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

合集下载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家天地2009年8月公共政策执行,简言之,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主体为了达到预定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而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调整的对象,使公共政策具体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陈振明教授认为“所谓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措施,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行为过程。

”[1]260“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事关政策的成败。

”[1]254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政策自身质量、政策资源、执行主体、目标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2]333,制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常被定义为“人类在其中相互影响的框架”[3]195或“一系列人为设定的行为规则”[4]16。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制度因素为重点的阻碍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多种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执行不力是指,公共政策执行往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策的执行与政策制定时的初衷相违背,有时甚至出现过度偏离的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执行阻滞,例如丁煌认为:“政策执行阻滞是指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凝聚合流所形成的妨碍政策顺利实施乃至造成政策执行过程停滞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阻力合力及其运作方式。

”[5]32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1、政策表面化。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只是被宣传一通,而未被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性措施,使政策所产生的作用大大低于政策目标的要求。

2、政策局部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中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任意进行取舍,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出现与初衷相悖的结果。

3、政策扩大化。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附加了一些原政策目标所没有规定的不恰当内容,致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力度、目标超越政策原定的要求,影响了既定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府制定并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它直接影响着政府的效能和公众福祉。

然而,公共政策的执行往往面临各种挑战和制约因素,如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资源短缺、利益冲突等。

本文将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一、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政策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执行政策。

解决对策:1.加强政策执行者的培训和教育:政府可以提供培训机会和课程,提高政策执行者的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

2.吸纳专业人才参与政策执行:政府可以引入外部专业人才,与政府内部人员进行合作,提升政策执行者的能力。

3.建立指导和资源支持机制:政府可以建立专门机构或部门,为政策执行者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提高政策执行者的工作效能。

二、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方面的短缺。

解决对策:1.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政府可以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推动公私合作:政府可以与社会机构、企业和民间组织等进行合作,共同筹集资源,并通过合作共享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3.引入市场机制:政府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和资源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公共政策的执行。

三、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常见问题,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和阻力。

解决对策:1.公正和透明的决策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应该公正、透明,各利益主体应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减少利益冲突的发生。

2.利益平衡和妥协:政府应该找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协商和妥协解决利益冲突,提高政策执行的可行性。

3.法制建设和法律约束: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落实法律责任,保障公众权益,减少利益冲突。

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政策执行者往往面临信息不完整、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国家或地区为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指南。

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

这种偏差不仅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还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和资源浪费。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影响及矫正策略,以期为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1. 政策制定阶段的问题:政策目标的模糊性、政策内容的矛盾性等都会导致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2. 执行机构的问题: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执行力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3. 外部环境的问题: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可能使政策执行出现不适应,导致偏差。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1. 政策效果偏离预期:政策执行偏差导致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偏离,无法达到政策制定的初衷。

2. 社会不公: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引发社会不公,加剧社会矛盾。

3. 资源浪费:政策执行偏差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费,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策略1. 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明确政策目标,确保政策内容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加强执行机构的建设:提高执行机构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素质,加强执行力。

建立完善的执行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政策的正确执行。

3. 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密切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内容,确保政策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4. 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矫正,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引入第三方评估和公众参与: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和公众参与,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

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问题与对策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行动,并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影响社会活动中各利益诉求者的行为和利益分配方式,以达到政府既定目标的一些规定和行为。

因此,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公共政策制定的问题与对策1. 缺乏参与和民主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满足公民的需要和期望,但如果在制定过程中缺乏广泛的参与和民主,很可能导致政策与公民的需要和期望脱离实际。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推行公开、透明、高效、民主的政策制定模式,倾听和参考各方声音,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同时,推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决策过程。

2. 官僚主义和手段型思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主义与手段型思维的问题十分突出。

官僚主义问题表现在政策制定者的权威性、封闭性与自我保护性等方面;而手段型思维问题则表现在政策制定者将手段作为目的,忽略了政策与现实的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坚持以公共利益为核心,促进上下联动和多部门合作,通过政策创新和实现政策目标,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同时,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体系,强化对政策实施的审查和监督,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

