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识别

合集下载

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

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

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在地质勘探中,岩性识别与划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准确识别和划分不同岩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地质构造,为资源勘探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方法,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岩性识别与划分的重要性岩性是指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岩性的不同直接反映了地质历史和地质条件的变化,对于石油、煤炭、金属矿产等资源的勘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岩性的识别与划分可以揭示地下构造特征、确定古地理环境、评价储层质量等,为勘探工作提供准确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岩性识别与划分的方法在地质勘探中,岩性识别与划分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1. 室内分析方法:通过岩心实验、薄片鉴定等室内分析手段,对岩石样本进行显微观察和物理性质测试,以确定岩性的类别和特征。

室内分析方法准确度高,但工作量较大,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2. 野外观察方法:地质工程师在现场观察地层剖面、岩石出露等,利用肉眼、放大镜等工具对岩石进行外观特征的判断。

野外观察方法操作简便,但识别精度受观察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限制。

3. 地球物理测量方法:如地震勘探、电磁法等,通过测量岩石对地球物理场的响应,间接推测岩性的类别和性质。

地球物理测量方法能够大范围快速获取数据,但对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相互补充,提高岩性识别与划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岩性识别与划分的应用地质勘探中的岩性识别与划分应用广泛,并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石油勘探:岩性的识别与划分对于石油勘探起到决定性作用。

不同岩性具有不同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特性,直接影响石油储集层的质量和储量评估。

准确识别和划分岩性,有助于确定油气勘探的目标区域和开发方案。

2. 煤炭勘探:岩性识别与划分对于煤炭地质勘探同样至关重要。

不同岩性煤炭的含煤量、热值等特性存在差异,影响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地识别和划分煤炭岩性,有助于优化煤炭勘探策略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岩性是岩石地层中的一种物理特征,对于理解地质过程、研究地层演化以及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可以揭示地球的历史变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一、岩性识别的方法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括地质野外观察、显微镜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在地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岩性的初步判断。

例如,一种灰色细粒砂岩具有细薄层理、均匀的颜色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可以初步判断该岩石属于砂岩。

显微镜分析是进一步确认岩石岩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成分、晶粒结构以及孔隙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岩性类型。

例如,如果岩石薄片中富含方解石的晶粒,可以判断该岩石属于石灰岩。

物理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等参数来了解岩石的性质。

例如,测量岩石的密度可以通过剖面测量仪来进行,根据不同的密度数值可以初步判断出岩石的种类。

二、岩性解释的方法岩性解释是对岩石地层中存在的岩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岩石地层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岩性解释可以基于岩石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根据岩石的物理特征来解释岩性。

例如,如果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节理裂缝,可以推断这是受到古代沉积作用的影响,通过沉积过程的解释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石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其次,岩石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提供岩性解释的线索。

例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硅(SiO2)的岩石往往是火山喷发的产物,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推测出火山的类型和活动性质。

最后,地质构造也对岩性解释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断裂带中出现的破碎岩石和变形构造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地层的构造演化历史。

三、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案例以下以中国的某一典型地质断层带为例,进行岩性识别与解释。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

三大岩性初步鉴别方法(一)岩浆岩的观察与描述对岩浆岩的观察,一般是观察其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其岩石名称。

肉眼鉴定岩浆岩,首先看到的就是颜色。

颜色基本可以反映出岩石的成分和性质。

对岩浆岩进行肉眼鉴定第一步是要依据其颜色大致定出属于何种岩类。

比如,若是浅色,一般为酸性岩(花岗岩类)或中性岩(正长岩类);若是深色,一般为基性岩或超基性岩。

由酸性岩到基性岩,深色矿物的含量逐渐增多,岩石的颜色也就由浅到深。

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岩石新鲜面的颜色和风化后的颜色。

还可根据其中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来进行描述,如暗色矿物含量超过60%者为暗色岩,在30—60%者为中色岩,在30%以下者为浅色岩。

l第二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

据此,便可区分出是属深成岩类、浅成岩类或是喷出岩类。

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和玻璃质等结构。

不仅要对全晶质的结构区分出显晶质或隐晶质结构,还要对其中的显晶质结构岩石按其矿物颗粒大小,进一步细分出等粒、不等粒、粗粒或细粒等结构。

对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要描述斑晶成分、基质的成分及结晶程度。

假如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呈等粒状、似斑状结构,则属深成岩类;假如矿物颗粒微细致密,呈隐晶质、玻璃质结构,则一般皆属喷出岩类;假如岩石中矿物为细粒及斑状结构,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属于浅成岩类。

