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

合集下载

沉积岩石学考研复习整理汇总

沉积岩石学考研复习整理汇总

沉积岩石学一、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1.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碎屑、有机物质及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

2. 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以及沉积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3. 沉积岩的分类:①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是最主要的类型。

可以根据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碎屑物质或溶解物质)及其搬运沉积作用的不同(机械和化学的)再划分为二类:碎屑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碎屑岩可根据其主要的结构特征(粒度)划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可根据其主要成分特征,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及其它化学岩。

②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组成的沉积岩,不能根据其岩性特征进一步细分。

③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即生物岩或有机岩,根据其是否可燃再划分为可燃生物岩和非可燃生物岩④主要由宇宙物质来源的陨石组成的沉积岩,可称为陨石岩以上分类系统简述:碎屑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主要由母岩风化物组成的沉积岩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其它化学岩沉积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可燃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4. 风化作用: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系列破坏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主要因素:温度变化、晶体生长、重力作用、生物的生活活动、水、冰及风的破坏作用总趋势:使母岩崩解,产生碎屑物质,包括岩石碎屑和矿物碎屑等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总趋势:形成粘土物质和化学沉淀物质(其溶液及胶体溶液物质)5. 造岩矿物的风化及其产物①石英是岩石中的主要造岩矿物。

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定性极高,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机械破碎作用②长石的风化稳定性次于石英。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2021年考试知识点总结(加粗部分为所考知识点)考试科目名称:沉积岩石学一、考试要求:沉积岩石学就是地质学的一个关键分支学科,课程内容主要由沉积岩和沉积相两部分共同组成。

建议学生掌控沉积岩构成的基本机理、沉积特征及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的特征、成因及原产;掌控陆相、过渡阶段阴之木海相组常用的二者类型、二者标志、相模式及其与油气的关系;掌控沉积相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研发中的应用领域。

考试为闭卷。

根据题意答题,避免冗长答卷。

名词解释简明扼要,简述题要切中要点,论述题要论述透彻,作图题要清楚明了。

二、考试内容:1、沉积岩的概念以其基本特征;沉积岩完整物质的构成、沉积物运送和沉积作用;沉积后促进作用的基本类型及概念;详述沉积分异促进作用概念及类型。

2、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结构成熟度的定义及表叛方法。

图示3种相同的交叠层理并叙述成因及特征3、砾岩的概念、一般特征、成因类型及特征;砂岩的概念、一般特征、分类方法及意义;长石砂岩的特点及构成条件。

4、火山碎屑岩的一般特征、形成方式及其特征;5、碳酸盐岩的成分及成分分类、结构组分类型及特征、碳酸盐岩的沉积结构;鲕粒的成因过程及分类。

6、石灰岩的成因分类方法、主要类型的特征及成因;埋藏白云岩的形成机理;7、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及分类、相标志的概念;8、陆源碎屑岩沉积相(1)洪积扇相的概念、构成条件、沉积模式及特征;(2)河流相的概念、类型、沉积模式及特征;心摊、边滩区别。

(3)湖泊相的概念、类型、沉积模式及储集砂体成因类型;(4)河往下压三角洲相的概念、构成条件、沉积模式及特征、与油气的关系;(5)无障壁滨岸相的类型、沉积模式及特征,浅海陆棚相的沉积特征(风暴沉积);9、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沉积特征及海底扇沉积模式及特征;10、海洋碳酸盐沉积相模式:陆表海、陆缘海,欧文的能量带模式、拉波特的潮汐相带模式、威尔逊的综合模式等;11、层序地层学: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等基本概念。

沉积岩复习大纲

沉积岩复习大纲

沉积岩复习⼤纲沉积岩是在地表下不太深的地⽅形成的⼀种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作⽤、⽣物作⽤和某种⽕⼭作⽤形成的物质经过改造(如搬运、沉积与⽯化作⽤)⽽成成分特点:1、矿物成分特点:组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160余种,但⽐较重要的仅⼆⼗余种,如⽯英、长⽯、云母、粘⼟矿物、碳酸盐矿物、卤化物及含⽔的氧化铁、锰、铝等矿物。

在⼀种沉积岩中含有的主要矿物成分通常不超过3—5种。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及岩浆岩的相⽐有如下的⼏个特点:(1)在岩浆岩中可⼤量存在的橄榄⽯、辉⽯、⾓闪⽯和⿊云母等铁镁矿物,在沉积岩中则少见。

(2)长⽯、⽯英、⽩云母等矿物在岩浆岩和沉积岩中都⽐较多,但钾长⽯和⽯英在沉积岩中可以更多⼀些。

(3)盐类矿物,碳酸盐矿物和粘⼟矿物则是沉积岩中所特有的矿物,岩浆岩中很少或没有。

(4)⽣物组分则是沉积岩中所特有的。

2、化学成分特点:风化作⽤:指地壳最表层的岩⽯在⼤⽓、⽔、⽣物等营⼒的影响下,发⽣机械和化学变化的⼀种。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物风化,发⽣于岩⽯圈、⽔圈、⼤⽓圈和⽣物圈的界⾯相互交错重叠的带内,即表⽣代内。

