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第五章有毒有害气体吸收净化法
《工业通风与除尘技术》第五章 (4)

章节
课题
第五章有害气体吸收原理及净化装置(4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
教学点
非平衡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光催化净化、负离子净化、臭氧净化
能力
培养点
能够掌握各类有害气体净化方法
德育
渗透点
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
光催化净化、臭氧净化
难点
光催化净化、臭氧净化
学法引导
1、讲授法2、讨论法3、引导、点拨法、4、提问法5、自主探究法
三、讲授新课
5.4其他气体净化方法
一、非平衡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原理
将非平衡等离子体应用于空气净化,不但可分解气态污染物,还可从气流中分离出微粒,整个净化过程涉及预荷电集尘、催化净化和负离子发生等作用。
(1)预荷电集尘预荷电集尘是利用极不均匀的电场,形成电晕放电,产生等离子体,其中包含的大量电子和正负离子在电场梯度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微粒发生非弹性碰撞,从而附着在上面,使之成为荷电粒子;在外加电场力作用下,荷电粒子向集尘极迁移,最终沉积在集尘极上。
2)宇宙射线的照射作用。宇宙射线的照射也能使空气离子化,但它的作用只有在离地面几千米以上才较显著。
3)紫外线辐射及光电效应。短波紫外线能直接使空气离子化。
四、臭氧净化方法
臭氧的应用主要是灭菌消毒。这主要是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氧原子可以氧化细菌的细胞壁,直至穿透细胞壁与其体内的不饱和键化合而夺取细菌生命,它的作用是即刻完成的。臭氧的强灭菌能力缘于其高还原电位,用的灭菌消毒物质的还原电位,可见臭氧具有最高的还原电位。
二、光催化净化方法
光催化净化是基于光催化剂在紫外线照射下具有的氧化还原能力而净化污染物,自1972年Fujishima和Honda发现在受辐照的TiO,上可以持续发生小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产生H2以来,人们对这一催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技术不但在废水净化处理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在净化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光催化氧化分解挥发性有机物可利用空气中的02作氧化剂,而且反应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还能杀菌和除奥.所以特别适合于搴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
第五章 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

思考题
18.要将沉降速度为0.2m/s的颗粒物100%捕
集,当处理风量为7200m3/h时,对于截面为
2m×2m的沉降室,沉降室的最小长度为(
A.6m B.5m C.3m D.4m
)。
思考题
19.已知CO2的室内卫生标准为1000ppm,新风
中的CO2浓度为764mg/m3,室内CO2的发生量
为30mg/s,最小新风量应为(
(1)气液两相同有一个相界面,两侧存在
有两层极薄且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其主要由分
子的扩散传质。
(2)在两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中,主
要以对流扩散为主。 (3) 在气液两相界面上,两相的浓度总是 互相平衡,在界面上不存在扩散的阻力。
4.溶解度对传质的影响 (1)当气体的溶解度甚大,吸收过程中的总 阻力主要由气膜阻力所构成,称之为气膜控制 过程。 (2)当气体的溶解度甚小,吸收过程中的 总阻力主要由液膜阻力所构成,称之为液膜控 制过程。 (3)当气体的溶解度适中,则气、液两膜的
第五章 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
本章要求:
1.掌握有害气体的净化处理方法的类型
及适用场合; 2.了解各种净化处理方法的原理。
第一节 有害气体分类及起始浓度
一、无机类 二、有机类
此外,有一些无机和有机类有害气体常常 具有刺激性臭味,称之为恶臭气体。
第二节 概述
有害气体的处理方法:
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电子束
处理能力大、压力损失小、结构力求简单、
