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语下《清贫》教案-最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多音字,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方志敏的品质。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到一个词:清贫(板书)。
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很贫穷,非常的廉洁······)。
同学们不仅阅历丰富,用词也是非常丰富得当。
那你们清贫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看一看吧!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志敏是什么样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吓”的读音。
(3)方志敏是一个廉洁奉公,生活清苦的人。
(4)课文主要写了方志敏被国民党搜身、逼问的经历。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你觉得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廉洁。
就在我被俘的那天······把你炸死去!”*国民党从方志敏身上搜刮到了什么?(时表、自来水笔)*有搜刮到钱财吗?(一个铜板也没有)*读出方志敏的清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
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
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咏竹(1935年1月)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2.学生自由朗读,并互相交流对这首诗的了解。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
【出示课件3】方志敏(1900—1935),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江西弋阳人。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被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遗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读着这首诗,彼时彼地的悲壮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厚厚的冰雪,压得竹子喘不过气来。
竹子只得低下了倔强的枝头,低得快要触到地面了,但仍不肯倒下,一直坚持到迷雾消散,红日东升、冰雪融化,竹子重又挺直了腰杆,傲然挺立。
4.谈话导题:方志敏就像这竹子一样,是一个真正昂首挺立的共产党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贫》(板书课题:清贫)谁先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生活清寒贫苦。
)5.交流激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清贫》,相信读完文章之后,大家会对方志敏的“清贫”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五年级清贫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清贫”的含义,了解清贫的生活状态,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清贫,感受清贫,从而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清贫”的含义。
2. 了解清贫的生活状态。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清贫的内涵。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清贫》、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清贫的生活状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怎么样?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是一个贫困山区,这里的人们生活在清贫之中。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清贫》,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哪里?(2)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3)主人公面对清贫,他有什么感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1)课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他在家里生活。
(2)主人公的生活状态是清贫的,他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衣物和住所。
(3)主人公面对清贫,他感到痛苦和无奈。
三、深入探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清贫,主人公是如何度过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1)主人公在清贫中学会了坚强和乐观。
(2)主人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温暖和关爱。
(3)主人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四、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爱他人,珍惜生活?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1)关爱他人,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2)珍惜生活,要懂得感恩,珍惜现有的幸福。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五、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他人、珍惜生活的重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优秀5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一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0名,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强,具有良好的书写和预习习惯。
对字词掌握情况较好,基础知识比较扎实。
但也有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很不稳定。
本班的优生有5名同学,.他们在平时作业、测查中审题细心答题认真、能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答案准确。
中间生25名,这部分学生学生男同学较多,其实一个个也挺聪明,就是懒惰、浮躁,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肯用心地去记忆,所在该背的该积累的知识掌握不好,而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部分学生拿到题之后不认真审题,不知道怎么去解答,遇到课死记硬背的知识能应答,遇到独立阅读方面的知识,和拓展练习的题无从下手,。
好多独立阅读的答案本来是要在短文中寻找,但他们就会答非所问,想怎么答就怎么答。
学困生生有5人。
这些学生主要是智力相对较差,学习习惯差,十分粗心,记不住前边学后面忘,有时写一段文字,就出现好几个错别字。
但我还是有信心,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复习内容1、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字。
(1)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160个生字,会认的7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132个词语,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多音字;(4)选字填空;(5)改正错别字;(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7)按要求查字典等。
3、词语。
(1)正确地读出写出学过的词,并注意积累词语。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1 教材内容简介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第12课,题目为《清贫》。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与富贵的故事,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引导学生反思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1.2 教学目标1.认识与理解故事中清贫和富贵的含义。
2.提升学生对于正直、善良等美德的认知。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1.3 学情分析本课是五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文字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已有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锻炼。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2.1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和课件。
2.学生背诵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部分:导入新课1.热身活动:学生对清贫和富贵做简单定义。
2.介绍本课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阅读故事,导读重点内容。
2.分小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分角色朗读故事剧情,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
4.分析故事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堂互动1.学生就故事中的事件或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2.小组合作,设计情景剧表演,展示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五部分:课堂总结1.整合课堂讨论内容,回顾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启示,展示个人领悟。
2.2 教学手段和技巧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采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教师引导问题式探讨,促进学生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反思与调整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美德与情感表达能力。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仍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加强学生对于故事主题的理解与领悟。
3.2 教学调整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故事情节,提升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同时,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遭遇,通过描绘清贫的生活环境和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清贫中的美好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并没有经历过清贫,因此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和情感可能缺乏共鸣。
