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TIA发作溶栓病例分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病历汇报—特殊TIA—内囊预警综合征1例

病历汇报—特殊TIA—内囊预警综合征1例

诊断分析
定位诊断:右侧肢体肌力V-级,Babinski征(L:-,R:+),chaddock征(L:-,R:+), 定位于左侧锥体束;言语欠清,轻度构音障碍,无咽反射异常,考虑为锥体束受累所致; 患者神志清,无凝视、无失语,无皮层受累,不支持大血管病变,无典型球部症状、无复 视、明显头晕感,不支持脑干病变,发病时右侧肢体瘫痪均等,虽有麻木感,但查体无痛 觉减退,无偏盲,定位于椎体束走形密集区域,内囊后肢中间部分可能性大,结合症状刻 板式发作,综合定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穿支血管。
稳准,Babinski征(-,+),chaddock征(-,+),Kernig征(-)。
NIHSS评分:1分(构音障碍),洼田饮水试验:I级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1分。
头CT检查:未见异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79次/分 随机血糖:9.3mmol/L 血常规、肝功、肾功、血离子、凝血四项正常。
入院前头CT未见异常
病例 汇报
特殊TIA—内囊预警综合征1例
男,62岁。
主诉 :反复发作右侧肢体麻木无力7小时,持续不缓解3小时40分。
现病史:患者7小时前(晨7点)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可以持物行走,半分钟 左右完全缓解,无言语不清,未在意;分别于9:00、9:30、11:30多次发作,性质同前, 3小时40分钟前(11:50)患者再次发作以上症状,持续不缓解,伴言语欠清,发作过程中 轻度头晕,轻微恶心未吐,速来我院急诊,完善头CT检查:未见异常,以“急性缺血性脑 血管病”收入院,病来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发热,无胸闷气短,未进食,二便无异常。
对于临床上反复发作症状刻板的TIA,病变部位在内囊附近的需要考虑是否为内囊预 警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为穿支动脉低灌注所致,需要引起临床关注,维持血压、 扩容、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治疗对预防梗死的发生是必要的。

反复tia发作溶栓病例分析

反复tia发作溶栓病例分析

精品医学ppt
16
精品医学ppt
17
精品医学ppt
18
病情转归
患者完善头颈部MRA后,未再出现TIA发 作,目前神志清,四肢活动有力,行走 平稳。NIHSS评分:0分。
精品医学ppt
19
精品医学ppt
8
定 位 诊 断(依据发作时症状及体征)
构音不清、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左侧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以上
右侧上运动神经瘫
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
综上考虑:定位于左侧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以上,脑干或左侧基底 节区,考虑基底节区可能性大。
精品医学ppt
9
定性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依据: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反复发作性症
一例反复TIA发作 溶栓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报告时间:2017.09.19 讨论地点:黄河三门峡医院
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78岁 住院号:。。。。。
住址:三门峡 婚姻:。。。。。 联系方式:……..
报告人:冯松松
精品医学ppt
2
病例摘要
主诉:4小时前发作性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偏瘫1次, 再发2小时
精品医学ppt
3
病例摘要
现病史:患者4小时前突发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偏瘫 ,呈发作性,持续约1h后完全缓解,无头痛、头晕, 无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
碍等,家属急送我院就诊,2小时前患者步行至我院路 途中,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具体持续时间
不详,家属急背其来至我院门诊就诊,到达门诊后症
②抗栓治疗:静脉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 出血,给予200mg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精品医学ppt
13
治疗方面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引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组织供血不足所致。

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脑血流。

本文将讨论一名患有脑梗塞的病例,以便更好地了解溶栓治疗的应用和效果。

病例描述•患者信息:男性,63岁•主诉:突发头痛、眩晕、四肢无力•过去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体格检查:血压150/90 mmHg,心率80次/分钟,意识清楚,双下肢肌力Ⅲ级,Babinski征阳性临床诊断与评估经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该患者为脑梗塞。

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包括头颅 CT 扫描、脑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血管超声。

•头颅 CT 扫描:显示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 MCA)•脑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右侧大脑的血流灌注减少•血管超声: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综合以上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右脑梗塞,并判定溶栓治疗是合适的选择。

治疗方案及过程由于该患者符合溶栓治疗的适应症,决定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溶栓治疗。

疗程如下: 1. 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栓塞。

2. 给予tPA的静脉溶栓治疗,根据体重和病情决定剂量。

3. 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4. 持续监测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的改变和治疗效果。

