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
这表明()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2.妖言容易引发损害国家统治稳定的叛乱,因而备受统治者重视。
秦代存在“行沃(同妖)律”甚至不惜兴起大狱,汉文帝废除诽谤妖盲之法,东汉统治者曾多次针对妖言案颁布赦令。
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A.国家统治坚持以妖言人罪B.全面废除关于妖言的法律C.统治者反省和慎重的态度D.政治制度受到鬼神论影响3.唐代盛行多种体育运动,其中徒步持杖打球的“步打球”(见下图),因危险系数相对较低、娱乐性强而备受男女喜爱。
诗人王建曾描写宫廷比赛的盛况:“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
”这折射出唐代()A.社会生活开放而丰富多彩B.外来娱乐文化已占据主导C.宫廷体育开始向民间扩展D.宫廷生活追求奢靡和享乐4.如表为明朝官方对常熟县人口的统计情况。
据表可知,明朝常熟县人口统计表A.专制统治导致了基层治理体系崩坏B.高产粮食作物引进促进了人口增长C.重农抑商促进了社会环境整体稳定D.赋税制度调整使户口登记沦为形式5.清代,在以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人口压力和边疆地区的人口引力的作用下,迅速增加的人口被强大的冲击波从中心地区甩向四面八方,辐射到边疆山区、海岛。
这一移民过程客观上A.解决了中心地区的人地矛盾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要求6.盐商是清代最有实力的商业集团,有人通过对两淮盐商实得、应得利润的估算,认为“徽商在两淮盐运业的实得利润,不到其应得利润的40%”,到道光咸丰年间,这些腰缠万贯的盐商就“突然销声匿迹了”。
其主要原因在于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7.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复兴国学”“对抗欧化”的国粹主义思潮,其代表人物往往认定中国文化史上与西方现代文化价值相符合的成分为中国的国粹。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题(历史)
2021-2022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题(历史)xx.11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考古资料对于先秦史的研究特别重要。
右图为河北省南杨庄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多年的陶蚕蛹,同时还出土了当时纺丝用的纺轮。
这一考古发掘可以证明A. 该地是我国蚕丝业的发源地B. 蚕丝业可以上溯到夏朝之前C. 丝、棉纺织品成为主要衣料D. 古代官营的丝织业发展起来2. 分封制是西周治理国家的重要政治制度。
下列关于分封制叙述正确的是A.周武王把全国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B.诸侯须承担为周天子缴纳赋税的义务C.分封制形成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局面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的改革中最终瓦解3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D.王室衰微的迹象开始出现4.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B.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C.“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5.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6.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B.削弱封国#权中央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D.削弱相权,加强皇权7.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A.宗主督护制B.三长制C.保甲制D.租调制8.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附详解)
2021-2022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9小题,共78.0分)1.“他对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
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
”此材料()A. 对拿破仑的评价具有片面性B. 主要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功绩C. 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活动D. 着重强调拿破仑的历史局限性2.欧洲人口由1650年的1.03亿增加到1900年的4.23亿;亚洲则由同期的2.53亿增加到8.57亿;非洲仅由1亿增加到1.2亿。
非洲人口增量不高,主要是由于该地区()A. 经济文化发展落后B. 奴隶贸易活动猖獗C. 社会秩序长期动荡D. 种植园经济的发达3.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
”这本书是()A. 《人民宪章》B. 《共产党宣言》C. 《法典》D. 《战争与和平》4.美国内战初,林肯只坚持“根据宪法原则”进行战争,而不提奴隶制存废之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和党内的激进派强烈要求扩大战争目标,主张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不少地方的群众也纷纷举行集会、游行,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解放黑奴。
于是,林肯政府审时度势,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由此可见,该宣言的发表()A. 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B. 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支持C. 顺应了国内进步力量的要求D. 扩大了南北内战的规模5.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刚进行了克里木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正忙于争夺欧洲霸权,美国正忙于内战,俄国正忙于1861年改革,都无暇顾及日本的事务和变革。
材料旨在说明日本()A. 内部危机四伏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崛起机会极佳D. 忙于进行侵略扩张6.“到了产业革命时期,过去被人看不起的工匠成为技术发明的主角,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尊敬……吸引了各阶层大批有才智的青年人投入到技术改进和技术发明的队伍里。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中原的音乐舞蹈不论动作、曲调还是词意表达,都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四夷乐舞"则反映人本来的生活状态与情趣,其内容大多是歌颂自然、生活和爱情,表现形式热烈奔放、真挚感人。
这反映出A.各地民俗融和宗法理念B.礼乐制度浸入主流文化C.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D.音乐舞蹈促进民族联系2.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很多人向政府上书,请求"使外国""开外国道"。
"宜西北万里,富昌长乐"成为一时流行的祝词。
材料说明A.大一统局面进一步巩固B.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社会热潮关联大政方针D.思想文化控制有所放松3.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描绘的是"卖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往来,引来妇女儿童争相购买的情形。
该作品可用来印证当时A.自然经济高度发达B.城乡交往趋于活跃C.坊市制度日臻成熟D.贸易流通形式丰富4.马戛尔尼访华时,看到中国的拦海造地,说∶"为了防止海水的冲洗,前面筑了一条三十尺高的土堤……我们怀疑花费这样大的力气搞出这么一小块土地是否合算。
"这反映出当时()A.沿海农业水平提高B.人地矛盾十分突出C.水利技术进步巨大D.中英文化存在差异5.下图为明代某知识分子的读书单。
