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重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教学准备1、挂图2、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节一、揭示课题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它们想找自己的妈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它在哪?我们跟他们一起去找好吗?(板书:小蝌蚪找妈妈)二、从图入手指导总观全图问:小蝌蚪长什么样?我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三、读全文,理解一、二自然段(1)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

①问:哪一自然段写小蝌蚪的样子?②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

问: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尾巴。

)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问: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三句话)说说每句话什么意思?重点指导三个问题,要求先谈问题a。

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看图观察小蝌蚪长后腿的位置?b。

它见到了什么,问了什么话?(见到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c。

它是怎样得到回答的?(板书:四条腿宽嘴巴)师小结:学习这段我们分三步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每句话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四、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布置作业: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节一、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二、三个学生分别读三、四、五自然段(1)问:三、四、五自然段哪两自然段与第二自然段叙述方法基本相同?(三、四自然段)(2)师扶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学生分步骤学习。

①读全文,看有几句话?②想想每句话是什么意思?③读问题,看图回答问题。

④再读全段。

(3)放手让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

把第二个问题改为②它们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③小蝌蚪和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4)问:小蝌蚪在看见鲤鱼、乌龟、青蛙妈妈时怎么做的?(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它们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迎上去:有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发现自己。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6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6篇)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

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

这篇看图学文以浅显的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

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一定会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二册34课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田字格、生字卡片和有关青蛙的知识2、小蝌蚪、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书写8个生字。

2、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了解青蛙成长的变化,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引入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猜猜他是谁?“大大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

”谁呀?(课件出示小蝌蚪的画面)2、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出示板书课题)3、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带着任务听读课文:边看插图,边听老师朗读课文,想想:1、青蛙的妈妈是谁?2、青蛙的生长过程有什么变化?)三、自学课文小朋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你们喜欢吗?想不想自己去读读这个故事, 那就赶快打开书读读吧。

要求: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用借助拼音,问一问等方法,与生字交上朋友,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汇报自学成果生字检查看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非常高兴,看,它们都想与你们交朋友呢。

(课件展示生字)①请小朋友跟它们打声招呼吧!(自己读一读)②开火车读,指名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从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

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4、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

)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1、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首谜语想让你们猜一猜!(课件出示第一首:绿衣裳,白肚皮,鼓着大眼睛,白天呱呱叫,夜里忙捉虫)这是什么?生:青蛙!师:还有一首,再猜一猜!(课件出示另一首谜语: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猜猜是什么?生:小蝌蚪!(课件出示青蛙、蝌蚪图)师:有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名回答)生: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长大了就成了青蛙师:可他们长相相差的太大了,小蝌蚪怎么找自己的妈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课题!(指名读,师正音)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认读生字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开151页,今天的课文前面的都不一样,那就是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咱们怎么把生字读准呢?(指名回答)生:可以/可以看后面的生字表/可以看图猜一猜(这是个不错的办法!)师:请同学们赶快读读课文,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的,注意把字音读准。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用笔圈出生字宝宝,和他们认识认识,多叫它们几声!(生划出生字自学)师:请看大屏幕,生字宝宝和它们的朋友们手拉手出来了!(课件出示生词)谁来当小老师教一教大家,你会读哪一个就教哪一个,其他的小朋友当当啄木鸟,读的对你们就点点头,并跟着读一遍;读错了就摆摆手,再一起教一教,好吗?(指名读,正音)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老师啊,那我们就一起来和它们打打招呼,叫它们两声!(生齐读)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再考考大家!看,生字宝宝单独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生:认识!师:好!同桌俩赶快互相检查检查!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我们的生字交上朋友了,我们一起再和它们打打招呼吧!(生齐读生字)师:同学们这么聪明,小蝌蚪也想和你们交朋友,可小蝌蚪说了,要读准它带来的生字宝宝才行哦!(小蝌蚪游啊游,它想和你交朋友师出示蝌蚪型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再齐读)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课件出示图一和第一自然段)小蝌蚪和同学们交上朋友可开心了,大家看,它们长什么样?自己找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划上波浪线,再读一读。

