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伙儿找到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3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愚公移山》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2)、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重点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愚公智叟名字的深意。

3、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一。

课前准备(检查预习)检查学生的学案,了解预习情况。

二、解惑释疑(新授)(一)、导入:《愚公移山》。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富有神话色彩的`寓言,历来为人们所传颂。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它。

(二)、朗读课文,熟知文意(三)、析读课文,探究问题1、交流课前预习答案: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分析愚公移山的不利条件有哪些?(不利条件:山高路远、人老势薄,工具简陋,遭人讥讽)3)、在“移山”事件中提到了哪些人物?给他们分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家人、遗男、其妻、神仙支持愚公移山,智叟反对移山)4)、“愚公”和“智叟”的名字有何深意?(四)研读课文,解惑答疑:1、人们怎样看待愚公移山的行为?其妻:支持移山,关心身体,提出实际困难家邻:赞同移山,齐心协力智叟:反对移山,讥笑嘲讽神仙:感动诚心,援助移山我们:?2、我们到底能不能让愚公搬家?1)、神仙移山为何不帮愚公搬家?2)、作者为何不写愚公搬家?3)、我们可以告诉愚公搬家吗?我们从愚公的形象中读出了什么?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续写:两座大山搬走以后的故事(300字)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第四部分:测案思考问题:1、愚公的形象:智叟的形象:2、本文在塑造愚公的型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3、本文是一篇寓言,它的寓意何在?愚公移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体会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优秀教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发扬寓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教学难点: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法学法: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播放《愚公移山》歌曲)同学们,歌中唱的愚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愚公移山》一文的主人公。

历经千百年了,但愚公精神还被人们广为传唱,当然也有人认为“愚公精神可佳,但是做法很蠢。

出入不方便,为什么不修路,不搬家,而一定要移山呢”你认为哪种说法好,带着问题我们走进文本。

二、作家作品介绍《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三、朗读感知,通译课文注音太行háng 仞rèn 冀州jì惩chéng 塞sè迂yū汝r 曾zēng 魁父kuí遂suì荷担hè叩石kòu 箕畚jī bn 孀妻shu āng 始龀chèn 智叟su亡wú以应厝cuò对照注释,疏通文意,翻译第一小节方:方圆,面积,指周围。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xxx的小编为您带来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五、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学子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学子:“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子讲一讲)生:讲故事。

(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子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7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4、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

1、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2、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二、简介《列子》及作者1、《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三、授新1、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掌握下列实词:仞冀箕畚孀龀匮亡厝雍陇2、通假字:指;反;惠;亡;厝。

3、重点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落实:年且九十(年纪将近九十岁)惩山北之塞(苦于大山的阻挡)杂然相许(大家纷纷表示赞许)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还不能够搬掉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且焉置土石(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夏去冬来,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到不可变通的地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何苦而不平(愁什么挖不平呢)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没有山岭阻隔了)4、复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四、布置作业1、复习、巩固文中疑难字句的解释。

2、参照课后练习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整体感知1、逐段朗读课文,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5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坚韧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二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加、亡、且、焉、诸、以。

教学重点一采纳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同学争论。

二从争论思想内容,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化讨论,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愚公移山2.简介《愚公移山》的体裁、出处和:《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就是把肯定的道理寄予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洁,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指导预习。

1.对比解释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表疑问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脉络,思索以下问题:(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3)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三研习新课。

1.老师朗读全文。

正音,将课文解释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

2.老师提问: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要求同学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明确: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在明确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提出的问题: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状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3.学习第2段。

老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1)引导同学学习“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谋曰”,重点学习“且”(将)、“惩”(苦)、“之”(主谓之间助词)等词的解释。

(2)分析“家庭会议”。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

②愚公妻“献疑”是: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怀(学习“以君之力”句,重点把握:“以”(凭)、“曾”(并)、“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其次,提出“移山”的详细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三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一一、设计思路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它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

本文描写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

2.准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借助工具书及书本注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1课前可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振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愿意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励角度进行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知识:《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滋味。

(二)自读感知1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根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

(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准备向同学、老师求助。

教师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情况。

)(三)合作解疑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该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愚公移山》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愚公移山》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愚公移山》一、教学目标1.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

3.通过故事启发幼儿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提炼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头饰等。

2.环境布置:教室环境布置成山区场景,营造故事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谈谈自己知道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情节。

二、故事讲述1.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配合,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2.在讲述过程中,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

三、故事分析1.邀请幼儿谈谈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从故事中提炼出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2.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幼儿明白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

四、互动环节a.愚公为什么要移山?b.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c.愚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d.从故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2.分组表演:请各小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表演,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学到的知识和道理。