5. 注意观察并治疗可能出现的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呕吐和头痛,但症状在数小时后自行缓解。

治疗效果及预后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经过数日的观察和康复治疗,患者的四肢无力症状明显改善,Babinski征消失。

此外,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康复治疗,并进行了相关药物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抗栓治疗和维持治疗,以预防再次发作。

到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行走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恢复。

定期随访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稳定,并未出现新的血管事件。

讨论与结论脑梗塞溶栓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脑血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反复TIA发作溶栓病例分析课件

反复TIA发作溶栓病例分析课件

01
02
03
脑梗死
脑梗死发病后神经系统检 查有阳性体征,脑CT或 MRI可见梗死灶。
癫痫
癫痫发作时可有类似TIA 的症状,但发作时可有意 识丧失、口吐白沫等表现 ,脑电图可见癫痫波。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可出现头痛、 胸闷、心悸等躯体化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抗焦虑治疗有效。
诊断流程图解
第一步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症状特点。
作为第二代溶栓药物,rt-PA对新鲜血栓溶解效果较好,且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选择性纤溶酶原激活剂
针对特定部位的血栓进行选择性溶解,减少全身纤溶状态,降低出血风险。
溶栓时机分析
01 早期溶栓
在TIA发作后尽早进行溶栓治疗,有助于尽快恢复 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02 延迟溶栓
若TIA发作后超过一定时间(如6小时)再行溶栓 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影响治疗效果。
血管造影影像
总结词
血管造影影像能够提供详细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情 况,对于判断TIA发作是否与血管病变有关具有关 键作用。
详细描述
通过血管造影影像,可以观察到血管狭窄、阻塞 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有助于确定TIA发作的病 因,并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相关影像学资料
总结词
其他相关影像学资料包括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可以提供心脏和颈部血管的血流和结构 信息。
第三步
行脑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 变。
第二步
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病情。
第四步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做出诊断。
05
治疗建议与预后评估
治疗方案建议
溶栓治疗
对于反复TIA发作的患者,溶栓治疗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溶栓药物能 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减 轻症状。

TIA病例分析

TIA病例分析
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定位诊断
患者发作时左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右 侧皮质脊水呛咳等,考虑病灶位于颈内动脉系 统可能性大,结合患者发作时上下肢均 摊,无明显感觉异常,考虑右侧右侧面 神经核以上脑干或大脑半球病变。根据 纤维走形特点,大脑中动脉深穿支供血 的基底节区可能性大,不除外大脑中动 脉皮层支供血的大脑皮层病变。
定性诊断
TIA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反复发作,持 续5-30min,发作间期正常,目前查体无明确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CT未见明显病变,结 合患者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血糖 身高病史,考虑TIA可能性大,可行头MRI、 头颈部血管超声等进一步明确。
定性诊断
脑梗死:可有偏瘫、失语等表现,但持续时间多 超过24小时,与此患者不符,暂不考虑。
部分性癫痫:单纯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持续数秒 或数分钟肢体抽搐、部分患者可遗留短时间的 患肢无力,该患者无肢体抽搐,暂不考虑。
上级医师查房
1.患者发病时左侧肢体无力,定位于右侧皮质脊 髓束,发病过程中无头晕、恶心、呕吐、视物 异常等后循环症状,且上下肢均摊,瘫痪较完 全,考虑病灶位于右侧基底节区可能性大,血 管定位于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2.患者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此次 急性起病,发复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发作间 期基本正常,头CT未见病灶,目前查体无明 确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考虑右颈内系统TIA可 能性大。
上级医师查房
3.ABCD2评分6分,同意用波利维抗血小板聚集, 继续降压、降脂等治疗。
4.与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5.定期复查,做好卒中预防工作。密切观察病情
现病史
约4小时后(11pm),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 作,持续时间约10-15分钟后缓解,于凌晨送 至我院急诊,测血压150/80mmHg,行头颅 CT未见明确病变,考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予醒脑静20ml,舒血宁20ml静点治疗。今晨7 时许,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但左侧肢体无 力较前减轻,表现为左上肢抬举费力,左下肢 站立不稳,约5min后恢复症状,后上述症状 未有再发作。

