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4)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它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关系。

掌握良好的数据结构对于程序设计和算法的实现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完成的设计项目,主要包括设计目标、设计思路、实现细节以及结果分析等内容。

2、设计目标本设计项目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简单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门课程成绩的管理和查询。

设计的关键要求如下:1.能够添加学生信息并关联其各门课程成绩;2.能够根据学号查询学生信息以及其各门课程成绩;3.能够计算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4.能够实现对学生信息和成绩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3、设计思路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我们采用了链表数据结构来保存学生信息和成绩。

链表的节点用来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学号、姓名、性别等,同时还包含一个指向课程成绩链表的指针。

课程成绩链表的节点用来存储每门课程的成绩。

在添加学生信息时,我们按照学号的顺序将学生节点插入到链表中。

通过遍历链表,我们可以根据学号查找到对应的学生节点,并进一步查找到该学生的课程成绩链表。

对于查询操作,我们可以通过遍历链表找到匹配的学生节点,然后输出其基本信息和课程成绩。

计算总成绩和平均成绩可以通过遍历课程成绩链表并累加每门课程的成绩来实现。

修改和删除操作可以通过遍历链表找到匹配的学生节点,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删除操作。

4、实现细节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如下:•使用C++编程语言实现;•采用链表数据结构,分别设计了学生信息链表和课程成绩链表;•学生信息链表的节点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等信息,以及指向课程成绩链表的指针;•课程成绩链表的节点包括课程名称和成绩信息;•提供了添加学生信息、添加课程成绩、查询学生信息、查询课程成绩、计算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等功能;•通过遍历链表实现对学生信息和成绩的修改和删除操作。

5、结果分析经过测试和验证,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设计目标,并能够正常运行。

数据结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参考

数据结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参考

数据结构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报告模板参考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数据结构专业课程的方案设计报告。

作为一名有着十年经验的大师,我可是见证了各种方案的诞生和演变。

那么,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吧!一、课程设计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编程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各类软件开发、等领域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提高同学们的实际编程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类数据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学会使用常见的数据结构进行问题求解,具备分析问题和设计算法的能力。

3.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算法,能够实现并优化相关算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1.线性表定义和特点常见操作(插入、删除、查找、排序等)应用场景(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等)2.栈和队列定义和特点常见操作(入栈、出栈、入队、出队等)应用场景(递归、表达式求值、广度优先搜索等)3.树与二叉树定义和特点常见操作(创建、遍历、查找、插入、删除等)应用场景(查找排序、哈希表、优先队列等)4.图定义和特点常见操作(创建、遍历、查找、最短路径等)应用场景(社交网络、地图导航、最小树等)5.算法设计与分析常见算法(排序、查找、图算法等)时间复杂度分析空间复杂度分析四、课程设计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同学们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上机实验,让同学们动手实现相关算法,提高编程能力。

3.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同学们独立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程设计评价1.课堂表现:考察同学们的出勤、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

2.上机实验:考察同学们的编程能力、算法实现情况等。

3.课后作业:考察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课程设计进度安排1.第一周:线性表2.第二周:栈和队列3.第三周:树与二叉树4.第四周:图5.第五周:算法设计与分析注意事项:1.理解深度与广度平衡每个数据结构都有其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实现细节,但初学者容易陷入要么只懂皮毛要么过度深入研究两极分化的困境。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

而课程设计报告则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和运用。

设计题目在课程设计中,我们被分配了一个题目,需要我们使用已经学过的数据结构来实现。

我们的题目是:实现一个简单的通讯录,可以添加、删除、查找和编辑联系人的信息。

需求分析在开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先对需求进行分析。

对于一个通讯录来说,我们需要包含以下基本信息:姓名、电话、地址和性别。

因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结构体来存储每个联系人的信息。

typedef struct contact {char name[20];char phone[12];char address[100];char sex[3];} Contact;其次,我们需要一个动态数组来存储联系人信息。

这个动态数组需要支持添加、删除和编辑操作。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链表来实现这个动态数组。

typedef struct list {Contact data;struct list *next;} List;设计过程在数据结构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因此,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不同数据结构来实现这个通讯录。

