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文化学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文化学考试复习题(附答案)

判断说明题1.没有人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人。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①文化属于人类的创造。

从本质上来说,所有的文化都为人类所创造。

所以,文化具有人为的性质,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对象化,是历史地凝聚而成的人的活动的产物。

人类不仅将文化创造出来,还将这种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进而累积成传统和历史。

因此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②人是文化的产物。

文化是人类发明新的适应环境的方式,人总是文化的人。

首先,文化先于个人而存在,每个人出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并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不断地从周围文化中学习,被文化环境进行着改造和加工。

其次,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经过许多代人无意识、集体选择而形成、积淀下来的。

最后,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化创造的历史。

2.没有社会就没有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社会。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文化属于人类的创造,而人又是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因而文化就是社会的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

文化是社会全体成员或一个群体共同享有的。

②文化是社会存在、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如中华文化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作用;文化也是导致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文化转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的文化类型促进旧的文化要素和体制的消除,1 文化学推动新的文化要素和体制的建立。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亚文化都是落后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①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

这些价值与观念不都是落后的。

②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

一个文化区的文化对于全民族文化来说是亚文化,而对于文化区内的各社区和群体文化来说则是总体文化,而后者又是亚文化。

但是,在这些文化不都是落后的。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及考研知识总结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课后习题复习资料及考研知识总结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名词解释:1、1.文艺学 2.文学活动 3.文学理论 4.文学批评5文学史2、简答: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4、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5、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6、文学价值学为什么必然成为文学理论的一种形态?1、为什么文学文化学及时最古老又是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2、论述:3、谈谈你对中国“文学理论”课程设置的看法, 应如何改进?(见参考第6页)4、谈谈现在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

小知识点: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2、文学理论的七大形态: 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3.早期研究文学的学问被称作: “诗学”4.美国韦勒克、沃伦: 《文学理论》5.美国,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传统》6.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 作品 作家 世界 读者7、中国古代文论举例: “比兴”说 “虚静”说 “神思”说 “滋味”说“物感”说 “出入”说 “意境”说 “象外”说“妙悟”说 “童心”说 “星灵”说 “神韵”说8、西方文论举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净化说, 德 立普斯: 移情说 瑞士 布洛: 心理距离说 意大利 克罗齐: 直觉说 德 康德: 审美态度说 奥地利 弗洛伊德: 无意识升华说瑞士 荣格: 原型说 英国 冈布里奇: 投射说9、法国, 丹纳: 《艺术哲学》提出文学创作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个因素。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民主的, 科学的, 现代的文学活动 文学创作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 文学生产 文学消费文学价值文艺学: 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 以揭示文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也叫“文学学”, 它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但又具有不同科学形态的分支构成的知识体系。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 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文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文化学考试复习资料一文化学定义,广义和狭义广义而言,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文化学的对象、特性、本质文化学的特征:1 超自然性2 社会性3 时间性4 空间性5 民族性文化学的本质: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应立于全部科学研究的顶端位置。

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是最高的。

三对文化的各种分类1 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 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它由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因素构成,还包括文化信念与文化情趣等。

3 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以约定成俗方式构成的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四文化学流派的发展的大致经历五各文化学派的代表或创始人1进化学派(1达尔文2巴霍芬3斯宾塞4赫胥黎5巴斯蒂安6麦克伦南7弗雷泽)2 新进化学派怀特(斯图尔德萨林斯)3 传播学派弗罗贝纽斯(格雷布内史密斯)4 历史学派(博厄斯本尼迪克特)5 社会学派(涂尔干布留尔莫斯)6 结构主义学派(列维--斯特劳斯)7 功能学派(马林诺夫斯基布朗普里查德)8 心理学派(弗洛伊德荣格本尼迪克特米德)六早期文化学流派研究的特征一跨区域性二创新性三现时性七文化理论的早期进化学派的主要缺陷①早期进化学派过于注重文化发展的单一性,直线性,忽视个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多样性。

②早期进化学派以西欧文化为参照系数,注重欧洲中心论思想,认为西欧文化是进化的顶点,忽略文化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类比,忽略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殊性。

