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5种异常现象分析

合集下载

二沉池漂浮污泥的原因

二沉池漂浮污泥的原因

二沉池漂浮污泥的原因二沉池漂浮污泥的原因污泥漂浮现象出现在二沉池,但只有20%的可能性来自二沉池本身,有90%以上是来自好氧池和系统工艺指标的控制。

针对二沉池浮泥的性状,对好氧池的温度、PH值和系统进水的营养比例和毒物含量进行检测。

对好氧池的温度和PH值进行离线检测和校订,核定差值,分别对系统进水和好氧池上清液的COD、氨氮、磷进行化验。

1、温度波动的影响:活性污泥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5℃,在其范围内温度升高,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化反应速度加快,通常每升高10℃,生化反应速率增加1倍(水污染控制工程-高廷跃、顾国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当好氧池的温度超过35℃时,污泥絮体开始破坏,沉淀性能转差;当温度超过40℃,原生动物消失,出水浑浊;当温度超过45℃时,分散絮体占优势,沉淀性能严重恶化,大量污泥漂浮在二沉池表面上,形成较厚的污泥层。

水温过低也同样会导致污泥活性降低,分解有机物耗时增加,体现在二沉池活性污泥集团上扬,细小颗粒流出出水堰,有机物分解不完全,出水浑浊。

2、PH 值: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保持最适宜的PH值(6.5~8.5)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好氧池混合液PH值达到9,原生动物将有活跃转变为呆滞,菌胶团粘性物质解体,活性污泥结构遭到破坏,处理效果显著下降;如果好氧池混合液的PH值低于6.5时,酸性的环境不利于细菌和原生动物的生长,尤其对菌胶团不利,受到PH值冲击的污泥解体甚至死亡,结构松散不易沉淀,二沉池出现大量浮泥现象,PH 值越低(或越高)污泥活性受影响越严重,上浮污泥越多。

3、污泥中毒:当酚类物质在500mg/l以下时,可被微生物分解,当超过1000mg/l即对微生物有抑制和杀害作用,使细胞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及菌体内的酶变质而失去活性。

活性污泥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和抑制后,正常代谢受到影响,导致部分外围活性污泥死亡,随即解体部分溶解到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发生污泥中毒后原生动物消失,同时伴有出水夹带悬浮颗粒,COD升高。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及对策

一、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1、污泥腐化:现象:活性污泥呈灰黑色、污泥发生厌氧反响,污泥中出现硫细菌,出水水质恶化;原因:1) 负荷量增高;2) 曝气缺乏;3) 工业废水的流入等;对策:1) 控制负荷量;2) 增大曝气量;3) 切断或控制工业废水的流入。

2、污泥上浮:现象:污泥沉淀30~60分钟后呈层状上浮,多发生在夏季;原因:硝化作用导致在二沉池中被复原成N2,引起污泥上浮;对策:1) 减少污泥在二沉池的HRT;2) 减少曝气量。

3、污泥解体:现象:在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微小絮体,出水透明度下降;原因:污泥解体;曝气过度;负荷下降,活性污泥自身氧化过度;对策:减少曝气;增大负荷量。

4、泥水界面不明显:原因: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流入,使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污泥形成的絮体性能较差;对策:降低负荷;增大回流量以提高曝气池中的MLSS,降低F/M值。

5、污泥膨胀:是指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在二沉池中不能正常沉淀下来,SVI异常增高,可达400以上。

1) 因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导致的丝状菌性膨胀;主要是由于丝状菌异常增殖而引起的,主要的丝状菌有:球衣菌属、贝氏硫细菌、以及正常活性污泥中的某些丝状菌如芽孢杆菌属等、某些霉菌;(1) 污泥膨胀理论:①低F/M比〔即低基质浓度〕引起的营养缺乏型膨胀;②低溶解氧浓度引起的溶解氧缺乏型膨胀;③高H2S浓度引起的硫细菌型膨胀。

活性污泥中存在着两大类群微生物,一是菌胶团细菌;一是丝状菌。

二者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在低基质浓度下,丝状菌的生长速率要高于菌胶团细菌;而在高基质浓度条件下,菌胶团细菌的生长速率那么要高于丝状菌。

在常规的活性污泥系统中,由于需要获得较高的出水水质,即至少在曝气池的出口处要求其中的有机物浓度要到达很低水平,即维持在很低的基质浓度,因此常常会引起丝状菌的生长占优,而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问题。

(3) 污泥膨胀的对策①临时控制措施:a. 污泥助沉法:①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絮凝性,投加絮凝剂如:硫酸铝等;②改善、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密实性,投加粘土、消石灰等;b. 灭菌法:①杀灭丝状菌,如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等的药剂;②投加硫酸铜,可控制有球衣菌引起的膨胀。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

活性污泥系统的常见异常现象与对策一、污泥上浮原因分析焦化废水处理调试期间,工艺采用A/O/O,在曝气池,二沉池存在污泥上浮原因分析1、有可能曝气量太大,使活性污泥颗粒不能充分絮凝成菌胶团,被打散,从而上浮。

2、有可能是厌氧发酵是造成积泥而上浮3、水质太差引起丝状膨胀,4、水温较低污泥负荷太高导致非丝状菌膨胀5、也有可能二沉池中反硝化生成氮气是污泥上浮综合以上有可能是1、3、5建议:控制曝气量,调整PH值,增加厌氧的停留时间,或者重新改造吧二、污泥解体后怎么办?1、废水中存在难生化的新污染物,有毒性物质的可能,确定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是否高出生物降解的可能,已经形成抑制。