临床技能考试脑血栓与脑梗死病例分析

临床技能考试脑血栓与脑梗死病例分析
查体:T 36.5℃,P 82次/分,R 18次/分,BP 180/11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意识清晰,查体合作。吐词含糊、言语欠流利。双侧眼球运动正常,未见眼球震颤,两侧瞳孔直径均为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较左侧浅,露齿时口角左偏,右侧鼓腮不能。右上肢肌力0级、下肢肌力2级,左侧上下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张力略高,右侧肱二、三头肌反射亢进,右侧Babinski征阳性。右侧面部和肢体痛觉较左侧明显减退。
1分
3、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
1分
五、治疗原则
6分
1、溶栓治疗。
2分
2、控制血压、维持生命征稳定。
1分
3、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1分
4、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防止并发症治疗。
1分
5、二级预防,康复锻炼。
1分
试题编号:45(2015年以前版本)
病历摘要
男性,65岁,发现左侧肢体偏瘫2小时。
患者于2小时前早晨醒来后感到头晕,左侧肢体无法活动伴发麻,无耳鸣、视物旋转,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波动在140-160/90-100mmHg,未服降压药治疗,否认血脂异常,心脏疾病,糖尿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及手术、外伤史。吸烟30年,1包/日。
0.5分
4、控制高血压
0.5分
5、并发症防治:感染、应激性溃疡等
1分
6、二线预防,康复锻炼
0.5分
知识点扩展
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
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脑出血
治疗:绝对卧床、规则降血压、降颅压维持水电平衡、监测病情,手术治疗。

脑梗塞溶栓治疗病例

脑梗塞溶栓治疗病例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需排除患者存在颅内出血、近期手术或创伤 等禁忌症。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制定 个体化的溶栓治疗方案。
经验教训分享
早期识别与治疗
对于脑梗塞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识别症状并及时进行 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
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进行溶栓治疗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确保患者的安 全。
03
《溶栓治疗手册》
一本实用的溶栓治疗指南,提供 了关于溶栓药物、治疗方案和并 发症处理等方面的详细信息。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预后及影响因素
预后
脑梗塞的预后因梗塞部位、严重程度和治疗及时性而异。轻症患者经及时治疗后 可完全恢复,重症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影响因素
影响脑梗塞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基础疾病、梗塞部位和大小、治疗及时性等。 年龄越大、基础疾病越多、梗塞部位越重要、梗塞面积越大,预后越差。同时, 治疗及时性也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对溶栓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发热等。预防措施包括详细询问患者过 敏史,进行药物过敏试验。处理策略包括立即停用溶栓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
再灌注损伤
溶栓后血管再通,可能导致脑组织再灌注损伤,表现为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预防措施 包括控制溶栓后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处理策略包括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团队协作与沟通
溶栓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团队成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 协作,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溶栓药物的研发与优化
目前溶栓药物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 以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病例信息:患者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65岁主诉: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2小时病史:李某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未定期服药控制。

无其他明显疾病史。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右侧肢体无力,TUG(Timed Up and Go)测试时间延长,言语不清。

其他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1.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

2. 血常规、生化指标正常。

3.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明显异常。

讨论过程:根据患者的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初步怀疑为急性脑梗塞。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头颅CT扫描和辅助检查。

根据头颅CT扫描结果显示的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区域缺血灶,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初步诊断为脑梗塞。

但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了溶栓治疗的可能性。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恢复脑血流,从而减轻或逆转脑梗塞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

然而,我们也要考虑到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对于本例患者来说,他符合以下溶栓治疗的适应证:1. 突发性神经功能缺损超过4.5小时但不超过9小时。

2. 没有明显出血倾向。

3. 没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小于185mmHg,舒张压小于110mmHg)。

4. 没有近期手术或创伤史。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禁忌症:1. 既往有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道出血等明确出血病史。

2. 近期有颅内或脑外手术、创伤等。

3.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4. 严重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5mmHg,舒张压大于110mmHg)。

综合考虑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症,我们决定为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我们选择了rt-PA作为溶栓药物,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静脉注射。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变化,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TIA的临床治疗及脑梗死溶栓指南课件

