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对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究
文献综述之----对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的探究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小学数学教育中凸现出了种种疲软现象,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到一种更加切合当代小学教育现状的层次,而在这提升的过程中,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种更加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迫切,本文将就此讨论此点问题,并简要评价,提出本人的看法,以便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学科综合有效性正文:数学学科是我国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属于最为基本的必修科目。
今天对小学数学(也称为儿童的数学)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可以分为生活数学观,儿童数学观和现实数学观。
这三点认识无疑增加了数学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也为今后教师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突显出这几点认识,还是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事实上,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数学的教学都是很枯燥乏味的。
不可否认地说,这种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影响了很多人。
包括老师、学生家长甚至学生。
确实,在教材进行改进之前,数学书“打开就尽是些算式、公式、符号和练习题”。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理念不断地进入教学领域。
这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教学压力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学习空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
因此,注重教学过程中趣味性的引导,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在前人总结的基础上,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我将做一下几点粗略的看法。
一、内容丰富有趣吸引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吸引学生来听学习的内容。
这就意味着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要让他们觉得有趣。
文献综述 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究
文献综述之----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究班级:10小教数学1班学号:201011502131 姓名:黄潇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个性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这就要求数学课中老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真大、变化不小,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慢慢地,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就会不知不觉地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很多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和必要的数学技能。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后,还会自觉地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观察生活,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正文:一、研究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如果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二、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1)、存在的问题1、学习目标狭窄,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数学课程的目标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目标。
尽管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能力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实际状况是,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数学教育所应具有的育人功能难以得到全面体现。
2、数学能力的发展不全面,尤其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注。
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欠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多学生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普遍状况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愉快体验却大幅度下降(就城市学生而言,从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72%以上急剧下降至初中毕业班的27%),学生因学校因素吸引而学习的比例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下降了50%以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学术界对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也非常丰富。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总结了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一、理论研究1.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研究表明,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证研究1.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小组讨论和展示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展望目前,初中数学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方法的优化方面。
1.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篇一:数学专业文献综述数学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它以抽象的概念和形式化的符号作为基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分析方法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综述数学专业文献的相关领域、研究方向以及一些热门问题。
一、代数学代数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数及其运算规则的抽象结构的理论。
其中,基本群和同态方程、群及其表示、环的理论和模论、域的理论和算术几何等是代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着重研究代数系统中的代数方程时,人们发现通过与有限域运算的关系,可以为解决某些长期存在的代数问题打开新的研究方向。
对于关于特种函数中的代数问题,如艾里约函数和模重模等,代数学家们也在持续的研究中试图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同时探索数学本身内在的奥秘。
二、拓扑学拓扑学是研究几何图形变形不变的一种数学领域,它的核心是同伦、同调和纤维丛等概念。
在拓扑学中,人们研究的是几何图形之间的变形关系。
例如,人们对流形、拓扑群、同伦群、曲面等的研究都是在拓扑学中展开的。
通过拓扑学的相关研究,人们逐渐发现了许多几何结构的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发现了一些惊人的规律。
近年来,拓扑学的重要性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认为是理论物理中的一部分,它在化学、生物、医学等专业计算机应用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微积分学微积分学是数学的一个基础分支,主要研究无穷小量和极限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应用。
微积分学是物理,化学,工程学等工具学科,在研究这些学科中很重要。
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微积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微分和积分上的应用、连续函数和微积分的极限等。
微积分学的发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
从牛顿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更好地描述自然现象,微积分就成为这个时期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之一。