容积负荷不低,生活污水也没有这么高的负荷,不能成级数的增加。

2、冬季运行温度较低,营养盐N/P的控制。

控制进水浓度,楼上说的很好,闷它一段时间。

3、控制ph.4、水浓度偏高,建议画出水解酸化部分,正要厌氧停留时间不能保证。

再确定原因后再讨论污泥的增加,可能不会解决真正的问题。

检测出水进水的主要的污染物浓度。

很可能是这方面的原因。

泡沫的问题,可能就是生物性解体泡沫,污泥持续的解体,还会出现。

气浮的效果不好,可能是气浮的运行有问题,或者是污泥解体残体不多,已经完全的无机化,但是控制好药剂的投加,是可以去掉的。

水质混浊、絮体解散,处理效果降低既是污泥解体现象,运行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污泥中毒,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污泥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

多数情况下为污水事故性排放所造成,应在生产中予以克服,或局部进行预处理;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污泥多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污泥解体,进一步污泥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

此时,应调整曝气量,或只运行部分曝气池。

三、解决污泥膨胀的方法在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各种废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怕曝气池活性污泥致毒、活性受到抑制产生的微生物性质和类群的改变,有些微生物(如丝状菌)的过量增长形成泡沫或浮渣,以及运行时机械应力、挟裹气论等出现活性污泥比重降低而上浮。