风化作⽤的阶段性:1、破碎阶段 2、饱和硅铝阶段 3、酸性硅铝阶段 4、铝铁⼟阶段。

抗风化能⼒:3á?y?ò?òòFe 2O 3>FeO 2Fe 2O 3Na 2O K 2O鲍⽂结晶反应系列结晶早结晶晚风化稳定性序列强弱1、长⽯类:钾长⽯⽐斜长⽯稳定,在斜长⽯中,酸性斜长⽯⽐基性斜长⽯稳定,⽽沉积岩中常见的是钾长⽯和酸性斜长⽯的碎屑。

2.铁镁矿物:包括橄榄⽯、辉⽯、⾓闪⽯等,稳定性⽐长⽯⼩得多,其中橄榄⽯最易风化,其次是辉⽯、再次为⾓闪⽯,故此类矿物在沉积岩中含量很少,⼀般作为少量的重矿物形式存在。

3、云母类:⽩云母稳定性较⼤,不易风化,在沉积岩中常见,但也能在交强化学作⽤下分解。

⿊云母稳定性较低,风化时常经过⽔云母和绿泥⽯。

4、氧化硅矿物,如⽯英、蛋⽩⽯、⽟髓等,稳定性极⾼,母岩风化后所含的⽯英⼏乎可以全保留在风化产物中。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分析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分析

沉积岩石学复习重点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包括沉积矿产)的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分类和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学科,是岩石学的一部分,但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3、沉积物质来源:(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物质:(4)宇宙物质——陨石。

4、物理风化作用: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5、母岩风化的4个阶段:(1)破碎阶段(2)饱和硅酸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4)铝铁土阶段母岩风化产物:①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②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③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等。

)6、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一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2.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

3.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形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沉积岩石学复习要点

沉积岩石学复习要点

沉积岩石学复习要点《沉积岩石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试从成因角度理解沉积岩的定义;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分布等方面)?2.沉积岩的分类依据与主要类型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3.基本名词:母岩、物源区、风化作用;层流、紊流、雷诺数(Re);静流、急流、佛罗德数(Fr)。

4.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并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例说明原组成矿物的风化情况。

5.影响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

6.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方式有哪几种?试说明跳跃搬运机理和悬浮搬运、沉积的机理。

7.以尤尔斯特隆图解为例,说明碎屑颗粒的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

8.机械沉积分异的规律和模式9.牵引流、重力流?二者在搬运和沉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10.化学分异作用?试述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式。

11.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的关系及其在地质中的意义。

12.沉积后作用的概念、阶段。

各阶段在时间上、空间上(深度)的变化范围。

13.表生作用和风化作用的区别。

14.试从原始物质、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等方面说明碎屑岩、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形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15.碎屑岩沉积构造的分类16.层理定义、基本类型。

主要类型的层理的形态特点、成因及环境意义,并用图表示。

17.分别说明与河流、海浪、潮汐、风力及浊流等作用有关的层理类型及其特征。

18.流态、底床形态和层理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

19.流水型交错层理和浪成交错层理的形成机制和主要控制因素。

20.层面构造?试述与机械成因有关的主要层面构造类型的形态特点、成因机制及环境意义。

21.波脊(或波峰脊线)的形态类型。

进而指明在水深减小、流速增大的情况下波脊形态变化的顺序。

并用图示说明。

22.图示波痕要素,并说明波痕指数、对称指数的含义。

23.试对比不同成因类型(浪成的、流水的、风成的)波痕的特点及指数变化范围。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学复习资料

沉积地质学复习重点考试时间:星期一3-4节(23号)地点:教一A503 座位号:10第一章:1•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过程、沉积环境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岩类学研究。

沉积学是在沉积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作而成岩作用的一门学科。

侧重于成因研究。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母岩的风化与剥蚀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搬运作用阶段;风化物质的沉积作用阶段;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阶段3•牵引流:以一定介质动力(推力或举力)导致流体运动并带动所携带碎屑颗粒迁移的流体。

流体力学性质: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推移(滚动和跳跃)、悬浮•搬运力:作用于沉积物上的推力(牵引力),大小取决于介质流速;负荷力(载荷力),大小取决于流体流量的大小4•重力流:是含大量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高密度流体(密度流)。

如泥石流、浊流等。

流体力学性质:非牛顿流体;搬运方式:悬浮;搬运力:负荷力(载荷力)5•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物通常称为沉积相(相),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6•通过现代沉积研究,对某些沉积环境和亚环境在横向上的分布以及沉积作用机理已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可用来解释古代沉积中亚环境的变化序列,从而可恢复和再现古代沉积作用的面貌。

