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把脉基础知识

中医把脉基础知识

中医把脉基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中医把脉这神奇的事儿。

你说这中医把脉啊,就像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进行一场悄悄的对话。

医生的三根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嘿,就能知道身体里的好多情况呢,这可比侦探还厉害呀!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复杂的大机器,里面的各种零件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

而脉搏就像是这个大机器发出的信号,告诉中医它现在的状态。

中医通过感受脉搏的跳动,能判断出气血的运行是不是顺畅呀,脏腑是不是健康呀。

这多有意思!比如说,脉搏跳得有力,就好像是身体在大声说:“我很强壮,没问题!”要是脉搏跳得很弱呢,那可能就是身体在小声嘀咕:“哎呀,我有点累啦。

”有时候脉搏跳得快,就像在着急地说:“快帮帮我呀!”中医就能根据这些“话”来了解身体的情况。

那怎么才能学会把脉呢?这可得有点耐心和细心啦。

首先得熟悉不同的脉象,什么浮脉呀、沉脉呀、迟脉呀、数脉呀,每种脉象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这就好比认识不同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呢。

然后呢,要多练习,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可能会摇摇晃晃,但练得多了自然就熟练啦。

把脉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行的哦!得找对位置,一般是在手腕内侧靠近大拇指的那一侧。

手指的力度也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就像轻轻抚摸一个小宝贝一样。

而且啊,中医把脉还得结合其他方面呢,不能光靠脉象就下结论。

要看看脸色呀,问问症状呀,综合起来判断才更准确。

这就像是拼图,一块一块拼起来才能看到完整的画面。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中医把脉的本事,那可真是了不起呀!它不用那些复杂的仪器,就靠着三根手指,就能探知身体的奥秘。

这多神奇呀!你说咱是不是得好好珍惜这宝贵的财富呢?反正我觉得中医把脉这事儿啊,特别有意思,也特别有用。

大家要是有兴趣,不妨也去了解了解,说不定还能给自己把把脉呢,看看自己的身体在跟自己说啥悄悄话!怎么样,心动了吧?赶紧去试试吧!。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

把脉原理知识点总结图把脉原理是一种古老的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反映了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是中医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系统总结把脉原理的知识点,包括把脉的方法、脉象的判断和脉搏的特点等内容。

一、把脉的方法1. 位置:把脉通常是在患者的两只手腕处进行,包括尺、联、中三脉。

2. 姿势:患者应保持平静的状态,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尽量松弛肌肉,不要有过分的紧张状态。

3. 把脉手法:中医把脉的手法包括三种基本手法,即一指禅、三指禅和对禅。

医师在诊断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合适的手法。

在医学院中学习中医的人可以选择一门中医诊断学科。

二、脉象的判断1. 脉象的分类:中医把脉包括脉息、脉数、脉缓、脉洪、脉细、脉粗、脉滑、脉涩、脉弦、脉弱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脉象反映了不同的病情和体质。

2. 脉象的意义:脉象的判断不仅仅是对患者病情的一个反映,更是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个认知。

医师通过把脉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等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脉搏的特点1. 有节律性: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跳动。

2. 有力度:脉搏的有力度可以反映体质的强弱。

3. 有速度:脉搏的快慢也可以反映体质的变化。

四、把脉的作用把脉是中医诊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在中医治疗中,把脉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医生通过把脉可以判断出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并据此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把脉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预防保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把脉原理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仔细的把脉,医生可以获取大量有关患者的信息,进而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把脉原理的认知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可是一门神奇又有趣的学问,就像侦探在寻找案件的线索一样,通过脉搏的跳动来了解身体内部的情况。

对于想要入门中医把脉的朋友来说,记住一些必背的口诀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先来说说这个“浮脉”,口诀就是“浮脉轻取即可得,浮洪虚散濡芤革”。

想象一下,就好像一个气球轻轻飘在水面上,你轻轻一触就能感觉到。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病人,他看起来没什么精神,我一搭脉,脉象浮而无力。

经过仔细询问和诊断,发现他最近劳累过度,又受了点风邪,导致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

这就是通过浮脉发现问题的一个小例子。

“沉脉”的口诀是“沉脉重按始得之,沉细伏弱牢弦迟”。

就像是一个东西掉到了水底,你得用力往下探才能碰到。

记得有一回,一位大叔来看病,说自己总是觉得浑身没劲儿,还怕冷。

我一摸脉,沉而有力。

结合他的其他症状,判断他是体内有寒湿,气血运行不畅。

“迟脉”呢,口诀是“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积”。

就好像是钟表的指针走得慢了些。

我曾经碰到过一个年轻人,总是手脚冰凉,还经常拉肚子。

给他把脉,脉迟而细。

原来是他长期喜欢吃生冷的食物,损伤了脾胃阳气。

“数脉”的口诀是“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这就像是心跳加快了节奏。

有次遇到一个小朋友,发烧咳嗽,脉象数而有力。

原来是外感风热,邪气在体内“捣乱”,导致身体奋起抵抗,脉象就快了起来。

“滑脉”的口诀是“滑脉往来前却顺,妊娠痰饮食滞存”。

就像一颗珠子在光滑的管道里顺畅地滚动。

我记得有位女士来调理身体,准备备孕。

给她把脉的时候,脉象滑而有力,再加上其他的症状,推测她可能已经有孕在身,一检查,还真准了!“涩脉”的口诀是“涩脉细迟往来艰,虚证气滞血瘀寒”。

就好像是走路遇到了很多阻碍,不顺畅。

曾经有位老人,总是觉得胸口闷痛,脉象涩而无力。

经过诊断,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心脉瘀阻。

“洪脉”的口诀是“洪脉满指波涛涌,来盛去衰热盛凶”。

就像是洪水汹涌澎湃。

有一次在夏天,一个小伙子中暑了来看病,脉象洪大有力,明显是体内热气太盛。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把脉,又称切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触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医者可以获取患者身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判断病情。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口诀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一、脉象要素脉象要素包括位、数、形、势四个方面。

