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姻家庭网
中国家庭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中国,家庭的法律规定对于维护家庭关系、保障家庭成员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婚姻家庭法、继承法、收养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家庭的法律规定。
二、婚姻家庭法1. 婚姻法(1)婚姻自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婚姻自由是男女双方自愿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他人的婚姻自由。
(2)一夫一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实行一夫一妻制。
禁止重婚。
(3)禁止包办、买卖婚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4)婚姻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不具有夫妻权利和义务。
2. 家庭法(1)家庭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条,夫妻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体谅。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相互关爱、相互扶持。
(2)子女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3)离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三、继承法1. 继承原则(1)法定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有继承权的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
(2)遗嘱继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立遗嘱应当符合下列条件:遗嘱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内容应当真实、合法;遗嘱人应当明确表示遗产的处理方式。
2. 继承份额(1)法定继承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应当均等。
(2)遗嘱继承份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七条,遗嘱继承人的继承份额可以由遗嘱人自行约定。
四、收养法1. 收养条件(1)被收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六条,被收养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被收养人无父母或者父母无力抚养;被收养人身体健康。
婚姻家庭法的变迁

婚姻家庭法的变迁引言婚姻家庭法作为社会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也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婚姻家庭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古代至近代的婚姻法在中国古代,婚姻法主要体现为“六礼”等传统婚俗,这些习俗深深植根于儒家文化之中,强调家族利益和家长权威。
进入近代,随着西方法律思想的引入,中国开始尝试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婚姻法律体系。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民法典》,其中第四编为亲属编,标志着中国婚姻家庭法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家庭法经历了重大改革。
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婚姻家庭法律,它废除了包办、买卖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保障了妇女权益,提高了结婚年龄标准,为后来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进一步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增加了对家庭暴力的禁止和离婚时财产分割的规定,更好地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当代婚姻家庭法的挑战与展望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婚姻家庭法面临着新的挑战。
比如,网络婚姻、跨国婚姻的增加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在一些国家成为热点议题,对中国的婚姻家庭法也提出了思考。
未来,婚姻家庭法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变化,既要保护传统家庭的稳定,也要尊重个体选择的多样性。
结语婚姻家庭法的变迁是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
从古至今,它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婚姻家庭法将继续演进,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的需求和社会的和谐。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一般性的历史和法律知识编写的,不代表具体的法律意见或解释。
如需专业法律咨询,请咨询合格的法律专业人士。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中国婚姻家庭制度是指中国社会中的婚姻和家庭制度,旨在规范和维护社会成员之间的婚姻关系以及家庭关系。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婚姻家庭被看作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它不仅承载了个人生命的延续,更承担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道德伦理的传承。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就中国婚姻家庭制度进行探讨。
首先,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之一是以婚姻为基础。
婚姻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被视为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以父权制为基础的,婚姻是由家长之间商定的,并且通常是以亲戚关系为基础。
在中国,结婚不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结婚是涉及到两个家族的承诺和责任。
其次,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之二是封建家族制度的影响。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家庭制度被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
父权制是中国家庭的核心,男性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并享有决策权和权威。
妻子和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相对较低,需要服从丈夫和父亲的决定。
这种封建家族制度的影响在现代中国的家庭关系中仍然存在,尽管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权意识的提高,这种影响正在逐渐减弱。
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婚姻家庭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逐渐失去魅力,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自由选择和平等的婚姻关系。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由恋爱和自由婚姻,而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和亲戚的安排。
此外,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婚恋交友方式,使得人们可以更轻松地结识潜在的配偶。
尽管这些变化在中国社会中还远远没有普及,但已经显现出改变婚姻家庭制度的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虽然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对现代婚姻家庭关系产生影响,但随着社会变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的婚姻家庭模式。
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仍在不断演变中,未来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包容。