这种古代沉积作用面貌的再现,并加以典型化和模式化,称为沉积模式。

对特定沉积环境和某种沉积作用的全面概括,称为相模式7•沉积体系是指与沉积作用相关的沉积相的集合体(Scott和Fisher, 1969)。

可以理解为有成因联系的相构成的三维地层单位。

沉积体系通常以其形成的环境命名。

8•沉积建造(sedimentary formation )泛指在一定构造背景条件下,当地壳发展到某一构造阶段时所形成的一套具有特定岩相组合的沉积岩系。

如碳酸盐岩建造、含煤建造、红色建造、潟湖建造、复理石建造、磨拉石建造等沉积旋回是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考试复习知识点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考试复习知识点

长江大学沉积岩石学考试复习知识点沉积岩的沉积构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物理成因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

其中物理成因构造又可分为层面构造,层理构造,叠瓦式构造,包卷构造,滑塌构造等。

化学成因构造又包含结核,缝合线,晶体印痕,示顶底构造,鸟眼构造。

生物成因构造分为生物遗迹构造,叠层石构造,植物根痕构造等。

下面主要是介绍各种沉积构造的环境意义。

一、物理成因构造1、层面构造(有流水波痕构造和浪成波痕构造等)(1)流水波痕,是由定向的水流形成,多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菱形波痕常出现于河流边滩、海滩及浅水湖等浅水环境中。

(2)浪成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3)风成波痕(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2、层理构造(1)水平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的环境中,如湖泊的深水区,深海环境。

(2)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实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一般是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流,湖岸、海滩等环境中。

(3)波状层理,形成于水介质稍浅的地区,如海、湖的浅水地区和河漫滩地区比较常见。

(4)交错层理,是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

板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是海相沉积。

楔状交错层理: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及三角洲地区。

爬升波纹交错层理:在河流天然堤和泛滥平原、三角洲以及浊流沉积中十分发育。

羽状交错层理:在潮汐环境中形成。

浪成波纹交错层理:主要出现在海岸、陆棚、湖泊等沉积环境中。

冲洗交错层理:常出现在后滨-前滨等沉积环境中。

脉状交错层理:是在水动力较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5)递变层理,主要实在浊流,风暴中形成(6)韵律层理,成因有很多,可以由潮汐环境中潮汐流的周期变化形成潮汐韵律层理,也可以由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浅色层的成对互层,及季节性韵律层理;还可由浊流沉积形成复理石韵律层理。

(7)块状层理,是由河流洪泛期快速堆积形成的泥岩层。

沉积学重点复习提纲

沉积学重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沉积岩与沉积岩石学1.沉积岩的概念、形成条件以及其形成要经历的过程★★★★★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特别是与岩浆岩的区别)★★★3.沉积岩石学及其发展历史★第二节沉积岩的分类1.沉积岩的分类★★★★★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本章按沉积岩形成过程分为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三节,重点是“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中“母岩的风化作用及其产物”、“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中“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分异作用”原理。

第一节沉积岩原始物质的形成1.沉积岩的形成阶段★★★★★2.风化作用★★★3.元素迁移系列★★★4.主要矿物的风化特征(特别是钾长石) ★★★5.母岩风化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以玄武岩为例)★★★★★6.母岩风化产物类型(碎屑残留物质、化学风化物质、溶解物质)★★★★★7.风化壳★★★8.沉积物的四大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深源物质、宇宙物质)★★★★★第二节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沉积物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2.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牵引流和重力流)的概念和区别★★★★★3.层流、紊流和雷诺数★★★4.缓流、急流和佛罗德数★★★5.Fr与流态的关系★★★★★6.流体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推移和悬浮)★★★★★7.尤尔斯特隆图解: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与流速和颗粒大小的关系★★★8.机械沉积作用★9.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矿物成分、粒度、颗粒形状)★★★10.碎屑物质在海湖水体、空气和冰川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1.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12.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13.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14.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15.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及其两者关系★★★第三节沉积后作用1.掌握沉积后作用的概念★★★★★第三章本章学习内容包括两部分:1.陆源碎屑岩的物质成分:化学成分,结构组分类型、特征及成因,成分成熟度。

沉积岩石学期中考试复习总结

沉积岩石学期中考试复习总结

沉积岩石学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和有机物质等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沉积和沉积后作用形成一类的岩石。

2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类型、沉积物的沉积作用和形成环境以及沉积岩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3沉积岩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探索地球演化乃至宇宙演化的规律。

沉积岩形成时间长(地球形成46亿年,最古老的沉积岩年龄36亿年),分布广(占陆地面积的3/4,海底的几乎全部),资料丰富(记载着从地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乃至其他行星形成到生命演化的连续变化史,并与人类生存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而构成地球与大气圈乃至其他星系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枢纽和理想桥梁,对于探索地球演化乃至宇宙演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与理路价值。