3. 利益分配不均公共政策不仅要解决社会问题,还要货币和非货币的资源能够合理分配,并对社会错综复杂的利益诉求进行协调和认真地考虑。

但是,利益分配的不均会影响政策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政府应该加强与各利益关联方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政策宣传和公众教育,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政策资源合理利用。

此外,政府还应该注重政策衔接、协调和整合,提高政策效应的协同性。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问题与对策1. 执行缺乏有效措施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最终实现的过程,但常常会受到执行机构和官员素质、资源配置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执行结果与预期不符。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境及其破解路径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

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用等方面。

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過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标签:公共政策;困境;路径在我国,地方政府,即政策的执行主体,是指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乡镇级政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地方政府具体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困境,出现了政策执行的失真失实现象,最终导致了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一、对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困境分析公共政策执行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政策执行往往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体而言,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照搬。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执行者往往机械式的复制政策内容,照抄照搬的执行,忽略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责任推给政策制定者,这就严重损害了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政策抵制。

抵制公共政策的执行主要包括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的接受者,执行主体由于受到自身利益和政治觉悟的影响,会对其执行的政策产生抵制情绪;执行对象也会产生不接受和不认同的心理。

要是二者同时对一项政策产生抵制情绪,其危害更为严重,将会使公共政策执行中断。

(三)政策利用。

政策利用又称政策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会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政策加以执行。

这种执行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自利性,它会使得部门政策难以实现,不能完全的实现政策的既定目标。

(四)政策敷衍。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所谓公共政策,即公共权⼒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案。

它的作⽤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的⾏动。

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头或书⾯的指⽰、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执⾏在整个⾏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政⽬标的重要⼿段之⼀,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轻重的作⽤。

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公共政策在执⾏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严重影响了政策⽬标的有效实现。

对于我国公共政策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有关资料我总结了以下三个⽅⾯:(⼀)公共政策内容的偏离。

在公共政策的执⾏过程中,执⾏部门难免会考虑⾃⾝利益⽽偏离执⾏政策的内容。

擅⾃改动部分政策内容,选择性执⾏政策内容抑或延伸莫须有的政策内容,这些⾏为都对公共政策偏离预期效果产⽣不同程度的负⾯影响。

当需要执⾏的政策与负责执⾏的机关、部门存在利益冲突时,执⾏机关就制定与上级机关公共政策表⾯相⼀致,实际上相违背的执⾏措施,妨碍公共政策的全⾯实施。

执⾏对⾃⼰有利的内容,⽽擅⾃变动于⾃⾝不利的内容,严重影响党和围家的形象,极⼤损害了我国社会主义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国家和⼈民利益。

当地⽅政府单位注重⾃⾝利益⼤于国家时,执⾏机关便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筛选,选择对⾃⾝有利的规定执⾏。

合利执⾏,不合利不执⾏,在执⾏中见黄灯便⾛,见红灯便绕道。

置国家的利益于不顾,站在⼩团体利益的⽴场上钻政策的空⼦,断章取义,为我所⽤,极⼤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标的实施。

当然,在公共政策的执⾏中也有执⾏部门为了本地利益采取⼀些⼟政策,或附加⼀些原⽬标所没有的内容,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到位⽽出现政策失真。

特别是⼀些地⽅,打着贯彻上级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的旗号,另⽴⼀套规定,⾃⾏其是,谋取私利,严重阻碍了政策执⾏的⼒度和效果。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浅析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公共政策执行难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普遍问题。

笔者翻阅有关资料,就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字:公共政策、执行难、原因、对策“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1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一项行为准则,无疑具有强制实行的特征,因此,它的出台和实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无疑是具有不可辩驳的性质。

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现实的情况却又告诉我们,公共政策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很多却往往收不到其应有的效果,有的甚至出现与之相悖的抵制现象,于是,公共政策执行难的问题便摆在眼前。

问题的出现都有其原因,公共政策的执行难问题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原因。

相同地,每个问题的存在,也必然有其解决的办法。

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如下分析和讨论。

一、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公共政策执行难在另一种程度上又可称为政策失效。

政策失效是指决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抵触,不能完全按照决策的设计执行下去,决策执行结果不同程度地偏离了政策目标。