婚姻家庭简报

婚姻家庭简报今天上午,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与珍爱网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幸福婚姻家庭调查报告(20xx年十城市抽样调查)》,第九届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佩云出席活动并讲话。
彭佩云表示,这个调查报告反映出中国中心城市婚姻家庭的主流是好的,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被多数人接受。
她还特别提到,珍爱网的网络红娘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值得点赞”。
本次调查区域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包括北京、广州、重庆、南京、长沙、武汉、成都、沈阳、合肥和郑州,同时对幸福婚姻项目试点社区江苏省南通市进行了相同内容的基线调查。
十个城市共回收有效个人调查问卷份,其中男性样本个,女性样本个,平均年龄为33.48岁。
调查报告中存有很多有意思的数字,比如说熟人了解仍就是夫妻相恋的主要途径,占到比少于五成,而通过互联网社交工具相恋的比例日益提高,60后只有0.8%的比例,80后则低超过10.2%,但是85后及90后的比例有所上升,达至8.5%。
与此同时,大多数受访者与配偶在婚前时间为半年到一年,这个现象在各代际之间无明显差异,初恋情结趋于淡化,60后的初恋结婚比例达到70%,而85及90后的初恋结婚比例明显降低,仅为47.8%。
婚前同居行为渐成常态,60后、70后、80后、85及90后的婚前同居比例分别为13.7%,44.4%,59.6%和57.8%。
调查样本中,平均值结婚年龄为26岁,男性比女性低2.3岁。
在婚前户籍类型中,户口不再就是签定婚姻的障碍,在85及90后这一代际中,仅有39.1%的在婚人士就是同为城镇户口,而有31.3%的城镇男女性就是与农村中踏进的“凤凰男”、“凤凰女”成婚,且丈夫就是城镇户口、妻子就是农村户口的比例更高。
而关于孩子的性别问题,少于八成的受访者指出男孩女孩都一样。
调查报告还显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逐渐淡化,仅有43.3%的女性受访者赞同这种看法,她们同时认为,男性应该更主动地承担家务劳动。
中国情感婚姻与家庭心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生存分析报告

2017中国婚姻家庭与心理情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生存分析报告中国婚姻与家庭网01前言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阶段的提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神健康、情感健康、幸福指数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年来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制造幸福”从一个概念演变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新兴产业。
本报告以幸福产业中关注大众情感精神健康的婚姻家庭与心理情感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行业从业人员生存状况的分析,探讨消费升级和政策转变背景下该新兴行业的就业前景。
“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识明显提高;到2030年,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普遍提升......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作为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2016年12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与中宣部、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等共22个部委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人口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使得青年一代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在婚恋、社会保障等方面需要获得更多关心和帮助;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各方面共同推进青年发展的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婚姻家庭与心理情感等生活服务产业的崛起,是中国减少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环节在生活服务消费领域,以婚姻家庭与心理情感为主导的消费,涵盖了用户为自身在约会、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需求下的情感消费产品或服务。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个性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开销也日渐增加,人们不仅仅愿意为实体商品消费,也造就了更多用户愿意为内容和服务直接付费的浪潮。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中国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从古至今,婚姻家庭一直是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婚姻家庭的状况也在不断变化着。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婚姻家庭状况,本文将通过调查数据来详细分析当前的情况,并提出一些有助于促进婚姻家庭稳定发展的建议。
一、婚姻基本状态1. 结婚率和离婚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结婚率在过去几年持续下降。
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为600万,相较于2018年减少了2%。
与此相对应,离婚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2019年,全国离婚登记人数为400万,较2018年增加了5%。
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晚婚或者不结婚,也有一部分夫妻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离婚。
2. 婚龄、婚恋观念和经济压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的平均结婚年龄逐渐上升。
很多人选择晚婚或推迟结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随着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追求个人事业和自由的观念逐渐盛行,年轻人更倾向于建立稳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考虑结婚。
其次,经济压力也是影响婚姻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房价高涨和生活成本的压力使得很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起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二、家庭结构和子女教育1. 家庭结构多样化现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外,更多的人选择了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和同性伴侣家庭。
这种多样化的家庭结构给家庭成员带来了不同的责任和挑战,但也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和尊重。
2. 子女教育的重视近年来,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社交能力和兴趣发展,致力于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此外,家长们也越来越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婚姻家庭问题与挑战1. 婚前教育与婚姻稳定调查发现,婚前教育在婚姻的稳定和幸福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婚前教育可以帮助夫妻了解婚姻的现实情况和责任,提前沟通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婚后的生活奠定基础。