寻找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与预防灾害。

又利于寻找矿产资源(沉积与沉积变质成因的矿产占世界资源的75—85%,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等可燃有机矿产与盐类矿产,几乎都是沉积成因,铁矿的90%、铅锌矿的40—50%、铜矿的25—30%、锰矿与铝矿的绝大部分以及其他许多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也都是沉积或沉积变质成因的,很多沉积岩本身就是工业材料),预防灾害和环境保护(房屋建设、公路、铁路、桥梁建设,水库建设、矿区开发与建设、军事国防建设等等要考虑不同岩石类型的特点 ,合理设计与建设) ,才能保障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4. 沉积岩的形成条件温度: 沉积岩—常温,火成岩和变质岩—高温;压力: 沉积岩—常压,火成岩和变质岩—高压;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作用与生物化学作用;事件沉积作用(突发事件)5.沉积岩的类型见下表:6.组成沉积岩的原始沉积物质来源有: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产物组成的沉积岩 碎屑岩 砂岩粉砂岩泥岩化学岩生物化学岩 碳酸盐岩硫酸盐岩 卤化物岩 其他化学岩硅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主要有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可燃生物岩非可燃生物岩 主要有宇宙物质(陨石)组成的沉积岩 陨石岩 根据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根据粒根据成根据可燃冯增昭沉积岩划分(1) 母岩的风化产物;母岩—供给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的岩石(2)有机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质;(3)火山物质-火山喷发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4)宇宙源物质-陨石。

沉积学复习提纲

沉积学复习提纲

» Fr与流态的关系
第二章 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节 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第四节 第五节 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沉积分异作用(概念)★★★★★
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 按颗粒大小、形 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 分异作用。 物理(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将按粒 度、密度、形状、成分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 环境pH和Eh的影响,将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第六节 正常沉积作用和事件沉积作用
第三章 碎屑岩的成分
第三节 杂基 杂基是什么? ★★★★★

分布于碎屑颗粒之间,以悬移载荷方式与颗粒同时沉积,
粒径一般小于0.03mm的细小机械成因碎屑沉积物
杂基意义(流体性质、沉积速率、结构成熟度)
第四节 胶结物
胶结物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 什么是填隙物?其概念的相对性是指什么?
颗粒-灰泥石灰岩;晶粒石灰岩;生物格架灰岩
三级命名法 二、主要岩石类型
第十章 碳酸盐岩各论
第二节 白云岩 白云岩的形成机理★★★★★ 原生沉淀作用 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 √ √ √ √ 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 √ √ 混合白云化作用;调整白云化作用; 淡水白云石 交代白云岩的特征★★★★★ 晶粒较粗;晶形较好;晶体较污浊。 白云岩的成因类型
砾岩 砂岩 粉砂岩 粘土岩 碳酸盐岩 硫酸盐岩 卤化物岩 硅岩 其它化学岩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主要由生物遗体组成的沉积岩 可燃有机岩 煤 油页岩 非可燃有机岩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沉积岩石学复习纲要(精心整理)

岩石学复习纲要答案1.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石学(sedimentary petrology)是研究沉积岩(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2.①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②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③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④宇宙源物质—陨石3.风化作用(weathering)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physical weathering):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母岩发生氧化、水解、溶虑等化学变化而分解,形成新矿物。

生物风化作用(biological weathering):常常伴随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4.常见矿物抗风化能力:石英(quartz)>长石(feldspar)(钾长石>多钠的酸性斜长石>中性斜长石>多钙的基性斜长石)>云母(mica)(白云母>黑云母)5.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各种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定。

各种碳酸盐矿物>各种硫酸盐矿物重矿物(heavy mineral):锆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较稳定6.最易转移元素:CI,Br,I,S易转移元素:Ca,Mg,Na,K可转移元素:Mn,Si(硅酸盐),P ,Cu略可转移元素:Fe,Al,Ti,基本不转移元素:Si(石英)7.母岩风化的四个阶段:(1)破碎阶段(碎屑阶段)(2)饱和硅铝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4)铝铁土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8.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1)碎屑残留物质(2)新生成的矿物(3)溶解物质9.风化壳(Weathering crust):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沉积岩复习提纲

沉积岩复习提纲

一、绪论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沉积学的概念沉积岩石学的任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二、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概念:风化作用、风化壳、层流、紊流、沉积分异作用、牛顿流体什么是牵引流、重力流,二者在搬运、沉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读懂尤尔斯特隆图解,并就图分析碎屑颗粒的搬运、沉积于流速的关系。

什么是矿物成熟度,研究意义有哪些?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论述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常见的造岩矿物有哪些,风化稳定性顺序。

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转移顺序及母岩风化的阶段,试述其关系。

什么是弗罗德数,如何界定层流和紊流。

三、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概念:沉积构造、层面构造、层理构造、纹层、层序、层系组、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羽状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韵律层理、递变层理、块状层理、鸟眼构造、叠瓦状构造、示顶底构造、晶体印痕、波痕、泥裂、槽模、沟模、自生色、继承色、次生色什么是波痕,波痕的要素有哪些,波痕的研究方法和意义有哪些?浪成波痕与流水波痕的特征及其差异。

