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7d32afb307e87100f69642.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评析一、本书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政治学》不仅仅是一本赞美雅典城邦政治的书,实际上是一本赞美理想城邦政治的书,一本反思、批判现实政治,探讨优良政治生活,即道德生活的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类如何过优良生活的。
亚里士多德把理想的城邦政治和现实的城邦政治进行对比,批判。
《政治学》不是为维护奴隶主城邦政治的书,而是主张混合政治,即维护中产阶级利益的中庸政治,不同的正体不能说哪一个绝对的好,哪一个不好,任何一种政体都有可能演变成为一个变态的政体。
本书要探讨的是什么样的政体,可以让人们过上优良的有道德的生活。
二、本书的主题:人类能不能过着一种道德的优良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的分解,是否可能的问题是政治哲学的问题,而如何可能,则是政治科学研究的问题,所以,这个命题是整个政治学都要研究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的政体是一种温和的政体,即中庸政治,所以,《政治学》是一本阶级调和的书。
在他的城邦概念中,国家指的是“states”;而不是“country”,没有公民权的人(妇女、儿童和奴隶)是不在城邦范围内的,现代意义上,仍然有用“states”人和“country”人的。
三、方法论:1、从比较严格意义上讲,《政治学》是一本政治学原理和比较政治学(比较政治制度)相结合起来讨论统治形式和统治内容之间的,即价值内容与价值形式的政治论著(《政治学》一书中,国体与政体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可以说,该书既是政治哲学方面的,也是政治科学方面的,是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相结合。
2、《政治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与伦理学分开的政治学论著。
它的出现,标志着政治学的诞生。
该书具有着政治学与论理学,政治理论与政治科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本书运用了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四、本书的基本结构:从大的角度来说,分两类,卷一:城邦或国家的起源和基础;卷二到卷八,分析城邦的理想状态与现实状态的矛盾与统一。
五、精彩之笔:1、伦理学讲的是个人之善,政治学讲的是群体之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f5c95be8d15abe23482f4d7c.png)
是一个超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一个完全的家庭,又是由主与奴、夫与妇、
父与子这三项基本要素组成。…………
在各行业中,凡是不靠时运而着重技术的一定是最有本领的行业;凡是对人体最有损害 的一定是最鄙贱的行业;凡是使用体力最多的一定是最劳苦的行业;凡是最缺乏善德的
一定是最可耻的行业。而垄断则是获得暴利的一项通则。以家喻国,父子关系类似君王
《政治学》主要内容
《政治学》成书于BC326年,亚里士多德自称是“关于政体研究的专著”。 本是吕克昂哲学学校内部传授的讲稿。全书在对100多个城邦政制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是天 然的政治动物这一前提出发,系统论述了什么是对公民最好的国家。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1965 年8月出版。 全书共8卷103章,按内容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卷,探讨城邦、政体等基本理论。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一种社会团体, 追求最高最广的善业。人类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经家庭、村坊而组成城邦。政体按其宗旨及最 高统治权执行者的人数,分为正宗与变态两大类。前者为君主、贵族、共和三种,后者为僭主、 寡头、平民三种。 第二部分:第2卷,批驳取消私有财产和家庭的主张,评析当时的各种政制。 第三部分:第4、5、6卷,论述现实中的平民、寡头、共和等政体的具体形态、变革原因及其防 范措施,提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是最稳定的政体。
卷四 政体的分类研究 1 政体研究绪论 2 君主政体的品种 3 平民政体的品种 4 寡头政体和僭主政体的品种 5 论混合政体 卷五 政体的变革与保全 1 政体变革的原因 2 政体保全的方法 卷六 论平民政体和一般政体的建置 1 平民政体的建置 2 一般政体的建置 卷七 论理想城邦 1 论至善和幸福生活 2 理想城邦的勾画 卷八 论公民教育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
![《政治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224e3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0.png)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他首先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基本观点,然后通过对不同政治制度的分析,阐述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他的论证过程逻辑严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论证方式,使得他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亚里士多德的结构安排让我对他的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二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全新的视角下,我们可以将《政治学》视为一部探讨人类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实现和谐共生的著作。亚里士多德在书中试图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寻找一种平衡,使得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四篇范文
《政治学》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通过对不同城邦政治制度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正义、良好秩序、以及实现城邦和谐的理念。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剖析了政治的本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写作风格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文笔清晰、逻辑严密。他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和比较,使得抽象的政治理念变得具体而有趣。他的论证过程条理清晰,让人容易理解他的观点。亚里士多德的写作风格让我深感他的严谨和智慧,也让我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df8843fe4733687e21aac8.png)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起源
柏拉图认为,国 家产生于人类 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 为国家是由人 的本性的发展 所决定的,在历 史长河中自然
而然产生的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阶级构成
柏拉图崇尚的 是一种由哲学王 直接统治的,社会 中各阶级等级森 严的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所 崇尚的是以法治 国,社会各等级比 较松散的理想社
会。
《理想国》与《政治学》
政体形式
柏拉图认为 最理想的政体 是贤人统治,即 “哲学王”
亚里士多 德则阐述了6 种不同的政 体形式
《理想国》与《政治学》
私有制
柏拉图谴责 私有财产,认为 私产之下无好 的执政者甚至 会毁灭社会