观察岩石中矿物有无定向排列,进而就能推断岩石的形成环境,含挥发组分多少以及岩浆流动的方向。

若无定向排列称之为块状构造;若有定向排列,则可能是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深成岩、浅成岩大多是块状构造;喷出岩则为流纹构造和气孔构造等。

对于岩石中有规律排列的长柱状矿物、气孔捕虏体等均要观测其方向。

对于那些在接触面上有规则排列的片状矿物,要描述其组成成分,并测其产状要素。

l第三步是观察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重要的依据。

岩浆岩类别是根据SiO2含量百分比确定的,而SiO2含量可在岩石矿物成分上反映出来。

测井岩性识别

测井岩性识别
测井 相
数学方法 建立测井相— 岩心数据库 取心 井 测井 相
二.确定测井相的方法
交会图法
确 定 测 井 相 的 方 法
人工方法
蜘蛛网图法 阶梯图法
自动方法
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相结合, 由计算机实现自动处理
2.1 蜘蛛网图法和交会图法
藻灰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SP
RS
N
DEN
GR
M
2.2 测井相自动分析方法
灰质含量 砂岩
0 0
判别岩性
真实岩性
50 20
自然伽马 自然电位
130 120
新综合解释
100 0 0
泥质含量
100 100
44
2.将灰质泥岩误 判为灰质粉砂岩
1300
33 46
浅5-5井第二段1288m-1312m识别效果对比
13
分析:这一段 识别效果较好
补偿中子孔隙度
60
q5-5 测井解释成果图
SP
RS
SP
RS
1242
N
DEN
N
DEN
1244 1246
GR
M
GR
M
4 总结
由于南翼山地区岩性十分复杂,做到很高的识别效果很难, 主要是对于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灰岩的区分及含灰粉砂泥 岩和含粉砂灰质泥岩的区分还不十分明显,但是从总的判 别结果来看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对于藻灰岩和灰质粉砂 岩储层识别较好。
RD
粉砂质灰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SP
RS
SP
RS
N
DEN
N
DEN
GR
M
GR
M
B2.对浅5-5井将灰质粉砂岩误判为藻灰岩的层段识别

岩性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岩性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

岩性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研究岩性是指地质中的岩石类型,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物质。

岩性的识别是地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地质学家进行矿产勘探、工程建设等实际工作的基础。

识别岩性通常需要依靠野外考察和室内测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样品的颜色、质地、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测量。

这一过程需要较高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也存在着识别的主观性和局限性。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自动提取和处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图像处理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岩性识别方法。

图像处理是指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理解的技术和方法。

在岩性识别中,图像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图像获取、图像特征提取、分类器的建立和优化。

其中图像获取是整个过程的基础,不同的图像获取方式会影响图像处理的结果和精度。

通常来说,岩石样品的图像获取可以采用数字相机、扫描仪等设备获取,影像的质量和细节能够对后续图像识别精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我们通常会从图像的颜色、纹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颜色特征是指样品图像中不同颜色区域的占比、分布等特征。

而纹理特征则是指样品表面的细节特征,比如晶体形态、肌理等。

图像特征的提取需要采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和算法,比如灰度共生矩阵、哈尔小波变换等。

分类器建立是实现岩性识别的重要步骤。

分类器是一种能够根据给出的特征将样本归类的算法模型。

常用的分类器有KNN、SVM、决策树等。

分类器的优化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常用的优化方法有参数调整、正则化等。

岩性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还有许多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比如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

这些算法通常需要更多的样本数据和运算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高岩性识别的准确率和速度。

图像处理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较大程度避免识别主观性等缺点,更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对样品的识别,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勘探工作中。

总的来说,岩性识别的图像处理方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适用的识别方法,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引言岩石岩性的识别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地质资源的勘探、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学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尺度地学数据来进行岩石岩性的识别。

本文旨在对比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探讨其优劣势,为地质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地学数据的尺度地学数据的尺度是指数据所描述的现象或对象的大小或分辨率。

常见的地学数据包括岩石岩性的野外观测记录、岩心分析结果、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这些数据可以分为不同的尺度,包括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宏观尺度。

微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

这些数据通常能够提供岩石的详细组成和结构信息,对于岩石岩性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岩性信息,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调查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微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岩石薄片鉴定、岩心观察和实验室分析等。

在岩石薄片鉴定中,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和颗粒结构,根据其组成特征来识别岩石的岩性。