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课文中的美好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理解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从情感上理解和体验课文。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课堂朗读和模仿。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营造。
3.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然后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边读边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和语气。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坚韧不拔,培养他们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
但部分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情感描写时,仍需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此外,学生对贫困生活的认识有限,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拓展他们对贫困生活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乐观精神。
2.难点:感受主人公面对困境的乐观态度,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主人公的乐观精神,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合作交流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等,辅助教学。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课堂练习题: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情境导入:出示贫困山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贫困儿童的生活。
提问:你们觉得贫困的生活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生活环境。
教师出示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小男孩的乐观精神。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2 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所写。
文章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在贫困面前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主人公的坚韧品质,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大意。
但他们在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尚需指导。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感受文章情感的同时,深入理解主人公的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作者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情感的同时,受到启示。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用于学生跟读和欣赏。
3.相关资料:收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老舍作品,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位主人公的故事?”引导学生回答,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言行举止,体会他的品质。
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3篇)
第1篇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认“籍”“篓”等8个生字,会写“籍”“籍”等1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培养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之情。
2. 学习作者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第2、3自然段中作者的内心活动。
2. 学习作者对待清贫生活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清贫》,让学生初步感受清贫生活的美好。
2. 引导学生思考:清贫是什么?为什么说清贫是一种美好的生活?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之情。
三、深入理解1. 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哪些方面赞美清贫生活?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理解。
3. 教师总结:作者赞美清贫生活的原因有:生活简单、环境优美、心灵充实、精神富有。
四、体会情感1.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赞美清贫生活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的情感。
3. 教师总结:作者在赞美清贫生活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清贫生活的赞美。
五、总结全文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之情。
2. 教师总结:课文《清贫》通过赞美清贫生活,告诉我们:生活简单、心灵充实、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
六、作业布置1. 课后熟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 想一想:你在生活中有哪些清贫的经历?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清贫生活的赞美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12.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2.清贫》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清贫的书生因为生活窘迫,被迫卖掉了自己的朱文公《钗》。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清贫与富贵之间的差异,以及穷人生活的不易。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3.能够写出对清贫和富贵的感悟;4.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表达自己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难点: 1. 能够体会书生的感受,换位思考; 2. 能够用文字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清贫》的标题,让学生谈谈对清贫这个词的理解,引出课文主题。
2. 阅读课文(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清贫》,并在课后进行简短的小组讨论,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 课文赏析(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内容,讨论清贫和富贵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不同境遇。
2. 读后感悟(15分钟)要求学生就清贫和富贵的话题展开思考,写下自己的感悟和观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课时1. 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文章或小故事,表达对清贫和富贵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文笔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清贫》这篇课文既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又能引发学生对清贫和富贵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珍惜现在的生活。
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可以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学会同情善待他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贫穷但勤劳、善良的家庭,通过家庭成员的努力,最终摆脱贫困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绘家庭成员的勤劳、善良和团结,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人,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故事的大意,并对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分析。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寓意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人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掌握生字词。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寓意和道理,如勤劳、善良、团结等品质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中人物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寓意和道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3.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课文的节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同时,感受文中人物的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清贫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案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
课文通过小男孩的视角,展示了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乐观等,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贫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面对具体案例时,可能对贫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挑战缺乏深入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课文中小男孩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美好品质;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生活中的贫困现象,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内容的感悟,特别是小男孩面对贫困时的乐观态度。