亚里士多 德看来,只有在 私有制的条件 下,才能发挥人 类的各种美德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 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 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 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 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 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 1.论城邦
(1)城邦的目的
–为了追求和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 –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教育和法律的作用); –政治上的善即公正——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权力必须是
善的) –纯思辨活动的属性是至善或至福的属性。(无所外求、自得
其乐、闲暇等)
(2)城邦的起源
• 家庭——村落——城邦;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识泰奥弗拉斯特)、 马其顿(受菲利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拉 城、雅典(前355);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中的著名观点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中的著名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c0fa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c.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著名观点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对政治
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一些著名观点:
1. 政治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活动,是组织和管理城邦(polis)的方式。
他将政治定义为追求公共利益、实现公正和道德的活动。
2. 社会阶级和公民参与:亚里士多德认为,社会中存在不同的阶级,包括奴隶、自由民和市民。
他主张市民应该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并拥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和责任。
3. 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三种主要的政治制度。
他认为,各
种制度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是基于合理、公正和权力分散的原则。
4.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他
认为,政治制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市民的幸福和繁荣,而不仅仅是个别人或特权阶级的利益。
5. 法治和合法政府:亚里士多德主张政府应该依法行政,通过正当的立法程序制定和执行法律。
他认为,政府合法性是建立在为公众利益工作,并受到市民认可和支持的基础上的。
6. 教育与公民美德: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的教育和道德熏陶对政治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市民的美德和公民品质,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这些观点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中被广泛讨论和引用,对后世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26e89d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1c.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这部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包括对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目的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定义是“治理城邦的艺术”,他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为了实现人类幸福而存在的。
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政治的最高价值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提出了“政治动机”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动机应当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私利。
其次,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思考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适用于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历史环境,不存在一种绝对的最佳政治制度。
他通过对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分析,提出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缺点,认为这三种政治制度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主张政治组织应当是一种合理的混合体制,吸取各种政治制度的长处,避免其弊端,实现政治的稳定和公正。
此外,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目的的思考也是其政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的幸福,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的设计应当以实现公共幸福为出发点。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幸福理论”,认为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最高价值,政治活动应当以实现公民的幸福为目标。
他主张政治应当追求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应当为实现公民的全面幸福而服务。
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是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实践的深刻思考,其政治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强调政治的实践性和目的性,强调政治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幸福。
他的政治学思想对于理解政治现象和指导政治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政治学研究和政治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2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2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e3fd2b5dcc22bcd126ff0cec.png)
——《政治学》卷七章十七
“一个人生来就是人,而不是其他动物,并 且其身心必定具有某种特性”。
他把新生一代从初生到21岁的生活、学习和 锻炼划分为三个时期:
(1)从初生到7岁 (2)从7岁到14岁 (3)从14岁到21岁
2、人要运用每一种机能或每一种技术,必 须先学习并经过相当的复习,使各个为之适应。 在作为一个城邦分子之前,必须先行训练和适 应,而后才能从事公民所应实践的事业。
因此,教育应订有规程(法制)并由邦城办理。
“儿童和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 训练”,全城邦公民应受同样的教育。当然,他 所说的“全体公民”是不包括奴隶的。教育要立 法。少年的教育应为立法家所应关注的事情。
儿童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呢?