就政策失效的概念来讲,公共政策执行难的直接后果就是决策不能按照目标的方向进行。

不能按照预期地目标执行,政策就会处于闲置状态,处于闲置地政策,仍然放到社会管理当中,就很容易沦为个人或者小部分集体者的利益攫取的门径。

像这种沦落了的公共政策,不但不会起到应有的积极效应,而且还很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

西方新自由评论的公共选择学派指出了“公共政策由于政府自身利益存在而引起的公共政策失效,加剧了市场的失灵,带来了更大的资源浪费,甚至引发了社会灾难,这就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一个基本表现。

”2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可以知道,公共政策的失效往往具有以下几方面地原因:1、决策者本身的问题。

公共政策本身应该以公共利益为依据,但是现实中公共利益的标准难以确定。

这就给决策方带来了很大麻烦。

而由于决策者本身的价值观念和取向的限制,决定了其制定出来的政策的局限性。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

公共政策失灵及其原因【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公共政策的相关内容,简述公共政策失灵的种种表现,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公共政策;失灵;原因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失灵现象非常普遍,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用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但是有时受益的群众觉得政策取得了成功,受损害的群众觉得政策失败,出现相左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公共政策失灵,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

一、公共政策的相关内容1.1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的情境下,为解决社会问题或者实现社会目标制定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方案,是连接政府和社会的枢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实现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管理,保证社会经济、政治有序进行,公共政策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党的政策、人大立法和国家行政机关相应的法律法规。

1.2公共政策失灵对于公共政策评估大概有四种标准:第一,针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政策预期结果,这是公共政策预评估;第二,对公共政策内容进行阶段性分析,这是阶段性评估;第三,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估,这是政策过程评估;第四,对公共政策执行结果进行评估,这是结果评估,一般来说,以结果为导向的公共政策评估计较常见。

公共政策失灵是指某一项公共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因为利益博弈而出现非连续性的对政策适用群体造成始料未及的负面困扰的,偏离了政策制定者预想的目标,出现与公共利益相背离的现象。

公共政策失灵强调两点:第一,实际预想是公共政策制定者在决策的真正想法,不一定是国家对外宣称的目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背景进行推测;第二,始料未及是负面影响在预料之外的,如果负面影响是预测之中的,并且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这就不是公共政策失灵,而是政策的外部性。

二、公共政策失灵的表现及原因美国学者威廉•N•邓恩将政策过程从时间上划分为一系列独立的阶段,议程的建议、政策的形成、政策的采纳、政策的执行和政策的评估,根据这一划分,可以简单分析公共政策失灵的表现。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

浅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与对策引言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导致政策目标无法实现或产生负面影响。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非常复杂,涉及政府、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

因此,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影响因素分析1. 政策制定层面的因素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制定阶段的因素对后续执行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或不一致。

如果政策目标没有明确定义,或者存在不一致的目标,将导致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政策制定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到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将增加执行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制度不健全。

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将导致执行困难和效果不佳。

2. 行政执行层面的因素政府部门在实施公共政策时是关键的执行者。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行政机构的能力和资源。

如果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能力和资源来执行政策,将影响政策的执行效果。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

制度腐败和行政官僚主义会阻碍政策的顺利执行,增加执行的成本和延误。

•决策的透明度和参与度。

缺乏决策的透明度和广泛的参与度,会导致政策缺乏合法性和执行的困难。

3. 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因素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社会认可和支持度。

如果公众对政府的政策缺乏认可和支持,将对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将阻碍政策的执行。

•社会信任和合作度。

社会的信任和合作度对政策的执行至关重要,缺乏信任和合作将影响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

对策建议为了提高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我们需要针对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1. 政策制定层面的对策•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

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和统一政策目标,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混乱和困惑。

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

政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执行不到位的现象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不仅阻碍了相关部门的有效实施,也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本文将就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影响以及改进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1.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方面,执行主体的利益驱动是导致执行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一些情况下,相关部门官员可能会出于私利而敷衍塞责,不认真执行。