在通讯录通常都需要查找联系人信息。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函数来实现查找操作。

在链表中查找数据需要遍历整个链表。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二分查找来加快查找速度。

void SearchContact(List *head, char *find_name) {List *p = head->next;while(p != NULL && strcmp(find_name, p->) != 0) { p = p->next;}if(p != NULL) {printf("%-8s%-13s%-25s%-6s\n", p->, p->data.phone, p->data.address, p->data.sex);} else {printf("查无此人!\n");}}除了查找功能,我们还需要实现添加、删除和编辑联系人信息。

数制转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制转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制转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本次数制转换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编程实现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加深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解和运用。

具体而言,包括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等数据结构,以及运用递归、循环等算法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需求分析数制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操作,常见的数制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用户需要输入一个数以及其对应的原始数制,然后选择要转换的目标数制,程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转换并输出结果。

三、数据结构选择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选择使用栈来实现数制转换。

栈具有后进先出的特点,非常适合在数制转换中进行余数的存储和处理。

四、算法设计(一)十进制转换为其他进制1、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采用除 2 取余的方法,将每次除法的余数压入栈中,最后依次出栈得到二进制数。

2、十进制转换为八进制:采用除 8 取余的方法,与二进制类似,将余数压入栈中,最后出栈得到八进制数。

3、十进制转换为十六进制:除 16 取余,不过余数可能是 0 9 以及A F ,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二)其他进制转换为十进制1、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从右往左依次用二进制位上的数字乘以2 的相应位数的幂,然后将结果相加。

2、八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从右往左依次用八进制位上的数字乘以8 的相应位数的幂,然后将结果相加。

3、十六进制转换为十进制:从右往左依次用十六进制位上的数字乘以 16 的相应位数的幂,然后将结果相加。

A F 分别表示 10 15 。

(三)其他进制之间的转换通过先将原始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再将十进制转换为目标进制来实现。

五、程序实现以下是使用 C 语言实现的部分核心代码:```c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定义栈的数据结构typedef struct Stack {int data;int top;int capacity;} Stack;//创建栈Stack createStack(int capacity) {Stack stack =(Stack )malloc(sizeof(Stack));stack>data =(int )malloc(capacity sizeof(int));stack>top =-1;stack>capacity = capacity;return stack;}//入栈操作void push(Stack stack, int element) {if (stack>top == stack>capacity 1) {printf("Stack Overflow!\n");return;}stack>data++stack>top = element;}//出栈操作int pop(Stack stack) {if (stack>top ==-1) {printf("Stack Underflow!\n");return -1;}return stack>datastack>top;}//十进制转二进制void decimalToBinary(int decimal) {Stack stack = createStack(32);while (decimal > 0) {push(stack, decimal % 2);decimal /= 2;while (stack>top!=-1) {printf("%d", pop(stack));}printf("\n");free(stack>data);free(stack);}//十进制转八进制void decimalToOctal(int decimal) {Stack stack = createStack(16);while (decimal > 0) {push(stack, decimal % 8);decimal /= 8;}while (stack>top!=-1) {printf("%d", pop(stack));printf("\n");free(stack>data);free(stack);}//十进制转十六进制void decimalToHexadecimal(int decimal) {Stack stack = createStack(16);while (decimal > 0) {int remainder = decimal % 16;if (remainder < 10) {push(stack, remainder +'0');} else {push(stack, remainder 10 +'A');}decimal /= 16;}while (stack>top!=-1) {printf("%c", pop(stack));}printf("\n");free(stack>data);free(stack);}//二进制转十进制int binaryToDecimal(char binary) {int decimal = 0, power = 1;int length = strlen(binary);for (int i = length 1; i >= 0; i) {if (binaryi =='1'){decimal += power;}power = 2;}return decimal;}//八进制转十进制int octalToDecimal(char octal) {int decimal = 0, power = 1;int length = strlen(octal);for (int i = length 1; i >= 0; i) {decimal +=(octali '0') power;power = 8;}return decimal;}//十六进制转十进制int hexadecimalToDecimal(char hexadecimal) {int decimal = 0, power = 1;int length = strlen(hexadecimal);for (int i = length 1; i >= 0; i) {if (hexadecimali >='0' && hexadecimali <='9'){decimal +=(hexadecimali '0') power;} else if (hexadecimali >='A' && hexadecimali <='F'){decimal +=(hexadecimali 'A' + 10) power;}power = 16;}return decimal;}int main(){int choice, decimal;char sourceNumber32;printf("1、 Decimal to Binary\n");printf("2、 Decimal to Octal\n");printf("3、 Decimal to Hexadecimal\n");printf("4、 Binary to Decimal\n");printf("5、 Octal to Decimal\n");printf("6、 Hexadecimal to Decimal\n");printf("Enter your choice: ");scanf("%d",&choice);switch (choice) {case 1:printf("Enter decimal number: ");scanf("%d",&decimal);decimalToBinary(decimal);break;case 2:printf("Enter decimal number: ");scanf("%d",&decimal);decimalToOctal(decimal);break;case 3:printf("Enter decimal number: ");scanf("%d",&decimal);decimalToHexadecimal(decimal);break;case 4:printf("Enter binary number: ");scanf("%s", sourceNumber);printf("%d\n", binaryToDecimal(sourceNumber));break;case 5:printf("Enter octal number: ");scanf("%s", sourceNumber);printf("%d\n", octalToDecimal(sourceNumber));break;case 6:printf("Enter hexadecimal number: ");scanf("%s", sourceNumber);printf("%d\n", hexadecimalToDecimal(sourceNumber));break;default:printf("Invalid choice!\n");}return 0;}```六、测试与结果分析(一)测试用例1、十进制 10 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数据结构课设报告