他主张运用道德练习的方法。在他看 来,由于熏染日久,德行就会逐渐成为第 二天性。我们通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 这句话就是渊源于亚里士多德。 “道德 方面的美德乃是习惯的结果”。
(3)智育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亚里斯多德 智力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让儿童掌握真理,发展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 的“善行”。 1)在学校的课程设置方面,基础科目常常是 四门,即读写、体操、音乐和绘画。 2)在如何让儿童掌握知识方面,他强调感知 与直观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
4)从婴孩期末到五岁的幼儿期内,不可教他 们任何功课,或从事任何强迫的劳作,以避免对 他们身心的发育有所妨碍
5)对幼儿要进行忍受寒冷的锻炼——有助于 儿童的健康,并能使他们适于兵役
“立法者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形成初生孩 子们的体格”。
“因为人类天性应于早期就习惯于所能忍受 的锻炼,但其过程应是渐进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7cc347daef5ef7bb0d3c66.png)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a70b0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4.png)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概述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学家、政治学家和诗人,他在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
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政治学》(Politics)是古代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探讨了城邦(polis)的概念、起源、组织结构和目的。
他强调城邦是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是人类实现最高善的场所。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天生是政治动物,即人本性中包含与他人合作、参与政治生活的倾向。
城邦的目的在于实现公民的幸福和优良的生活,这需要通过合理的政治组织和法律制度来实现。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如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公民与城邦的关系,他认为公民应当积极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并通过实践美德来维护城邦的稳定和繁荣。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在古希腊时代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在后来的罗马帝国、中世纪以及现代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都有所体现。
尽管如此,亚里士多德的政治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例如他的某些观点被用来为奴隶制和种族不平等辩护。
因此,在评价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时,需要结合当代的价值观和语境来进行适当的解读和批判。
1。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https://img.taocdn.com/s3/m/30819d6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1.png)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被誉为古希腊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政治学方面的贡献也无可置疑。
他的政体论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政体类型、探讨政治组织和治理方式,乃至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探讨亚里士多德的政体论,并分享一些关于这一概念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体的定义和分类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定义为由一群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方式和制度。
在他的政体论中,根据统治者的数量、目标和性质,他将政体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宪政。
1. 君主政体:君主政体是指由一位统治者(君主)领导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君主政体可以是理想的,如果君主是一个有德行、智慧和善意的统治者,他将追求国家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人的私利。
然而,如果君主缺乏德行,君主政体就容易变成暴政。
2. 贵族政体:贵族政体是由一小部分富有和有教养的人组成的政府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贵族政体的统治者是有德行且关心整个国家的人,那么这种政体将是一种优越的形式。
然而,如果贵族只关注自己的私利,贵族政体就会变得不公平。
3. 宪政:宪政是由广大公民参与政府运作的政体形式。
亚里士多德认为,宪政是最理想的政体形式,因为它可以确保政府的权力受到制约,不会导致专制或特权。
在这种政体中,公民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定。
二、政体的优缺点亚里士多德对于各种政体形式都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他指出了每种政体的优点和缺点。
在他看来,君主政体的优点是效率和一致性,因为决策可以迅速实施。
而贵族政体的优点是富有智慧和经验的统治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国家。