③他们注重从个人心理本质推导社会制度和文化现象的发展规律,忽视文化要素的传播及其功用,忽视文化要素与文化整体之间的紧密关系。

八当代文化学的众多分枝1 文化人类学2 文化社会学3 文化解释学4 文化病理学5 文化地理学6 文化生态学九文化学关注社会、关注经济所形成的学科文化学关注经济所形成的学科:企业文化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学关注社会所形成的学科:公共事业文化大众文化十 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起因第一,是当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需要;第二,与人们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反思”相联系;第三,世界性文化研究浪潮的推动;第四,是学术研究发展(综合、整体化)本身的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7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7篇

高中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7篇篇1一、导言高中政治必修一课程是高中阶段政治教育的基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体制与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核心内容。

学好必修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理论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和实践性,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商品经济理论:阐述商品、价值、货币和资本等经济范畴。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介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向。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

四、政治体制与制度1.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法治建设与依法治国战略。

2.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包括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权利等。

-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1. 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 “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体系。

2. 国际政治格局- 当前国际政治的主要力量,如联合国的作用、大国关系等。

-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六、总结与展望必修一的政治课程是系统性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体制与制度等内容,学生能够建立起基本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框架,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学专业书目

文化学专业书目

文化学专业书目引言: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和文化意义的学科,它涉及了诸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社会学等等。

作为文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来深入了解文化学的理论和实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学专业书目,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学习体系。

一、基础理论类书籍:1.《文化学原理》:作者约瑟夫·斯鲁斯特,是一本经典的文化学入门教材,介绍了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2.《文化研究导论》:作者约翰·斯托尔克,是一本系统介绍文化研究领域的著作,包括文化的定义、文化研究的历史和发展、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等内容,适合深入了解文化学的学生阅读。

3.《文化学概论》:作者雷蒙德·威廉斯,是一本介绍文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经典著作,详细讲解了文化的形成、演变和意义,对于理解文化的本质有很大帮助。

二、文化史类书籍:1.《文化的故事》:作者罗伯特·达特,是一本详细介绍人类文化史的著作,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社会,讲述了文化的演变和影响力,对于了解人类文化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与帝国》:作者爱德华·萨义德,是一本研究帝国与文化关系的重要著作,探讨了帝国对文化的塑造和文化对帝国的影响,对于理解文化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欧洲文化史》:作者雷蒙德·韦斯特,是一本系统介绍欧洲文化史的著作,从古希腊罗马文化到现代文化,讲述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了解欧洲文化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三、文化批评与研究类书籍:1.《文化批评理论导读》:作者特里·伊格尔顿,是一本介绍文化批评理论的入门书籍,涵盖了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的批评理论,适合对文化批评感兴趣的学生阅读。

2.《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导读》:作者约翰·斯托尔克,是一本介绍文化研究和文化理论的导论书籍,包括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和方法论,对于进行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夏建中-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考研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导论一、文化人类学的定义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与文化的科学,或者也可以讲是从文化这个角度研究人的科学。

美国学者W·H·霍尔姆斯于1901年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个术语,其英文是Culture Anthropology。

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就是与从生物特性角度研究人的体质人类学相区别。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文化人类学关心的是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及其习得的行为方式,而不是遗传传递的行为方式。

”二、人类学的起源“人类学”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西方学术界往往把亚里士多德作为“人类学”这个词的创立者),其希腊词源是Anthropos(人)+Logic(研究),即人的研究之意。

但是,亚里士多德当时并未将其作为人的研究的概念。

按照英国人类学家A•C•哈登的看法,真正与人的生物特性研究有关的是1501年,当时德国学者M·亨特在其著作《人是万物之灵》中使用了这个词。

1655年,在一本未署名的著作《抽象人类学》中,才出现该词的英文形式,该书还对人的研究首次作了科学的区分:“人类学或人类本性史,迄今为止一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心理学,即关于理性灵魂的本性的讨论;第二类为解剖学,即通过解剖揭示人体的结构或者构造。

”大体上讲,第一类为后来的文化人类学研究,第二类为后来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三、文化人类学多种名称的由来(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这一术语常常被看作是“人类学”的同义词,它最早出现在1607年。

