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在土动力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进展
土动力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振动理论及应用2020(4课时)
振动是质点(或系统)的一种运动形态,是
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
物理学知识的深化和扩展-物理学中研究质点的振 动;工程力学研究研究系统的振动,以及工程构件和工 程结构的振动。
自由振动-没有外部激励,或者外部激励除去 后,系统自身的振动。
受迫振动-系统在作为时间函数的外部激励下
发生的振动,这种外部激励不受系统运动的影响。
19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课堂思考1:经过10个周期测得的幅值比 r=2,将求该系统的阻尼比D。
课堂思考2:如阻尼比D=0.05和0.2,分别 评价阻尼比对自振频率的影响。
课堂思考3:如阻尼比D=0.05和0.2,分别 评价阻尼比对振幅的影响。
阻尼对振幅的影响要比对自振频率的影响显著的多!
4. 方程解耦
将运动方程解耦成为n个独立的 单自由度强迫振动方程,进而 求解。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2.9 复杂荷载的处理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求解微分方程的条件之一: 简单荷载
对于复杂荷载该如何求解?
65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1、傅里叶变换分解法:采用傅里叶变换将复杂荷
临界阻尼系数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过阻尼(D>1)
阻尼比
阻尼的振动的影响决定 于阻尼比D,而不是阻 尼系数c。
临界阻尼(D=1) 弱阻尼(D<1)
18
弱阻尼振动
《土动力学基础》 同济大学 高彦斌
振幅衰减
对数衰减率
能量衰减率 阻尼使系统的频率降低, 周期加长。 但 阻尼比较小时, 对频率和周期的影响不 大。
2.3 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301数学一
4809工程水文学
复试专业科目
地下水动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地下水动力学》,薛禹群,地质岀版社,1997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3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3)水工结构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1《混凝土结构设计》,顾祥林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高大钊著,中国建筑工业岀版社,1989年;
3《水力学》,赵振兴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4
专业代码、名称
(081505)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土木工程施工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土木工程施工》,应惠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土木工程项目 管理》,徐伟,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同等学力
不招收
招生院系
020土木工程学院08年招生数:16
专业代码、名称
(081421) ★风工程
研究方向 和
初试科目
01工程结构抗风研究
02数值风洞
03近地风特性及风环境
03桥梁与结构抗风
04桥梁监测与控制
05混凝土桥梁
06钢与组合结构桥梁
1101政治理论
2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
214德语215法语(任选)
3301数学一
4808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
复试专业科目
桥梁工程综合考试
复试专业科目 参考书
《桥梁工程》,范立础,人民交通岀版社;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
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混凝土静力损伤本构模型主要研究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损伤。
该模型是通过研究混凝土的各种物理、力学性质和损伤特性,建立混凝土的本构模型,以预测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力学响应。
静力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描述混凝土在长期力学载荷下的损伤累积效应。
常见的静力损伤本构模型有Kachanov-Rabotnov模型、Modified-Kachanov-Rabotnov模型和Nakamura模型等。
这些模型均是基于破裂力学理论和实验结果建立的,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体上说,混凝土静力损伤本构模型和混凝土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都是为了更好地预测和模拟混凝土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而更好地评估和控制工程结构的损伤和破坏。
这些模型的研究,对于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些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模型大多基于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缺少考虑材料微结构和内部缺陷对混凝土力学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外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
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内部缺陷对力学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完善损伤本构模型,提高其适用性和准确性。
由于混凝土在不同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需要基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本构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改进。
应进一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应用,探索建立适合其力学响应特性的新型损伤本构模型,为未来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好的支持。
混凝土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
在外界力学载荷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变形。
特别是超出材料界限时,混凝土会失去刚性,变得越来越脆弱。
在进行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时,对于混凝土的断裂特性和损伤行为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静力损伤本构模型是针对混凝土在长期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损伤进行研究的。
这种损伤模式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会出现隐蔽的微裂缝,从而导致材料的内部结构发生改变。
桩_土_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与进展_邓浩昀