吸收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等。
四、活性炭吸附法
1.吸附剂和吸附质:
在吸附现象中的固相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
物质称为吸附质。 2.吸附的原理: 分子引力、化学键力、静电力的作用。 3.静活性与动活性、平衡吸附量与平衡保持量
工业通风课件:第五章 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

液相
气相
§5.2 吸收过程的理论基础
2.比摩尔分数 被吸收气体称为吸收质 气相中不参与吸收的气体称为惰气 吸收用的液体称为吸收剂
液相
气相
[例5-1] 已知氨水中氨的质量百分数为25%,求氨的摩尔分数和 比摩尔分数。
§5.1 概述
➢燃烧法 热力燃烧:明火下的火焰燃烧
燃烧法 催化燃烧:在催化作用下,使CH化合物在 稍低的温度下氧化分解
§5.1 概述
➢冷凝法 液体受热蒸发产生的有害蒸气(铬酸蒸气)可以通过冷 凝使其从废气中分离。这种方法净化效率低,仅适用于 浓度高、冷凝温度高的有害蒸气。
§5.2 吸收过程的理论基础
吸收法的特点: 1)广泛应用于有害气体的净化,尤其是无机气体; 2)同时除尘(同湿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大,费用低; 3)对排水需要进行处理,净化效率难达到100%。
§5.2 吸收过程的理论基础
一、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物理吸收是单纯的物理溶解过程,例如用水吸收氨。物理 吸收是可逆的,解吸时不改变被吸收气体的性质。 化学吸收则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例如用碱吸收二氧化硫。
一、吸附的原理 吸附过程是由于气相分子和吸附剂表面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气 相分子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
吸附和吸收的区别
➢吸收过程,吸收剂是液体 ➢吸附过程,吸附剂是固体 ➢吸收时吸收质均匀分散在液相中
➢吸附时吸附质只吸附在吸附剂表面
§5.8 吸附法
吸附过程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物理吸附单纯依靠分子间的吸引力(称为范德华力)把吸附质 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物理吸附是可逆的。 化学吸附的作用力是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力。 化学吸附具有很高的选择性,一种吸附剂只对特定的物质有吸 附作用
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课件

02
吸收剂的种类与选择
吸收剂的种类
01
02
03
物理吸收剂
利用吸收剂与气体污染物 之间的物理作用进行吸收 ,如水、乙醇、石油等。
化学吸收剂
通过吸收剂与气体污染物 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吸收 ,如氢氧化钠、硫酸等。
物理-化学吸收剂
同时具备物理和化学吸收 作用的吸收剂,如酸性或 碱性盐溶液。
吸收剂的选择原则
02
吸收法通常用于处理工业废气、 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是环境 保护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
吸收法的原理
当气体通过吸收剂时,有害物质与吸 收剂发生化学或物理反应,被吸收剂 吸收,从而实现气体净化。
吸收过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 作简单、能耗低,且可以回收利用有 害物质,具有较高的环保效益。
吸收法的应用场景
案例二:工业炉窑的烟气除尘
总结词
工业炉窑烟气除尘是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的又一应 用,通过吸收剂与烟气中的颗粒物反应,使其沉降下 来,达到除尘效果。
详细描述
工业炉窑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其中含有颗 粒物等污染物,这些颗粒物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人 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对工业炉窑的烟气进行除 尘处理。吸收法是烟气除尘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将吸 收剂(如石灰石、熟石灰等)与烟气中的颗粒物反应, 使其沉降下来,从而达到除尘效果。该方法具有处理效 果好、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等优点,是目前工业炉窑烟 气除尘的主要技术之一。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课 件