因此,推广婚前教育对于维护婚姻稳定非常重要。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婚姻与家庭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婚姻与家庭的观念和实践一直以来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婚姻习俗、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展开论述,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婚姻与家庭产生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对这些传统观念的变化和挑战。
一、婚姻习俗中国的婚姻习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传统。
在中国的婚姻习俗中,婚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
无论是传统的婚礼还是现代的婚礼,都注重家庭和亲朋好友的参与。
在传统的婚礼中,新娘通常要穿红色的婚纱,这象征着幸福和好运。
此外,婚礼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舞蹈、音乐和食物,以及象征幸福和繁荣的习俗。
二、家庭结构中国的家庭结构一直以来都以“父母、子女、夫妻”的核心组成。
传统上,中国家庭更加注重“三从四德”的伦理观念,即“妻顺夫、子孝父母、兄顺兄、弟顺兄”。
尊敬长辈、关爱家庭成员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独生子女。
这种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出现,使得家庭的关注重心更多地放在了孩子身上。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改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观念也逐渐得到普及。
三、家庭价值观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儒家思想对中国家庭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孝道”等概念一直都是中国家庭价值观的核心。
人们认为,只有通过亲情的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庭的价值观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了一些改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的普及,个人主义的思潮逐渐增强。
一些家庭开始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追求,开始进行家庭价值观的重新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自由恋爱、男女平等和自主选择等观念渐渐在家庭中得到认可。
然而,无论传统还是现代的家庭价值观,家庭始终被认为是一个人生的港湾,是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重要场所。
解读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解读《2023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汇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公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汇报》。
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旳社会调查,从多元旳婚恋文化中提炼出中国现代独身人士婚恋观旳现实状况、存在旳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男公务员”“女教师”成择偶“香饽饽”汇报显示,超过40%旳受访女性但愿理想伴侣旳职业是公务员,如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
这阐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38.3%旳受访男性但愿理想伴侣旳职业为教师,如下依次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金融财会人员等。
52.1%旳受访男性对女性旳职业没有规定。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认为,调查成果阐明男性对女性旳职业规定不高,但愿伴侣旳职业稳定,可以有相对富余旳时间照顾家庭。
汇报指出,农业户口旳都市男性和农村男性差异较大:在受访旳农业户口旳农村女性中,仅有0.7%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因此农村男性择偶非常困难;而农业户口旳都市男性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旳比例仅为3.3%。
田范江说,这表明长期居住在都市旳农村人(如农民工)受都市文化熏陶,其婚恋观已发生变化,不愿与农民结婚。
“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婚前财产公证难接受”在所有备选择偶原则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气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
“剩男”和“剩女”最大旳不一样是:男性在择偶时重要追求女性旳外貌,不太看重她们旳工作能力;而女性重要追求男性旳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
详细来看,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
其中,65%左右旳女性但愿男性旳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而逾63%旳男性对女性收入旳规定不高。
此外,近30%旳未婚女性难以接受婚前财产公证;超三成受访女性主张“男性为结婚买单”或“男方出大头,女方出小头”;在婚后财产处置问题上,男性更主张家庭财政AA制,而53.2%旳受访者认同妻子掌握家庭财政大权。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成立于1979年,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推动婚姻家
庭建设和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家庭和睦、婚
姻幸福,维护家庭稳定与和谐。
协会的主要任务包括开展家庭关系研究、开展家庭咨询服务、举办
夫妻培训课程、组织家庭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协会旨在提高广大
市民的家庭幸福指数,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夫妻之间
的感情,预防和解决家庭矛盾,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作为一个婚姻家庭建设的专业机构,中国婚姻家庭协会致力于传播
家庭伦理、推广家庭教育,倡导家庭和谐、家风良善,引导家庭成员
增强责任感、亲情和爱心,培养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感、亲情和爱心。
协会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提供
援助与支持。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深知婚姻家庭建设对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意义,
积极发挥着引领、服务和监督的作用,为广大家庭提供了一个开放、
平等、和谐的婚姻家庭建设平台。
协会倡导尊重家庭伦理、珍视家庭
矛盾,传递关爱、传播文明,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中国婚姻家庭协会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家庭和睦、婚姻幸福,
维护家庭稳定与和谐的重要社会组织,其努力为家庭的发展和社会的
和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协会能够继续发挥其独特作用,促进更
多家庭的幸福和和谐。
中国家庭网的现状和未来

生 活 方 式 的建 立 , 促 使 了人 的 个 性 发 展 和 独 立性 , 也促 使 了 代 际关 系 疏远 和 代 沟的 加 深 , 青
年 人 和老 年 人要 各 自追 求 自己独 立的 生 活 方式 , 不 再愿意 同 居共 财 式 地 生活 在一 起。 1 9 7 9年
中国社会 科学 院社会学 研究所 和 青少年 研究所 在北 京城 郊、 四 川 中小 城镇 和 农村 的 调 查 证 明, 青年 一 代较少 地 留恋 老年 一代 。 北 京城 区 青年婚 后愿 意 继 续和 老 年 人 生 活 的 男 青年只 占
旧 式封 建家族 , 既 不 同居 共财 , 也不 被置 于 封建 家 长统 治之 下 和 封建 伦理观 念束 缚之 中 , 处
于 家庭 网 中的 各个 家庭是 相 对 独 立 的 , 在保 持 各 自独立 生 活 方式 的 前提下 , 以 日常 生 活 中 的 频 繁交 往和相 互救援为主 要特 征。 家庭 网在两个 主要的方面适应 了现代 社会生活 的需要。 其
19 8 年在 中 国 的 天 津 、 哈 尔 滨 、 长 春 、 河 北 、 山 东 、 安 徽 、 湖 北 、 四 川 、 上 海 、 江 苏 、 浙 江 、 福 建 、 广 西 、 贵州 等 14 省 市进 行的 农 村家庭 调 查 , 也 证 明 了 这 点。 在 该调 查 中证 实核心 家 庭 占
生91 4676 168 4
2 D7 38 4
65. 4
弓3 `
.