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Vol.39,No.1Feb.2017[文章编号]1002-8412(2017)01-0001-07DOI :10.16226/j.issn.1002-8412.2017.01.001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与进展邓浩昀1,金新阳2,顾明1(1.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提要]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同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简述了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解析法、数值分析、试验和原型观测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动力相互作用;桩基础;地震工程;文克尔模型;有限元-边界元[中图分类号]D315.9[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Dynamic Soil-pile-structure InteractionDeng Hao-yun 1,Jin Xin-yang 2,Gu Ming 1(1.State Key Liboratory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na ;2.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 100013,China )Abstract :Dynamic soil pile structure interaction (DSPSI )is an important field of the earthquake engineering.The research history of DSPSI are reviewed ,and an attempt is made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progress of the analytic solution ,numerical analysis ,experiments and the prototype in this area is introduced.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in the DSPSI are also presented.Keywords :dynamic interaction ;pile foundati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inkler model ;FEM-BEM E-mail :910702dhy@tongji.edu.cn[收稿日期]2016-09-09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PSI )是一个涉及到结构动力学、土动力学、地震工程学、地质学、岩土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数值分析等多种技术学科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刚性运动相互作用和惯性相互作用。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刘汉龙(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南京210098)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土体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土体抗震反应分析、土体动力测试、土体液化、土体地震永久变形以及专题土动力学研究等内容.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最后阐述了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土动力学;岩土地震工程;动本构关系;戋乏匕;永久变形;抗震分析;动力测试1前言1961年我国岩土学科创始人黄文熙先生率先发表有关饱和砂土地基及土坡液化稳定分析成果…,标志着土动力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兴起。
土动力学是研究地震、波浪及机器基础振动等各种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动变形、动强度和稳定性的一门学科。
岩土地震工程则是由土动力学、地震工程学、结构动力学等学科交叉综合形成的新学科。
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1971年美国圣费尔南多地震和1976年我国唐山地震等许多实践课题促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等使土动力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了许多强烈地震.如2002年3月台湾7.1级地震、2003年2月新疆伽师6.8级大地震、2003年5月土耳其发生的6.4级大地震等给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造成极大损失,抗震减灾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关心的问题。
国际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界目前正在开展一项重要工作,即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起编写的国际岩土工程抗震标准(SeismicActionsonGeotechnicalWorks),代码为1S023469,并于2002年9月在英国召开了第一次专家组会议。
来自美国、日本、英国、中国等11个国家的14名专家出席了会议。
2002年12月、2003年6月分别在比利时和意大利召开了研讨会议,目前该标准的修订稿已经完成,并送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审批,这将成为岩土工程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指南。
本次会议收入本专题的论文共30篇,内容涉及到土体动力特性、动力分析、振动液化、动力基础和地震波理论等,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文献综述
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的文献综述(长春工程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结构工程李斌)内容提要: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后,一般来说,结构的地震荷载将减少,但将增加结构的位移和由P-Derta效应产生的附加力。
但土体的性质是复杂的,土与结构相互作用下,有时求得地震力反而会增大。
按传统的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的地震荷载进行抗震设计并非总是偏于安全。
本文总结了部分研究者们对土—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研究方面的内容,对学习结构设计有所帮助。
一、概述由于地基的索性和无限性。
使得按刚性地基假定计算出来的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与将地基和结构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出来的结果有所不同;由于将地基与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进行分析。
使得输入地震动的特性与刚性地基假定的也有所不同。
这些差别就是由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引起的。
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地基运动的改变和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的窦立军博士在研究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时提出[2]:上部结构振动的反馈作用改变了地基运动的频谱组成,使接近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分量获得加强。
同时,地基的加速度幅值也较邻近自由场地小。
而地基的柔性改变了上部结构物的动力特性:结构的基本周期得以延长,基本周期可延长10%—150%。
由于地基的无限性,使结构的振动能量部分通过波传播向无限地基发生散射,形成了能量幅射,相当于结构体系的阻尼增大。
同时,考虑土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构位移是由基础平移、基础转动和结构本身变形三部分组成的,与刚性地基假设计算结果相比,结构顶点位移一般都相应地增大。
结构刚度越大,场地越软,结构顶点的位移增大得越多。
影响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有:(1)入射地震波的特性和入射角度;(2)土的动力特性、土层的厚度及土层的排列顺序;(3)基础的形式及埋置深度;(4)基础的平面形状和抗弯刚度;(5)结构的动力特性和相对高度。
二、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现况进入70年代后,由于数值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推动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迅速发展。
土壤动力学和地震工程
