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701a2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3篇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1拥抱自然1.不辞辛苦的“旅行”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
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
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
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
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7.老师的一天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2ab2a48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5.png)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2:配合实验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时常需要利用实验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关于光的传播,这个主题比较抽象,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采取配合实验的方式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包括灯泡、实验板、半透明玻璃、小方块、投影仪、反射镜等。
还需要保持教室中的光线足够明亮,让学生能够明显地观察到实验结果。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将通过实验板和反射镜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 实验内容及步骤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等方式呈现光的传播需要依赖于气体、液体和固体。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进行实验,将实验板竖立在课桌上,并利用小方块支撑起一端,保持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45度,用一个灯泡从上方照射在实验板上,观察实验板上的光斑。
此时,让一名学生来到板的正面观察光斑,并使用半透明玻璃将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再通过反射镜将光反射到投影仪上,显示出来在墙上的图像。
这时询问学生,光斑反射到反射镜上时发生了什么?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介质之间的反射。
之后,我们可以保持实验板的位置不变,让学生改变灯泡的位置,观察光斑的变化以及反射后的形态。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以及反射后的路径。
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反射镜来改变光线的方向,探究更多有趣的光的传播规律。
3. 实验后的讨论及思考完成实验后,我们需要让学生就实验结果、故障排解和实验中的体验等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光在不同角度下的反射规律等。
同时还在实验中让学生培养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加深了科学的体验感。
在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中,我们需要配合实验来让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通过上述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光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这些将有助于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cf46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b.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方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从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为小学生科学实验提供一份指导方案,以帮助他们进行有趣的实验。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实验者希望从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以便于进行实验设计和取得实验效果。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是指进行实验所需的物质和器具。
不同实验需要不同的材料,例如试管、烧杯、显微镜、放大镜、化学试剂等。
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指进行实验时所需的操作流程。
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正确和规范。
四、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记录是指对实验过程中的重要观察和记录。
可以使用实验笔记本或实验报告来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设想、实验中的观察和实验后的总结等内容。
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分析是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科学原理、规律和结论。
六、实验保健与安全实验保健与安全是进行实验时必须要注意的事项。
小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有成年人的指导和监督。
同时,要对实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操作时注意器具的使用和化学试剂的安全。
七、实验扩展与延伸实验扩展与延伸是指通过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发散和深入研究相关的科学知识。
可以通过进行变量改变、条件改变、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方式来扩展和延伸实验。
八、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实验思考与问题探究是指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
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九、实验展示与交流实验展示与交流是指将实验结果和体会进行展示和交流。
可以通过实验报告、海报、口头报告等形式,与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实验成果。
十、实验应用与实践实验应用与实践是指将实验结果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通过将实验结果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6e35d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7.png)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活动手册参考答案(超全)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1课时:种子发芽实验实验计划: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光。
预测结果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光。
为保证实验结果准确,除光照条件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水分、空气等都应相同。
实验方法:将绿豆种子分为两组,一组有光照,一组无光照。
两组实验同时进行。
第2课时:比较种子发芽实验实验记录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
第3课时:绿豆苗的生长实验记录表:研究绿豆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结果表明,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第4课时:蚯蚓的选择实验记录表:研究蚯蚓对光照和潮湿/干燥环境的选择。
结果表明,蚯蚓喜欢黑暗和潮湿的环境。
第5课时:当环境改变了记录表:记录四季的田野变化,包括气候、草木发芽、动物孵化和成长等。
第6课时:食物链和食物网介绍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并给出了一些生物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例子。
第7课时: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设计方案:使用水草、黑藻、小鱼和田螺等生物,以及水、土壤、光照和温度等非生物,制作一个生态瓶。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第1课时:船的历史介绍了船的历史和船体的基本构成,包括体积、船体材料、动力、稳定性和载重量等。
第2课时:用浮的材料造船介绍了使用浮的材料制作船只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包括体积、载重量、稳定性、动力和安全性等。