好氧池、二沉池异常及解决办法

好氧池、二沉池异常及解决办法

目录1、好氧池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出现? (1)2、二沉池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出现? (1)3、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时为什么会出现上清液清澈但是COD高的现象? (2)4、厌氧池出水混浊是什么原因? (2)5、二沉池出现细碎污泥翻滚、浑浊现象的原因? (2)6、二沉池出现浮渣浮泥现象的原因? (2)7、好氧池溶解氧不足的原因? (3)8、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 (3)9、好氧池出现污泥解体、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现象的原因? (3)10、好氧池有大量泡沫出现的原因? (3)11、好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原因? (4)12、厌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原因? (4)13、好氧池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细碎污泥翻滚难沉降的原因? (4)14、厌氧池脉冲出水悬浮物(污泥)多如何解决? (5)15、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如何解决? (5)1、好氧池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出现?①好氧污泥发黑或者发白(溶解氧低或者过高)②好氧池上清液混浊(污泥吸附性能变差或者溶解氧过高导致污泥解体、溶解氧过低有机物未能氧化掉)③从二沉池回流的污泥泡沫变黏稠(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反硝化后活性变差)④好氧池泡沫增多(通过泡沫颜色、黏稠情况来判断是污泥本身发生变化造成的还是生产中添加的物质造成的)⑤好氧池去除率下降(具体分析原因:污泥活性情况、污泥负荷、溶解氧、污泥浓度、水温等)⑥好氧池污泥膨胀(通过加大排泥和调整营养料投加来控制,稳定进水量,保证溶解氧的充足和适合的水温)⑦好氧污泥做沉降比时上清液混浊细碎泥多(污泥负荷过高或者污泥解体,镜检污泥结构松散,菌胶团瘦小)⑧好氧微生物变少,结构松散,菌胶团瘦少(负荷过低或者过高、溶解氧不足、发生污泥膨胀、营养料不足)⑨好氧池溶解氧长期偏高而出水混浊且COD高(污泥负荷长期偏低,污泥解体、菌胶团被氧化,不消耗氧气)⑩污泥老化(导致污泥老化原因有泥龄长、负荷低等,污泥老化使出水变差,细碎泥、轮虫多,耗氧量增加)2、二沉池会有哪些异常现象出现?①出现浮渣浮泥(污泥老化或者污泥龄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②出水混浊,COD高,发臭(好氧池溶解氧不足,好氧池停留时间短)③出水混浊,COD不是很高,细碎污泥多(好氧池溶解氧充足,污泥负荷小,污泥老化)④出水混浊,COD高,细碎污泥多(好氧池溶解氧不足,污泥老化,污泥负荷大)⑤出水清澈,COD高(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现象)⑥细碎污泥翻滚(好氧池污泥出现问题,建议增加营养料,调整合适的污泥龄)⑦二沉池泥层过高(好氧池出现污泥膨胀现象或者回流比小)⑧二沉池水面冒气泡(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⑨回流污泥发黑发臭带黏稠状(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回流比小)⑩出水色度变深(物化效果变差、厌氧池效果变差或者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现象)3、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时为什么会出现上清液清澈但是COD高的现象?①丝状菌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大量的丝状菌有网捕作用,所以上清液清澈②丝状菌大量伸出菌胶团外,阻隔了菌胶团得到充足的氧气,未能将有机物氧化转化成无机物③菌胶团得不到充足的氧气,繁殖活动减少,菌胶团变得瘦小,活性下降4、厌氧池出水混浊是什么原因?①厌氧池污泥负荷过高②初沉池出水悬浮物多③厌氧池污泥浓度过高④厌氧池营养料不均衡⑤厌氧池进水水温过高5、二沉池出现细碎污泥翻滚、浑浊现象的原因?①好氧池污泥负荷过小,曝气过量,污泥自身氧化,导致污泥絮凝性变差,污泥结构分散(水混浊而悬浮物多)②好氧池污泥负荷过大,溶解氧不足,污泥吸附性能变差,有机物未能完全分解掉③二沉池负荷过高,或二沉池配水不均匀出现重力流现象,局部流速过快将污泥带起④二沉池回流比过大,二沉池泥层过低,水流搅动泥层过大(此原因占少)⑤好氧池污泥排放量过大导致好氧池污泥龄过短,新合成的污泥絮体难以沉降(水清澈而悬浮物多)⑥好氧池污泥龄过长,污泥老化⑦好氧池污泥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N、P比例过高)⑧好氧池污泥发生污泥膨胀现象,沉降性差、二沉池泥层高,水流将污泥带出(SVI 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此情况)⑨好氧池污水中氨氮含量过高6、二沉池出现浮渣浮泥现象的原因?①二沉池回流比小,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厌氧反硝化后被气体携带上浮②好氧池进入大量物化污泥和厌氧污泥,由于部分不能转化为好氧污泥变为浮渣排出系统③好氧池污泥腐败变质④好氧池泡沫多,与污泥/悬浮物等混合后到二沉池上浮⑤好氧池污泥浓度低(污泥负荷高)或者溶解氧过高(有可能)⑥好氧池污泥老化或者泥龄过短,絮凝性差,COD去除率和处理效果差7、好氧池溶解氧不足的原因?①好氧池污泥浓度上升较快或者污泥老化导致耗氧量增加②厌氧池出水悬浮物很多,进入好氧池后消耗大量的溶解氧③鼓风机出现故障停止运行或风机压力不够(出现此情况较少)④厌氧池出水COD突然升高很多,或进水突然增大,冲击负荷大,导致好氧池负荷变大⑤曝气头损坏或堵塞比较严重,好氧池泡沫多8、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的原因?①好氧池溶解氧长期偏低或者长期偏高(有可能)②原水或厌氧出水的硫化物含量过高导致硫细菌大量繁殖③好氧池负荷长期偏低或偏高④好氧池水温偏高⑤营养料不均衡或缺乏营养(N、P偏低)⑥进水pH值问题⑦好氧池污泥的泥龄过长,耗氧量增加导致溶解氧不足9、好氧池出现污泥解体、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现象的原因?①好氧池污泥负荷小,曝气过量,污泥自身氧化,污泥絮凝性变差,污泥结构松散(清澈,细碎泥多,COD不高)②好氧池污泥负荷过大,污泥吸附性能变差,有机物未能完全分解掉,镜检污泥结构散(混浊,不透明,COD高)③好氧池污泥排放量过大导致好氧池污泥龄过短(SVI值在70~120适宜,在此范围内二沉池细碎污泥少)④好氧池进水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污泥老化,泥龄长(混浊,有细碎泥,COD偏高,镜检轮虫很多)⑤好氧池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N、P偏低)10、好氧池有大量泡沫出现的原因?①原水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成分(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物质所至,泡沫为白色,气泡细小,轻且不带黏性)②新安装曝气头后产生的微小气泡所至(短期影响)③微生物繁殖中产生大量脂类物质或微生物(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活动所至,泡沫为泥色,气泡大,带黏性)④污泥反硝化泡沫(好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反硝化后产生的泡沫带黏稠,泥色)11、好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原因?①好氧池污泥老化,泥龄长②好氧池污泥负荷高,泥龄短,回流量大,停留时间短③好氧池污泥负荷低,溶解氧长期偏高导致污泥自身氧化(去除率低,溶解氧高),细碎污泥多,活性好的污泥少④好氧池溶解氧不足⑤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N、P比例过高)⑥厌氧池COD去除率低,厌氧水解效果差,出水COD浓度过高⑦原水含有有毒物质,污泥中毒⑧无机盐累积值超过规定范围⑨好氧池冲击负荷大或者好氧池出现污泥膨胀现象12、厌氧池COD去除率低的原因?①厌氧池污泥浓度不足(向厌氧池回生化泥)②厌氧池进入大量物化污泥(无机物占多数)③厌氧池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④水温超过厌氧微生物适应的范围(超过40℃)⑤进水pH超过10.5或者低于6.5⑥厌氧池停留时间过短难以到达厌氧水解状态(设计问题)⑦ 进入有毒物质13、好氧池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细碎污泥翻滚难沉降的原因?① 好氧池污泥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②好氧池污泥负荷过高(二沉池出水混浊,COD高,好氧池泥水沉淀后上清液后细碎污泥,混浊)③好氧池污泥负荷过低,曝气过度,污泥自身氧化后产生的细碎污泥(好氧池COD 去除率低,出水COD高)④好氧池污泥负荷过低,污泥停留时间长、曝气过度导致污泥絮凝性差(污泥结构松散但COD去除率高或不低)14、厌氧池脉冲出水悬浮物(污泥)多如何解决?①控制好初沉池物化污泥进入厌氧池(必须)②在厌氧池顶部增加虹吸排泥管(不建议排厌氧底部污泥)③向厌氧池投加聚丙或聚铝④减少进水量或者排放厌氧池底部污泥15、好氧池发生污泥膨胀现象如何解决?①先加大排泥解决沉淀效果差问题,改善后再提升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②加大好氧池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龄(严重时要坚持两个月左右)③控制水温在合适范围内,稳定进水量,保持好氧池有充足的溶解氧(必须)④加大好氧池营养料投加⑤如果二沉池泥层高可加大回流量、调节各二沉池进水量或投加聚铝聚丙(临时控制措施)。

关于二沉池的详解

关于二沉池的详解

关于二沉池的详解导读: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1、二次池的概念及作用(1)二沉池的定义按照在污水处理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沉淀池可分为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两种。

初次沉淀池一般设置在污水处理厂的沉砂池之后、曝气池之前,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曝气池之后、深度处理或排放之前。

