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本).doc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本).doc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独立开设的一门开放教育所有本(专)科的全部专业必须选修的通识课。
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充分考虑山东地区开放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专业属性及培养目标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技能,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增进他们热爱山东、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和乡土情感。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本课程为一门通识课。
学生应该在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选修本课程。
与本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是“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文艺欣赏”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着重总括齐鲁文化的内涵、表征及特质,探究齐鲁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揭示学习、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介绍、评析古代齐鲁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成就地位,描述、开掘依存、传承于齐鲁大地的文化遗存、人文景观、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民间技艺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
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利用已有的文化史、文学史的知识,对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面授辅导各教学班根据需要,可自主安排面授教学时间和次数,但原则上不能少于8次。
2、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综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及时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小组活动各地教学班(辅导教师)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组成学习小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经常讨论教材上的重点问题,互通学习信息和资料,交流自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网上学习方法,研究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协作完成平时作业。
《地域文化》辅导
材料题
20分 1题
本学期重点考核的是杭州西湖的景点文化或 湖州的范蠡湖文化。 湖州的范蠡湖文化。 所用材料与浙江文化有关,但并非出自本教 材。 要求概述或介绍材料的内容, 要求概述或介绍材料的内容,要求学生能概 阐发所提供材料的主要意思。 括、阐发所提供材料的主要意思。
材料题
举例
阅读下则材料,简要介绍这则材料的内容。 雷峰塔:在雷峰上。吴越王妃黄氏建,以藏佛螺 髻发,故亦名黄妃塔。塔始以千尺十三级为率,然 仅成五级。旧有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后毁,惟孤 标独存。每当夕阳西坠,塔影横空,故有“雷峰夕 照”之称。清康熙帝改为“雷峰西照”。年来游客 以俗云塔砖辟邪宜男,争往取砖。民国十三年九月 中,塔忽自倾圯。塔东旧为小蓬莱,濒湖为鹤渚, 为莲花书院,今皆废。(民国时期《西湖游览指 南》)
四、考核形式
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20%,为 平时四次作业,题目由浙江电大统一安排 (详见浙江电大在线学习平台课程主页)。 期末考核占考核总成绩的80%,形式为开卷 开卷 考试,试题由浙江电大统一命题。 本课程的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五、试题类型
填空题 简答题 论述题 材料题 30分 20分 30分 20分 见样卷
论述题
30分 1题
解题方法: 考前划好重点 明确出题章节(查目录---章—节) 答要点,适度论述:答要点,要进一步说 明。
论述题 举例
试述浙地生育“满月”习俗的基本内容。 (查:第九章 浙江民俗文化---其他习俗--生 育“习俗--满月”) 答:婴儿出生一个月称“满月”,须办“满 月酒”。此日须给婴儿剃头发,又称满月头 酒,亲友送礼。剃下胎发,不能轻弃,有的 用红绿花线穿之,有的用红布小袋,挂于堂 屋高处或纱帐上,谓将来孩子有胆量。
小学社会地域文化教案
小学社会地域文化教案一、教案背景社会地域文化是小学社会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认识。
本节课将以小学三年级的地理课程为基础,设计一节社会地域文化教案。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包括自然环境特征、人文景观等。
2.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地域文化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难点: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地域文化,并进行比较和归纳。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PPT等教学工具。
2. 材料:本地区的地理信息资料、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可准备一幅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并引导学生对地图中的地域文化进行初步猜测。
2. 学生观察地图后,教师带领学生讨论地图上的地域文化特征,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步骤二:展示1. 教师通过PPT或图片展示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2. 教师再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展示本地区的人文景观,如民居、传统建筑、名胜古迹等。
3.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步骤三: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深入讨论。
2.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查资料等方式获取更多关于地域文化的信息。
3.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步骤四:比较和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比较和总结,梳理地域文化的共同点和特色。
2. 学生通过比较和总结,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
步骤五: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继续观察和记录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2. 作业内容包括对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结合图片等资料进行说明。
《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工艺美术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64学时 3学分其中实践学时:5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研究山西地域文化内涵,以新的产品设计思路进行深入提炼,设计符合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与审美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从而为传承、推广和宏扬地域传统文化做出特有贡献。