第3课时:用沉的材料造船介绍了使用沉的材料制作船只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包括船型、材料、动力和稳定性等。
第4课时:增加船的载重量介绍了如何增加船的载重量,包括改变船体形状、加强船体结构和使用浮力辅助等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制作橡皮泥船和铝箔船的实验。
删除该段落。
第1课时:地球是宇宙的奇迹。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它。
第2课时: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能源短缺、垃圾问题等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4课时:解决垃圾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给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等方式来解决垃圾问题。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574a69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e.png)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浮力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5浮力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e8b8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7.png)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案是关于浮力和实验的,这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
这个教案将帮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作用,以及如何用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原理。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了解这个教案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浮力以及浮力的作用;2. 学生能够知道通过实验来验证浮力的原理;3. 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合作,培养课堂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实验设置:需要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槽,一块木板、石头和若干硬币;2. 教学材料: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3. 教学工具:计算器、笔记本电脑等。
三、教学步骤1. 理论讲解我们需要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浮力。
在讲解浮力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源,例如图片和视频,通过对有关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进行展示和解释。
我们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们思考和综合运用浮力的原理。
2. 实验操作在讲解完浮力的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对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先准备一个透明的水槽和一块木板。
我们可以通过把石头放在水槽中,让学生们观察石头下沉的现象。
接着,我们再把木板放在水槽中,让学生们观察木板浮起来的现象。
我们还可以通过向水中投入若干硬币,观察硬币的位置变化来进一步解释浮力的原理。
3. 实验结论经过实验,学生们应该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会浮在水上,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下沉。
这个结论也就是浮力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反思此次课程中,教师需要重点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疑问解答,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结果及其意义,让学生们深入理解浮力的原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置适当的知识回顾环节,让学生们可以巩固和加深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同时,在实验环节中,也需要设置适当的安全措施,保证学生们安全进行实验。
经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的作用以及如何验证浮力的原理。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d3bd2e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7.png)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它以观察、实验和理论为基础,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奥秘。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为孩子们展示了多种有趣的实验和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知识的内容,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
一、实验一:测水温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温的变化,了解温度的概念。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2. 使用温度计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温度计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实验结果: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二、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方式,了解光的基本特性。
实验步骤:1. 打开一个小孔的盒子的盖子。
2. 进入黑暗的房间,将盒子的孔对准一束光线,并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3. 将盒子的孔对准其他方向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情况。
实验结果:光线会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会被阻挡。
三、科学知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天自转一周。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公转一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夜和季节交替产生了影响。
四、科学知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水温度低于0摄氏度时,水会凝固成为固态水,也就是冰;当水温度在0至100摄氏度之间时,水处于液态;当水温度达到100摄氏度以上时,水会沸腾成为气态水蒸气。
五、科学知识: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植物萌发、生长和开花。
植物通过吸收阳光、土壤中的养分以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生长,同时释放出氧气。
六、科学知识:材料的性质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木头是可燃物质,金属是导电材料,塑料是可以变形的。
了解材料的性质有助于我们选择和使用材料。
通过上述实验和科学知识的探索,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原理和规律。
同时,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课程还包括许多有趣的实验和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小学五年级科学物理实验指导
![小学五年级科学物理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19e5d3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0.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物理实验指导本文介绍了小学五年级科学物理实验的指导。
按照实验的特点,本文将按照实验的步骤来进行指导。
请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实验,并注意安全。
实验一:探究水的沸点材料:- 一杯水- 一个烧杯- 火柴或打火机- 温度计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约半杯即可。
2. 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将火焰放在烧杯底部。
3. 同时,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
记录温度。
