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合集下载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讲解复习过程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讲解复习过程
• 1、架设基准站、设置好GPS主机工作模式 • 2、打开手簿软件、连接基准站、新建项目、设置坐标系统参数、设置好基准
站参数,使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 • 3、连接移动站,设置移动站,使得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的差分数据,并达到
窄带固定解。 • 4、移动站到测区已知点上测量出窄带固定解状态下的已知点原始坐标。 • 5、根据已知点的原始坐标和当地坐标求解出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 6、打开坐标转换参数,则RTK测出的原始坐标会自动转换成当地坐标。 • 7、到另外你至少一个已知点检查所得到的当地坐标是否正确。 • 8、在当地坐标系下进行测量,放样等操作,得到当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 • 9、将坐标数据在手簿中进行坐标格式转换,得到想要的坐标数据格式。 • 10、将数据经过ActiveSync软件传输到电脑中,进行后续成图操作。
• 平面坐标转换
– 多应用于 – 北京54,国家80 – 与当地自定义 –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四个参数 – X0平移 – Y0平移 – θ 坐标轴旋转 – K 尺度
不同(椭球)坐标系的转换流程
空间直角坐标(X,Y,Z)
椭球转换
大地坐标(B,L,H) 投影反算 平面直角坐标(x,y,h) 平面转换 当地平面坐标(x,y)
• 参数计算是RTK作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下面就RTK在使用不同的 转换方法时的作业步骤做详细说明。
一:平面四参数+高程拟合(用户常用方法)
• 1、架设基准站 • 基准站可架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注:如果需要使用求解好的转换
参数,则基准站位置最好和上次位置要一致,打开上次新建好的项目, 在设置基准站,只需要修改基准站的天线高,确定基准站发射差分信 号,则移动站可直接进行工作,不用重新求解转换参数) • 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 50米内无高压线); • c、在用电台作业时,位置比较高,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 遮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 d、至少两个已知坐标点 (已知点可以是任意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 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可以检校已知点的正确性); • e、不管基站架设在未知点上还是已知点上,坐标系统也不管是国家 坐标还是地方施工坐标,此方法都适用。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详解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详解

• 投影讲解 四参数+高程拟合
二、三参数转换
• (1)、架设基准站 • 基准站(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如果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手簿 软件使用方法和四参数类似,只是在计算参数时选择计算三参数)。 • 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 50米内无高压线); • c、位置比较高,用电台作业时,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 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 d、只需一个已知坐标点 (已知点可以是国家坐标系下的坐标,或坐 标系和WGS-84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很小); • e、此方法都适用于客户对坐标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随着移动 站离基准站距离的增加,精度越来越低,一般3KM精度能在5CM以内。
RTK求解参数
罗禹
参数的概念
1、由于GPS所采用的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而 在我们国家,实际的工作中所使用的都是BJ-54,国 家-80、或地方坐标系, 因此存在WGS-84和当地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问题。 2、参数转换一般分两种形式: 平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四参数、校正参数 椭球体之间的转换: 三参数,七参数
• 投影讲解 七参数
四、一步法转换
• 使用要求:至少三个已知坐标点(已知点可以是国家坐标系下的坐标 或自定义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三个以上已知点,可以检验已知点的 正确性)。 • 用一步法转换、七参数转换、四参数转换、三参数转换(基准站架设 在未知点)时,仪器和手簿软件操作步骤类似,只是要求的已知点数 据和使用范围不一致。
谢谢
• 一般的:
• • • • 三参数:要求已知一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少 四参数:要求两个任意坐标点,精度在小范围内可靠 七参数:三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高,对已知点要求严格 一步法:三个任意坐标点,在残差不大的情况下,精度可靠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讲解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讲解
RTK求为WGS-84坐标系,而 在我们国家,实际的工作中所使用的都是BJ-54,国 家-80、或地方坐标系, 因此存在WGS-84和当地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问题。 2、参数转换一般分两种形式: 平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四参数、校正参数 椭球体之间的转换: 三参数,七参数
1、架设基准站、设置好GPS主机工作模式 2、打开手簿软件、连接基准站、新建项目、设置坐标系统参数、设置好基准 站参数,使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 3、连接移动站,设置移动站,使得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的差分数据,并达到 窄带固定解。 4、移动站到测区已知点上测量出窄带固定解状态下的已知点原始坐标。 5、根据已知点的原始坐标和当地坐标求解出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6、打开坐标转换参数,则RTK测出的原始坐标会自动转换成当地坐标。 7、到另外你至少一个已知点检查所得到的当地坐标是否正确。 8、在当地坐标系下进行测量,放样等操作,得到当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 9、将坐标数据在手簿中进行坐标格式转换,得到想要的坐标数据格式。 10、将数据经过ActiveSync软件传输到电脑中,进行后续成图操作。
空间直角坐标(X,Y,Z)
大地坐标(B,L,H) 投影正算 平面直角坐标(x,y,h) 平面转换 当地平面坐标(x,y)
RTK简易操作流程
• 以下只是软件的简易操作流程,详细使用步骤请参照接下来的详细说明。此 流程只是我们提供给的一种解决方案,在熟练使用本软件后,可以不依照此 步骤操作。在作业过程中,通常的使用方法为:
• 投影讲解 三参数
三、七参数转换
一:平面四参数+高程拟合(用户常用方法)
• 1、架设基准站 • 基准站可架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注:如果需要使用求解好的转换 参数,则基准站位置最好和上次位置要一致,打开上次新建好的项目, 在设置基准站,只需要修改基准站的天线高,确定基准站发射差分信 号,则移动站可直接进行工作,不用重新求解转换参数) • 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 50米内无高压线); • c、在用电台作业时,位置比较高,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 遮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 d、至少两个已知坐标点 (已知点可以是任意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 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可以检校已知点的正确性); • e、不管基站架设在未知点上还是已知点上,坐标系统也不管是国家 坐标还是地方施工坐标,此方法都适用。

