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特点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语言技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本文从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言的规范性,儿童化(趣味性和形象性),教育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激励性和情感性这几个方面来讲述小学低段教师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课堂语言规范性教育性儿童化直观性和启发性
激励性和情感性
教学是把每一课,每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个知识点,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可见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
的效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语言有规范性、教育性、儿童化、直观性和启发性、激励性和情感性等特征。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其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且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都基本处于模仿阶段。所以,小学低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
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范例。
1.采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授课
在教学中,教学语言必须采用规范化的“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这要求我们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表述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等。对学生已知的或非课本重点少说或不说,对重点或学生不懂的要详说、多说,有时可以适当强调,但要注意一个度。语言规范还要求用词用语恰当准确,保证传情达意,符合科学性。杜绝“啊”、“这个这个”、“对不对”等口头禅的出现,在课改理念下的新课堂还要防止“老师喜欢……”“你们想不想……”等一类新口头禅。尤其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还不完善,正处于学习阶段,所以必须用普通话授课。
2.语音要清晰。
教学语言要吐词清晰,断句准确;同时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
3.语义要准确。
语言的基本功能在于表达人们思维活动的内容。小学低段教师的语言要清楚、准确,简单明了,同时向学生解释问题或与学生交流时,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免影响交谈或产生误解。
4.语法要合乎逻辑。
语言要符合语法要求,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如讲述事件时,应
该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变化、因果关系等叙述明白,概念、层次要清楚,同时要注意使语言简洁精炼。.
二、课堂语言的教育性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传道”与“授业”同步进行的教书育人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教学语言势必带有教育性。教师的语言不应该是随意的无目的的“闲谈”,更不应是信口开河;而应该是具有一定教育目的,能够给学生的心灵震撼和启迪的教育性语言。因为语文这样的学科本身就具有惊人的教育力量,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将课堂口语的教育性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与所教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在《看菊花》一课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充分领略了“菊花”的美丽之后,话锋可转为:同学们,花是一种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现在有些人却随便采摘花朵,破坏植物的生存环境,难以想像,如果有一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花的美丽,看不到植物的身影,那这个世界该是多么冷清,多么乏味啊!所以,让我们都来保护花朵,保护这些可爱的植物吧!相信这样一番话会像一颗种子,将保护植物的思想播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田,而且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教育作用。
不仅如此,教师课堂口语的教育性,也可渗透在组织教学的语言里,往往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总是精心设计组织教学的语言,细致地考虑。如何运用语言才能使学生安静下来,才能使学生专心听讲,才能使课堂井然有序,怎样才能牵动学生的心,而这一切常流露于教师看似不经意的言谈之中,几句看似平常的话,却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尊
重,鼓励、爱护,这对于密切动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尊、自爱的意识,以及进行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儿童化
1.趣味性
在低段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儿歌、音乐、谜语、游戏等,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更令学生感兴趣,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例如,在讲拼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要学的这几个拼音都编在一首朗朗上口诗歌中,先把是个教给小学生,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就会被大大地调动起来。然而,趣味性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趣味而趣味,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是舍本逐末。
2.形象性
课堂中,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进行精心组织,应该选择确切、精辟、通俗、常用的字、词、句,应极力避免使用令人费解的、罕见的方言词和文言词等。这样,才能达到课堂语言形象生动而通俗易懂的目的。其次,课堂语言还应讲究语法规则,且言简意赅。竭力使字、词、句等各级语言单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法规则。不说半截句,不含糊其辞,也不拖泥带水。不然,就会主次不分明,就有点“荒草多了,苗就看不清”的味道。再次,教师在课堂中举例、取喻都应是学生易于接受且是喜闻乐见的东西。否则,就达不到通过举例、取喻来进一步说明问题的目的。当然,举什么例子,取什么比喻,都应在课前深
思熟虑一番,绝不可临场靠灵感信手拈来,这样往往会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
四、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所谓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是指语言要生动、形象,既幽默诙谐,活泼有趣,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像,达到化抽象为具体,融意会于言传的效果。比如一位教师教学生识字时,是这样的:“同学们,记汉字有好多窍门,比如一个人被关在房子里,那不就成了“囚”吗?自大点,可就要“臭”了,还有哇,不正就是“歪”,不好就是“孬”……”我想,这种直观的叙述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久不忘。
而启发性语言,则是指教师用睿智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去划定学生思维的航线,从而积极主动地探求科学的答案。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连珠炮似地向学生问个不停,“是不是呀!”“怎么样呢?”“对不对啦”……会让学生应接不暇,而这种浅薄的一问一答式,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语言算不上启发式的语言。这就要我们的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的有创设性的语言,通过一个又一个悬念,将学生引入“困而学之”和“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达到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课外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为了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小女孩的悲惨处境,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时就应在“敢”字上做文章,围绕“敢”字设计一连串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融入课文里面,加深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