4. 注意观察烧杯中的水,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5. 实验结束后,将火柴或打火机熄灭,并彻底冷却烧杯。
实验二:探究水的凝固点材料:- 一杯水- 冰块- 温度计步骤:1. 将水倒入烧杯中,约半杯即可。
2. 将冰块放入烧杯中,等待一段时间。
3.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
记录温度。
4. 注意观察烧杯中的水,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5. 实验结束后,倒掉烧杯中的水和冰块,并彻底清洗烧杯。
实验三:探究物体的浮力材料:- 一个大盆- 水-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纸片、塑料球等)- 牛奶盒- 笔步骤:1. 将大盆中注满水。
2. 将牛奶盒放入水中,观察牛奶盒的位置。
3. 将笔放入水中,观察笔的位置。
4. 依次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位置。
5. 结合观察结果,思考物体的形状和浮力的关系。
实验四:探究光的传播材料:- 一个空的纸箱- 打孔器或尖锐的小刀- 一个手电筒步骤:1. 在纸箱的一侧打一个小洞,洞的大小约与手电筒的光线大小相当。
2. 关闭房间的灯光,确保室内尽量暗。
3. 将手电筒打开,面对纸箱的洞。
4. 观察光线从洞中透出来的情况,注意光线的传播路径和特性。
实验五:探究简单电路材料:- 一块电池- 一根导线- 一颗小灯泡- 一个开关步骤:1. 将电池的一个端口与导线的一端连接起来。
2. 将导线的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一侧。
3. 将灯泡的另一侧与开关连接起来。
4. 打开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5. 尝试关闭开关,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c5f0965f18583d0496459d8.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主要实验方案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制作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制作材料】各种材料的橡皮泥。
【制作步骤】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状,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在再保卫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
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作好了。
【温馨提示】1、注意各个橡皮泥圈层的厚度2、可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剖面,以便观察【整理器材】把橡皮泥分类整理存放备用。
模拟火山喷发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实验,探究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实验器材】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过一会儿观有什麽现象发生【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实验结论】火山成因推想: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温馨提示】1、土豆泥不能稀软,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
2、不要让学生用手触加热过的番茄酱,以免烫伤。
【整理器材】把废物放进废物桶,器材归位放置。
地震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器材做地震模拟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验器材】3—4条颜色不同的毛巾、竹片。
【实验步骤】1、把每条毛巾纵向叠两折或三折,将折好的毛巾一条叠一条,平铺在桌面上当作水平的岩石层。
2、双手按住毛巾的两端,把它们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两手握住竹片的两端,同时用力将竹片逐渐压弯,直到断裂,体会感觉。
【实验现象】毛巾挤压产生褶皱,竹片断裂,手感觉到麻木【实验结论】地震成因推想:地层在受到地壳内部的巨大压力时,会像毛巾层一样发生褶皱岩层褶皱厉害了就像竹片一样断裂,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产生地震。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4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bd6f089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7.png)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1-4单元)实验一:近视眼的成因模拟实验【实验目的】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实验材料】两个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
【实验过程】1、将蜡烛、凸透镜、纸屏依次摆放在桌面上,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2、把蜡烛挪到较远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3、换用凸度较小的凸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清晰的像。
【实验现象】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实验结论】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
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事项】:1、做此实验时,室内光线不能过亮。
2、蜡烛、凸透镜、纸屏必须摆放在桌面上同一直线上。
而且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实验二:模拟鼓膜振动的实验(听觉的形成实验)【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越高。
【实验结论】说明对着纸筒说话时,橡皮膜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越大。
(实际上,在此实验中,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通过棉球的振动使得橡皮膜的振动更明显。
)推想听觉产生的过程: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实验三:测一测反应速度【实验目的】测定自己的反应速度,比较不同学生的反应速度。
实验材料:尺子【实验步骤】(1)学生2人一组,一名为测试者,另一名为受测者。
(2)测试者手握尺子刻度最大的一端,受测者拇指和食指对准尺子刻度为0的一端,但不要接触尺子。
(3)测试者一旦松开手,受测者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
记下夹住尺子的刻度。
(4)小组成员轮流测试,每人至少测试3次。
注意事项:①同学间密切配合,认真记录。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1817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f.png)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48ff056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9.png)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安排试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对于培育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实力,对于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行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做好试验教学工作,无疑是培育学生创新实力的最好途径。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阅历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试验教学安排: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主动提倡让学生亲身经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新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1)供应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须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相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很多动手制作的项日,肯定要让学生亲自经验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实力。
二、目标、措施1、加大试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化试验基地师训安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试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依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试验教学探讨上。
