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ppt课件
![鲁教版必修三《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64303f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e.png)
水土流失是自然规律,其形成与地形、气候、 土壤、植被、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人类 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导致植被破坏,在一定程度 上会诱发或加剧水土流失。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在分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时, 要注意结合当地人口问题。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地关系 紧张,会导致过度垦荒、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同时一 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壤的破坏,进 而加重水土流失。
及取得的成就。阅读本图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图中梯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何种地形部位?
该部位治理措施还有什么? 提示:黄土坡。封坡育林育草。
(2)在塬面上采取的工程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发展林果基地。减小水 的流动及对地表的冲刷,保持水土,合理利用水土,提高生 产率。 (3)在沟谷地带采取的工程措施是什么? 提示:打坝淤地,修建小水库,拦泥蓄水。 (4)在陡坡实行封山育林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加强地表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
这种降水分布使黄土高原的植被由东向西从森林过
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7省区的大
露天开矿,开挖表土,破坏地表植被;
干旱导致土壤缺水,易形成土质疏松,暴雨则容易导致地表泥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 最严重的地区,但不是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 最大的地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由于人口、城市、 产业集中,加上水土流失也比较严重,因此成为我 国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2)黄土高原处于什么地形类型的过渡带? 提示: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3)以上过渡性特点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提示:导致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 (4)下面的两幅附图反映了黄土的什么特性? 提示:反映了黄土土层深厚,比较干燥且具有直立性, 当地人利用这一特性,开挖窑洞,形成特殊的民居景观。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pptx
![31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pptx](https://img.taocdn.com/s3/m/d1061305aa00b52acec7ca89.png)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 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 失治理工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一:会跑的土壤 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 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 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 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有外国人惊讶地 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 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 要是什么? 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 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 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 失治理工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合作探究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材料一:会跑的土壤 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年沉积1厘米,黄土最厚处达400米。 而现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每年要流失表土层1厘米以上,土壤流 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20~400倍。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 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有外国人惊讶地 说道:“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 而是主动脉破裂”。 材料二: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思考:①“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②它对黄河下游地区所造成的危害主 要是什么? 材料三: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 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 。 思考:根据以上材料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危害。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儿招一招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
黄土塬
黄土塬是黄土高原或黄土平原被沟谷切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或平 原面。塬面平坦、塬坡较陡,周边为沟谷环绕。塬面积较大,一般 在100平方千米以上。是良好的耕作区。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PPT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79eec36edb6f1afe001f19.png)
2.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B )。
A.改善生产条件
B.蓄水保土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3.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 ( C
①打坝建库
②平整土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④修水平梯田
⑤抽引水灌溉
A.①②③
C.①②④⑤
)。 ③深耕改土
B.③④⑤ D.①②④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 “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 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 坝地位与作用的真实评价。
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针对性练习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C )。 ( 双选 ) A.保持水土,改土与治水相结合 B.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 C.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D.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地肥力
粉砂质 土状沉积物
(3)气候:降水多集中于 夏季 ,且多 暴雨 。
(4)地质: 滑坡 、塌陷、 泥石流 地质灾害频繁,加剧水 土流失。
2.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轮荒 耕作制度; 露天开矿 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无
计划地建 窑洞 、修路、建设水利设施。
(2)破坏植被
B
A
A、B两地水土流失较严重的是?
(2)对下游:使大量泥沙汇入 黄河 ,黄河泥沙含量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 河床抬升 ,成为“ 地上悬河 ”, 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土高原
地上悬河的形成过程
开 封 铁 >7米 塔
针对性练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A )。
水土流失的治理PPT教学课件
![水土流失的治理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f0d7c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7.png)
施(耕作区) 技术措施: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⑫喷灌和
本 专
滴灌 技术、科学施肥等
题 栏
不适宜耕种的土地:⑬ 退耕还林还草 ——恢复地,
目 开
(3)生物
表植被
关
措施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植树种草,实行⑭ 乔、灌、草
结, 合——提高地表抗侵蚀能力
自主·学习区
课时2
【思维活动】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三类治理措施中,哪类见效快?为什么说
课时2
探究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本 专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题 栏
材料一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
目 开
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区以及北方土石山区。截至2007年
关 底,全国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7.8万平方千米,其中
综合治理面积4.5万平方千米,实施封育保护3.3万平方千
施,而忽视生物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解析 对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在沟谷处打坝淤地;
在缓坡地植树种草;在一些塬面上,平整土地。图中 a 为塬,b、c
为坡,d 为沟。丙地位于南坡,光照条件好,且位于山脊附近,地势较
高,不易积水,适宜建窑洞。本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米。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材料二 黄土高原某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示意图
本 专 题 栏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课时2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基本农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
本 专
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题 栏
(2)图中所列内容是__________地区________综合治理开发模式,
第三十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65页PPT文档
![第三十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65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c6dc6230b4e767f5acfce53.png)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原因
表现
地理位置特殊
从平__原__向山地高原、从湿__润__区__向干 旱区、从森林向草__原__、从农业区向 牧__业__区__的过渡地带
黄土质地特殊
钙质胶结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 干燥时坚实,遇水易____分散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多集中于夏__季__,且多暴__雨__
土
蚀能力降低 土
建窑洞、
流
其他生产、
开挖表土→施 破坏植被,扰
修路、建
失
生活
工
动土壤
水利设施
②植被破坏:过度樵采(解决生活燃料需求);历史原因 (营造宫殿、战争、毁林开荒等)。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 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可知,甲区的地形是陡坡与平 地相间分布,这样的地形应修筑隔坡梯田,即在等高线稀疏、 坡度平缓的地方发展种植业,而在等高线稠密、坡度较大的 地方发展林业。这样修筑梯田,既有利于水土保持,又便于 发展种植业。第(2)题,由图可知,反坡梯田是梯田边缘较 高、梯田面向海拔高处倾斜的梯田,这样的梯田使水土顺坡 而下的速度减慢,从而更有利于提高保水保土的效果。 答案:(1)C (2)A
2.(2013·重庆高考)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
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
图和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共55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件(共5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6c4a8c27284b73f3425033.png)
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影响? 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如何?
