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22页 0073页 0092页 0128页 0146页 0191页 0233页 0274页 0319页 0363页 0402页 0460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பைடு நூலகம்

川教版初一下册历史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川教)

川教版初一下册历史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川教)

2、“开皇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
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隋五牙战船(复原模型)
隋文帝(杨坚)
隋灭陈渡江作战的舰船
二、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杨广)
604年七月,隋文 帝病危,杨广派人入 宫将父亲文帝杀死, 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 勇死,缢杀之;遂即 位,为隋炀帝。
是好事
是坏事
大运河
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 大运河开凿役使了大量的
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 河工许多河工因饥饿劳累 而死,运河开通后,隋炀
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 帝几次巡游江都更是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利于祖国的统一。
元朝大运河
忽必烈
会通河:从今山东临清到到东平 通惠河:从通州到大都
中心不同 航程不同
元朝
二、大运河
1. 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隋大运河的中心是
朝大运河东南起 ,即今浙江 ;北达
即今

2. 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

、பைடு நூலகம்
四段 。
3. 大运河沟通了 五大流域。
、、、和
4.地位:全长2000多米,是世界上
的运河。
隋 ,

隋 朝 大 运 河
隋炀帝(《历代帝王图》)
大运河的开凿
涿郡 海河
608年
大运
河和
比 一 比
隋朝 大运 河有



目的相同同?:巩固统治
通惠河 会通河
元朝大运河
山东济宁古运河
元朝大运河
通惠河古河道遗迹(北京)
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你 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4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4
经过哪些国家?最终到底哪里? ❖ 6.郑和七次下西洋一共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
区?最远到达哪里?
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的终点(古里)
郑和下西洋,第一次航海终点是古里(今科泽科德),以后航海中曾多 次到过这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病逝于此。图为印度南部西海岸的科泽 科德古港口。
郑和下西洋(想象图)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 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
教士有哪些?他们有何贡献? ❖ 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
❖ 1.西方传教士何时来华? ❖ 2.16世纪末,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贡献的传
教士有哪些?他们有何贡献?
利玛窦在北京的墓碑
自主学习
❖ 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何影响?
1.对中国:(1)先进天文历法知识传入,使我 国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自主学习
❖ 1.南洋是指哪里? ❖ 2.早在哪个朝代是,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 ❖ 3.什么事件加速了更多的中国人到南洋? ❖ 4.什么时候,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 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 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注:南洋是西洋的一部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刘家港
自主学习
❖ 7.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4. 根据材料分析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一: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还肩负 了“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仪,变其
夷习”的1使、命郑。和下西洋,促 郑进和了下中西洋外后交,流浡泥和、友满谊剌加。、苏
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 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 ,即在中国安葬。
在肯尼亚 的穆斯林古墓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复习课件】(共29张PPT)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复习课件】(共29张PPT)