土壤动力学和地震工程土壤动力学和地震工程是研究土壤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以及应对地震灾害的工程学科。
土壤动力学研究土壤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动力响应规律,为地震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而地震工程则以土壤动力学为基础,研究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及其防护措施。
土壤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之一,承载着地上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重量,因此土壤的动力学性质对地震灾害的发生和扩大具有重要影响。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波动通过土壤介质引起土壤的震动,土壤的应力和应变随之产生变化。
土壤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描述土壤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土壤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波动特性。
地震波可以分为P波、S波和表面波等不同类型,它们在土壤中传播的速度和振动特征各不相同。
通过观测和分析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对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进行预测,为地震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土壤动力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土壤的动力响应特性。
土壤在地震波作用下会发生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土壤的变形和破坏。
土壤的动力响应特性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包括土壤的动力特性、振动特性和稳定性等方面。
研究土壤的动力响应特性可以为地震工程的设计和抗震设防提供依据,减少地震灾害对土壤和工程结构的破坏。
地震工程是以土壤动力学为基础的工程学科,研究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地震对工程结构的影响主要包括地震力的作用和地震波的传播。
地震力是指地震波对建筑物和工程设施产生的作用力,它可以通过地震动力学分析来计算和评估。
地震波的传播是指地震波从震源传播到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地震波传播路径和传播速度来研究。
在地震工程中,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对工程结构的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抗震设计、抗震加固和抗震监测等。
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土壤动力学研究的结果,对工程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
同济大学交通-硕士学位发表论文要求
双月刊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中文
39
长沙
交通科学与工程
Journal of Changsha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ISSN 1674-599X
CN 43-1494/U
季刊
湖南省教育厅,长沙理工大学
中文
40
EI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ISSN 1000-8152
CN 44-1240/TP
月刊
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
中文
43
EI
广州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ISSN 1672-6340
EI
南京
振动工程学报
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
ISSN 1004-4523
CN 32-1349/TB
双月刊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中文
48
青岛
铁道车辆
Rolling Stock
ISSN1002-7602
CN37-1152/U
月刊
四方车辆研究所
中文
49
青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ISSN1000-4548
CN32-1124/TU
月刊
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
中文
46
EI
南京
振动.测试与诊断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概况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XX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07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
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与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研究内容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
要紧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与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与co2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与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与“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安全”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与“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计划,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安全预测与调控方法与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解决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与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co2地中隔离中的安全、经济与环境协调问题。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概况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
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研究内容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操纵理论、(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与(4)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要紧研究内容。
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固、深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到细观(结构、颗粒、水),再到多相(固、液、气)、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色的研究体系。
土木工程进展论文
浅析土木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引言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
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
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2.土木工程的涵义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
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