近些年来,微积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用它研究金融、经济等领域中的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些数学的分支理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中,数学专家正在努力探索,以发现更多神奇的数学规律和定理,从而促进数学应用的创新和发展。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文章一:数学专业文献综述——函数逼近理论函数逼近理论是数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利用已知的函数近似地求解未知函数。
本篇文章将从函数逼近基础、线性逼近和非线性逼近三个方面探讨函数逼近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函数逼近基础函数逼近基础是函数逼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的是通过一定的逼近方法,构造近似函数,从而近似地求得未知函数。
在函数逼近基础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逼近过程中的误差估计和收敛性质。
二、线性逼近线性逼近是函数逼近中的一种常见方法,它是指使用一组线性函数去近似未知函数。
在线性逼近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基函数的选取和线性组合的系数计算方法。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线性逼近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非线性逼近非线性逼近是函数逼近中的另一种常见方法,它是指使用一组非线性函数去近似未知函数。
在非线性逼近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选取的非线性函数的充分性和逼近精度等问题。
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使得非线性逼近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函数逼近理论的研究涵盖了函数逼近基础、线性逼近和非线性逼近等多个方面。
未来,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函数逼近方法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文章二:数学专业文献综述——微分几何微分几何是数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的是空间上的曲面和流形的性质。
本篇文章将从微分流形、黎曼度量和微分流形上的微积分三个方面探讨微分几何的研究进展。
一、微分流形微分流形是微分几何中的关键概念,它是指一个可以被局部地看做与欧几里得空间同构的空间。
在微分流形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流形的切空间、切丛和余切丛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的光滑性质。
二、黎曼度量黎曼度量是微分几何中的重要工具,它是指在微分流形上定义的一个内积和长度的概念。
在黎曼度量领域,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黎曼度量的充分性和唯一性、范数和距离的定义,以及它们在诸如广义相对论等领域的应用。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文献综述三店街宋寨小学曹海英在我国,随着《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教育特别是数学方面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考从问题开始。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视角从转变教学方式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转移,这反映了课程改革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发展过程。
但由于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经验,对课程新理念的不理解,或理解偏差、领会偏差,导致了效果不尽如人意,出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走形式、过场子,低效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目标重心偏颇、教学层次低下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不过,当我们深入小学,进入课堂,就不难发现,不少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着问题。
如问题琐碎,起不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教师给学生思维的时间较少;课堂上大部分甚至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少,甚至没有;等等。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提问失误、提问不良的情况也有出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
我国学者在古代就非常关注课堂提问,普遍主张“学须有疑。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君子有九思,其中的一思则为“疑思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荀子的“不知则问,不能则学”、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等等。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II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研究的基础。
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口算、估算和笔算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教学中存在着算法单一、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等问题。
III分析问题的原因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内容的不合理造成的。
教学方法需要更加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IV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
双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促进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干预法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V结论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采用双基教学和干预法等策略,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提高计算正确率。
引言2011年,___发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计算在小学数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研究中最基本的数学技能之一。
该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计算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作用。
21世纪是全球性经济竞争的时代,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数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数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方法0 引言在审阅数学论文过程中发现很多论文内容简单,或是一两个习题证明或是将教材内容,他人论文组合改编,简单重复,更有甚者直接抄袭。
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人士认为数学教育论文难写,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掌握撰写数学论文的规律。
数学论文分两种,一种称为纯数学论文,另一种为数学教学论文。
很多从事数学教育工作者很难拥有大量时间从事纯数学研究,而职称聘任制又需要公开发表论文,这样一来很多人将自己工作经验加以总结转而写一些数学教研论文。
数学教研论文是对课程论,教学法,教育思想,教材及教育对象心理加以研究。
但无论哪一种数学论文都要遵从论文格式及写作规律。
1 撰写数学论文应具有原则1.1 创新性作为发表研究结果的一种文体,应反映作者本人所提供的新的事实,新的方法,新的见解。
论文选题不新颖,实验没有值的报道的成果,即使有高超写作技巧,也不可能妙笔生花,硬写出新东西来。
基础性研究最忌低水平重复,如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测指标,结果与前人雷同,毫无新意,这样论文不值得发表。
1.2 科学性科技论文的生命在于它的科学性。
没有科学性论文毫无价值,而且可能把别人引入歧途,造成有害结果。
撰写论文应具备:(1)反映事实的真实性;(2)选题材料的客观性;(3)分析判定的合理性;(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1.3 规范性规范性是论文在表现形式上的重要特点。
科技论文已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论文格式,大体上由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意义等);索引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讨论,结果等部分组成。
这种规范化的程序是无数科学家经验总结。
它的优越性在于:(1)符合认识规律;(2)简洁明快,较少篇幅容纳较多信息;(3)方便读者阅读。
2 撰写数学论文忌讳2.1 大题小作论文不是书,如论文题目选的过大,那么泛论,浅论就在所难免。