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必须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达标处理水才能排放,同时还要为生物处理设施提供一定浓度的回流污泥或一定量的处理水,因此二沉池的工作性能对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果有直接关系。

二沉池的型式有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等。

(2)二次池的作用二沉池的作用是泥水分离使经过生物处理的混合液澄清,同时对混合液中的污泥进行浓缩。

二沉池是污水生物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起着保证出水水质悬浮物含量合格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二沉池设置得不合理,即使生物处理的效果很好,混合液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已经很少,混合液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的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仍有可能不合格。

如果污泥浓缩效果不好,回流到曝气池的微生物量就难以保证,曝气混合液浓度的降低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进而影响出水水质。

2、二沉池的分类及要求(1)二次沉淀池的设置要求1)水力负荷一般为0.5—1.8m3/(m2·h),处理工业废水时,活性污泥中有机物比例较大,曝气池混合液的SVI偏高,与其配套的二沉池宜采用较低的表面水力负荷。

2)为保证污泥能在二沉池得到足够的浓缩,以便供给曝气池所需浓度的回流污泥,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为150kg/(m2·d),斜管(板)二沉池的固体表面负荷可扩大到192kg/(m²·d)。

污泥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污泥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

偏低负荷下出现的树枝状胶团杆菌
体内有硫颗粒蓄积的白硫丝菌:废水中有硫化物 存在,为产生恶臭之标志性微生物
轻微污泥膨胀之微生物相:1为吸管虫 2为丝状微生物缠绕松散的菌胶团
冲击负荷下微生物相:1为分散状细菌, 2为已死亡之纤毛虫
低负荷下微生物相 箭头为正在摄取食物的纤毛虫
长期处于超高负荷下微生物相:1为数量与密度 均高分散状细菌;2为菌胶团处于厌氧状态

表1 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
二沉池泥面过高
丝状菌未过量生长, MLSS值过高
增加排泥
二沉池表面积累 一层解絮污泥
微型生物死亡,污泥解 停止进水,排泥后
絮,出水水质恶化, 投加营养,有可能
COD、BOD上升,进 引进生活污水使污
水中有毒物浓度过高或 泥复壮或引进新污
PH值异常
泥菌种
表1 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
表1 污泥性状异常及其分析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 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其 他症状参照膨胀对 策
进水PH值过低,曝气 池PH≤6,丝状菌大 提高进水PH值 量生成
沉淀池局部积泥厌氧,
沉淀池有大块黑 色污泥上浮
产生了CH4、CO2, 气泡附于泥粒使之上 浮,出水氨氮往往较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 排泥后在死角区用 压缩空气冲或清洗
适当负荷下但开始有恶臭之微生物相1为轮虫;2为钟形 虫;3为变形虫;4为膜带虫;5为白硫丝菌
适当负荷下之微生物相:1为顠体虫;2为轮虫
解决对策
SS升高
二沉池池表有一层浮泥, 污泥中毒;污泥膨胀
污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壮
排泥不足,MLSS过高
二沉池积泥,发生反硝化 或腐败
见膨胀对策 增加排泥量

(整理)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整理)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在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异常情况,使污泥随二沉池出水流失,处理效果降低。

下面介绍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升,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要是大量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繁殖,使污泥松散、密度降低所致。

其次,真菌的繁殖也会引起污泥膨胀,也有由于污泥中结合水异常增多导致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

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较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

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同,菌胶团要求较多的氧(至少0.5mg/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菌(如球衣球)在低于0.1mg/L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

所以在供氧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量繁殖。

对于毒物的抵抗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别,如对氯的抵抗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

菌胶团生长适宜的pH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值等于4.5-6.5之间生长良好,所以pH值稍低时,菌胶团生长受到抑制,而真菌的数量则可能大大增加。

根据上海城市污水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

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上)宜于生长繁殖,可引起污泥膨胀。

因此,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pH值较低情况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胀。

此外,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引起污泥膨胀。

排泥不畅则引起结合水性污泥膨胀。

由此可见,为防止污泥膨胀后,解决的办法可针对引起膨胀的原因采取措施。

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气量,或降低水温,减轻负荷,或适当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当提高MLSS值,以调整负荷,必要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节pH;若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铁,促进凝聚,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异常现象及其防止措施

活性污泥法运转中的异样现象及其防备举措活性污泥法运转中的异样现象及其防备举措在运转中,有时会出现异样状况,使污泥随二沉池出水流失,办理成效降低。

下边介绍运转中可能出现的几种主要异样现象及其防备举措。

1、污泥膨胀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优秀,含水率一般在99%左右。

当污泥变质时,污泥就不易沉降,含水率上涨,体积膨胀,澄清液减少,这种现象叫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主假如大批丝状菌(特别是球衣菌)在污泥内生殖,使污泥松懈、密度降低所致。

其次,真菌的生殖也会惹起污泥膨胀,也有因为污泥中联合水异样增加致使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的主体是菌胶团。