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岩土工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
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著成就,无论是岩土和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岩土与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岩土与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在高层、大跨结构、土动力学上动应力应变模型以及土壤固化剂方面成绩显著。
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3.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
新的高楼大厦、地铁、铁路、公路、桥梁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
发展之快,数量之巨,已经在世界排名中位于前列。
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等效阻尼比的简化计算方法
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等效阻尼比的简化计算方法殷琳;楼梦麟;康帅【摘要】在实际工程场地中,很多土层可视为水平分层,各层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土的振动阻尼比.本文讨论水平分层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的近似计算方法,基于5个不同的加权函数推导了10种等效阻尼比的计算公式.通过2个算例,分别以等效阻尼比为参数计算水平分层土层的地震反应,并与准确解相比较,分析了不同等效阻尼比近似计算方法的计算精度.数值结果表明,若等效阻尼比计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导致土层地震反应的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针对2种不同类型的水平分层土层,建议采用基于三角形分布的加权函数来计算土层系统的等效阻尼比.%Some of the soil stratums in real engineering site consist of distinct horizontal layers, in which each layer has its own dynamic parameters such as damping ratios. In this paper, a simplified method is suggested to determine th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for horizontal multi-layered soil stratum. Ten equations for calculating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five weighting function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wo soil stratum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s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s is evaluated indirectly by analyzing the seismic response accuracy of the soil stratum. The result shows that it may causes big error of seismic response if employ the unreasonabl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 It's reasonable to employ triangular weighting function to compute equivalent damping ratio.【期刊名称】《震灾防御技术》【年(卷),期】2019(014)001【总页数】14页(P10-23)【关键词】水平分层土层;地震反应;等效阻尼比;加权函数【作者】殷琳;楼梦麟;康帅【作者单位】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宁波 315000;宁波工程学院,浙江省土木工程工业化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宁波 315000;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河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前言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区域地震区划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上海市地震局等,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2006)。
考虑土体非线性的部分埋入群桩竖向振动分析
as n lz d Ta ig 3X 3 pl r u o x mpe t ee fc loa ay e . kn i g o p fre a l, f t e h e
o s i o l e r t s r a ay e f ol n n i a i e a e n lz d,a d h r l t n h p n i n t e e a i s i s o b t e n h o d v le a eo s r e . n l h sme h d e we n i a d t e1 a au r b v d Fia l t i t o t e y i u e o p e it t e y a c r s n e o t e p l g o p s s d t r d c d n mi e p s f h i h o e ru f u d t n o n o fh r n u b n e e a o , an n t o n a i f a fs o e wi d t r ie g n r t r g i i g i o s i e d n e n ipa e n e p n e c r e . mp a c s a d d s lc me tr s o s u v s
h t d o c lt i t e me o f c lu a i g p l s a t ipa e n s a d o l h a n e hf ds l c me t n s i
2 0— 1 收稿 日期 : 0 0— 1 1 1 9 9 5 1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0 2 83 5852) 基 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0 1 0 1 ; 第一作 者:钟 锐(9 6 )男 , 18 一 , 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土动力学. . a :zo gu o gi d . Em i Oh n ri n j e u c l @t . n 通讯作者: 黄茂松(9 5 )男 , 16 一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工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 . - a : su n @t g .d . Em im hag o ieuc l ni n
土动力学(第1章)
从总应力法,到有效应力法; 从单独土的动力特性研究,到考虑土和上部结构的相
互作用; 从简单应力状态,到复杂应力状态; 从室内试验,到现场试验和模型试验。
2021/4/9
14
本章内容结束, 谢谢大家!
2021/4/9
15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16
2021/4/9
12
土动力学的研究途径
土动力学问题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土力学、 地震工程学、结构动力学、土工抗震学等一 系列学科的基础上,并且充分运用现有室内 外试验量测技术,广泛积累原型观测和工程 实录资料,作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建立 科学的理论方法。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有:
一是,建立起一定理论下的计算方法,引入一些表征动力作用和土动力 特性的相应指标,作为动力设计的基础,并在不断地实践中加以检验和 修正;
土动力学
Soil dynamics
骆亚生
二零零八年四月
2021/4/9
1
第一章 绪论
土动力学的定义 动荷载的类型及其对土体的作用特点 动荷载作用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土动力学的任务、内容与研究途径 土动力学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2021/4/9
2
什么是土动力学?