但是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来使用,则是1830年法国著名科学家让·雅克·昂佩勒,他将民族学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学科。

1839年,法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将这个词用作巴黎民族学会的称号,该学会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民族学会,其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欧洲历史上各个民族的起源与关系。

到19世纪中期以后,民族学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即“只对人类文化和作为社会动物的人类进行比较研究。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复习资料概述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涵盖了人类的社会结构、价值观、习俗、语言等方面。

本文档为大学期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复习文化人类学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本文档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文化人类学概述:介绍文化人类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基本概念。

2.人类文化的特征:探讨人类文化的共性特征,包括符号系统、社会规范、文化传播等。

3.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介绍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符号学等,以及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4.文化变迁与文化接触:探讨文化变迁的原因与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文化接触形式下的文化交流与冲突。

5.性别与文化:讨论性别在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以及性别角色的建构和变化。

6.文化人类学与社会问题:分析文化人类学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并以具体案例说明。

7.当代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介绍当前文化人类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和方法,如视觉人类学、数字人类学等。

学习资料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学习资料,供复习时参考:•《文化人类学导论》(作者: 康拉德·费利斯)•《文化人类学精粹》(作者: William A. Haviland)•《文化与社会:人类的方式》(作者:Richard H. Robbins)复习方法针对不同的复习需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整体复习:阅读教材和复习资料,了解文化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重点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将重要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可制作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等。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理论框架和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4.练习题: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在考试前的最后阶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时间规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复习方法:根据个人习惯和效果,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小组讨论等。

3.健康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高质量的饮食,保持身心健康状态。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2012年12月第一章文化概述一、何谓文化?(一)文化的传统用法1、中国文:花纹,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后引申为变化、教化。

战国《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西方cultivation;culture0在中世纪晚期,“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后,被转换用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后来,文化还被广泛认为涉及“有教养的(cultured)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的消遣。

雷蒙德.威廉斯(英)(二)文化的现代用法除了自然科学之外,“文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上被使用:1、艺术及艺术活动;(传统用法的沿袭)2、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人类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

符号的产生:当人们一致同意某一词语、图画或手势代表一种观念、一个物体、或者一种情感时,这些传达共享观念的词语、图画或手势即是所谓的符号,且只有当这一过程完成后,符号才得以产生。

符号能够限定某一事物的含义,但单个的符号可能会有很多含义。

3、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

基于“文化”可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而培育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的及历史的过程。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篇独特的文化作品(用法1)一种特殊的(英国)生活方式的产物(用法2)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用法3)(三)文化的定义1、最早的定义(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概念界定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

文化学理论概述范文文化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理解和解释不同的文化,以及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文化学理论是研究文化现象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和概念的总和,它包括多个不同的学派和理论框架。

本文将对文化学理论进行概述,介绍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

一、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是文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符号在文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符号是指代特定意义的标志或象征物,如语言、图像、手势等。

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基础,它们用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符号学理论主要由瑞士学者弗迪南德·德·索绪尔和美国学者查尔斯·皮尔斯等人在20世纪发展起来。

二、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利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等人提出的一种文化学理论。

结构主义理论认为,文化是内在于人类思维结构的系统,人类通过符号和象征来建构和共享这一系统。

结构主义理论强调文化中的结构和关系,并通过分析对立性和互补性关系来探究文化的意义。

结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三、文化相对论文化相对论是指一种理论观点,认为文化是相对于特定社会和历史背景的。

文化相对论主张,每个社会都有独特的文化,其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是对特定环境和经验的反映。

文化相对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类学家弗朗茨·鲍阿斯以及美国学者马歇尔·萨林斯基等人。

他们认为,文化是多样性和维度差异的产物,并不具有普遍适用的标准。

四、文化进化论文化进化论是一种关于文化变迁的理论框架。

文化进化论认为,文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应来演化的,具有历史和演化的特点。

文化进化论主张,文化不仅是人类创造的,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人类学家刘易斯·摩根和英国学者赫伯特·斯宾塞等人。