地理位置 的过渡性
黄土的湿陷特性
苍蝇不叮无缝蛋,流水专蚀有心土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延安气候资料图
太原气候资料图
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
天草街色小遥雨看润近如 却酥 无,草 也色 曾遥 烟看 柳近满却皇无都 最谁是持一盘年古春开好 天处 斧,绝 花胜 鸟烟 鱼柳 虫满一皇并都除
2.间接危害:大量泥沙沉积在下 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加重了洪水威胁。
地上河示意图
人 工 加 高 大 堤 河床泥沙沉积
黄河自古多水患
从公元前602年起至1938年的2540年间,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 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 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冀、鲁、豫、皖、 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外国友人提醒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 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 是主动脉破裂。
探究: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敬请期待下一课时!
拓展探究 ——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你知道窑洞吗?你看到过“废黄河”吗? 你听说过“红色沙漠”、“白色岩漠” 吗?
黄土高原的窑洞
拓展探究
黄土高原为什么多窑洞?
特点?
这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什么
特点?
世黄界土最高原大在的全黄国土的堆位积置区
内蒙古高原
华
青藏高原
北 平
四川盆地 原
难点探究2:黄土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的形成——风力沉积
中亚
蒙古
音乐欣赏
•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 招(呦)手。
地理位置 的过渡性
黄土的湿陷特性
苍蝇不叮无缝蛋,流水专蚀有心土
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延安气候资料图
太原气候资料图
黄土高原的植被状况
天草街色小遥雨看润近如 却酥 无,草 也色 曾遥 烟看 柳近满却皇无都 最谁是持一盘年古春开好 天处 斧,绝 花胜 鸟烟 鱼柳 虫满一皇并都除
2.间接危害:大量泥沙沉积在下 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 加重了洪水威胁。
地上河示意图
人 工 加 高 大 堤 河床泥沙沉积
黄河自古多水患
从公元前602年起至1938年的2540年间,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的年份有543年,达1590 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 百年一改道。洪水波及范围西起孟津,北至 天津、南抵江淮,泛区涉及冀、鲁、豫、皖、 苏五省25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
开垦荒地 砍伐森林
外国友人提醒
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 民族的血液,不是毛细血管出血,而 是主动脉破裂。
探究: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敬请期待下一课时!
拓展探究 ——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你知道窑洞吗?你看到过“废黄河”吗? 你听说过“红色沙漠”、“白色岩漠” 吗?
黄土高原的窑洞
拓展探究
黄土高原为什么多窑洞?
特点?
这反映了黄土高原的地势有什么
特点?