至于宪政,亚里士多德认为其优点在于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确保政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然而,君主政体的缺点在于君主可能滥用权力,导致暴政;贵族政体的缺点在于富有的统治者可能过分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广大民众的需求;宪政的缺点在于政治权力分散可能导致决策缓慢,人们难以达成共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40627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5.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共3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体思想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他的著作《政治学》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性地探讨政治学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深入探讨了不同政体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了自己的政体理论,成为后世政治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亚里士多德将政体分为好政体和坏政体,好政体包括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坏政体则包括暴政、寡头制和民主制。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君主制是最理想的政体,一个合适的君主可以带领国家走向和谐、富足和繁荣。
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则是次好的政体,其中政治混合制更是高于共和制,因为政治混合制既有少数精英的优点又有广大民众的优点,更容易达到政治的平衡。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各种政体的根源在于国家的目的和国家的实际状态,因此他将政体的产生归结为国家成员的合理抱负和政府的组织原则,这也是他的政体论中最为核心的思想。
除此之外,在国家管理中,亚里士多德也赞成推行宪法,强调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他认为宪法是国家制度的定位和规范,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遵循宪法的要求,避免政治和司法腐败,在构建完善的国家机制、保障国家长足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尽管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时代,但他的政治学思想却在当今政治学领域中仍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启示。
在今天,政府透明度、公正性、专业化已成为现代政治的重要课题,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和思考的空间。
当今的政治学都强调人民的主权,尊重民主,建立完善的法制和制度。
民主和法制都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理念,并在其政体论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这就说明,历史可以给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而我们也应该因势利导,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适合的国家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思想在现代政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他倡导的君主制、共和制和政治混合制成为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模板,政体的分类及其优缺点的分析,也为我们认识不同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d5fa20e02020740be1e9b88.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管14 张宇星2014311651《政治学》是公元前325年亚里士多德根据他和他的学生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法律制度的调查结果写成的。
这是古希腊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政治问题的著作,也是我们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本书分为八卷。
卷一讨论家庭;卷二讨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卷三阐释公民和政体理论;卷四讨论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卷七讨论政治理想;卷八讨论教育原则。
本书主要关于两种问题的讨论(一)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关于现实政制的讨论。
卷一:首先,人类各团体各有其目的,其组成和治理的方式亦各异,然而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尚的目的。
政治团体即至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城邦起源于家庭,家庭由主奴、夫妇、父子三伦组成。
家务管理主要在于治产。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奴隶制度是家务管理的一个条件。
此外还讨论了财富之获得与家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卷二:评论了《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表达了不认同《理想国》里妻子共育,儿童以及财产公有的观点。
评论了柏拉图《法律篇》里的政治理想。
此外还评论了法勒亚的法制和希朴达摩的法制。
政治较为修明的现世各城邦评论了斯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三种政体。
并肯定了梭伦的民主改革。
卷三:只有政治权利才是成为公民的真正资格条件。
其他诸如居住权利,诉讼权利公民的后裔都不足构成公民身份。
就一般政体而言,凡属公民在一定时期内可参加司法和议事机构。
根据所立的宗旨和统治者的人数分为正宗政体:君主、贵族和共和政体变态政体则相应地分为僭主、寡头和平民政体。
再者,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最后,描述了君主政体各品种。
卷四到卷六讨论国家的形态学与病理学。
卷四讲现实政体的类别,卷五讨论了政变和革命,卷六讨论了简历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这三卷里,讨论了“最好的国家”、暴君统治及民主。
