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教案标题:电路分析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
3. 学会使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解决简单电路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的介绍:a. 电路的定义和分类。
b. 电路元件的分类和特性。
c.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
d. 电路中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和参数:a. 电阻的特性和参数(电阻值、功率、色环编码等)。
b. 电容的特性和参数(电容值、电压、电流等)。
c. 电感的特性和参数(电感值、电流、电压等)。
3.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的介绍和应用:a.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b. 基尔霍夫定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c. 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的应用。
d.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复数表示等)。
4.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a. 进行电路实验,学习使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测量工具。
b. 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电路中的问题。
c.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如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展示实例引起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演示电路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4.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路实验,学习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
5.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路分析的相关知识和应用。
教学资源:1. 教材:电路分析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籍。
2. 实验设备:万用表、示波器、电路实验箱等。
3. 计算机辅助工具: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PSpice等)。
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
3.学会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内容1.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什么是电路分析b.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2.基本电路元件的特性a.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b.欧姆定律和电容电流关系3.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串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4.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a.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b.并联电路的等效电路分析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6.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a.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概念b.使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7.电路分析的综合运用a.综合运用以上所学方法进行复杂电路分析和计算的例题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电路分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传授(30分钟)a.介绍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路分析的意义以及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详细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的概念和特性,以及其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c.分别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等效电路计算方法。
3.方法演示(40分钟)a.通过示例演示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应用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b.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试算,加深对电路分析方法的理解。
4.综合练习(25分钟)a.给学生提供一些复杂的电路图和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和计算练习。
b.学生互相交流,解决遇到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104003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英文名:Circuit Analysis课程类型:必修课前导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学安排:总学时90学时(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18学时);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木科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强电或弱电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基础设、必修课。
本课程不仅木身具有直接的实践应用价值,而且是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设。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系统地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木方法;2、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与计算能力,初步具备分析典型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的能力;3、掌握一般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初步具备独立进行电路实验操作的能力;4、学习完本课程,具备学习后续相关课程的能力。
二、课程简介木课程是电了信息工程、白动化专业等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线性、集中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木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以便为本科生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信号系统等后续课程提供电路分析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具备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电磁学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路分析方面的基木理论,有关频域分析和电路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不在木课程讲授范围之内。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5学时)1、掌握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2、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时的概念;3、熟练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4、熟练掌握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及功率的计算;5、了解时变与非时变的概念。
难点:参考方向,受控源,功率计算。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5学时)1、掌握等效与等效变换的概念;2、熟练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方法;3、掌握输入电阻的计算方法;4、了解三角形与星型互换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1. 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适用条件,伏安特性曲线;电导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和能量
电阻上消耗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公式,额定值
1.4理想电源
1.4.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4.2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教学时间安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72-73页2.2-1至2.2-4为练习题
P83页2.5 2.6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联等效,电导的串等效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工作原理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等效,理想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任意电路 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 效。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同上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受控源的模型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48页1.9・1至1.9・3练习题