岩心观察则是在岩心获取的过程中,利用显微镜等设备对岩心进行观察和分析,也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

实验室分析则是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测试,来获取岩石的详细信息,进而识别岩石的岩性。

宏观尺度的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和遥感影像等。

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岩石进行探测和解释,包括重力勘探、地磁勘探、地震勘探等。

通过对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对岩石的岩性进行判断。

遥感影像则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岩石的信息,包括红外影像、高光谱影像等。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地表岩石的分布和类型等信息,对岩石的岩性进行初步识别。

1. 优势和不足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详细信息的优势,能够提供岩石的微观特征,对于岩石岩性的识别有着重要的作用。

石油勘探中的岩性识别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岩性识别技术

石油勘探中的岩性识别技术在石油勘探中,岩性识别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作用是确定地下储层的岩性类型,为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信息。

岩性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勘探者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储层的性质,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岩性识别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

岩性识别技术是通过一系列的勘探方法,来判断地下储层的岩石类型。

目前,在石油勘探中主要采用的岩性识别技术包括测井解释、地震反演、地球物理勘探、岩石学分析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首先是测井解释技术。

测井解释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钻井过程中测量地层各项物理性质,并根据这些测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常用的测井曲线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声波测井曲线、电阻率测井曲线等。

通过对这些曲线的解释和分析,可以判断地层的岩性类型、含油气性质等。

测井解释技术是最常用的岩性识别技术之一,其优点在于观测范围广、数据可靠性高。

其次是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技术是指通过地震勘探仪器在地表或水中产生人工地震波,然后根据地层对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地震反演技术主要依赖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规律进行岩性识别。

通过地震反演技术,勘探者可以获取地层的速度、密度等信息,从而判断地层的岩性。

另外,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是岩性识别中的重要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主要包括电磁方法、重力方法、磁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观测地下岩层中的物理场变化,来判断地下储层的岩性。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具有观测效果好、勘探范围广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中。

最后是岩石学分析技术。

岩石学分析是通过对地下岩石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岩石学分析可以提供地下岩层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等详细信息,从而对地层的岩性进行准确的识别。

岩石学分析技术是岩性识别中最准确的方法,但其需要采集和分析地下岩石样品,工作量较大。

总之,岩性识别技术在石油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测井解释、地震反演、地球物理勘探和岩石学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地下储层的岩性类型进行准确判断,为石油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浅述录井工作中的岩性识别技术与地质导向技术

浅述录井工作中的岩性识别技术与地质导向技术

浅述录井工作中的岩性识别技术与地质导向技术摘要:随着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的日趋复杂,钻井新技术、新工艺快速发展,录井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录井适时开展研磨式钻井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技术、小井眼加深条件下的油气显示识别评价技术和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等现场录井方法研究和探索,综合运用各项资料破解录井难题,在现场实际录井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录井岩性识别地质导向一、研磨式钻井条件下的岩性识别技术识别岩性是录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在准确识别岩性、客观恢复地层剖面的基础上,才能搞好地层对比,卡准取心层位及潜山界面,准确描述油气显示,进而客观地评价储层流体。

传统的岩性识别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岩屑实物,参考钻时进行岩性定名,目前由于钻井条件的变化,仅依靠上述方法已难以准确识别岩性,因而在岩性定名中就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识别方法进行综合判断。

无论是哪种岩性组合或是使用何种钻井条件,岩性不同,可钻性就有差异,反映在钻时上总是有所区别。

在PDC钻头条件下,不同岩性的钻时差别极小,常用的钻时曲线比例难以发现不同岩性钻时的区别,因此对钻时曲线进行相应地处理,凸现钻时的细微差别,强化钻时指相意义,就可以将不同岩性的细微钻时差别显现出来。

钻时处理法主要有横向比例放大法、对数显示法、微钻时处理法以及钻时校正法,每种方法均有其使用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中,钻时校正法是通过校正的钻时,消除了部分钻井参数的影响,因此它更能反映地层的可钻性,识别岩性更有效,尤其是在小井眼加深等特殊工况井中作用突出。

钻时校正法是通过消除钻压、转盘转速、动力钻具等影响因素,从而建立起标准钻时曲线的方法。

鉴于常用的dc指数法所得到的曲线起伏小,变化不明显,且公式复杂,因此,依据钻速与钻头转速、钻压、地层可钻性成正比,与钻头直径成反比的原理,获得地层可钻性指数K,地层可钻性越好,K指数越小,地层可钻性差,则K指数变大。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岩石岩性识别是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下岩石构造和地质历史,为资源勘探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对常见的几种方法进行对比。