另一方面,一些的具体方案可能存在不合理和难以实施的问题,导致执行困难。

此外,执行不到位还与监督机制不完善和执行成本过高等因素有关。

监督机制不完善使得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同时,一些的执行成本过高,也会造成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2.执行不到位的影响执行不到位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执行不到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相关部门制定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执行,那么的初衷就会被破坏,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次,执行不到位也会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产生。

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人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绕过的执行,获得不正当的利益,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此外,执行不到位还会造成社会治理的困境。

相关部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建立在执行的基础之上,如果执行不到位,就会削弱相关部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导致社会治理的难度增加。

3.改进执行不到位的方法要改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是关键。

只有通过严格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的有效执行,防止相关部门官员出于私利而敷衍塞责。

其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的设计和制定,确保的具体方案合理可行。

只有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此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大对执行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加大对执行的投入和扶持等,来提高执行的效果。

综上所述,执行不到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改进设计和加大对执行的支持,才能有效提高的执行效果,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其实1角多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卖得很少
。最初出台“限塑令”时,各部门查得严,
免费的超薄塑料袋确实不见了,但随后查
处就松了下来。“有一个摊位给顾客提供

费塑料袋,所有的摊位都得跟
着给,不然就没生意了。”摊主王先生告
诉记者。
•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商管理人员 告诉记者,限塑现在以工商和质检为主 ,但源头不禁,流通就难禁。 而生产不
合格塑• 料袋的小厂大都很隐蔽,查处的 难度非常大。限塑令真正要执行,既要 从流通领域查起,又要从生产领域查起 ,市民也要主动拒绝使用违规塑料袋,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限塑” 。
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1、政策对象对公共政策的不支 持; 2、如果对政策对象的思维方式 和行为方式的调整与他们原来
的习惯差距较大,政策执行的 难度就大。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缩小 ”对政策对象行为的调节量,或 采取“渐进”的政策执行方式。
三、公共政策本身的问题
公共政策作为解决社 会问题的行为准则,必须 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但 是现实中存在着如下的问 题:
• ➢第一,政策缺乏合理的目标。
一项公共政策必须具有明确而 且合理的目标才会具有可行性。但 是现实中有些政策明显地脱离实际 ,制定的目标很难以实现。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分析
2024年2月1日星期四
• 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 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 、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 准则。公共政策作为政府的一项行为 准则,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 的空间内保持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并且得到有力地执行。但是在现实社 会中,公共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的 现象却十分普遍。
•个有机的系统,难以真正地落到实处 。 •此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但是局部的动荡乃至战争仍然不可 避免,时有发生,这就给公共政策的 制定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之 具有不可预测性。

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问题概述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旨在促进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

然而,在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法律法规与实际脱节等。

这些问题导致公共政策效果不佳,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质量。

二、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1. 原因:(1)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

(2)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和利益,常常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执行持消极态度或采取敷衍应付的方式。

(3)官僚主义:官员为了避免责任追究和承担风险,在执行公共政策时往往过于谨慎或推诿责任。

2. 改进措施:(1)完善协调机制:建立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2)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体系,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3)加强官员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官员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履行职责、推诿扯皮等行为进行惩戒。

三、法律法规与实际脱节的原因及改进措施1. 原因:(1)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空白和漏洞,无法有效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2)执行力度不足: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于公共政策的执行缺乏足够重视和力度,导致政策无法有效落地。

(3)信息不对称: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对于社会现状了解不足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公共政策与实际脱节。

2. 改进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并及时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

(2)强化执行力度:加大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力度和监督,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地。

(3)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加强对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及时调整公共政策,确保政策与实际相符。

四、结语我国的公共政策终结中存在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

只有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协调、提高执行力度等措施,才能够让公共政策真正发挥作用,促进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请您分析中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与原因:一、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问题就是:1、政策敷衍指公共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将政策束之高阁, 阳奉阴违, 敷衍塞责, 从而使政策变成了一纸空文, 根本谈不上解决具体问题,实现具体目标。

2、政策选择执行一些政策执行主体往往对政策“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政策附加政策附加的主要特点就是执行者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 自行其就是, 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4、政策歪曲公共政策执行者在传达与执行中对政策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 从而导致政策失真, 甚至被替换为与原政策完全不同的“新”政策。