冲刷痕、压刻痕能否指使水流方向,列举能够指示水流方向的冲刷痕和压刻痕,并指出如何指示水流方向。

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的差异。

波痕的波脊形态能够指示水动力大小,请按水动力从小到大顺序列举波脊形态。

列举主要的交错层理类型,试论述其如何指示水流方向和水动力大小。

示顶底构造如何形成,如何指示地层顶底?列举常见的沉积岩颜色,其颜色研究意义有哪些?四、陆源碎屑岩概念:矿物碎屑、岩屑、填隙物、杂基、胶结物、自生矿物、粒度、球度、圆度、原杂基、正杂基、淀杂基、假杂基、非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粒状结构、嵌晶粒状结构、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接触式胶结、镶嵌胶结、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粘土岩按产出形式,碎屑岩组成部分可分为那几部分?杂基的概念及研究意义?列举填隙物结构种类;列举胶结类型和颗粒职称类型。

砾岩的主要成因类型有哪些?底砾岩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沉积岩石学内容总结

沉积岩石学内容总结

母岩风化机理探究勘铁13-1沈舒晓关键词:风化作用、生物矿化作用、长石、硅酸盐、云母矿物风化是在地表及其附近发生的最重要的地球化学现象之一, 是形成土壤的前提。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 原生硅酸盐矿物的风化扮演着大气CO2 源和土壤、水体中营养元素源的双重角色。

从长时间尺度来说, 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作用是消耗大气CO2 并进而调节气候的主要因素。

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供给有着密切的联系。

长石是地壳中的常见矿物, 约占地壳质量的一半以上, 它的风化可为生态系统提供生物有效性Ca 和K, 并在长时间尺度上影响全球的Si、Al、碱金属、碱土金属和碳的循环、地表和地下水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形成。

土壤中的铝是导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 而长石是主要的含铝原生矿物, 因此, 对长石风化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土壤酸化过程。

白云母和黑云母是各种岩浆岩、变质岩的主要矿物, 是植物所需的钾的重要来源, 黑云母还是地下水中Fe、Mg 的主要来源。

此外, 原生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在理解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演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粘土矿物是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的主要产物,是土壤和沉积物( 岩) 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沉积岩和风化壳总量的一半左右。

粘土矿物的演化过程总体上反映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因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发育不同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 进而形成不同的粘土矿物组合。

粘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中包含有丰富的环境变化信息, 其中的一些指数已被作为环境代用指标广泛地应用于古环境重建, 如伊利石结晶度、蒙脱石/ ( 伊利石+ 绿泥石) 和蒙脱石/ 高岭石比值等。

对于长石,已有文献中关于长石风化产物的报道往往因研究地区、样品性质及研究技术手段等而异, 对长石风化过程中次生矿物形成机理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本文参考我国在湿热条件下的长石风化产物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

在黑云母风化产物演化序列方面的观点主要有: 黑云母→蛭石→蒙脱石→高岭石( Berner and Holdren, 1979) ; 黑云母→水黑云母→黑云母/ 蛭石间层矿物→蛭石( 罗家贤等, 1994) ; →黑云母→蛭石+ 绿泥石→伊利石/ 绿泥石间层矿物+ 高岭石( 王彦华等, 1999) 。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沉积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地壳表层沉积过程和沉积物的形成、演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它是理解地球历史和地质演化的关键领域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重要的沉积岩石学知识点,帮助你复习和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 沉积岩的定义和分类沉积岩是由沉积过程中的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运输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砾岩。

化学沉积岩是通过溶解和沉淀过程形成的,如石膏、石灰岩和盐岩。

有机质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的沉积和压实形成的,如煤和页岩。

2. 沉积过程和环境沉积过程包括侵蚀、运输、沉积和成岩。

侵蚀是指岩石和土壤颗粒被水、风或冰等力量剥蚀和搬运的过程。

运输是指颗粒通过水流、风或冰等介质进行迁移的过程。

沉积是指颗粒在水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环境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成岩是指沉积物在地壳深部经过压实、胶结和结晶等作用形成岩石的过程。

沉积环境可以分为陆相环境和海相环境。

陆相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沙漠和冰川等,而海相环境包括海洋和海岸带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影响沉积物的特征和组成。

例如,在河流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水流的剥蚀和搬运,形成粗粒砂岩;而在海洋环境中,颗粒会受到海水的化学作用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形成石灰岩和珊瑚岩。

3. 沉积岩的特征和识别沉积岩具有一些特征,可以用来识别和解释它们的形成环境。

例如,砂岩通常具有粗粒结构和明显的层理,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颗粒运动和分选作用。