1. 目视识别法目视识别法是最简单直观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根据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外貌特征,如颜色、纹理、结构等来判断岩石类型。

这种方法适用于地质考察和测量工作中,但对于深部地质研究和资源勘探等需要更精细划分岩性的工作就显得有限了。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平台搭载的遥感设备获取地表和地下岩石的图像数据,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进行岩石岩性识别。

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多光谱图像、高光谱图像和雷达图像等。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大面积和全方位的信息,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不同岩石的反照率、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等。

3. 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方法是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参数,如重力场、磁场、电阻率等来推断岩石的性质和构造。

重力和磁法主要用于识别岩石的密度和磁性特征,电法则可以反映岩石的导电性特征。

这些方法适用于区域性的岩石类型划分和构造分析,但对于单个岩体的识别和描述则较为困难。

4. 钻探取样钻探取样是最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品进行室内分析的方法,包括岩芯取样和野外取样。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准确的岩石岩性信息,如岩石的矿物组成、岩性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但钻探取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济支持,并且对于较深的地下岩石无法获取样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各有优劣。

目视识别法操作简单直观,但对于深部岩石识别有限;遥感技术提供大面积的岩石信息,但对于岩石细节的识别有一定局限;地球物理方法适用于区域性的岩石类型划分,但对于单个岩体的识别和描述较困难;钻探取样是最准确的方法,但有一定的限制。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将其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可以提高岩石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岩石岩性识别是地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对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岩土工程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集到的地学数据种类繁多,包括地震数据、地质钻探数据、地球化学数据等,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尺度,为岩石岩性的识别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在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中,地震勘探方法、地质钻孔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下面将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地震勘探方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它是通过分析地震波在地下岩石中的传播特性来推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

地震勘探方法的尺度较大,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地下结构信息,但在识别岩石岩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地震勘探方法在岩石岩性识别中主要依靠地下介质的声波速度和密度等信息来推断岩石的岩性特征,但是在不同地质构造或岩性变化较大的地区,地震勘探方法往往难以直接获取准确的岩石岩性信息。

地震勘探方法在岩石岩性识别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尺度地学是一种研究岩石和岩性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岩石的不同尺度特征来识别
岩石的类型。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有多种,包括宏观尺度地学、中观尺
度地学和微观尺度地学。

本文将对这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宏观尺度地学是指通过直接观察岩石的宏观特征来进行岩性识别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
裸眼观察和手工取样分析,对岩石的颜色、结构、纹理等特征进行描述和比较。

宏观尺度
地学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操作的优点,适用于现场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

但它对观察者
的主观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可能存在主观误差。

中观尺度地学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岩石的中等尺度特征来进行岩性识别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矿物组合、晶体形态、结构等特征来判断岩石的类型。

中观
尺度地学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岩石描述和分类,能够揭示岩石的细微结构和成因特征。

中观尺度地学需要使用显微镜和制备薄片等专业设备和技术,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
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各有优势和限制。

宏观尺度地学简单直观,适
用于现场工作和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尺度地学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岩石描述和分类;微观
尺度地学可以揭示岩石的微观结构和成因特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
适的尺度地学方法进行岩石岩性识别。

可以结合不同尺度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
岩石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性特征及识别

岩性特征及识别

为明显高阻段。

沙一下、沙二上界面划分: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
进沙二上地层,沙二上地层岩性以暗紫红泥岩、灰色含膏泥岩
不等厚互层,偶见粉砂岩。

沙二上、沙二下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砂岩进入沙二下,沙二
下砂体发育为主力油气层段,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
幅度中等。沙二段在全区具二分性,沙二下在全区均以粉砂岩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 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但应注意沙 二下8砂组底见灰色地层,其底界厚层砂层结束 ,为沙二下底地层界面。沙三上砂组顶部有 20m厚泥岩段。
沙三上4砂厚约25m的泥岩段,俗称“泥脖 子”为本区标志层,沙三上5砂组以下见页岩或 油页岩,沙三上6-9砂组为主力油气层段,其中 沙三上8-9砂组为厚层砂层。
表1
三、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1、直观(望、闻、切)鉴定法
大段摊开,宏观细挑,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 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同样适用PDC钻头条件下 的岩屑描述。
通过本法可初步判断其岩性,并描述定名。
1.1、直观鉴定法——望
远看颜色,观察岩屑色调新鲜度,其形状呈棱角状或片 状,通常是新钻开地层岩屑,一般来讲,砂岩颜色浅,泥岩 颜色深。近看岩屑砂泥混杂,难以区分,远观的结果就不一 样,新成份的出现及同类岩屑含量的变化,从岩屑的颜色能 反映出来,因而可以从颜色上进行卡层。近看岩样必须注意 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对一些深层,有时仅出现数颗新成份岩 屑,也表明进入新地层。
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砂样中存在包包都有荧光现象 的。此时可采取“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 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 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 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 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荧光分布状况不同则标志不同 含油气产状岩层。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07第七章岩性识别