六、课后延伸1.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复述故事,巩固所学内容。

2.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愚公移山的场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故事氛围。

七、教学反思2.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对有进步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八、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评估幼儿在互动环节的表现,检验他们的倾听、表达和想象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巩固教学成果。

九、教学评价1.教师自评:根据教学过程和效果,对本次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2.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3.幼儿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本次教学的喜爱程度。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内容,领会愚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2. 培养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树立坚定信念,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言文词汇、句式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句式的理解。

2. 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人物及寓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启示。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愚公移山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角色扮演道具。

4. 教学课件。

六、教学内容:1. 分析故事背景,了解愚公移山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愚公、智叟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增强语感。

2. 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3. 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愚公移山的过程。

八、教学评价: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愚公移山主题展览,加深对故事的了解。

2. 开展愚公移山精神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将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十、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十一、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

十二、课程资源:1. 相关书籍:关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解读。

2. 网络资源:愚公移山相关的故事、文章、视频等。

十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共计45分钟,具体安排如下:1. 导入新课(5分钟)2. 讲解课文(15分钟)3. 课堂活动(15分钟)4. 拓展活动(5分钟)5. 总结反思(5分钟)十四、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问答: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

《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有条理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发展过程,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愚公移山》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愚公移山》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文中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就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故事——愚公移山。

那就让我们在上课文之前,先回忆一下这个故事。

请看flash《愚公移山》。

二、重点文章1、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已经散失,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的有关古代资料编写的,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2、文体: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是寄托一定的道理在一种比喻性的虚构的短小故事中,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味。

三、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解释全文,有问题的一会儿质疑。

2、学生质疑,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

四、理解全文1、愚公家周围环境如何?他为何要移山?移山有什么好处?(尽量用原句回答。

)答: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则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移山有何困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困难有山高大、面积广、年老力衰、移山人少、运土石工具简陋,往返路途遥远。

这样写的作用可以衬托出愚公移山的决心之大。

3、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长远的,发展的观点。

2024年愚公移山的教案优秀

2024年愚公移山的教案优秀

2024年愚公移山的教案优秀2024年愚公移山的教案优秀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⑵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2、能力目标:⑴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__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⑵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__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__寓意;品读课文,鉴赏__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漫 flash──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⑴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女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⑵对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惩山北之塞A、处罚C、警戒C、苦于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杂然相许A、允许B、赞成C、答应且焉置土石A、哪里B、乃、才C、语气助词⑶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方其远出海门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曾: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其: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其妻献疑之: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⑷翻译下列句子。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11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11篇)《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这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新课标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的各环节都应紧扣单元主题。

课文教学过程结束后,目标的达成度高。

教材分析《愚公移山》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古诗文从不同角度回答“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的问题,所选课文都需师生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这部很有趣的著作,同学们已学过《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等作品,对这篇文章也饶有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借助解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多读熟读,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因此,执教这篇课文,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大意,积累词语,并悟出寓言的深层寓意,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升的关键阶段,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较强,已基本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文言古诗文学习,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词虚词感知能力,因此,我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集体智慧了解文章大意,从中感悟愚公精神为主要内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通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重语气、节奏的变化;结合解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诵读训练,通过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培养文言语感;准确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异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和把握寓言的寓意,并感知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1、结合解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准确分析文中人物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异同。

教学难点体会和把握寓言的寓意,感知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点评法、归纳法。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的认同和欣赏。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和详细情节。

愚公移山所蕴含的哲理和价值观。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愚公移山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案例分析法:分析愚公移山的成功因素和启示。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愚公移山的文言文,理解故事情节。

讲解与讨论: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案例分析:分析愚公移山的成功因素和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总结与反思:总结愚公移山的寓意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2 时间安排导入: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讲解与讨论:20分钟案例分析:15分钟总结与反思: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度: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愚公移山故事的理解程度。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将愚公移山的启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4.2 反馈与改进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教学反思: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PPT课件:提供愚公移山故事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视频资料:提供愚公移山故事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导入新课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2. 激发学生对传统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愚公坚定的信念和毅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故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愚公移山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4.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分析故事情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愚公移山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的决心和毅力。

2.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推理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愚公移山》。

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愚公移山的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法,讨论愚公的决心和毅力。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交流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章:探讨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1. 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包括坚持、毅力和勇气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愚公移山精神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精选11篇《愚公移山》教案1教学目标: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和写作特色。

二、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熟读并背诵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想: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

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难点: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教时:了解《列子》及作者,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词性活用现象和古字通假。

讲读故事情节,体会愚公精神,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比较人物性格。

第二教时:拓展阅读与实践。

在深化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成出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二、导入新课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

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简介《列子》及作者《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