TIA的临床治疗及脑梗死溶栓指南课件

治疗(Treatment)
3、扩容治疗:纠正低灌注,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导致的TIA。
4 、溶栓治疗:对于新近发生的符合传统 TIA 定义
的患者,虽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有明确的脑梗死责 任病灶,但目前不作为溶栓禁忌,在临床症状再次 发作,临床已明确诊断为脑梗死,不应等待,按照 卒中指南积极进行溶栓治疗。
治疗(Treatment)
1、抗血小板聚集:非心源性栓塞推荐使用双抗治
疗。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qn 及波立维(首剂 300mg ) 75mg qn 。(国内 CHANCE 研究显示双抗治疗的卒中率显著低于单 抗)。
2 、抗凝治疗:心源性栓塞 TIA 抗凝治疗,包括低
分子肝素、肝素和华法林。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不可干预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
可干预危险因素:
1、血压:低盐低脂饮食,适当体育锻炼,普通患
者血压为140/90mmHg以下,高血压合并DM或者肾病, 血压在130/80mmHg以下。
2、吸烟:零吸烟(包括二手烟),戒烟从什么时
候开始都不为晚。
危险因素(Risk factor)
临床表现(Clinical feature)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表现为眩晕、平衡障碍(脑干前庭受损)、眼球运动异 常和复视、嗜睡等,偶有耳鸣(内听动脉缺血),常面部 及口周感觉障碍、对侧肢体偏瘫及感觉障碍。 常见特殊表现: 1 、跌倒发作(突然下肢失去张力、无意识丧失、很快 自行站起,脑干下部网状结构受损) 2 、短暂性全面遗忘(发作时短时间记忆丧失,对时间、 地点定向障碍,可能与颞叶海马、海马旁回有关) 3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双侧大脑后动脉缺血枕叶受 损)。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标题:脑梗塞溶栓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脑梗塞溶栓病例,介绍该病例的背景、症状及治疗方案,并展示对该病例的观点和理解。

我们将从一般概念入手,解释脑梗塞的原因和症状,然后重点讨论溶栓治疗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病例并提供对脑梗塞溶栓治疗的整体观点和理解。

关键词:脑梗塞、溶栓治疗一、背景介绍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导致的脑血供不足,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和坏死。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例如中风(脑卒中)。

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其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脑梗塞溶栓。

二、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50岁的女性,最近出现了突发性头痛、面瘫、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症状。

观察到她有一侧身体活动能力明显减退,表情也变得扭曲。

基于这些症状,我们怀疑她患上了脑梗塞。

进一步的MRI检查证实了我们的怀疑。

在确定了诊断后,我们迅速考虑了溶栓治疗来尽快恢复血流。

三、溶栓治疗的优势1. 提供及时救治:脑梗塞溶栓治疗可以快速恢复患者的血流,防止进一步的脑组织损伤。

在我们的病例中,我们选择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作为溶栓药物进行治疗。

2. 减少残疾和死亡风险:研究表明,脑梗塞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残疾和死亡风险。

尽管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但合理的药物选择和患者筛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四、溶栓治疗的注意事项1. 时间窗口:溶栓治疗的效果与时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通常,脑梗塞发作后4.5小时内的溶栓治疗效果最佳,因此及早就医非常重要。

2. 风险评估: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并发症风险以及潜在的出血风险。

存在高出血风险或其他潜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能不适宜溶栓治疗。

3. 多学科合作:脑梗塞溶栓治疗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神经内科、急诊医学、放射科以及药剂师等。

确保每个环节的协调和准确,以提供最佳的治疗结果。

五、病例总结与观点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脑梗塞溶栓治疗能够及时恢复患者的血流,降低残疾和死亡风险。

一例反复TIA发作脑梗塞护理查房

一例反复TIA发作脑梗塞护理查房

30年前行阑尾炎手术
左 侧 额 叶 、 岛 叶 、 室 旁 急 性 梗 塞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心肌酶
项目 6.4
459↑
6.5
266 ↑
6.5
229 311 ↑ 20.8 163
乳酸脱氢酶(110-240U/L)
心肌酶高但肌钙蛋白正常考 483 ↑ 318 ↑ 肌酸激酶(虑急性脑梗引起 0-250U/L)


生活:尽量满足患者生活上的需求,保持床单位清 洁,每2小时协助翻身,预防压疮护理。保持患者肢 体功能位。将一些生活必须品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 地方。 安全:加用床档,不用热水袋。 康复: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的重要性,过急性期后 鼓励早期康复,以期肌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让 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
评价:患者肌力得到一定恢复(6.16)
评价:患者泌尿系感染得到积极处理(6.16)
诊断:潜在并发症:脑疝(6.4) 目标:患者未发生脑疝或发生后及时处理


监测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状态。 评估脑疝的前驱症状:如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脉搏 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增大。争 取抢救时间,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剂。用脱水剂时要绝对保证快速输 入,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 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者应及时吸痰。 为防止呕吐物返流造成误吸,应将头偏向一侧。 呼吸不规则者不宜频繁更换体位,但要注意压疮的发生。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
神经内科A区
概 念
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引起 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 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 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 临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静脉系统疾病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刘光键