与菌胶团比较,丝状菌和真菌生长时需许多的碳素,对氮、磷的要求则较低。

它们对氧的要求也和菌胶团不一样,菌胶团要求许多的氧(起码L)才能很好地生长,而真菌和丝菌(如球衣球)在低于L的微氧环境中,才能较好地生长。

所以在供氧不足时,菌胶团将减少,丝状菌、真菌则大批生殖。

对于毒物的抵挡力,丝状细菌和菌胶团也有差异,如对氯的抵挡力,丝状菌不及菌胶团。

菌胶团生长适合的pH 值范围在6-8,而真菌则在pH 值等于之间生长优秀,所以 pH 值稍低时 ,菌胶团生长遇到克制,而真菌的数目则可能大大增添。

依据上海城市厂经验,水温也是影响污泥膨胀的重要要素。

丝状菌在高温季节(水温在25 摄氏度以上)宜于生长生殖,可惹起污泥膨胀。

所以,中如碳水化合物许多,溶解氧不足,缺少氮、磷等养料,水温高或 pH 值较低状况下,均易惹起污泥膨胀。

别的,超负荷、污泥龄过长或有机物浓度梯度小等,也会惹起污泥膨胀。

排泥不畅则惹起联合水性污泥膨胀。

因而可知,为防备污泥膨胀后,解决的方法可针对惹起膨胀的原由采纳举措。

如缺氧、水温高等加大曝肚量,或降低水温,减少负荷,或适合降低 MLSS 值,使需氧量减少等;如污泥负荷率过高,可适合提升 MLSS 值,以调整负荷,必需时还要停止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如缺氮、磷等养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如 pH 值过低,可投加石灰等调理 pH;若污泥大批流失,可投加 5-10mg/L 氯化铁,促使凝集,剌激菌胶团生长,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 0。

应对污泥膨胀案例分析

应对污泥膨胀案例分析

应对污泥膨胀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12-23T05:42:29.85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6期作者:杨永清[导读] 每年冬季我国北方一些污水处理厂因水温低容易爆发污泥膨胀,也就是污水厂内俗称的翻泥,主要表现在二沉池活性污泥基本没有泥水分离的效果,二沉池内沉淀污泥上升到沉淀池出水三角堰,随水大量流入到后续处理构筑物内,造成后续深度处理设施堵塞,直接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现以北方某污水厂2021年1月因进水负荷骤变引起污泥膨胀导致二沉池翻泥治理过程为案例分享治理污泥膨胀导致翻泥的经验。

山东省聊城市水务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山东省聊城市 252000摘要:每年冬季我国北方一些污水处理厂因水温低容易爆发污泥膨胀,也就是污水厂内俗称的翻泥,主要表现在二沉池活性污泥基本没有泥水分离的效果,二沉池内沉淀污泥上升到沉淀池出水三角堰,随水大量流入到后续处理构筑物内,造成后续深度处理设施堵塞,直接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现以北方某污水厂2021年1月因进水负荷骤变引起污泥膨胀导致二沉池翻泥治理过程为案例分享治理污泥膨胀导致翻泥的经验。

关键词:污泥膨胀案例分析一、案例污水厂简介:本案例污水处理厂为北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量为10万吨,分两期建设,日处理量均为5万吨,其中一期工程采用“前置反硝化卡鲁塞尔氧化沟+深度处理+消毒”工艺,二期工程采用“预处理+A2/O+絮凝沉淀+活性砂过滤+消毒”工艺,案例污水厂工艺流程图如下:案例污水厂为市政污水厂,日常进水COD:150mg/L--220 mg/L、NH3—N:45 mg/L—55 mg/L、TN:50 mg/L --65 mg/L、TP:3 mg/L—4.5 mg/L、BOD:75 mg/L--85 mg/L、MLSS:6000 mg/L,一期氧化沟有效容积:19000m3/组,二期生化池有效容积:20000 m3/组二、事故简介:2021年1月某日凌晨,案例污水厂污水进厂液位在1.5小时内升高1.4米,生化池溶解氧由2 mg/L升高到4 mg/L,进水COD由195 mg/L下降到84 mg/L,NH3-N由57.8 mg/L下降到14.6 mg/L,TN由62.3 mg/L下降到19.4 mg/L,生化池水温由14℃逐渐将至最低10℃。

平流式二沉池的7种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平流式二沉池的7种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

平流式二沉池的7种异常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出水带有细小悬浮污泥颗粒原因:1、因短流而减少了停留时间,使絮体在沉降前即流出;2、活性污泥过度曝气;3、水力超负荷;4、因操作或水质关系产生针状絮体。

对策:1、减少水力负荷;2、调整出水堰的水平,以防止产生短流;3、投加化学絮凝剂;4、调节曝气池中运行的工艺,改善污泥的性质。

二、污泥块状上浮污泥结块、堆积并引起污泥解絮,泥升至表面。

对策:1、更经常、更频繁地从沉淀池排放污泥;2、更换损坏的刮泥板;3、将粘附在二沉池内壁及部件上的污泥用刮板刮去。

三、出水堰脏原因:因固体物积累、粘附和(或)藻类长在堰板上。

对策:1、经常和彻底地擦洗与废水接触的所有表面;2、先加氯后在擦洗。

四、污泥管道堵塞原因:管道中流速低,重物含量高。

对策:1、疏通沉积的物质;2、用水、气等反冲堵塞的管线;3、较经常地泵送污泥;4、改进污泥管线。

五、短流原因:1、水力超负荷;2、出水堰不平;3、设备失去功能;4、污泥或砾石过多地积累,因此减少了停留时间。

5、风的影响对策:1、减少流量;2、调整出水堰水平;3、修理或更换损坏的进泥和刮泥装置;4、避免风的影响;5、去除沉积的过量固体物。

六、刮泥器扭力过大因刮泥器上承受负荷过高所致。

对策:1、定期放空水并检查是否有砖、石和松动的零件卡住刮泥板;2、及时更换损坏的环子、刮泥板等部件;3、当二沉池表面结冰时应破冰;4、减慢刮泥器的转速。

七、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原因: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2、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3、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4、曝气池进水有机负荷偏低或曝气池充氧量偏大。