重在将设计实践与文化研究相结合,将调查研究应用于设计活动之中。
一、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方面了解具有代表性的独特山西地域文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挖掘不同种类的山西民间艺术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实践方面,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山西地域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创意,进行符合现、当代社会审美特征的创新设计,从而推动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先修课程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设计素描、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创作思维训练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山西地域文化的种类及其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
难点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现、当代艺术审美特征的创新设计。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参观结合图书、音响资料、网络资源等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域文化概述(2学时)1、教学内容(1)地域文化的概念(2)地域文化的种类(3)山西地域文化发展简史2、重难点提示重点:地域文化的概念与种类及其成因难点:山西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简史第二章山西地域文化(4学时)1、教学内容(1)山西地域文化的类型(2)不同山西地域文化的特征与文化内涵2、重难点提示重点:了解山西的地域文化类型难点:准确把握不同地域文化内涵第三章传统地域文化的创新(2学时)1、教学内容(1)地域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地域传统文化创新意义(2)传统文化创新设计案例分析2、重难点提示重点:了解传统地域文化的发展现状,明确在现当代社会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目的、可行性与创新设计的意义。
《地域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地域文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资料和调研,梳理一种文化形态形成的基本社会背景和发展脉络;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形态或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和地域特征,以及这些因素造成的群体差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物的文化现象之下群体的整体生存形态和基本规范,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现象在影像表达上的独特之处,应选择怎么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完成最终的调研分析资料和较为明晰的创作思路。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1.建议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王玉德、关晓武.长江流域耕读文化调研报告.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林锦源.艺术考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o
3.乔晓光.沿着河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青岛出版社,2015o
4.陈原川.民间艺术考察与再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苗元华.新时期纪录片研究新时期影像镜像.山东文艺出版社,2023o
6.莫常红.调查性纪录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o。
《中国地域文化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地域文化赏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02643课程英文名称: 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China Clulture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上机: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地域文化赏析》课程作为全校公共选修课,通过人文说地理,通过地理说人文,着重介绍中国地域文化和最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展示出了中国发展的巨大变化;该课程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视角,为学生开启一扇直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窗口。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系统掌握中国人文地理知识和民俗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方面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帮助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章节内容在课程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各有侧重,而不应平均使用力量,也不应对不同的内容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
要灵活掌握大纲的要求,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修完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习题、实践环节的安排,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试目标:培养出知识全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出勤情况占10%,平时提问测验成绩占30%,论文成绩占60%。
(七)参考书目《中国人文地理》,刘思文编,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二、中文摘要《中国地域文化赏析》课程以中国地域为切入点,着重介绍齐鲁文化、草原文化、关东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六个典型文化风情,选取了最能代表这些文化的城市,对中国地域文化和最具魅力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杰出人物做了详细介绍。
地域文化课程讲义1
长安汉唐文化
主讲人:张向峰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介绍
第一部分 为何学 第二部分 学什么 第三部分 怎么学 第四部分 如何测
第一部分 为何学
—、学习背景 二、学习目标
—、学习背景
(一)我国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积极发展西安文化事业与大力推进学
校校园文化的需要 (三)适应国家开放大学内涵建设要求,追 求现代远程教育必然趋势
二、学习目标
《地域文化》是开放教育专本科各专业开设的 一门选修通识课程。本课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核心,遵循汉唐历史文化 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事实,吸纳了考古学、历史学 、民族学、民俗学等各个学科的最新成果,以史 论的形式展现汉唐历史文化,突出汉唐历史文化 的特色,有利于我们对汉唐以及中国古今历史、 文物遗存、名胜古迹、风俗文化的了解,增长知 识、陶冶性情,更好的提高人文素养,从而培养 我们热爱祖国和民族历史文化情感,增强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