三、岩相变化的研究
岩相变化:地层沿走向岩性等的变化 利用遥感图像视域广、便于宏观整体观察的特 点,根据地层沿走向影像特征的变化,分析地层 相变特点。
㈠岩浆岩 侵入岩 中低分辨率图像 大型侵入体(中酸性岩体)—圆、椭圆形或不规则团 块状 中小型侵入体—卵圆形、透镜状、串珠状 褶皱带、断裂带中侵入体—条块状、透镜状、脉状 侵入体边界线与围岩—多呈明显的切割关系(侵入接触)
高分辨率图像
侵入体内格状、放射状、同心环状
节理系统被后期岩脉充填—尤为清晰
㈡沉积岩 基本解译标志—色调、色彩、图形特征 不同种类沉积岩 (碎屑)成分、结构、颜色 反射波 谱特性 同种类沉积岩 不同 差异 物理、化学、自然地理条件
不同的色调
单按色调鉴别沉积岩的种属和成分—困难
泥岩类
⑴洪水庄组灰色页岩
⑵长龙山组紫红色页岩 ⑶下马岭组杂色页岩
碳酸盐岩类
⑷景儿峪组灰白色泥灰岩 ⑸寒武系深灰色灰岩 ⑹铁岭组灰黑色白云岩 ⑻高于庄组黑灰色白云岩 ⑺雾迷山组灰色灰岩 ⑽常州沟组褐黄色石英岩
物理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化学风化为主ρ干冷<ρ湿热
岩石的光谱特征取决于组成成分、内部结 构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其中岩石组成成分是主 导因素。外部环境和表面特征等因素只会导致 岩石反射率高低的变化,而谱带位置、宽度、 吸收深度和形态等特征一般比较稳定。
三、三大岩类的图形特征(几何特征)
图形和花纹是鉴别不同岩类的最好标志
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大条带条纹清晰条带条纹清晰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一套沉积地层中岩性差异小条带条纹隐晦模糊条带条纹隐晦模糊差异风化差异风化高分辨率图像上高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条带条纹图形显示明显低分辨率图像上低分辨率图像上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条带条纹不太明显但仍可看出或由条带缩小为条纹由条带缩小为条纹沉积岩的纹形变质岩变质岩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总体轮廓保留岩浆岩图形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大比例尺图像可见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内部由于片理片麻理或混合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岩化作用而产生断续细纹或肠状细纹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内部断裂发育会有格状水系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图形仍保留沉积岩基本特征条带条纹条带条纹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在受到强烈褶皱变动时条带条纹会显示出高度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塑性流动的肠状飘带状影像变质程度越高变质程度越高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原岩图形特征越模糊单调1用多波段遥感资料用多波段遥感资料2利用岩石热惯量利用岩石热惯量3用高光谱资料用高光谱资料4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用图像的影纹和结构特征5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用多源地学信息资料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一遥感地层单位与地层划分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遥感资料记录地壳表层各种岩性的波谱与空间信息对层状岩石分布区对层状岩石分布区

岩性鉴别

岩性鉴别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粗粒:>5mm;中粒:1~5mm;细粒:<lmm; 描述总体矿物及各不同矿物的颗粒大小,形态及在岩石中的含量不等粒:描述最大、最小及中间大小颗粒的大小及含量似斑状结构:大的为斑晶,小的为基质。

描述斑晶基质的相对含量,成分、形状,大小描述颜色、断口特点斑状结构(玻璃质+结晶质):描述斑晶成分、形状、颗较大小及含量;基质部分的含量,颜色、断口特点描述颜色、断口特点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岩石岩性识别是地质学和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采集手段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不同尺度的数据进行岩石岩性识别。