以上是几个重要的文化学理论,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都有重要的贡献。

文化学原理

文化学原理

文化学原理
文化学原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试图理解文化的本质、演变和影响。

在文化学原理中,研究者关注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语言、科技、制度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文化学原理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和个人认知的。

文化学原理的核心观点之一是文化的多元性。

不同的地区和群体拥有不同的文化特征,表现为不同的方式、信仰和传统。

这种多元性反映了不同社会和环境条件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学原理通过比较研究,试图了解和解释这种多元性的原因和影响。

文化学原理还研究文化的演变和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不断发展和改变,新的观念和实践出现,旧的信仰和习俗被废弃。

文化学原理通过研究文化的历史轨迹和社会变革,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因素的影响的。

此外,文化学原理还关注文化与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关系。

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文化学原理通过研究文化的符号系统、语言、艺术和哲学,揭示了文化是如何塑造个人和社会意识的。

总之,文化学原理通过对各个方面的研究,揭示了文化的多元性、演变和影响。

它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视角和方法论,用于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中的文化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文化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育文化学 复习资料

教育文化学 复习资料

文化的特征:1.文化为人类所特有;2.文化是人后天习得和创造的;3.文化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4.文化是复杂的整合体,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文化与教育相互依赖关系分析:1.文化是本质性的,教育是文化的形式,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流变制约着教育发展的历程;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过程2.教育作为文化形式,又反作用于文化整体,使自身体现出深刻的文化上的意义:保存文化、维持文化生存是教育的基本职能;教育可以传播外来文化,蕴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

文化学一词的雏形最早见于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他在该书中提到了“文化科学”,对文化特别是原始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

教育文化学的概念:分析教育活动中的文化现象、探讨教育与文化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或运用文化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教育与文化以及教育中的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一定群体共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它与教育人类学(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的一门学科。

)教育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的关系:三者在研究对象上有相通之处,都或多或少地涉足教育中的文化现象的研究,在研究目的上也有相通之处,即以研究人为旨趣。

教育文化学研究教育与文化(一定群体共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规范);教育人类学研究教育与人(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如社会生活和社会组织)。

传统文化挽歌(明末清初)中的教育文化观:文化传递与教育、文化冲突与教育、文化变迁与教育、文化整合与教育。

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应具备培养人才、改进社会风俗的职能,而且还应该议论国家政事,“公其非是与学校”,这种民主思想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另一大文化功能——文化更新与变迁,这是他对古代教育与文化思想的独特贡献。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 对文化进行价值认定性定义的学者是:( A )A 马林诺夫斯基B 帕森斯C 福尔森D 泰勒2. 首次提出“文化科学”术语的学者是( A )A 列维•皮格亨B 克莱姆C泰勒D怀特3.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C )A文献法 B 比较法C调查法 D 实验法4. 被公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著作是(《原始文化》)泰勒所著5. 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的著名学者是(爱德华•泰勒)6. 文化的概念答: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7. 文化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答::文化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可分为以下几点:○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科学的建设;○2文化学研究有助于人们正确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文化事业与产业的发展;○3文化学研究有助于人们正确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文化建设的信心,决心;○4文化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文化价值观宽容各种不同文化类型的存在;○5文化学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应珍惜每一种文化类型,保护好文化遗产。

第二章1. 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有:A,B,C,DA 爱德华•泰勒(英国)B亨利•摩尔根(美国)C阿道夫•巴斯蒂安(德国)D詹姆斯•弗雷泽(英国)E麦克伦南•巴霍芬(应该是J•J•巴霍芬)2.从近代科学意义上研究文化而形成的第一个文化学研究学派是: AA 古典进化学派B 传播学派C法国社会学派D 英国功能学派3. 德奥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有A,BA 格雷布纳B 施密特C威廉•里弗斯D佩里4.传播学派有哪两位理论先驱?答: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费里希•拉策尔,另一位是莱奥•费洛贝纽斯5.传播学派按其影响范围可分为哪两个重要的流派?答:德奥传播学派和英国传播学派。

文化学复习资料

文化学复习资料

文化学复习资料文化学复习资料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艺术创作、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对文化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文化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文化的定义和特征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艺术创作、科学知识等方面。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基础,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