数学教育论文基本特征:有数学内容,讲数学教育问题,具有论文形态,不贪大,不求空,具有新见解。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文献综述范文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文献综述范文英文版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ha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log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kindergarten, it is crucial to introduce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a fun and engaging way to build a strong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for young children.One effective way to teach mathematics in kindergarten is through hands-on activities. These activities not only make learning fun and interactive but also help children grasp mathematical concepts more easily. For example, using blocks to teach basic counting and addition can help children visuali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better.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use of games. Games not only make learning enjoyable but also help children practice their mathematical skills in a stress-free environment. Math games such as bingo, memory matching, and number recognition games are all effective ways to reinforce mathematical concepts in a playful manner.In addition to hands-on activities and games, incorporating technology into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also be beneficial. There are numerous educational apps and online resources that can help children practice math skills in a fun and engaging way. These resources can be used both in the classroom and at home to reinforce learning.Overall,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focus on making learning fun,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for young children. By incorporating hands-on activities, games, and technology, educators can help children build a strong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that will benefit them in their future academic pursuits.完整中文翻译: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文献综述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奠定了基础。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初中数学研究文献综述报告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强、逻辑性强的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它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的深入进行,我们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也越来越多。
本文将对当前初中数学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研究的主题、方法和结论,以期能够对初中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主题研究在初中数学研究领域,有许多不同主题的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学学习策略的研究。
一项研究发现,学生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对于数学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也有研究探讨了个性化学习的有效性,发现通过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数学教学方法也是研究热点之一、有研究发现,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变得被动,而采用探究型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另外,数学游戏的应用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发展对于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数学课程的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数学课程,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方法在初中数学研究中,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首先是实证研究方法,即通过大量的调查问卷和实验数据来分析问题。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可以得出一定的结论。
其次是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研究一些问题,并通过案例的详细分析来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细节和深入的理解。
最后是文献综合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文献综合研究方法能够整合不同研究的结果,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2019年教育文档
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当下不少小学数学课堂因为一味追求学习形式上的热闹和表面的花哨,导致了知识教学缺乏智慧深度,学生的活动缺乏思维深度,师生互动交往缺乏情感深度,以至于忽视了数学教学的本质,使得课堂教学肤浅、低效,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文献资料显示,人们过多地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优质化,很少从教学程度的视角关注小学数学教学。
为此,笔者开展“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借助中国知网,输入篇名为“深度教学”,时间是1962年至2014年,共搜索到国内44篇文章(另有一本专著),其中硕士论文3篇,期刊文章41篇;国外的文献没有搜索到。
笔者对文献进行了阅读、分类、筛选、分析,试图对四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借此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借鉴与支撑。
一、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依据文献,20世纪60年代可以说是学科深度教学的萌发阶段。
1962年5月21日《历史教学》中分别刊登了王骐的《教学任务和学生接受能力是根据范围、广度、深度,应由国家统一规定》、桂逢禄的《大、中学的基础知识只有深度广度上的差别》、沈阳市二十八中历史组的《广度是指史实的范围,深度是指对史实的理触分析程度》,这三篇文章都写得很简单,但不约而同谈到了历史知识教学中的深度问题。
可见,这个阶段人们对学科“深度教学”的关注度不足,只是在历史学科方面有所体现。
二、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深度教学的苏醒阶段,以1992年1月《唐都学刊》发表师长泰的论文《从培养能力入手,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代表。
文中提到,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分析评价古代文学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以培养能力为基点,努力开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为此有四点建议:贯穿“史”的线索,教好基本知识;用比较方法,开拓学生思路;注重揭示规律,交给学生“钥匙”;介绍学术信息,扩大学生视野。
可见,语文学科开始从能力的角度,关注深度教学。
三、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21世纪初是深度教学的起步阶段,以2006年1月《陕西教育(教学)》刊登陆亚彬的《利用几何画板实现深度教学》为代表。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陈春苑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国内外诸多文献,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地区陆续进入高中阶段实施。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就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见解和批评。
对课堂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新课改宗旨的理解和整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认识、梳理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工具,没有一个物质的领域不呈现出数学可以研究的现象或规律的,尤其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所有生活之中。