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

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

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5篇语文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基础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经过学习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经过学生课文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目标:1经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从小就要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2体验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3树立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2了解小蝌蚪在长成青蛙的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区别迎上去追上去和游过去的不一样,体会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和准确性,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教学准备:蝌蚪青蛙头饰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猜谜语:身子像个小逗点,摇着一根小尾巴,长大吃虫叫呱呱。

(蝌蚪)(教师出示幻灯片1—2张)2谈话引入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为什么它要去找妈妈呢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妈妈吧!3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样找的找到了没有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温馨提示:(1)自读课文,发现不认识的生字圈起来。

(2)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教师课件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检查识字效果。

(教师出示幻灯片第3张)三精读领悟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的他们游的怎样样(教师出示幻灯片第4张)(2)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教师出示幻灯片第5张)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

它们多么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妈妈生活在一齐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齐去找妈妈呢。

它们找啊找,最终找到了自我的妈妈,原先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教师出示阅读提示:(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2)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2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1)看课件,提问:青蛙妈妈是什么样的(教师出示幻灯片第7—8张)(2)引导学生归纳青蛙的外形特点。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通用7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通用7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活动目标:1.会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能理解故事情节。

2.宝宝回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知道请别人帮忙时可以使用礼貌用语。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添画小蝌蚪的快乐。

活动准备:图片、青蛙、虾、乌龟、螃蟹,小蝌蚪找妈妈添画的纸、黑色墨汁,黑色彩笔等。

活动重点(或难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要学会帮助别人,并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一、引导语:1、现在是春天了,动物们都要出来活动了,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2、青蛙妈妈的宝宝是谁呢?(小蝌蚪、青蛙)3、小蝌蚪长的怎样,大大的脑袋,黑黑的身体,细小的尾巴扭一扭。

教师又指着小蝌蚪说,小蝌蚪正在找妈妈。

二、展示图片,故事小蝌蚪找妈妈1、教师展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谈谈想想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龙虾公公是怎么回答它们的?2、图二,小蝌蚪又游啊游啊,遇到了谁?大螃蟹又是怎么回答它们的呢?3、图三,之后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它们是不是找到妈妈了呢?原来是大乌龟,大乌龟又是怎么说的呢?4、图四,最后,小蝌蚪们找没找到妈妈?它们的妈妈到底是谁?三、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2、小蝌蚪看到龙虾公公、大螃蟹、大乌龟是怎么询问?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妈妈们的对话时都使用了哪些礼貌用语?这有什么好处?3、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4、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5、完整的再听一遍故事。

四、让我们一起动手画画小蝌蚪1、在老师画好的图片上,添画一些小蝌蚪,使画面更完整。

2、评价幼儿作品,鼓励添画添的好的宝宝。

3、最后,青蛙妈妈来了,带着蝌蚪宝宝们一起去田里捉害虫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

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能说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看图画照样子说一二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袋、腿、、摆、连、忙、睛、追、披”,认识部首“目”字旁。

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连、忙、睛、追”。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过程。

教学媒体生字卡片媒体课件课前学生准备1、听录音读通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教学流程一.猜谜语,揭课题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

”这是什么?2.板书:小蝌蚪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听课文录音。

学生边听边根据提示记住课文有关内容。

学生交流,师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读课后的生字、词语。

选择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披、摆:为什么都用提手旁。

追:书空。

睛:可用换部首的方法来识记。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1.轻声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

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交流板书:鲤鱼乌龟妈妈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A、鲤鱼妈妈在干什么?小蝌蚪看见了会怎么想?指导朗读,小蝌蚪的话,指导读出急切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什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指导朗读,鲤鱼妈妈的话用亲切的语气读。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A、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妈妈?B、指导朗读第三小节,抓重点词语:“连忙、追、叫”等,读出小蝌蚪即高兴又着急的语气。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秀9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表达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局部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迫,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5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图文结合,适宜儿童阅读。