2.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2.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一:平面四参数+高程拟合(用户常用方法)
• 1、架设基准站 • 基准站可架设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注:如果需要使用求解好的转换 参数,则基准站位置最好和上次位置要一致,打开上次新建好的项目, 在设置基准站,只需要修改基准站的天线高,确定基准站发射差分信 号,则移动站可直接进行工作,不用重新求解转换参数) • 基准站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 50米内无高压线); • c、在用电台作业时,位置比较高,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 遮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 d、至少两个已知坐标点 (已知点可以是任意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 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可以检校已知点的正确性); • e、不管基站架设在未知点上还是已知点上,坐标系统也不管是国家 坐标还是地方施工坐标,此方法都适用。
• 2、假设已建好一个项目,参数计算完以后, 正常工作了一段时间,由于客观原因,第 二次作业不想把基准站架设在和第一次同 样的位置,此时,可以用到点校正功能, 只需要将基准站任意架设,打开第一次使 用的项目,到一个已知点上校正坐标即可。 校正方法和第一种情况相同。
• 一般的:
• • • • 三参数:要求已知一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少 四参数:要求两个任意坐标点,精度在小范围内可靠 七参数:三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高,对已知点要求严格 一步法:三个任意坐标点,在残差不大的情况下,精度可靠
五、校正参数
• 用于计算两坐标系统之间的平面、高程平移参数。通常 在以下两种情况,可以使用校正参数
– – – –
– – – – –
多应用于 北京54,国家80 与当地自定义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三大步骤轻松搞定RTK(求转换参数、测量及放样、数据传输)

三大步骤轻松搞定RTK(求转换参数、测量及放样、数据传输)

三大步骤轻松搞定RTK(求转换参数、测量及放样、数据传输)RTK技术在各种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工程选线及工程放样中应用广泛,与其他常规仪器相比非常明显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精度。

但在整个GPS应用方面,测量知识的流通面还非常有限,再加上普通测量员或非测量专业人员普遍对新技术理解不深,在进行GPS测量时,往往会按照培训人员的要求机械化地去操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对整个测量工作效率产生影响,GPS的优越性也不能完全被发挥出来。

因此,熟练操作RTK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求转换参数仪器连接好后,先要新建一个工程或者打开一个工程,然后就是求转换参数。

根据RTK的原理,参考站和移动站直接采集的都为WGS84坐标。

参考站一般以一个WGS84坐标作为起始值来发射,实时地计算点位误差并由电台发射出去。

移动站同步接收WGS84坐标并通过电台来接收参考站的数据,条件满足后就可达到固定解。

移动站就可实时得到高精度的相对于参考站的WGS84三维坐标,这样就保证了参考站与移动站之间的测量精度。

如果要符合到已有的已知点坐标系统上来,需要把原坐标系统和已知点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数求出。

在RTK应用中,转换参数大概分为校正参数、四参数、七参数和拟合参数,这些参数全部体现在手簿即工程之星里面。

四参数和七参数并不是一个概念,四参数是同一椭球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表示为△X、△Y、A(旋转角)、K(尺度比)。

七参数是两个不同椭球之间的转换参数,表示为△X、△Y、△Z、△α、△β、△γ、△K,三个平移、三个旋转和一个尺度参数,是不严密的。

四参数和七参数是不能同时使用的,两者只能选其一,那么在具体测量时怎么确定这两种参数是一个关键问题。

RTK直接测量的坐标是属于WGS84坐标系,我们通常用的是国家标准坐标系统,比如1954年北京坐标系,两者并不是一个椭球,那么原则上讲需要七参数才可以实现两个椭球的转换,我们才有可能采集到54坐标。

七参数 四参数 高程拟合 适用范围

七参数 四参数 高程拟合 适用范围

七参数四参数高程拟合适用范围在地理测量学领域,七参数和四参数的概念是常见且重要的。

这两种参数与高程拟合相关,主要用于地球表面的测量和建模。

本文将介绍七参数和四参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

一、七参数七参数是指用于地球表面精确测量的参数集合。

它由三个旋转参数(即绕X、Y和Z轴的旋转角度)、三个平移参数(即沿X、Y和Z 轴的平移距离)以及一个尺度因子参数组成。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将地球表面上的点从一个坐标系统转换到另一个坐标系统。

七参数的计算通常需要通过相关算法和数学模型来完成。

其中旋转参数和平移参数可以通过大地测量技术和测角仪等设备进行测量,而尺度因子参数可以通过大地水准测量和高程基准面来确定。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对地球表面上的点进行准确的坐标转换和测量。

七参数适用范围广泛,主要用于大尺度地形测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影像处理等领域。

它能够解决地球表面局部变形、形变监测和地壳运动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四参数四参数是指用于地球表面近似测量的参数集合。

它由两个旋转参数(即绕Z轴的旋转角度和绕X轴的斜率角度)和两个平移参数(即沿X和Y轴的平移距离)组成。

四参数可以用来进行粗略的坐标转换和测量,尤其适用于地球表面小范围的测量和建模。

四参数的计算相对简单,通常可以通过简化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完成。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辅助设备和软件进行计算和调整。

四参数适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用于地图制图、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