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文化具有传承性。

文化是代代相传的,通过教育和社会化的方式,人们将文化的知识、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

2. 文化具有创造性。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它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文化的创造,人类可以改变自然环境,满足自身的需求。

3. 文化具有多样性。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丰富性和特色。

4. 文化具有动态性。

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

新的科技、新的思想、新的价值观念都会对文化产生影响。

二、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它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个体层面:文化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文化还可以帮助个体建立自我认同和归属感,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社会层面:文化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可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

它还可以传递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引导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和规范化。

文化还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三、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1.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和艺术传统。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

文化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二、文化的几种定义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3、价值认定性定义4、结构分析性定义5、行为取义性定义6、历史探源性定义7、主体立意性定义三、文化界定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汪正龙版)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汪正龙版)

文学理论导引1、什么是文学理论?在范畴和体系建构方面有哪些基本模式?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在体系建构上大体模式有:(1)意识形态本体论的文学理论:即坚持文学是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突出文学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认识功能。

——我国文学理论教科书最为流行的模式。

(2)形式主义的文学理论:将文学作为一个独立审美和语言活动的领域加以考察。

认为文学理论是一种方法论上的工具,一个不断发展的知识、识见和判断的体系。

(3)以文学活动中的“基本问题”为中心的文学理论。

提出不能先验地设定文学的“本质”,要历史地理解历史上关于文学的各种定义,提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理论共同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与重要概念,以此为主线统一教材体例,强调文学知识的建构性、历史性和地方性,强调它与社会历史环境之间复杂而具体的联系。

(4)文化论的文学理论:把文学看做一个随一定时代文化观念的改变而不断被建构的过程。

文学是一定文化的产物。

(美国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前两种属于普遍主义或本质主义的理论建构模式,后两种属于历史主义的文学理论建构模式。

2、怎样看待文学理论与美学、比较文学及艺术学原理之间的关系?文学理论与美学、比较文学及艺术学理论存在着一定的交叉或亲源关系。

(1)文学理论与美学原理的关系美学在其学科创始人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那里被定义为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和“自由艺术的理论”,它奠基于西方人对人的心理结构所作的知、情、意的划分与对各门艺术统一性的追求。

研究情感或感性认识的完善的便是美学。

艺术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但与文学理论不同,美学主要偏重于对审美与艺术现象的思辨研究,并不探讨文学活动及文本解读中的具体问题,因此更偏于哲学。

(2)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比较文学也注意寻找与把握不同民族文学的共同点与问题,在这方面与文学理论有相通之处,但无论是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还是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都主张对文学进行跨国别、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与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别。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基本概念文艺学: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文学活动:文学以活动的方式而存在,是整个人类活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

文学四要素: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活动作为文学理论的客体是复杂的多层次系统.从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 文学理论的性质【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范围,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内容。

【对象和任务】 任务: 世界 (文学四要素) 1.文学活动发展论:文学发展的根由、规律。

M 。

H 。

艾布拉姆斯 2。

文学活动本质论:从总体上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作品 《镜与灯》 3。

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读者 作家5。

文学接受论:研究读者接受过程和规律。

【应有品格】实践性:文学理论是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活动实践的总结,其出发点和基础只能是文学活动的实践。

它来源于文学活动的实践,也须经得起文学活动的实践的检验。

价值取向:民主的: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归依;科学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示文学活动的规律,总结出文学创作和欣赏的经验,具有深厚的学理性;现代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文学理论的形态【形态多样化依据】文学活动过程分类两种文学哲学: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反映论视角(马克思主义) / 表现论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里转换过程,带有特殊的心理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二、文化的几种定义1、现象描述性定义。

“人类学之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社会反推性定义3、价值认定性定义4、结构分析性定义5、行为取义性定义6、历史探源性定义7、主体立意性定义三、文化界定1、泰勒在1871年发表《原始文化》这一里程碑式的著作并给文化第一次下了定义2、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3、原因/特点:①群体共享②客观显性、主观隐形③客观显性、主观隐形二者同时产生影响④代代相传,变化速度慢第二节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一、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文化学是一门关于研究探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和文化本质特征的科学。

