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类经济直接或间接地使用40%的初级净光 合产物,而光合作用并无增加。
(2)土地退化一旦发生很难恢复(代价昂贵)。 (3)能源需求越来越大,核聚变取能还是相当遥 远的事。
8
二、从环境质量评价到环境承载力的确定
1、环境的“资源观”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了两层涵义: 一是指环境的单个要素(如土地、水、气候、动植物、
3
3、环境承载力的衡量指标 对不同的社会、经济行为应给出不同的指标体系。 自然资源供给类指标
其内容一般包括 社会条件支持类指标
污染承受能力类指标
4
湄洲湾深水良港为例 1、港口资源指标。岸线长度、可建深水泊位、港口吞吐能力等。 2、水资源指标。引水投资、可供水量等。 3、土地资源指标。可供工业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 4、大气输送扩散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用大气输送扩散能力和 效应来表示。 5、海域污染物扩散自净能力指标。主要用海域污染物扩散自净 能力和效应来表示。
2
2、环境承载力的特点
(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
客观性:一定环境条件下其大小是客观的。
主观性:其指标及数值将因人类社会行为内容的不 同而不同,而且人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特别是 社会经济行为来改变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控制其变 化方向。 (2)区域性和时间性 地区不同,时间、范围不同,环境承载力也不同。
10
2、环境质量指标与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指标仅仅局限于污染物在环境要素中的含 量和浓度上,因此,在实践中目前的环境质量概念只 能作为污染程度的同义词来解释。 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估计在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 环境质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它
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需求满足的程度,但它无法起到
2) 将属于第一类的发展方案在发展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逐个进行修 正,再将这些修正方案的EBQ和EBC进行比较,剔除EBQ>EBC的
修正方案,将其余的修正方案并入第二类。
3) 属于第二类的发展中选出社会经济效益(SEE)最大的方案即 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优先方案。
6
4、对环境承载力的不同观点
(1)悲观主义:完全从环境保护主义出发,将一切 坏现象森林破坏、沙漠化、水土流失、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等)均视为承载能力被突破。
(2)逻辑斯蒂型(S型)增长:随着生态位的迅速被占用, 一些短缺性生态因子逐渐成为限制因子。系统只有平衡而无 发展,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发展过程。 (3)组合逻辑斯蒂型(新 S型)增长:生态系统通过改变优
势种,调整内部结构或改善环境条件等措施,旧的限制因子
又逐渐让位给新的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系统在交替增长中 不断演替进化,不断打破旧的平衡,出现新的平衡。具有持
“短板效应”:认为制约人口进一步增长或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的资源与环境因素构成了环境承载力的短板,将这些因 素的承载极限视为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忽视了短板的相对性。
(2)乐观主义:完全从技术发展的立场出发,认为 任何环境问题都可被技术的不断创新所克服,否定 了承载力的存在。
7
5、关于环境承载力突破的思考
判断经济发展与环境是否协调的作用。
11
三、环境承载力的实质内涵
1、从哲学层次上看: 环境承载力是表征环境系统属性的客观量,环 境系统活力的表现,是环境系统产出能力和自我调 节能力的表现。
2、从技术层次上看: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采取适当的措施改善 环境限制因子,则可提高环境承载力。即客观性并 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可因人类对环境的改造
矿产等)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环境状态);
二是指与环境污染相对应的环境纳污能力,即"环境
自净能力"。
9
环境要素的供应量和产出速度有限
环境要素组合方式的形成速度极其缓慢
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
一定时空条件下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有限
应根据环境资源的有限的支持能力来
确定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和速度
续的发Hale Waihona Puke Baidu能力,又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能自动跟踪其
不断演变着的生态环境。
14
第二节 环境价值论 一、环境价值——环境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一)环境价值的类型与构成 1、环境价值的综合分析
霍尔姆斯· 罗尔斯顿认为环境资源具有14种价值:
(1)生命支撑价值 (2)经济价值 (3)消遣价值 (8)文化象征价值 (9)性格塑造价值 (10)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 (11)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 (12)辨证的价值 (13)生命价值 (14)宗教价值 这些价值又可以进 一步归类为: (1)个人偏好价值 (2)市场价格价值 (3)个人善价值 (4)社会偏好价值 (5)社会善价值 (6)有机体的价值 (7)生态系统价值
(4)科学价值
(5)审美价值 (6)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 (7)历史价值
15
2、环境的总经济价值(TEV)
环境的总经济价值=工具价值+内在价值
(1)工具价值:指某物品在使用之时满足某种需要或偏好
的能力,工具价值是使用价值(UV)。可分为直接 使用价值、非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DUV) :指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1
第一节 环境承载力论
一、环境承载力概述
1、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某一时刻,某种环境状态或条件下,某一区域 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域值。 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活动与环境承载力之间出现冲突造成的。环境承载 力可做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与环境协调程 度的一个依据。
而发生变化。
12
3、资源承载力动态与组合逻辑斯蒂曲线 利导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两类 限制因子
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应有目的地寻找环境限制 因子并降低其限制强度,以使环境承载力在质和量 两个方面向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
13
(1)指数型增长:在利导因子起主要作用时,系统只有发展
而无平衡机制,是一种不能持久的过程。
6、污染承受能力指标。在大气污染物中,选SO2作为指标;在 水污染中,主要选取COD、油类、总磷作为指标。
5
根据环境承载力确定发展方案: 1)分别比较各个发展方案的环境载荷量(EBQr)和环境承载力
(EBCr),从而可将发展方案分为两类:
第一类,EBQr>EBCr,表示这些发展方案对环境的作用超出了环境承载力; 第二类,EBQr < EBCr, 表示这些发展方案对环境的作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