静脉系统疾病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刘光键

静脉系统疾病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刘光键病例主持刘光键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嘉宾主持:陈园园总结整理徐宁、雷宇新、杜明艳邢晓莲、陈峥、秦丽龙勇、梁新明、傅懋林2016.12.16 李神经19 个中文群大家好!我是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的刘光健,是今晚病例讨论的主持人。

这是一个推理和求证的病例,没有坑。

【第一部分】50 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发作右侧肢体无力1 周”于2012 年1月16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1 周来无明显诱因发作右侧上下肢无力5 次。

前3 次发生在睡眠中,第4 次在轻微活动中,第5 次在开车。

每次发作均有吐词不清和言语不畅,但能听懂他人说话,同时有右侧偏身麻木;每次持续8 min 左右。

既往史:患者大约在30 岁时发现左下肢静脉曲张,20 年来症状逐渐加重。

无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20 岁后开始吸烟,每日少于一支;无饮酒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体质指数为24.22Kg/m2 。

右利手。

入院时查体(发作间期)血压145/95mmHg 。

眼眶和颈部无血管杂音。

心肺腹、眼底和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 )为0 分。

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第二部分】补充病史:患者在住院初期的14 日中又频繁发作26次,表现与入院前相同。

症状轻的时候右上肢肌力为3~4 级,右下肢4 级,重的时候右上肢2~3 级,右下肢3~4 级。

其中住院第14 日的一次发作持续了8 小时。

颅脑CT 扫描(包括增强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包括DWI )无异常;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未见卵圆孔未闭和室间隔缺损。

肺部CT 血管成像正常。

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正常。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 )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 段平均血流速度为80~100 cm/s ,且伴涡流,未发现微小栓子。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显示左侧横窦和乙状窦充盈迟缓,显影淡;左侧颈内静脉不显影;造影剂经右侧横窦和乙状窦汇入右侧颈内静脉(图1);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有一动脉瘤,约2X 3 mm;双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系统均未发现狭窄,夹层,溃疡和斑块,也未发现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历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历

姓名×××籍贯福建省福州县(市)性别男性住址福建协和医院宿舍年龄50 岁工作单位医院婚姻已婚入院日期年11 月21 日09:00 时2011民族汉族病史采集日期年11 月21 日09:35 时2011职业工人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程度:可靠过敏史未发现记录日期2011 年21 月00 日09:30 时主诉:反复发作性头晕10 年再发半年今晨加重现病史:入院前6 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头晕,清晨时明显,有晕沉感,四肢乏力,意识清楚,无视力模糊。

2 至3 天发作一次,每次持续10 至20 分钟,后逐渐好转或缓解,呈间歇性发作。

今晨,头晕加剧,晕沉感加重,眼前发黑,无恶心、呕吐、无耳鸣、视物旋转,无抽搐。

2 年前在省立医院进行治疗,每天按时吃“敏使朗” 后相对缓解头晕现象。

自发病以来,病人精神状态良好,睡眠情况正常,食欲正常,排便排尿正常。

体重没有明显增加,无体温升高,无盗汗,无贫血,无听力障碍。

门诊拟“短暂性脑缺血”入院。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 年,用“开博通” 治疗缓解使之收缩压维持在138 mmHg 。

于第五第六颈椎处有轻度颈椎骨质增生 5 年。

10 年前检查脑部CT 诊断为脑动脉硬化,无治疗。

外院诊断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平日常咳嗽及咳痰持续10 余年。

痰粘稠,呈白色。

多发于春秋季。

平均一年2 至3 次。

发作时采取“青霉素”点滴治疗。

无呼吸困难,无咳血,感冒时加重。

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无“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病史。

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无手术、外伤史。

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

系统回顾呼吸系统:有慢性咳嗽,无咯血、呼吸困难、胸痛、食欲不振、发冷、发热、盗汗史。

循环系统:无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咯血,无水肿、腹水、肝区疼痛、头痛、头晕、晕厥,无风湿热、心脏疾病、动脉硬化等病史,有高血压病史。

消化系统:无食欲改变、反酸、吞咽困难、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呕血及黑便、血便史,无发热与皮肤巩膜黄染,体力、体重的改变,无口腔疾病。