它能够满足一般性的坐标转换和测量需求,具有简便、快速和经济的特点。

三、高程拟合高程拟合是指根据一定的模型和算法,对地球表面上的高程数据进行拟合和估算的过程。

在地理测量学中,高程拟合通常与坐标转换和大地水准测量紧密相关。

高程拟合的常用模型包括二次曲线拟合、三次样条插值和贝塞尔曲线拟合等。

这些模型基于地球表面的几何性质和地域特征,通过最小二乘法和拟合优度等统计指标,对高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插值处理,从而得到地形表面的高程模型。

南方RTK参数的求取及操作流程

南方RTK参数的求取及操作流程

南方RTK参数的求取及操作流程(两点或两点以上适用) RTK测量资料2008-07-01 11:30:50 阅读3274 评论4 字号:大中小订阅技术部朱代军随着工程之星新程序(2007.03.26版)的发布,在以往坐标校正中都采用“校正向导”来进行操作,在同一地区多天作业可以延用同一个参数,每次去校正一个已知点即可。

每次作业时基站任意架设即可。

对于刚接触GPS或是初学者,请按以下步骤练习操作。

一、新测区首次作业。

当我们到一个新的测区时,首选要做的工作就是得到我们坐标转换参数,四参数是最为常见了,以下就以求四参数步骤再次写一下。

1、基站架设在未知点。

进入工程之星,将手薄联通移动站主机,确认一切工作正常;2、新建工程(输入作业名、输入坐标系、输入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工程"->"新建"->输入作业名->"ok">选择坐标系->"下一步"->输入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确定"3、分别到两个已知点上按"A" 测量(输入点名、移动站天线高)注:南方RTK所有机型,移动站的天线高类型均为"杆高"4、计算四参数[设置->求转换参数/控制点坐标库](增加已知点坐标与测量出的原始坐标)---------------此步详细操作-----------------------------------假定工程名为:south 有a,b两点并提供了两点的已知点坐标,测量WGS84数据为PT1,PT2。

增加(输入a点坐标) -> OK -> 坐标管理库选点-> 导入(WGS84文件south.rtk) -> 选择a点所测量的数据PT1 -> 确定->OK增加(输入b点坐标) -> OK- >坐标管理库选点->选择b点所测量的数据PT2 -> 确定-> OK---------------继续以下操作----------------------------------[保存](把增加的数据保存了一个转换参数文件*.cot,以后会用到这个文件)[应用](系统自动计算出转换参数添加到系统四参数中,高程也会自动进行改正,可检查参数是否可用,《关于RTK的工作原理和精度分析》)从实际的经验值来看,如果计算出来的参数比例大于1时,小数点后四个0以上,如果小于1,小数点后四个9这样才比较好。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维护。
03
CATALOGUE
四参RTK求解参数
四参RTK定义
四参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是一 种实时、高精度、高效率的定位技术 ,通过实时处理来自卫星导航系统的 信号,获取高精度位置、速度和时间 信息。
四参RTK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通过 差分技术消除卫星和接收机之间的公 共误差,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定 位精度。
要点二
实时性
基于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位置信息, 提高作业效率。
七参RTK优缺点
• 可靠性:不易受到常规静态定位技术中由于信号被遮挡或 干扰而引起的定位问题。
七参RTK优缺点
依赖通信链路
实时传输差分修正值需要稳定的通信链路支持,否则会 影响定位精度。
初始化时间
在某些情况下,移动站接收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初 始定位。
RTK系统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将基准站接收机观测到的误差 信息实时传输给移动站接收机,以消除卫星轨道误差、信号 传播误差等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RTK应用领域
测量
农业
RTK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 工程测量等领域,能够实现高精度、快速 、实时的测量作业。
RTK技术可用于农机自动驾驶、农田信息采 集、农业资源调查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数据处理阶段
对获取的定位数据进行后处理,以提高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
三参RTK优缺点
优点
实时性强,能够快速获取高精度定位结果;不需要已知控制点支持,降低了作业成本; 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天气条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缺点
对接收机数量和型号要求较高,需要两台或更多台接收机同时工作;对信号遮挡和多路 径效应比较敏感,会影响定位精度和可靠性;数据处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和

RTK基站设置、7参数、测点、放线等操作教程,值得收藏!

RTK基站设置、7参数、测点、放线等操作教程,值得收藏!

RTK基站设置、7参数、测点、放线等操作教程,值得收藏!GNSS 介绍1、GNSS的现状及未来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所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及其增强系统的集合名词,是利用全球的所有导航卫星所建立的覆盖全球的全天侯无线电导航系统。

目前可供利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以及未来欧洲的Galileo。

2. GNSS的应用行业3. 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RTK技术—电台、GPRS/CDMA网络RTK技术—天宝的VRS、Leica的主辅站技术传统RTK以及仪器的操作1. 传统RTK的含义常规的GPS测量方法,如静态、快速静态、动态测量都需要事后进行解算才能获得厘米级的精度,而RTK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 - time kinematic)方法,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

2. 传统RTK的工作原理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称为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

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GPS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3. 传统RTK的数据链数据链通讯:1)电台模式: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频率,频率300MHz-300KMHz(波长属微波:波长1M-1MM,空间波,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410-430MHz /450-470MHzVHF(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3MHz~30MHz属短波:波长100M-10M,空间波)——220-240MHz2)网络模式: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中文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CDMA为码分多址数字无线技术4. 接收机及信号灯介绍1)接收机外观2)指示灯及按键说明:备注:接收机开机默认RTK 模式,如需切换到静态模式,按住切换键不放,直到数据采集灯熄灭时松开,切换为静态模式。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详解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详解