2、扎实开展试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化要真正作到面对全体,为每一个学生供应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
试验教学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化理念。
学期初,试验教学领导小组依据教研中心的配档要求,制定合理的试验教学配档标准,试验老师要严格依据配档要求组织好试验教学。
教学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试验老师开展试验教学探讨活动,组织实行试验教学公开课,阅历沟通、技术培训等教研活动。
抓好试验的备课,课前仪器打算和试验,课堂试验组织与实施、课后反思四个环节,不断优化试验教学。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d57274db51e79b8968022642.png)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年级班姓名:成绩: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25b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f.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实验设计指导教案【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1. 学习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准确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实验器材】1. 天平2. 不同质量的物体(例如铅笔、橡皮、纸张等)3. 笔和纸(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物体,放在实验桌上。
2. 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并简要介绍天平的使用原理和注意事项。
3. 示范如何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首先,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确保水平仪显示水平。
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盘中,并等待几秒钟,直到天平示数稳定。
记录示数。
4. 让学生分组,一组一台天平。
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示数。
5.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物体的质量。
可以让学生观察示数和物体的大小、材质等特点之间是否有关联。
6.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并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1. 学生记录的示数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文字描述。
2. 学生分组讨论物体的质量时,可以归纳出示数较大的物体较重,示数较小的物体较轻的规律。
【实验讨论】1. 为什么需要等待几秒钟后才能记录示数?答: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后,可能会有轻微的晃动或者震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示数稳定。
2.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答:有可能,如天平的不准确、物体上的附着物等。
3. 在进行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答:应该选择准确的天平进行测量,避免物体上有附着物等。
【实验延伸】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质量是否与其体积有关。
2. 让学生探索如何使用天平测量非常轻的物体(如羽毛)的质量。
3. 引导学生思考天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了解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讨论,学生也培养了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实验指导
![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6e065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5.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生物实验指导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材料:1. 透明塑料杯2. 小麦种子或豆类种子3. 湿纸巾4. 温水步骤:1. 将湿纸巾放在透明塑料杯内,使其覆盖杯底。
2. 将少量小麦种子或豆类种子均匀地撒在湿纸巾上。
3. 轻轻地倒入适量温水,使湿纸巾保持湿润。
4. 将塑料杯放在温暖通风的地方,并且避免阳光直射。
5. 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发芽高度等。
实验二: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材料:1. 小型花盆或塑料盆2. 鲜活小麦苗或其他植物苗3. 水4. 纸板或黑纸5. 剪刀步骤:1. 将小麦苗或其他植物苗种植在花盆或塑料盆中,并用土壤覆盖其根部。
2. 将花盆或塑料盆放置在室内,确保植物能够获得适量的阳光。
3. 将一块纸板或黑纸剪成两块,分别覆盖一部分植物的叶片,以遮光。
4. 每天观察并记录遮光和未遮光部分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高度、叶片颜色等。
实验三:观察昆虫的生长变化材料:1. 透明玻璃容器或小型玻璃箱2. 水3. 昆虫标本4. 青草或树叶步骤:1. 将透明玻璃容器或小型玻璃箱准备好,并在底部放入一些青草或树叶。
2. 将昆虫标本放入玻璃容器或玻璃箱中,注入适量的水。
3. 放置玻璃容器或玻璃箱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
4. 每天观察并记录昆虫的生长变化,包括体型、活动等。
实验四:观察植物的变异特征材料:1. 不同种类的植物苗2. 耙子或小铲子3. 水4. 盆栽土或花土步骤:1. 准备不同种类的植物苗,并放置在各自的小块盆栽土或花土中。
2. 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阳光和空气。
3.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叶片大小等方面的变异特征。
实验五:观察水中浮游生物材料:1. 透明塑料盒2. 镜片或放大镜3. 水4. 底泥步骤:1. 在透明塑料盒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加入适量的底泥。
2. 搅拌水中的底泥,使底泥悬浮在水中。
3. 用镜片或放大镜观察水中的浮游生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种类和数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a1f6be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4d.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下〕实验操作方法指导五年级上册1、声音的产生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实验器材:水槽、音叉、小铃铛、气球、烧杯、泡沫小球、水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五、注意事项:音叉敲响后要立即插入水中,小铃铛摇响后马上靠近泡沫小球.这样,实验现象才明显.2、声音的传播实验一、实验目的: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传播的实验,知道液体、固体和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二、实验器材:小闹钟、塑料袋、水槽、玻璃钟罩、抽气机、小锤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五、注意事项:如果没有真空钟罩,可以把发声体〔小闹钟〕放在加热后的容器里〔空气稀薄〕,通过与加热前的声音相比较,证明空气能传播声音.3、木材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木材的特点.二、实验器材:不同的木材、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木材有纹理;易燃烧;不同木材软硬程度不同;干木头不导电,湿木头导电;大多数木头会浮在水面上,少数木头会沉入水中.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2、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可用电流表来验证.4、纸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实验总结各种纸的特点.五、注意事项:1、鉴别纸的软硬度时注意用到安全.2、做纸的吸水能力对比实验时,一定要注意除纸质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同样的杯子、杯中同样多的水、纸条同样长、纸条吊的同样高、纸条要同时插入水中、插入水中的部分要同样深等.这样便于比较不同的纸吸水能力的强弱.5、陶瓷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陶瓷的特点.