“位”指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

浮脉位浅,轻取即得;沉脉位深,重按始得。

“数”指脉搏的频率。

快为数脉,一息五六至;慢为迟脉,一息三至。

“形”指脉搏的形状。

如洪脉宽大,状如洪水;细脉如线,细小而软。

“势”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实脉有力,应指充实;虚脉无力,按之空虚。

二、常见脉象口诀1、浮脉浮脉轻取即可得,外感风邪表证多。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是表虚。

2、沉脉沉脉重按始应指,里证常见此脉形。

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里虚寒。

3、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阴盛气血寒。

4、数脉数脉一息五六至,热证阳盛或虚劳。

5、洪脉洪脉来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

热盛阳明气分证,脉洪有力为真实。

6、细脉细脉如线应指显,气血两虚多常见。

7、滑脉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痰食实热多常见,妇女妊娠亦可见。

8、涩脉涩脉细迟往来难,短且散止又复还。

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亦相干。

9、弦脉弦脉端直似琴弦,肝经病主痛与寒。

10、濡脉濡脉浮细软而棉,气血不足湿邪缠。

11、促脉促脉数而时一止,阳盛实热阴血瘀。

12、结脉结脉缓而时一止,阴盛气结寒痰瘀。

13、代脉代脉动而中止时,良久方还元气亏。

三、脉象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性质、病位、病势和患者的体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浮脉多主表证,沉脉多主里证;数脉多主热证,迟脉多主寒证;实脉多主实证,虚脉多主虚证。

但脉象的诊断并非单一依靠某一种脉象,而是需要综合多种脉象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等进行全面分析。

有时,同一疾病在不同的阶段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脉象,或者不同的疾病可能会出现相同的脉象。

因此,中医把脉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细致的观察。

脉诊知识点归纳范文

脉诊知识点归纳范文

脉诊知识点归纳范文脉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检查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脉象被视为人体经络系统的反映,可以反映出人体气血、脏腑功能、病理变化等信息,因此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脉诊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脉诊的重要知识点的归纳:1.脉搏的基本知识:脉搏是指血管中血液射入动脉的推进波动,通常可以通过在人体的动脉上感受到。

脉搏的基本特征包括节律、速度、力度、宽度、深浅等。

2.脉诊的位置:脉诊的位置主要包括手腕(尺脉和骨脉)、阳关(正脉和荣脉)、脚背(胆经脉)等。

通过在这些位置感受脉搏的变化,可以判断出不同脏腑的功能状态。

3.脉搏的切诊:脉搏的切诊是通过触摸和感受脉搏的变化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切诊主要包括察脉的节律、速度、力度、宽度、深浅等方面的变化。

在脉搏的切诊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等人群的脉象的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4.脉象的分类:根据脉搏的特点,脉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脉象包括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濡脉、涩脉等。

每一种脉象都代表着不同的疾病和身体状况。

5.脉诊的四诊合参:脉诊在中医诊断中是四诊合参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与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诊断体系。

通过脉搏的变化,结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医生的询问,可以对疾病的性质、病因、病位等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

6.脉诊的临床应用:脉诊在中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的判断、疾病的辨析等。

通过脉诊,医生可以了解疾病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作出相应的治疗计划。

7.脉诊与症候学的关系:脉诊与中医的症候学密切相关。

根据脉搏的变化,可以分析出人体的脉象特征,从而得出相应的症候。

脉诊可以判断病情的缓急和轻重,并根据症候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8.脉诊和西医诊断的关系:脉诊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与西医诊断有所不同。

在西医诊断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疾病。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哎呀,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神奇的话题——中医把脉。

你们知道吗?中医把脉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那么,如何学好中医把脉呢?这里就有一个简单易懂的口诀,叫做“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1. 1.1 观察手腕:我们要观察对方的手腕,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哦!要用两只手分别握住对方的手腕,然后轻轻地摆动一下,这样对方就会自然地伸出手臂。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仔细观察对方的手腕了。

手腕上有三条主要的血管,分别是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三条血管的搏动情况,来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2 1.2 轻触皮肤:接下来,我们要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触碰对方的手指关节处的皮肤。

这里的皮肤是人体最薄的地方,也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

通过轻触皮肤,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血液流动情况,从而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1.3 1.3 比较搏动:当我们轻触对方的皮肤时,可以观察到对方的掌侧动脉、尺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情况。

一般来说,健康的人的这三条血管的搏动应该是均匀、稳定、有力的。

如果搏动过快、过慢或者无力,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健康问题。

1.4 1.4 感受心律:除了观察血管的搏动情况,我们还可以尝试感受对方的心律。

方法很简单,就是用食指和中指轻轻地按在对方的手腕上,然后慢慢地数数对方的心跳次数。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

如果心率过快或过慢,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1.5 1.5 注意呼吸: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呼吸情况。

健康的人的呼吸应该是平稳、有规律的。

如果呼吸急促、浅表或者有喘息声,那就说明对方可能存在呼吸系统问题。

2. 2.1 询问病史:在把脉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向对方询问一些关于病史的问题。

比如说,最近有没有感冒发烧?有没有失眠、头痛等症状?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对方的身体状况。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知识点总结
一、把脉的基本方法和常用脉象
1. 把脉的方法
(1)取脉的位置:中医把脉主要取脉位包括两脉三关十二经主脉等等,最常用的是两脉(尺、搏动动脉)、三关(尺、关、尚)和十二经脉。