同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思维科学中,都需要借用数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来做更为精确的研究或描述。
因此,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训练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
标题: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逐渐受到重视。
大单元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大单元教学是指将一定数量的知识点或技能集合在一起,以一个完整的课程单元组织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分散教学相比,大单元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通联和整合,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学的发展历程和知识结构。
其特点主要包括整合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三、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1.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较深入的探讨。
2. 研究方法和工具在研究方法和工具方面,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和实验研究等多种研究手段,同时也应用了教学录像、教学案例和学生作业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3. 研究内容和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的探索、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四、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和不足1. 优势(1)能够整合知识点,促进知识点之间的通联和应用。
(2)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教与学的脱节。
(3)能够培养综合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不足(1)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难易度的平衡有待调整。
(2)教师教学经验和能力对于大单元教学的要求较高。
(3)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大单元教学的发展趋势1. 借鉴国外经验国外在大单元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我国可以通过学习借鉴,不断完善大单元教学体系。
2. 教学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 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可以更好地支持大单元教学的实施,提升教学效果。
六、结语大单元教学的相关文献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大单元教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也为我们在实践中指明了发展方向和改进策略。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数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篇一:数学专业文献综述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一般性的定理和方法,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自身的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学科。
数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分析、代数、拓扑、几何、组合等等。
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专业文献的综述,以期帮助更多的学者更好地了解数学研究领域的进展和优秀成果。
一、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某些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在许多自然现象和工程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许多与时间有关的问题,例如物理学中的运动、力学、流体力学、电路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等,都需要通过数学模拟来进行研究。
常微分方程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应用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常微分方程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例如美国数学学会会士E. L. Ince于1926年所著的《奇异常微分方程》一书,是经典的常微分方程教材之一。
该书详细讲述了常微分方程的各种性质,包括一阶、二阶及高阶常微分方程的一般解法,特殊函数解和一些线性或非线性重要实例的求解方法等等。
另外,在普通微分方程方面,苏联科学家C. Levin于1956年曾经发表了一篇题为“守恒积分”(“conservation integral”)的重要论文,论文中关于两阶线性微分方程解法的研究成果以及针对一些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守恒积分的构造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二、拓扑学拓扑学是数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空间及其变形的一些性质。
拓扑学对许多学科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例如物理学、化学、及地理学等等,尤其在几何物理学、量子场论等领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拓扑学的一些新成果也得到了许多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关注。
在拓扑学领域中,著名数学家W. G. Dwyer和J. Spalinski等人的共同发表的论文《拓扑有界性理论》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拓扑有界性概念,解决了一些重要的同伦群问题。
有关数学的文献综述
有关数学的文献综述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学科。
它被认为是一种精确、有序和逻辑的学科,是所有科学领域的基础。
数学包括多个分支,例如代数、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
在代数领域,研究代数结构、运算规则和方程等内容。
代数学家通过研究集合、群、环和域等代数结构来推断出一般性规律。
代数也被广泛应用于密码学、编码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几何研究空间和形状。
欧几里得几何是最常见的几何形式,研究平面、直线和多边形等。
在非欧几里得几何中,人们研究超越欧几里得几何的空间结构。
几何学在建筑设计、航空航天技术和地理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概率论和统计学是数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研究随机事件、概率和数据分析等。
概率论用来度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学则用来分析和解释以数据为基础的现象,并做出推断和预测。
概率和统计学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此外,数学还包括其他分支,如数论、微积分、数理逻辑等。
数论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微积分则研究函数的变化和积分计算等。
数理逻辑则是数学和逻辑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形式系统和证明论等。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其应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等领域。
通过研究数学,人们可以理解和解释世界中许多基本的数量和结构关系。
数学的发展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方法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严密逻辑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评价,以便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以解决。
因此,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方法展开讨论。
二、文献综述1.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数学学习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良好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对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综合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知识、能力、态度等。
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测验、考试等,但这些评价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现代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学习反馈评价等。