二、实验器材:碎瓷片、木锤、小刀、纸、酒精灯、镊子、导线、电池、瓷汤匙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陶瓷具有光滑,比较坚硬;易损坏,碎片锋利;不怕水,不导电,不能燃烧;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金属的特点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金属的特点.二、实验器材:铁铜铝等金属、小刀、导线、电池、开关、酒精灯、放大镜、玻璃杯子、锤子、木条、陶瓷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金属有光泽;易传热;易导电;具有延展性.五、注意事项:实验前,强调用刀、锤子、酒精灯的使用等方面的安全.6、蒸发实验一、实验目的:认识蒸发现象,会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二、实验器材:温度计、棉纱、支架、表三、实验步骤:1、蒸发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怎样加快蒸发.四、实验结论:1、水蒸发时需要吸收周围的热量.2、利用加热、增大蒸发面积、有风都可以使水蒸发的快一些.五、注意事项:注意做对比实验时的水量要同样多.7、沸腾实验一、实验目的:探究、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彩笔、钟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的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是这杯水的沸点.五、注意事项:1、装入烧杯内的水以半杯为宜.2、提醒学生水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3、温度计液泡要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底或烧杯壁.8、凝结实验一、实验目的:能设计对比试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认识凝结现象,知道水蒸气变成小水珠的原因.二、实验器材:相同大小的玻璃杯2个,玻璃片2块、热水、酒精灯、火柴、小镜子、小瓷盘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水蒸气在遇冷的情况下才可以凝结成水.五、注意事项:作对比实验时的几个相同:杯子相同、水多少相同、水的温度相同、玻璃片相同、盖玻璃片时间相同.五年级下册1、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实验器材:试管、烧杯、碘酒、温水、淀粉液.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口腔中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五、注意事项:1、向试管中加入的应是稀淀粉液,加入的量在试管的三分之一左右.2、如果时间不够,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淀粉没有反应完全,则也会显示蓝色,但蓝色要比未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淡.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玻璃管、集气瓶、烧杯、火柴、玻璃片、澄清的石灰水等.三、实验步骤:方法一:方法二:四、实验结论: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不同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很少,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人在不停地呼吸,说明人生存需要大量的氧气.五、注意事项:1、实验中的方法一收集呼出的气体采用的是排水取气法.2、实验中方法二中的两只玻璃管带有橡胶塞,直玻璃管要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而弯玻璃管不要插入,弯玻璃管用来吸气,直玻璃管用来呼气.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二、实验器材:光聚座、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发现利用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 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 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五、注意事项:做此实验室内光线不宜过亮,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大约在50厘米左右,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4、斜面实验一、实验目的: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二、实验器材: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五、注意事项: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5、杠杆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二、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三、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四、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6、滑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二、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三、实验步骤:四、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的方向.五、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测力计的使用.7、齿轮的作用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可以改变转速和回转方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二、实验器材: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三、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啮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三个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四、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https://img.taocdn.com/s3/m/f814f55aba0d4a7303763aad.png)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五年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太阳和影子实验器材:手电筒、竹篾(或铁丝)、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组装模拟1.组装模拟装置并介绍:手电筒代表太阳,竹装置篾代表太阳运动的轨迹,小标杆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
2.探究太阳1.观察: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运动过程中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的关系影子的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总结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发现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太阳高度越高,影子越短;反之影子越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模拟昼夜变化(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3、昼夜交替实验器材:投影仪(或手电筒)、地球仪、人物模型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明确地球1.讨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仪转动的方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向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3、明确地球仪转动的方向:由西向东 2.模拟昼夜1、在地球仪上某一个国家插上人物模型;2、变化由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与投影的距离不能太近,要让投影仪射出的光“包围”地球;)3、缓慢转动地球仪,边转动边观测; 3.实验总结根据观测现象分析昼夜交替的原因。
4.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4、看月亮实验器材:月相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1.小电筒代表太阳;盒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2.观察月相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盒中月相变变化;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3.观察总结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小学五年级如何进行科学实验?