目录
• 吸收法概述 • 吸收剂的种类与选择 • 吸收设备与工艺流程 • 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的效果与影响因素 • 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的案例分析 • 吸收法净化气体污染物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职业健康第五章有毒有害物的净化

图5-19 使用离焰燃烧器的燃烧炉
《职业健康概论》
图5-20 油气两用燃烧器
《职业健康概论》
注: (1)“三T”条件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改变其一其他两 个都可以得到改变。 (2)延长驻留时间会使设备体积增大。 (3)提高反应温度会使辅助燃料的消耗增加。 (4)最经济的方法是改善湍流混合的情况。
《职业健康概论》
3.热力燃烧炉的结构 图5-14为热力燃烧经典的工业装置。从图中可以看出, 一个热力燃烧装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①燃烧器:其作用 是燃烧辅助燃料以产生高温燃气;②燃烧室,其作用是保 证废气和高温燃气充分混合并反应的空间。
§5 有毒有害物的净化
《职业健康概论》
主要内容
§5.1 有害蒸气的冷凝净化 §5.2 有害气体的燃烧净化 §5.3 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5.4 吸附净化
《职业健康概论》
§5.1 有害蒸气的冷凝净化
《职业健康概论》
冷凝净化,就是蒸气从空气中冷却凝结成液体收集 起来,加以利用的方法。冷凝净化风只适用于蒸气状态的 有害物质,多用于回收空气中的有机溶剂蒸气。只有空气 中蒸气浓度较高时,冷凝净化法才实用有效。冷凝净化法 还适用于处理含大量水蒸气的高湿废气,水蒸气凝结,可 有部分有害物溶于凝液中,减少了有害物浓度。因此,冷 凝净化法常用作燃烧、吸附等净化方法的前处理措施。
《职业健康概论》
图5-1 有机液体的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图
《职业健康概论》
用冷却方法从空气中使蒸气冷凝成液体,其极限是冷却 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冷凝净化的关键是冷却温度。冷却温度越低,净化程度 也越高。为了强化冷却,可以使用冰、冷冻混合物、固体 二氧化碳及其他制冷方法。用于冷凝净化的冷却方法,可 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两类。
通风排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

• 亨利定律:P*=Ex
对应
x*
x
• 分压力与相平衡
– 气相中吸收质分压力P> P*,吸收;
– P < P*,解吸;
– P =P*,平衡;
• 平衡分压力P*与液相浓度x对应
• 气相分压力(浓度)与液相平衡浓度(溶解度) x *对应
• 溶解度:与气液性质,温度,分压力有关。
P
分压力与相平衡(X) P*
• 热压:温差引起的空气密度差导致建筑开口内外的压差。
• 风压:室外气流=绕流2引起P=建筑 周2围压P力分布的不同形成开口处的压差。
热压通风
Pb (Pa ) Pb Pa gh( w n )
热压: 如b关闭,a打开,a的压差: ⊿P b-a=gh(ρw - ρn) 如a关闭, b 打开,同样 A,b打开
– 吸收速度=解吸速度 – 平衡由吸收质浓度x,y决定
解吸
y
x 吸收
气液平衡定律
• 亨利定律:P*=Ex – P*:平衡分压力;KPa或atm,由E的单位决定 – x:液相浓度,摩尔分数; – E:亨利常数, KPa或atm; – E大, P*大,难吸收 – 温度高, E大
分压力与相平衡 P*
P 对应
第六节 吸收设备计算
• 吸收剂用量计算: – 2点:出口气相浓度Y2;入口液相浓度X2;不变;1点:入口气相浓度Y1;不 变 – 1点:出口液相浓度X1随供液量而变化 – 因L/V=(Y1- Y2 )/(X1- X2 ) – 最小供液量:点1‘ • (L/V)min=(Y1- Y2 )/(X1’*- X2 ) – 最佳供液量:1.2~2 (L/V)min
动活性
• 静活性:平衡吸附量
– 一定温度,压力下处于饱和状态 的吸附剂所吸附的气体量
第六章 2(有害气体的吸收净化)

即 N = KG(p-p*)
式中: p—— 气相主体中溶质气 体的分压,毫米汞柱; p*—— 与液相主体浓度 c 平衡时气相溶质气体的分压, 毫米汞柱;p* = c / H KG—— 气相吸收传质总系 数,即包括气膜和液膜阻力在 内而将液膜阻力折算成气膜阻 力的总传质系数,公斤分子 / 米2· 时· 毫米汞柱。