3.换位思考,体会贫困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贫困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贫困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贫困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贫困意味着什么?贫困生活中是否只有艰辛和痛苦?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感受小男孩的语音语调。
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在面对贫困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美好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扮演文中的角色。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12* 清贫[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生,有的人庸庸碌碌,有的人充实幸福。
为什么?因为他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不同,无私奉献、珍爱生命、恪尽职守、自尊自信,这些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亮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革命烈士方志敏的精彩人生。
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1.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方志敏的资料及小故事。
谁来把你搜集到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从中你体会到方志敏是一个怎样的人?2.方志敏是一个真正奉献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人,1935年被捕入狱后,在狱中写下了《清贫》《狱中纪实》《可爱的中国》等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贫》。
(板书课题)谁来谈一谈你认为“清贫”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想象读完文章后,大家会对“清贫”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本课生字,掌握词语。
2.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接龙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品读课文,交流思想(一)出示中心问题:你从文章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方志敏甘于清贫的高尚情操?结合具体的字词句以及手中的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要求:1.边读边画,品读词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2.读完后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句子一: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
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作为共产党的高级将领,方志敏“十余年”“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难能可贵,值得敬仰。
而且他“经手的款项,数百万元”,他依然能克己奉公,甘于清贫,令人敬佩,可以说“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是他的一生写照,他的清贫关键在清。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精选13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教案篇1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方同志的照片:这就是革命烈士方同志。
板书:方同志2.方同志是谁?你们知道吗?3.听了方同志的介绍后,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课题:清贫方同志1.交流预习收获。
2.阅读信息窗中方同志简介。
3.学生自由谈感受并由文题质疑。
如《清贫》的内容,什么叫“清贫”?方同志为什么要“清贫”一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文中的“清贫”具体指哪方面?1.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四人小组一起交流讨论后集体交流,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三、课堂练习:形近字组词率( )摔( )区( )驱( )躯( )岖( )骗( )编( )篇( )偏( )蔽( )弊( )搜艘嗖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地方看出方同志甘于清贫?2.讨论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1.读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多读几遍。
2.交流读第一段后的感受。
二、抓住文章重点内容,感悟“清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中“趣事”部分,加深理解。
找出“我”与“士兵”的对话内容,体会“清贫”的内涵。
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方同志的清贫?3.指导分角色朗读。
4.质疑讨论,提高认识。
(1)想一想:课文第九自然段对方同志“家底”的交代有什么表达作用?(2)方同志为什么要坚持一种“清贫”的生活态度。
(3)说一说:“清贫”的生活对于革命者有什么意义?1.读“趣事”部分。
思考:这是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让你想到了什么?2.通过两个士兵和方同志的语言、动作、神态来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
4.通过讨论、交流、辩论,进一步了解“清贫”的内涵。
可以四人一小组一起交流讨论。
各自阐述观点并说出依据。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第【1】篇〗《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清贫》是革命传统名篇。
经手款项有数百万之巨的共产党大官身边却“一个铜板都没有”,表现了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美德,“清贫”是革命者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它超越了这篇文章本身。
正因为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现象,有兴“死于安逸”,所以更要发扬“清贫”的革命传统。
通过学习方志敏的《清贫》,我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在艰苦的环境里经受着种种考验,却始终矢志不移,固守清贫,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
教育学生更要牢记清贫的本色,这是教学本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廉洁教育的渗透点。
当然教学本文要有别于政治课教学,所以以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
3.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圈划等学习运用对话和动作表达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要他们理解方志民敏所处的时代,进而理解“清贫”的价值有一定的难度。
我所教的两个班级情况大相径庭,对与2班来说,学生学习习惯还在培养中,预习的效果可能会差些,所以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为主,尤其要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
6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课文理解障碍较少,但学生对于真正理解清贫,并传承这种中华美德可能会有隔靴搔痒之感,所以可加强学生绘声绘色朗读文章的能力进而深入地揣度不同角色的不同心理,整体感知清晰的文章结构,学习作者立场坚定,骨力非凡的文章语言风貌。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课文,体会对话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能感受到动作神态描写的好处;2.懂得甘于清贫是一种良好的为人为事为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提出目标同学们,在本单元《古诗三首》中,我们欣赏了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在诗歌里表现人物的作用;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们感受到了动作、语言描写对于体悟毛主席内心的好处;在《军神》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其相应的动作描写给读者带来的强烈震撼。
《清贫》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略读,我们需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呢?(一)能读懂对话对于体现人物品质的好处;(二)能理解动作动作、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三)能读懂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一)出示对话: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手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二)小组讨论:你对哪句话最有感受?跟小组成员作一个分享。
1.关于方志敏的语言:(1)“哼”,表达了轻蔑。
(2)“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表示识破了小兵士们的把戏。
(3)“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一种清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4)“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表达了方志敏同志对国军的蔑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清贫的故事,通过故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生活,勤俭节约,不贪图虚荣。
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理解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勤俭节约的概念可能理解不深,需要通过课文故事来感受和领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俗语,并能解释其含义。
4.领悟课文所传达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成语和俗语的理解和解释。
3.课文故事所传达的勤俭节约思想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和运用生字词和成语。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成语和俗语的解释资料。