(2)取脉的方法:中医取脉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取脉、间接取脉、双手并用取脉等方法。

2. 常用脉象
(1)脉象的分类:中医脉象分为浮脉、沉脉、缓脉、数脉、结脉、滑脉、长脉、短脉等
多种类型。

(2)脉象的诊断:通过观察脉象的频率、强度、和谐度、均匀度等来诊断疾病的性质、
部位和进展趋势。

如脉浮为表、脉沉为里等。

二、把脉的注意事项
1. 环境要安静:把脉时要求患者保持安静,避免干扰。

2. 时间要充分:把脉时应该足够时间,才能观察脉搏的形态和变化。

3. 力度要均匀:取脉时用力度要轻缓均匀,避免引起患者的不适。

4. 饮食要控制:把脉之前患者应该避免饮食刺激,如饮酒、饮浓茶等。

三、把脉的临床应用
1. 疾病辨证:把脉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脉象来辨别疾病的性质和归类。

2. 病情判断:把脉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3. 药物选择:把脉可以根据脉象的不同来选择对应的药物,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观察疗效:治疗后通过把脉可以观察病情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以上就是中医把脉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然,把脉是一门高深的医
学技术,需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系统的中医知识来进行准确诊断。

希望大家能够多加
练习,掌握把脉的技术,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脉络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脉络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脉络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脉象脉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脉搏的频率、强弱、长度、力度、节律、形态等特征,可以了解患者体内的气血状况及疾病的发展变化。

常见的脉象有数、缓、濡、紧、细、滑、浮、沉、弦、结等。

数脉意味着脉搏跳动频率增快,表示阳气亢盛;缓脉则表示气血亏虚;濡脉表示气血充盈;紧脉表示气血不畅;细脉表示脏腑气血不足;滑脉表示脏腑气血均和;浮脉表示虚实相兼;沉脉表示气血不足;弦脉表示肝郁气滞;结脉表示痰浊内结。

通过对脉象的识别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及病机,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二、脉理脉理是指脉象所反映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认为,“脉通则血行,血行则气行”,脉理的变化反映了机体血气的变化。

常见的脉理包括浮、沉、缓、数、洪、微、细、弦、大、滑、爪、涩、弱、敛等。

浮脉是表证,沉脉是里证;数脉是实证,缓脉是虚证;洪脉是实证,微脉是虚证;细脉是虚证,弦脉是实证;大脉是实证,滑脉是虚证;爪脉是虚实夹杂证,涩脉是实证,弱脉是虚证;敛脉是气逆证。

通过对脉理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性质和转归,指导治疗的调整和进展。

三、脉测脉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脉搏的节律、沉浮、弦缓、长短、粗细等特征,反映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状况。

脉测主要包括寸口尺三脉的测诊,其中寸口尺三脉又分为表里关脉和五行脉。

表里关脉是指位于前臂青筋口内侧(寸脉),喉部颈部中央(关脉),大腿内侧(尺脉)的三脉。

五行脉是指寸脉对应心脏、关脉对应肝脏、尺脉对应肾脏。

通过对脉搏的测诊,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病理机制。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脉搏特征,辨识疾病的性质和病程,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脉病脉病是指脉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脉搏是患者疾病状态的一个重要反映,通过对脉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病理机制,指导治疗和预后。

常见的脉病包括脉搏跳动频率、强度、长度、力度、节律、形态等特征的变化情况。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把脉入门必背口诀”的文案:咱今天就来唠唠把脉入门的那些必背口诀。

把脉这事儿啊,听起来挺玄乎,其实就是中医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身体状况的一门学问。

要入门把脉,就得先把一些口诀牢记在心。

就说这“浮脉轻取即可得,沉脉重按始应指”,意思就是浮脉啊,轻轻一搭就能感觉到,而沉脉呢,得用力按下去才有感觉。

这口诀简单吧?可真要掌握好,还得下点功夫。

我记得刚开始学把脉的时候,那真是一头雾水。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互相把脉练习。

我对面坐的是个小胖子,我一搭他的脉,哎呀,感觉模模糊糊的,心里直犯嘀咕:这到底是啥脉啊?老师走过来,轻轻敲了下我的脑袋说:“用心感受,别着急!”然后耐心地给我讲解,怎样分辨脉象的细微差别。

再比如“迟脉一息不足四,数脉一息五六至”,这说的是脉搏跳动的频率。

迟脉跳得慢,数脉跳得快。

可这快慢的度又该怎么把握呢?我当时就天天拿着个小计时器,自己给自己把脉,边把脉边数,弄得跟个科学怪人似的。

还有“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

滑脉就像是珠子在盘子里顺畅地滚动,涩脉呢,则像是用不太锋利的刀在刮竹子,那种不顺畅的感觉。

为了体会这两种脉象,我没事就去摸摸家里的珠子,再去感受感受竹子的表面,就想找找那种感觉。

把脉入门的口诀还有很多,像“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紧脉绷急弹指,状如转索”等等。

每一句口诀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需要我们慢慢去领悟和实践。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渐渐摸到了一些门道。

有一次,我给家里人生病的亲戚把脉,还真能说出个一二来,虽然不是特别准确,但也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了。

总之啊,把脉入门的这些口诀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想真正掌握好把脉这门技术,就得把这些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多实践、多体会。

相信只要用心,咱们都能成为把脉的小行家!不知道您看了我这一大通唠叨,对把脉入门的口诀有没有多一点了解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执业药师脉象知识点

执业药师脉象知识点

执业药师脉象知识点一、脉象的基本概念。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正常脉象称为“平脉”,是健康无病之人的脉象。

其特点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或五至(相当于72 - 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二、脉象的要素。