泥岩则具有细粒结构和均匀的颜色,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细粒沉积和胶结作用。

石灰岩通常具有均匀的结构和明显的化学沉积特征,反映了海洋环境中的生物活动和溶解沉淀作用。

另外,沉积岩中的化石也是识别和解释沉积环境的重要依据。

化石是过去生物的遗存或痕迹,在沉积岩中可以提供关于古生态环境和地质年代的信息。

例如,化石中的叶子和树干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森林环境;而化石中的海生生物可以表明当地曾经是一个海洋环境。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三总沉积岩总论: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碎屑岩总论: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碳酸盐岩总论: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两各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各论:石灰岩、白云岩一其他其他沉积岩:蒸发岩、煤、油页岩;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形成条件: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常温、常压,存在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1) 母岩的破坏(风化)产物——陆源物质(2) 其他:A 地表水和浅水溶液中的化学沉淀物质B 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C 生物物质D 宇宙物质。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二、沉积岩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过程?★★★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通过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沉积作用形成松散沉积物,再经埋藏改造作用(即成岩作用)在地下不很深处固结形成沉积岩: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三、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一)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基本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2.低温矿物富集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二)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

1.两者铁的总含量大体相等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

3.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

4.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

(三)结构、构造1.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

特有: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粒屑结构、生物结构。

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缺少:玻璃质结构。

2.构造:成层构造(层理构造、各种层面构造、结核、叠层构造等为沉积岩所特有)、具有各种各样的孔隙。

沉积岩复习资料总结

沉积岩复习资料总结

1.1 沉积岩沉积岩定义: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形成环境),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生物来源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物质基础),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形成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结果)。

(是组成地球岩石圈的三类岩石之一)一.“沉积岩”的形成环境地壳表层条件:是指岩石圈下部,岩石圈上部,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

A.温度:常温(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温度一般小于200度)。

B.压力:常压(绝大部分为0.1—100MPa)。

C.水和大气的作用:水是风化的主要营力。

D.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部分沉积岩既可以是直接由生物遗体形成,也可以由生物和生物化学作用间接参与形成。

二.沉积岩的物质基础(1)母岩的破坏(风化)产物——陆源物质A.物理风化和机械破坏生成的碎屑物质B.化学分解生成的粘土物质(2)其他物质A.地表水和浅水溶液中的化学沉淀物质B.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C.生物物质(珊瑚)D.宇宙物质(陨石)三.“沉积岩”的形成作用(风化作用)原始物质————>沉积物————>沉积盆地————>沉积岩(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1.2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研究意义一.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一)沉积岩矿物成分与岩浆岩区别①高温矿物罕见;②低温矿物富集;③特有的自生矿物。

(二)沉积岩与岩浆岩化学成分特征①铁含量大致相当,但其三氧化二铁高于氧化铁②碱金属含量远远低于岩浆岩③富含二氧化碳和水④存在大量有机质(三)机构,构造特征1.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由陆源碎屑岩形成的岩石具有“碎屑结构”;由陆源粘土组成的岩石具有“泥状结构”;由盆内碎屑组成的岩石具有“粒屑结构”;由生物作用形成的岩石具有“生物结构”。

2.构造沉积岩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成层构造(层内构造和层面构造)。

二.沉积岩的分布1.就体积而言,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岩浆岩和变质岩占95%。

2.就面积而言,地球表面75%陆地面积,100%海底面积均被沉积物(岩)覆盖。

10.沉积岩石学总结

10.沉积岩石学总结

原始物质向沉积物的转变阶段
沉积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复合 沉积物的固结与持续演化阶段 成岩作用——成岩阶段与成岩作用类型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原始物质的生成阶段——原始物质的来源
母岩风化: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
火山物质:火山喷发而成的固体碎屑产物。
宇宙物质:降落于地球上的天体物质,如陨 石等。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原始物质向沉积物的转变阶段——沉积作用 复合沉积作用: 主要组分: 泥晶 自生颗粒 磨蚀颗粒:生物碎屑、内碎屑 加积凝聚颗粒:鲕粒、团粒、 凝块石、核形石 形成结构:泥晶结构、自生颗粒结构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原始物质的生成阶段:
原始物质的来源
风化作用与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原始物质向沉积物的转变阶段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物的固结与持续演化阶段——成岩作用 压实和压溶作用 胶结作用 胶结类型(基底、孔隙、接触、悬挂、镶嵌) 胶结物的结构(非晶质、隐晶质、显晶质—微晶、 镶嵌粒状、栉壳状、加大边、嵌晶) 胶结物的世代性 溶蚀和交代作用 溶蚀形成铸模孔、铸型 交代形成漂浮自形晶、交代残余、交代假象、交 代阴影结构 重结晶作用
沉积岩的分类
二、自生沉积岩——白云岩
高盐水(浓缩海水)白云石化
混合水白云石化
沉积岩的分类
二、自生沉积岩——硅质岩
硅质矿物——蛋白石、玉髓、石英
主要硅质岩类型——玉髓硅质岩、硅藻 土、海绵岩、放射虫岩
《沉积岩岩石学》 总 结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原始物质的生成阶段:
原始物质的来源
风化作用与风化带中矿物的稳定性
原始物质向沉积物的转变阶段
沉积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复合 沉积物的固结与持续演化阶段 成岩作用——成岩阶段与成岩作用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三总沉积岩总论: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碎屑岩总论: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碳酸盐岩总论:碳酸盐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颜色;两各陆源碎屑岩各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碳酸盐岩各论:石灰岩、白云岩一其他其他沉积岩:蒸发岩、煤、油页岩;第一章绪论一、沉积岩的概念及其形成条件?★★★★★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形成条件:1、地壳表层条件----形成环境:常温、常压,存在水和大气的作用,生物和生物化学的作用以及重力作用。