• 投影讲解 四参数+高程拟合
二、三参数转换
• (1)、架设基准站 • 基准站(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上,如果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上,手簿 软件使用方法和四参数类似,只是在计算参数时选择计算三参数)。 • 架设点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 a、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 • b、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 50米内无高压线); • c、位置比较高,用电台作业时,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 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 • d、只需一个已知坐标点 (已知点可以是国家坐标系下的坐标,或坐 标系和WGS-84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很小); • e、此方法都适用于客户对坐标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随着移动 站离基准站距离的增加,精度越来越低,一般3KM精度能在5CM以内。
空间直角坐标(X,Y,Z)
大地坐标(B,L,H) 投影正算 平面直角坐标(x,y,h) 平面转换 当地平面坐标(x,y)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TK简易操作流程
• 以下只是软件的简易操作流程,详细使用步骤请参照接下来的详细说明。此 流程只是我们提供给的一种解决方案,在熟练使用本软件后,可以不依照此 步骤操作。在作业过程中,通常的使用方法为:
• 投影讲解 七参数
四、一步法转换
• 使用要求:至少三个已知坐标点(已知点可以是国家坐标系下的坐标 或自定义坐标系下的坐标,最好三个以上已知点,可以检验已知点的 正确性)。 • 用一步法转换、七参数转换、四参数转换、三参数转换(基准站架设 在未知点)时,仪器和手簿软件操作步骤类似,只是要求的已知点数 据和使用范围不一致。
• 一般的:
• • • • 三参数:要求已知一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随传输距离增加而减少 四参数:要求两个任意坐标点,精度在小范围内可靠 七参数:三个国家坐标点,精度高,对已知点要求严格 一步法:三个任意坐标点,在残差不大的情况下,精度可靠

七参数计算公式

七参数计算公式

七参数计算公式七参数计算公式什么是七参数计算公式?七参数计算公式,也称作七参数转换公式,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一种用于处理地图投影和坐标转换的数学公式。

通过该公式,可以将某个地理坐标系统下的坐标转换为另一个地理坐标系统下的坐标。

七参数公式的计算原理七参数的计算原理基于相似性变换和坐标运算。

具体来说,这其中涉及到尺度因子、平移、旋转和投影四个方面的参数。

七参数公式的组成七参数计算公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尺度因子(Scale Factor)–表示不同地图投影之间比例误差的参数。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缩放或放大坐标。

–通常用S表示。

2.X轴旋转角(ΔX Rotation)–表示绕X轴旋转的角度。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X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RX表示。

3.Y轴旋转角(ΔY Rotation)–表示绕Y轴旋转的角度。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Y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RY表示。

4.Z轴旋转角(ΔZ Rotation)–表示绕Z轴旋转的角度。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Z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RZ表示。

5.X轴平移参数(ΔX Translation)–表示在X轴方向上的平移量。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X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DX表示。

6.Y轴平移参数(ΔY Translation)–表示在Y轴方向上的平移量。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Y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DY表示。

7.Z轴平移参数(ΔZ Translation)–表示在Z轴方向上的平移量。

–一般为一个实数,用于调整Z轴方向的坐标。

–通常用DZ表示。

七参数公式的示例下面是一个七参数计算公式的示例:X' = S*(X - RZ*Y + RY*Z) + DXY' = S*(RZ*X + Y - RX*Z) + DYZ' = S*(-RY*X + RX*Y + Z) + DZ其中,(X, Y, Z)是原始坐标系统下的坐标,(X’, Y’, Z’)是转换后的坐标。

南方RTK使用中参数的求取及分类

南方RTK使用中参数的求取及分类

南方RTK使用中参数的求取及分类一、控制点坐标库的应用GPS 接收机输出的数据是WGS-84 经纬度坐标,需要转化到施工测量坐标,这就需要软件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和设置,控制点坐标库就是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工具。

控制点坐标库是计算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的工具,可以方便直观的编辑、查看、调用参与计算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的校正控制点。

在进行四参数的计算时,至少需要两个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系坐标参与计算才能最低限度的满足控制要求。

高程拟合时,使用三个点的高程进行计算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加权平均的高程拟合;使用 4 到 6 个点的高程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平面高程拟合;使用7 个以上的点的高程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曲面拟合。

控制点的选用和平面、高程拟合都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这些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布设经典测量控制网的知识,在这里没有办法多做介绍,建议用户查阅相关测量资料。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利用A、B 这两个已知点来求取参数,那么首先要有A、B 两点的GPS 原始记录坐标和测量施工坐标。

A、B 两点的GPS原始记录坐标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布设静态控制网,采用静态控制网布设时后处理软件的GPS 原始记录坐标;另一种是GPS 移动站在没有任何校正参数起作用的Fixed(固定解)状态下记录的GPS 原始坐标。

其次在操作时,先在控制点坐标库中输入 A 点的已知坐标,之后软件会提示输入 A 点的原始坐标,然后再输入 B 点的已知坐标和 B 点的原始坐标,录入完毕并保存后(保存文件为*.cot 文件)控制点坐标库会自动计算出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

1.1、校正参数操作:工具→ 校正向导或设置→ 求转换参数(控制点坐标库)所需已知点数:1个校正参数是工程之星软件很特别的一个设计,它是结合国内的具体测量工作而设计的。

校正参数实际上就是只用同一个公共控制点来计算两套坐标系的差异。

根据坐标转换的理论,一个公共控制点计算两个坐标系误差是比较大的,除非两套坐标系之间不存在旋转或者控制的距离特别小。

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通常最大距离小于10公里的测区,使用四参数就可以了,很多论文的实验结论都证明了对于小范围的测区,使用四参数坐标转换的结果优于七参数坐标转换的结果。

1.参数求解的过程基本相同,就是在测区中心位置架设好基准站,然后使用流动站新建工程,设置基本的投影的参数,如西安80坐标系,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Y坐标常数500km等,2.直接使用流动站到三个及以上已知高等级控制点测量固定解状态下的坐标。