二、汉代长安文学
汉代的文学作品,主要有汉赋、散文、汉乐府诗三 种形式。 (一)汉赋与长安 (二)《史记》《汉书》与长安 重点学习《史记》的历史贡献
(一)汉赋与长安
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其体式导 源于荀子的《赋篇》,并吸收了楚辞的某些形式要素而 形成的。汉初贾谊、淮南小山的赋,尚未脱楚辞形迹, 被称为骚体赋;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汉代大赋的形式 格局;至汉武帝时代,献赋诵赋风气大盛,产生了一大 批赋家。汉代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赋,而司马相如是公 认的汉赋代表作家和赋论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大师和美 学大家。他是汉赋的奠基人。
(2)视频教程:专题讲座、系统讲授 (3)网络课程:结合课程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形成 有机联系的模块化教学,包括以课程内容、教师讲授、 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互、课程考核、课程评价等模块 展现。 (4)电子文本:教学信息、教学辅导、教学方法指导。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董广智 主笔)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1009课程总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涉外旅游考核方式:考查首选教材:江苏地域文化导论(周欣、汪小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2)制定(或修订)单位:社会发展系制定(或修订)时间:2007.6【6】课程总述【1】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性质:专业选修课任务:讲授江苏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概况和总体特征,了解各文化区域的知识,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导游讲解能力。
目的:使学生直观的认识与体验江苏文化的物质和精神产物,理解江苏文化的精神实质,提丰富文化知识,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系统结构,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研究文化信息的能力和热爱中国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导游讲解能力。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文化为先修课程。
【3】课程特点(包括课程重点、难点)1、知识性、趣味性强,教学采取直观化重点是使学生掌握2、注重对文化信息、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对江苏地方文化发展规律的总结。
3、学生将地域文化知识运用于专业实践中。
采取参观考察、模拟讲解、项目化教学等方式。
【4】教学总体要求: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
注重知识的系统梳理。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如江苏各地的历史文化类的书籍。
2、文、图、视频结合。
通过实地参观、观看视频、收集图片等,增强学习兴趣,直观掌握地域文化知识。
3、与旅游专业技能结合,开展文化信息收集整理活动,提高专业技能。
如开展文化导游讲解活动、实地考察活动。
4、由于知识点繁杂,用传统方式讲授,花费时间多,但效果不佳。
建议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
例如,摘录知识要点、江苏地域文化知识竞赛、文化景观讲解、江苏地域文化图片视频PPT展示等活动。
【5】教学手段及教学环节配置。
主要教学手段建议:讲授,讨论,看录像,收集图片和视频材料,实地考察,项目化教学。
教学环节配置:理论教学3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地域文化》教学实施方案
化表
测评内容
学习总结 (20%)
小组讨论 (10%)
网上专题讨论 (5%)
测评要求
1、能够将课程知识与自身工作实际有机 结合; 2、能够就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 某一专题有一定的反思总结; 3、个人学习总结主题突出,观点明确, 课程理解充分; 4、字数达到1000字。
㈣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代帝陵遗址;唐代帝陵遗址 1、汉唐帝陵的保护研究 2、茂陵石刻的艺术成就
㈤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北院门历史文化街 1、历史文化街的现状与发展 2、造纸术与汉文明
㈥参观考察: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城墙;汉长安城国家历史遗址 公园;大唐西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曲江唐城墙遗址公园;北院
附件5:
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课程小组讨论活
动
记录单
专业级别:
组别: 组长: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辅导员:
参加小组活动学员名单
活 动 内 容 ~~ 主 题 ~~
辅导员 签名
小组 组长 签名
审核意见
注:1、每组每次学习活动应认真填写此表,不得遗漏。 2、讨论内容、讨论结果填写要详细、清楚。
附件6:
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学习总结(或 者考察报告)
五、成绩上报
各学习中心要按照教学实施过程组织教学,并按相关要求进行考核
和评价,并完成最终成绩(附件3)上报。
联系人:任俊英
联系电话:18066539532
刘雯
联系电话:15502903845
附件:1.《地域文化》教学实施计划 2.《地域文化》课程各类作业参考选题 3.《地域文化》课程过程测评与激励标准量化表 4. 西安电大课程考核成绩表 5.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课程小组讨论活动记录单 6. 总结、报告格式、封皮要求 7. 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涉及的班级
地域文化教案
地域文化教案地域文化是指在不同地区的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色文化,它是人们在特定地域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结果。
地域文化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地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地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教案将以地域文化教育为主题,通过几个实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内容。
一、背景介绍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文化有着独特的特点。
通过学习地域文化,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2.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例子一:四川川剧在教学中介绍四川川剧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播放一段经典的川剧表演视频,让学生欣赏川剧的唱腔、表演和服装。
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川剧在四川地区的普及程度以及川剧对于四川文化的贡献。
2.例子二:广东岭南文化在教学中介绍广东岭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代表性文化遗产,如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感受广东特色建筑、饮食文化以及传统节庆活动,并引导学生对广东岭南文化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讨论。