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物质基础:(1) 母岩的破坏(风化)产物——陆源物质(2) 其他:A 地表水和浅水溶液中的化学沉淀物质B 火山喷出的碎屑物质C 生物物质D 宇宙物质。

3、一系列作用----形成作用: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二、沉积岩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过程?★★★组成沉积岩的原始物质通过机械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沉积作用形成松散沉积物,再经埋藏改造作用(即成岩作用)在地下不很深处固结形成沉积岩: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沉积后作用。

三、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一)沉积岩中矿物成分的基本特征1.高温矿物罕见2.低温矿物富集3.沉积岩中有特有的自生矿物(二)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特征沉积岩和岩浆岩的平均化学成分十分接近。

1.两者铁的总含量大体相等2. 沉积岩中碱金属含量远低于岩浆岩,尤其是钠含量。

3.沉积岩中富含CO2和H2O。

4.存在大量有机质是沉积岩与岩浆岩最重要区别之一。

(三)结构、构造1.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取决于岩石的形成方式。

特有:碎屑结构、泥状结构、粒屑结构、生物结构。

与岩浆岩共有:结晶质结构;缺少:玻璃质结构。

2.构造:成层构造(层理构造、各种层面构造、结核、叠层构造等为沉积岩所特有)、具有各种各样的孔隙。

四、沉积岩石学及其发展历史?狭义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性(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分类)的学科。

广义的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其形成作用、沉积环境、分布规律的一门地质科学。

更具体来说,它研究沉积物的来源、沉积条件(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作用及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的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变化。

发展历史:沉积学及古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启蒙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2、近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早期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3、现代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以来。

4、沉积学及古地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五、沉积岩的分类?★★第二章沉积岩的形成与演化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包括哪些阶段?★★★★★原始物质形成阶段、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阶段、沉积后作用阶段一、母岩的风化作用和产物1、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

2、元素迁移序列“水迁移系数——Kx”:衡量元素在风化带中的迁移能力Kx值高,该元素从岩石中淋溶进入水中的量越多,迁移能力愈强。

1.最易迁移元素(Kx=n·10~n·102)Cl,Br,I,S等以卤族元素为主;2.易迁移元素(Kx=n~n·10)Ca,Mg,Na,F,Sr,K,Zn等碱(土)金属3.迁移元素(Kx= n·10-1~n)Cu,Ni,Co,V,Mn,Si(硅酸盐中),P;4.惰性(微弱迁移)元素(Kx<n·10-1)Fe,Al,Ti,Sc,Y,Tr……5.几乎不迁移元素(Kx≈n·10-10)Si(石英)3、母岩风化的阶段性及其特征(以玄武岩为例)★★★★★1)机械破碎阶段(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为主,机械破碎成小块,风化产物为岩屑和矿物碎屑。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成分以辉石和斜长石为代表。

)2)饱和硅铝阶段:A.化学风化开始,氯化物和硫酸盐全部被溶解,带出Cl-和SO42-(最易转移)B.在O2和H2O的共同作用下→辉石和斜长石等铝硅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开始分解,游离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K+,Na+,Ca2+, Mg2+)离子(易转移),Ca2+、Na+流失比K+、Mg2+快一些。

C.析出的阳离子,使溶液呈碱或中性,并使一部分SiO2转入溶液;D.形成少量粘土矿物——蒙脱石、水云母、绿泥石等。

碳酸钙开始堆积。

3)酸性硅铝阶段:粘土型风化作用A. 几乎全部的Ca2+、Na+、K+、Mg2+被带走(易转移),B. SiO2进一步进入溶液,介质由中/碱性转为酸性(可转移),C. 形成不含Ca2+、Na+、K+、Mg2+的高岭石、变埃洛石等粘土矿物,上个阶段形成的蒙脱石、水云母被破坏。

4)铝铁土阶段:风化作用的最后阶段-红土型风化作用A. 硅酸盐矿物彻底地分解,全部可移动元素都被带走。

B. 铁和铝的氧化物和小部分SiO2,呈胶体状态在酸性介质中聚集,在原地形成水铝矿、褐铁矿、针铁矿、赤铁矿和蛋白石。

(略可转移、不可转移)C. 堆积物是一种红色疏松的铁质或铝质土壤,所以也称红土。

4、母岩风化产物类型★★★★★碎屑残留物质主要是指母岩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如石英、长石、岩屑、云母碎片等。