2、元朝的统一 (1)统一中国: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
(2)抗元斗争: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
(3)元朝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大统一。 ②加强中央对全国各地区的统一管辖,加强中央与地方、 中原与边疆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是历史的进步和发 展。
问题探究: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 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 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8、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说明了(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 力。“苏湖”是指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 州
9、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 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 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
有人说:“既要肯定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又要赞 扬文天祥抗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是怎样认 为的呢?
前者是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方面来谈的: 元朝统一全国,是历史的进步,应加以肯定。
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则是从肯定他反对元 统治者得民族掠夺、民族压迫的角度而言的。
3、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及影响
二、城市生活剪影
瓦子: 指在城市的旷场上形成的专门供
人们娱乐的场所。
三、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成吉思汗骑射汗图国:由可汗主宰的成国吉家思汗骑马图
(1)、1206年铁木真可建汗立:蒙古代古鲜汗卑国、突厥、回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ppt课件1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覆灭》ppt课件1
现还在各有国什的考么试影制响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 过去的。
——孙中山
作用: 一些门第不高,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担任 官职,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
打破豪门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削弱了割据势力, 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官员素质,社会治理,社会进步,推动教育文 化的发展
材料2:宗元鼎《炀帝冢》: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认为隋炀帝开运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
原因
不正确
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在承认运河劳民伤财的同时,更肯定了运
河给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
正确的
3、唐科朝举是制我也国促诗进歌了创文学作艺的术黄的金发时展代,,尤 唐诗诗人其唐内 层是 诗因 的容出为 繁丰不进 荣富穷士,,科风今重格天视多我考样们诗,依赋,才然大华能大横读促溢到进的唐了 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成就 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杜甫、 白居易。
请列举材料中诗人的名诗佳作
经济繁荣、国家统一、古运河
2、目的: 3、时间、人物:
4、中心、起始点: 5、长度及地位: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3.作用及评价
•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 一的局面。
隋朝疆域图
长安今陕西西安 涿郡今北京 余杭今浙江杭州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攻南陈。陈后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金的并立》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下《辽、宋、西夏、 金的并立》
目录
• 辽朝的兴起 •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 西夏和金的崛起 • 各政权间的关系与战争 • 历史影响与评价
01 辽朝的兴起
契丹的起源和发展
契丹的起源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公元4世纪 中叶,由大贺氏部落联盟组成, 最初依附于后燕。
契丹的发展
在唐朝末期,契丹逐渐强大,开 始与中原王朝保持密切联系,接 受册封,成为藩属国。
辽朝的经济基础是畜牧业和农业, 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文化特色
辽朝文化具有多元性,既有游牧民 族的文化传统,又吸收了中原地区 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 格。
02 宋朝的建立与巩固
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
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 ,各地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这 一时期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 2
改变东亚政治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打破了此前 中原王朝对东亚地区的政治垄断,影响了东亚地 区的政治格局。
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不仅限于政治和经济,也涉及文化 层面的交流,如佛教文化的传播等。
3
提供多元文化交融的范例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不同民 族和文化间的交融,为世界历史提供了多元文化 交融的范例。
05 历史影响与评价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促进民族融合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并立时期,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加速,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推动经济文化交流
政权间的交往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如宋代的“岁币 ”政策促进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形成新的地域格局
辽、宋、西夏、金四个政权的疆域变化,形成了新的地域格局,影 响了后来的元、明、清三朝。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全册】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全册】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07页 0046页 0063页 0146页 0172页 0206页 0268页 0333页 0377页 0405页 0411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 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全册】

【优质课件】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1优秀课件.ppt

【优质课件】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1优秀课件.ppt
中小学精编教育课件
这是新版人民币,大家想必都见过了吧。但 是你知道最早的纸币是什2
都市的生活
3
宋词、元曲的流行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 荣景象。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 的变化。 3.知道宋元时期的宋词、元曲等文学成就。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 城市发展的关系。
1.北宋时的_东__京___、南宋_临__安___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
都市。 2.北京东京城里,高档酒楼称为______正_ 店。供百姓消费 的食店叫做“____脚__店___”。 3.两宋时期,专门供人们娱乐的场所叫“__瓦__子_____”。
宋词: 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__长__短__句___。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__两__宋___得到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之一。 3.代表词人:苏轼、李__清__照__、辛弃疾等。 元曲: 1.概况:元曲包括_散__曲_____、 杂__剧______和南戏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__窦__娥__冤___》。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_马__致__远___、郑光祖、白朴。
【2】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 要的原因是( C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感谢各位老师!
祝: 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瓦子
都市的
交子
生活
临安
城市
东京
商业
宋词、 元曲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 觉抵
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B )

川教版初一下册历史课件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川教)

川教版初一下册历史课件  第3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川教)

盛唐气象
小组活动:
1.山水田园派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 于阴柔之美;
盛唐气象
2.边塞派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 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 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 与情怀。
第1与2小组分别派代表:背诵一首山水田园 派人物写的诗
导入新课 猜猜下列农业工具
盛唐气象
曲辕犁 这两个工具是什么时候的产物?
水转筒车
盛唐气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唐代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及表现,了解唐代社会开放的原因及特征,知道唐代诗 歌繁荣的原因、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的特点,理解盛唐繁盛景象出现的原因。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唐朝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和诗歌繁荣的史实,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概括史实以说 明历史现象的方法。
第3与4小组分别派代表: 背诵一首边塞派人物写的诗
课堂小结
唐朝
经济
社会风 貌
唐诗
农业:曲辕犁与筒车的发明 手工业:唐三彩等 唐都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 妇女地位较高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盛唐气象
随堂训练
1.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
B 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2)表现:
1.群众基础广泛,人才辈出 2.题材,风格与形式多样性。
盛唐气象
2.诗仙——李白
盛唐气象
其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李白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 浪漫主义诗人。
佳句欣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油天姥吟留别》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课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川教版Hale Waihona Puke 年级历史上册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03页 0105页 0206页 0245页 0321页 0360页 0362页 0364页 0366页 0368页 0370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第五课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 第七课 战国七雄 第九课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第十二课 陈胜、吴广起义 第十四课 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 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十八课 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 第二十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七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七下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21张)