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水质成分浓度变化过大;废水中甘乔 仃衡或不足;废水中含蠹物或PH
不足
使废水成分、浓度和甘养物均衡化, 并适当补充所缺甘养。
污泥过滤困难
污泥解絮
按不同原因分别处置
污泥脱水后 泥饼松
有机物腐败
及时处置污泥
凝聚剂加量不足
增加剂量
曝气池中泡沫 过多,色白
进水洗涤剂过量
增加喷淋水或消泡剂
曝气池泡沫不易 破碎,发粘
六、污泥性状异常及分析:
异常现象症状
分析及诊断
解决对策
曝气池有臭味
曝气池供Q不足,DOfi低, 出水氨氮有时偏高
增加供氧,使曝气池出水DO高丁
2mg/l
污泥发黑
曝气池DO过低,有机物厌氧分解析
出H2S,其与Fe生成FeS
增加供氧或加大污泥回流
污泥变白
丝状菌或固着型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有污泥膨胀,参照污泥膨胀对策
二沉池上活液混 浊,出水水质差
OUR> 20mgOgVSS.h污泥负荷过高,
有机物氧化不完全
减少进水流量,减少排泥
曝气池表面出现 浮渣似厚粥覆盖 丁表面
浮渣中见诺卡氏菌或纤发菌过量生 长,或进水中洗涤剂过量
活除浮渣,避免浮渣继续留在系统 内循环,增加排泥
污泥未成熟,絮粒 瘦小;出水混浊, 水质差;游动性小 型鞭毛虫多
进水P高进水PH
沉淀池有大快黑 色污泥上浮
沉淀池面积泥厌氧,产生CH.CQ,气泡附丁泥粒使之上浮,出水氨氮往 往较局
防止沉淀池有死角,排泥后在死角 处用压缩空气冲或高压水活洗
二沉池泥面升高, 初期出水特别活h,流量大时污泥 '层外溢
SV> 90 % SVI > 20mg/l污泥中丝状 菌占优势,污泥膨胀。

二沉池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二沉池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二沉池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二沉池是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用于过滤和分离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

正常情况下,二沉池可以有效地处理污水并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

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可能影响到二沉池的正常运行,导致污水处理效果下降。

本文将对二沉池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二沉池中水质浊度升高当二沉池中的水质浊度升高时,表明固体颗粒物无法有效地沉降和分离。

可能的原因有:-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过多,超过了二沉池的处理能力。

-污水中的颗粒物粒径过小,难以沉降。

-刺激剂等化学物质的投加量不足。

解决办法:-增加二沉池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增大池体尺寸,提高池体的内部流速,增加曝气量等方式来提高处理能力。

-考虑添加一个预处理单元,如格栅或旋流器,以减少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

-调整刺激剂等化学物质的投加量,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沉降固体颗粒物。

2.二沉池中泥泵堵塞泥泵是用于将沉淀在二沉池底部的污泥抽出的装置。

当泥泵堵塞时,可能导致二沉池无法正常运行,并增加设备维护的成本和麻烦。

可能的原因有:-污泥中的颗粒物过大,直接导致泥泵堵塞。

-泥泵设计不当或使用不当。

解决办法:-适当调整二沉池的操作参数,如加大污泥出口管道的直径,以减少颗粒物对泥泵的堵塞。

-使用过滤器或其他适当的设备对污泥进行预处理,以去除颗粒物。

-调整泥泵的设计或使用方式,确保其可以适应污泥特性和处理需求。

3.二沉池不均匀沉降当二沉池中的颗粒物不均匀沉降时,部分固体颗粒物可能会被带出二沉池,影响后续处理工艺。

可能的原因有:-水流速度过快,导致颗粒物被带出二沉池。

-设备内部结构存在问题,如风口位置不当,影响流体分布。

解决办法:-调整污水流入二沉池的流速,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能够保证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又不会造成颗粒物的带出。

-检查二沉池内部结构,尤其是风口位置和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有必要,进行结构优化。

4.二沉池气泡过多在二沉池中产生气泡是正常现象,但过多的气泡可能会影响固体颗粒物的沉降效果。

二沉池5种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二沉池5种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

二沉池5种异常现象分析及解决办法!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二沉池的异常是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多、溶解氧偏低、二沉池浮泥、短流和上浮黑色污泥,这些大家可能都经历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二沉池5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1、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大(1) 活性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逐一排除。

(2) 进水量突然增加,使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升高,导致上升流速加大、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水流夹带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使进水尽可能均衡。

(3)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偏高,二沉池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4) 活性污泥解体造成污泥的絮凝性下降或消失,污泥碎片随水流出。

对策是找到污泥解体的原因,逐一排除和解决。

(5)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污泥或水流出现短流现象,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1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6)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因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在二沉池中缩短停留时间。

(7) 水温较高且水中硝酸盐含量较多时,二沉池出现污泥反硝化脱氮现象,氮气裹带大块污泥上浮到水面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

2、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1)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停留时间。

(2)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 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分蒸发来降低温度。

二沉池4种异常现象分析

二沉池4种异常现象分析

二沉池4种异常现象分析二沉池是一种用于固液分离的设备,常用于处理废水、污泥等。

在使用二沉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可能是设备运行不正常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