《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

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

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思想家,郑国人。

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四、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复习回顾,解释下列重点词语:a、“方”七百里(方圆,指面积。

这里周围的意思。

)b、“指”通豫南(通“直”一直)c 、“阳”(水的北面或山的南面)d 、“阴”(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e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f、“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g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土筐)h、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山上的草木)i、汝心之“固”(固执、顽固)j、“虽”我之死(即使)k 、“何”苦而不平(愁)2、词性活用、一词多意、通假字a、词性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优秀7篇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

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教学要点: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

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

2023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10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牛牛范文给您的好友哦。

教学难点篇一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读6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四字词语,重点学习((式叠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课外资料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总会获得成功的。

三、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

1、出示课题,你们了解愚公吗?谁能介绍介绍你知道的愚公?2、“移”是什么意思?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3、围绕着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4、教师梳理学生提的问题。

(1)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2)愚公是怎样移山的?(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二)读文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生字,读一读。

(2)小组内互查,读准生字。

(3)组际间交叉反馈。

2、请七位同学分段读课文。

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愚公为什么要下定决心“移山”,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吗?3、同学回答问题,教师指导。

(1)你从哪儿读懂的?把这段读出来。

(2)出示填空:因为所以愚公要下定决心移山。

(3)移山的工作最后成功了,但是谁帮了他的忙?为什么天帝要帮他的忙呢?我们一起看看愚公是怎么移山的,小组学习,突破难点。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该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正确翻译文言文。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2、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一课时一、引入愚公,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的一个知名人物,关于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个人物被人不断称颂?二、作家作品列子,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

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等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本文体裁是寓言。

三、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内容。

1、课文朗读录音。

2、积累文言词语方: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且:面山:惩(chéng):塞(sè):迂(yū):聚室而谋:。

室,汝:毕力平险:毕,指通豫南:指,汉阴:杂然相许:杂然,许,献疑:以:曾(céng):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常与“不”连用。

损: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且:焉:置: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诸,相当于“”。

荷(hè):夫:成年男子。

叩石垦壤:。

叩,箕畚(jīběn):孀(shuāng)妻:遗男:始:龀(chèn):寒暑易节:。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有关古代寓言的粗浅知识。

②掌握具体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③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能力、诵读背诵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__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

2、认识愚公生动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课文认读1、听课文录音,注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文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分小组自学实践,凭借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3、学生提出质疑,以学生互相解决疑难为主,老师点拨。

(三)课文研读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原因、好处、态度、方法、影响、艰巨。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3、分析愚公与智叟对话的内涵。

设问:A、智叟与愚公对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B、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C、愚公为何长息?D、作者给这两位人物命名是别有用心的,有何深长意味?4、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抓住“诚”分析。

5、试着背诵课文,进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课文赏读1、欣赏名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齐诵课文。

3、名曲欣赏:江涛的《愚公移山》,颂扬愚公精神。

4、试背课文。

5、概括小结。

(五)课文创读组织学生讨论: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启示?2、我们今天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3、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六)作业布置1、必做题: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

2、选做题:习作实践。

①文中对愚公、智叟两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创意,请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②我为愚公唱赞歌。

③心中的愚公。

愚公移山公开课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做事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精选10篇〕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p :1、教材地位:在前四册分散学习文言文的根底上,初中语文第五册将各篇相对独立的文言文集中编排在第八单元学习,旨在培养诵读习惯,增强文言语感,进一步进步阅读欣赏才能,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根底。

故教学要求侧重于朗读和背诵。

2、教材特点:《愚公移山》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②可读性强,易于记诵;③根底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④寓意深化,理论性强;⑤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侧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3、教材重点:积累文言词汇,诵读课文第三段;认识愚公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材难点:神话结尾的作用,重新认识“智叟”。

4、教学目的: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特点,努力施行素质教育,本课目的确定如下:①知识目的:积累文言词汇,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诵读课文第三段。

②才能目的:在比照中认识愚公形象及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故事的寓意。

③创新目的:“智叟也智”。

④德育目的:教育学生发扬愚公精神,克制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二、教法学法:为充分表达“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原那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导读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学法那么以诵读、讨论为主。

诵读分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及背诵。

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

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运用自制课件及教学插图,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强化视听感受,既提快乐趣,又丰富教学内容,起到拓展迁移的作用,从而实现“小课堂”与“大语文”的有机组合。

四、教学程序:〔一〕、激趣启思,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观察比照,提问考虑,然后让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

《愚公移山》教案(优秀3篇)《愚公移山》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几个特点:1、浓郁的神话色彩,易激发学习兴趣;2、可读性强,易于记诵;3、基础性强,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需要积累;4、寓意深刻,实践性强;5、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但教材偏重于理性,有可能束缚学生对“智叟”的形象思维。