世黄界土最高原大在的全黄国土的堆位积置区
内蒙古高原
华
青藏高原
北 平
四川盆地 原
难点探究2:黄土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的形成——风力沉积
中亚
蒙古
音乐欣赏
•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啦)面(那)容易(哎呀)拉话话难。 •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 招(呦)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
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栽植既有利于恢复植被 又有效益的经济林,已成为黄土高原农民的首选。仅陕北 地区就栽植果树70多万公顷,年产苹果、红枣400多万吨。 此外各地还结合生态环境重点县项目、黄河水土保持生态 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积极开展畜牧和加工等产业,鄂尔多 斯高原在禁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和羊绒加工业, 建成了鄂尔多斯羊绒衫厂。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 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1)建淤地坝 (沟谷) 思考:建淤地 坝有什么作用?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 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 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 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 实评价。
各地将市场机制引入生态建设中,采取谁造林谁受益的办 法,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承包经营“四荒”,形成了多方 投资开发生态产业的新趋势,许多企业和个人纷纷将资本 投向荒山、荒漠,植树种草,发展生态产业。宁夏回族自 治区银广夏股份公司出巨资购买沙地10万亩,种植了3万 亩酿酒用的葡萄,200多万株树木以及药用麻黄草,建成 麻黄草基地和麻黄加工厂,每年收益数亿元。
化大都市正在迅速崛起。上海简称沪,位于长江入海
口,居中国南北海岸线中心,具有"东方明珠"之美誉。
上海土地总面积为6341平方千米,其中浦三大岛--崇明岛。
上海为中国最大城市,人口1350多万。上海旅游资
源丰富,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上海的旅
游特色,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国建筑"外滩建筑群、
略
田,发展林果基 涵蓄坡面径流
地
在主要沟道打坝 在各支沟分段营造防
略
建库,拦泥蓄水 护林,既固定了沟床,
又拦截了坡面和上游
的大量泥沙,稳定了
坡脚
重点——保持水土
保塬、护坡、固沟
措施——“三结合”
工程、生物、农业技术措施
南泥湾
南泥湾
猜一猜谜语
船出长江口(猜一行政单位)
二、上海概况
•
上海--东方的明珠,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国际
孙中山故居、浦东新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豫
园、龙华寺、南京路商业街等。
一
。
地图
看
图说• 出
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倚东海之滨,向东是浩 瀚无垠的太平洋,南临杭州湾,西与富裕的江
上 苏浙江比邻,北界黄金水道入海口.
海
的
地
理
位
置
交通
94年至今,上海建成了地铁一、二号线,高架轨道明珠 线。至此,上海成为了全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 上海的对外交通十分便捷,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可到达 国内各个省市及世界各国。
工程措施 固沟工程 建淤地坝 、
修小水库 营造 防护林 护坡工程 封坡育林育草 修建 水平梯田
保塬工程 平整 土地 营造 护林网
适用地段
效果
沟谷
地段
拦泥 蓄水 防止其沟谷 继
续扩展
缓坡 地 段
部分
塬面上
拦截、涵蓄
坡面径流
发展 林果业 生 产
合理利用 水土 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北防护林
穿过黄土高原北 部的三北防护林 是世界最大的生 态工程,被称为 “中国的绿色长 城”。
(2)综合治理
①原则:坚持
林草、工程与耕作 措施相
结合, 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结合,
治理与开发
相结合的原则。
②目的:改善黄土高原的 生态环境 .
配合当地群众 脱贫致富 ,最终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 。
沙棘——是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突破口
以开发利用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也是一般的造林难以成活的地区, 而这种“非宜林地”的水土流失却是最严重的。沙棘以其独特的耐 寒、耐旱、耐瘠薄及迅速繁殖成林的特点,成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法宝”和“秘密武器”。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沙棘能够 在黄土高原和邻近地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繁殖,并以其最快的速 度形成茂密的植被,发挥巨大的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沙棘还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经济植物,它的果实极富营养及生物活性 物质,正被用来制造多种食品、保健品和药品。沙棘的叶子能制保 健茶,也是很好的饲料,枝干是很好的薪柴。沙棘还是少有的几种 能固氮的木本植物,因而沙棘能生长在极其贫瘠的土地上并能培肥 地力。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推广,沙棘独特的水土保持价值已被许多领导、 专家、地方干部和农民所认识,认为它是解决黄河流域及黄土高原 地区水土流失、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武器。沙棘的神奇功能也己经 传到国外。最近几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及其他许多国际组织不断派 代表团来我国考察,希望把我国成功开发利用沙棘的经验传播到第 三世界国家去解决他们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
(2)兴修水库(沟谷) 思考:兴修水库有何 作用? (3)修筑水平梯田(缓坡) 思考:在坡地修梯田 有何作用? (4)平整土地(塬面)
田埂
水平梯田剖面示意图
2、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理水土流失 的根本措施之一。
不适宜耕种的地区退 耕 还 林 还 草 ,恢 复 地表植被 。 有条件的地区大力 种草植树 ,实行 乔、灌、草结 合,增加 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 ,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防止 暴雨构对表层土的冲击。
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南小河综合治理为例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平整土地,增加 径流入渗,削减
地表径流
营造防护林网,造林 以用材林和果林为主, 形成林粮间作、果粮 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
采用喷灌、滴灌等 先进灌溉技术,节 约、充分利用水资
源
缓坡修筑水平梯 封坡育林育草,拦截、
3、农业技术措施:(适用于耕作区)开展 平整土 地 (工程措施)、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 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 及 喷灌 和 滴灌 技术、科学施肥等。
轮耕套种
二、水土流失治理的指导思想 1.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1)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农林牧综合发展。 ①要以 水土保持 为中心.压缩耕作用 地, 改土与治水相结合,逐步建立 早涝保收、高产稳产 的基本农田; ②扩大 林、草 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 的质量; ③大力开展煤炭开发地区的 土地复垦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