TIA病例处理

TIA病例处理

TIA病例处理.txtTIA病例处理概述本文档旨在讨论处理TIA(过渡性脑缺血发作)病例的流程和建议。

TIA是一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往往是中风的先兆。

及时识别和处理TIA病例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

病例评估在处理TIA病例时,以下评估步骤是必要的:1. 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任何与症状相关的因素。

2. 身体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注意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异常。

3. 实验室检查: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和血糖水平测定。

4. 影像学检查:常规进行头颅CT扫描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出血、瘤变等。

病例处理处理TIA病例的目标是降低患者未来中风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处理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控制危险因素:鼓励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控制体重、限制饮酒等,以及积极治疗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3. 血管重建手术:对于高度中风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等手术。

4. 康复和后续管理: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诊,跟踪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措施。

总结TIA病例处理应该基于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药物治疗、危险因素控制、血管重建手术以及康复和后续管理是处理TIA病例的关键步骤。

及时的处理和管理将有助于降低患者未来中风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情转归
患者完善头颈部MRA后,未再出现TIA发作 ,目前神志清,四肢活动有力,行走平 稳。NIHSS评分:0分。
查体:右下肢肌力稍差。 辅助检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
定 位 诊 断(依据发作时症状及体征)
构音不清、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左侧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以上
右侧上运动神经瘫
左侧皮质脊髓束受损
综上考虑:定位于左侧皮质脑干束面神经核以上,脑干或左侧基底 节区,考虑基底节区可能性大。
定性诊断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依据:1、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反复发作性症
②抗栓治疗:静脉溶栓24h后复查头颅ct,排除脑 出血,给予200mg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治疗方面
抗凝: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推荐。(一级推 荐,A级证据,来自2014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
扩容:不推荐。 扩血管:不推荐(来源同上) 改善循环、神经保护药物:胞二磷胆碱等。
合并疾病处理
状;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3、查体:右下肢肌力稍差。
; 4、头颅CT排除脑出血。
诊断
目前诊断: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动脉闭塞?
治疗方面
1.开通血管治疗:
①静脉溶栓:患者急性起病,病程4h,实际出现 神经功能缺损时间为2h,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 入院后给予NIHSS评分:0分。但患者入院后仍 反复TIA发作,发作时给予NIHSS评分:10分; 无静脉溶栓禁忌症,经患者家属同意后,予静 脉溶栓治疗。
病例摘要
体格检查:扶入病房,一般查体无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高级智能正常,双眼球向
各方向活动自如,双侧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居中,口 角无歪斜,右下肢肌力5-级,余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 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阴性,双侧痛温觉无减退。
辅助检查:头颅CT排除脑出血。
病例摘要
既往史:既往食管癌术后;发现高血压病 史。
个人史:无抽烟、饮酒史。 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肝功、肾功、电解 质、凝血五项、血脂、血糖、糖化血红 蛋白均正常。
同型半胱氨酸:21.7umol/L.(0-20)
病历特点
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反复发作性症状; 既往有高血压、食管癌术后病史。
临床以言语不利、右侧肢体偏瘫为主要 表现。
血压:入院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未处 理。
血糖:在7.7-10mol/L内,未处理。 血脂:低密度脂蛋白2.15mol/L,予立普妥
20mg强化降脂。
入院后病情演变
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出现TIA发作3次,但 发作时正在较前改善,发作时右侧肢体 无力,可抬举,持续1-5分钟后缓解至发 病前,给予NIHSS评分:5分。静脉溶栓 2h后,患者再次出现TIA发作,发作时右 侧肢体完全偏瘫,持续约3分钟左右缓解, 完善头颈部MRA明确患者头颅血管病变。
病例摘要
报告时间:2017.09.19 讨论地点:黄河三门峡医院
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78岁 住院号:。。。。。
住址:三门峡 婚姻:。。。。。 联系方式:……..
报告人:冯松松
病例摘要
主诉:4小时前发作性言语不利要
现病史:患者4小时前突发言语不利,伴右侧肢体偏瘫, 呈发作性,持续约1h后完全缓解,无头痛、头晕,无 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 等,家属急送我院就诊,2小时前患者步行至我院路途 中,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性质同前,具体持续时间不 详,家属急背其来至我院门诊就诊,到达门诊后症状 明显好转,就诊过程中再次出现发作性症状1次,持续 数分钟后明显好转,但遗留右下肢稍无力,行走稍不 稳,门诊收入院。入院后完善头颅CT检查中,再次出 现症状发作,表现为言语不利,右侧肢体偏瘫,右侧 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持续数分钟后缓解至本次发 病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