6
2· 9
·
54
15 7
5343
1223
{
工1 8
{
424
注 : 以上 资料取 自中国 社会 科 学 院社 会学 所 等 1 个单位 联 合 进行 的 全 国农村婚 姻 和家庭调查 。 其 中 “ 核 心家 庭” 含 “ 夫妻 家庭 , 和 “ 单亲 家庭 ” , 其 他 家庭 含 “ 隔代家庭 , 。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3版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3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夫妻双方的结合。
和谐的婚姻家庭生活,事关民生幸福与社会稳定。
1949年以来中国制定了有关婚姻家庭的四部法律规定:1950年第一部《婚姻法》、1980年《婚姻法》、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2021年开始实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
一、结婚率和离婚率:我国结婚率从2000年的6.7‰上升到2013年的9.9‰,随后逐年下降,2022年结婚率下降到4.8‰;离婚率从2000年的0.96‰上升到2020年的3.1‰,2021年开始实施离婚冷静期,离婚率下降到2.0‰。
二、结婚人数:我国初婚人数在2013年达到2386万人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21年下降到1158万人,比2013年下降51.5%。
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为1347万对,2022年结婚登记对数下降到683万对,连续九年下降。
三、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一是年轻人数量下降,二是适婚人口男多女少,三是初婚年龄推迟,四是结婚成本高,五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六是年轻一代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改变。
四、初婚年龄:1990年我国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为23.59岁,女性为22.15岁;200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到25.11岁,女性上升到23.28岁;到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龄上升到29.38岁,女性上升到27.95岁。
五、已婚比例和未婚比例:从2009年到2013年,20-39岁女性人口中,已婚比例从77.93%下降到67.06%,到2019年,又上升到72.72%。
2019年,中国30-34岁男性未婚比例为18.16%,女性未婚比例为8.7%,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
六、未婚同居率:中国的未婚同居率不断上升。
根据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出生队列为1980—1984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3.33%,女性为26.79%;出生队列为1985—1989年男性的未婚同居率为37.99%,女性为33.13%。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婚姻与家庭观念是每个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婚姻与家庭观念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并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以及未来发展角度进行分析。
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视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婚姻在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维护家族血脉延续的方式。
因此,中国人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生中一项重要的事情,应该认真对待。
在传统观念中,中国婚姻有其独特的特征。
包办婚姻曾经是普遍现象,父母在子女婚姻选择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尽管近年来自由婚姻逐渐普及,但父母的意见仍然被广泛考虑。
此外,传统观念中,中国人普遍认为婚姻是一种义务,代表着两个家族的联姻,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幸福。
现代社会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加速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转变。
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使得自由婚姻和个人选择的权利受到更多的重视。
现代的中国婚姻更多地注重个人的幸福和感情需求。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延迟结婚或选择独身。
城市中的年轻人追求事业成功和个人发展,将婚姻和家庭视为生活的一种选择而非必须的事情。
因此,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观念的改变,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已经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未来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可能会继续发生变化。
尽管传统的婚姻观念还在部分地区保持着影响力,但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传统观念逐渐被现代价值观取代。
未来的中国社会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选择。
尽管现代观念广泛传播,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挑战。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可能会影响家庭结构和婚姻观念。
此外,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也会对婚姻和家庭产生影响,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因此,未来的中国婚姻与家庭观念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结论中国的婚姻与家庭观念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交织中不断演变。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东方文明古国,拥有独特的婚姻与家庭制度。
这一制度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文化中,并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进行探讨,包括婚姻观念、婚姻形式、家庭结构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
一、婚姻观念中国的婚姻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
在传统的观念中,婚姻被视为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事务,更是一种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延续。
因此,儒家强调了婚姻的重要性和婚姻关系的稳定性。
在传统观念中,婚姻需要经过家族的允许和社会的认可,夫妻双方应该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维护家庭和谐和传统的道德观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改变。