P57页1.27、1.3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教程电子教案标准版文档
9.4 教程》教材为蓝本,编制了这套PPT电子教案。 电路的s域分析
*第9章 动态电路:s域分析
3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 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8.2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 8.3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8.4 二阶电路与零输入响应 该教案并不是教材的简单搬家,而是经过提炼,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讲授给学生。
← 返回至总目录
第6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与谐振
3.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3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得到电子工业出版社的 大力支持。
2 一阶电路:零状态响应
第4章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2 网络函数与特性阻抗
4.1 正弦信号与相量 该教案并不是教材的简单搬家,而是经过提炼,突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讲授给学生。
3 一阶电路:三要素法 运行环境:Office 2000以上。
4.2 储能元件
运行环境:Office 2000以上。 6 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2章 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4.3 电路的相量模型 4.4 阻抗与导纳
6 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4.5 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4.6 相量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5章 互感耦合电路与三相电 路
作者
使用说明
运行环境:Office 2000以上。 请安装Office工具中的公式编辑器。 按钮使用: 下列按钮在单击时可超链接到相应幻灯片。
← 返回至总目录 ← 返回至上一页 ← 返回至本节第一页 ← 结束本节放映,返回至本章目录
目录
第1章 基本知识
1.1 电路理论发展简介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教案zg.doc
第1章电路分析基础1. 1电路的基本概念1. 1. 1电路的组成/电路元件/电路模型1、电路:电流的通路称为电路。
连续电流的通路必须是闭合的。
思考:下而的图1」所示电路屮的电阻R有电流没?2、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及中间环节三部分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将其他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化学能等)转换成为电能的设备。
直流电源有干电池、蓄(xu)电池、直流发电机、整流电源等。
交流电源一般由交流网提供的,一般为交流发电机。
负载:将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的设备或者说是消耗或吸收电能的设备。
例如:电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电炉将电能转换成为热能,电动机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所以电灯、电炉和电动机等都是电路中的负载。
中间环节:在电源和负载之间用來传输、分配、控制和检测电路的设备。
(如开关/ 导线等)3、电路的作用:一类是电力电路,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作用;另一类是信号电路,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处理等(例如:语言/图象/温度等),在这种电路中,一般所关心的是信号传递和处理的质量,要求不失真、速度快等。
4、电路元件:电路中的电源、负载等器件都是电路元件。
5、电路模型:rh理想元件组成的电路叫做电路模型。
1. 1. 2电路的主要物理量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I):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T),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每秒通过一库仑的电量称为一「安培」(A)o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
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毫安(mA)及微安(卩心换算为1A= 1000mA lmA=1000 uAo1・2电路的基本定律1・2・1欧姆定律1. 2. 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第一定律应用于结点上的电流分配,故又称为电流定律(KCL);第二定律应用于冋路中的电压分配,故又称为电压定律(KVL)。
基尔霍夫定律是分析电路的基本定律。
一、基尔霍夫第一定律1、基本概念(1)支路:电路中每一个分支。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I.组织教学起立、清点人数向各位同学致以新春的问好,同时祝贺同学们新的一年,新春快乐,学习进步,事事顺心。
向全班同学自我介绍,并留下相关联系方式。
1.本门课教师的要求(1)要求同学们要按时上课,按时下课,课堂上不得扰乱课堂秩序。
(2)作业每周教一次,并认真完成(3)考试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平时占40%期末占60%,平时成绩作业占20%,表现及考勤占20%如果课堂上因为违纪被点名一次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
作业缺一次扣一分直到扣完为止。
2.希望同学们有问题主动和任课教师交流II.复旧引新:1.高中和初中物理中有关的电路知识III.授新课:(第一次课)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本章介绍电路模型,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基本定律和基本元件,以及电路模型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实际电路的功能和特点,电路模型的概念和意义,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是电路理论的基石,应熟练掌握和运用。
要理解和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定义和元件方程与参考方向的关系,以及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学习电路理论应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1.1.1 电路1、电路的构成(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负载:消耗电能的装置(3)中间环节: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起传递和控制电能的作用。
如下图:2、电路的分类及作用(1)电力电路:实现电能传输和转换功能的电路(2)信号电路: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功能的电路实际上在同一电路中又可能将同时包含这两种电路,比如电视机1.1.2电路模型:通过模型化的方法研究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个基本方法。
为了能对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通常是将实际条件理想化、具体事物抽象化、复杂系统简单化。
建立起来的模型应能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征,以便对实际事物本质的了解。
R 图1-3 电路模型图研究电路问题也不例外的采用模型化的方法。
1.1.3有关电路的一些名词支路、节点、串联、并联、回路、网孔1.2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1)定义(2)表达式(3)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
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案模板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等。
3. 熟悉相量分析法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4. 了解电路的暂态分析、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二端口网络分析等内容。
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 相量分析法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路的暂态分析。
2.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强调电路分析在电子技术中的重要性。