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走向僵化B.科技落后于世界潮流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市井文化发展较缓慢6.晚清时期,地方疆吏办军工,都不是奉旨作为,而是事后奏报,疆吏能够自行其是。
据此可知A.汉族官僚地位上升B.地方自主权力扩大C.国家财政困难加剧D.列强渗透背后支持7.1911年11月2日,袁世凯指示刘承恩致信黎元洪,强调朝廷已下诏罪己,宣布立宪,开放党禁,禁止皇族干预国政,大家的目的差不多都已达到了。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答案1.程式诉讼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盛行的诉讼形式,程式诉讼分为法律审和裁判审两个阶段。
法律审阶段,由公法确定的执法官负责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和确定设用的诉讼程序:裁判审阶段,由当事人选择的审判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
据此可知,程式诉讼() [单选题] *A.体现了浓厚的近代民主化色彩B.削弱了政府对司法权的掌控C.使平民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D.兼具形式主义与灵活性的特征(正确答案)2.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迫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
“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了() [单选题] *社会生活实现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着资本主义发展C.欧洲民族意识加强和民族国家胜利(正确答案)D.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法国揭开序幕3.古代雅典的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就政治影响力而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因为在某个领域表现突出而被推荐来管理公共事务,也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属于某个特定阶层,而不是因为他本人的优秀而受到尊敬;没有一个贫穷但能给城市带来优良服务的人会由于身份微贱而被排斥在公共事务之外。
”其意在强调当时雅典注重()[单选题] *A消除公民间的贫富差距B.实现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正确答案)C.彰显个体的政治影响力D.突出公共利益至高无上的意识4.罗马法学家主张法律应以服务现实生活为目的,他们以个案决疑的原则与方式进行分析和说明,而不过于执着于法哲学问题。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大部分内容,尤其是罗马私法,是司法的产物,而非立法的产物。
这反映了罗马()。
[单选题] *A: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正确答案)B:推动罗马帝国发展C:贯彻了自然法原则D:缺乏立法者的影响5.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一直到民法大全,无不闪烁自然法的光芒,有人认为:罗马法,这一西方发展出来的最为精致的法律体系,把自然法包裹在其最深层的思想中,并以最高贵的术语引导它.这反映出() [单选题] *A.罗马法是世界最精致的法律体系B.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C.自然法是罗马法高度成熟的体现D.自然法贯穿在罗马法的历程中(正确答案)6.下图为古罗马庞贝古城壁画《花神芙罗拉》(约公元1世纪)。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六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C.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参考答案:C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办的高等学府,它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高潮时期稷下先生与学生多达一千余人。
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
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
“稷下学宫”的创办与发展反映了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现象的兴盛B.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C.儒家思想主导稷下之学D.齐国招贤纳士终成霸主参考答案:A根据材料可知稷下学宫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并且各学派都可自由发表见解,这说明稷下学宫是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故A正确。
稷下学宫是一所官办学校,不是私学,故B错误。
虽然材料中提到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但这不能说明稷下学宫就是儒家思想主导,故C错误。
材料主要说明了稷下学宫是一个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与齐国招贤纳士终成霸主关系不大,故D错误。
3. 美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D略4. 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参考答案:B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国民大革命。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邯郸市高一年级六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5*30=45分)1.考古学证明,距今约5000年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时期,万邦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等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起源多元化特点B.祭祀之礼源于龙山文化时C.古代中国天文学非常发达D.从部落到国家的发展趋势2.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3.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目的是A.维护周的统治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4.人们一直认为家谱起于宋代,其实家谱的雏形在殷商卜辞世系关系中就有所反映,隋唐以前,家谱修撰已相当发达,大量家谱书籍问世,只是大多未留传后世。
这表明我国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长期存在C.封建家长制盛行D.家谱文化博大精深5.“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6.商鞅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是为了确保以君主专制为轴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且希望以此控制社会财富的流通,从而达到垄断物质资源配置的权力。
下列措施能实现其意图的是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C.废井田,开阡陌D.在全国普遍推行县制7.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历史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阶段测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题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题,共48分)1.在安徽境内,有与“王朝文明”紧密关联的禹会村遗址。