3. 求解参数:依次输入已知控制点的成果坐标,并指定之前RTK 测量获得对应控制点的坐标,保存参数后应用。

4.检核:使用应用参数后的RTK流动站,测量一个已知的控制点,并检查观测坐标值与成果坐标的互差。

南方灵锐S82RTK操作步骤及使用技巧分享首次分享者:郜亚辉已被分享1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一.基准站部分1)基准站安装1.在基准站架设点上安置脚架,安装上基座,再将基准站主机用连接头安置于基座之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注意:基准站架设点可以架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这两种架法都可以使用,但在校正参数时操作步骤有所差异。

2. 安置发射天线和电台,将发射天线用连接头安置在另一脚架上,将电台挂在脚架的一侧,用发射天线电缆接在电台上,再用电源电缆将主机、电台和蓄电池接好,注意电源的正负极必须连接正确(红正黑负),否则保险丝将被烧断。

注意:主机和电台上的接口都是唯一的,在接线时必须红点对红点,拔出连线接头时一定要捏紧线头部位,不可直接握住连线强行拨出。

2)主机操作1.打开主机主机上只有一个操作按钮(电源键),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表明基准站开始正常工作。

2.打开电台在打开主机后,就可以打开电台。

轻按电台上的“ON/OFF”按钮打开电台,当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时,同时电台上的TX指示灯会开始每秒钟闪1次。

七参数计算公式范文

七参数计算公式范文

七参数计算公式范文七参数计算公式是用于描述平面、大地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它由七个参数组成,分别表示三个平移参数、三个旋转参数和一个尺度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将一个空间坐标点的三维坐标转换为大地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和高程,或者将大地坐标系下的经纬度和高程转换为空间坐标系的三维坐标。

七参数计算公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平面坐标转换和高程转换。

平面坐标转换部分用于计算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与大地坐标系下经纬度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平移和旋转;高程转换部分用于计算平面高程与大地高程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尺度。

平面坐标转换部分的计算公式如下:X' = X0 + (1 + m) * (x*cosθ - y*sinθ) + dxY' = Y0 + (1 + m) * (x*sinθ + y*cosθ) + dy其中,X'和Y'是平面坐标系下的坐标,X0和Y0是坐标系的原点坐标,(x, y)是空间坐标系下的坐标,m是尺度参数,θ是旋转角度,dx和dy是平移参数。

高程转换部分的计算公式如下:Z' = Z0 + hz + m * (z*cosθ' - x*sinθ' + y*(sinα*cosθ' + cosα*sinθ')) + dz其中,Z'是大地高程,Z0是坐标系原点的大地高程,hz是平面高程,z是空间坐标系下的高程,θ'是旋转角度的负值,α是倾角,dz是高程平移参数。

这些参数的确定可以通过观测平面和空间坐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

一般来说,会选择一部分具有已知坐标的点进行观测和计算,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出七个参数的估计值。

然后,再通过反复观测和计算,逐步调整参数的估计值,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最接近。

最终确定的七个参数就是平面与大地坐标系转换关系的准确描述。

在实际应用中,七参数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测量与地图制图等领域。

七参数计算步骤

七参数计算步骤

七参数计算步骤;
用于计算两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包括“四参数+高程拟合”、“七参数”、“一步法”、“三参数”。

这里以计算七参数为例子:
1、先将移动台设置好并达到固定解,然后设置好坐标系统及中央子午线,在不带任何参
数的情况下对参与解算的控制点进行采集。

2、将控制点(已知点)导入控制点库,避免在添加点的时候要一个个输入进去。

3、控制点采集完毕后点击“参数”——“坐标系统(左上角)”——选择“参数计算”
——计算类型选择“七参数”——点击“添加”——在点库中调取出相应的点,源点
表示实测的原始点,目标点表示已知点,将所有的点都对应起来保存——点击“解算”。

——点击“运用”
注:源点表示实测的原始点,目标点表示已知点(两个点是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同一个点)。

