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企业培训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升企业培训的有效性

作者:刘云雁周江涛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10期

摘要:企业培训是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培训的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企业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了改善培训有效性的几个具体做法,取得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企业培训有效性

一、企业概况

1.企业简介

北京电子工程总体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从事电子工程科学技术研究与设计的单位之一,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其它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多项,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拥有一支技术实力雄厚、工程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结合的高素质科研队伍,集中了系统工程设计、导航制导控制、通讯、计算机、光电、仿真、自动化测试、结构强度等专业的高科技研制力量,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省部级以上专家30人,博士导师5名、硕士导师25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控制科学与工程”、“飞行器设计”两个硕士与博士学位授予点。

2.员工结构

企业现有员工1400人,整体呈现“两高两多”的特点,即学历高、技术职务高,专业技术岗位人数多、35岁以下的青年人多。岗位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技术职务结构分别如下:

岗位结构:专业技术人员79.4%,管理人员15.4%,技能人员5.2%。

年龄结构:35岁以下46.8%,36-45岁占30.3%,46-55岁占19.6%,55岁以上占3.3%。

学历结构:博士10%,硕士41.8%,本科36.3%,本科以下11.9%。

职称结构:正高级11.1%,副高级32.2%,中级25.9%,初级10.4%,其他20.4%。

二、教育培训工作现状

1.学习型企业建设目标

我单位围绕创建创新型、学习型企业,开展全员素质工程建设,逐步构建“面向各种人才,针对不同岗位、区分不同梯次,采取全程多样教育”的“多元化”员工成才体系,倡导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人才,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员工终身教育培训理念。

2.多种途径开展培训交流

扎实开展创新管理、战略管理能力的培养,选派创新团队骨干成员赴国外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和体会先进国家的学术和技术氛围。选派优秀人员参加法国国际空间大学公派留学。建立专家授课制度,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及时掌握相关领域发展现状,提高科研人员的认知水平。开展了支部书记讲课交流制度,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如何赋予政治思想工作、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新内涵。

3.入职培训内容丰富

新员工入职培训为期两周,包括企业文化、科研基础知识介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拓展培训及参观、新员工入职培训考试等五个模块内容。使新员工了解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熟知相关规章制度、办事流程,认同、并践行“全局、奉献、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企业文化,激发其努力进取,加速转变角色、进入角色、胜任角色,初步树立“大设计师”的理念,融入“卓越绩效”氛围之中,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4.教育培训制度化

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修订了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办法规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的基本规范,规定了各类人员年度培训学时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培训组织机构,教育培训预算经费足额落实,积极构建职工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全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改善绩效,同时为员工创造职业发展机会。

5.基层培训有特色

充分调动研究室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两个研究室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把握教育培训这个基础性工作,最大限度地在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作用,走在研究室的前列。研究室A通过“四专四库”建设,即四专——专业发展委员会、专业发展团队、专业兴趣团队、专题攻关小组,四库——模型数据庫、试验数据库、商业秘密库、知识产权库,对所需要的知识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促进显性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和共享。研究室B建立了“四位一体”人才培育体系,即固化专业知识成果,铺垫成长土壤;借助老、中、青的传帮带力量,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增进型号间、专业间的多层次技术交流,拓宽知识结构的广度与深度;严格专业设计评审,利用集体智慧把控设计质量。

6.培训工作有计划有落实

每年结合经营管理目标、质量、职业健康、环境管理体系要求,针对不同岗位,统筹多元化人才培养,系统地分析培训需求,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包括领导干部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管理培训和入职上岗培训等四大类教育培训项目,分别适用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职工。全员教育培训工作,执行上级培训教育计划和单位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至2010年,全员年培训率达到80%以上,人均各类培训学习不少于48学时,2011至2012年,全年平均完成教育培训100余项、接受教育培训超过6000人次。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和员工参训学时逐年增加,形成了主动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拓展岗位技能良好氛围,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升。

三、企业培训存在问题分析

从企业特点、人员结构特点出发,遵循以需求、首要是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员工能力为核心、以行为与绩效改善为目标的原则,总结分析培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PDCA 循环改进。

1.培训计划系统性针对性不足

企业以高科技产品研究设计为核心,以研制生产保障为主体。专业技术覆盖面广,涉及预研、研制、生产、售后服务等全寿命周期的科研生产任务。从上述员工结构分布可以看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近90%,具备较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自我肯定意识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各专业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岗位要求不同、工作经历不同,对培训课程及其程度有不同需求。企业年度统一的培训计划不能满足差异化需求,应分专业、分层制订高契合度的年度培训计划。

2.企业发展急需和重点培训需加大力度

2012年以来,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的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科研生產任务成倍增加,导致人力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人工成本控制、干部管理等方面均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力资源风险序位迅速上升至第五位。如何快速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辨识风险,抓住急需的热点,进行培训开发及实施。企业员工两高两多的特点,35岁以下年轻员工比例是46.8%,分布于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创新思维,有活力,设计经验不足,管理知识及经验欠缺,由于人力资源紧张,毕业生短时间内进入角色是基层部门迫切的需求,因此持续改进重点培训项目,同时针对热点需求安排专题培训。

3.企业转型升级对管理团队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要求

随着国企改革深入,企业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变。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结合总体部的自身特点,深刻认识发展规律,既注重发展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与效益;既注重技术创新,更注重管理创新。努力推动从以技术驱动为主向以技术驱动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