N——扩散传质速率,公斤分子/米2· 时; p——气相主体中溶质气体的分压,毫米汞柱; pi——界面处溶质气体的分压,毫米汞柱; (p-pi)——分压差推动力 (气膜吸收推动力),毫米汞柱; ci——界面处吸收剂中溶质的浓度, 公斤分子/米3; c——吸收剂液相主体中溶质的浓度, 公斤分子/米3; (ci-c)——浓度差推动力(液膜吸收推动力), 公斤分子/米3; kg——气膜吸收传质系数, 公斤分子/米3· 时· 毫米汞柱; kl——液膜吸收传质系数,米/时。
N = kg (p-pi) = H kl (pi-p*) 改写上式为 : N = (p-pi)/(1/ kg)= (pi-p*)/(1/ Hkl) 合并整理后,得将总的传质推动力折算成总体的分压差 (p-p*)来表示吸收速率: N = [ (p-pi) + (pi-p*)]/[(1/ kg)+(1/ Hkl)] = (p-p*)/[(1/ kg)+(1/ Hkl)] = KG(p-p*)
相界面上的分压 pi 与浓度ci 实际上难以测得,而两相主 体中的分压p 和浓度c 可以测定,设: p*为气相溶质气体与液相主体溶质浓度 c 平衡时,气相溶 质气体的分压,毫米汞柱; c*为液相溶质与气相主体溶质分压p 平衡时,吸收剂液相 溶质浓度,公斤分子/米3。
则在ci与pi之间, c与p*之间,c*与 p之间,存在着气液平衡关系。
5 有害气体的净化

5.1 有害气体的净化
吸收法分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物理吸收是用液体吸 收有害气体和蒸气时的纯物理溶解过程。它适用于在水中溶 解度比较大的有害气体和蒸气。一般吸收效率较低。如用水 吸收氨气。化学吸收是在吸收过程中伴有明显的化学反应, 不是纯溶解过程。化学吸收效率高,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有害 气体处理方法,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酸性气体。
5.1.4 吸附法
利用多孔性固体材料来吸附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方法,称 为吸附法。吸附法最适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气。被吸附的物 质称为吸附质,吸附材料称为吸附剂。吸附法是借助于固 体吸附剂和有害气体及蒸气分子间具有分子引力、静电力 及化学键力而进行吸附的。
5.1 有害气体的净化
靠分子引力和静电力进行吸附的称为物理吸附。靠化学键力 而进行吸附的称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时,被吸附气体的性 质不发生变化,而化学吸附时被吸附气体的化学性质发生变 化。必须注意,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有时很难区分,有时既 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吸附剂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吸附 能力就会下降,必须把吸附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除掉,以 恢复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这个过程叫再生。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其中应用最广 泛、效果最好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炭可吸附的有机物种 类较多,吸附容量较大,并在水蒸气存在下也可对混合气体 中的有机组成成分进行选择吸附。通常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 附效率随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
5.1 有害气体的净化
对于有害气体的高空排放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在排气立 管附近有高大建筑物时,为避免有害气体卷入周围建筑物 造成的涡流区内,排气立管至少应高出周围最高建筑物 0.5~2m;②有多个同类污染排放源时,因烟气扩散是叠加 的,所以只要把各个污染排放源产生的浓度分布简单叠加 就可以。 应当指出,对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及特殊的地形应根据实 际情况确定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
化工原理第5章

(1)分离混合气体。是最主要的应用。
(2)气体净化。例如某厂放空气体中含有有毒有害