所有点都添加完毕。

所有点添加完毕后点击“解算”点名前方打钩表示参与解算。

解算完后会出现“七参数结果”——点击“运用”。

拖动滚动条查看平面和高程中误差是否满足要求(一般在3公分以下)。

如果有个别点不满足要求,将其点名前方钩取消掉不参与解算。

参数运用完后可在“椭球转换”中查看。

然后将移动台在已知点上检查,看手簿显示坐标是否与控制点坐标吻合。

4、如果移动台接收的差分源发生改变(接收其他基站的信号)移动台需要做点平移进行校正。

测得当前点(控制点)坐标,调取已知点坐标或输入然后点“计算”
dx/dy/dh是当前点与控制点计算出来的差值,点击应用后当前坐标会显示准确坐标。

南方GPS(RTK)测量操作步骤

南方GPS(RTK)测量操作步骤

十、线路放样----元素模式
道路元素分为:点、直线、缓曲线、圆曲线。各种元素的组合 要遵循道路设计规则。要根据界面提示添加相应的数据信息,如: 点要素就只需要输入X坐标和Y坐标,直线元素只需要输入方位角和 长度。
十、线路放样----元素模式
点击 “图形绘制”按钮,看到道路的计算后绘制的图形
十、线路放样----交点模式
七、碎部点测量---手动采集
七、碎部点测量---自动采集
八、点放样
八、点放样----增加放样点
八、点放样----确定放样点位
九、直线放样---增加放样直线
九、直线放样---确定直线位置
十、线路放样----线路设置
根据线路设计所 需要的设计要素按照软 件菜单提示录入后,软 件按要求计算出线路点 坐标和图形。道路设计 菜单包括两种道路设计 模式:元素模式和交点 模式
静态/GPRS/ 数据链灯 GSM指示灯
卫星/蓝 牙灯
电源灯
开关键
三、注意事项------基准站架设
基准站架设的好坏,将影响移动站工作的速度,并对移动站 测量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用户注意使观测站位置具有以下 条件: 在10度截止高度角以上的空间部应没有障碍物; 邻近不应有强电磁辐射源,比如电视发射塔、雷达电视发射天线 等,以免对RTK电信号造成干扰,离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 基准站最好选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以利于电台的作用距离; 地面稳固,易于点的保存。 用户如果在树木等对电磁传播影响较大的物体下设站,当接收机 工作时,接收的卫星信号将产生畸变,影响RTK的差分质量,使 得移动站很难FIXED。
显示测量点:如果选择了就在图中显示测量点,并且显示的测量点个数跟下 面设置“显示测量点个数”一样,如果选择显示“全部”测量点,就把所有 采集点都显示出来,如果选择显示“3”个点,就显示最近的3个采集点。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1、架设基准站、设置好GPS主机工作模式 2、打开手簿软件、连接基准站、新建项目、设置坐标系统参数、设置好基准站 参数,使基准站发射差分信号。 3、连接移动站,设置移动站,使得移动站接收到基准站的差分数据,并达到窄 带固定解。 4、移动站到测区已知点上测量出窄带固定解状态下的已知点原始坐标。 5、根据已知点的原始坐标和当地坐标求解出两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 6、打开坐标转换参数,则RTK测出的原始坐标会自动转换成当地坐标。 7、到另外你至少一个已知点检查所得到的当地坐标是否正确。 8、在当地坐标系下进行测量,放样等操作,得到当地坐标系下的坐标数据。 9、将坐标数据在手簿中进行坐标格式转换,得到想要的坐标数据格式。 10、将数据经过ActiveSync软件传输到电脑中,进行后续成图操作。
不同(椭球)坐标系的转换流程
几种椭球转换模型的特点: 1.三参数法: 七参数方法的简化,只取X平移,Y平移,Z平移。 运用于信标,SBAS,固定差改正以及精度要求不高的地方, 用于RTK模式下,作用距离在5km范围较平坦的地方(基站开机模式) 2.布尔莎七参数法: 标准的七参数方法,使用X,Y,Z平移,X,Y,Z旋转,K尺度 作用范围较大和距离较远,通常用于RTK模式或者RTD模式的 WGS84到北京54和国家80的转换,已知点要三个以上,要求较高。 3.四参数+高程拟合: 使用X,Y平移,a旋转,k尺度还有高程拟合参数 也是RTK常用的一种作业模式,通过四参数完成WGS84平面到当地平面 的转换,利用高程拟合完成WGS84椭球高到当地水准的拟合。 4.一步法 参数形式和标准七参数一样, X,Y,Z平移,X,Y,Z旋转,K尺度 可以一步完成WGS84到当地地方坐标系统的转换工作。也许要三个以上 WGS84点和当地地方坐标。 5、校正参数 使用X,Y平移,小范围使用

如何使用RTK手簿求坐标转换参数(四参数七参数)

如何使用RTK手簿求坐标转换参数(四参数七参数)

如何使用RTK手簿求坐标转换参数(四参数七参数)手簿:南方H5安卓手簿;软件:工程之星5.01、四参数示例:2000坐标系转地方坐标系准备材料:2个以上的已知点坐标步骤:1.1 打开求转换参数操作:“输入”→“求转换参数”1.2 设置四参数在求转换参数界面首先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按钮,将“坐标转换方法”改为“一步法”,点击“确定”,则可以开始四参数的设置。

1.3 添加坐标参数“一步法”设置完成后,在求转换参数界面点击“添加”1.4 输入坐标参数平面坐标输入已知点坐标,大地坐标输入RTK测的已知点的坐标。

大地坐标可以点击更多获取方式,里面有“定位获取”和“点库获取”,输入完成以后,点击“确定”,添加完第一个坐标Pt1。

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输入第二个坐标Pt2,如下图所示:1.5 计算四参数并应用如果Pt1或Pt2不小心输入错误,单击改点可进行编辑或者删除。

坐标输入无误后,点击“计算”即可获得2000坐标系转当地坐标系的四参数,再点击“应用”即可,再进行点测量时,获取的坐标就是当地坐标系了。

需要主要的是,四参数覆盖范围较少,一般推荐使用七参数。

2、七参数示例说明:2000坐标系转地方坐标系准备材料:3个以上的已知点坐标2.1 打开求转换参数操作:“输入”→“求转换参数”2.2 设置七参数在求转换参数界面首先点击右上角的设置按钮,将“坐标转换方法”改为“七参数”,点击“确定”,则可以开始七参数的设置。

2.3 添加坐标参数“七参数”设置完成后,在求转换参数界面点击“添加”2.4 输入坐标参数坐标输入方法同四参数一样,但是需要至少输入3个已知点坐标。

输入完成后点击“计算”即可获得2000坐标系转当地坐标系的七参数,最后点击应用即可。

华测手簿:HCE320、HCE300等;软件:测地通LandStar7七参数1.1 打开参数计算操作:在主界面依次点击“工具”→“参数计算”1.2 设置七参数将计算类型设置为七参数1.3 添加坐标点击左下角“添加”按钮,添加已知点坐标。

七参数四参数转化

七参数四参数转化

南方RTK使用中参数的求取及分类一、控制点坐标库的应用GPS 接收机输出的数据是WGS-84 经纬度坐标,需要转化到施工测量坐标,这就需要软件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计算和设置,控制点坐标库就是完成这一工作的主要工具。