土动力学是土力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各种 (由地震、爆炸、海浪以及动力机械等所引起的) 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强度特性及土体变形稳定 性的一门科学。
①工程建筑中的各种动荷作用及其特点问题; ②动荷所引起的振动和波动及其在土中运动规律问题; ③土的动应力~动应变关系问题; ④土的动强度和动变形问题; ⑤土的振动液化问题; ⑥土动力特性测试设备与测试技术问题; ⑦动荷条件下的地基承载力,土坡稳定及挡土墙土压力问题; ⑧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问题(包括动力机器基础问题)。
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sin ' (t )d
x(t )
而地面运动作用情况下, P (
1 t
e
sin ' (t )d
(1)
g ( ),将其代入(1)式,得: ) m x
0 我们知道运动方程为:
g ( )e (t ) sin ' (t )d x(t ) ' x
tLeabharlann t k 1(t t k 1 )dt
2
( t t k 1 ) (t ) x (t k 1 ) (t k 1 )(t t k 1 ) 1 x x [ x ( t ) x ( t )] k k 1 2 t k t k 1
可知:
k x k 1 k 1 t 1 x x 2 ( xk xk 1 ) t
单自由度体系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
建模:假定将一单层房屋集中为一个质点,将竖向构件质量集中至上下两 端,忽略质量的扭转效应,按单自由度考虑。 目标:计算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进行结构抗震设计。
dx(t ) e
步骤:我们知道,一般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为: ( t ) P ( ) m ' 采用杜哈梅积分: t ( t ) P ( ) m ' 0
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应用
一、结构动力学理论
结构动力学,也称机械振动,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工 程领域的各个学科,如航天、机械、能源、动力、交通、土木和工程力学等。结构 动力学起源于经典牛顿力学,即牛顿质点力学,质点力学的基础是用牛顿第二定律 来阐述的。在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问世百年后,拉格朗日在总结发展成果 后,发表了《分析力学》,为分析动力学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就是今天的拉格 朗日力学。随后哈密尔顿用正则方程来表达质点力学中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经典力 学分析中的又一个分支哈密尔顿力学。综上可见,牛顿质点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和 哈密尔顿力学是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体系的三大支柱。 虽然结构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在 19 世纪中叶就已建立,但与弹性力学类似,由 于数学求解异常困难,能够用来解析求解的实际问题少之又少,而通过手算可完成 的也仅仅限于几个自由度的结构动力体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动力学的求 解思想在工程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人们依然习惯于在静力学的范畴内用静 力学的方法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随着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各种大型机械的创造发明以及越来越 多的摩天大楼的拔地而起,工程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对工程师们提出了越来越 高的要求,传统的只考虑静力荷载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 需求驱动有了,技术储备是否完备呢?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的出 现使工程师们燃起了希望,的确之后的几十年中,结构动力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大型结构动力体系数值求解成为可能,尤其是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引入,使 得结构动力学分析与试验得以相互验证。 结构动力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主要包括单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和连续系 统结构动力学。其中单自由度系统较为简单,我们也将以其为例,对其在地震工程 中的应用加以阐述,其它两种系统则可看作是单自由度系统的扩展。
饱和软粘土一维次压缩系数C_a值的试验研究_高彦斌
饱和软粘土一维次压缩系数C a 值的试验研究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oefficient of secondary compression C a in odometer tests高彦斌,朱合华,叶观宝,徐 超(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摘 要:采用上海饱和软粘土的重塑土样进行室内长期一维压缩试验,研究了应力历史、加载比以及加载时间对次压缩系数C a 值的影响,得到了上海软粘土C c 与C a 值间的关系,并采用e 0与e p 的关系来解释C a 值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变化的现象。
关键词:次压缩;主固结;流变中图分类号:TU 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4)04-0459-05作者简介:高彦斌(1973-),男,现在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从事土动力学及软土工程研究工作。
