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2017版-2017级使用20170831
临床医学专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cfd9b03d8ce2f006623fb.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K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림상의학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病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辩证诊治等原则;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12、熟悉与医学相关的数学、化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13、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14、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15、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讲解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1285d62a26925c52cc5bfb2.png)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具备扎实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健康个性和谐统一,能够在医疗卫生单位、教学科研机构胜任医疗、管理、疾病预防及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水平的优秀医学毕业生。
二、培养要求通过临床医学七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具有从事医学科学技术和科研工作能力的,达到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3、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和功能、病理结构和机理、致病病原体以及药理基本知识;4、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掌握本学科(指二级学科,内科和外科分别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疗原则以及临床用药原则,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合格的临床工作能力;5、掌握民族医学基本特点、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本知识以及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规律和防治原则;6、完成不少于两年半的临床实习,覆盖所有临床主干学科,并具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类常见病、多发病、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7、掌握医患沟通技巧,重视伦理道德,学会运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
8、具备查阅专业文献的能力,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一篇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9、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d8fef4d47f1922791688e8f6.png)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培养计划一、学制七年制二、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模式,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达到医学硕士学位水平,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高级医学人才。
三、业务基本要求通过七年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较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达到能听、说、读、写,并加强专业外语的培养,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身心健康,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2、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及急、难、重危病症的初步诊断、处理等临床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并能协助老师指导实习医生的工作;4、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的能力,学习第二外语,初步具有用第二外语阅读专业资料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六、主要课程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七、主要实践环节劳动、军训、医学社会实践、临床学科实习等八、相近专业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计划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369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硕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表一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见表二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见表三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见表四。
十四、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代号:通识教育课程代号A1(必修)、A2(限选)、A3(任选);基础课程代号B1(必修)、B2(限选)、B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学院或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代号C1 (必修)、C2(限选)、C3(任选);学科基础课程内跨学科基础课程代号D1 (必修)、D2(限选)、D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基础课代号E1(必修),E2(限选),E3(任选);专业特色课程内专业课代号F1(必修),F2(限选),F3(任选)。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ef1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2.png)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医学专业,它是以疾病的防
治为中心,将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对学生的要
求很高。
在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
考虑:
1.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如解剖学、生
理学、病理学等等,夯实学术基础。
2.临床技能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医学技能,如体格检查、常见病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病例推理等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职业素养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医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崇
尚人道主义精神,做到患者至上,始终坚持医学实践的科学性、安
全性、有效性,培养学生健康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是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必须要达到的要求,旨
在培养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有基本技能的临床医学工作者,并有广泛的人文修养和医德医风,开展临床诊治工作。
二、培养方案
1.教学计划
本专业共四年学习,包含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程
和临床实习四个部分。
2.核心课程。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1731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1.png)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目录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1. 培养目标 (2)2. 培养要求 (3)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4)三、课程体系设置 (5)1. 医学基础课程模块 (6)(1)生物学基础 (7)(2)化学基础与医学化学实验 (8)(3)物理学基础与医学物理应用 (9)(4)人体解剖学基础 (10)(5)生理学基础 (11)2. 医学专业课程模块 (12)(1)病理学基础 (13)(2)药理学基础与应用 (14)(3)临床医学概论与诊断技术 (15)一、培养目标和要求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医学伦理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临床医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知识结构: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素质: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临床医学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在医疗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独立完成诊疗任务;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能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德育素质: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悉国家卫生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医学伦理规范。
1. 培养目标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断和处理能力。
熟悉临床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预防疾病和保健意识。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关爱病人,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文关怀精神。
具备临床科研的基本能力,包括临床思维、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文献查阅等能力。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e33a200912a216147929a0.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K专业名称:临床医学 Clinical Medicine 림상의학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基础,能在各级卫生保健机构在上级医师的指导监督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接受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医疗、健康宣教、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与医学实践;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掌握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3、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原则;4、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知识、产科常见急病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5、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和相关科学实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6、掌握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中医的辩证诊治等原则;7、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传播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8、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具备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9、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能够运用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原理指导医学实践;10、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结合临床实际,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和获取信息,能够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11、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12、熟悉与医学相关的数学、化学、行为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13、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理解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政策;14、了解医疗相关专业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15、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_3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_3](https://img.taocdn.com/s3/m/48b266b4a0116c175f0e48a7.png)