1. 脉位。

- 浮脉。

-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 临床意义:主表证,亦见于虚阳浮越证。

当外感病初起,机体正气趋向于表,以抗御外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见浮脉。

- 沉脉。

-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 临床意义:主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病邪在里,气血内困,故脉象沉而有力;若脏腑虚弱,正气不足,阳虚气陷,不能升举,脉气鼓动无力,故脉沉而无力。

2. 脉率。

- 迟脉。

-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60次以下)。

- 临床意义:主寒证。

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

寒凝气滞,气血运行缓慢,故脉象迟慢。

- 数脉。

-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相当于每分钟90 - 120次)。

- 临床意义:主热证。

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邪热亢盛,气血运行加速,故见数脉。

3. 脉力。

- 虚脉。

-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

- 临床意义:主虚证。

多为气血两虚。

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力,血虚则不能充盈脉道,故脉象虚弱无力。

- 实脉。

-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按皆有力。

- 临床意义:主实证。

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正邪相搏,气血壅盛,脉道坚满,故应指有力。

4. 脉形。

- 洪脉。

-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 临床意义:主气分热盛。

内热充斥,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象洪大。

- 细脉。

-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营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遏脉道,气血运行不利,均可导致细脉。

5. 脉势。

- 滑脉。

-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口诀一:一脉之理要记清,手腕寸关尺有名。

就像小路有三段,寸在最上近鱼际。

关在中间不偏离,尺部靠着手腕底。

左手心肝肾来应,右手肺脾命相依。

轻按为浮重按沉,浮取就像树叶轻。

风吹叶动飘又停,沉取好比石沉井。

仔细体会指下情,脉象不同病相异。

口诀二:把脉入门不犯难,首先知晓寸关尺。

寸关尺部像阶梯,一步一步往下递。

一寻浮脉如毛羽,轻轻搭手就觉起。

好似风吹浮柳絮,表证常常能触及。

二看沉脉力深沉,重按才把脉象寻。

仿佛水底石沉稳,里证可能把身侵。

缓脉四至平和态,不急不躁很自在。

若见数脉跳得快,一息六至病邪来。

口诀三:中医把脉有诀窍,一二三四要记牢。

一是脉象有部位,寸关尺部定位准。

好像地图标地点,找对地方才能诊。

二说脉象之形状,滑脉就像珠滚盘。

溜溜滚动很圆滑,痰饮食滞可能患。

涩脉恰与滑相反,往来艰涩不顺畅。

如同轻刀刮竹般,瘀血气滞要考量。

三看脉象之力度,有力无力意义长。

口诀四:把脉开始莫慌张,先找寸关尺地方。

寸关尺部似桥梁,连通气血之征象。

一观洪脉气势强,来盛去衰像波浪。

洪水滔滔奔流淌,热盛之证可推想。

二察细脉细如丝,丝线一般真纤细。

精血不足或湿痹,细脉出现要注意。

微脉更加微弱极,若有若无似游丝。

阳气衰微身体虚,看到微脉心忧思。

口诀五:学把脉呀趣味多,听我来讲小口诀。

寸关尺部先明确,如同家里三间屋。

一间住着心和肺,这是右手寸与关。

另一间里脾和胃,就在右手关尺间。

左手屋子肝肾连,寸关尺部各有专。

再看脉象怎分辨,一瞧弦脉像琴弦。

端直而长绷紧感,肝病常常现此弦。

二看紧脉如牵绳,左右弹手紧绷绷。

寒证疼痛它先行。

口诀六:中医把脉要入门,简单口诀心中存。

寸关尺部定好根,就像种树先挖坑。

坑挖好了苗才稳,部位找准脉才真。

一讲濡脉极细软,浮细无力水上绵。

好似棉花漂水面,虚证湿困会出现。

二谈弱脉沉而细,重按无力软兮兮。

像是小草被风欺,气血不足是根基。

散脉散漫无规律,浮散无根不整齐。

元气离散多危机。

口诀七:把脉入门有妙法,数字口诀来帮咱。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

〖中医指南〗把脉入门必背口诀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显著。

把脉作为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有着千百年的历史。

对于初学者来说,把脉入门却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一些把脉入门的必背口诀,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艺。

一、1.1 了解脏腑功能,掌握经络走向在学习把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医的脏腑功能和经络走向。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五脏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器官。

经络则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了解这些基本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脏腑功能的相互联系和经络的运行规律,为把脉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1.2 掌握脉象特征,辨别虚实寒热脉象是中医诊断的关键。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在学习把脉时,我们需要掌握各种脉象的特征,以便辨别虚实寒热。

例如:弦脉:紧绷而有力,多见于肝胆气郁。

滑脉:脉象流畅,多见于脾胃湿热。

涩脉:脉象滞涩,多见于血瘀证候。

濡脉:脉象湿润,多见于阳虚湿盛。

散脉:脉象散乱无根,多见于气虚血弱。

三、2.1 三指按脉,轻触重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压患者的寸口、关口、尺口,以获取准确的脉象信息。

按压时要轻触重压,避免用力过大或过小。

要注意手指的温度和力度,保持手部温暖,使患者感到舒适。

四、2.2 循经取穴,观察反应在把脉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结合经络走向和穴位位置,进行循经取穴。

通过触摸相应的穴位,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太冲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多用于治疗头痛、失眠等症状。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下方凹陷处,多用于治疗颈肩痛、感冒等症状。

神阙穴:位于胸骨下端凹陷处,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等症状。

五、2.3 结合病史,综合判断把脉不仅要依靠脉象特征,还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