现代社会中,个人主义观念的影响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个人的婚姻幸福感和情感需求。
婚姻不再仅仅是家族和社会关系的延续,更注重夫妻之间的感情和生活品质。
二、婚姻形式中国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两种:一夫一妻制和实行一夫多妻制的部分少数民族。
在绝大多数的汉族地区,一夫一妻制被广泛接受和实行。
这一制度源自儒家思想对家庭伦理和道德的要求,认为夫妻间应该忠诚、互相扶持。
此外,一夫一妻制也有利于稳定家庭关系和维护社会秩序。
然而,一夫多妻制依然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下来。
这主要源于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
尽管一夫多妻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但仍然对少数民族的婚姻制度产生影响。
三、家庭结构中国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由夫妻和子女组成。
在传统观念中,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尤其是夫妻间的相互支持和子女对父母的尊敬。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生活或者选择非传统的家庭结构,如单身、同性伴侣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个体价值观念的崛起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四、面临的挑战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方婚姻家庭观篇一: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中国婚姻家庭观中国婚姻传统历来就是父母做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
无论子女多大,如果依然单身,父母会认为自己的义务还没有完成。
分析原因,我认为源于中国的父亲单系制度,就是说中国世袭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娶进的媳妇要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为整个家掌脸。
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选择权在父母,尤其是男子,女子因加入外族选择的慎重性减弱。
这种婚姻意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爱情不顾一切,在中国也许只能在幻想中存在。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夫妻外出挣钱务工,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教育,明显大家庭观的表现。
但是也忘记了传统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养不教父之过。
西方婚姻家庭观西方社会是重视个人的社会,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
而在西方的婚姻传统中,也是非常的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干涉子女的选择。
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西方则主要重视感情。
在婚后,中西婚姻生活中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婚姻家庭注重"柴、米、油、盐",而西方则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及性生活的质量。
在教育方面,有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给父母来抚养,而在西方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认为教育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篇二: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汉语1001蔡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
——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_规章制度_

中国历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制度是指被一定社会所公认并被人民普遍遵循的婚姻家庭关系的规范统体系。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制度的共性。
由战国起,经秦汉至唐,中国封建社会由发端而至鼎盛。
婚姻家庭制度作为封建社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和巩固。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君为臣纲”相提并论,成为封建社会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最高准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强迫婚姻,家长权、父权和夫权三位一体、男尊女卑、有严格宗法等级制度的家礼,宗祧、爵位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及以“出妻”为主要方式的专权离婚,构成了中国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主要内容。
(1)婚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以聘娶婚为方式的包办强迫婚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婚姻当事人自身婚姻须听凭家长、父母做主,家长、父母对子女婚姻拥有不可争辩的主婚权和支配权,婚姻的成立则须通过媒人从中中介。
秦律、汉律、唐律等一切封建法律都确认这种婚姻制度的合法性。
唐律规定,卑幼①不依家长私自婚娶的,要罚受杖一百,同时对主婚人也要依律科刑,甚至连媒妁也会受到追究。
由此可足见婚姻包办强迫的专制程度。
聘娶婚既然是一种根据父母的意志,通过媒妁致币帛通问,以合二姓之好的一种婚姻成立方式,所以,资财也就成了婚姻缔结的重要条件。
唐律就规定,结婚须实行“以聘财为信”的送财礼制度,从而使结婚成为买卖交换的一种形式。
唐律甚至还规定,即使没有正式签订婚约,但只要接受了聘礼,“聘则为妻”,婚姻关系就应当得到确认,与签订婚书一样具有婚约的性质。
公平地说,包办强迫婚姻在秦汉至唐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还尚未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术的独尊地位被冲垮,又由于这是一个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婚嫁相对两汉来说要显得自由些,男女青年在择偶问题上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据《晋书·王濬传》载,平吴名将王濬年轻时任河东郡从事。
州刺史徐邈的女儿有才能,“择夫未嫁”,徐邈就将手下佐吏召集议事,让女儿在帘内暗暗挑选,徐女看中了王濬,告诉了一旁的母亲,徐邈遂将女儿嫁给了这个小吏。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

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婚姻状况:报告指出,中国的未婚人口数量仍然庞大,尤其是90后和00后的未婚人
口比例较高。
此外,离异人口比例也有所上升,这可能与现代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姻稳定性的下降有关。
2. 婚育观念:报告显示,现代年轻人的婚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