4.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进行定向指导。
三、研究方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目前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实验法实验法是针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进行研究的有效方法。
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课,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分析不同评价策略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找出最有效的评价策略。
3.统计分析法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找出评价策略的不足之处,为改进评价策略提供依据。
文献综述参考
二、文献述评通过分析整理已查阅的文献发现,对于教材的研究,研究者多从教材的内容组织形式、教材的结构、教材的编排方式以及教材中的习题等方面进行研究。
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把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关于教材中习题的研究”和“关于教材中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两方面进行整理。
综述中也包含了关于概率与统计内容的研究。
(一)关于教材中习题的研究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题名和关键词检索与教材中的数学习题相关的论文类文献为379篇,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查阅与习题相关的著作类文献,查阅的论文类文献和著作类文献按研究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对教材中习题配置的研究文献对数学教材中习题配置的探讨,早在1980年,余元庆先生就在其文章《谈谈习题的配备与处理——介绍几本外国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配备》[1]中对国外的几本数学教科书中的习题进行了总体特点上的分析和比较,并且据此提出了针对我国中学数学的习题配备与处理方面的一些建议,涉及到习题的数量、灵活性、形式以及习题后面是否附答案等问题,对我们现在习题配置的研究仍具有借鉴意义。
李道澄在其文章《中学数学习题的选择和安排》[2]中,把中学教学习题的配置原则定为四条:(1)体现教学教学的目的性;(2)结合教学教材内容的结构和特点;(3)遵循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4)联系学生学习的具休实际。
1999年,戴再平在其著作《数学习题理论》[3]中,对数学习题的分类、功能、编制、解题策略等数学习题的多方面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阐述,对数学封闭性习题的科学性提出了六条标准:(1)有关的概念必须是被定义的;(2)有关的记号必须是被阐明的;(3)条件必须是充分的、不矛盾的;(4)条件必须是独立的、最少的;(5)叙述必须是清楚的;(6)要求必须是可行的。
同时,对于开放题,即题目条件不充分,没有确定结论的题目的特点、设计和编制进行了介绍。
这本书在很多方面开创了习题理论的先河,是研究数学习题理论的权威著作。
数学课程内容主线文献综述及反思与展望
数学课程内容主线文献综述及反思与展望作者:赵俣婕陈碧芬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9年第04期【摘;要】;在高中数学课标修订过程中,数学课程内容主线逐渐引起了广大教育研究者的关注.目前指向数学课程内容主线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内容主线的确定与发展.结合我国内容主线研究的现状,今后的研究要更加重视内容主线的进一步梳理和细化,进一步关注内容主线纵向发展的深度以及确定主线时要關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关键词】;数学课程;内容主线;核心概念;反思与展望随着全球范围内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一些学者认为中小学数学课程要围绕“Big ideas”来联系和组织,如2010年尤西斯金(Usiskin)[1]提出了数学课程发展的九大主线.并且,教师也必须了解他们所教学科的结构和主线,一方面有助于深刻理解教材,另一方面可以以此作为认知路标来指导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进步[2].同时,主线成为了数学课程中内容结构的主要方式.美国全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Center for Best Practices, NGA Center)和各州教育长官委员会颁布的《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for Mathematics)[3]按照学科分支确定了9-12年级的内容标准.我国重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4](以下简称《标准(2017年版)》)采用了“主线—主题—核心内容”的课程内容结构,通过梳理出“统整”不同数学内容的主线,将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以凸显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史宁中[5]认为数学核心素养蕴含于数学逻辑体系之中,因此研究数学内容主线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抓手.为了能够将数学课程中内容主线更加丰富化,很多研究者在不断地进行主线研究.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概括分析,以期为课标的再一次修订和教学提供参考.1;数学课程内容主线研究概况对中国知网上搜索到的与内容主线相关(包括内容主线、发展主线等)的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与数学课程内容主线相关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发展)主线”概念的界定.如有5篇硕士论文[6][7][8][9][10]通过与学习进阶/学习路径进行类比来界定“中小学课程内容发展主线(发展主线)”.二是如何确定内容主线.如吴春燕[11]通过阐述函数、运算与数学课程中其他知识的联系确定了函数主线和运算主线.尤西斯金[1]在APEC数学教育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了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九条主线(如何确定主线的呢?);赵炯美、鲍建生[12]通过梳理度量的核心概念与思想方法理出了度量这一课程主线;贾光辉[13]通过挖掘运算内容蕴含的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确定运算主线;三是如何发展内容主线.如5篇硕士论文通过挖掘主线中蕴含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方法,并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确定了函数、几何等内容的发展主线;再如李锦涛[14]从概率课程的递进逻辑顺序出发,探索概念内容的发展主线.纵观上述文献,对于内容主线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并且研究的主线相对比较集中;确定主线的主要依据是数学内容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其他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其思想方法和育人价值;发展主线的依据是这条主线所蕴含的核心概念及其逻辑顺序.2;数学课程内容发展主线具体分析2.1;内容发展主线的内涵“主线”一词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从已有研究看主要是与“学习进阶”进行类比的基础上来进行界定的.但实际上,“学习进阶”一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目前较为大家认可的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RC)给出的定义,即在一个较大的时间跨度内,学生对某一学习主题的思考和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入的一种过程,是基于大量实证研究的一种可检验的假说[15].可见学习进阶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某一主题的纵向发展过程.借鉴学习进阶的定义,冀伟民[6]、邓少博[7]、郑明月[8]、杨洁[9]、邵铭宇[10]五人将发展主线定义为:从小学到高中,某一数学课程主题的核心内容以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并揭示蕴含在这一主题内不断深刻的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可见,发展主线仍与学习进阶不同,前者偏向于对某一主题知识内容的纵向发展过程的刻画,强调的是知识内容在中学阶段的纵向展开方式.除此之外,王嵘、章建跃[16]在对五国教材进行比较时发现,各国都在围绕着核心概念建立教材的结构体系,建构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概念图,包括纵向发展主线和横向联系节点,以形成一个主线明确、联系畅通的网络体系.可见,对内容主线的关注主要是知识内容的纵向发展,目的是为了呈现出每个学段学生能够接受的内容并且整理出这一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但同时也有人已经关注到了主线的网络式发展.2.2;内容发展主线的确定内容主线是由一些知识内容组合而成的,那么如何确定核心内容(概念)、哪些内容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连成主线呢?2.2.1;确定核心概念的原则由上述可知,内容主线蕴含数学中的核心概念,我国学者对此给出了确定核心概念的一些原则.如章建跃[17]认为:梳理数学核心概念时,需要考虑这几个问题:首先对数学学科本身而言,是否具有重要性,是否处于主干地位;其次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言,是否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地位;最后在数学上是否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思维上是否与人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协调,这样分析出的概念和构建的体系才能形成中学数学课程的主干.