GAO Yan -bin ,ZHU He -hua ,YE Guan -bao ,XU Chao(Depart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 neering ,Tongji U 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Chi na )Abstract :The coefficient of secondary compression C a is investigated in the long -term odo meter tests .All the samples are made from the reconsti -tuted Shanghai soft soils .The test condition includes different stress history ,different loading duration and different stress ratio .T he ratio of C c C a for Shang hai soft soil is got throug h the test .T he reason w hy the C a chang es in some co nditions is also explained in this paper by i nducing the e 0and e p concept .Key words :creep ;secondary co mpression ;consolidation0 前 言饱和软粘土的一维压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于在总应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孔隙水的排出,有效应力逐渐增大,从而导致土体骨架的压缩,这一部分被称为主固结;另一部分则由于土颗粒的塑性调整而导致的土骨架流变特性而引起,由于具有流变特性,土骨架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压缩,这种压缩被称为次压缩(或次固结)。
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介绍
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概况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基础,吸纳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力量而组建,2007年1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的立项批准,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批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
葛修润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谢和平院士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冯夏庭研究员任实验室主任。
研究内容实验室定位于岩土力学与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针对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和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处置)以及CO2地中隔离的战略需求和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重大岩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协调”以及“能源及废弃物地下储存与环境安全”两大重大战略性研题和“复杂环境下岩土介质力学性状及其在工程作用下的演化机制”长期科学计划,开展岩土体力学特性及岩土工程的安全预测与调控方法和技术研究,揭示多场、多相及复杂环境条件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演变特征,解决国家重大基础工程建设、资源开采以及石油、天然气、核废物地下储存及CO2地中隔离中的安全、经济和环境协调问题。
2、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州)概况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国家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
2008年5月获准启动建设,隶属于工程科学学科领域。
现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教授,实验室主任为缪协兴教授。
研究内容实验室围绕研究与解决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总体目的,以(1)深部岩体力学与围岩控制理论、(2)深部土力学特性及其与地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3)深厚表土人工冻结理论与工程应用基础以及(4)深部复杂地质环境与工程效应等四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
构成以深部为研究背景;以深部复杂地质环境、岩土体、冻土体为研究对象;以高围压、高水压、高气压、开挖卸荷、动力为荷载特征;以深部地质环境精细探测、深部岩土体与结构稳定、深部岩体热效应及利用为学术研究目标;从宏观(环境、构造)到中观(破碎、节理、裂隙、界面),到细观(结构、颗粒、水),再到多相(固、液、气)、多场(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的系统的具有深部、地下特色的研究体系。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1)
7 & 前言
地震时土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9 土 > 结构物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 是一个涉及到 土动力学、 结构动力学、 非线性振动理论、 地震工程学、 岩土及结构抗震工程学、 计算力学及计算机技术等众 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课题, 也是一个涉及到非线性、 大变形、 接触面、 局部不连续等当代力学领域众多理论与 技术热点的前沿性研究课题。随着科学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实验手段的不断改进, 重大和复杂体系工程 的不断建造, 促进了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几十年来一直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和研究。"@$B 年日本新泻地震、 "@?$ 年我国唐山地震、 "@]= 年墨西哥地震和等许多实践课题促进了这门学科的迅速发展,
!" #$%&$’%( #" &%)%*&+, #- ./"*0’+ )#’12)3&4+34&% ’"3%&*+3’#"
D-34 EFG" *H /;7A8G;IJ" ’-34 *7IJ!