在把脉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伴随症状。

要全面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表现,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把脉的入门知识的详解:
1. 把脉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变化和气血运行
的状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是否畅通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2. 把脉的位置:常用的脉搏位置有手腕部的尺泽脉、关冲脉、尺骨外侧脉等。

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手腕部位寻找脉搏,并通过按压、摸索等方式来感知脉搏的节律、强弱、速度等变化。

3. 把脉的方法:医生在把脉时,通常会使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位置,并观察脉搏的变化。

医生可以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虚实、浮沉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4. 把脉的诊断内容: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
况等。

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寒热、虚实、湿燥等病理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准确的把脉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作为患者,如果有需要,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把脉诊断。

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

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

中医把脉知识学习知识汇总中医把脉是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技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获取有关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从而辅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学习中医把脉知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下面是一些关键的学习知识汇总:1.基本概念:了解中医把脉的基本概念,包括脉象、脉诊、脉理等。

脉象是指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脉诊是指根据脉象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变化,脉理是指通过脉搏的触感和变化来判断病情。

2.脉搏的基本分类:掌握脉搏的基本分类和分类标准,包括寸脉、关脉、尺脉等。

寸脉是从大腕部位置开始向患者的手指尖端进行触诊,关脉是从足部踝关节上缘向下至拇指底谷的近端进行触诊,尺脉是从大腕部尺侧向患者的小指尖端进行触诊。

3.脉搏的基本参数:了解脉搏的基本参数,包括脉率、脉搏强度、脉搏节律等。

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的次数,脉搏强度是指脉搏的有力程度,脉搏节律是指脉搏的规律性。

4.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学习脉象与疾病的关系,包括不同脉象类型与不同疾病的对应关系。

例如,浮脉可能与表证、阳证、气虚等疾病有关,沉脉可能与内伤、阴证、痰湿等疾病有关。

5.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触诊脉搏的手法、注意事项和判断脉象的要点等。

例如,需要注意触诊时的力度和速度,同时还需要观察脉搏的节律和脉搏的表面特征等。

6.脉诊的临床应用:了解脉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和疾病表现等,从而指导治疗和调理。

7.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了解中医把脉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如舌诊、问诊和观察等。

中医诊断通常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来辅助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因此需要了解并掌握不同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之,学习中医把脉需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脉搏的分类和基本参数、脉象与疾病的关系、辨别脉象的方法和技巧、脉诊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他诊断技术的结合等知识。

同时,在实践中需要加强触诊脉搏的能力和经验积累,才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脉搏情况并辅助诊断疾病。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

中医把脉初步知识点总结一、脉诊基本概念和原理1、脉诊的基本概念脉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反映,也是人体生理和病理情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脏腑功能,血气状况和阳气阴气的盛衰。

因此,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2、脉诊的基本原理中医把脉的基本原理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速度、强弱、滑利和有无力等情况,推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理情况。

同时,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病因。

二、常见脉象的判读1、脉象的触诊方法脉搏的触诊方法主要有三种:徐缓步细法、弦、滑等脉象和细软、蜷缠等脉象。

其中,徐缓步细法是通过轻轻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速度和节律。

弦、滑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脉搏的强弱和滑利程度。

细软、蜷缠等脉象主要是通过手指轻压患者的脉搏,观察脉象的力度和滑利情况。

2、脉象的判读(1)浮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明显,而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和有力时,就属于浮脉。

浮脉常见于阳气亢盛,阴气不足,表病初起,中气虚弱等情况。

(2)沉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隐约或者触不明显时,就属于沉脉。

沉脉常见于阴气亢盛,阳气不足,表病发展,中气不足等情况。

(3)缓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缓慢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柔和时,就属于缓脉。

缓脉常见于气血亏虚,阳气不足,阳气内陷,阴虚等情况。

(4)虚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弱小、柔软而且触诊起来比较滑利时,就属于虚脉。

虚脉常见于气血不足,阴虚阳亢,脾胃虚弱等情况。

(5)实脉当患者的脉搏比较强硬而且触诊起来比较紧实时,就属于实脉。

实脉常见于气血亢盛,痰浊内生,阴阳失调等情况。

三、脉象的分析与诊断1、脉象的分析通过触诊患者的脉象,可以初步分析患者的脉象特点、脏腑功能情况和病理情况。

例如,如果患者的脉象比较浮大,有力且触诊起来比较顺滑,就说明患者的阳气亢盛,阴气不足,适合温补、滋阴的治疗方法。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

脉诊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脉搏的基本特征1. 脉搏的部位:中医将人体的脉搏分为头部、上肢、躯干、下肢等部位,各部位的脉搏有不同的特点和诊断意义。

2.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跳动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超出这个范围的脉搏频率可能意味着身体出现了异常。

3. 脉搏的韵律:脉搏的韵律是指脉搏的跳动节律和规律性,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如果脉搏出现不规则的情况,可能是身体出现了疾病。

4. 脉搏的强弱:脉搏的强弱是指脉搏的跳动力度,正常的脉搏应该是有一定的跳动力度,如果过强或过弱都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5. 脉搏的长短:脉搏的长短是指脉搏的跳动时间,包括长促脉、短细脉、长虚脉、浮沉脉等。

以上就是脉搏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出患者的脉搏情况,为下一步的诊断提供参考。

二、脉诊的方法1. 观脉诊法:观脉是脉诊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部位、频率、韵律、强弱等特征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脉象特点,为后续脉诊提供基础。

2. 摸诊法:摸诊是脉诊的核心步骤,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并记录下脉象特点,结合观脉的结果来判断患者的病机病因,并辨别病证和辨识病因。

3. 辨证施治:通过脉诊得出患者的脉象特点和辨证施治,选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或针灸、艾灸疗法,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以上就是脉诊的一般方法,其中观脉、摸诊和辨证施治是整个脉诊过程的主要环节。