![小学五年级如何进行科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a7bfcd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f.png)
小学五年级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在小学五年级阶段,进行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活动。
每个科学实验都像是一场神奇的冒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五年级是如何进行这些实验的吧!首先,老师会精心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理解力的实验项目。
实验要足够简单,让学生能够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但同时也要足够有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可能会选择关于简单机械或电路的实验,这些都能够在孩子们中间引起浓厚的兴趣。
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会通过讲解和展示的方式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这就像是给孩子们一个宝藏地图,告诉他们如何探索和发现新奇的事物。
孩子们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心怀期待地等待着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刻。
当实验开始时,每个小实验器材都像是一位专门的向导,引导学生们探索未知的领域。
孩子们会像小探险家一样,小心翼翼地操作每一个步骤,观察每一个变化。
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手指轻触着科学的奥秘。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导游和安全守护者的角色。
他们时刻关注着每个小组的进展,指导他们如何正确操作实验器材,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们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教导学生们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态度,比如耐心、细心和团队合作。
当实验达到高潮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就像是发现宝藏的冒险家一样。
他们对实验结果的发现感到惊讶和兴奋,这些新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如火花般闪耀,点燃了对科学的热爱。
实验结束后,老师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
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学生们则像是小专家一样,自信而又充满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他们的实验成果。
通过这些科学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激发孩子们探索世界、探索知识的独特途径。
在科学实验的海洋中,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们如同勇敢的航海家,在知识的航道上扬帆远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指导
一、P3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研究食物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把舌根翘起出的唾沫快)并摇匀。
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发现:无唾液的变蓝,有唾液的不变蓝。
说明:唾液把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二、P6第2课我们的呼吸
【实验名称】研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人的各种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实验器材】水槽、水、广口瓶、胶管、玻璃片、火柴、玻璃管。
【实验步骤】
在通过游戏捏鼻憋气后,学生会提出“人为什么总不停呼吸?”这时,引导学生研究人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有什么不同。
可以做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1:比较呼出和吸进气体和二氧化碳的含量
在广口瓶里装着澄清的石灰水,用胶塞固定直玻璃管和弯玻璃管,首先通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的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观察石灰水变化,再通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吗?通过资料提示可以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多。
实验2、取一广口瓶,装满水,用玻璃片从一侧推过盖严,倒着立在
水槽中,然后掀起瓶口,把胶管一端伸入广口瓶内,用手扶住瓶子,从胶管另一端向瓶内吹气,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把瓶口盖严,将瓶子取出,口朝上放在桌上,把玻璃片移开一小口,将点燃的火柴伸入瓶内,看到火立即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三、P14—15第5课凸透镜【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放大、聚光作用比较容易探究,重点是成像作用。
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大致成一直线,适当调整凸透镜和纸屏的距离,能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放大或缩小的像,实验能总结出:
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的像小;
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的像大。
四、P18第7课保护眼睛【研究近视眼的成因】
准备两个直径相同、凸度不同的两个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再让“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向远处移动蜡烛,图像模糊;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凸度较小的能形成清晰像,看清了远处物体。
说明近视的晶状体凸度变大,才看不清远处物体。
五、P26第10课种子发芽了
实验(一)【种子发芽与水的多少的关系】
我的方案:
1、准备三份大豆、三个瓷盘(一号水量多、二号水适量、三号没多)。
在每个瓷盘内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
2、把这三个瓷盘放在室温相同的地方,有水的瓷盘内用一块棉纱布
盖好。
3、坚持每天把棉纱布用清水洗衣干净,再盖好。
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二号瓷盘里的大豆发芽最好,大豆发芽需要水,但水不宜过多。
实验(二)【种子发芽与水的多少的关系】
我的方案:
1、准备两份大豆、两个瓷盘,在每个瓷盘内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并覆盖棉纱布;瓷盘内倒入相同、适量的水;放入同温环境中。
2、一号种子与空气隔绝,二号种子置于空气中。
3、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二号种子发芽,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空气。
实验(三)【种子发芽与水的多少的关系】
我的方案:
1、准备三份大豆、三个瓷盘,瓷盘内倒入相同、适量的水。
在每个瓷盘内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并覆盖棉纱布。
2、把一号瓷盘放到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二号瓷盘放入适宜温度的环境中,三号瓷盘放入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冰箱冷藏室中)。
3、每天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二号发芽最好,大豆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七、P54第18课斜面【斜面的倾斜度与拉力的关系】
实验(一)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
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
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二)教参P196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实验步骤:
(1)用测力计竖起提小车,读出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垫一块木板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计数,并记录下来。
(3)在长木板的一端垫同样的两、三、四块木版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拉小车,使其匀速运动,读出计数,并记录下来。
(4)对比分析所得的数据。
3、实验结论
竖直提小车用的力量最大。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作用。
八、P57第19课【杠杆的作用】
教参P207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铁架台。
【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在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
杠杆尺平衡
【实验结论】
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就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就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九、P60第20课
(一)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我的猜想:我想定滑轮有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的作用
我的方案: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用步骤2的数据与步骤1的数据作比较。
我的发现: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二)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我的猜想:我想动滑轮具有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的作用
我的方案:
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用的力。
2、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上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用步骤2的数据与步骤1的数据作比较。
我的发现: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