2. 介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课程结构。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电阻元件、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受控源- 基尔霍夫定律- 线性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2.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支路电流法- 节点分析法- 网孔分析法-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3. 相量分析法在正弦稳态电路中的应用 - 正弦时间函数的相量表示- 有效值相量-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二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 阻抗与导纳- 正弦稳态电路分析4. 电路的暂态分析- 电容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容与电感的储能- 一、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 - 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的响应 - RLC串联电路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分析-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定义-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时域分析-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频域分析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的理解。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教案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及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时间学时 2教学目标掌握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等物理量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难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关联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判断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电路分析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2)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2.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3.考核项目:考勤、作业、考试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传递和处理信号教学内容4.基本概念:(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
(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4)电路理论: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并用电流、电荷、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描述其过程。
注意:电路理论主要是计算电路中各部件、器件的端子电流和端子间的电压,一般不涉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
本书讨论的电路不是实际电路,而是其电路模型。
(因为实际电路形式多样而且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把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1.概念: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假想元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3.5种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1)电阻元件R: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教学设计介绍本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的电路分析知识,包括电路元件、基础电路概念和电路分析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使用基本电路元件分析电路,并使用Kirchhoff定律和Ohm定律等分析电路。
此教学设计适合于本科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初级学生。
教学目标1.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的性质和特点2.了解基本电路概念和电路分析技术3.能够使用Kirchhoff定律和Ohm定律等分析电路4.了解电感、电容和磁性元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第一章:电路基础1.电路概论2.电路元件的基本性质和特点3.电路的基本概念4.电阻和电阻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二章:直流电路分析1.Kirchhoff定律2.Ohm定律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4.电源的分析方法第三章:交流电路分析1.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2.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分析3.电感元件的性质和使用方法4.电容元件的性质和使用方法第四章:磁性元件的应用1.磁性元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可控电阻和可控电容的应用3.滤波电路的应用教学方法授课方式包括讲解、演示、实验和讨论等。
在课堂上将展示适当的实验设备和电路原理图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生将被要求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增强他们对于电路分析知识的理解。
教材和参考书目•《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Allan H. Robbins 和 Wilhem C.Miller 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第十版,Donald A. Neaman 著,机械工业出版社课程评估学生将被评估其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实验和考试表现来评估。
评估方式将包括成绩分布、学习活动记录、综合考核和课程反馈。
结论此教学设计呈现了一种适合初级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专业的电路分析课程方案。
除了理论知识,学生将通过实验活动来加深对电路分析的理解。
对于那些寻求建立牢固电路分析基础的学生来说,此教学设计是一个理想起点。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路的定义与组成介绍电路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元素(电源、导线、开关、负载)解释电路的作用和重要性1.2 电路的分类区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解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1.3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定义和计量单位电压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电阻的定义、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第二章: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1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表述和公式应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2.2 串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2.3 并联电路的分析应用欧姆定律分析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解释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第三章:电路元件3.1 电阻元件介绍电阻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2 电容元件介绍电容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容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3.3 电感元件介绍电感的种类、特性和应用解释电感的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第四章:电路测量与实验4.1 测量仪器与工具介绍常用的电路测量仪器和工具(如万用表、示波器、电表等)解释各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2 电路测量方法介绍电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参数4.3 实验与实践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第五章:电路分析进阶5.1 节点和回路分析介绍节点和回路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2 网孔分析介绍网孔的定义及分析方法解释网孔电流法的原理和应用5.3 等效电路分析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种类解释等效电路的分析和应用方法第六章:交流电路分析6.1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介绍交流电的定义和特点解释交流电的波形和频率6.2 交流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分析交流电路中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作用解释串联和并联电阻、电容和电感的计算方法6.3 交流电路的功率介绍交流电路的功率概念(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解释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功率因数的概念第七章:频率响应分析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介绍频率响应的定义和意义解释频率响应的图表表示方法(波特图)7.2 电路元件的频率响应分析电阻、电容和电感的频率响应特性解释频率响应分析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7.3 滤波器的设计与分析介绍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分析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设计方法第八章:谐振电路分析8.1 谐振电路的基本概念介绍谐振电路的定义和特点解释谐振的条件和频率8.2 串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串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串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8.3 