5、政策抵制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不接受,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野蛮执行公共政策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滥用行政手段的现象,有的公共政策执行人员对执行对象动辄命令、强制, 使执行对象从心理上与行为上难以接受。

行政手段在执行中扭曲变形, 演变成野蛮执行, 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二、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1、政策本身的原因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就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就是否科学合理。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一个前提条件, 就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可钻。

政策就是否存在缺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就是策就是否合理;二就是政策本身就是否明晰;三就是政策就是否“前后左右”协调一致;四就是政策就是否多变。

2、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任何一项政策最终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这表现在:1)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种种原因, 一些政策执行者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措施。

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然而,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因此,对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是公共政策执行中常见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拖延、敷衍了事、执行不力等现象。

其原因可能是执行机构的人员配置、资源分配不足,或者是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不够。

2.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政策执行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各方的信息掌握程度不同,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执行偏差等问题。

3. 政策执行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也是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之一。

这表现为监督机构不独立、监督力度不够、监督过程不透明等问题,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纠正。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政策执行的力度为了解决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政策执行的资源和人员配置入手。

首先,要确保执行机构的人员配备和资源分配充足,以满足政策执行的需求。

其次,要加强执行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执行人员的政策意识和执行力。

2.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这包括加强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之间的沟通、加强执行机构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困难和执行偏差。

3. 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为了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机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地行使监督职能;其次,加强监督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最后,加强监督过程的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参与到监督过程中来。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解决途径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执行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策执行中的问题1. 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资源有限并且需要面临多个问题的处理,政府在资源分配上往往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投资,而其他地区则会被忽视。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可能会导致社会不满和不稳定。

2. 信息不对称:政策执行需要丰富的信息支持,但政府通常无法准确获取公众的需求和反馈。

此外,政府与执行机构之间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政策执行容易出现偏差或失误,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3. 执行难度与风险:执行一项政策往往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风险。

例如,执行环境可能不利,执行机构可能缺乏能力或资源,甚至会遭受利益相关者的干扰和阻挠。

这些因素使得政策执行变得复杂而困难。

二、解决途径1. 信息公开与民众参与:政府应主动公开信息,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策执行过程的了解。

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政府还应积极听取民众的声音和意见,并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2. 加强政策评估与监督: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政策评估机制,持续对政策执行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政府可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政策执行策略,提高执行效果。

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的政策执行行为进行监督,减少腐败和滥用职权的风险。

3. 提高执行机构能力与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对执行机构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

同时,政府应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与均衡,减少地区间的差距。

4. 积极应对执行风险:政府应预见和评估执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例如,加强对干扰和阻挠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执行机构的安全保障,建立高效灵活的应急机制等。

总之,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公共政策的执行难是指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是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合作不顺畅,或者是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预期之外的挑战。

公共政策的执行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策制定的过程可能存在一些缺陷。

一些政策制定者在制订政策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执行方面的问题,导致政策难以在实际中执行。

此外,政策制定者可能也没有充分了解相关的社会和经济现实,使得他们的政策很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其次,执行机构可能存在能力不足或不配合的问题。

一些执行机构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有效执行政策,或者缺乏对政策的充分了解和认同。

此外,一些执行机构可能存在内部利益冲突,导致他们在执行政策时不积极配合或拖延执行。

此外,一些执行难的原因还包括社会和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政府实施政策的环境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政治形势、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的改变等,这将会对政策的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受到困扰,导致执行难。

解决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对策如下:首先,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执行的可行性。

政策制定者应该广泛征求相关各方的意见,包括执行机构、相关利益相关者和专家等,以确保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此外,政策制定者应该通过分析实际情况和数据,确保政策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执行机构的能力和配合。

政府应该向执行机构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执行政策。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执行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他们按照政策要求履行职责。

此外,政府应该积极应对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政府应该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以增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最后,政府应该加强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该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政策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执行中的问题和困难。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难是指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挑战可能来自政策目标的多样性,执行者的限制以及意外情况的发生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几个重要原因:一、政策目标的多样性公共政策的目标往往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