3.例子三:西安古城墙在教学中介绍西安古城墙的历史和建筑特点,通过图片展示和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古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和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惜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活动安排1.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段介绍中国地域文化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学习活动:根据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包括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团体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相关景点或文化机构进行参观和学习,增强对地域文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地域文化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地域文化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地域文化创新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三、先修课程:文化创意设计基础、地域文化研究方法与实践四、教学目标:1.了解地域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掌握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化创新的敏感性和洞察力;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设计实践发现和提升地域文化价值。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地域文化创新的概念与内涵1.地域文化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2.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地域文化创新的驱动因素与机制第二章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2.地域文化创新的理论与方法3.地域文化创新案例研究与分析第三章地域文化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地域文化创新设计的基本原则2.地域文化创新设计的方法与流程3.设计思维在地域文化创新中的应用第四章地域文化创新项目的策划与管理1.地域文化创新项目的策划过程与要点2.地域文化创新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第五章地域文化创新设计实践1.地域文化创新设计任务的布置与组织2.地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的实施与评估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案例、与学生讨论等方式,传授地域文化创新的理论知识;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地域文化创新设计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生报告与展示:要求学生撰写地域文化创新设计实践报告,并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4.小组讨论与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组织管理能力;5.独立研究与探索: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与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1.杜鹃,尹建军.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创意设计.辽宁大学出版社,2024年.2.陶文德等.文化创新支撑系列学术丛书:地域文化创新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年.参考资料:1.王阳.地域文化格局与地域文化创新.文化艺术研究。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地域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本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分部开放教育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引导学习者了解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领略岭南历史文化的风貌风采,提升学习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热度。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岭南文化概览》(朱慧玲北京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出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十章,在一个学期内为学习完毕,总计36学时,2学分。
(二)大纲文本导言教学要求:通过导言的学习,了解岭南文化的介定范围及其基本特点。
第一章岭南三大民系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岭南三大民系形成的基本过程,结合扩展阅读资料,掌握三大民系独特的文化特征。
二、教学内容:1、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客家民系各自形成的特点。
2、广府民系、潮汕民系、客家民系各自的文化特征及他们之间的异同。
第二章岭南方言文化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岭南方言的基本情况,了解三大民系方言的特点;学会听或说一些日常各民系的方言。
二、教学内容:1、岭南方言的基本情况。
2、广府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的特点。
3、广府方言、潮汕方言、客家方言的比较。
第三章经济民生文化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广东民生――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掌握饮食、传统民居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广东的地理位置及基本的经济特点2、衣料服饰的地方特色3、饮食文化的特点4、传统民居的特点5、交通发展的情况第四章民情风俗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广东地域民情风俗,并通过这些习俗理解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及其独有的特色。
二、教学内容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岁时节令习俗的形式和内容。
2、三个民系的婚姻习俗特点3、有特色的地方风俗第五章广东民间信仰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广东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理解广东民间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活动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内容:1.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的区别2.广东民间信仰的行为表现及主要的活动形式3.广东民间信仰的文化特性第六章音乐曲艺与戏剧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岭南器乐、民歌、曲艺、戏剧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
公选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学大纲(更新)