气体A,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排放标准,则选用合适
溶剂将有害气体吸收,使该厂放空气体达到排放标
准。
(3)制备液体产品。例如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备
盐酸,用93%硫酸吸收SO3制备硫酸等等。
1-1 吸收分类
物 理 吸 收 化 学 吸 收 等 温 吸 收 非 等 温 吸 收 单 组 分 吸 收 多 组 分 吸 收
同理,也可以从底部到所选平面做物料衡算;
YA q n ,C qn,B X A (Y A,1 q n ,C q n,B X A,1 )
上述两个方程都称为吸收操作线方程。
其斜率为塔内的气、液比,表明单位惰性气体处
理量mol与所选用吸收剂的量mol。该直线通过A,
B两点。平衡线为YA*=f(XA)
3.计算过程推动力,分析过程进行的难易
在图中,在截面M-N中,推动力以气相浓度差表示为:
y A y A y
液相推动力差表示为:
* A
x A x A x
偏离平衡浓度越远,推动力越大。
* A
§3 吸收速率方程
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在单
位相际传质面积上被吸收的溶质量。
吸收速率可以表示为:
第五章 吸收
§1 化工生产中的吸收操作
吸收操作——利用组成混合气体各组分在溶剂
中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操作,称为吸收
操作。
在吸收过程中,吸收所用的溶剂称为吸收剂;
被吸收剂吸收溶解的组分称为吸收质;不被吸收的
组分称为惰性组分或载体;吸收了溶质后的溶液则
称为吸收液。
1-1 吸收操作的类型
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净化法

2)分类 ) 吸附剂可分为两大类:天然(如硅藻土,白土,天 吸附剂可分为两大类:天然(如硅藻土,白土, 然沸石等);人工(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 );人工 然沸石等);人工(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 硅胶,合成沸石分子筛,有机树脂吸附剂等). 硅胶,合成沸石分子筛,有机树脂吸附剂等). (1)活性炭 )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非极性吸附剂.为疏水性和亲有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非极性吸附剂. 机物的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机物的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活性炭的主 体是炭,表面上的官能团较少,极性较弱, 体是炭,表面上的官能团较少,极性较弱,对烃类 及衍生物的吸附能力强. 及衍生物的吸附能力强. 化学稳定性好,抗酸耐碱,热稳性高,再生容易. 化学稳定性好,抗酸耐碱,热稳性高,再生容易. 用于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气体,脱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用于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气体,脱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脱除水溶液中的色素. 脱除水溶液中的色素. 活性炭也可加工成炭分子筛,孔径范围 活性炭也可加工成炭分子筛,孔径范围0.2-1nm, , 能起到分子筛的作用又有活性炭的基本性质,对同 能起到分子筛的作用又有活性炭的基本性质, 系物或有机异构体有良好的选择性. 系物或有机异构体有良好的选择性.
吸附技术的应用 (1)气体或液体的脱水及深度干燥,如将乙烯气 )气体或液体的脱水及深度干燥, 体中的水分脱到痕量,再聚合. 体中的水分脱到痕量,再聚合. (2)气体或溶液的脱臭,脱色及溶剂蒸气的回收, )气体或溶液的脱臭,脱色及溶剂蒸气的回收, 如在喷漆工业中,常有大量的有机溶剂逸出, 如在喷漆工业中,常有大量的有机溶剂逸出,采 用活性炭处理排放的气体,既减少环境的污染, 用活性炭处理排放的气体,既减少环境的污染, 又可回收有价值的溶剂. 又可回收有价值的溶剂. (3)气体中痕量物质的吸附分离,如纯氮,纯氧 )气体中痕量物质的吸附分离,如纯氮, 的制取. 的制取. (4)分离某些精馏难以分离的物系,如烷烃,烯 )分离某些精馏难以分离的物系,如烷烃, 芳香烃馏分的分离. 烃,芳香烃馏分的分离. (5)废气和废水的处理,如从高炉废气中回收一 )废气和废水的处理,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炼厂废水中脱除酚等有害 物质. 物质.