讨论寡头统治,与民主相对,讨论“最好的国家”,与暴君统治相对。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75e64bd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0.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的本质就是统治奴隶的艺术公元前431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后,雅典的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被世人广为传颂、经久不绝;他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在伯利克里的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统治的艺术变得极具吸引力。
这种观念扭转了苏格拉底“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中,远离政治”的伦理主张。
希腊人逐渐意识到政治学与统治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谈论哲学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政治学。
柏拉图的《理想国》前半部分主要围绕“正义”的话题进行辩论,本质上还属于伦理学的领域,而到了后半部则转到政治学之中,描绘了理想城邦的形态,并且提出让“哲学王”来统治国家的观点。
在柏拉图的众多弟子中,亚里士多德似乎是专门为反对他而生的。
当柏拉图还在世的时候,后者就主动退出了学园,对此,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犹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
”这名“小雄驹”在哲学领域用“形式论”来批驳老师的“理念论”,在另一个领域又写出了《政治学》,直接与《理想国》唱反调。
柏拉图认为政治学是“哲学王”的治国之术,把它交给肉食者们来谋划就行了。
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人是一种天生的政治动物”,小到家庭,大到城邦,无不充斥着各种政治生活,政治学绝非政客、君王、家主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公民”——当然,奴隶、妇女、工匠和异邦人要被排除在外。
由谁来作为城邦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家庭为逻辑起点,他认为家庭是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当数个家庭聚集群居时,就形成了村落。
每个村落都会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老来主持集体事务;而多个村落为了更优质的生活而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邦。
正因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中,而城邦又包含着村落和家庭,所以每个人一出生就获得了“某某邦人”的政治属性,也就是取得了“籍”。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8042dd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f.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简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提出的政治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涵盖了政府组织、法律制度、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政治的观点和理论。
政治的本质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良好生活。
他提出了政治的本质和目的的理论,主张政治制度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应该兼顾个人的利益。
政治体制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他认为,政治体制应该根据特定国家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没有一种政治体制适用于所有国家。
他对君主制、共和制和寡头制等不同政治体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理想政治体制——中庸政体。
在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中,国家应该由公民组成,并实行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制度。
他强调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并主张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支持。
此外,亚里士多德还讨论了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平衡问题,提出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应该得到合理的体现,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不公平和暴政。
法律制度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法律制度被视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他认为,法律应该是公正和合理的,同时也应该是人民自愿遵守的。
他主张法律应该根据国家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亚里士多德还关注法律对社会道德的影响。
他认为,良好的法律制度可以促进道德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从而实现人民的幸福和良好生活。
社会和公民教育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社会和公民教育被视为培养公民品质和推动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公民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亚里士多德主张公民教育应该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公民的智力、道德和体力。