本文安排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中。

从本单元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看,是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提高学习文言能力的目的。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

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能成功。

【教学创意】创意一:从“体验”角度组织教学,全课的教学由“朗读体验”──“发现体验”──“学法体验”三个部分组成。

在“学法体验”中向学生介绍若干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实践。

创意二:师生互动,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激励性评价贯穿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细目化、行为化原则,及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方面:1、知识目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文言文的诵读;多种学法的体验。

运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积极进取,要有战胜生活学习上的“太行、王屋”的决心和勇气。

4、创新目标:智叟也智。

教学重点确定为发现体验。

教学难点是通过探讨愚公移山举动的“智”与“愚”,学习愚公的意志与毅力。

教学课时为第一课时,教学课型定为学法体验课。

【教法学法】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篇一:愚公移山教学设计】23.《愚公移山》教学设计五中王路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3.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诵读法、辩论法、品读法、理读法、延伸拓展法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发扬寓公精神,克服困难、勤奋进取,移走学习中的“太行、王屋山”。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辩论法 3.品读法 4、延伸拓展法5.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

下面请看动画——愚公移山。

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惩山北之塞 a.处罚 b.警戒 c.苦于出入之迂也 a.绕远 b.迂腐 c.困难指通豫南a.指向 b.手指 c.一直杂然相许a.允许 b.赞成 c.答应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气助词(3) 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

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

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

答案略。

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

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

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

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交流。

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

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

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

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

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

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学生争相发言。

教师总结: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

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六、课堂小结欣赏《愚公移山》歌词: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淡,望望头土: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多媒体显示: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学生齐读。

结束全文学习。

)七、布置作业1.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有人说,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战场点。

【板书设计】愚公移山——《列子》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年且九十——年龄之大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愚公发展的观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笑而止之——智叟之嘲笑;——对比衬托——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教学探讨与反思】1、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重点应是解释难词、难句。

难词主要是多义词。

虚词可以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只要能读出语气,自然能大体知道它们的作用,无须讲解。

2、朗读跟疏通文意是密不可分的。

在掌握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3、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学生对它又感兴趣,因此有必要师生一起进行讨论,使课堂的气氛活泼生动。

讨论也可采用分组方式,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4、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探究文章的时代意义,时代需要愚公精神,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挑战自我,争做时代的骄子。

【篇二:公开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愚公移山》教学设计古沟民族中学蔡长勤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愚公的举动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揣摩人物语言中隐含的思想情感。

3、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章,熟悉了故事情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课文内容。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分析愚公移山的原因、众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遇到的困难以及移山的意义(再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1、愚公为何要移山?大山阻塞,去山南要绕道而行。

或答“出入不便”。

2、移山有何意义?可用原文回答:“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也可用自己语言回答:道路畅通,出入方便。

如答“造福子孙”则更佳。

3、众人对愚公移山持何态度?1)、愚公妻:献疑,合乎情理的疑问。

真实地指出丈夫移山所面临的困难,对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

君:尊敬。

(疑)2)、智叟:反对(强烈)和嘲笑。

汝:轻视,轻贱的称呼。

(笑和止)3)、愚公的子孙:纷纷赞同、坚决支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除了愚公妻子的“疑”,使移山得以顺利开始。

)4)“遗男”:乐于相助、积极参加。

4、教师小结:愚公的妻子、子孙及“遗男”的态度说明愚公的举动得到众人的支持,移山是造福子孙的一件大好事。

5、在当时的条件下,移山有何困难?可从三四个方面回答:⑴山体庞大;⑵工具简陋;⑶劳力不足 ;⑷路途遥远。

(要结合文中语句分析)6、既然移山困难重重,愚公为何不放弃呢?因为愚公坚信:“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大山必能移走。

7、太行、王屋二山最终是靠神的力量移走的,作者为何这样设计结尾?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恰恰说明愚公精神感人至深。

8、学生概括愚公移山精神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

9、如果你是愚公,你如何解决大山阻塞的难题?可开凿隧道,可开辟一条山路、可搬家??10、在今天,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困难,除了需要愚公精神外,还需要什么?除了苦干,还要巧干、依靠科学技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师总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也会遇到一座座山,希望你们也像愚公一样,下定决心,排除万难。

当然,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充分发挥想象,描写愚公等挖土运石的情景。

板书设计:愚公妻:献疑。

智叟:反对、嘲笑。

愚公精神:挑战困难,坚持不懈。

【篇三:愚公移山教学设计钱梦龙】《愚公移山》教案上海市嘉定第二中学钱梦龙教学目的: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教学设想: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