所以,数学课程内容主线的核心概念必须在数学课程内容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他的数学内容可以围绕它进行展开,同时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应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数学能力.2.2.2;主线的发展途径①纵向发展数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不断完善和深化概念.根据这一特点,内容主线可以通过纵向发展.如尤西斯金的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九条主线是按照上、下位概念逐步展开,从纵向展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数学内容顺序.如冀伟民[6]研究函数的发展主线时其主要思路如下:首先,确定中小学课程中函数知识的主要内容;其次,研究学生可以以什么样的顺序学习这些内容,从而来确定函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呈现方式.②网络发展由于数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并且核心概念是数学概念体系的中心点,自我生长能力强,可以生成一个“概念群”.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研究数学课程内容主线时,可以将核心概念作为数学学科的主干知识,根据其内容的丰富性、联系的广泛性、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和育人功能的全面性等特点,网络式发展相关数学内容.如章建跃[17]认为核心概念的组织和呈现,既要考虑此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还要从整体入手,做到以此概念为中心,形成概念网络的体系和节点.3;反思与展望通过以上对已有文献的分析后发现,内容(发展)主线研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是核心内容的展开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主线有待细化.因此,我们认为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3.1;关注网络式的内容主线在所查到的文献中,大多数研究只关注了核心内容的纵向或横向一个维度.如在5篇硕士论文中,他们对于核心内容的展开方式只考虑了这个核心内容的纵向发展主线,容易使人忽视数学知识是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整体,知识与知识之间有很多联系.比如,在研究向量内容的发展主线时,没有对向量与函数、解析几何、三角等其他属性内容的联系;而吴春燕在梳理主线时主要考虑了函数与其它数学知识的横向联系,忽略了函数的纵向发展脉络.我们认为,合理的发展主线应该既考虑核心内容纵向的联系,又考虑横向联系,建立网状的知识结构.如王嵘、章建跃[16]在比較五国教材中函数概念的发展主线时发现各国都注重函数内容的联系性,并且联系的方式表现出多样性.章建跃[18]在分析美国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图”所用的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梳理主线有着借鉴作用.首先,选取各领域中的基本知识作为绘制概念图的节点;其次,根据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性确定知识的等级,按照从上位到下位逐渐分化的原则对知识进行分层;最后,用线条将相关概念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可以是同一领域内的连接,也可以是建立在不同领域的交叉连接.这样的概念图是一个主线明确、联系通道顺畅的网状体系,不同领域的概念图通过一些联系点也能表明相互之间的联系.这样构建起来的课程结构体系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展脉络,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3.2;进一步细化内容主线目前,《标准(2017年版)》所确定的四条主线有点宽泛,需要进一步细化这些主线.数学核心概念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刻思想性,原因就在于它是一个拥有“核”的“概念群”,是由核心概念及其生长出的子概念组成的知识体系.因此,可以从核心概念的子概念着手,去探索四大核心概念下的子概念是否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粗的主线细化成若干个小主线.我们还可以站在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视角,借鉴国外课程中的主线去挖掘我国数学课程发展主线.如赵炯美、鲍建生[12]通过与美国、英国、韩国等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理出蕴涵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中的“度量”这一内容主线.3.3;确定主线纵向发展的深度大部分文献在研究主线时,关注的是在这条主线上,数学课程应该设置什么内容,即应该学习哪些核心概念,对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到什么样的程度关注的并不多.关注主线纵向发展的深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为学生学习过程提供恰当的脚手架;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详有略.所以,今后可以进一步关注主线纵向发展的深度,如可以借鉴学习进阶的研究.学习进阶中有两个要素为成就水平和预期表现.其中,成就水平指的是学习进阶发展路径中的多个中间层级,反映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发展;预期表现指的是每个发展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发展层级的操作性定义,之后通过试卷或者其他的评价工具可以测评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目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助于教师优化和改进教学过程.因此,从成就水平和预期表现等方面进一步关注内容主线发展的深度.3.4;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由以上分析发现,在确定内容主线时主要依据知识的逻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然而,学习进程或学习轨迹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主题时,从尚未接受教学到开始学习,最后至完成此学习阶段,学习者对于该主题概念的想法与理解程度逐渐精致化并趋于成熟的发展变化[18].因此,以后在构建内容主线时,需要重视学生对某一核心知识的认知发展,在大量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修正主线;同时,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关注学生的哪些生活经验有助于构建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19].数学课程内容主线已经受到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但相对而言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完善其体系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参考文献[1];鲁小莉.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九条主线——美国Usiskin教授在泰国APEC会议上的报告 [J].数学教学,2010(09):19-22.[2];约翰·布兰斯福特著,程可拉译.人是如何学习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曾小平,刘效丽.美国《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的背景、内容、特色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07):92-96.[4];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史宁中.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的关键问题[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1):8-10.[6];冀伟民.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函数内容的發展主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7];邓少博. 中学数学课程中向量内容的发展主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8];郑明月.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内容的发展主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9];杨洁. 中小学数学课程中几何内容的发展主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10];邵铭宇. 中小学解析几何课程内容发展主线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8.[11];吴春燕.中学综合数学课程内容的主线[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01):46-47.[12];赵炯美,鲍建生.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条主线——度量[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10):8-12.[13];贾光辉.从数学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看运算主线[J].数学教学研究,2016,35(10):2-6.[14];李锦涛.高中阶段概率内容学习主线探索[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5(04):19-21.[15];吴颖康,邓少博,杨洁.数学教育中学习进阶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06):40-46.[16];王嵘,章建跃,宋莉莉,周丹.高中数学核心概念教材编写的国际比较——以函数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6):51-56.[17];章建跃.“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简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9):51-53+57.[18];林哲民.国小因数与倍数学习进程研究[D].台湾师范大学,2013.[19];刘晟,刘恩山.学习进阶:关注学生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J].数学教育学报,2012,8(02):81-87.。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的文献综述姓名:***学号:13班级:数学12.2一、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措施之一。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