不同尺度的数据包括岩芯观察、薄片鉴定、遥感影像、地球物理数据等。

以下将对比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

1. 岩芯观察:岩芯观察是岩石岩性识别的直观方法,通过人工观察岩芯的颜色、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来进行识别。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工作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2. 薄片鉴定:薄片鉴定是将取自岩石的薄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岩石中矿物的特征来进行识别。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岩石组成信息,但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3. 遥感影像:遥感影像是通过卫星或航空平台获取的地面图像,可以提供较大范围的地质信息。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颜色、纹理、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岩石岩性。

这种方法可以迅速获取大范围的岩石信息,但分辨率较低,不适用于细致的鉴定。

4. 地球物理数据:地球物理数据包括地震、电磁、重力等数据,可以反映地下岩石的性质。

通过对地球物理数据进行解译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岩石的岩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观察的地下岩石,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专业知识。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各有优缺点。

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的方法准确性高,但操作繁琐;遥感影像和地球物理数据的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岩石信息,但精确度相对较低。

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多种数据和方法,提高岩石岩性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测井储层评价》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

《测井储层评价》岩性识别及孔隙度确定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1、CNL-Rhob交会图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2、CNL-DeltaT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3、交会图上的泥质效应 (CNL-Rhob交会图为例)
泥岩点:泥岩层孔隙度测井结果在交会图 上的位置。如CNL-Rhob交会图 上,泥岩点出现在东南象限; CNL-Dt交会图则出现于东北象限。
含水纯砂岩线:骨架点(0,0)和水点(1,1)的连线;
“泥岩线“:骨架点(0,0)和泥岩点(Nsh,Dsh ) 的连线;
有效孔隙度等值线:平行“泥岩线“的直线;
泥质含量等值线:平行含水纯砂岩线的直线。
在中子-密度视砂岩孔隙度交会图中,
有效孔隙度;

ND

a L1
泥质含量:
b Vsh L2
密度、中子测井采用 一致性刻度:
密度:[1.95, 2.95] [1.85, 2.85]
中子:[45/0.45, -15/-0.15]
定义:
Positive separation:中子左、密度右; Negative separation:中子右、密度左
这种刻度下,二者中线对应的中子孔隙度 约为该岩性储层孔隙度。
用泥岩层数据只是储层泥质组分数据的近似! 纯岩石线与泥岩点表示不同的泥质含量。
第三节 交会图法(cross plot)
一、孔隙度测井交会图 4、交会图上的次生孔隙特征
CNL-Rhob交会图指示储层总孔隙度; 声波测井一般不反映大的溶蚀或裂缝孔隙,因 此在声波测井与其它孔隙度测井交会图上,次 生孔隙的存在导致数据点偏离正确的岩性线 (如右下图中绿9-1.47 2.1~2.65 2.4~2.71 2.5~2.87 2.98 2.05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岩石岩性识别是地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过程。

随着地质图像分辨率的提高和获取数据的多样性,不同尺度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在不同尺度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中,常见的包括宏观尺度、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三个层次。

首先是宏观尺度岩石岩性识别方法。

宏观尺度的岩石岩性识别是以肉眼观察和测量岩石外部或截面形态特征,如颜色、质地、层状结构等,进行识别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尺度地质调查与地质勘探,可以对整个岩石体的性质和分布进行粗略的判断。

其次是中观尺度岩石岩性识别方法。

中观尺度的岩石岩性识别主要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岩石组分、矿物组合、结构特征等,来确定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有关晶体学、矿物学、岩相学等细节信息的研究,可以提供较为精确的岩石鉴定结果。

不同尺度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宏观尺度方法可以快速获得大范围的地质信息,适用于地质勘探和工程实践中的初步判断。

中观尺度方法可以提供较为精确和详细的岩石信息,适用于从事具体岩石成因和演化研究的专业人员。

微观尺度方法可以进一步揭示岩石内部的微标度结构和成分信息,对岩石的微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提供全面和准确的岩石岩性识别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尺度进行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岩石岩性识别方法也会不断完善和拓展,为地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岩性识别