4.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课堂练习
1、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A 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2、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
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
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
是( B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
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课堂小结
1、唐朝的建立与唐太宗
“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3、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
女皇帝 武则天
我国唯一的女皇帝及国号
1.唐玄宗的主要年号 2.唐玄宗治国措施 “开元盛世” 3.“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
自主探究: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料 从“功”与“过”两个角度评价 武则天?
肯定: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颇 具政治才能,打击贵族势力 ,招揽人才,发展生 产,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赋税等。使唐朝的社会 经济文化继续向前发展。
否定: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 教,主张土地兼并,大搞阴谋诡计。
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时 间:618年 都 城:长安 建立者: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年号:贞观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舟。”
❖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 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川教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课件][川教版]
但郑和远航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采取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 政策,因而没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反
1.早在——时南洋就有了华侨, 华侨对南 ——后去的人更多 洋的开发 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郑和起锚地——
江苏太仓
刘家港
文莱
西洋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 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 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 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明朝初年,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架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友好往来的海上桥梁。”
郑和首次远航开始于______年,出发地点是_______,到达 __________后返回。在七下西洋的历程中,他所率领的船队 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派郑和下西洋的皇 帝是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艘
4艘 一说3艘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船长24.5米
120吨
宽6米 100吨 50吨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画像
占城(今越南) 阿拉伯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6课 石窟艺术宝库
莫高窟石窟
龙门石窟
乐山大佛
大足石刻
1
导入
2
3
4
以上这些石窟都是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艺术 宝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本课就带领同学一起跨入石窟 艺术的殿堂,去领略它们的风采和魅力。
5
莫高窟石窟
6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
7
莫高窟外景
8
莫高窟外景
9
莫高窟灵塔
10
莫高窟坐佛殿
11
舞乐图 第220窟北壁西侧 (初唐)
12
说法图 第322窟南壁 (初唐)
菩萨、弟子 第57窟南 壁(初唐)
13
马夫·马(初唐) 第413倔南壁
14
反弹琵乐图之一 第154窟北壁(中唐)
16
藻井、飞天 第329窟 (初唐)
重庆出版社出版
57
结束
58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近 事 女 第 17 窟 北 壁 ( 晚 唐 )
17
莫高窟内彩塑
阿难 第427窟中心柱西龛(隋)
阿难 第45窟(盛唐)
18
阿难、菩萨、天王 第45窟(盛唐)
阿难、菩萨、天王 第159窟南侧(中唐)
19
彩塑一铺 第432窟中心柱东向龛 (西魏)
20
彩塑一铺 第45窟(盛唐)
54
《中国石窟雕塑全集》及《中国石窟雕塑精华》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中国石窟雕塑全集》,是我国首次推出 的全面、系统、深入反映中国石窟雕塑研究的最新成果。
55
《天龙山石窟》
作者李裕群,科学出版社
《龙门石窟造像全集》
作者刘影龙,文物出版社

【初中课件】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1课件ppt.ppt

【初中课件】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1课件ppt.ppt

探究 宋词、元曲的流行

思考:1.宋代杰出的词人有哪几位? 2.他们的代表作及其风格特点是什么?
豪放派:
苏轼
婉约派:
李清照
辛弃疾
1.时期:北宋 2.作品:《念奴娇 • 赤壁怀古》 3.特点:气势豪迈,雄健奔放
苏轼
李清照
1.时期:两宋之交
2.作品:
(1)“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 口语,清新自然
瓦子
都市的
交子
生活
临安
城市
东京
商业
宋词、 元曲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 卖卦 …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 觉抵
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B )
A.社会分工完善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宋代城 市繁荣,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里 有专供演出的“勾栏”,还有许多卖饮食、卖药材、卖字画、剃 头、相面、算針的摊位,显示出宋代市民生活的丰富。解答时容 易把此材料的内容误认为是反映了宋代的民间艺术精湛。
探究 城市商业的繁荣

北宋东京已打破住宅区与商业区分置的格局。 夜市和“晓市”交替进行。
南宋都城临安市内的摊点场地,以“行”和 “团”相称。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纸币—会子
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 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提示 :为方便商品流通与买卖; 纸币质量轻而且易于携带;今天的货 币又增加了银行支票、汇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04页 0037页 0339页 0382页 0410页 0438页 0442页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第六单元 宋元时期 第7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第9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第11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4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第20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2课 清朝的文学与艺术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
2020最新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 册课件【完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