课文中生字不注音,让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学会生字。

【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师应当相信他们的识字能力。

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对蝌蚪与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学本课,以朗读为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受他们的欢迎。

【教学设计思路】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予以适时的点拨和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3、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索的重要手段。

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朗读。

【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表演法、自主识字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老师这儿有一条谜语,想猜吗?河边有个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

身上披着绿大衣,伸出舌头把虫抓。

(青蛙)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吗?(蝌蚪)谁见过蝌蚪?愿意给大家讲讲它长得什么样吗?(贴出青蛙与蝌蚪图片,板书课题)(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贴近学和生活,越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二、自主识字,感知课文1、这是一篇不注音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想怎么办?(学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6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四、教学准备:ppt词卡头饰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课堂实录(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请小朋友大声把课题齐读一次。

生:17,小蝌蚪找妈妈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还记得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瞧,我们的小蝌蚪太调皮了,把我们的生字宝宝都藏在荷叶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学生活动:1、抽查2、齐读)【评析:用挂图展示蝌蚪与青蛙的不同,更够更好的激发学生一探究竟,走进课文语言的欲望】(二)、视频展示,形象感知师:读的真好,那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都遇见了谁?生:想!(一探究竟的愿望再一次并激起)生: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视频!边欣赏边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遇见了谁?(评析:通过看视频,学生不仅形象的感知了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的变化,也直观的了解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1、生字卡,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具和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谈话激趣引入】1、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2、生齐读课题。

3、整体感知课文。

4、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以解说的形式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认识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学习小组内互相教读,说说怎样记字形。

【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1、课件展示生字。

指名读,正音。

2、小老师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

1、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用手势帮助理解“甩着”。

口头填空:小蝌蚪,大(),()的身子,()的尾巴,()地游来游去。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

(可以加上动作)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与小蝌蚪最先的样子相比较,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⑵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或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⑶分角色读。

(同桌对读,组内互读,指名读)⑷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⑶分角色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内容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一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提示: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体变化。

二、进入新课:1、整体感知: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

教师进行板书(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问题,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结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筛选后的。

)3、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鲤鱼妈妈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第三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

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

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

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3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把握和运用"减一笔'、加一笔'、"加两笔'三种识字方法,熟悉"厂'、"甲'等五个生字。

2.会读词语,理解词语含义。

3.读准"主'、"祖'等六个字的字音。

4.娴熟地读背儿歌,读邮对祖国的喜爱之情。

5.说一说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体验过"六一'儿童节的欢乐。

教学重点把握和运用三种识字方法,熟悉五个生字,会读字词会读背儿歌。

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

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力量。

5.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增加对科学童话的爱好。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教学案例(一)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同学猜谜,开展争论)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同学自由读课文(1)巡察自读状况,发觉同学读文中困难,准时解决。

(2)组织同学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同学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老师在巡察时发觉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课件再次消失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老师检查识字效果。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4篇】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4篇】

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4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 8 个生字,会写“河、姐”等 6 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

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

”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8 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8 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1.出示要求会写的 6 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9篇】中班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喜欢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教学准备:(认知准备)看过小蝌蚪;(材料准备)图片、故事录音。

活动重难点:知道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

活动过程:一.宝宝和妈妈1、提问:小鸡的妈妈是谁?那小鸭的妈妈又是谁呢??小结:每个宝宝都有一位喜欢自己的妈妈。

他们长得真想象。

那小蝌蚪的妈妈又是谁呢?2、师:我们都快乐地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小蝌蚪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

这一天,他们决定去找妈妈。

二、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讲述故事)1、插问:小蝌蚪长得什么样子?小蝌蚪遇到了谁?是怎么问的?青蛙妈妈到底长的怎么样?2、玩表演游戏幼儿扮演小蝌蚪,教师依次扮演其他角色,玩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