这意味着政策执行者需要同时面对各个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不同领域的问题可能相互制约,因此很难在实践中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公共政策的执行难正是源于如何在各个领域之间找到平衡点,并制定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

二、执行者的限制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是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他们需要拥有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来实施政策。

然而,许多政策执行者面临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他们无法顺利地执行政策。

例如,政府机构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而一些关键组织可能面临拨款不足、人员不足等问题,导致缺乏执行政策的能力。

三、利益相关者的反对公共政策往往会牵涉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对政策的实施产生反对。

他们可能担心政策的实施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会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止政策的执行。

例如,一些行业协会可能会通过游说和抗议来阻止政府制定对其不利的政策。

这种利益相关者的反对会使政策的执行变得困难和复杂。

四、监督和评估不足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有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来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

然而,一些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执行的效果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

这使得政策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执行效果得不到改进,最终导致政策执行的困难和失败。

五、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发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为政策实施涉及到大量的人员和资源,所以意外事故、突发事件等也可能会对政策的执行产生影响。

例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恐怖主义等都可能对公共政策的执行产生负面影响,使政策的执行变得困难。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

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一)政策“先天不足”,质量不高政策执行难首先要反省公共政策的质量,政策本身的质量高低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紧密相关。

因为“执行”不会单独存在,它必须以“决策”为依据,如果政策质量不高,又怎么能指望执行出好结果呢?政策质量不高,表现在:1.政策目标的多元性和不一致性,导致政策执行难。

有的政策有不止一个目标,如果目标之间相互促进,一个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另一个目标的实现,则目标之间就不易发生冲突;如果目标不一致,当一个目标的实现会影响到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时,就表现为政策的执行难。

2.政策方案烦琐,受惠幅度小,导致执行难。

如政府出台的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有诸多硬伤。

首先是手续烦琐,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要向工商、税务、卫生、民政、劳动保障、公安、烟草等部门的相关收费单位出具本人身份证、高校毕业证以及工商部门批准的从事个体经营的有效证件,经收费单位核实无误后按规定免交有关费用。

庙多神仙多,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人为不便。

其次是优惠力度偏小,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免交的是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是指各种等级证书的工本费、登记类和管理类收费项目。

事实上,要鼓励大学生创业,除了要“减费”,更要“减税”。

再次是优惠政策执行时间短。

创业的周期性较长,特别是前期市场调查、资金筹措、人员招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优惠时间短将挫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3.政策方案缺少可操作性,导致政策执行难。

针对基础教育乱收费在社会上反响强烈的问题,前两年教育部办公厅曾要求各地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0时严格执行限人数、限钱数、限分数的“三限”政策。

但从执行的情况看,可以说作用不大,公办高中挤占计划内指标招收择校生、收取高额择校费等问题不仅依然存在,而且在很多地方还相当严重。

“三限”政策本身先天不足,比如,“三限”政策规定公办高中不得在限定金额外收取其他有关择校的费用,但是公办高中收取择校费都是以“家长自愿捐资助学”的名义进行的,而按照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6第12条“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的规定,公办高中此举完全合法,因为谁也没逼迫家长在自愿捐资助学协议上签字,造成教育部的上述规定难以贯彻执行。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

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与对策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只有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制定政策时确立的政策目标才能够实现,政策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障碍,无法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甚至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因而,只有找出并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才能克服其不利影响,促进政策有效执行。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障碍分析1.政策执行主体的问题(1)政策执行者的自身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人,有自身利益的追求和行为倾向,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一项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执行主体就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甚至恶意对某项政策进行歪曲、篡改。

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用有利的政策则传达、贯彻;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无用无利的政策内容则不贯彻、不传达。

当执行者千方百计使政策的执行效果偏向自己的利益取向时,就可能使原有的决策达不到既定的目标,直接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

(2)政策执行者素质欠缺。

公共政策执行者的政策水平、行为意向、工作态度、知识结构、和组织能力等构成了影响和制约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执行者的素质要是低下,必然影响和阻碍公共政策的执行。