岩性识别
对测井参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树图) 对测井参数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树图)
综合考虑浅3-3 综合考虑浅3 井岩性统计情 况,将测井相 划分为4大类。 划分为4大类。
三维空间测井相分析
从三维空间上, 从三维空间上, 这4种测井相能 够区分开, 够区分开,说 明这种划分是 比较满意的。 比较满意的。
B.蜘蛛网图法 B.蜘蛛网图法
B1.由浅3 B1.由浅3-3井建立标准层测井相蜘蛛网图 由浅
藻灰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含灰粉砂质泥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SP
RS
SP
RS
N
DEN
N
DEN
GR
M
GR
M
灰质粉砂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粉砂质灰岩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SP
RS
SP
RS
N
DEN
N
DEN
GR
M
GR
M
B2.对浅5 B2.对浅5-5井将灰质粉砂岩误判为藻灰岩的层段识别 对浅
SP
识别层段测井相蜘蛛网图
RD
识别层段测井相蜘蛛网图 与藻灰岩测井相蜘蛛网图对比
RD
RS
SP
RS
q11-11 测井解释成果图
N
深感应 0.2 补偿密度 2 60 600 2.75 补偿中子孔隙度
GR 声波时差
DEN 10
N
八侧向 0.2 自然电位 20 80 20 120 自然伽马 150
孔隙度 100 100 砂岩 0
39 28 41 29 30
分析: 分析:这一段识 别效果较好
补偿中子孔隙度
q5-5 测井解释成果图
浅侧向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

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对比岩石岩性识别是地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地质勘探、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也是学术界和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对不同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主要包括薄片鉴定和岩心观察,这是岩石岩性的直接观测和分析手段。

薄片鉴定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颗粒组成、结构特征和矿物成分等来进行岩性识别的方法。

岩心观察则是直接观察岩心样品的岩石结构、颗粒组成和孔隙结构等信息来进行岩性识别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岩石岩性识别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矿产勘探和矿物资源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能够对岩石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描述,有利于精细的岩石分类和岩性识别。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且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资源。

微观尺度地学数据的岩石岩性识别方法只能对岩石样品进行局部的分析,无法对整个地质体进行全面的识别和描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

中等尺度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岩心测井、岩心成像和声波测井等,这是对岩石物理特性和岩性信息进行获取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岩心测井是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物理性质和岩性信息来进行岩石岩性识别的方法,可以获取到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密度等参数。

岩心成像则是通过对岩心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成像来获取岩石的微观结构和孔隙分布等信息。

声波测井是利用声波在岩石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岩石的构造特征和物理性质的方法。

大尺度地学数据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地电、地磁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这是通过对地下岩石体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进行探测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岩石体的构造特征和物理性质信息的方法。