表演中鼓励幼儿发问:妈妈在哪里?你是我们的妈妈吗?三、活动延伸: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篇二【备课构想】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这是一篇童话,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六幅图分别与第1~6幅图对应(六幅图用投影)。

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我注意了下面几点: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素质。

在学完每幅图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粘贴纸粘贴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小动物粘贴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他们的基本素质。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的妈妈》。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和课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9篇)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9篇)

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9篇《小蝌蚪找妈妈中班语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最大的乐趣哦。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作的创造性。

活动准备: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难点: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难点:鼓励幼儿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活动过程: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

你们想听吗?(弹奏唱)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幼儿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3、教师示范游。

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

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

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齐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

(音乐[13~16]上)三、蝌蚪姐姐带小蝌蚪找妈妈。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

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八篇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八篇

精选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八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活动目标:1、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内容,按故事情节,并参照有关的绘画资料,合作画三、四张连环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会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业。

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活动准备:1、幼儿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的范画。

3、幼儿在课外练习画过鱼、鸭子、鹅、乌龟等,有一定的基础。

活动过程:1、请幼儿复述故事中的对话,帮助幼儿分析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请幼儿讨论一下,这个故事可分成几个画面?每个画面应该有什么角色?3、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范画。

4、理解词:连环画。

(我把这些画按次序装订起来,就成了一本书,这种以图画为主的书叫连环画。

)5、提出要求:我们每一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一本连环画。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画哪一幅,要求每人都不一样。

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选的是哪一幅?这幅画需要画哪些东西?6、幼儿作业。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画画,教师巡回指导,特别指出鸭子和鹅的区别。

7、讲评。

请画同一幅画的幼儿把画放在一起,选出画得较好的装订册,加上封面成小型连环画,放在图书角上。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2活动目标:1.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尝试排图且大胆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感受妈妈们对小蝌蚪的热情及关心。

活动准备:故事录音、PPT、图片等。

活动过程:1.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谜语让小朋友猜一猜: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段好听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蝌蚪的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听故事录音一遍,并提问(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小蝌蚪把哪些小动物当成了自己的妈妈?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自己的妈妈呢?3.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青蛙妈妈生的黑乎乎的卵变成了什么?(2)小蝌蚪找妈妈碰到了谁?说了些什么?又遇到了谁?又是怎么说的?(3)为什么会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妈妈?(4)小蝌蚪的妈妈究竟是谁?为什么小蝌蚪和它的妈妈长的不像呢?小蝌蚪最后怎么变成青蛙的?4.回忆故事情节,将故事图片进行排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
偃师市佃庄镇碑楼学校梅晓迎
一、概述
·《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7课。

·本课一课时完成。

·这篇瞧图学文以浅显得文字生动地描写了小蝌蚪找妈妈得故事,同时向学生叙述了小蝌蚪就是怎样变成青蛙得。

它体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让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得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就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得观察能力与朗读能力基础上得强化训练,同时也就是对以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提高起到举足轻重得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结合本单元与本课得特点,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一、知识技能方面:认识1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随文理解字义。

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与观察课件,卡片等,让学生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得过程,培养学生得观察与想象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体会小蝌蚪急切找到妈妈得心情,享受家庭得温暖。

新课标特别强调语文课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得培养。

本课中,人物角色多,语言生动有趣,就是进行朗读训练得典型教材,所以本课得教学重点就是通过朗读,掌握青蛙得生长过程。

自然而然,体会任务得心情。

读准相应得语气就是本课教学得难点。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就是7~8岁得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得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得赞许;
3.学生已有一定得拼读能力,能借助汉语拼音阅读拓展材料;
4.学生对于识字兴趣很高,识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得方式来识记生字,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生字;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再现策略。

课堂上通过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意境。

2、合作学习策略。

学生合作表演课文中具体情节与分角色朗读达到深层体验。

新课标要求对低年级段得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本课有利于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与想象力。