考古专家介绍,根据考古新发现,可以推测该处有大量龙山文化遗迹散布。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该遗址出土有()A.饲养猪和狗B.磨制石器C.蛋壳陶残片D.精美玉器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治理较为集中;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管理出现急剧政治变革,出现了“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的局面。
这一变化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铁制农具得到普及 B.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C.形成官僚政治制度D.实行分类登记的户籍制度3.607年,隋炀帝把城门、尚食、尚药、御府、殿内五局移出门下省,成立殿内省;负责下行文书用印的符玺局继续保留;设立给事郎,“置员四人,从五品,省读奏案”,专门负责上行文书奏案的审议。
这些举措()A.使三省六部的运作机制完备B.体现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C.解决了国家政令不通的问题D.有利于国家治理效率的提升4.如图为元朝中国对外联系的交通分布概况。
这一时期()A.是“海上丝绸之路”巅峰B.造纸术意外传到阿拉伯地区C.蒙古西征促进了交通发展D.急递铺便利了民间商业活动5.古代某位思想家曾提出:“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
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下列思想主张中同属于该思想家的是()A.“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B.“存天理,灭人欲”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工商皆本”6.明仁宗、宣宗之时,杨士奇虽主持阁务,却没有首辅之称。
嘉靖至万历时,首辅与次辅、群辅有了极大差别。
张璁为首辅,事多专断。
夏言为首辅,其他阁臣“恂恂若属吏然,不敢少龃龉”。
“首辅”的出现()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C.使内阁比肩宰相属官众多D.首辅握有法定的行政权7.19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市场上的丝茶价格是由中国决定的;70年代后,中国的销售价格和数量都追随世界经济景气的变幻而波动;至80、90年代,华丝的价格完全由纽约、伦敦、里昂的丝价决定,华茶的价格则完全由伦敦标价决定。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新高考四调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衡水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四调考试试卷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巻(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小題,每小题2分,共4分,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墓莽出土情祝,表中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等级观念逐渐产生B.氏族成员经济待遇的差异C.劳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D.私人占有财务和商品交换2.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上的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1300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投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将该事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 B.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3.据《春秋》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聘了6次,向齐、晋等国朝聘30次;滕、薛等国朝聘鲁国超过30次。
相反,周桓王在位二十多年,曾五聘于鲁。
这些现象突出反映了A.鲁国在封国中的地位举足轻重B.周王室的影响力已不复存在C.朝聘成为维护礼乐秩序的手段D.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4.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置犍为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从其俗以长之”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
这些措施A.说明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体现出王国问题更加严重C.有利于汉代疆域的拓展D.反映出贵族政治再次复兴5.从隋至元“大运河线路的延长以及从人字形到南北贯通的一字形的改变,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
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发展A.解决了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B.带动沿岸出现新的生产关系C.与政治中心的转移密切相关D.连接南北区域促进文化趋同6.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儒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7.明初,政府在江南地区大量设立官田。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
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
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2.据东汉《曹全碑》记载,曹氏家族从曹敏至曹全历五代,几乎全以孝廉入仕,从县令起步,逐步高升;曹氏族人“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叶分布,所在为雄"。
这一现象反映出A.地方势力膨胀动摇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C.自上而下的选拔机制遭破坏 D.察举制度在实施中弊端显现3.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这些记述体现出A. 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B. 尊宗敬祖的宗法观念C. 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D. 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4. 清代前期安徽人即有“漂广东”“发洋财”的说法,“广东洋货沽来,鬻于他省,利息厚大,但洋面风波最险,即谚云所谓‘飘洋'者”。
这表明,当时A.内陆地区的外贸成本增加B.清政府鼓励发展外贸经济C.徽商主导了长途贩运贸易D.社会上崇洋风气日渐盛行5. 有历史学家曾提出,研究历史要坚持“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时代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必须6.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炼冶金焦之烟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探采;如无自行探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国民为限。
专题12 2021高考新题型最新应用文写作20篇-2021年高考新题型应用文定点训练及最新写作训练
2021新题型高考最新应用文写作20篇1.(山东省济南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假如你是李华,你的英国笔友Penny为了完成一篇题为The meanings of colors in different cultures的论文,写信询问你中国文化中颜色代表的含义。
请你写信回复她的问题,并提供具体的例子。
注意:1.写作词数应为80左右;2.开头和结尾已写好,不计人总数;3.请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作答。