公选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学大纲(更新)公选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学大纲主讲教师:王长征开课单位:法政学院适用于专业:全部专业课程性质:公共课外学时数:16学分数:2课程号:gx06001-01开学学期:全年大纲执笔人:王长征大纲审查人:孙瑞华一、课程定位和目标课程定位:“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是面向衡水学院全体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科学地分析、研究衡水文化古今演变的历史过程,研究衡水地域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征,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课程内容有总体的把握;2、综合性自学、研究衡水地域文化古今演进的历史过程,研究衡水地域文化的内涵和地方性特征;3、科学地分析、研究衡水地域文化,对比考察衡水地域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性文化的异同,加深学生对衡水文化的理性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建议第一讲衡水地域文化概览(2课时)教学目的与建议:介绍衡水当地的基本情况,对衡水的文化特色搞总体把握住。
教学内容:一、衡水地域行政区划、交通、人口情况二、衡水的自然环境三、衡水历史上的移民1四、衡水当地的方言、饮食、民间信仰和民居第二讲衡水地域的文化历史名人(2课时)教学目的与建议:介绍衡水历史的文化资源,重点介绍董仲舒的生平、主要著作及社会贡献。
同时,建议学生介绍其他衡水历史人物的生平、及历史贡献。
教学内容:一、儒学大师――董仲舒二、药王――邳彤三、唐代著名诗人――高适四、盛世鸿儒――孔颖达五、知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慧生六、北京全聚德创始人――杨寿山第三讲衡水地域的名胜古迹(2课时)教学目的与建议:介绍衡水的文化历史古迹,挖掘这些古迹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介绍衡水的历史。
教学内容:一、衡水三塔二、窦氏青山墓三、周亚夫墓四、圣姑庙五、安济桥六、景县高氏墓群、封氏墓群第四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衡水之冀派内画(2课时)教学目的与建议:了解鼻烟壶在我国历史演进过程,介绍冀派内画的构成过程,掌控冀派内画的工艺特点和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的生平成就,掌控冀派内画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大纲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安徽地域文化”是安徽电大在开放教育本、专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是旨在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悠久而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安徽历史文化基本概况,认识安徽历史文化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独特魅力和自己的风采,增强学生了解安徽、热爱安徽、建设安徽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发展安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时数、学分及进度安排本课程教学时间为一学期(18周),课内学时为54,共3学分,一般应于第3学期开设。
建议课内学时与自学学时的比例为1:3。
四、教学方式面授、收看音像教材与自学、辅导等相结合。
有条件的分校、工作站,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安排一到两次参观活动课。
五、教学建议(一)本课程涉及到较多相关知识,任课教师可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相关参考书目。
(二)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学员一到两次实践、参观课程,亦可聘请有关专家举办相关讲座。
六、考核安排根据教学安排,本课程学习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以网络考核方式进行,总成绩为百分制。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合格成绩为18分,主要侧重考察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终结性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合格成绩为42分,主要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终结型考核采取开卷、笔试的考核形式。
学员要独立、按时完成书面作业。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安徽文化概说第一节安徽建置沿革一、安徽建省前的建置情况二、安徽建省经过三、安徽建省后的建置第二节安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文化的基本概念二、地域文化的概念三、安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第三节安徽文化的特点一、安徽的三大文化圈二、安徽文化的基本特点第四节安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一、安徽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安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第二章安徽的学术文化第一节道家思想一、道家思想的理论渊源二、老子及其思想三、庄子及其思想第二节新安理学一、新安理学概述二、“二程”的天理论三.新安理学的代表:朱熹四、新安理学对徽州社会的影响第三节皖派经学一、新安理学向皖派经学的转变二、皖派经学的集大成者:戴震第四节陈独秀、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一、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二、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第三章安徽的科技和教育文化第一节安徽的科技文化一、农业科技成就二、手工业科技成就三、天文学、数学成就四、医学、物理学成就第二节安徽的教育文化一、皖地教育活动二、皖籍教育思想家第四章安徽的文学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安徽文学一、“三曹”的诗文创作二、嵇康及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第二节唐五代时期的安徽文学一、诗歌的繁荣二、散文、小说的成就第三节两宋时期的安徽文学一、宋初诗文革新运动中的力作与宗师二、北宋安徽的诗坛词苑三、南宋安徽的词苑诗坛四、两宋安徽的诗话、小说与散文创作五、宋代外地文学名家在安徽的创作第四节元明清时期的安徽文学一、元代的安徽文学二、明代安徽的诗文创作三、明代安徽作家的戏剧与小说创作四、清代桐城文派的辉煌与成就五、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六、清代安徽文学其他方面的成就第五节现代安徽文学一、多彩多姿的现代诗坛二、蓬勃发展的散文创作三、成就卓著的小说创作第五章安徽的艺术第一节戏曲艺术一、安徽目连戏二、贵池傩戏三、徽剧四、庐剧五、黄梅戏六、皖南花鼓戏七、泗州戏第二节舞蹈艺术一、花鼓灯二、龙舞三、狮子舞四、凤阳花鼓第三节绘画艺术一、国画二、版画三、雕塑第四节建筑艺术一、歙县城古建筑二、黟县明清古民居三、九华山佛教建筑群四、明中都皇故城五、古军事建筑第五节安徽的文房四宝一、宣笔二、徽墨三、宣纸四、歙砚第六章安徽的宗教文化第一节安徽道教文化一、道教溯源二、原始道教的产生三、道教的发展与兴盛三、道教圣地:安徽齐云山第二节安徽的佛教文化一、两汉时期佛教在安徽的传入与发展二、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在安徽的进一步发展三、宋元明清时期佛教在安徽的发展四、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第七章独特的徽商文化第一节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与历史背景一、徽商兴起的自然条件二、徽商兴起的历史背景第二节徽商经营的行业一、盐业二、典当业三、茶叶业四、木材业第三节徽商的主要特点一、贾而好儒二、敬业精神三、钱势之交四、讲究商德第四节徽商的影响一、无徽不成镇二、声名远播三、泽披后世四、徽商精神第八章安徽的民俗文化第一节安徽民俗的区划和特点一、安徽民俗文化的区域划分二、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