并联谐振电路的分析分析并联谐振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解释并联谐振电路的计算方法和应用第九章:非线性电路分析9.1 非线性元件的基本概念介绍非线性元件的定义和特点解释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应用9.2 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非线性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解释非线性电路的解析方法和数值方法9.3 非线性电路的应用介绍非线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解释非线性电路在信号处理和控制领域的应用第十章:电路仿真与实验10.1 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介绍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LTspice等)的基本操作和界面解释电路仿真软件的功能和应用范围10.2 电路仿真实例设计并仿真简单的电路例子分析仿真结果并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介绍实验报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重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涵盖了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分类、电流、电压和电阻、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元件、电路测量与实验、电路分析进阶、交流电路分析、频率响应分析、谐振电路分析、非线性电路分析以及电路仿真与实验等内容。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1 电流、电压和电阻学习目标:1. 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运用。
教学内容:1. 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表示方法。
2. 电压的概念及电压的表示方法。
3. 电阻的概念及电阻的表示方法。
4.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电路观察和体验。
2. 讲解欧姆定律,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作业与评估:1. 完成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计算练习。
2. 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值。
1.2 电路元件学习目标:1. 了解电路元件的种类及作用。
2. 学会使用电路元件进行电路搭建。
教学内容:1. 电路元件的分类及其特点。
2. 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1. 介绍电路元件的种类及其作用,展示电路元件。
2. 讲解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搭建,实际应用电路元件。
作业与评估:1. 识记电路元件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
2. 完成电路搭建,观察电路元件的实际应用。
1.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目标:1. 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2. 学会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教学内容:1. 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讲解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3. 引导学生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作业与评估:1. 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电压、电流关系。
2. 进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练习。
1.4 简单电路的测量学习目标:1. 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进行电路测量。
2. 学会使用欧姆表测量电阻。
教学内容:1. 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 欧姆表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3. 简单电路的测量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纲(DOC)电路分析基础电⽓⼯程学院2015 年 2 ⽉编制电路分析基础⼀、说明(⼀)课程性质电路分析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阔的⼯程前景,是物联⽹⼯程专业等电类⼯程专业的⼀门专业必修课。
其后续课程是数字电⼦电路、模拟电⼦电路、信号与系统和微机原理与接⼝技术等。
(⼆)教学⽬的通过电路分析的学习,使学⽣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法以及电路试验的基本⽅法,为学⽣继续学习电⼦技术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电路分析基础的整个教学过程,不断提⾼学⽣的素质,培养学⽣的科学思维能⼒,提⾼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三)教学内容电路分析主要探讨集总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及基本的电路分析计算⽅法。
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互感与理想变压器、电路频率响应和⼆端⼝⽹络。
其中,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将是学习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时数总学时:72,讲课52,实验20(五)教学⽅式课堂讲授、演⽰和实验⼆、本⽂理论部分第l章电路的基本概念教学要点:理想电源;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等效;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教学时数:12学时教学内容:1.1 电路模型1.1.1 实际电路的组成与功能1.1.2 电路模型1.2 电路变量1.2.1 电流1.2.2 电压1.2.3 电功率1.3.1 欧姆定律1.3.2 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与能量1.4 理想电源1.4.1 理想电压源1.4.2 理想电流源1.5 基尔霍夫定律1.5.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5.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1.6 电路等效1.6.1 电路等效的⼀般概念1.6.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6.3 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1.7 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1.7.1 实际电源的模型1.7.2 实际电压源、电流源模型互换等效1.9 受控源与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1.9.1 受控源定义及其模型1.9.2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1.10 ⼩结考核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了解集总电路的概念,理解电压、电流的定义及其参考⽅向和关联参考⽅向的概念,明⽩理想电路元件的含义,牢记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电源的特性既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牢记基尔霍夫电压、电流两定律,学会应⽤基尔霍夫定律和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
大学电路分析基础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授课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班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件、等效变换、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等基本理论。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2. 等效变换3. 基本分析方法4. 基本定理教学重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2. 基本分析方法3. 基本定理教学难点:1. 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2. 基本定理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高中物理中的电路知识,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的兴趣。
2. 介绍电路分析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元件- 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 讲解基本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及其特性。
2. 等效变换- 介绍等效变换的概念和意义。
- 讲解串并联电阻、串并联电容、串并联电感的等效变换方法。
3. 基本分析方法- 介绍支路电流法、节点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等基本分析方法。
- 讲解各方法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基本定理- 介绍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等基本定理。
- 讲解各定理的应用条件和步骤。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实例讲解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
2. 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 给出电路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电路问题。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电路分析基础-教案-1