Dear Penny,How is everything going these day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ne possible version】Dear Penny,How is everything going these days? In response to your questions, I am more than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wo of the most symbolic colors in China. Without doubt, the first one is red, a symbol of joy and celebration. Therefore, it is traditional for Chinese brides to wear a red wedding dress. In addition, white is conventionally associated with sadness, usually seen at the funerals. However, as time changes, white can also signify purity. That's why many brides wear white in their wedding ceremonies, as is often the case in your country.Hopefully my introduction to colors in China is of great value for your essay. Wish you all the best.2(山东省莱芜一中高三1月英语)假定你是李华, 你的美国笔友Tom得知你校上月举办了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 发邮件向你询问相关情况。
精品解析:河北省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秦灭六国,二世而亡,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朋溃,而秦亡为其最后之一幕。
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却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西汉“封建”思想的复活A. 属于“汉承秦制”的产物B. 与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有关C. 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D. 削弱了察举选官的客观性2. 780年,唐德宗颁行两税法,“以尚书度支总统焉”。
严厉规定在黜陟使定税后,地方官吏若擅自征税,“加率一钱一物,州府长吏并同在(枉)法计赃”。
朝廷还以设在各地的巡院官员充任两税使,在各州县分设监院机构,负责监督各地的两税征收及其他财政事宜。
上述举措A. 旨在强化唐朝中央对财权的控制B. 表明唐朝中央政府被迫下放财权C. 使国家财政审核权与行政权分离D. 导致地方政府丧失了独立财政权3. 黄宗羲主张把工商业提高到与农业同等重要的“本”的位置。
他曾借先王之口将除布帛之外的“为佛而货”“为巫而货”“为倡优而货”“为奇技淫巧而货”等不切合民用的行为视为末业,原因在于这些行为违背了“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的原则。
这表明,黄宗羲A. 肯定了人欲望的合理性B. 以“礼治”为标准划分“本”与“末”C. 主张抑制工商游食之民D. 预见到商业发展对社会秩序的冲击4. 下图是188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兴办铁路》。
画面上方的电线杆与铁轨向远方延伸;下方是几组百姓,他们或推车,或挑担,或驻足路旁翘首观望。
报刊配文有:“……上与下利赖无算,窃不禁拭目俟之矣。
”由此可知,图画作者A. 看到了洋务运动面临的巨大阻力B. 认可当时盛行的实业救国思潮C. 认为清政府应加大学习西方力度D. 对政府兴建铁路充满殷切期望5. 下表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后体育发展模式的调整。
这一调整时间体育发展模式20世纪80年代在“竞技体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指引下,实行国家体委集中统一的领导,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适度超前于群众体育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的《国家体委关于体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的意见》确立竞技体育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符合现代竞技运动发展规律的国家办和社会办相结合的运行体制。
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全国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合考试(II卷)历史试题 PDF版
D.增强了古代制
3.图 2 是一组甘肃河西地区魏晋古墓的壁画。这组作品反映出当时河西地区
第 1 页(共 12 页)
采桑图
耕种图
牧羊图
图2
A.丝织业领先于全国
B.家庭经济农牧互补
C.社会生产多元并存
D.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4.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制,授田的男丁每年须缴纳粟二石,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不去服
役可纳绢或布代役。这种课征平均占当时农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一做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并说明其时代
价值。(11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 分) 材料
美国学者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写道:“工业革命改变了欧洲和世界的面貌。”
人人以自由生活为第一义”,建设“平民的道德”,面向全体国民、追求“平民人格”的实现
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理念;从“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出发,主张德育应当从儿童的生活经
验出发,尊重和发挥儿童的道德自主性,“要知道处处有德育的机会,事事有德的意思,正
不如到特定的地方去寻求”。这表明人们关于德育模式的主张,渐渐由伦理知识本位转向了
A.强化了人身依附关系
B.消除了重敛人民的弊病
C.遏止了土地兼并现象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5.1071 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
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
意在强调
A.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B.士大夫应为改革时弊效力
D.建构稳定和谐的礼乐秩序
河北省定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
河北省定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广东省六校联考)《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
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2.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B.浇灌工具用于农业生产C.筒车已经用于农业浇灌D.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3.(2016·吉林省五校联考)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