试想一下: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二、正文1、用“爱心”创设人际和谐的情境,是激趣乐学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晶莹透亮露珠是可爱的、美丽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后进生,就如同对待露珠一样需要教师百倍地加以呵护。
用爱心去呵护他们敏感而易受伤的心灵,做好他们转变途中的护卫者和导航灯,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情绪,学生对你就会望而生畏,在噤若寒蝉的同时,向你关上了心灵的大门,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你能对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爱,他们心灵的“高山回音”是会令你满意的。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感。
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小学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小学数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一、引言。
小伙伴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小学数学那些事儿。
你可别小瞧小学数学,它就像是魔法世界的入门咒语,一旦掌握好了,能为以后学习更厉害的数学知识打开大门呢。
为了把小学数学研究个透彻,咱得看看那些聪明的大人们(学者们)都在这个领域研究了啥,这就是文献综述的任务啦。
二、教材研究。
1. 教材内容编排。
好多学者对小学数学教材那可是看得仔仔细细。
有的教材就像精心设计的游戏关卡,从简单的数字认识开始,像1、2、3这些小精灵,慢慢地引出加减法。
就好比是先让小朋友学会数自己有几颗糖果,然后再学习如果吃了一颗还剩几颗,特别贴近生活。
但是呢,也有些教材在内容过渡上有点小跳跃,就像游戏里突然从简单模式跳到了有点难的模式,让小朋友有点蒙圈。
比如说从认识图形直接跳到图形的面积计算,中间缺少一些像用小方块去拼凑图形感知面积的过渡环节。
2. 教材难度。
说到教材难度,这可是个热门话题。
有些专家觉得现在的教材难度有点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
在低年级的时候,可能有的知识点过于简单,像10以内的加减法,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都可能玩着玩着就会了。
可是到了高年级,有些概念又突然变得很抽象,像分数的乘除法,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就像是看天书。
不过呢,也有观点认为这种难度的设置是为了筛选出对数学更有天赋的孩子,但这就有点像把一部分小朋友挡在了数学乐园的深处啦。
三、教学方法研究。
1. 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就像一位严肃的老管家,规规矩矩。
老师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小朋友们在下面跟着抄抄写写。
比如说教乘法口诀,老师就会一遍又一遍地让同学们背诵,“一一得一,一二得二……”这种方法虽然能让同学们记住知识,但是有点像让小朋友吃没味道的馒头,干巴巴的。
很多时候小朋友可能只是死记硬背,并不理解背后的原理,就像只知道乘法口诀这个魔法咒语,却不知道怎么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2. 现代教学方法。
现在可就不一样啦,现代教学方法就像一场欢乐的派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文献综述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陈春苑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和调整阶段,本文研究了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国内外诸多文献,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课程实施等四个方面对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希望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并在不同地区陆续进入高中阶段实施。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就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见解和批评。
对课堂教学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对新课改宗旨的理解和整个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认识、梳理新课改实施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广大教师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树立创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等,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强、完善新课改的基础理论建设,保护课程改革的积极成果,促进基础教育健康深入发展。
数学是解决我们生活和生产过程中问题的主要工具,没有一个物质的领域不呈现出数学可以研究的现象或规律的,尤其是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所有生活之中。
同时,无论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是思维科学中,都需要借用数学的严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来做更为精确的研究或描述。
因此,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数学知识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通过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训练其他学科中所需要的清晰思维的智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因此,研究新课改实施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能够为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提供借鉴,为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修正、调整、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都认识到了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率先进行课程改革,从而引领世界各国从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
其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国内外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到重视基础的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的民主平等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以及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等诸多方面。
1、从教学内容上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国关注的热点。
针对以前的改革过分强调数学教育现代化,重视抽象数学概念,忽视必要的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削弱了计算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各国最近的课程改革均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数学教育新趋势》中就曾指出,“小学阶段算术仍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科目”。
法国修改的课本中明确指出,数的读写和运算是“大纲的核心的基本知识”,并加强了算术基础知识和四则计算的基本训练,不仅增加了练习题,计算的数目也适当加大。
日本学校课程审议会向文部省报告中提出修订算数科的基本方针时强调“要重视切实学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在修订的算数学习指导要领中,简化教学目标,突出使学生掌握有关数量和图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增加低年级的教学时间,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表的练习。