4.相关案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标题《清贫》,引导学生朗读标题,并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清贫?清贫好不好?”让学生对课文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巡视,对有疑问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
阅读结束后,老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并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清贫的故事?”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清贫的小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4.巩固(10分钟)老师出示成语和俗语,引导学生解释其含义,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案(推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清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点: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课文,内容是关于家庭的。
2. 提问:家庭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 教师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
五、朗读练习(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布置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的短文。
板书设计:清贫家庭父母教育感激作业设计:1. 生字词抄写:清贫、家庭、父母、教育、感激2. 课后作业: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较深入,通过小组讨论,大家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深的认识。
2. 在朗读练习中,学生们的语音语调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力也增强了。
3. 对于课后作业,学生们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也较高。
拓展延伸:1. 邀请家长来课堂,让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家庭。
2. 组织一次关于家庭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关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清贫》(人教部编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清贫的基本概念。清贫不仅仅是指生活上的简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品德上的高尚。它是革命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一种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清贫》这篇文章。通过分析毛泽东同志的具体事例,了解清贫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以及它如何影响和激励我们。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清贫》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革命先辈的清贫精神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清贫”的理解较为表面,大多停留在生活上的简朴。这说明他们对这一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在后续的讲授中,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清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写作技巧:学生可能在仿写时难以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写作中。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清贫的意义,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
举例:文章中提到的“清贫”,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简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这种深层含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讨论、对比现实生活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其内涵。
3.情感体会:感悟毛泽东同志的廉洁自律精神,以及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清贫》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一曼在狱中坚守信仰、英勇斗争的故事。
通过对赵一曼同志精神的赞扬,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内涵,如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尚浅,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加深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赵一曼坚定的信仰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赵一曼的事迹。
2.难点:深刻理解赵一曼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以及课文所传达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赵一曼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2.赵一曼事迹相关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赵一曼的精神。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赵一曼的事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从情感上与赵一曼产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认识“筹、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吓”。
2.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清贫”的含义,体会方志敏的高尚品格,理解革命者的精神和信念。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作者资料)了解作者。
方志敏:(1899—1935),江西弋阳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先后领导赣东北、闽浙赣苏区反“围剿”作战,并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4年11月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5年1月在江西怀玉山区遭国民党军包围,在玉山陇首村被俘。
面对严刑和诱降,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著有《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
2.解释课题:“清贫”,字典里是“清寒贫苦”的意思,在古代多用来形容读书人,本文主要指方志敏以及像方志敏一样的革命烈士。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教师纠正读音。
出示生字,学生朗读。
2.快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找出本文哪些自然段是叙事部分,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被俘,但是在他身上却搜不出一分钱,作者戏称自己的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的线袜是“传世宝”。
)
三、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第2~8自然段,找出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动作、神态、语言。
(1)动作
①作者对国民党士兵的动作描写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第2自然段)摸、捏、拿、拉、盯、吼
(第6自然段)捏
(第8自然段)搜寻、塞、抢夺、望、说
作者运用这些动词详细地将国民党兵士用尽一切办法掠人钱财的贪婪、丑恶嘴脸描绘得淋漓尽致。
②经过这么详细的搜索,国民党兵士在方志敏身上到底找没找到他们所期盼的钱财呢?而对他们搜索的结果,两个兵士达成了怎样的协议?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没有,只有表和自来水笔。
最后决定将表和自来水笔卖出钱来平分。
这样的结果其实是必然的,印证了方志敏的清廉,也更彰显了两个士兵的贪婪。
)
(2)神态
请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神态描写的词语。
明确:凶恶的眼光、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
(3)语言
请在文中找到描写语言的句子。
明确:①兵士(拿榴弹)“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凶恶的眼光、威吓)这句话表明国民党兵士为了从方志敏身上获得钱财,不择手段。
②兵士(拿榴弹)“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决不相信)
这句话是说国民党兵士认为共产党当大官的应该和国民党当大官的一样都很有钱,而事实则不然,这更加突出了共产党的清廉。
③另一兵士“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
④方志敏“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
”(微笑着,淡淡地说)
表明了方志敏的无所畏惧。
“微笑着,淡淡地说”表现了方志敏的从容自若。
2.国民党兵士在搜找钱财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呢?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明确:(第2自然段)热望—(第2自然段)激怒—(第6自然段)企望—(第8自然段)失望
这种由高到低的情绪变化表明了国民党兵士贪婪和爱财的本性。
3.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国民党兵士,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明确:侧面描写,在对比中突出方志敏的大义凛然、清贫守节。
4.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很乐观地看待这件事,称之为“趣事”。
(第1自然段)
四、小结。
这便是作者所说的那件“趣事”,着实有趣啊,有的人眼里只认得钱,而有的人心里却记挂着人民和革命事业!正因清贫,才有洁白朴素的生活,这也是革命者能够战胜困难的原因。
清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甘于清贫
舍己为公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只需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内心,理解何为“清贫”即可,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理解,学生在学习时便能更快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