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A.趋利避害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D.扬长避短4.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供应肥料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 )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5.(2016·洛阳期中)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头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展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夫的赋税负担6.(2016·湛江调研)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进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 )A.脆弱性 B.封闭性 C.再生性 D.落后性7.中国古代创造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宏志中学2021-2022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备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增强秦国国力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3.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
”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4.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 )。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赘:男方到女方落户)。
”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 )。
①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②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③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④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D.②③④6.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7.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如图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古代早期A.政治中心不断向西推进B.经济重心已有南移之势C.空间差别导致文化迥异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空间2.春秋时期,秦武公“伐邦、冀戎,初县之”;晋文公在新兼并的土地上置县,以“异姓之能,掌其远官”。
这些“县”的设置A.增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地方管理体制的变革C.维护了传统贵族韵致治利益D.加剧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3.秦国商鞅实行军功授爵制度,其中规定:有爵位之人可以具有升官、抵罪和免除徭役的资格,如无爵位“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
该制度A.确立了新的等级秩序B.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C.提高了平民参政的热情D.表明宗法制根深蒂固4.西汉初年,儒生陆贾总结秦朝灭亡以及先秦政治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作《新语》12篇,主张“行仁义,法先圣”,同时强调人主必须无为,受到汉高祖刘邦极大赞赏。
陆贾的思想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B.丰富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学说C.促使汉初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D.为独尊儒术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5.220年,魏王曹丕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
这一政策意在A.巩固门阀士族势力B.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C.将选官权收归中央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6.“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也“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下发“堂贴”。
“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A.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B.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C.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D.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7.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
这表明朱熹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8.美国学者包弼德指出,作为一个描述社会成分的术语,“士”在唐代的多数时间里可以被译为“世家大族”,在北宋可以译为“文官家族”。
该观点的依据是,唐宋之际A.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B.政局日益趋向于动荡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D.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9.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这说明元朝A.对外贸易成重要财政来源B.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D.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10.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
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11.明人薛论道以十二首《题钱》诗讥讽当时世风:“人为你生烦惹恼,人为你梦扰魂劳,人为你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
细思量多少英豪,铜臭明知是祸由,一个个因它丧了。
”这反映了A.现实主义文风为士人所推崇B.逐利思想取代了传统义利观C.社会风气败坏导致社会动荡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12.下图是经济学家刘逛关于清代人均GDP的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GDP 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
”对产生这一趋势特点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列强的经济掠夺C.封建赋税盘剥沉重D.人口的快速增长13.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
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14.1882-1883年,胡雪岩收购了上海市场约64%的生丝,企图垄断对欧洲的生丝贸易。
1883年,意大利生丝丰收,足以解决欧洲需求,洋行拒绝收购上海所有的生丝原料,导致胡雪岩破产。
这反映出A.生丝贸易战重挫了中国的经济B.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差距拉大C.中外贸易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举步维艰15.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局限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主要是看重他A.领导太平军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C.最早进行“师夷”设想并实践D.大力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16.清同治八年,奕訢上奏指出:从前各国条约,“最难措手者,惟‘中国如有施恩利益,各国一体均沾’等语”。