---------------------------------------------------------------最新资料推荐------------------------------------------------------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年制本科)一、培养目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学工作全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上,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培养为着眼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热爱医疗卫生事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努力拼搏、勇于探索、学风严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二)知识素质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危、重病的处理方法。
初步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开展卫生防疫工作的能力;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知识。
专业知识和素质协调发展,交流和沟通能力强;能较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分析与提高临床医学和科研工作能力,1 / 12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宽口径、厚基础、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教强的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
(三)人文素质要求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学生要具有教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厚实的医学基础,必须把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融入到医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18 质的全面提高。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10b73476a20029bc642d72.png)
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实践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㈠基本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人民健康而献身的精神。
热爱医药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专业理论,较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㈡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医学检验操作技能系统训练,具有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及卫生检验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分子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检验及血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性能和操作维护方法;3.了解检验医学学科前沿的理论、技术的发展动态;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及临床实验室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熟悉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一定的科研能力;6.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7. 掌握一门外语。
三、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四、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体育、计算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体解剖学、医学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免疫学基础、临床免疫学及检验、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临床检验学、血液学检验、分子诊断学、放射免疫学、仪器分析、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原理结构及维修、临床实验室管理学、专业英语、诊断学、内科学概论、外科学概论、卫生统计等。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2e764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c.png)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临床医学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
首先,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
医学基础知识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临床技能包括临床诊断、治疗、手术等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方案要明确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以及相关的考核标准。
其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
临床实习是医学专业学生在医院临床部门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培养方案要明确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参与临床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第三,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包括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高度责任和敏感性的专业,医生需要具备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专业道德。
培养方案要加强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医学道德操守。
最后,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还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医学领域不断发展,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包括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学习,临床实习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人文素养和专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可以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临床医学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8175fba8114431b80dd86a.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英文名称1.专业代码:100201K2.英文名称:Clinical Medicine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基本的法律观念;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尊重患者的隐私、人格和个人信仰,能够融洽医患关系;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较强的沟通及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知识与技能掌握系统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以及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知识;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诊疗原则及临床用药原则,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了解中医学基本特点及诊疗基本原则。
具有从事安全有效医疗实践的能力,基本的疾病预防及健康宣教能力;掌握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
四、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核心课程:临床医学导论、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五、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实验: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人体局部解剖学实验、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临床见习(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毕业实习、临床技能培训、创新教育。
六、修业年限、成绩考核和学位授予修业年限:5年;学生可在4-7年内修完本专业规定学分。
成绩考核:毕业考试包括第4学年临床综合理论考试、第5学年临床实习出科考试、毕业综合考试(包括毕业实习后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综合考试)。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2dc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1.png)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高品质医学素养的专门人才。
为了保证学生获得充分而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以下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医学原理、医学基础、临床技能和职业操守等基本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他们能熟练运用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良好的临床实践技能和较高的医学道德素养。
毕业生应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工作,并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将主要课程分为医学基础、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人文社科四个领域,具体课程及其学分分配如下:1.医学基础领域(1)人体解剖学:4学分(2)生理学:4学分(3)病理学:4学分(4)药理学:3学分(5)医学微生物学:3学分(6)医学免疫学:3学分(7)医学遗传学:2学分(8)医学生物化学:2学分2.临床医学领域(1)内科学:8学分(2)外科学:6学分(3)儿科学:4学分(4)妇产科学:4学分(5)眼科学:3学分(6)耳鼻喉科学:3学分(7)皮肤病学:3学分(8)口腔医学:2学分(9)急诊医学:2学分(10)孕产保健学:2学分3.公共卫生领域(1)流行病学:2学分(2)预防医学:2学分(3)卫生统计学:2学分4.人文社科领域(1)医学伦理学:2学分(2)医学心理学:2学分(3)医学卫生法学:2学分(4)社会医学:2学分三、实践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专业设置一定数量的实践环节,包括临床实习和科研实践。
其中,临床实习分为基础临床实习和高级临床实习,要求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实际操作并进行病例分析。
科研实践要求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和学术报告等。