数据结构课设报告
}
传入的s是字符串型编码,将s扩展到32位(进行位运算,不足的在后面补零),最终返回的是4个字节长度的unsignedint型编码。
解码:
voiddecode(unsignedinta,char*buf) {
for(inti = 0; i < 32; i++) {
buf[i] = (((a>> (31 - i)) & 0x1) != 0) ?'1':'0';
第一种解决方式就是改成fscanf读取,其遇到EOF返回-1;
第二种解决方式就是设置两个计数器,一个记录写入的个数,一个记录读取的个数。
5.总结(收获与体会)
本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从选题开始,便选择了一个大一就比较感兴趣的文本编码解码问题。哈夫曼编码本身在上学期的课程中就已经讲解得明白透彻,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这次课程设计,一方面是对之前哈夫曼树基本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在选择两个权值最小的叶子节点上方式的创新——使用了堆排序的思想。在上学期的课程中,对堆排序其实更多的是概念的理解:怎么建初堆、怎么调整、怎么排序……如果想要掌握更深层次的代码,还需要自己再进行扩展思考。
(3)根据字符频率构建哈夫曼树,并给出每个字符的哈夫曼编码,其中求最小权值要求用堆实现;
(4)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本文件进行编码,将编码结果保存到文件中(code.dat)。
(5)根据相应哈夫曼编码,对编码后的文件进行译码,将code.dat文件译码为txt文件,与原文件(source.txt)进行比较。
{
if(HT[f].lchild == c)//都是下标,存储的也都是下标
cd[--start] ='0';//数组里面倒数第二个元祖,start初始为n-1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引言: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研究了如何组织和存储数据,以及如何高效地操作和访问数据。

本文将介绍我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中的实践和收获。

一、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我们的课程设计项目是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和归还等功能。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既能够巩固数据结构的知识,又能够提高我们的编程能力。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我们首先明确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包括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和归还等基本操作,非功能需求则包括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用户友好性等。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1. 数据结构的选择在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图书的信息。

考虑到图书的数量较大且需要频繁地进行查询和操作,我们选择了哈希表作为存储图书信息的数据结构。

哈希表具有快速的插入和查询操作,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

2.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为了实现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和归还等功能,我们设计了相应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首先,我们使用哈希表来存储图书的信息,每本图书都有一个惟一的图书编号。

当用户查询图书时,系统会根据图书编号快速地找到对应的图书信息。

当用户借阅或者归还图书时,系统会相应地更新图书的状态。

3. 系统的性能优化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我们采取了一些优化措施。

首先,我们使用了合适的哈希函数来减少哈希冲突的发生。

其次,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分块处理,将图书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多个块,每一个块都有一个独立的哈希表来存储图书的信息。