地电和地磁则是利用地下岩石体的电性和磁性特征来进行松散岩石和岩石体的识别和描述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
H41层孔隙度属于中等水平,且比其上部的
30 20 10 0
0.25 0.35 其他
40.00% 20.00% 0.00%
10
40
0.2
0.3
0.6
渗透率
80
1
3
5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孔隙度对比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20 15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渗透率对比
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
10000.00 1000.00
A C D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 白云质泥岩
RT*Δ SP >38
GR*CNL ―
RT*Δ SP
100.00 10.00 1.00 0.10 2400
粉砂岩类
B
GR*CNL
≤38
5.32~38 ≤ 5.32
60.00% 40.00% பைடு நூலகம்0.00% 0.00%
频率
80.00%
孔隙度
渗透率
粉砂岩类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频率 累积 %
粉砂岩类
3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统计了H2452井H41层进行了孔隙度分析 的样本点163个和渗透率分析的样本点93个,
频率
60 50 40 30 20 10
其频率分布如右图所示。 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14%~22%,峰 值为16%~18%。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 0.25mD~0.35mD,峰值为0.25mD~0.3mD 。 为中等孔隙、特低渗透储层。
孔隙度较高。
储层性质分析
一、岩性特征
H2452井在H40和H41层内1585.27-1634.61m井段内共连续取心10次, 总取心进尺49.34m,心长49.34m,收获率为100%。其中H40层主要为白
云质泥岩,统计目的层H41层的岩性数据如下表所示:
岩性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 中-细砂岩 细-中砂岩 粗砂岩 砂砾岩 长度(m) 3.42 6.7 3.03 4.87 8.51 1.83 2.84 1.05 0.44
岩性过渡带
薄夹层
数据挖掘用于岩性识别
挖掘字段有: CAL、 GR、ΔSP、RXO、 RI、RT、 CNL、DEN、AC等常规九条曲线。 挖掘的岩性有:白云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
中粗砂岩等4种岩性。
岩性识别
C5.0决策树方法的岩性识别规则和参数权重分析
每个字段在岩性识别 模型中的权重大小。
决策树生成的模型 以及每种岩性识别 个数和准确率。
>1867
≤1867 ≤ 1867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识别的参数标准表
岩性识别
利用岩性识别图版对全井段 共计238个岩心分析样本点进行判
岩性 识别
别,其识别精度如下表所示:
岩性 样本 数目 53 识别 数目 48 识别精度 90.57%
实际 剖面
白云质 泥岩
粉砂岩
细砂岩
107
46
86
37
80.37%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2 0.25 0.3 0.35 0.6 1 3 5 10 40 80 其他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频率 累积 %
频率
10 5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49.41% 45.65%
油岩心30.32m。其中荧光级
14.98m,油迹级13.84m,油斑 级1.5m。
40.00%
20.00%
4.95%
0.00%
荧光
油迹
油斑
储层物性特征
三、物性特征
H41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岩心分析孔隙度
25 20 15 10 5 0 2.15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2.55
测井密度
储层性质分析
从总体上看,
H40层以白云质泥岩
为主,H41层以粉砂 岩、细砂岩为主。两 层对比发现,白云质
泥岩的电阻率比砂岩
明显要高;自然伽马 值较低;密度值较高;
声波时差较低;中子
0.25 0.35 其他 1 3 0.2 0.3 0.6 5 10 40 80
频率 累积 %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25 20
频率
频率
15 10 5 0
孔隙度
渗透率
岩性合并命名
H2452井H41层进行了岩性分析的样本点共有171个,包括白云质泥岩、粉砂质 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细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细-中砂岩、中砂 岩和粗砂岩等10种岩性。其岩性定名繁杂,考虑裂缝发育与岩性的关系,将其整 理归纳如下:
80.43%
中粗 砂岩
总体
32
238
25
196
78.13%
82.35%
下一步工作计划
裂缝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的建立
30.00% 25.00%
20.50%
H41岩性分布图
26.03%
20.00% 15.00%
10.46% 14.90% 9.27% 3.21% 1.35% 白云质泥岩 粗砂岩 粉砂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砂砾岩 细砂岩 细中砂岩 中细砂岩 8.69% 5.60%
10.00% 5.00% 0.00%
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其他
孔隙度
频率
H41储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50 40
120.00% 100.00% 80.00% 60.00%
累积 %
储集层孔隙度更高,而渗透率极低。经调查研究 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成岩中的溶解 作用和交代作用,火烧山油田的孔隙度具次生孔 隙因素。
从图中可以看出: 岩性敏感性:ΔSP>GR>CNL>RT
岩性识别
由于单一的测井曲线所涵盖的地质信息有限,依据之前数据挖掘方法提
取的岩性敏感性参数,采用多参数组合的方法建立岩性识别图版,使得各种
岩性之间的界限更加明显。这里采用深电阻率与自然电位相对值的乘积同自 然伽马和中子孔隙度的乘积建立交会图。
岩性识别图版
总计
32.69
可以看出,H41层以细砂岩和粉砂岩类为主,这两类 岩性是其主力含油岩性。
储层性质分析
胶结程度:
中等
62.75% 64
H41胶结程度
胶结程度以中等和致
密为主。
致密
37.25% 3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二、含油性特征
H41含油性分布图
H41层共计取心32.69m,含
60.00%
井号 岩性 白云质泥岩 粉砂质泥岩 泥质粉砂岩 粉砂岩 粉细砂岩 细砂岩 中细砂岩 细中砂岩 中砂岩 粗砂岩 合并岩性 据资料显示,火烧山这 类岩石的岩性主要为粉 砂岩夹泥质微纹层,常 据肉眼大致判断粉砂与 泥质的比例,而粗略地 定名粉砂岩、泥质粉砂 岩或粉砂质泥岩,可总 称为粉砂岩类。实际情 况也的确如此。
白云质泥岩 粉砂岩
H2452
细砂岩
中粗砂岩
岩性识别
考虑到样本点的丰富性和代表性,从H40层选取若干白云质泥岩样本 点,并对薄层进行测井曲线的重读值,删除岩性过渡带和超薄夹层的点, 最终获得样本点151个(其中白云质泥岩39个,粉砂岩63个,细砂岩34个, 中粗砂岩15个)。以这些样本点为基础,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岩性敏感 性参数的识别。
H2452井岩心归位
归 位 后
归 位 前
H2452井岩心归位
归位效果分析:
30
归位前
岩心分析孔隙度
25 20 15 10 5 0 2.15 2.2 2.25 2.3 2.35 2.4
y = -37.011x + 101.61 R 2 = 0.1538
2.45
2.5
2.55
测井密度
归位后
30
y = -77.597x + 195.96 2 R = 0.59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