第五章—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件

二、化学吸收平衡
1.被吸收组分A与溶剂互相作用 水对氨的吸收过程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
情况下气态污染物A在溶液中的转化过程的通式 可表示为: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平衡
吸收前[M]=0,被吸收组分A从气相溶入液相 后,与溶剂B进行化学反应生成M,最后达到平
衡,此时组分A进入溶剂的总浓度 c A :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速率
化学吸收的速率不但取决于液相的物理 性质与流动状态,也取决于化学反应速率。 但是由于液相中有化学反应的存在,组分A
的浓度cA降低加快,这意味着液膜厚度薄,
液膜阻力减小,从而使过程吸收速率提高。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速率
在过程稳定的情况下,仍可采用费克定 律来描述液膜中的吸收情况:
[M] K[A]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平衡
由气液相平衡得到进入溶液中A的总浓度
: cA
cAH Ap* AKH Ap* A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平衡
3.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 废气治理中用含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
碳酸钠和亚硫酸钠等溶液吸收烟气中二氧化 硫就属于这种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组分A 在溶液中的转化过程为:
由化学平衡关系式有
K [M] x [A][B] [A][1x]
将气液平衡关系 [A]HAp*A 代入得:
p*A
x
KHA(1x)
2020/11/11
二、化学吸收平衡
进入溶液中A的总浓度:
cA[A ]xB c 0H A p* A1 K K 1p 1* A p* AcB0
K1KHA,它表征了带化学反应气液平衡的特征。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docx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气态污染物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气态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它们对大气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净化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吸收法进行处理。
吸收法是利用溶剂或吸附剂将气态污染物吸收到液体或固体中,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为了高效地净化气态污染物,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收剂,设计合理的吸收装置。
常见的吸收剂有水、乙醉、酸碱溶液等,而吸收装置则包括填充塔、膜分离装置等。
对于二氧化硫这类酸性气体,常用的吸收剂是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从而从空气中净化出二氧化硫。
相似地,对于氮氧化物,我们可以选择氢氧化钠或氨水作为吸收剂,以碱性环境将氮氧化物吸收掉。
而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我们可以选择活性炭等吸附剂,通过吸附作用将有机物吸附到其表面,达到净化的效果。
吸收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吸收剂的化学特性或物理特性与污染物发生作用,使其从气体相转变为液体相或固体相。
通过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
吸收后的污染物可以进行合理的处理,如经过处理后的污染物可以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实践中,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有很多应用。
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烟气脱硫。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硫烟气,这些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通过吸收法,可以将二氧化硫吸收到碱性溶液中,从而净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目前,烟气脱硫已成为工业界的主要技术之一。
此外,吸收法还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气、净化室内空气等。
工业废气中往往会含有各种有机物、酸性气体等,通过吸收法可以将这些污染物吸收掉,净化废气。
在室内环境中,常常会有甲醛、苯等有害气体释放,通过吸收法可以将这些有害气体吸收掉,保护人们的健康。
然而,吸收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吸收剂选择不当或吸收剂的成本过高会导致吸收法的成本增加。
安全生产技术(第五章 职业危害控制技术)(2017.9)

第五章职业危害控制技术第一节职业危害控制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尘、防毒基本原则优先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无毒或低毒的原材料,消除或减少尘、毒职业有害因素。
对于工艺、技术和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的,应根据生产工艺和尘毒特性,设计相应的防尘防毒通风控制措施,使劳动者活动的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如预期劳动者接触浓度不符合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接触情况,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