这样可以减少每次查询时需要扫描的图书数量,提高查询的效率。

三、系统测试与评估在完成系统设计和实现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首先,我们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地完成图书的录入、查询、借阅和归还等操作。

其次,我们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系统在不同规模的数据集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最后,我们进行了用户体验测试,邀请一些用户使用系统,并采集他们的反馈意见。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航班信息查询与检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航班信息查询与检索

学院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航班信息查询与检索班级:姓名:时间:2012/12/29---2013/1/5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成绩评定课题名称航班信息查询与检索Ⅰ、题目的目的和要求:1、设计目的巩固和加深对数据结构的理解,通过上机实验、调试程序,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数据结构的知识写程序。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熟练掌握几种基本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

(2)能针对给定题目,选择相应的数据结构,分析并设计算法,进而给出问题的正确求解过程并编写代码实现。

2、设计题目要求:问题描述:该设计要求对飞机航班信息进行排序和查找。

可按航班的航班号、起点站、到达站、起飞时间以与到达时间等信息进行查询。

任务要求:对于本设计,可采用基数排序法对一组具有结构特点的飞机航班号进行排序,利用二分查找法对排好序的航班记录按航班号实现快速查找,按其他次关键字的查找可采用最简单的顺序查找方法进行,因此他们用得较少。

每个航班记录包括八项,分别是:航班号、起点站、终点站、班期、起飞时间、到达时间、飞机型号以与票价等,假设航班信息表(8条记录)位为航班号,这种航班号关键字可分成两段,即字母和数字。

其余七项输入内容因为不涉与本设计的核心,因此除了票价为数值型外,均定义为字符串即可。

Ⅱ、设计进度与完成情况Ⅲ、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1]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2] 严蔚敏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4] 与所用编程环境相配套的C语言或C++相关的资料Ⅳ、成绩评定:设计成绩:(教师填写)指导老师:(签字)二○一三年一月五日目录一、概述 (6)二、系统分析 (6)三、概要设计 (6)四、详细设计 (7)1.定义数据类型 (7)2.算法实现 (8)五、测试数据 (10)六、收获与体会 (13)七、参考文献 (13)八、附录 (14)5 / 24一、概述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以某一课程为基础,可以涉与和课程相关的各个方面,是一门独立于课程之外的特殊课程。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一、项目简介:本项目是一个基于C++语言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巩固学习的数据结构知识,并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项目背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研究的是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操作方法。

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各种算法,并能够设计和实现高效的程序。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包括链表、栈、队列、二叉树、图等。

通过实现这些数据结构,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特性和功能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链表:实现单链表、双链表和循环链表,并实现相关的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

2. 栈:实现顺序栈和链式栈,并实现相关的操作,如入栈、出栈、判空、判满等。

3. 队列:实现顺序队列和链式队列,并实现相关的操作,如入队、出队、判空、判满等。

4. 二叉树:实现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前序、中序、后序)、搜索等操作,并实现相关的应用,如表达式树、堆等。

5. 图:实现邻接矩阵和邻接表两种表示方法,并实现图的创建、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操作,并实现相关的应用,如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等。

6. 其他数据结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设计和实现其他一些数据结构,如哈希表、二叉搜索树等。

五、项目实施计划:1. 学习和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分析和设计各个数据结构的实现方法和相关操作。

3. 使用C++语言实现各个数据结构,并编写相应的测试程序进行验证。

4. 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测试,并进行相关的优化和改进。

5. 编写项目文档,包括设计报告、使用说明等。

六、项目成果:1. 完成了各个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2. 实现了相应的测试程序进行验证和功能测试。

3. 编写了项目文档,包括设计报告、使用说明等。

七、项目总结:通过这个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项目,我深入学习了各种常用数据结构的实现和应用,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李娜学号*********班级地信10901长江大学2011.6目录1.需求分析 (3)1.1课程设计目的 (3)1.2课程设计内容 (3)1.3课程设计步骤 (4)1.4课程设计要求 (4)2.逻辑设计 (5)2.1运行环境 (5)2.2系统流程图 (5)3.详细设计 (11)4.调试过程 (22)4.1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22)4.2调试分析 (23)4.3调试结果 (23)4.总结 (26)5.附录(源代码) (27)1.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目的《数据结构》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结构,阐明各种数据结构内在的逻辑关系,讨论其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以及在其上进行各种运算时的实现算法,并对算法的效率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人工智能等的重要基础,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学、系统工程等各种领域。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为数据结构课程独立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对于巩固数据结构知识,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1.要求学生达到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3.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