苏联在修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时,也特别强调“算术是初等数学课程的基础”,重视给儿童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建立足够的巩固的基础,并且规定了各年级的基本教学要求。
童莉、宋乃庆在比较了美国数学课程焦点与我国的的“数学双基”后,认为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NCTM)于2006年9月12日发布的《幼儿园学龄前到八年级数学课程焦点:寻求一致性》,其中列出的从幼儿园学龄前到八年级每个年级的数学焦点,充分表现出对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的关注,这与我国的“数学双基”颇为相似。
从国内的研究来看,张廷凯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问题》一文中谈到:80年代以来,一些课程权力相对分散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通过立法和其他手段,逐步确立了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国家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组织力量编制了各科课程的国家标准,强调要坚持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
这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形成的坚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双基”论形成不谋而合之势。
他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在‘双基’教学上多年形成的理论和经验价值,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
余文森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中强调: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是形成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王策三在《关于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议》中认为:广大教师应当明确坚持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全面发展的目标,注意到尽可能处理好“双基”教学与培养良好品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关系。
2、从学习方式上看,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转变是人们讨论的焦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欧、北美和其他一些地区掀起了一股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热潮,新的教育观点和理论十分活跃。
其中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最新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各国新课程专家所接受,以此为核心诞生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
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突显自主、合作、探究,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
李鹏在《一种新的学徒学习模式——对认知学徒学习的评价》一文中介绍了布朗(John SeelyBrown)和科林斯(Allan Collins)提出的“认知学徒学习”,从内容、方法、序列化因素和社会学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评析,认为情境化学习是实现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方式,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脚手架可以支持更为深入的学习,反思的重要作用是总结和改进已有的学习表现。
陆真、周志华、戴蒙特(德)在《“SINUS”——新世纪联邦德国数学与科学(理科)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一文中介绍了联邦德国正在实施的跨世纪国家级课程改革优先项目——提高数学与科学(理科)教学效率(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简称SINUS)第二期,德国在国际性比较教育研究中发现日本、美国等国家在数学教学中广泛的包含了建构主义的教与学的观点特征,而德国学生的小组活动、科学探索、提出不同的教与学方式的意见等开放式学习方式要比欧洲其他国家如奥地利和瑞士少得多,从而提出“形成牢固的基础知识——在不同水平上的有意义学习”“累积性学习——使学生体验到能力提高”“发展合作学习任务”等11个子课题研究。
赵小云在《中美数学问题解决案例比较》一文中通过比较分析了两国相似三角形的问题解决教学案例,认为我国教师意图在启发中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起引导解题思路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美国教师更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得出公式的同时发现问题,在数学的学习中领略数学美,进行情感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问题探讨的兴趣,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朱文芳在《俄罗斯中小学几何课程改革的特征》一文中介绍了俄罗斯学生从5-6年级开始学习的《直观几何》课程,非常好地遵循了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规律,已经被翻译为多国语言在其他国家出版,值得我国借鉴。
韩琴、胡卫平、周宗奎介绍了国外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研究,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实质性提问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
罗文娟、谢利民对肯尼亚小学一项课堂教学研究进行了评析,认为在肯尼亚小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占了统治地位,教学以反复操练和死记硬背为主,极少关注学生是否理解,从另一面反思我国的课堂教学。
蔡晓领、顾海根、Carla Stevens、叶仁敏等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了中美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得出中国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而美国小学生对数学成绩好坏的自我评价要明显好与中国小学生,但两国小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没有差异,都经常参与小组学习、解释自己的答案,说明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3、从师生关系上看,以人为本的民主平等关系的定位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国内外对师生关系的认识和研究,按时间顺序有德国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美国杜威的学生中心说、前苏联和我国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等。
勒温所作的实验认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能反映当代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
王昕雄在《从西方儿童观的演变看当代教育问题》一文中梳理了西方儿童观的发展从忽视儿童到发现、重视儿童、关注和尊重儿童及儿童的世界的历史演变,认为儿童观的进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以及儿童自身的发展,指出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还是儿童观的问题,必须要把意识形态层面的问题推进到实践层面,用正确的儿童观指导教育实践,以促进儿童真正的发展。
薛国凤在《当代日本学校课程实践中的策略转变》一文中指出,二战后在美国民主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特别是随着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冲击,日本课堂教学在尊重儿童主体性的基础上走向师生之间也是学习的伙伴的“学习共同体”(佐藤学语),师生平等相处,共同商讨,在尊重民主教学原则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吕林海基于全美教师协会颁布的四个数学课程标准的变迁及达成策略,分析了美国“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理念的追求,认为教师的信念——即学生的数学成就与学校和教师有关,还是与学生的能力和背景经验有关——决定他们是否有能力实践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次的、革新的公平数学课程,而公平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让每个孩子真正的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使他们经历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当学生能形成一种归属于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感觉时,他的参与感就会被激发出来。
张景莉在《构建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一文中通过有关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想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说明了不同的师生观被运用于教育过程中,会对教育产生不同的影响,提出要创建一种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