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科学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

第一节信息及信息技术概述

一、信息

1、定义

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以及动态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实际的内容,能够为视觉、听觉、触觉和嗅、味觉等信息采集器官采集到的各种直观的、抽象的事物(例如文字、音乐、景物、色彩等都被成为信息)。

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只是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依靠某种媒介进行传递。2、信息的基本特征

(1)载体依附性;(2)共享性;(3)可传递性;(4)价值性;(5)价值相对性;(6)时效性;(7)真伪性;(8)可处理性。

3、信息处理

(1)信息采集: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时性原则,准确性原则,易用性原则,计划性原则,预见性原则。(2)信息加工:

(3)信息编码:

二、信息技术

1、概念

(1)信息技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总称。

(2)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感测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

(3)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2、信息技术发展阶段

(1)第一次信息技术是语言的使用,距今约35000-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人类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2)第二次信息技术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前。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3)第三次信息技术是印刷术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的北宋时期。

(4)第四次信息技术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以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的目的。

(5)第五次信息技术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20世纪60年代。

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拟化。

4、前沿技术

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3D打印,可穿戴技术

三、信息安全

1、定义

(1)从信息安全所涉及层面的角度,定义为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保障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2)从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安全属性的角度,定义为信息安全涉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综合起来说,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

2、信息安全三要素

(1)保密性:指网络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

(2)完整性:指在传输、存储信息或数据的过程中,确保信息或收据不被未授权用户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

(3)可用性:指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的拒绝。

3、计算机病毒

(1)特点:寄生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不可预见性。

(2)防治:

a)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杀毒软件经常更新,以快速检测到可能入侵计算机的新病毒或在变种。

b)重要文件进行经常性的备份,一旦遭到破坏可及时恢复文件,防止病毒破坏造成重大损失。

c)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

d)不轻易使用来历不明的光盘、移动磁盘,使用前先杀毒处理,提高安全性。

e)计算机发现病毒或异常时,迅速隔离,l立刻断网,以防止收到更多感染,同时防止计算机成为传播源。

f)使用复杂的密码,提高安全系数。

g)了解一些计算机病毒知识,做好预防措施。

4、相关法律

第二节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发展

1、诞生

2、发展历史P.29

(1)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2)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3)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4)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二、计算机特点和应用

1、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逻辑运算能力强,存储量大,自动化程度高

2、应用

(1)科学计算

(2)数据和信息处理

(3)自动控制

(4)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虚拟现实(VR)

(6)网络通信

三、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1)运算器:是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2)控制器:

a)是指挥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的功能要求协调工作的部件,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

b)由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操作控制器三个部件组成。

c)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它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

(3)存储器:

a)多级存储体系结构:高速缓存存储器、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b)主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c)RAM中的信息可以随机地读出和写入,计算机一旦断电,存放在RAM中的信息立即消失,不能恢复。

d)ROM只能读出信息,不能写入信息,在没有电源的情况下也能长期保存。

(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光笔、麦克风、摄像机、扫描仪等。

(5)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响、音箱等。

2、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标准库程序与服务性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语言处理程序:一般由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和相应的操作程序组成。

a.汇编程序(汇编系统)

输入的是汇编语言书写的源程序,输出的是用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

机器语言可直接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并运行。

b.编译程序(编译系统)

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面向过程的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语言处理程序。

高级语言面向用户;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面向硬件。

c.解释程序(解释系统)

高级语言程序的一种,将源语言编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解释一句后就提交一句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局,并不生成目标程序。(汇编语言和编译程序都生成目标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