通过上级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

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4.培养算法分析能力。

分析所设计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5.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1.2课程设计内容(1)线性链表基本操作的实现问题描述:线性链表的插入、删除、遍历等操作的实现。

基本要求:要求生成线性表时,可以键盘上读取元素输出形式:有中文提示,链表元素为整形。

界面要求:有合理的提示,每个功能可以设立菜单,根据提示,完成相关的功能要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1. 引言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数据结构是指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以便于使用和管理。

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实现对于编程任务的效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篇报告将针对我们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设计项目进行说明和总结。

2. 选题背景我们的选题是实现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旨在帮助图书馆更好地管理图书借阅和归还的流程。

这个系统涉及到图书馆的各个方面,包括图书的分类、借阅记录、读者信息等。

通过实现该系统,我们希望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数据结构的概念和方法。

3. 数据结构的选择为了实现图书馆管理系统,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组织和存储相关数据。

在该系统中,我们选择了以下几种数据结构:- 数组:用于存储图书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数组的随机访问特性使得可以快速地获取某本书的信息。

- 链表:用于存储读者的信息和借阅记录。

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比较高效,符合图书馆管理系统中动态变化的需求。

- 栈:用于实现借书还书的操作。

栈的后进先出特性使得操作的顺序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4. 系统功能我们的系统包括以下功能:- 图书信息管理:包括添加图书、删除图书、更新图书信息等功能。

通过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使用,我们可以实现对图书信息的动态管理。

- 读者信息管理:包括添加读者、删除读者、查询读者信息等功能。

同样使用链表结构,可以快速记录和查询读者的信息。

- 借阅和归还处理:通过栈的结构,实现借阅图书和归还图书的操作。

栈的先进后出特性确保了操作的顺序合理且安全。

- 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图书的编号、作者、出版社等条件进行图书和读者的查询操作。

通过数组和链表的结合,实现了高效的查询功能。

5. 实现过程与挑战在实现该系统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

其中一个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处理并发操作,例如同时有多个读者同时借阅图书或者查询图书的情况。

我们通过引入互斥锁和条件变量等机制,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6.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的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项目,我们深入了解了数据结构的应用和实践。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一、背景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是学校教务处常用的软件之一,旨在方便学校管理学生成绩信息。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报告将针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展开讨论。

二、需求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要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可以进行成绩录入、查询、统计等操作。

系统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学生信息,并提供快速、准确的查询功能。

三、数据结构设计1. 学生信息存储为了高效地存储学生信息,可以使用链表数据结构。

每个学生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班级等字段,可以设计一个学生结构体来存储这些信息。

链表节点可以包含一个学生结构体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从而构成一个链表来存储所有学生信息。

typedef struct Student {int studentID;char name[50];char gender;char className[50];float score;struct Student* next;} Student;Student* head = NULL;2. 成绩信息存储成绩信息可以存储在一个数组中,数组的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学生的成绩,可以通过学号索引到对应的成绩信息。

为了方便查询和统计,可以对成绩数组进行排序,例如按学号或成绩值排序。

float scores[1000];四、功能实现1. 成绩录入在管理系统中,可以提供成绩录入功能,输入学生的学号和成绩信息后,将成绩信息存储到成绩数组中。

2. 查询功能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号或姓名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成绩信息,可以使用链表和数组的结合来实现高效的查询功能。

3. 成绩统计系统可以根据输入的条件,如班级、科目等进行成绩统计,计算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等统计信息。

五、总结本设计报告对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数据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学生信息和成绩信息的存储方式、功能实现等方面。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pdf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pdf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性表、树、图等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算法,如排序、查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复杂度分析,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能够评估算法的优劣。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进行建模。