一)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主体,但也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支系存在(二)在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形成了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三)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第二节岁时节庆民俗一、春节习俗二、元宵节习俗三、清明节习俗四、端午节习俗五、中秋节习俗六、重阳节习俗七、冬至节习俗八、腊八节习俗九、祭灶习俗十、除夕习俗第三节人生礼仪民俗一、庆生祝寿习俗二、婚嫁习俗三、丧葬习俗第四节游艺、生产和商贸等民俗一、游艺民俗:舞龙与舞狮子二、生产风俗三、商贸民俗:庙会第九章安徽的山水旅游文化第一节安徽的名山一、黄山与九华山二、齐云山、天柱山与琅琊山三、天堂寨与牯牛降四、采石矶、敬亭山、小孤山、浮山及其他名山第二节安徽的秀水与奇洞一、巢湖与太平湖二、秋浦河与青弋江三、花亭湖、万佛湖与其它皖中秀水四、太极洞、龙泉洞、茅仙洞与花山谜窟第三节历史文化名城与名胜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名胜古迹第三部分教学媒体使用方案一、文字教材《安徽文化概要》,王德寿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地域文化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解释地域文化的含义。
2.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在民居建筑、饮食、服饰、民间艺术、歌舞等方面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3.学会运用案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及建筑所反映的城市地域文化。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获取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学会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结论的能力。
2.锻炼学生形成“透过现象看文化”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各种地域文化及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及对本国家、本地区地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2.难点: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明概念一、对地域文化含义的认识(自主学习):阅读教材41页~42页内容,完成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
(一)文化:文化是______________的产物,形成与一定的地域中,________________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
(二)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中创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
【环节二】:析现象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一)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探究讨论一):北京、伦敦、纽约这三座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有何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各个城市怎样的地域文化?讨论后,完成表格内容。
(二)对城市建筑风格的影响(归纳总结):根据图片所示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三)对城市建筑结构的影响(探究活动二):分析下列中国和西方园林图片,分析比较中、西方园林各自的判断下列图片所示文化现象,哪些属于天津?并试分析这些文化现象反映了天津怎样的地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作业就如何保护天津地域文化,谈谈你的想法。
地域文化课程安排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特制定本课程安排方案。
本课程以地域文化为核心,通过课堂讲授、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自然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一:地域历史文化(1)家乡历史沿革(2)历史名人、典故(3)古建筑、古遗址(4)历史事件、战争2. 课程模块二:地域民俗风情(1)传统节日、习俗(2)民间艺术、戏曲(3)民间传说、故事(4)民间手工艺、饮食文化3. 课程模块三:地域自然风光(1)地理环境、气候特点(2)自然景观、名胜古迹(3)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4)旅游资源和可持续发展4. 课程模块四:地域现代发展(1)经济、产业(2)科技、教育(3)城市、乡村建设(4)未来发展前景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地域文化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自然景观、现代建设成果等。
3. 实践活动:开展民俗活动体验、民间艺术创作、环境保护宣传等实践活动。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 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课程安排1. 课程时长:每学期共计16周,每周2课时。
2. 课时分配:理论课8课时,实践活动8课时。
3.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表,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六、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总结等。
我们的地域文化教案
我们的地域文化教案教案标题:我们的地域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学生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包括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2. 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心。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地域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生所在地区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3. 文化活动和展览的参观和体验。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地域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
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域文化主题进行研究,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或特色美食。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地域文化的起源、特点和庆祝方式等。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展示(1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如海报、PPT、小品等,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域文化内容。
2. 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和评价展示的成果。
体验(20分钟):1. 组织学生参观地域文化相关的活动或展览,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文化艺术展览等。
2. 学生观察、体验并记录所感所想,可以进行讨论和分享。