(一)文化学不同于自然科学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二)文化学不同于一般的或具体的各门社会科学文化学以一切文化现象、文化行为、文化本质、文化体系、文化类型(模式)以及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自己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以揭示文化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三)文化学不同于哲学哲学的研究偏重于人类的认识规律,而文化学的研究则偏重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与成果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还包括不同的构成方面和层次。

从构成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纵向的历史文化、现实文化,也有横向的不同区域,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从层次上来看,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有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

二、文化学的研究范围1、文化学或文化科学的称谓最早出现于德国2、德国学者列维•皮格亨首次提出了“文化科学”这一术语,主张进行文化研究,建立专门的学科3、《原始文化》被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4、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三、文化学的研究目的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基本研究目的。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

3、文化学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强我们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特征。

第三节文化的构成二、文化构成的形态(一)物质文化(二)行为文化ﻩ(三)制度文化(四)精神文化1、宗教信仰层面的文化2、娱乐层面的文化3、文学与艺术层面的文化4、语言层面的文化三、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文化在时间上早于文明,文明基于野蛮而言在空间上,文化是相对的,文明无边界在形态上,文化偏重于精神与规范文明偏重于物质与技术在内涵上,文化不存在优劣,文明可评判第二章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文化学发展简史一、人类学的兴起1、希罗多德被尊称为“人类学之父”2、人类学是关于研究人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类的生物特征和人类文化特征两个方面,发展出了体质人类学、考古人类学、民族志、应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科3、体质人类学也称自然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4、考古人类学,是一种根据实物史料研究古代人类与文明的科学5、民族志又称人种志,主要任务是描述与记录各具体民族的文化,它是人类学中专门属于文化记述的一个学科6、应用人类学又称“实践的人类学”,是把人类学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观念与知识应用于改善和增进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门实用科学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文化学的出现1、文化人类学以与人相关的所有对象和人类创造的文化为其研究对象2、文化人类学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3、1901年,美国把专门研究文化的人类学称为“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才出人类学中分离出来,并与体质人类学并称为人类学的两个支柱4、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是解释人类群体文化行为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描述不同文化的特征和稳定、变化、发展的不同过程5、怀特被誉为“文化学之父”第二节文化学的流派一、进化学派形成时间: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理论先驱:达尔文和赫胥黎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泰勒(《原始文化》)和美国的摩尔根(《古代社会》)其他人物:(德)阿道夫·巴斯蒂安,(英)詹姆斯·弗雷泽,(瑞)巴霍芬研究兴趣:①宗教信仰及其起源和发展,“万物有灵论”进化学派宗教起源论核心②是婚姻家庭中的历史与发展二、传播学派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理论先驱:德国人类地理学派的拉策尔和弗洛贝纽斯,代表人物:创始人格雷布纳尔(德)、施密特(德)、威廉·里弗斯(英)其他人物:史密斯(英)、佩里(英)(泛埃及论《太阳之子》)三、历史学派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盛行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间创始人:弗朗兹·博厄斯(美)。

代表作有《移民子孙的变迁》《原始艺术》《人类学通论》《种族,语言和文化》。

代表人物:博厄斯、威勒斯、克罗伊、洛伊四、法国社会学派(社会学年刊学派)形成时间:形成于19世纪末创始人:埃米尔·杜尔干,代表作有《社会学研究方法》、《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

杜尔干的贡献:①第一个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文化的学者②创造了“集体观念”的概念,并给以很好的解释。

代表人物:杜尔干,马歇尔·莫斯(《论馈赠》),罗伯特·赫尔兹(《原始思维》)社会学派是功能学派和结构派先驱五、功能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发表了《西太平洋的探险队》、《安德曼群岛的居民》,其著作是功能主义出现的标志代表人物:普里查德、福蒂斯、格拉克曼、弗斯观点: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还是具体的特质现象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功能功能学派非常重视文化的完整性,重视文化物质的功能之相互作用,重视部分对整体、整体对部分所起的影响六、文化心理学派(民族心理学派、文化与人格学派)形成时间: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菊花与刀》)、米德、拉尔夫·林顿和克拉克洪。