三、脉象的诊断意义1. 脉搏的部位:不同部位的脉搏有着不同的诊断意义,如头部脉搏与脑疾病有关,腹部脉搏与脾胃疾病有关。

2. 脉搏的频率:患者的脉搏频率快慢与疾病的程度有关,频率过快可能是实证,频率过慢可能是虚证。

3. 脉搏的韵律:患者脉搏的韵律不规则可能是肝郁或痰浊阻滞,韵律过缓可能是阳气不振。

4. 脉搏的强弱:患者脉搏强有力可能是实证,脉搏弱可能是虚证。

5. 脉搏的长短:长脉可能是阳盛,短脉可能是阳虚,浮脉可能是阳虚,沉脉可能是痰阻。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脉学归纳总结

脉学归纳总结

脉学归纳总结脉学,作为中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观察与探测人体脉搏的方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病理变化。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脉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脉学的基本概念、分类与判断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脉学的基本概念脉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体脉搏的形态、变化规律以及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脉学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 脉搏:脉搏是指心脏收缩时由动脉传导出来的血液流动产生的一种搏动感觉。

2. 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人体的动脉来了解人体的脉搏,从而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3. 脉证:脉证是通过触诊脉搏后观察与患者的主诉、症状相结合,来判断疾病的根源和发展趋势。

4. 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如快、慢、洪、细等。

二、脉学的分类根据传统中医学的理论,脉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三部脉学:即脉证、脉诊、脉搏三个方面的研究。

脉证主要研究人体脉搏与病症之间的关系,脉诊是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人体的脉搏情况,脉搏则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重要指标。

2. 望脉学:望脉学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唇色等来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疾病发展趋势。

3. 听脉学:听脉学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咳嗽、心率等声音来了解脉搏的状况。

三、脉学的判断方法脉学的判断方法主要是通过触诊脉搏的方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常用的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1. 脉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脉搏跳动的次数,一般成年人的脉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脉率过快或过慢均不正常。

2. 脉象:脉象是指人体脉搏的形态和特点,包括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洪细等。

通过触诊脉搏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人体脉搏的异常情况。

3. 脉度:脉度是指脉搏的力度和强弱,通过触诊脉搏的力度可以判断血液循环的情况以及人体脏腑功能的强弱。

4. 脉虚实:脉虚实是指脉搏的表现形态,脉实表示有热邪实状或气滞、痰浊等病邪阻于经络,脉虚表示有寒邪虚体或正气虚不足等情况。

中医把脉知识干货集合

中医把脉知识干货集合

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 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 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把这些脉象再重新组合,因为临床会有很多脉象组合在一起,如,浮迟,浮数,浮长,浮细,同样,沉脉也是,沉短,沉而有力,沉数,都需要我们结合起来细细分析。

举个例子,如左寸沉短而无力,寸关平脉。

首先,左寸主心,病位在心。

短主不足,无力也主不足心脉不足会导致什么病呢,心的功能心主血,心的搏动输送血液到全身,他的不足首先会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健忘。

全身无力,每天懒洋洋的。

如左尺脉见沉数,沉主里证,主阴,数主热证,在病位在肾与膀胱,那么就是肾与膀胱有热,会出现小便黄,热,手脚发热,腰膝酸软,盗汗等症状。

再如,寸脉浮数,尺脉沉细,寸脉主阳,数 主热,浮脉也主阳,尺为阴细为不足,结合起来就是阴虚不制阳,阳浮于上,这样的病人必然会头晕,用药也可补阴潜阳为治。

再一个就是,要多实践,我们周围有很多人,我们的朋友亲人,我们都可以作为实习对象,每个人都有这个条件,多练才会出成绩。

我刚开始时,一天有时看几十人, 看完之后对比一下,看哪对了哪错了,总结,慢慢的就熟练了。

诊脉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分部,分脏器,每个脏器的功能都是什么,出现了寒热,表里,阴阳,虚实会有哪些毛病,另外也切莫持一诊而诊病,古人的四诊合参是很有道理的。