1、无毒低毒替代有毒高度;2、优先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避免直接人工操作;3、对于逸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对产尘设备采取密闭措施;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尽量采用湿式作业,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其他通风除尘方式;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连锁泄露报警装置。
在放散有爆炸性危险的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5、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根据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配备现场急救用品,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必要的泄险区以及风向标。
二、防噪声和振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一)防噪声应首先从声源上进行控制,使之达标;仍不能达标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业时间,并采取适宜的个人防护措施。
1、噪声车间与非噪声车间、高噪车间与低噪车间应分开布置;注意增加隔声和吸声措施;2、宜将高噪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减少噪声的传播。
三、防辐射基本原则和要求辐射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一)防非电离辐射。
主要防护措施有场源屏蔽、距离保护、合理布局以及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等。
(二)防电离辐射。
包括辐射剂量的控制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防高温基本原则和要求使操作人员远离热源,同时采取必要的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消除高温职业危害。
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分3类:1、无机性粉尘。
有矿物性粉尘,如硅石、石棉、煤等;金属性粉尘;人工无机性粉尘,如水泥、金刚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mx
m=E/P,P为气相的总压
0.014g)。
25
1.0
O2
CO2
0.9
pA=723cA pA=25.5cA
0.8
(1)不同气体的 溶解度差异很大
pA,atm
0.7
SO2
(2)对于稀溶液或
0.6 难溶体系 溶解度适中体系 极稀溶液,溶解度
0.5
曲线近似为直线,
即
0.4
0.3
c
A
H
pA
0.2
pA=0.36cA
易溶N体H3 系
对两组分(A和B)的混合液,则有:
aA
mA m
aB
mB m
aA aB 1
式中:mA、mB、m分别表示组分A、组分B和混合 物的质量kg
18
3.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的换算关系:(以A组分为 例)
aA
xAM A xAM A xBM B
xA aA
aA M A M A aB
MB
30
(3)物质浓度变化式(Y*-X)
在低浓度气体吸收计算中,通常采用基准不变的摩尔比 Y ( 或 X )表示组成。
Y
气相中溶质 A的摩尔数 气相中惰 性组分B的摩尔数
y 1 y
X 液相中溶质 A的摩尔数 x 液相中溶剂 S的摩尔数 1 x
由 y*=mx可得以摩尔比表示 Y *
mX
汽),可通过冷凝使
其从废气中分离。 特点:效率低、仅适
用于高浓度、冷凝温 度高的有害气体。
W
冷凝过程示意图
5
5.1.3 吸收法和吸附法
用适当的液体与有害气体接触,利用气体在液体中不同 的溶解能力除去其中一种或几种组分的有害气体。
特别对无机气体。如:硫氧化物、硫化氢等。
通风排气与固体接触时,利用固体物质对气体的吸附能 力除去某些有害气体。
的相平衡关系
1 (1 m) X
当 m 趋近 1 或当 X 很小时
Y * mX 31
定律形式 P*=Ex
P*=C/H
常数含义 E,亨利系数
H,溶解度系数
备注
P*,稀溶液中溶质(被吸收组分)平衡分压,x为 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 对于一定体系,E是温度的函数,一般,温度上 升,E增大,不利于气体吸收。 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E值大
K2CO3+CO2+H2O=2KHCO3
化学反应使K2CO3水溶液具有较高的吸收CO2的能力。
作为可被化学吸收利用的化学反应一般都满足以下条件:
可逆性。若该反应不可逆,溶剂将难以再生和循环使用;
较高的反应数率。若反应速率较慢,应研究加入适当的催 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
14
5.2.2 浓度的表示方法
16
气液相组成表示方法
1.摩尔分数:混合物中组分A的物质的量占混合物总 物质的量的分数。 对两组分(A和B)的混合液,则有:
xA
nA n
xB
nB n
xA xB 1
式中:nA、nB、n=nA+nB分别表示组分A、组分B 和混合物的物质的量kmol
17
2.质量分数:混合物中组分A的质量占混合物总质 量的分数。
吸收。
9
开碳酸饮料
当我们打开碳酸饮料瓶口时,就有气体冲出。这是气 体的反溶解,这就是碳酸气的解吸。
10
气体吸收的工业应用
•净化或精制气体
例:合成氨工艺中,合成气中的净化脱碳
•制取某种气体产品的液态产品
例:用水吸收氯化氢气体制取盐酸
•回收混合气体中所需的组分
例:用洗油处理焦炉气以回收其中的芳烃,硫酸 回收焦炉气中的氨
•工业废气的制理
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氢、CO2等有害气体的
脱除
11
吸收的目的和依据