教案授课题目(章、节)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及电路模型;1-2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1-3电功率和能量授课方式理论课授课时间学时 2教学目标掌握集总参数电路模型、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及关联参考方向等概念。
深刻理解电压、电流、功率、能量等物理量的意义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路与电路模型;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难点:1.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2.关联参考方向;3.吸收功率与输出功率的判断教学内容1.课程介绍:(1)电路分析基础课的地位与作用;(2)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2.授课内容与学时分配:理论(48学时)3.考核项目:考勤、作业、考试4.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分),考试成绩(70分)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一、实际电路1.定义:为了某种需要,由电路部件(例如:电阻器、蓄电池等)和电路器件(例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装置。
2.实际电路举例3.实际电路的主要作用:(1)电能的传输、分配与转换(2)传递和处理信号教学内容4.基本概念:(1)激励:电源或信号源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也称为输入。
(2)响应:由激励在电路各部分产生的电压和电流,也称为输出。
(3)电路分析:在已知电路结构和元件参数的条件下,讨论电路激励和响应之间的关系。
(4)电路理论:研究电路中发生的电磁现象,并用电流、电荷、电压、磁通等物理量描述其过程。
注意:电路理论主要是计算电路中各部件、器件的端子电流和端子间的电压,一般不涉及内部发生的物理过程。
本书讨论的电路不是实际电路,而是其电路模型。
(因为实际电路形式多样而且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把实际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二、电路模型1.概念: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是由理想电路元件相互连接而成的电路。
2.理想电路元件:有某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假想元件,具有精确的数学定义。
3.5种理想电路元件主要有:(1)电阻元件R: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能正确应用基 尔霍夫定律求解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
1. 5基尔霍夫定律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会进行简单电阻电路的计算; 理解和掌握两种理想电源模型的特点。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13页1.3—1至1.3 — 5;P18页1.4一1至于1.4-3;练习题
P53页1.4、1.5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36页1.6-1至于1.6.5练习题
P56页1.20 1.2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1. 1电路模型
1.1.1实际电路组成与功能
电路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及电信号的 传输、处理和存储等。
1.1.2电路模型
电路模型都是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际电路相对应的电路 图。通常包括三大基木环节: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1.2电路变量
1.2.1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1.2.2电压、电动势及参考极性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25-P26页1.5-1至1.5-4;练习题
P53-P54页1.6、1.8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 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指示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6电路等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实际电源的电压源模型和电流源模型,两种电源模型的相互 等效互换。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7实际电源的模型及其互换等效
1.7.1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
电压源■串联电阻模型,电流源-并联电阻模型
1.7.2电压源模型与电流源模型和互换等效
对同一电源,这两种电源的模型可等效互换,掌握等诳 互换的条件
例题讲解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互换,并能熟练应用于电路的计 算中。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40页1.7・1至1.7-6练习题
P57页1.23、1.25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1.3欧姆定律1.2理想电源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阻的分类,掌握线性电阻的欧姆定律及伏安关系,电阻上 的功率和能量的计算;
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各自的特性。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联等效,电导的串等效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工作原理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等效,理想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任意电路 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 效。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同上
1.5.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理解KCL的内容,广义结点,会列写电路KCL方程
1.5.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理解KVL的内容,电路未闭合时也能应用KVL,会列
写电路KVL方程
应用举例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KCL和KVL的内容,会列写电路KCL方程和KVL方程,会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适用条件,伏安特性曲线;电导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和能量
电阻上消耗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公式,额定值
1.4理想电源
1.4.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4.2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1电路模型1.2也路变量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电路的基木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熟悉电路的功能及电路模 型的概念;深刻理解电功、电功率的定义,掌握计算电路元件吸 收或发出功率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时1'可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引言:电路是指电流所经过的路径。电路理论中的电路,都 是实际电路的近似和理想化模型,掌握对电路模型的分析和计算, 对分析实际电路肯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1.2.3电功率和能量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想电路元件和电路模型概念的理解;电流参考方向和电 压参考极性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发出电功率的判定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10页1.2-1至1.2-5练习题
P53页1.1、1.2 1.3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
院(系)电气工程系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
学 时90学时
教 材《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版)西电出版社 张永瑞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 采用理论
教学资源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正确理解“等效”的概念,熟练掌握电阻的串并联、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并联等效;理解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工作原理;两种理想 电源的串并联等效。会利用等效的方法分析求解简单电路。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木概念和定律
1. 6电路等效
1.6.1电路等效的一般概念
1.6.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8电阻电路n、T电路互换等效
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电阻电路口、T电路互换等效。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授课内容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8电阻电路IL T电路互换等效
1.8.1n形电路等效变换为T形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