所以我把本课得学习方法突出为“瞧、读、品、演”。

瞧,就就是图文对照,初步感受课文。

读,就是通过朗读,体验情感。

品,就是品词析句,积累运用。

演,就是创设情景进入角色。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六、教学过程
一、巧设导言,激发兴趣。

我首先播放录象,这段有声有色得录象使学生得无意注意很快地被活泼可爱得小蝌蚪所吸引。

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巧妙导入新课:青蛙妈妈生下小蝌蚪就离开了,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自己得妈妈就是谁,于就是它们就到处去找妈妈,这就就是我们要学习得新课《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她们得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整体感知,明了大意。

这一环节我坚持从整体入手,图文结合得方法。

1、课件显示。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得顺序观察画面,想:每幅图画得就是什
么?再把这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思考: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就使观察更完整、更系统,在直观上使学生对小蝌蚪得生长过程有了鲜明得感性认识。

2、从图入文。

根据低年级儿童爱瞧动画片得特点,我请学生边瞧动画录象边听课文范读录音,一方面使学生直观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得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

瞧完后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教师重点检查几个生字得读音。

三、精读品味,参悟学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教材得结构与学生得年龄特点,我精心渗透了学法指导,侧重培养学生得朗读能力。

1、略讲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得样子。

(课件)
2、精讲第二自然段,层层深入,渗透学法。

3、(课件显示),使学生了解小蝌蚪此时长出了两条后腿。

然后从图学文,重点抓住“迎上去”一词体会小蝌蚪得心情。

这一词语得理解对于低年级儿童有一定困难。

为了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我借助活动投影片直观启发,引导学生动眼瞧,动脑想,动口说,多种感官积极参与。

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迎上去”就就是小蝌蚪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

同时在“体会人物心情”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所限,理性思维尚处在萌芽阶段,于就是我充分利用知识得迁移规律对比理解(“游过去”与“迎上去”换位比较),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得情感体验,紧紧围绕“迎上去”一词及时追问:小蝌蚪为什么从鲤鱼阿姨对面游过去?联系您得日常生活体会一下它此时得心情?这样层层深入,步步紧逼,无疑降低了教学难点得坡度,使低年级得朗读指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
4、教师小结,回顾学法:
(1)抓住“迎上去”体会小蝌蚪得急切心情。

听小蝌蚪与鲤鱼阿姨说话声音与速度得特点。

(课件)
这样得小结使学生对朗读对话得方法有了一定得感性认识,在潜意识中领悟到了朗读得一些技巧(只求领悟,不求硬记)
四、自学点拨,灵活运用。

有了前面学法指导得基础,此时我适当放手,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运用学法,逐步形成能力。

1、图文对照,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她们得妈妈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课件)
2、组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出示思考题。

(1)通过哪些词能体会小蝌蚪得心情,您就是怎样体会得?
(2)与小蝌蚪相比,乌龟说话得声音与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学时采取自己想、同座说、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多种形式,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如果学生体会心情时有困难,教师可以追问小蝌蚪为什么要连忙追上去呢?这样削减了教学难点得坡度,分清人物后采取多种形式朗读。

另外,在回读前三自然段时我还充分发挥学生表演才能,让她们带着头饰进行表演读,充分增强了分角色朗读得效果。

五、巩固练习,强化训练。

语文教学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因此我在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得同时,还加强了写得训练,为此设计了四道思考题。

1、里有小蝌蚪,大,得身子,长长得尾
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2、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 变短了,成了 。

3、青蛙四条腿, 嘴巴, 一对大眼睛,披着 ,露着 。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得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得方法。

4、说说课文中这三个词语得意思有什么不同。

迎上去 追上去 游过去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得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得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得任务进行评价。

具体得评价指标还就是课标要求得具体化措施。

总之,这节课我充分发挥教材得示范作用,时时刻刻坚持以读为基础,读训结合,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得朗读能力,切切实实地提高语文教学得质量。

九、教学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