脉诊最简单 只需要分辨;1 有力无力——辨阳气足不足2 脉体大小——辨阴血足不足3 脉位浮沉——辨阳气在表在里如此而已 就足够辨证了脉浮:为阳气在表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夏天阳气行表 脉沉:为阳气在里攻邪(有力),或者阳气不足(无力),或者冬天阳气行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弦 若脉体跳动较平脉弦直有力者,即谓为弦。弦为脉管绷直性能之太过脉。病位于半表半里, 气血凝敛,故有时弦脉亦主寒、主水;筋脉拘急,脉自弦,故弦脉亦有时主痉病。
18.弱 若脉体跳动较平脉松弛无力者,即谓为弱。弱为脉管绷直性能之不及脉。气血不振则脉道弛 弱,故主气血虚,或多汗亡浸液。
19.滑 脉内血行较平脉应指流利者,即谓为滑。滑为脉管内血行畅利之太过脉,为邪热盛实、血气 奔腾之象,故主邪实热盛。然妇女妊娠健康正常者,脉亦有滑象。
脉象和症状一样,都是罹病机体异于健康时的一种反应,不过它比一般的症状更富于敏感性。 《内经》、《难经》、仲景书,虽均有脉象名称,但很少阐述各脉的形象。 如果我们从脉象生成的源头出发,再通过对仲景著作原文的研究分析,就不难掌握仲景脉学的真谛 了。
人身血脉的变化不但反应了机体内在环境的改变,还反映了外部自然界的异动。
中医是依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反应,进行统一的观察与分析,讲求适应整体的辨证施治。
一个中医师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取证全面、辨证精确,并以其程度为先决条件。 所以举凡目之所能望,耳之所能闻,问之所能知,切之所能感(包括诊脉和诊腹),均为中医辨证 取材的对象,并将此望、闻、问、切称为四诊,可谓平等对待,无轻重之分。 何谓脉象?无病健康人的脉,谓之平脉,平脉不以象名。人若有病,则脉失其平,就其不平者,才 名之义象,即为病脉。
其实凡脉之为象,均有其取象的基础内容。例如浮沉为象是取之于脉动位置的浅深;数迟为象是取 之于一定时间内脉动至数的多少。实虚,乃关于脉动力量的盛衰;脉的大细,乃关于脉管广度的宽 窄;脉的滑涩,乃关于脉内血行的畅滞等。由此可知中医所谓任一脉象,都是属于脉的个别内容的 消长反映,那么依照脉象的内容,以按寻其消长情况,又何难之有呢?
1.浮 浮脉是脉动深度的潜在象,它是脉动的位置较平脉潜伏于外者,故谓之浮,属于太过的一种 脉。凡是脉太过,均主有余的一类病。所谓有余,包括邪气盛实之有余,或病势进展的有余,或机 能亢盛之有余等内容(以下仿此不另说明)。今浮脉既属脉动浮浅向外的有余,为阳气亢进于体表 的象征,病毒由于阳气之亢拒于外,只能发为在表的病,所以浮脉主表;热盛者气为之张,所以浮 脉亦有时主热;阴血虚于内,阳气浮于外,此浮由于内在血液之需(伤津亡血),所以浮脉有时亦 主虚。 2.沉 沉脉是脉动深度的潜在象,它是脉动的位置较平脉深沉于内者,故谓之沉,属于不及的一种 脉。凡是脉不及,大都主机体机能的障碍或沉衰(以下仿此不另说明)。今沉脉既属脉动沉潜在里 的不足,为阳气受阻于里之形象,故沉脉主里;然阳气虚衰,脉亦沉陷不振,故脉沉亦主虚、住 寒;阳气不振,则水留不行,寒水过盛,亦足致阳气沉衰,故沉脉有时亦主水。
脉象是相对平脉比较而来,所以脉取太过、不及,当为辨脉之大法。太过者,谓较平脉为太过也; 不及者,谓较平脉为不及也。脉象虽极复杂,概言之无不分属以上两大类别。
各种脉象归纳起来,有来自脉动状况,如数、迟是也;有来自脉体状况,如大、细是也;有来自血 行状况,如滑、涩是也。此三者和上述脉象的两大类别,即为脉象生成的源头。
以上提到的共计二十六种脉,多数为单象脉,也有另立了专称的微甚脉和兼象脉,皆为临床习用之 脉名,我们可称之为基本脉象。 寸口脉即今之桡骨动脉,诊时可以中指端向掌后高骨动脉处按之,即为关位,然后再下食指与无名 指,前指所按即寸位,后指所按即尺位。因人的高矮不同,故下指亦有疏密。把脉体分而为三,寸 、关、尺谓为脉之三部。 诊查脉象时,轻下其指以候之(即浮脉诊取之指力),谓为浮取;重下其指以候之(即沉脉诊取之 指力),谓为中取。浮、中、沉谓为脉之三侯。每部各有浮中沉之三侯,三而三之为九,故谓为三 部九侯。 诊脉之所以要讲三部九侯者,以脉之应于病,常以部位和为侯的不同而异其形象。例如寸脉浮而尺 脉弱,即属于部位之不同象;又如脉浮虚而沉涩,即属于为候的不同象。这种部位不同象或为候不 同的脉象,可称之为复合脉,似此为例甚多,无须一一例举。 可见,虽知诊脉取象之道,但如不按三部九侯之法求之,则不足以知全部的脉象,必须两者结合为 用,才可以尽诊脉的能事。 诊脉时,要分别就脉动、脉体、血行各方面的内容逐一细审,尤其初学者,更应专心于一,不得二 用。例如诊查脉动位置的深浅时,不要旁及次数的多少;诊查脉动次数的多少时,亦不要旁及力量 的强弱等。要这样依次推敲,一一默记。
23.洪 洪为大而实的兼象脉,属太过脉,主邪盛大热。
24.微 微为细而虚的兼象脉,属不及脉,故主正衰、气血不足。
25.芤 芤为浮大但重按而虚涩的复合脉,所谓浮大中空者,属不及脉。中空,即按之动减(指脉内 不充实而跳动力量不足),乃浮大其外空涩其内之象,故主血虚、虚劳。久病见此脉难治。
26.革 革为芤而弦的兼象脉,属不及脉,血虚于内而脉管反弦强硬变于外之象,故主大亡血或久 失精。