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和生育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不再过分强调传统的家庭观念和传宗接代的思想。
3. 家庭关系:报告强调了家庭关系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中,夫妻关系、亲子
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
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4. 性别平等:报告指出,性别平等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男
女平等、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 家庭责任:报告强调了家庭责任在婚姻生活中的重要性。
夫妻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
任,包括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维护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综上所述,2023年中国婚姻家庭报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生活的变化和挑战。
为了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需要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性别平等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

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
在中国近现代,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婚姻家庭文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的特点:
1.结婚自由:在20世纪以来,随着个人权利和自由意识的
提升,中国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婚姻的自由选择权,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自己的婚姻幸福,并更多考虑自己的意愿和爱情。
2.男女平等:近现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中,男女平等的观念
逐渐被接受。
在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女性逐渐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更加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3.父母的影响减弱:相对于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现代的婚
姻观念更加注重个人选择和自主意识。
父母在子女婚姻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子女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4.多元化的家庭形态: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形态也
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同性婚姻、再婚家庭等各种形式的家庭也逐渐被接纳和尊重。
5.婚姻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以婚姻为原则的家庭观念逐渐转
变为以幸福婚姻为核心的家庭观念。
人们更加注重夫妻感情的亲密和相互支持,婚姻的目的也从传宗接代转变为共同发展和共同幸福。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的婚姻家庭文化经历了从传统的家族统治和父权婚姻到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念的转变,强调个人的选择权和婚姻幸福。
这种变革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中国民法典关于婚姻家庭编全文

第五编婚姻家庭第一章一般规定第一千零四十条本编调整因婚姻家庭产生的民事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一条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禁止重婚。
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禁止家庭暴力。
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第一千零四十三条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第一千零四十四条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
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
第一千零四十五条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第二章结婚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
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
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
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三)未到法定婚龄。
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

中国婚姻家庭协会中国婚姻家庭协会是婚姻和家庭领域的专业组织,致力于促进婚姻和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协会的成立旨在为中国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推动全社会对婚姻家庭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婚姻家庭协会的发展背景、组织架构以及主要工作领域。
一、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婚姻和家庭问题也不断涌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面对日益复杂的婚姻家庭状况,中国婚姻家庭协会应运而生。
成立于2007年,协会以推动婚姻家庭稳定、提高全民婚姻家庭素质为宗旨,重视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家庭道德的弘扬。
二、组织架构中国婚姻家庭协会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
主要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和秘书处。
会员大会是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协会会员组成,负责审议重要决议和选举重要职务。
理事会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并向会员大会报告。
秘书处则是具体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维护协会的正常运转。
三、主要工作领域1. 婚姻咨询与调解中国婚姻家庭协会致力于提供专业的婚姻咨询与调解服务。
通过建设婚姻家庭咨询中心,为夫妻、家庭提供心理疏导和冲突解决的支持。
协会组织开展婚姻家庭调解活动,为矛盾纠纷当事人提供中立的调解机制,促进矛盾的解决,维护社会的稳定。
2. 家庭教育与培训家庭教育是中国婚姻家庭协会的重点工作之一。
协会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推广活动,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家长提高育儿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