他认为,只有具备这些素质的公民,才能够有效地参与政治决策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结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是西方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政治的本质和目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以及社会和公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理论。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运用比较政治学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运用比较政治学的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a229e7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运用比较政治学的部分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运用比较政治学的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比较政治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比较政治学,亚里士多德试图理解不同政治体制的优缺点,总结各种政体的特点,并对政治制度进行评价。
本文将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运用比较政治学的部分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以及共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一、比较政治学的重要性1.1 比较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借助比较政治学的方法,系统地对不同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通过对希腊城邦、波斯、斯巴达等政治制度的比较,他试图找出最佳政体的特征和条件。
这种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亚里士多德对政治制度进行评价和改良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2 比较政治学的实践意义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政治制度,亚里士多德试图总结各种政体的优缺点,从而为理想政体的建立提供参考。
比较政治学的实践意义在于拓宽了我们对政治制度多样性的认识,有助于寻找适合特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形式,为政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亚里士多德对比较政治学的贡献2.1 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各种政体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包括寡头制、民主制、君主制等。
他试图找出各种政体的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并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为政治体制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2 对政治制度的评价和改良建议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政体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一种政体能够完美地满足人们的政治需求。
他提出了通过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一种理想政体的构想,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良建议,为政治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对比较政治学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不同政体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为政治实践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比较政治学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政治多样性的重要性,避免盲目奉行某种政治制度而忽视其他可能性。
总结回顾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 比较政治学是其重要的部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https://img.taocdn.com/s3/m/cbe9c5a0f524ccbff12184fd.png)
著作贡献
<4>主张通过公民教育和培养实现城邦生长的完善 与和谐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有三种途径是人变善良, 即本性,习惯和理性。所以最优良的立法者可以通过 立法和教育来培养公民德行,使公民灵魂的三个组成 阶级达到和谐一致,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城邦少年儿童 进行教育。
结论 “中庸适度”的思想,及其对当今中国政治的启示细细品味, 亚里士多德于几千年前提出的共和主义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亦 有着深层意义的启示:在当今中国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情况下, 只一味强调政治上的民主,或许远不足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贫 富矛盾问题。在中产阶级仍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强制推行民主 只会使社会中极贫、极富这两类群体中更强大的一方执掌国家 政权,而这又必然会导致失势一方的不满,有资料表明:在当 代中国,是7%的人口掌握着80%的财富。因而,在完善民主制 度的同时,培养和壮大中产阶级的力量亦是必须的。民主是左, 共和是右,民主共和是中间。笔者认为:共和主义思想的一个 显著倾向,就是“行于中庸”。它反对极左与极右的主张,因 为无论是左和右,都只是社会中一部分人意志的体现。极左或 极右的政策,要么是在损害富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穷人的利 益,要么是在损害穷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增进富人的利益,因而 对于整个社会的长久发展都是不利的。
著作贡献