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所了解到的地域文化内容,并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组织学生参与地域文化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或社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的成果评价。
2. 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观察和体验记录评价。
3. 学生的个人总结和发言评价。
教学资源:1. 图书馆或互联网上的地域文化相关书籍、文章和视频。
2. 展览或活动的宣传资料和参观安排。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研究和展示。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评估方面,要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独立开设的一门开放教育所有本(专)科的全部专业必须选修的通识课。
2 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充分考虑山东地区开放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专业属性及培养目标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技能,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增进他们热爱山东、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和乡土情感。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本课程为一门通识课。
学生应该在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选修本课程。
与本课程相衔接的课程是“古代汉语”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艺欣赏”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着重总括齐鲁文化的内涵、表征及特质,探究齐鲁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揭示学习、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介绍、评析古代齐鲁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成就地位,描述、开掘依存、传承于齐鲁大地的文化遗存、人文景观、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民间技艺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
要让学生在深入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利用已有的文化史、文学史的知识,对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和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1、面授辅导各教学班根据需要,可自主安排面授教学时间和次数,但原则上不能少于8 次。
2、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综合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通过上网或其他途径,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并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及时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小组活动各地教学班(辅导教师)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组成学习小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
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经常讨论教材上的重点问题,互通学习信息和资料,交流自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网上学习方法,研究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协作完成平时作业。
4、网上教学活动省电大安排网上实时答疑2 次,教研活动1 次。
由本门课程的责任教师也是主教材的主编李树志老师主持。
在举行上述活动的规定时间内,热诚希望各地辅导教师、学生踊跃参与。
开展网上实时交流、活动,为大家解疑释惑。
答疑、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可参见省电大教学与督导处每学期在省校电大在线平台上发布的各门课程答疑、教研活动时间安排表。
5、平时作业省电大布置形考作业4 次。
作业具体内容见本课程的教学平台。
作业的主要形式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各教学班要及时布置作业,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并给出恰当的分数。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要把作业留存、保管好,以便省电大检查。
平时作业采用百分制计分。
每次作业满分占本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的占本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的20 %。
5%,四次作业满分合计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所有教学内容,按照其在齐鲁文化、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及重要程度,我们分成三个层次:重点、次要和一般。
辅导教师可分为三个层次讲授,学生在学习、复习时,也可以分三个层次予以关注。
凡重点问题,辅导教师要深入、全面讲解,学生要深入、全面把握;次要问题,辅导教师可以提示一下,学生应该熟知的一些名词术语及基本常识;而一般的问题,辅导教师辅导时可不做讲解,主要由学生自学。
第二部分媒体设计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分配课程教学总学时数36, 2学分。
建议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课内学时分配表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媒体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并在文字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主要有网络课程、网上辅导等。
选择媒体形式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从电大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电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辅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引论学习本章,要会解释齐文化、鲁文化及齐鲁文化,了解齐鲁文化发源、发展的自然地理特点。
了解齐鲁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了解齐、鲁文化的发源、流变轨迹,熟悉春秋时期齐文化圈、鲁文化圈形成的过程。
把握齐文化、鲁文化的不同特点。
了解齐鲁文化与秦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熟悉齐鲁文化与汉初黄老政治形成的因果。
把握齐鲁文化对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转型有何贡献。
了解什么是谶纬之学,以及道家向道教流变的过程。
把握齐、鲁文化走向交融并最终汇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主流文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知晓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墨子、邹衍的生平经历,把握孔子“礼”的实质、适用范围及实践标准。
熟悉仁与礼的辩证关系。
把握孟子性善论的内涵。
熟悉孟子仁政政治理想和大丈夫人格理想的内涵。
把握孟子民本思想。