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因知识水平有限,对中央和上级的有关政策浅尝辄止,凭经验主观片面理解和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不能正确的体现政策目标;二是对政策贯彻不及时,行动迟缓,消极待命,思想道德素质低下,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三是业务素质低下,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公共政策不能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产生公共政策执行者的行为近视,思维滞后,执行僵化。

(3)政策执行主体之间沟通协调不畅。

政策执行机构组织间如果沟通或协调不畅,就会导致政策执行障碍,从而导致政策执行中的失实,乃至失误。

各执行主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不同执行主体之间职能不清,交叉、重叠或错位,造成相互推诿、相互指责、多头执行或执行中断的混乱局面,给政策执行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分析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存在选择执行、歪曲执行、象征执行、"对抗"执行等不力表现.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中不良的"示范效应"、政策执行方式的偏差、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要推进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统筹兼顾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健全政府的执行监控机制,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
要推进政府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统筹兼顾的政府利益整合机制,健全政府的执行监控机制,从而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政策执行力.
公共政策执行体制是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根本性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是官僚制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公共政策执行参与体制和公共政策执行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存在问题所致。

公共政策有效执行需要公共政策执行体制创新。

公共政策执行不力问题探析地方政府利益整合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管理该文对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难的原因做了较全面地分析,认为公共政策难以执行的原因主要是:公共政策主体的问题、公共政策对象的问题、公共政策自身的问题、公共政策环境、资源的问题以及体制的问题。

制度创新、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执行力、执行方式、统筹兼顾、示范效应、监控机制、
二、公共政策执行的阻力因素
(一)来自政策主体方面的因素
1、成本-收益预期。

公共选择学派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都是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为动机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也就是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与目标群体在互动中的利益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政府是经济人,会进行成本-收益预期,这将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尤金·巴达克以博弈论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他把政策执行过程视为一种赛局,在冲突和竞争的情况下,每一参加者都寻求得到最大的收获,并且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而每一项政策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各方参加者的“战略选择”。

2、政策执行主体的自身利益需求。

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人,有自身利益的追求和行为倾向,难以做到绝对的价值中立;一项政策威胁到自身利益,执行主体就有可能抵制这一政策,甚至恶意对某项政策进行歪曲、篡改。

凡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有用有利的政策则传达、贯彻;凡是
对本地区、本部门无用无利的政策内容则不贯彻、不传达。

3、执行人员的素质欠缺。

由于政策执行者政治素质不高,对政策认识不够,无法正确了解政策本质,难以全面正确地执行政策,导致执行失误,使政策走样变形;政策执行主体业务素质欠缺,消极被动或低效地执行政策,影响和阻挠了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二)政策本身的因素
1、政策缺乏明晰性,政策方案模糊不清。

导致政策执行主体判断不准确,在实际执行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相反会导致政策界限不清以及对政策的随意变通。

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漏洞,给政策执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给接受政策的目标群体带来认识上的偏差与分歧以至影响社会稳定,间接地给政策执行造成极为不利的环境和影响,阻碍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2、政策缺乏稳定性与配套性。

政策朝令夕改常常会导致政策互相撞车的现象,导致政策缺乏稳定性,使政策体系结构紊乱,影响政策目标群体的法定权利,导致政策目标群体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使政策执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政策朝令夕改还会使政策产生不协调性。

(三)资源与环境因素
1、政策资源包括财政、人力、信息和权威等。

目前,我国许多政策难以执行的重要原因就在于经费的缺乏。

人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保证,但现实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远没有达到所需要的水平。

政策执行者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政策制定者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使政策的执行缺乏必要的沟通和控制。

权威资源是政策执行的保障。

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政令畅通、相互配合,就无法实现政策目标。

2、政策环境包括目标团体的态度和执行机构之间的整合程度。

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必然涉及到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现为对一部分人的利益进行调整,公共政策对象对这项公共政策就会有不同的反应。

从政策中获益的群体就会赞成这项政策;既无获益也无好处的群体对此项政策的态度则不十分明朗;而利益受损的群体对这项政策进行消极抵制,甚至会采取反对政策的行为。

(四)体制因素
1、信息沟通机制。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效的信息流通过程。

信息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资源,是防止执行偏差的重要条件,政策信息的不对称或沟通渠道受阻,都将严重影响公共政策执行。