2.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所学数据结构编写高效、可读性强的代码。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据结构及相关领域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编程习惯,注重代码规范和优化,提高代码质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提高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数据结构有一定了解,但尚需深入学习和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和实际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战,使学生掌握数据结构的核心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线性表、栈、队列、链表、树、图等结构的特点和基本操作。

2. 算法复杂度分析: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常见算法复杂度分析。

3. 排序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

4. 查找算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哈希查找等。

5. 树和图的应用:二叉树、平衡树、图的基本算法(深度优先搜索、广度优先搜索等)。

6. 线性表的应用:栈和队列的应用,链表操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数据结构系别计算机系专业年级二年级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二○一二年二月一、图的建立及输出(一)题目内容描述任务:建立图的存储结构(图的类型可以是有向图、无向图、有向网、无向网,学生可以任选两种类型),能够输入图的顶点和边的信息,并存储到相应存储结构中,而后输出图的邻接矩阵。

(二)解题分析首先为图定义一个结构体,其中包含图的各种信息,然后为图定义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元素就是一个图结构。

采用数组结构一大原因是,在图的输出时,容易查找出想输出的图。

最后设计文件保存,而且当开始运行程序时,文件中有数据时,应该提醒用户是否提取原文件的信息。

(三)数据结构描述typedef struct GRAPH //图的结构体{int gkind; //图的种类int vernum,arcnum; //图的顶点数和边数int arcs[MAX_VERTEX][MAX_VERTEX]; //图的邻接矩阵char vexname[MAX_VERTEX][MAX_NAME]; //各个顶点的名称char gname[MAX_NAME]; //图的名字}GRaph;typedef struct GG{GRaph g[MAX_G]; //图的数组int n; //图的个数}Graph;数据的逻辑结构:图形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四)主要算法描述1.图的建立函数void creatG(Graph *G)函数功能:选择要建立图的种类函数参数:Graph结构体指针G,表示图表函数返回值:无void CreatGraph(Graph *G)函数功能:输入图的信息函数参数:Graph结构体指针G,表示图表函数返回值:无int hashG(char *name,Graph *G)函数功能:确定顶点在图中的位置函数参数:字符型指针name表示要确定的顶点的名字,Graph结构体指针G,表示图表函数返回值:返回该顶点在图的中位置1.文字描述调用creatG()函数开始建立图并确定图的种类,然后再用CreatGraph()输入图的信息,在输入图的顶点的名字时,要用hashG()函数确定顶点在图中的位置。

2.流程图(五)算法时间复杂度在输入信息之间,必须给二维的邻接矩阵初始化,这里的复杂度就O(n2) ,然后在输入信息过程中,还要继续为顶点找位置,这里复杂度最坏情况也是O(n2),综上所得,最终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六)测试结果1.测试1(图名为wer)2.测试2(图名为)小结:程序中的邻接矩阵的方框的格子大小,不能随着数据位数的增多而增大,需要预先调整,这是一大缺点,至今还没找到办法克服。

不过并不影响结果,只是美观问题。

二、链表综合算法设计(一)题目内容描述设计一个职工文件,其结构为:职工号(no),姓名(name),部门号,(depno),工资数(salary),职工号指针(pno),部门号指针(depno)和工资数指针(psalary)。

设计一个程序,从该文件中读取记录到一个单链表中,并完成如下功能。

(1)输入:添加一个职工记录。

(2)输出:输出全部职工记录(3)按no排列:通过pno指针将职工记录按no从小到大的顺序链接起来。

(4)按no输出:沿pno链输出全部职工记录。

(5)按depno排序:通过拍的pno指针将职工记录按depno从大到小的顺序链接起来。

(6)按depno输出:沿depno链输出全部职工记录。

(7)按salary排序:通过psalary指针将职工记录按salary从大到小的顺序链接起来。

(8)按salary输出:沿psalary链输出全部职工记录。

(9)全清:删除职工文件中的全部记录。

(10)存储退出:将单链表中的全部结点存储到职工文件中,然后退出程序的运行过程。

(二)解题分析首先定义职工链表的结构体,其实由题意可知,该程序的重点在于排序,至于输入输出,全清信息和保存信息相对而言都还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链表排序有多种方式,一是交换信息域的信息,不动指针域,二是直接改变指针域。