四、毕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和学分要求,学生需要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并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技能;(2)熟悉临床工作流程,能够进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具备医德医风,能够尊重患者权益并遵守医疗伦理;(4)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应对常见急危重症处理;(5)具备继续深造的能力,具备进行临床科研的基础。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6bc303cd4d8d15abf234e7e.png)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得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本专业代码:1003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得初级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得医疗实践,保证她们有适当得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与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得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得思想道德与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得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得态度、知识与技能: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得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与驱除患者得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得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得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与配合诊疗计划得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得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与合理使用有限资源得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得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与接受继续教育得重要性。
6、树立正确得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就是得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得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得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她医师得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得健康利益作为自己得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与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得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得发现做出贡献得意识。
10、尊重同仁,树立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得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与自身得权益。
知识目标1、基本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与社会科学得有关知识与方法,并能够用于指导未来得学习与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得正常结构、功能与心理状态。
3、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精神疾病)得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得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得重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35da207375a417866f8f14.png)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1003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并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学专业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掌握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3.具有对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4.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5.掌握医学文献检索、资料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三、学制基本学制为5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4—7年内完成学业。
四、授予学位医学学士五、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六、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影像学、外科手术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的实践性环节包含在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四部分,其中通识平台必修课程中含实验课时144+2周,计6学分;学科平台的必修课程中含实验课时279学时,计8学分,专业平台的必修课程中实验及见习课时456学时,计13学分;实践创新平台必修课程学分要求为18分,其中临床实习42周计10学分,毕业论文6周计6学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学分,该平台选修最低学分要求5学分。
八、修读要求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达到190学分,方可毕业。
其中必修课程136学分,选修课程38学分,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16学分。
ΧΧ专业培养计划
![ΧΧ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35ded7a76c66137ef061926.png)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培养方案一、学制五年制本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厚的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初步的医疗服务能力,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科学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三、基本要求遵循“注重素质,强化技能,面向临床,多元发展”的宗旨,培养良好的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职业素质,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初步的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和医疗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一) 科学的世界观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医学道德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基本的伦理和法律意识;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二)较广泛的社会人文、行为心理科学知识基础,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系统的临床医学知识,基本的预防医学、循证医学、康复医学、传染病及祖国传统医学知识。
(三)初步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强的自我知识更新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身心健康,适应医学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
五、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六、专业主要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的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精神医学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军训、早期临床实践、临床实习、预防医学实习等。
八、相近专业口腔医学。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278学分,方可毕业。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医学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见附表一。
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专业201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7238590066f5335b812124.png)
一、专业基本信息医学100201K 医学学士五年229学分毕业学分要求:二、 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医疗卫生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医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相结合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围绕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要求作为通用标准,结合专业认证要求,从职业道德、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3大方面制定了毕业标准。
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职业活动中重视医疗的伦理问题,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2.知识目标(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01f71d9561252d381eb6eaf.png)
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科培养计划本专业属于医学学科门类中的二级类(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本专业代码:100301一、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宽厚基础、良好素质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初级医师,这种素质确保其毕业后作为医生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的医疗实践和科研活动;保证他们有坚实的基础能够进行终身学习和在医学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态度、知识和技能:态度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愿为医学科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2.树立关爱病人观念,尊重病人人格,保护病人隐私;坚持以预防疾病发生、减轻和驱除患者的病痛为己任,认识到提供临终关怀的道德责任。
3.充分认识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并积极与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交流,使其充分理解和配合诊疗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4.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注重合理用药,选择合理的诊治方案,充分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的原则,充分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
5.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6.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超出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不能有效安全处理的医疗活动,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始终将病人及社区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9.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的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
10.尊重同仁,增强团队意识。
11.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知识目标1.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
2.掌握生物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关知识和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ba7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f.png)
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