2、监督机制。

奥斯特罗姆指出:“在每一个群体中,都有不顾道德规范,一有可能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人;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其潜在收益是如此之高,以至于极守信用的人也会违反规范,
有了行为规范也不可能完全消除机会注意行为。

”政策监控是政策运行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政策监控机制不健全,表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政策的监督,政策执行效果缺乏明确的考核以及政策执行结果缺乏必要的赏罚措施。

如何改善这种状况!?!
(一)加强政治社会化功能,扩大政策宣传。

其一,提高公共政策主体的执行水平和执政能力。

这些基本技能决定了政策执行主体对业务工作的熟练程度、责任心和工作效率,也决定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和传递能力以及对政策信息的敏感程度。

政策执行主体应该通过学习和培训,熟悉政策执行的活动规则,提高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规定的能力,从而为有效地政策执行奠定基础;
其二,提高公共政策执行对象的政策认同感。

政策执行主体应将政策执行对象群体行为所需要调适量降到最小,以减少人为造成的抵制,从而有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对象群体的政策认同感,可以使政策执行者和对象群体认真领会和理解政策目标的具体内容,为有效的执行政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深入目标对象进行研究,结合其具体情况设计政策和政策执行策略,避免由于政策本身缺陷导致目标对象的不顺从或不配合。

(二)有效利用政策资源,创造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制定部门要设立一定的程序、制度,甚至专门的机构来进行信息沟通和协调。

不仅执行者、执行机构之间需要沟通协调,执行者、执行机构与目标群体之间也需要不断地沟通和协调。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为了确保政策资源的有效获得,应该注意在对政策执行资源的投入过程中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否则也会因为资源不足导致政策执行目标执行没有结果或者是效果差。

应根据执行反馈和实际情况不断追踪决策,对执行决策不断调适,最终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公共政策执行本身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即公共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构成了公共政策执行的基础,也影响着执行的整个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也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重视对自然资源的节约
(三)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完善的公共政策执行机制
其一,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和政府上网工程。

公共政策执
行要求各级执行机构建立信息中枢系统,强化政策信息网络的运行机制,加强行政领导;加强信息网络的兼容与沟通,尽快实现政策信息工程手段的现代化。

加强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加快电子政务进程。

政府上网增加了群众了解政策信息的渠道,增强了公共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增加了目标群体与政策执行主体的沟通和反馈机会,从而便于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监督政府施政,实现政务分开,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

其二,民主参与机制。

公民参与执行计划。

通过公民参与执行计划的制定,有利于提高公民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关切度,完善政策执行计划的听证制度、电视电话会议和电子行政制度,有助于公民意愿和实际情况的充分表达,可以大大降低公共政策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公共政策执行计划更具可操作性或可行性;公民参与执行监督。

我国公民参与政策执行监督的主要保障机制是行政契约制。

行政契约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公共政策执行机关与目标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改变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双重混合角色,提高公共政策执行效率。

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契约主要体现在政府和部门签订的各种目标责任书、政府与社会团体和企业法人签订的行政合同、公务员制度等;公民参与执行评估。

有利于公共政策评估的公开化和有效性,也有利于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责任追究力度和行为监控力度,有利于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重大责任问题和执行偏差问题及时披露,提高政策和法律的权威性。

公民参与执行评估主要体现在公民直接或间接参与公共政策执行结果的考核制和执行人员的业绩评价的民主投票制。

其三,监督控制机制。

监督机构必须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意识,认识政策执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要增强政策执行的透明度,使各种政策执行活动广泛置于公众的关注和监督下;要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制定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政策执行监督的具体形式、程序、手段以及咨询、调查、弹劾、罢免等实施方法,使权力机关的监督落到实处;要完善社会监督制度。

不仅要积极开拓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更要加强社会监督方面的立法,使社会监督权威化、法制化;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政策执行者提高政策素质和政策水平,控制政策执行方向,提高执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