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七、新进化学派代表人物:怀特(《文化的进化》)、斯图尔特(《文化变迁论》、《盆地高原土著的社会政治群体》)、赛维斯,萨林斯—特殊进化论怀特的研究:①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符号②文化进化的标志是人类获取能量的增长③技术发展是整个文化进化的基础④文化决定发明和革新八、结构主义学派形成时间:20世纪50年代,盛行于60年代代表人物:施特劳斯—结构主义之父(《结构人类学》,《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种族的历史》,《野性思维》, 《神话学》)尼达姆、范·巴尔,利奇中心课题:从混乱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中找出其结构关系。

思想来源:①现代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②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③现代文化人类学中的结构主义思想第三章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一、文化累积1、文化累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指人类特有的创造文化、保存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文化,使文化不断增长和丰富的能力。

2、本质:是指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

3、文化累积过程:人类文化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文化扬弃的过程。

二、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由连续的文化累积和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而导致的一种文化创造。

文化创新意味着新的文化特质以及文化丛的产生,增加和扩大,意味着文化模式或文化类型局部的或根本的改变2、文化创新的条件:①文化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文化累积为基础。

②文化创新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

ﻩ③文化创新必须有社会实践。

3、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①物质技术层面的文化创新。

ﻩ②非物质的文化创新。

4、文化创新的途径:①文化发明。

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和发展自身的需要,创造出新的物质文化产品或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以及相应地创造出新的活动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

②文化发现。

是通过人们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和了解到一种虽然在自然或社会中已经存在,但过去不曾为人们认识和了解的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

第五章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田野调查法一、田野调查法的起源1、田调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文化学研究获得科学的第一手资料的必然途径2、最早运用者是美国的摩尔根,使该方法最终成型的人是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第二节文献法一、我国历史文献的分类(一)史书类(二)档案文件类(三)史部以外之群籍(四)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第三节比较法第四节其它方法一、口述史口述史是基于历史重建为目的,对过去事件亲历者的采访,是文化史研究者与受访者合作的产物,更强调访谈对象的平民性和边缘性二、影像技术法三、问卷法四、座谈会第八章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第一节文化的时间一、文化的时间观1、以7天为一个周期的“周”源自巴比伦人,继而影响到了犹太人的“星期”观念2、现代世界的时间生活和时间制度,往往是多元并存的,不同文化时间表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发挥着各自的文化功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的情形。

二、文化层1、“文化圈”和“文化层”是德奥文化传播学派提出的两个关键概念,也是该学派的理论支撑2、“文化圈”主要是一个关于空间的概念,即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同文化元素的地域范围。

3、“文化层”即当两个以上的文化圈层叠时,便出现具有时间先后的“文化层”。

文化层是文化元素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历史累积的结果,展示的是相似的文化元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进行层层叠加的过程。

第二节文化的空间一、文化生态1、文化生态学主要侧重研究社会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造环境。

人类的文化生态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2、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理论主要有三类:(1)“环境决定论”(2)“环境可能论”(3)试图调和环境和文化之间关系的二元对立关系论3、20世纪30年代,文化生态学应运而生。

创始人是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特,其《文化变迁的理论》为该分支学科奠定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4、文化生态学研究的范围:第一,生产技术或工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ﻩ第二,生产技术与人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

第三,行为方式对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

5、文化学家依照环境作用结果对文化的分类:海岸文化,高地文化,纬度文化,流域文化(巴比伦—两河流域,印度—恒河流域,中华—黄河长江流域)二、文化圈与文化区(一)文化圈1、弗罗贝纽斯是拉策尔的弟子,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化圈”概念2、施密特完善了对文化圈理论的研究(二)文化区1、“文化区”是美国历史学派的重要理论和基本方法,侧重于对文化地理空间的描述与划分2、博厄斯派的研究重心不再是对人类文化传播的路线与时间顺序进行宏观的、谱系式的综述与概括,而是从本土个案与实证经验出发,强调文化特质上的相似性,基本不涉及传播的行进路线与轨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