控制点坐标库是计算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的工具,可以方便直观的编辑、查看、调用参与计算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的校正控制点。

在进行四参数的计算时,至少需要两个控制点的两套坐标系坐标参与计算才能最低限度的满足控制要求。

高程拟合时,使用三个点的高程进行计算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加权平均的高程拟合;使用 4 到 6 个点的高程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平面高程拟合;使用7 个以上的点的高程时,控制点坐标库进行曲面拟合。

控制点的选用和平面、高程拟合都有着密切而直接的关系,这些内容涉及到大量的布设经典测量控制网的知识,在这里没有办法多做介绍,建议用户查阅相关测量资料。

利用控制点坐标库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假设我们利用A、B 这两个已知点来求取参数,那么首先要有A、B 两点的GPS 原始记录坐标和测量施工坐标。

A、B 两点的GPS原始记录坐标的获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布设静态控制网,采用静态控制网布设时后处理软件的GPS 原始记录坐标;另一种是GPS 移动站在没有任何校正参数起作用的Fixed(固定解)状态下记录的GPS 原始坐标。

其次在操作时,先在控制点坐标库中输入 A 点的已知坐标,之后软件会提示输入A 点的原始坐标,然后再输入 B 点的已知坐标和 B 点的原始坐标,录入完毕并保存后(保存文件为*.cot 文件)控制点坐标库会自动计算出四参数和高程拟合参数。

1.1、校正参数操作:工具→ 校正向导或设置→ 求转换参数(控制点坐标库)所需已知点数:1个校正参数是工程之星软件很特别的一个设计,它是结合国内的具体测量工作而设计的。

校正参数实际上就是只用同一个公共控制点来计算两套坐标系的差异。

根据坐标转换的理论,一个公共控制点计算两个坐标系误差是比较大的,除非两套坐标系之间不存在旋转或者控制的距离特别小。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RTK求解参数三参四参七参
筑等
在山区、森林、 海洋等复杂地 形区域,七参 能有效提高定 位精度和可靠

对于需要高精度 定位数据的行业, 如测绘、地理信 息、国土资源等, 七参是重要的技
术手段
在城市高楼密 集区域,七参 能够克服多路 径效应和信号 遮挡问题,实
现精准定位
七参求解过程
初始化:设 置七参数求 解的初始值
迭代计算:根 据初始值进行 迭代计算,求
解七参数
精度控制:设 置求解的精度 要求,确保求
解精度
结果输出: 输出最终的 七参数结果
七参优缺点
优点:求解速度快,精度高
缺点:需要高精度卫星信号,受 环境影响较大
PART 05
RTK三参四参七 参比较
参数数量比较
四参:四个未知参数,需 要至少四个观测值
三参:三个未知尔曼滤波算法,同时解算整周模糊度、距离和方位角三个参 数,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
应用场景:广泛应用于测量、航空、无人驾驶等领域的高精度定位需求。
优势:能够实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降低测量成本。
三参适用场景
适用于短距离通信 适用于无遮挡环境 适用于低精度定位需求 适用于移动站和基准站距离较近的情况
缺点:四参数模型对于大范围测量可能会出现偏差,需要使用更复杂的模型进行修 正。
应用场景:适用于小范围地形测量、城市规划、建筑施工等领域。
注意事项:在使用四参数模型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控制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避 免出现较大偏差。
PART 04
RTK求解参数七 参
RTK七参原理
定义:RTK七参 指七个参数, 包括三个平移 参数、三个旋 转参数和一个 尺度参数。
比较:三参、四参和七参的求解过程各有特点,适用场景不同,需要根据实际需 求进行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RTK测量如何求七参数
通常最大距离小于10公里的测区,使用四参数就可以了,很多论文的实验结论都证明了对于小范围的测区,使用四参数坐标转换的结果优于七参数坐标转换的结果。

1.参数求解的过程基本相同,就是在测区中心位置架设好基准站,然后使用流动站新建工程,设置基本的投影的参数,如西安80坐标系,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Y坐标常数500km等,
2.直接使用流动站到三个及以上已知高等级控制点测量固定解
状态下的坐标。

3. 求解参数:依次输入已知控制点的成果坐标,并指定之前RTK 测量获得对应控制点的坐标,保存参数后应用。

4.检核:使用应用参数后的RTK流动站,测量一个已知的控制点,并检查观测坐标值与成果坐标的互差。

南方灵锐S82RTK操作步骤及使用技巧分享
首次分享者:郜亚辉已被分享1次评论(0) 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
一.基准站部分
1)基准站安装
1.在基准站架设点上安置脚架,安装上基座,再将基准站主机用连接头安置于基座之上,对中整平(如架在未知点上,则大致整平即可)。

注意:基准站架设点可以架在已知点或未知点上,这两种架法都可以使用,但在校正参数时操作步骤有所差异。

2. 安置发射天线和电台,将发射天线用连接头安置在另一脚架上,将电台挂在脚架的一侧,用发射天线电缆接在电台上,再用电源电缆将主机、电台和蓄电池接好,注意电源的正负极必须连接正确(红正黑负),否则保险丝将被烧断。

注意:主机和电台上的接口都是唯一的,在接线时必须红点对红点,拔出连线接头时一定要捏紧线头部位,不可直接握住连线强行拨出。

2)主机操作
1.打开主机
主机上只有一个操作按钮(电源键),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卫星数和卫星质量达到要求后(大约1分钟),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表明基准站开始正常工作。

2.打开电台
在打开主机后,就可以打开电台。

轻按电台上的“ON/OFF”按钮打开电台,当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5秒钟快闪2次时,同时电台上的TX指示灯会开始每秒钟闪1次。