<1>使政治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开创政治研究之先河。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对科学进行分类,把各门 学科按照知识不同分为理论学科、实践学科创制学科。其 中政治学就属于他所谓的实践学科,在他看来,政治学是 研究至善的学科,是一切科学中最权威的学科,因此他有 力“政治学奠基者”美誉。
著作贡献
结论
“行于中庸”,也就是采取调和矛盾的方式,才是解 决贫富矛盾的最佳办法。因为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有 一件事是办不到的:同一组的人不能即是富人又是穷人” 而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说:至少在实现真正完善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之前,贫富差距是无法完全消灭的。因而共和主 义混合政体,不失为一种调和贫富矛盾的良好政体。中国 走向“中庸适度”有其自身优势: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 性质为其铺垫了舒适的温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观点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65c45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0.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观点咱们聊聊那位古希腊的大牛人,亚里士多德,他在政治学上那观点,简直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世人对社会、政府和国家那复杂的琢磨。
你想象一下,那会儿还没有咱们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但人家亚里士多德愣是用自己的脑瓜子,琢磨出了不少让现代人听了都点头称赞的道理。
亚里士多德说啊,政治这东西,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随便玩玩就行的游戏,它得有个“目的”。
这个目的啊,简单说就是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上好日子,用咱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追求“幸福”。
他觉得,政治就是得想办法让老百姓吃得好、穿得暖、心里还美滋滋的,这才算是正道。
他还特别强调了个词儿——“正义”。
这可不是咱们平时说的“哥们,你挺仗义”的那种意思,亚里士多德的正义,那是指社会得有个公平的规矩,大家都得按照这个规矩来,谁也别想搞特殊。
这样一来,大家才能心服口服,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你想啊,要是有人整天想着占便宜、走后门,那社会不就乱套了吗?说到政府,亚里士多德也是有一套的。
他认为政府得有个好的领导,就像咱们现在说的“领头羊”。
这个领导啊,得有智慧、有德行,还得能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
他可不能是个光说不练的主儿,得真刀真枪地干出点成绩来,让大家伙儿都看到。
这样一来,大家才会信服他,才会跟着他一起往前奔。
而且啊,亚里士多德还说了,政府得有个好的组织形式。
他提了好几种形式呢,比如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什么的。
每种形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是要看哪种形式最适合当时的国情和民情。
这就像咱们选衣服一样,得挑个合身的、穿着舒服的才行。
最逗的是他对于民主制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说啊,民主制虽然听起来挺美好的,大家都能参与决策、表达自己的意见,但也得有个度。
要是大家伙儿都乱哄哄的、没个主心骨儿的话,那民主制就成了“瞎胡闹”了。
所以啊,民主制也得有个好的领导来引导大家伙儿一起往前走才行。
总的来说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上的观点那是相当有深度的。
他不仅仅是在研究政治本身的问题还深入地思考了政治与人性、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88cc2f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4.png)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读书报告一、导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洞察,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在这篇读书报告中,我将概括介绍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探讨。
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观点1. 国家的本质和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其目的是实现人的最高幸福。
他将国家分为三类: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其中共和政体是最适合实现国家目的的形式。
他还指出,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谋求权力和财富。
2. 政治领导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领导的原则应该是美德和公正。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和节制等美德,并能够公正地对待所有公民。
他还指出,政治领袖应该受到道德约束,以避免滥用权力。
3. 公民的教育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应该接受教育,以便他们能够参与政治生活并发挥积极作用。
他强调了音乐和文学在培养公民品德方面的作用,并认为体育也应该成为教育的一部分,以培养公民的身体健康和勇敢品质。
三、对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评价1. 贡献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西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国家的目的和形式、政治领导的原则以及公民教育的观点,这些观点为后来的政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他的政治学还为我们理解古代希腊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局限性然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他过于强调了贵族政体的优越性,这可能导致他对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持有偏见。
其次,他的政治学建立在城邦国家的基础上,因此可能不适用于现代民族国家。