目的: ① 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有用物质,制取产品; ② 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 加工处理。
依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例如:分离氨气+空气的混合物,可选择水做溶剂,因为 氨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而空气几乎不溶于水。
Yi* = mXi
由气相组成求液相组成:
x
* i
=
pi E
ci* = Hpi
x
* i
=
yi m
X
* i
=
Yi m
33
例题1: 1atm下,浓度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 20℃时氨的平衡分压为1.666kPa,其相平衡关 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可近似1000kg/m3。 求:E、 m 、 H 。
为易溶气体; 不易溶解的称为难溶气体。 易溶和难溶是相对同一种吸收剂而言。
24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平衡时溶质在气相和液 相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
1000
250
溶解度/[g(NH3)/1000g(H2O)] 溶解度/[g(SO2)/1000g(H2O)]
500
0 oC
Yi
ni n ni
Yi
Gi G Gi
应用:例题5-1,P121
21
5.2.3 吸收过程中的气液平衡
22
1 平衡分压:在一定条件下,任何气体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达 到平衡时,其在气相中的分压是一定的。
2 吸收过程:
吸收过程进行的方向与极限取决于溶质(气体)在气液两相 中的平衡关系。
P表示在吸收过程中,气相中溶质的实际分压; p*表示平 衡分压;
x:液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m:相平衡系数,无因次,对于稀溶液近似为常数。
P* E x Pz Pz y* P*
Pz
y* P* E x Pz Pz
m E Pz
y* mx
注意:对于一定的物质,相平衡常数m是温度及总压 的函数。m值愈小表明该气体的溶解度愈大。温度降 低、总压升高则m值变小,有利于吸收操作。
混合气体和溶液的组成: 吸收质或溶质(solute):混合气体中的溶解组分 惰性气体(inert gas)或载体:不溶或难溶组分 吸收剂(absorbent):吸收操作中所用的溶剂 吸收液(strong liquor):吸收操作后得到的溶液
,主要成分为溶质和溶剂。 吸收尾气(dilute gas):吸收后排出的气体,主要
亨利常数的值随物系的特性及温度而异;
E 值的大小代表了气体在该溶剂中溶解的难易程度;在
同一溶剂中,难溶气体 E 值很大,易溶气体 E 值很小;
物系一定,E 值一般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E 的单位与气相分压的压强单位一致。
28
29
(2)摩尔分数变化式(y*-x)
y*:与该液相成平衡的气相中溶质的摩尔分数;
成分为惰性气体和少量的溶质。
15
溶剂(吸收剂)的选择原则:
① 对被分离组分(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 ② 对混合气体中其他组分的溶解度要小—较高的选择性 ③ 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即低
温下溶解度大,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应迅速下降—被吸收 的气体容易解吸,溶剂再生方便。 ④ 蒸汽压要低,不易挥发—减少溶剂在吸收和再生过程的 损失;避免在气体中引入新的杂质。 ⑤ 应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免使用过程中发生变质; ⑥ 应有较低的粘度,不易产生泡沫—实现吸收塔内良好的 气液接触和塔顶的气液分离。 ⑦ 应尽可能满足价廉、易得、无毒、不易燃烧等经济和安 全条件。
6
切洋葱
什么是吸收呢?家庭主妇切洋葱时,常拌有刺眼气体
产生。为了减轻刺眼伤害,常在旁边放一盆水,可以减轻
眼伤害。这是由于刺眼气体溶解于水,这就是吸收。
7
什么叫吸收操作呢?做有机、无机实验时,我们常用洗气瓶,
洗去气体中的某个成份。例如:要除去含酸的气体,我们在洗气
瓶中装上碱液。
8
焦化厂洗氨塔
在焦化厂,焦炉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如CO、CO2、H2、NH3、 苯等气体。工厂用清水喷淋溶解氨气,将氨气回收为氨水。这就是
-----亨利定律
0.1
pA=0.0136cA
(3)加压、降温有
利于吸收操作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n cA,k mol/m 3
O2n= 3,CO 2 n=2 ,SO2n= 1,NH3n= 0 几种气体在 20℃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26 26
亨利定律(Henry’s law)
p>p*时,溶质便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吸收 p<p*时,溶质便由液相向气相转移,即吸收的逆过程,
称为解吸(或脱吸)。
p=p*时,处于气液平衡状态
23
3 溶解度
气液达到平衡时,吸收剂吸收的气体量已达到最大限度时, 每立方米吸收剂能吸收的极限气体量(即平衡状态下液相中 吸收质浓度)。
气体吸收的平衡关系指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任何气体与液体接触后,都会产生溶解。容易溶解的称
第五章 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净化
1
5.1概述
有害气体净化方法主要有燃烧法、冷凝法、 吸收法和吸附法。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方法主要有吸附法、 光催化法等。
本章学习重点及难点吸收和吸附的机理以及 有关的设备。
2
5.1.1 燃烧法
热力燃烧、催化燃烧
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