1. 基础医学知识,学生在前期会学习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
2. 临床医学知识,学生会学习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
科学、精神科学等临床医学专业知识,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方法。
3. 临床实践,学生需要进行临床实习,亲身参与临床工作,例
如在医院的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从而熟悉临床工作流程和规范。
4. 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学生需要学习医学伦理和法律知识,
了解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5. 科研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医学科研基本能力,包括文献
检索、论文撰写等科研技能。
6. 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包括沟通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等。
7. 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诊疗能力,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技能。
总的来说,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医学知识、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使他们能够成为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和临床技能的合格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K)(2017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完成医学基本训练,能在医疗卫生部门从事医疗、预防、康复、医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备创新精神、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二、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从事医疗实践工作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为毕业后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生应达到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一)职业素质要求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患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能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能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执业活动中重视医疗伦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人格。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观念。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促进疾病转归时,能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二)知识要求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掌握人的正常心理状态。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6.掌握正常妊娠、分娩、产褥和产科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熟悉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了解传统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10.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
(三)技能要求1.具有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具有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具有系统的临床思维和较好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具有对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具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安全、经济、有效的临床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7.具有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8.具有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10.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
11.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2.具有能够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控制等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1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制、毕业与学位学制:五年。
毕业:在校期间通过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考核合格,修满选修课程及课外培养计划规定学分,毕业考试合格者,准予毕业。
学位:毕业学生凡符合《徐州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条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二)主要课程: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心理学、卫生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五、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时间安排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时间安排表(周)备注:*:安排在教学周内同步进行;#:其中1周为实习期间机动,1周为毕业前准备时间。
六、课程设置与分学期安排(一)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分六类,59门课程,规定3469学时,累计192.5学分(平均18学时折合1学分)。
课程分必修与选修两种类型,选修课中分限选和任选课,任选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由选择。
1、思想道德修养课程(5门、216学时,12学分)2、自然科学课程(6门、365学时,20.5学分)3、生物医学课程(12门、1037学时,57.5学分)4、人文社会课程(12门、590学时,32.5学分)5、公共卫生课程(4门、144学时,8.5学分)6、临床医学课程(20门、1117学时,61.5学分)任意选修课:(二)分学期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备注:课程性质1:思想道德修养课程2:自然科学课程3:生物医学课程4:人文社会课程5:公共卫生课程6:临床医学课程(三)分学期课程教学进程表(四)实习计划1.总实习时间:合计52周(每年6月上旬实习开始,次年6月上旬实习结束;机动1周) 2.实习科目、时间分配及分组轮转方案:七、学时与学分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要求:完成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要求的192.5学分;任意选修课程至少完成10学分,其中艺术类课程要求至少2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至少完成6学分。
完成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要求:56学分。
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12学分。
(一)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数与学分(三)课外学分备注:相同项目按照最高级别授予学分,不重复累计授予。
八、实施要求及说明(一)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文件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任务安排中,要以培养方案为依据,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适应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与“创新性发展、选择性优秀、关联性拉动”的办学理念。
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三)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要推进CBL教学等更多的先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基础医学课程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班级开设CBL课程,临床医学课程结合学生已完成的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含盖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
注重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真正贯彻“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原则。
大力提倡和普遍推广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诱导,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课程教材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要从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吸取新成就,反映发展的新水平,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妥善处理好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积极做好高质量教材的推广和选用。
(五)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社会实践四种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突出临床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医疗实践。
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严格监控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六)要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听、说、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正确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
(七)系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本专业的学生均须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
通过查阅文献、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
(八)构建以适应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以适应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考核评价体系。
发挥考核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的教育作用、引导作用和导向作用。
1.强化形成性评价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构建包括课堂讨论、课堂测验、案例分析、期中考试等课堂学习考试评价体系。
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构建实践教学考试评价体系。
基础医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提问、讨论、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设计实验、实验论文等多种方式获取学生学习状况,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
临床实习阶段,采用实习周报制、出科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考核。
2.改革终结性评价采取闭卷式期终理论考试和基本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第五学期结束后,进行第一次中期综合考核,对基础医学学习状态作出评价。
第八学期结束后,进行第二次中期综合考核,对临床专业课学习状态作出评价。
在临床实习结束后,除进行毕业理论考试外,还在毕业考试前,采用客观结构化的临床多站式技能考核(OSCE),最后进行医学毕业生综合评价。
3.坚持进行考试分析要求主要课程开展“考试评价”,定期对学生考核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考核结果,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将分析结果以适当方式反馈给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用于改进教与学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