协会还积极倡导家庭教育理念,推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3. 婚姻法律服务中国婚姻家庭协会为广大群众提供婚姻法律服务,包括婚姻登记、离婚登记等婚姻法律事务的咨询与办理。
协会推动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对婚姻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水平。
4. 婚姻家庭文化宣传倡导婚姻家庭文化是中国婚姻家庭协会的重要职责。
协会通过组织文化宣传活动,广泛传播正面的婚姻家庭观念和价值观,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
协会还举办家庭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夫妻、家庭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婚姻家庭网篇一: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中国婚姻家庭问题调查中国是一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虽然普遍提高了,但工作与生活的压力日益增强,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家庭。
在中国,对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从有关论著来看,早在本世纪初,讨论婚姻家庭问题就是新文化运动的热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影响的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家庭社会学作为一门分支学科随着社会学的被取消而停止了活动,但各级政府部门对家庭的调查却从未中断过;在五六十年代,仍有许多涉及婚姻和家庭问题的书籍出版;自70年代末社会学恢复以来,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又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进入了兴旺时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改革开放以来诸多变化中,婚姻家庭的变化是较为显著的一种。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丰富,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也时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对婚姻的责任感不断淡化,由此给很多家庭带来诸多的不幸,特别是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更是深受其害。
在中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同时,很多负面社会问题也随之产生,如今最普遍的就是家庭婚姻问题。
据调查,在中国的婚姻家庭人群中,婚姻美满、稳定的家庭己不超过三成,有7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争吵、暴力、不婚、外遇、婚外恋、离婚、单亲家庭、孩子教育等问题,情感困惑日益严重,婚姻家庭结构受到严重挑战,破坏了社会的安定。
它己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家庭婚姻问题千头万绪,而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最基本的组成方式,由于少数人对婚姻道德观念的淡薄,婚姻越来越多的被遭受侵害。
一、当前婚姻家庭中存在以下五大主要问题:1、婚外恋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来,婚外恋、第三者插足、网恋导致的家庭矛盾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
据市妇联系统最近三年来信来访情况分析,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和迷恋网友导致上访的案件由过去约占婚姻家庭案件的25%上升到40%左右;司法局受理调处的婚姻家庭案件也显示婚外恋导致的家庭纠份呈上升趋势,分别是2007年21%,2008年25%,2009年37%。
婚外恋及第三者插足,是婚姻的第一杀手,婚外恋不仅极大地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还伤害到所牵涉的每一个人,因而是比较严重的婚姻问题。
2、家庭暴力投诉率越来越高。
不管城市和农村的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家庭暴力现象。
据统计,当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90%是男性,施暴对象多为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
施暴原因则是丈夫有第三者,用暴力逼迫妻子离婚的比率较高;其次是丈夫赌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再次是再婚家庭,因双方孩子,经济等问题大动干戈;四是丈夫自私、多疑、经济困难,工作压力等导致一定的家庭暴力。
从市公安机关家庭暴力接处警中心、妇联系统受理的来信来访和司法部门受理的调处案件看,家庭暴力所占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21%上升到2009年的47%。
家庭暴力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走上离婚道路的也在逐年上升。
3、家庭成员面临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由于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部分家庭成员承受的学习、工作、就业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有关调查显示,城市里有20%到3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如孤独、抑郁、躁狂、自闭等,这些心理疾病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婚姻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造成了婚姻家庭关系的紧张。
当前由于社会对人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加上专业心理辅导人员较少,造成了倾诉、发泄、输导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也对家庭的和谐稳定造成了影响。
4、离婚率越来越高,离婚纠纷越来越多。
由于近几年离婚率逐年上升,因离婚问题而引起的纠纷也呈上升趋势,据妇联信访统计,因离婚纠纷上访的人数从2007年的%上升到2009年的%。
主要表现在:一是离婚财产纠纷。
主要反映离婚时丈夫恶意转移、藏匿家庭共同财产,造成女方应有的共同财产份额难以得到分割,也有农村妇女因离婚而导致土地承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问题。
二是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教育和探视纠纷。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离婚后孩子随母亲,丈夫以种种理由拒不支付孩子的抚养教育费用问题,另一方面是离婚后孩子随父亲,丈夫不让女方探视子女的问题。
5、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里指的特殊家庭是这样三类家庭:一是离婚或夫妻一方死亡的单亲家庭;二是留守儿童家庭;三是再婚家庭。
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子女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儿童心理问题逐步凸现,因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而进行上访咨询的人数也在逐步增加。
二、五大问题存在的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