5.实 实为脉动力量的太过脉。因其按之脉动较平脉实而有力,故谓为实。为邪气既盛而正气抗拒 亦力之象,故主实证。
6.虚 虚为脉动力量的不及脉。因其按之脉动较平脉虚而无力,故谓为虚。为人已虚、正气抗邪力 衰之象,故主虚证。
7.结 结为脉动节律上有间歇的脉象。若脉动时一止,而止即复来,则谓为结。结者,如同绳的中 间有结,但前后仍相连,寓间歇时间甚暂之意,属于不及脉一类。心气虚、血少,脉乃间歇,故结 脉主心虚血少;但淤血阻碍亦恒致脉有间歇,故结脉又有时主淤血。
12.短 若脉上不及寸而下不至尺者,则谓为短。短为脉管应指长度的不及脉,为气血不足之象,故 主血气虚衰。然亦有禀赋素弱而见此脉者,则不属病脉。
13.大 若脉管较平脉粗大者,即谓为大,大为脉管广度(粗细)的太过脉,为热盛气血鼓张之象, 故主实热;然有外无内之大,为阴虚于里,虚阳外亢之象,故有时主虚。
14.细(或小)若脉管较平脉细小者,则谓为细,细为脉管广度的不及脉,为血气虚少脉无以充之 象,故主血气虚。
20.涩 脉内血行较平脉应指涩滞(往来不流利)者,即谓为涩。涩为血行虚滞之不及脉,为血气不 充、涩滞难行之象,故涩脉主血少。然外为湿阻或血有瘀结,亦均足使脉涩,故亦有时主湿或主瘀 。
21.疾(或急) 疾为数之甚象,属太过一类的脉,故新病则主邪热剧甚。久病虚甚,见此脉难治。
22.伏 伏为沉之甚象,属不及一类的脉,故主阳气沉衰,或病水(里有所结,脉亦常伏)。
15.紧 若脉体周围束裹程度较平脉紧束有力者,即谓为紧。紧为脉管约束性能(脉体周围强度)之 太过脉。寒主收引,脉管聚束有力,故紧脉主寒邪盛;水性寒,故亦有时主病水;然病势紧张,而 脉应之紧张有力,故若痛、若宿食等邪实冲逆,有时脉亦紧。
16.缓 若脉体束裹程度较平脉松缓无力者,即谓为缓。缓为脉管约束性能之不及脉。正气不足则脉 形缓纵,故缓脉主津血虚、营卫气伤。亡血、汗出脉常缓。
中医的诊断并不是要求固定的明确病名,乃是要求及时地适应治法。对于这一事实,脉诊虽有一定 的作用,但主要还是决定于全部脉证上面,而很少单独由脉本身来决定的。
这是说明每种脉主于为病的某一或某些属性或因素。例如浮脉的主病,说它主表、主热、主虚,即 是说患者的脉如现浮象,则其为病当不外乎属表、属热、或虚等属性中的一个。如同时参照并见的 脉和证,便能较容易地确定其究竟属于哪一种。所以关于脉的主病研究,与诊断上是占有相当重要 地位的。
中医诊脉是分三个方面共九项内容,而个别地与平脉进行比较取象。
病脉是平脉的差象,故不论太过与不及,均当有微甚程度的区分,如浮脉有微浮、甚浮,沉脉有微 沉、甚沉等。在习惯上亦有为此类脉另立专称者,如数之甚者称为疾(急)脉,沉之甚者称为伏脉 。 另外脉来所现也有非单纯一象者,而是两种或多种单象脉同时出现,如脉大而实;或细而虚;或浮 、大而涩;或浮、大、涩而弦等。在习惯上亦有为此类脉另立专称者,如洪脉、微脉、芤脉、革脉 等。还有更多的兼象脉并未立专称,而临证则随时可见。
8.代 代亦脉动节律上有间歇的不及脉。若脉动中止,良久而始再动,则谓为代。代者,更代之 意,因间歇时间较久,有似另来之脉以代前者。代亦主心虚血少,其有似结脉,但较结脉为重笃; 虽亦主淤血,但多属虚证,而不似结常主淤血之实证。
9.动 此脉来源于脉动的不匀。若脉动有似跳突(起伏形象上的表现)或摇摆(前后部位上的表 现)者,即谓之动。动为脉动突出于一点的太过脉。机体受急剧的刺激,随其所受处所,应之于脉 的左右上下相当的部位(此可参看后之三部九侯规律),而显如豆的跳突,故动脉主惊(惊则胸腹 动悸)、主疼痛。
假如医者能把握住这些原则,并且清楚地知道每一脉象所反映的实际内容,那么凭脉以诊病,也就 不是难于理解的一件事了。
所以一个中医师,只要他诊脉取象正确,并能依法参照所有病证,以求诊治之道,那是不会错误的 。
浮、沉、数、迟、实、虚、大、细、滑、涩等极其繁复的脉象,只是若干不同的抽象概念,如何能 令其一一明辨于指下?
3.数 数是脉动速率的太过脉。若于定时内,脉动的次数较平脉为多者,即谓为数。心主血脉,脉 动发于心,心受盛热刺激加速其运动,故数脉主热;热盛则阴液虚衰,亦恒促使发热,久病脉数, 多数虚损,故数脉亦有时主虚。
4.迟 迟为脉动速率的不及脉。若于定时内,脉动次数较平脉少者,即谓为迟。体内热能衰减,影 响心脏跳动迟缓,故迟脉主寒;血循环减退,机体营养不足,故迟脉亦主营气不足;病实于里达至 相当程度,亦足使血行为阻而脉现迟,故迟脉有时亦主里实。
以上只是有关诊脉取象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若认为如此便可毫无遗憾地达成诊脉取象的目的,那 又未免把它看得太容易了。
因为虽知以脉动的浅深以诊脉的浮沉,但是医者心中不先有个不浮不沉的标准,是难以辨出或浮或 沉的脉象的。
为了丰富我们对于平脉的标准知识,就必须于多种多样的人体上做长时间的不断的练习,才能达到 心中有数指下明了的程度。此为练习脉诊必须要做的首要功夫。
10.促 此脉亦来源于脉动的不匀整。促为迫或近之意,若脉动迫近于上、于外。即寸脉浮关以下 沉者,则谓为促。促为脉动促击于寸上的太过脉。表不解则邪气冲击于上,脉因应之促击于寸口, 故促脉主表;亦主气上冲(上实下虚多见此脉)。结胸病有时见此脉。
11.长 平脉上至寸而下至尺,若脉上出于寸而下出于尺者,即谓为长。长为脉管应指长度的太过 脉,乃血气盈溢之象,故长脉主阳热盛;不过亦有禀赋强实而见此脉者,则不属病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