此外,他的政治学也缺乏对经济因素和社会不平等的分析。
四、结论总的来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政治现象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观点仍然对我们今天的政治思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卷七 理想城邦的轮廓
卷三 公民和政体理论
卷六 建立较为稳 定的平民和寡头政 体的方法 卷五 政变与革命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绪 论
卷一 论家庭
家庭及其组成
绪论
章一 政治团体在于实现善业,具有最高的目的。 章二 人类在本性上是一种政治动物。依目的而论,城邦先于家庭。
公民教育的一般原则
章十三 章十四 幸福为善行的极致和善德的完全实现。 公民教育等同于善人的教育。(使之包含公德) 灵魂分为本能和理性主从两部分,理性又分实践和玄想;人类生活 分为勤劳(战争)与闲暇(和平)。 教育的正道应编辑灵魂的各个部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以理性为主 ,谋求闲暇与和平。 章十五 先重体育,其次则训练灵魂的本能部分,使人人都居于良好的习惯 。 章十六、十七 婴儿/儿童教育
各种政体变革的个别原因及其救治方法
章五 平民政体:群众领袖所持侵害富室的政策——导致僭主 章六 寡头政体:统治集团门户过于狭隘/混合政体失衡/外寇入侵 章八、九 平民、寡头、贵族、共和政体维持和保全的方法: 1、求得大多数公民的拥护;2、持中庸之道;3、公民教育 章十一、十二 君主(王制/僭政)的保全: 王制:谦恭温和 僭主:高压政策/伪装王制,粉饰仁政 ———— 专制统治无法持久
家庭及其组成
论奴隶: 章四 奴隶是有生命的工具。 章五 缺乏智慧的人应当为智者的“天然奴隶”。 论财产和获得财产的各种技术: 章八 自然为人类预设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各家所需都有限度, 所以财产也应该有限度。 章九 货币是贸易的中介非生活所需真正的财富,无限度敛财, 不合自然。 章十 为财货而财货,放贷取债是最恶劣的经济活动。
卷八 青年训练
读写、绘画、体操、音乐
卷六
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建立平民政体的方法
章二 以自由为宗旨。政事应该轮番参加,追求的生活应是“随心所欲”。 (善治) 章三 良好的机构应促使执掌最高权力的团体,既多于人数,又富于资财。 章五 平民政体要长治久安应取温和的中庸之道。
建立寡头政体的方法
章七 军事组织对寡头政体影响特别重大。骑兵利于寡头,轻步兵和海军利 于平民。 寡头政体应广开门户。高官应奉献社会。 章八 一般政体应慎重建立各种职司。
卷四
现实政体的类别
适宜居一般城邦的政体以及 各种公民团体所可采用的各种政体
章十一 为政者尚中庸,以中产者为主的共和政 体介于贫富之间,可以协调两阶级争端,较为稳 定,适宜于一般城邦。 章十二 混合政体需求质量间的平衡。尚数的平民 强于尚质的富人有利于平民政体,反之有利于寡头 政体。中产者力量大于贫民加富室活着其中之一, 有利于共和政体。 章十三 欺骗方法总不能使人为国献身
卷七 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政治理想:至善和幸福生活(核心思想)
章一 德。 章二 幸福生活中在灵魂诸善。城邦与个人相同,应各修智、勇、礼、义四
认应乐于群居而参加社会活动。(同第一章绪论)
理想城邦的轮廓
章四 人口适中(足以达成优良生活的自给)。 章五、六 疆域适中,利于防御,交通便利。最好有海港(海港利大于弊) 章七 理想城邦所求公民品质正是希腊族优良秉性。(北方民族精神健旺而 缺乏理解,亚洲民族机巧而精神卑弱。希腊族兼备二者所长) 章八 社会结构(职业):社会所必须的: 经济职业:农业、工艺。 军事职业:防卫、财产管理、祭祀、议事和审判。 章九 非公民来负担粮食和日用品的生产。 公民的业务:防卫(青壮)、政务(中年)、祭祀(老年)。 章十一、十二:中央城市的规划:庙宇(内有公共食堂)位于高地上,其下 为自由市场,然后再下是市集。
章九 斯巴达:以奴隶制保证公民有闲暇。以尚武为立法宗旨。妇女地 位高,崇尚财富。双王制、长老院(贵族+寡头)后果不良。财政亦陷于 困乏。 章十 克里特: 较斯巴达原始。统治集团狭隘而多党派。常常内讧,孤 悬海外扫外患(地缘的重要性)。 章十一 迦太基: 基于贵族政体二兼有平民和寡头因素。过重财富,贪污 成风,靠殖民致富。 章十二 梭伦的民主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又能保 全旧德。借此表达自己对“中庸”的推崇。
卷五 政变与革命
变革的一般原因
章一 一般城邦都以一偏的正义与平等观念作为建邦原则,城邦内持相异观 点的党派就试图推翻这种政权。 章二 影响一般原因的因素: 1、一般的心理状态。2、革命者企图。3、事变发生的动机。 章四 一般原因:某些职司权力过重;贫富两端强盛,无中产作为缓冲。 革命活动多暴力、欺诈。
论夫妇父母,通论持家之道
章十二 夫妇关系类似政治家治理其自由人民,父子关系类似于 君王统治人民。 治家重在培养善德,使全家达成之。
卷二 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 参加政治团体必有所共通。主张废弃家庭和私产, 一切财物和妻子归公。 论妻子公育: 章四 这违背自然本性,亦导致人情淡薄、悖论。
公民资格和政治权利的分配 ——寡头和平民政体建置的原则
章九、十二 应依照对城邦的贡献的比重分配相应权利。政治道德得重 正义(中庸——“善治”) 章十三 贡献标准包括:财富、出身、才德、集体多数四者。 章十一 多数之治是可取的。统治者应该运用个人智慧应对法律事项。
君主政体各品种
章十五 “人治还是法治?”。各有所胜:人治能应付世事变化而法制 可免于人情偏徇。王制行于古代较为简朴的社会,今世不合适。 章十六 全权君主日理万机总有失误,世袭后代往往无德。 章十八 造就一个善人同构成一个良好政体的方法相同——两者宗旨都 是优良生活。
论财产公有: 章三 人类私心不会随私有制废除而丧失。财产公 有纠纷更多。 章五 主张财产私有而公用。通过教育消除私心。
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政治理想的批判: 章六 不再提倡妻子和财物归公,但提出 的均产条例不合实际(未考虑人口增长等)。 共和体制对城邦各要素没做相应调 整,选举方式含有寡头倾向。政治较为修 Nhomakorabea的现世各城邦
卷三 公民和政体理论
论公民
章一 章二 政治权利是公民资格的真正条件。 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人们不以城墙而以政治体系认识城邦。
论政体
章六 政体凭其所立宗旨及其形态分类。 1、就宗旨而言,凡是顾及全体公民利益并为之谋利的是正宗政体, 反之,仅为统治阶级利益的是变态政体。 章七 2、就政权形态而言,正宗政体分为君主、贵族、共和,变态政体分 为僭主、寡头、平民。 章八 由资产多少而分化的社会阶级才是政权的基础——寡头政体是富人 的统治,平民政体是穷人的统治。
各种政体对议事、行政、审判三种机能 应该备有与之相适应机构
章十四 构成议事机构的方式: 1、全体公民合议一切事情(平民政体); 2、部分公民合议一切事情(贵族或寡头); 3、部分全体合议,部分部分公民合议(共和)。 章十五 行政机构应当选与建国宗旨相符合的安排。(详见上卷章九至十 三) 章十六 审判机构分为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