熟悉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的内涵。
第三章齐鲁军事家了解齐鲁军事家及其军事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姜太公的兵学成就。
熟悉《六韬》的思想内容。
把握孙武的军事思想。
熟悉诸葛亮的军事成就。
熟悉陈规的城防思想。
了解戚继光主要的抗倭事迹。
第四章齐鲁科学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向以天、算、农、医最为发达,而山东古代科学家在这四门基础学科中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熟悉其中的代表性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了解鲁班主要发明创造的成就。
熟悉刘徽《九章算术注》在中国筹算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把握《齐民要术》的农业科学思想。
熟悉扁鹊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了解何承天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
第五章齐鲁文学家了解左思的生平经历,熟悉《咏史》八首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了解刘勰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熟悉《文心雕龙》的分类、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遭际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把握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了解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把握辛弃疾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了解李攀龙的生平经历,熟悉李攀龙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了解孔尚任的生平经历。
熟悉《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熟悉蒲松龄的生平及思想意识。
把握《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倾向和突出艺术特色。
了解蒲松龄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齐鲁书画家了解王羲之的家世、生平。
把握王羲之楷书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史上的重要地位。
把握王羲之行书代表作的主要艺术风格。
了解颜真卿的家世、生平、事迹。
把握颜真卿、行书、楷书代表作的主要风格特点。
熟悉李成山水画的主要绘画技法及在我国绘画史上的突出贡献。
会鉴赏《读碑窠石图》。
熟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题材性质及艺术成就。
第七章齐鲁文化遗存了解什么是文化遗存,熟悉齐鲁文化遗存的特点。
把握“大汶口文化”的概念,了解大汶口文化的类型、分期,熟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
把握龙山文化的内涵,了解龙山文化的类型、分期,把握龙山文化的特征。
了解的修改年代、方位、规划及建筑特点。
了解齐国故城的方位及构成,熟悉齐国故城的规划建筑特点。
了解齐长城修筑的原因、年代、建筑结构和规模,把握齐长城的历史作用及文化价值。
把握摩崖石刻的概念。
举例说明山东。
地区留存的北朝主要摩崖石刻的名称、特点。
把握人文景观的概念。
了解三孔的主要景观建筑特点。
把握三孔的历史文化内涵。
熟知三孔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熟悉三孟的景观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了解三孟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把握武氏祠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熟悉武氏祠的历史文化内涵。
了解泰山的主要景观及其特点。
把握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熟知泰山文化景观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了解崂山景观概况,熟悉崂山文化景观的特点。
第九章齐鲁民间习俗把握民俗的概念,把握齐鲁民间习俗的特点。
熟悉岁时民俗的概念。
了解齐鲁岁时民俗的由来、发展和主要内容,把握齐鲁岁时民俗的特点。
了解婚丧习俗的主要内容,把握齐鲁婚嫁习俗的文化特点。
了解齐鲁民间信仰习俗的主要内容,熟悉齐鲁民间信仰习俗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第十章齐鲁民间传说把握民间传说的概念。
熟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民间传说的由来。
把握民间传说的特点。
熟悉民间传说的价值。
了解四大民间传说的故事梗概及文化意义。
了解崂山道士的传说、八仙过海的传说的由来及文化内涵。
熟悉董永的传说。
第十一章齐鲁民间艺术了解杨家埠年画的发展历程,把握杨家埠年画的题材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
了解潍坊风筝的传承、演化历史。
了解风筝的种类及制作工艺,熟悉潍坊风筝的审美特色。
了解山东地区几个有代表性的民间泥塑艺术。
了解吕剧名称的由来,了解吕剧发展演化的历史,熟悉吕剧的剧目分类及角色行当,把握吕剧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熟悉山东快书的主要流派,把握山东快书的艺术特点。
第四部分课程考核一、考核对象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所有开设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课程的学生,均在考核范围之内。
二、考核依据主要依据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由李树志、张宇平主编的《齐鲁文化概论》教材、“齐鲁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另外,在山东电大“电大在线”平台上发布的该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尤其是复习意见及练习题,也应该做为学生平时学习及期末复习的重要参考。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均采用开卷方式进行。
A、形成性考核主要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
平时作业共四次,由山东电大统一安排布置;其他形式的考核内容和方式,由各市级电大自己安排并报省电大备案。
B、期末终结性考试考试时间为90 分钟。
考试由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
四、考核要求考试形式采用纸质考试。
形成性考核的四次作业由山东电大按照课时安排统一布置,学生在专用答题本上独立完成后,交由本班(或教学点)的辅导教师统一批阅。
终结性考试在期末由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统一批阅。
五、试题类型与结构及分值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 分。
试题类型有:填空题(约20 分)、单项选择题(约10 分)、名词解释(约20)、问答题(约50 分)等。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赠送以下资料《3D打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3D打印技术课程编码:1100001120学分及学时:1学分理论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课10学时)适用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先修课程:物联网技术概论、电子技术、无线传感网、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考核要求:考查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走近3D打印技术》课程是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特长及本校的课程资源等要素而开发的设计课程。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