这类物质经过搬运-沉积-成岩后为碎屑岩。

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最发育。

化学风化物质主要指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铝土矿、褐铁矿等。

溶解物质:主要是指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l、S、Ca、Na、Mg、K、Si、Fe、Al、P等。

5、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二、沉积物的其它来源沉积物的几大来源:母岩风化产物、生物物质、深源物质、宇宙物质(一)生物成因(生物源)的沉积物1.无机成分为主的生物残骸2.有机生物残体——有机质(二)深部来源(深源)的沉积物:1.火山碎屑物2.深部热卤水(三)宇宙来源的沉积物—陨石和宇宙尘第二节碎屑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一、流体的几个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1、碎屑物质被搬运和沉积的方式(三种)机械/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2、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牵引流和沉积物重力流)概念与区别★★★★内摩擦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流速梯度变化,动力粘滞系数/运动粘滞系数始终保持一常数。

1)服从内摩擦定律——牛顿流体--牵引流(含少量泥砂的流水:河流、波浪流、潮汐流、大气流等)。

2)不服从内摩擦定律——非牛顿流体--重力流(浊流、泥石流、风暴流、狂风流等)。

3、层流:缓慢流动,流体质点平行线状流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旋涡的流动,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式随时间变化,流体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彼此掺混。

雷诺数:Re=惯性力/粘滞力=V2d2ρ/Vdμ=Vdρ/μ惯性力与粘滞力之间的关系,描述流体的流动状态。

判断层流和紊流的参数:Re=1±层流;Re=1~40 临界流;Re > 40 紊流4、缓流、急流和佛罗德数:Fr=惯性力/重力=(V2/L)/g=V2/(Lg)判断水流状态的参数。

Fr与流态的关系★★★Fr>1:急流,水浅流急——上部流动体制,高流态Fr =1:临界流,过渡流态Fr <1:缓流,水深流缓——下部流动体制,低流态二、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和沉积作用1、尤尔斯特隆图解尤尔斯特隆用图解方式定量表示了颗粒大小、流速与搬运、沉积的关系沉积区剥蚀区 搬运区砾石:开始搬运速度比继续搬运速度大,而且随流速增大颗粒也同样增大,因此砾石很难作长距离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推移前进。

难搬易沉,山区:d>2mm,V开大,V继大,ΔV=V开—V继,小。

砂:开始搬运速度最小,与继续搬运速度相差不大,易搬运、易沉积,最为活跃,故砂粒呈跳跃式前进。

易搬易沉跳跃分布最广d=0.1~2mm,V开最小,V继中等,ΔV不大。

泥和粉砂:开始搬运速度与继续搬运速度之间差值大。

其是不易起动,一旦起动,就可以长距离搬运,一直到安静的水体中慢慢沉积下来。

易搬难沉深水d<0.1mm,V开大,V继很小,ΔV很大,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矿物成分:不稳定组分减少、稳定组分增加粒度(颗粒大小):变细,分选变好颗粒形状:圆度与球度变好第三节: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搬运物质:溶解物质及部分新生成物质⏹搬运方式:胶体溶液或真溶液。

第四节:生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一、直接作用——生物遗体直接堆积成岩或沉积矿床二、间接作用(1.生物化学沉积作用: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或生物遗体分解过程引起介质物理化学环境变化,使某些溶解物质沉淀,或由于有机质吸附作用使某些元素沉积。

• 2.生物物理沉积作用: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通过捕获、粘结或障积等作用使沉积物沉淀。

)•第五节沉积分异作用(概念)★★★★★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物理(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和沉积的过程中,将按粒度、密度、形状、成分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将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

第六节:正常沉积作用与事件沉积作用一、正常沉积作用在正常情况或条件下发生的,有明显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缓慢的、均匀变化的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河流、湖泊和海洋。

二、事件沉积作用由于重力、洪水、火山爆发、风暴等因素所引发的阵发性的、突然的或灾变性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也叫幕式沉积作用。

三、两者关系(对立统一论)可发生于同一沉积环境交替进行,互为消长关系垂向上任意剖面可由正常沉积和事件沉积的互层构成第七节沉积后作用(概念)★★★★★一、沉积后作用的概念(postdeposition)沉积物形成以后到沉积岩的风化和变质作用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的所有变化和作用——广义的成岩作用(diagenesis)第三章碎屑岩的成分❑第一节概述❖碎屑岩的概念?主要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少量化学搬运和沉积作用,并经过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又叫陆源碎屑岩❖岩石描述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成分(composition)化学成分Al2O3、SiO2、Fe2O3、FeO、Ca、Na、K……物质成分/产出形式:碎屑颗粒(grain)杂基(matrix)胶结物(cement)2结构(texture)3构造(structure)4颜色(color)❖碎屑岩的成分包括哪几部分?碎屑颗粒(Grain) 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的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