这时,整个基准站部分开始正常工作。

电台后面有个扳手,是高低功率转换的,高功率为H(High),低功率为L(Low)。

注意:为了让主机能搜索到更多数量卫星和高质量卫星,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周围视野开阔,避免在高度截止角15度以内有大型建筑物;避免附近有干扰源,如高压线、变压器和发射塔等;不要有大面积水域;为了让基准站差分信号能传播的更远,基准站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的位置。

二.移动站部分
1)移动站安装
将移动站主机接在碳纤对中杆上,并将接收天线接在主机顶部,同时将手簿使用托架夹在对中杆的适合位置。

2)主机与手簿操作
1.打开主机
轻按电源键打开主机,主机开始自动初始化和搜索卫星,当达到一定的条件后,主机上的DL指示灯开始1秒钟闪1次(必须在基准站正常发射差分信号的前提下),表明已经收到基准站差分信号。

2.打开手簿
按住<ENTER/ON>至少1秒,即可打开。

3)工程之星软件操作
1.启动工程之星软件
用光笔双击手簿桌面上“工程之星”,即可启动。

注意:工程之星快捷方式一般在手簿的桌面上,如手簿冷启动(扣去电池)后则桌面上的快捷方式消失,这时请按路径:我的设备→Setup→ERTKPro2.0.exe安装。

2.启动软件后,软件一般会自动通过蓝牙和主机连通。

如果没连通则首先需要进行设置蓝牙(设置→连接仪器→选中“输入端口:0”→点击“连接”)。

3.软件在和主机连通后,软件首先会让移动站主机自动去匹配基准站发射时使用的通道。

如果自动搜频成功,则软件主界面左上角会有差分信号在闪动,并在左上角有个数字显示,要与电台上显示一致。

如果自动搜频不成功,则需要进行电台设置(设置→电台设置→在“切换通道号”后选择与基准站电台相同的通道→点击“切换”)。

4.在确保蓝牙连通和收到差分信号后,开始新建工程(工程→新建工程),选择向导,依次按要求填写或选取如下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椭球系名称、投影参数设置、四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七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和高程拟合参数设置(未启用可以不填写),最后确定,工程新建完毕。

5.进行校正。

校正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控制点坐标库求四参数(设置→控制点坐标库)。

在校正之前,首先必须采集控制点坐标,一般大于2个以上控制点(采集数据的方法见后边叙述的数据采集部分),采集完成后在控制点坐标库界面中点击“增加”,根据提示依次增加控制点的已知坐标,然后点OK,继续增加原始坐标,选择第一项“从坐标管理库选点”,然后点左下角的:“导入”,选择当前工程名下的DATA文件夹里的后缀为“.RTK”的文件,选择对应点,然后确定,OK。

同样的方法增加其他控制点,当所有的控制点都输入以后察看确定无误后,单击“保存”,选择参数文件的保存路径并输入文件名,建议将参数文件保存在当前工程下文件名result文件夹里面,保存的文件名称以当天的日期命名。

完成之后单击“确定”。

然后单击“保存成功”小界面右上角的“OK”,四参数已经计算并保存完毕。

说明:在求完四参数后,一定要查看一下四参数中的比例因子K,一般K的范围保证在0.9999~1.0000之间。

这样才能确保采集精度。

查看四参数:设置→测量参数→四参数。

方法二:校正向导(工具→校正向导),这时又分为两种模式。

注意:此方法只能进行单点校正,一般是在有四参数或七参数的情况下才通过此方法进行校正。

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测区,第一次测量时已经求出了四参数,下次继续在这个测区测量时,必须先输入第一次求出的四参数,再做一次单点校正。

此方法还可适用于自定义
坐标的情况下。

A.基准站架在已知点上
选择“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点击“下一步”,输入基准站架设点的已知坐标及天线高,并且选择天线高形式,输入完后即可点击“校正”。

系统会提示你是否校正,并且显示相关帮助信息,检查无误后“确定”校正完毕。

说明:此处天线高为基准站主机天线高,形式一般为斜高,只能通过卷尺来测量。

B.基准站架在未知点上
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再点击“下一步”。

输入当前移动站的已知坐标、天线高和天线高的量取方式,再将移动站对中立于已知点上后点击“校正”,系统会提示是否校正,“确定”即可。

说明:此处天线高为移动站主机天线高,形式一般为直高,为一固定值2.065m。

注意:如果软件界面上的当前状态不是“固定解”时,会弹出提
示,这时应该选择“否”来终止校正,等精度状态达到“固定解”时重复上面的过程重新进行校正。

6.校正完毕候,就可以进行采集数据或放样。

A.采集数据
将对中杆对立在需测的点上,当软件界面的状态达到“固定解”时,利用快捷键"A"开始保存数据。

此时需要输入点名和天线高。

按B键两次为查看本工程所采集的所有测量点坐标。

注意:在选“直高”时天线高为2.065米,在选“杆高”时天线高为2米。

三.数据传输
在野外采集的数据都自动保存在手簿的“我的电脑→Flashdisk →Jobs”中。

我们需要的测量成果文件是以dat为后缀的文件,此文件自动存储在我们新建工程名文件下的DATA文件中。

传输前要做“文件输出”,把文件中多余信息过滤掉,方法为将“工程之星”软件打开,选择“工程”菜单下的“文件输出”,选择
文件格式(“Pn”为点名,“Pc”为属性),然后选择“源文件”,即要转换的文件(只能转换当前工程下的文件),再点击“目标文件”,输入一个文件名保存,这个文件名不能与源文件同名,最后点“转换”,在提示转换成功后,退出工程之星。

再把手簿与电脑连起来,把我们新建的文件全部拷贝到计算机上,用记事本打开*.dat的文件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