下面将对二沉池的四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

1.水流倒灌:水流倒灌是指进入二沉池的水流从沉降区流向上升区,造成固液分离效果下降。

水流倒灌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进入二沉池的水流量过大,超过了设备的处理能力。

(2)进入二沉池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造成沉降区域堵塞,无法正常沉降。

(3)沉降区域的泥浆泵或搅拌器故障,无法保持沉降区域的水力平衡。

解决水流倒灌问题的方法包括增加二沉池的处理能力,提高沉降区域的清淤频率,修复故障的泥浆泵或搅拌器。

2.泥浆排量减小:泥浆排量减小是指沉降区排出的泥浆量明显减少,造成固液分离效果下降。

泥浆排量减小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进入二沉池的水质发生变化,造成沉降区域堵塞,泥浆排出受阻。

(2)沉降区的输泥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输送泥浆。

(3)沉降区域的泵设备故障,无法正常排出泥浆。

解决泥浆排量减小问题的方法包括清理沉降区域的堵塞物,修复故障的输泥系统或泵设备。

3.过量清洗水:过量清洗水是指清洗沉降区域时使用的清洗水量过大,造成泥浆被稀释,固液分离效果下降。

过量清洗水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清洗水管道故障,无法控制清洗水的流量。

(2)操作人员清洗时未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操作,导致清洗水量过大。

解决过量清洗水问题的方法包括修复故障的清洗水管道,规范清洗水的使用量和清洗程序。

4.沉降效果下降:沉降效果下降是指沉降区域的固液分离效果明显降低,导致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悬浮物。

沉降效果下降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1)沉降区域中的悬浮物超过了设备处理能力,无法进行有效沉降。

(2)沉降区域的沉积物清理不及时,堵塞了沉降区,影响了固液分离效果。

(3)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投加量不足,无法形成足够的沉降物。

解决沉降效果下降问题的方法包括增加设备的处理能力,及时清理沉降区域的堵塞物,调整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投加量。

二沉池运行中常见的异常原因分析与对策

二沉池运行中常见的异常原因分析与对策

二沉池运行中常见的异常原因分析与对策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二沉池的异常是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多、溶解氧偏低、二沉池浮泥和上浮黑色污泥,这些大家可能都经历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二沉池4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1. 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大(1) 活性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逐一排除。

(2) 进水量突然增加,使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升高,导致上升流速加大、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水流夹带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使进水尽可能均衡。

(3)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偏高,二沉池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4) 活性污泥解体造成污泥的絮凝性下降或消失,污泥碎片随水流出。

对策是找到污泥解体的原因,逐一排除和解决。

(5)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污泥或水流出现短流现象,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6)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因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在二沉池中缩短停留时间。

(7) 水温较高且水中硝酸盐含量较多时,二沉池出现污泥反硝化脱氮现象,氮气裹带大块污泥上浮到水面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

2. 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1)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停留时间。

(2)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 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分蒸发来降低温度。

二沉池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二沉池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二沉池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方法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 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大(1) 活性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逐一排除。

(2) 进水量突然增加,使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升高,导致上升流速加大、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水流夹带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使进水尽可能均衡。

(3)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偏高,二沉池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4) 活性污泥解体造成污泥的絮凝性下降或消失,污泥碎片随水流出。

对策是找到污泥解体的原因,逐一排除和解决。

(5)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污泥或水流出现短流现象,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6)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因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在二沉池中缩短停留时间。

(7) 水温较高且水中硝酸盐含量较多时,二沉池出现污泥反硝化脱氮现象,氮气裹带大块污泥上浮到水面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

2. 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1)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停留时间。

(2) 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 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分蒸发来降低温度。

如何通过SV30来判断污泥解体

如何通过SV30来判断污泥解体

如何通过SV30来判断污泥解体污泥解体主要征兆是泥水分离沉淀时,出现上清液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

处理水质随着“跑泥”的产生开始变差的污泥异常现象。

SV30观察时,上清液浑浊,可以从肉眼看出有悬浮颗粒,有大有小。

1.污泥解体的概念由于实际运行的时候有三个概念很容易混淆,所以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三个概念:污泥解体、污泥中毒、污泥膨胀。

1.1.污泥解体泥水分离沉淀时,出现上清液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

处理水质随着“跑泥”的产生开始变差的污泥异常现象。

特点:上清液浑浊,SVI不太高,做SV30的时候,可以从肉眼看出有悬浮颗粒,有大有小。

镜检时,可以看见污泥散开不集中,在污泥间隙中内看见少量或大量细小絮体。

运行时,二沉池(滗水器)很容易发生絮体性跑泥现象,从而影响出水水质。

1.2.污泥中毒由于污水中含有重金属、杀菌剂、有机物污染物(如苯、氰化物)、高浓度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导致污泥活性下降,影响处理污水的水质。

虽然也是造成污泥解体的原因之一,但有必要与污泥解体区别对待。

特点:不同程度、不同污染物的中毒现象都不一样,有的上清液浑浊,有的SVI很高。

但和污泥解体以及污泥膨胀的一样,而会使二沉池(滗水器)出现较严重的跑泥现象。

1.3.污泥膨胀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SVI值不断升高,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污泥面不断上升,最终导致污泥流失,使曝气池中的MLSS浓度过度降低,从而破坏正常工艺运行的污泥。

特点:上清液界面比较清晰,SVI很高,二沉池(滗水器)大范围跑泥。

严重时,出水浑浊,严重影响水质。

2.污泥解体的判定由于这三种污泥异常的状态中,二沉池(滗水器)同样都出现跑泥现象,我们从肉眼观察是非常难判定到底是哪一种异常现象。

我们除了测定污泥浓度、有机物含量等方法去判定,还可以通过观察出水情况和SV30沉淀情况等方法去判定,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通过微生物镜像去确定。