因为职工结构体中有三个指针域,所以并不适合用交换信息域的方式,只能改变指针域的信息。

而适合用来链表排序的排序方式,也就直接插入排序,交换排序(代码太过复杂不推荐),基数排序这几种。

直接插入排序适合用于数量少,且序列越有序越好,而基数排序适合用于数量多的链表。

故而我们可以选用这两种排序,当数量多,且没有无序度高的链表时,我们用基数排序,当序列基本有序时,我们可以选用直接插入排序。

(三)数据结构描述typedef struct EMPLOYEE //职工链表的结构体{int no,depno,salary; //职工号、部门号、工资数 char name[ENAME]; //职工姓名struct EMPLOYEE *pno,*pdepno,*psalary;//职工号指针、部门号指针、工资数指针}Employee;typedef struct emplokey{struct EMPLOYEE *rear,*front; //关键字队列的头尾指针}EK;数据的逻辑结构:线形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四)主要算法描述1、直接插入排序void sortno(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pno链排序职工信息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void sortdepno(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pdepno链排序职工信息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void sortsalary(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psalary链排序职工信息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1.代码描述(以sortno()为例)while(e!=NULL) //此排序用的方法为直接插入法{for(pr=E,pe=pr->pno,x=1;pe!=NULL;pr=pe,pe=pe->pno){if(pe->no > e->no) //若当前数据小于有序序列中的某个位置的数据,则当前数据插入此位置{pr->pno = e;p = e;e = e->pno;p->pno = pe;x=0;break;}}if(x)//当x=1,表示当前数据比有序序列的数据都大,当前数据应插在有序列尾端{pr->pno = e;e = e->pno;pr->pno->pno = NULL;}}2、基数排序void radixno(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pno链排序职工信息(基数排序)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void radixdepno(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depno链排序职工信息(基数排序)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void radixsalary(Employee *E)函数功能:按psalary链排序职工信息(基数排序)函数参数:Employee型结构体指针E,表示头结点指针函数返回值:无1.代码描述(以radixno()为例)for(i=0;i<=9;i++){for(j=0;j<10;j++){ek[j]->front = ek[j]->rear = NULL;//为队列初始化}for(p=E->pno;p;){pr = p;p = p->pno;x = pr->no/(int)pow(10,i)%10; //计算出第i+1位数字if(ek[x]->front==NULL) //将E链表中的元素放入队列中{ek[x]->front=ek[x]->rear=pr;pr->pno=NULL;}else{ek[x]->rear->pno=pr;ek[x]->rear=pr;pr->pno=NULL;}}for(j=0,pr=E;j<10;j++) //将队列中的元素重新放回队列中{if(ek[j]->front!=NULL){pr->pno=ek[j]->front;pr = ek[j]->rear;}}}(五)算法时间复杂度1、直接插入排序由于是向有序链表中插入数据,共进行了n-1趟,每趟操作为比较关键字,而且比较次数取决于待排序列的初始排列,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最好情况:待排序列已经有序,所以每次的比较次数为1,总的比较次数为n-1,所以时间复杂度为O(n)。

2.最坏情况,待排序列完全无序,每一趟都要和有向序中的每个数据比较,所以最后复杂度为O(n2)。

3.一般情况:当处理第i个元素时,则它的平均比较次数是(i+1)/2,所以时间最后复杂度为O(n2)。

2、基数排序由于待排序列有n个数据,d位关键码,每位关键码的取值范围为0~redix-1,其中,一趟分配时间复杂度为O(n),一趟收集时间复杂度为O(redix),共进行d 趟分配和收集,则进行链式基数排序的时间复杂为O(d(n+redix))。

(六)测试结果1、按pno升序2、按pdepno降序3、按psalary降序小结:提供两种排序方式给用户选择,有利于利用两种排序的优点,而尽量回避其缺点。

总结:通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到了自己还有许多的不足。

一些平常不多用的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指针、链表这一块还不是很熟。

经过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深入了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使自己的编译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课程设计报告的书写,使我更懂得了用Word做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对办公软件学习也更深入了一步。

这次做的课程设计难免有一些不足,很多地方代码无用,重复,杂乱,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