光绪年间,曾纪泽进一步指出,“中国与各国立约,所急欲删改者,惟‘一国倘有利益之事,各国一体均沾’之语,最不合西洋公法”。
这表明清朝部分官员A.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B.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D.外交观念逐步近代化17.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强制剪辫法令。
但据1912年2月一期《申报》报道:“近来无知乡愚,惑于谣言,死命保留猪尾。
又虑上街购物,或被巡士断送,以致屏迹城市,蛰居不出者,十室而九。
”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上层变革与底层民众间的冲突B.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官方到民间积极推进风俗革新D.革命的进程严重影响城乡经济18.1920年9月,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若不经过阶级战争,若不经过劳动阶级占领权力阶级地位的时代,德谟克拉西(即民主)必然永远是资产阶级的专有物,也就是资产阶级永远把持政权抵制劳动阶级的利器。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
”这表明他主张A.中国共产党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真正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运动D.改造中国必须走马克思主义指引的道路19.学者方克立在继承与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学术研究需“马魂、中体、西用”之说,即“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精神指导原则,“中体”强调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不是精神指导原则),“西用”则强调对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的学习与借鉴。
对此理念理解最准确的是,学术研究要A.坚持理论自信与民族自信B.具有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C.传统文化是现代学术之源泉D.三学合一,重视综合创新20.如图是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军事路线图。
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军队从广东沿海打到了江宁B.太平军从广西桂林一路挥师东进C.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D.解放军渡过长江已兵临南京城下21.1928年,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向中华、荧昌几家火柴厂提出建议进行合并。
他在私信中说:“我这种努力并非出于自私,因为我想,只有用这样的组织手段,我们才能真正地发展和保护我们的民族工业。
”他的建议A.利于走出经济大萧条困境B.推动民族产业集团化到来C.导致政府的经济职权削弱D.直面外资企业的严峻挑战2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对地主阶级等一切反动阶级和派别实行专政;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一切工矿企业,否认外债和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保障八小时工作制;没收地主阶级军阀豪绅的一切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和红军兵士。
”这表明苏维埃政府A.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B.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C.坚决奉行“一边倒”方针D.大力推行土地公有制度23.计量史学就是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
导致下图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日益加强B.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C.中央苏区面积扩大、人口增长D.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24.下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
这一变化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促使国共两党走向合作D.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25.1939年9月19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县各级组织纲要》,实行“新县制”。
该文件规定“县为地方自治单位”,县长必须为国民党员;“县以下为乡(镇),乡(镇)内之编制为保甲”。
由此可知,“新县制”A.标志着保甲制度正式确立B.降低了普通民众税费负担C.意在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控制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6.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五四”指示:解决土地问题“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环节”;“坚决拥护群众从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
”该指示A.延续了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适应了民主革命形势的变化D.意图彻底消灭农村的封建势力27.新中国成立之初,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风气治理运动,将“除旧与布新”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方向与目标,扫除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在全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社会风气。
其主要目的在于A.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B.适应政治经济建设需要C.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D.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8.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
这表明当时我国A.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B.摆脱了美国的经济封锁C.提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29.周恩来在评论某次国际会议时认为:“它的成就对于巩固世界和平与安全,首先是巩固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并为进一步协商解决其他重大国际问题开辟了道路。
”新中国在此次会议上A.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倡导不结盟的外交政策C.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D.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30.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调整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
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
这些举措A.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B.扭转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D.调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31.中央曾在一份文件中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