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部分家庭成员法律意识淡薄。
受封建残渣余孽思想的影响,男性仍然存在着“老婆是自己的,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和“男尊女卑”等大男子主义思想,老婆不听话或家务活做得不好都是他打人的理由;仍然存在着“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的思想,自己在外玩情人、包二奶,老婆不能说三道四,否则也会拳脚相加;女性仍然存在着“家丑不可外扬”思想,遭受家庭暴力后忍气吞声、委曲求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社会公众大多存在着“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两口子打架是床头打架床尾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周围邻居夫妻矛盾纠纷采取的是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态度。
2、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日益复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家庭成员把夫妻间应该相互忠诚的传统美德抛之脑外,一味强调“婚姻自由”放纵自己的行为,特别是当妻子年老色衰而自己的金钱越来越多、地位越来越高时,为寻求刺激很多男人往往会“偷食”;有的家庭成员把家庭责任抛在脑后,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好逸恶劳,当婚姻家庭出现问题后,缺乏自我调控意识和经营婚姻的能力,采取的态度不是积极面对,而是一离了之或一走了之,对老人不尽赡养之孝,对子女不尽养育之责;有的家庭成员道德品质败坏,不知羞耻地把找情人、包二奶等当作是炫耀自己有本事的资本,也有一些女性“四自”精神不强,为图享乐而充当第三者和地下情人,导致了家庭矛盾的日益增多,影响了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
3、社会对婚姻家庭的关注弱化。
一是由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的婚姻家庭问题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许多家庭成员被分流下岗了,许多农民工进城务工了,这部分人由于流动性较大,出现家庭矛盾后不知找谁来管,也无人愿意去管。
二是有些单位和组织认为员工的婚姻家庭问题是员工的家务事不愿过问不愿管。
有的单位认为只要管好员工8小时之内工作的事就行了,对8小时之外的事是不闻不问,放松了对员工的思想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教育;有的单位虽然有专门的调处机构和工作人员,但由于家庭矛盾产生的多样化、复杂性,家庭成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许多调处人员在调解家庭矛盾时不知从何处入手,不会管,达不到调解效果。
三、婚姻和家庭问题的特点中国的婚姻和家庭问题虽然有与世界各国趋同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特定国情下也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婚姻和家庭问题中涉及的很多统计数据,在世界范围相对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从绝对数量看却达到了世界之最。
第二,“大概率现象”和“大概率价值观”。
这是社会学学者李银河在《论中国人的“大概率价值观”》提到的两个概念。
第三,婚姻和家庭问题表现出很大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篇二:爱到家打造中国婚姻家庭O2O服务领导平台爱到家--中国首家产业+互联网婚姻家庭幸福度提升平台2015年1月,刚成立不久的重庆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宣布获得5000万天使轮投资,这一举动标志着“互联网+家庭教育”的新模式也站在了风口上。
重庆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婚姻家庭行业的高新科技公司。
该公司创立于2014年,其创始人兼CEO 王崇圣兼任精分销营销机构(ACSS)董事长,是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知名营销传播专家,在婚姻咨询方面经验丰富,同时具有深厚的媒体传播素养。
据了解,爱道科技创业团队具有产业+互联网的复合经验,正如其名,作为国内首家婚恋家庭一站式O2O服务平台,致力于创建中国独有的“系统平台+移动应用+专家团队+线下实体爱道幸福学院”闭环布局,力图解决人们在亲子教育、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婚恋情感、个人成长等方面的问题,构建中国婚姻家庭大数据应用体系,打造中国婚姻家庭O2O服务领导平台。
爱到家网是重庆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之一。
平台以家庭为单元,以婚姻关系为基点,深耕婚姻家庭领域,打通“寻伴、成家、幸福婚姻”闭环,整合全国知名心理咨询专家及相应配套行业与产业,为人们提供从找对象开始一生的服务,全面提升婚姻家庭关系幸福,是一个让家人更幸福的教育学习平台!目前,爱到家平台已与全国500多位知名婚恋情感心理专家签约,为人们的婚恋服务提供全程的辅导支持。
未来,爱道科技将继续打造优质婚姻家庭O2O服务领导平台,汇聚更多的婚姻咨询专家,为用户提供最完善的解决方案,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成功的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关系。
篇三:浅谈中国婚姻浅谈中国婚姻摘要:中国的婚姻伦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随着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革,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婚姻伦理的态度和婚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它是社会伦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规范婚姻关系、促进婚姻和谐、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探寻中国古代至今婚姻伦理与制度转变以及古代可借鉴之处、必弃之处是本文谈论的重点。
知婚姻婚姻伦理,顾名思义,应界定为婚姻道德关系,即婚姻关系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也即婚姻当事人缔结、维系、解除婚姻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看,婚姻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和专偶婚。
原始群婚原始群婚是指人类在形成过程中实行的一种“婚姻”关系,或称之为“杂婚”,它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低级阶段的一种两性关系。
杂婚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其二是猿人尚未产生“亲戚兄弟夫妇男女”等伦理观念,在生产上出现了自然分工,不同年龄阶层的男女在婚姻关系上自然产生距离,伦理观念逐渐形成。
特别是认识到杂婚的危害后,杂婚随之消失,并向血缘婚过渡。
血缘群婚血缘群婚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中级阶段的一种婚姻形式,在原始杂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原始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人类为了增强改造自然的能力,开始要求形成一个稳定的联合体。
这样,人们便按照血缘关系自然地组织起来,形成了最早的稳定的联合体即血缘群体。
亚血缘群婚又称“伙婚”,或称普那路亚家庭。
普那路亚是夏威夷语,意思是“亲密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