这里重点讲讲镜像,并附图说明!2.1.污泥解体、污泥中毒、污泥膨胀的差别(1)污泥解体时,污泥颗粒会变得松散,有小或中等颗粒的污泥在污泥间隙中,严重时饱满的污泥颗粒会全部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
二沉池5种异常现象分析
污水系统日常运行中,二沉池的异常是最常见的现象。

例如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增多、溶解氧偏低、二沉池浮泥、短流和上浮黑色污泥,这些大家可能都经历过。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二沉池5种常见异常现象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1、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增大
(1)活性污泥膨胀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逐一排除。

(2)进水量突然增加,使二沉池表面水力负荷升高,导致上升流速加大、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沉降,水流夹带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充分发挥调节池的作用,使进水尽可能均衡。

(3)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偏高,二沉池泥水界面接近水面,部分污泥碎片经出水堰溢出。

对策是加大剩余污泥排放量。

(4)活性污泥解体造成污泥的絮凝性下降或消失,污泥碎片
随水流出。

对策是找到污泥解体的原因,逐一排除和解决。

(5)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污泥或水流出现短流现象,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6)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因缺氧腐化解体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在二沉池中缩短停留时间。

(7)水温较高且水中硝酸盐含量较多时,二沉池出现污泥反硝化脱氮现象,氮气裹带大块污泥上浮到水面后随水流溢出。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

2、二沉池出水溶解氧偏低或偏高
(1)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加大回流污泥量,缩短停留时间。

(2)吸(刮)泥机工作状况不好,造成二沉池局部污泥不能及时回流,部分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污泥中好氧微生物继
续消耗氧,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

对策是及时修理吸(刮)泥机,使其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3)水温突然升高,使好氧微生物生理活动耗氧量增加、局部缺氧区厌氧微生物活动加强,最终导致二沉池出水中溶解氧下降,对策是设法延长污水在均质调节等预处理设施中的停留时间,充分利用调节池的容积使高温水打循环,或通过加强预曝气促进水分蒸发来降低温度。

(4)曝气池进水有机负荷偏低或曝气池充氧量偏大,此时二沉池出水溶解氧过高但水质很好,可采取从调节池多调水,提高进水负荷的办法,或采取减少运转风机台数,降低充氧量的办法。

(5)曝气池混合液中毒,微生物无法利用水中溶解氧也有可能造成二沉池出水溶解氧过高。

这样形成的二沉池出水溶解氧过高现象都是暂时的,随之而来就会是溶解氧迅速降低和出水水质变差的现象。

此时应查明有毒物质的来源并予以排除。

3、二沉池污泥上浮
二沉池污泥上浮指的是,污泥在二沉池内发生酸化或反硝化,导致污泥漂浮到二沉池表面的现象。

这些漂浮上来的污泥本身不存在质量问题,其生物活性和沉降性能都很正常。

漂浮的原因主要是这些正常的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过长,由于溶解氧被逐渐消耗而发生酸化,产生H2S等气体附着在污泥絮体上,使其密度减小,造成污泥的上浮。

当系统的污泥龄较长,发生硝化后,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会含有大量的硝酸盐,污泥在二沉池中由于缺乏足够溶解氧(DO<0.5mg/L)而发生反硝化,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同样会附着在污泥絮体上,使其密度减小,造成污泥的上浮。

控制污泥上浮的措施,一是及时排出剩余污泥和加大回流污泥量,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内的停留时间太长;二是加强曝气池末
端的充氧量,提高进入二沉池的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含量,保证二沉池中污泥不处于厌氧或缺氧状态。

对于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还可以增大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龄,通过控制硝化程度,达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4、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
二沉池表面出现黑色块状污泥通常是污泥腐化所致。

曝气量过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缺氧,或曝气池污泥生成量大而剩余污泥排放量小,使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过长,或者重力排泥时泥斗不合理、使污泥难以下滑,或者刮吸泥机部分吸泥管不通畅及存在刮不到的死角,都会造成污泥在二沉池局部长期滞留沉积而发生厌氧代谢,产生大量H2S、CH4等气体,包裹在泥块上,促使污泥呈大块状上浮,而且颜色呈现黑色。

污泥腐化上浮与一般的污泥上浮不同,腐化上浮时污泥会腐败变黑,产生恶臭。

解决的办法是保证剩余污泥的及时排放,排除排泥设备的故障,清除沉淀池内壁或某些死角的污泥,降低好氧处理系统污泥的硝化程度,加大污泥回流量,防止其他处理构筑物的腐化污泥的进入等。

5、二沉池短流
进入二沉池的水流,在池中停留的时间通常并不相同,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小于设计停留时间,很快流出池外;另一部分则
停留时间大于设计停留时间,这种停留时间不相同的现象叫短流。

短流使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缩短,得不到充分沉淀,降低了沉淀效率;另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可能很长,甚至出现水流基本停滞不动的死水区,减少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总之短流是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形成短流现象的原因很多,如进入沉淀池的流速过高;出水堰的单位堰长流量过大;沉淀池进水区和出水区距离过近;沉淀池水面受大风影响;池水受到阳光照射引起水温的变化;进入和池内水的密度差;以及沉淀池内存在的柱子、导流壁和刮泥设施等,均可形成短流形象。

为避免短流,一是在设计中尽量采取一些措施(如采用适宜的进水分配装置,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
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
变宝网官网:/?cj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