( "9 +KL;<MNKIM 7O 4K7MKPFIGP;8 KIJGIKK<GIJ,.7IJQG 1IGRK<SGMT, UF;IJF;G, !###@! , VFGI;; !9 ’HT;IJ V7ISM<HPMG7I :KPF;IGSN V79 *MW, 4H;IJXF7H, ="#B=# , VFGI;)
由于现代数值计算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及一些重大工程的相继修建, 从理论和实践中都将极大 地推动了土 ,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迅速发展。
! Y 土 ,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土地利用规划在城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分析工具,它不仅可以理解和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还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规划。
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数学模型,它基于土地利用的动态过程,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因素和环节之间的关系,模拟和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和规律,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土地利用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政策、环境和社会等。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和环节之间的关系,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帮助决策者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效应。
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历史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影响因素,可以模拟和预测未来的土地利用情况。
通过对不同政策和规划方案的模拟和比较,决策者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和规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选择最合适的方案,避免不良的土地利用效应,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的利益关系和冲突。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的模型,可以系统地分析不同规划方案的风险和效益,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决策,降低规划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土地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和机制,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和效应,支持土地利用规划的风险评估和决策分析,为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周健教授课题组近年在土动力 学方面研究进展[2 [ }8 11 - [
近年来, 周健教授课题组关于 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分为 三个方面: 土工建筑物 抗震分 析、 细 观土 动力学试验和数值模拟、土动 力学在地基处理中的 应用。 ,, 土工建筑物抗震分析 . 对 A SS 进行了 NY 二次开发,改 进了 动力人工边界条 件,引 入了 交叉计算法,改进了 计算 模型, 提出了 一种藕合场分隔迭代算法, 修正了 分隔预测算法无 法消除累 计误差的 弊病,编制了 有效 应力动 力分 析模块。
基残余变形的影 响。
23 高 能级强夯的研 究 . 该课题组近年 来对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机理和 设计准则进行了 深入研究。 提出了考虑夯锤与 土体相 互作用的非完全弹 性碰撞半空问 强夯模型,推导了 强夯夯锤加速 度和锤底冲击应力时程关系等 一系列 解析式。得到不同 能级强夯作用下的峰值冲 击应 力与任意深度处 动附 加应力的 简化计算式。从 工程实 用角度澄清了有效 加固 深度、加固深度和影响深 度的学术概念, 建议规范明 确界定有效加固深 度的深 刻内 涵和量化指标, 提出 并推荐了对不同土 类和 加固目 的综合确定 有效加固 深度的原则、方法 和判定
杨林德教授课题组对铁路隧道提速列车振动进行 了测试与荷载模拟 ,对 高速铁路路基动土压力测
试 信号的 小坡进行了分 析。
5 唐 群教 课 组 在 力 方面 [- 益 授 题 近年 土动 学 研究7[ 72 11 8
近年来,唐益群教 授课 题组对上海软土场地的 地震反应特征、地 铁行车 荷载下土体动强度和动应 力 应变关系、 一 地铁振动 荷载 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微观性 状和地铁列车荷载作 用下隧道 周围 土体的 临界动 应力比 和动应变等问题 进行了 研究分析,并 对桩 土体 系的有效应力地 震反应计 算方法进行了 研究。提 出了 基于Mot ao 砂土地震液化危害概率 n Cr 的 e l 分析方法。
切波速等主要土层参数对振动的传播及衰减的影响规律 。对秦沈快速客运 专线 以及上海磁悬浮线路列 车运行时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 了测试。
2. 交 .2 通荷载下软土路基的变 2 形研究 建立了连续半 正弦波加载和一定时间间隔半 正弦波加载的路基附 加动应力模式。建立了能 考虑等 向 固结和非等向固 结饱和软粘土在循环荷载作 用下残余孔隙水压力的 计算模型。建立了 循环荷 载作用 下正常固结饱和粘 土不排水强度和循环荷载作 用后排水再固结强 度的 计算方法。建立了循环荷 载作用 下考虑部分排 水的 饱和粘土的一维固结方程。 利用所建立的多面弹 塑性本构模型、孔压模型和固 结方 程对交通荷载作用 下软土路基的残余变形进行 ( 同时分析了 预钡, 路基的排水性能对交通荷载作 用下路
为 统的 。 颗 流PCD )序, 用固 祸 的 元 型Fe C r-iF i 系 研究 基于 粒 ( 2 3 程 应 液 合 离散 模 (x osGd d F . 1 id e r l a u
M dl oe , ) 对爆炸荷载作用下引起 饱和 砂土体液化、 密实过程进行模拟, 从细观角度模拟 和验证爆炸法 密实 饱和砂的 机理, 研究了饱和砂土 体在爆炸荷载作 用下的 细观力学性状。 宏、 通过现场和模型试验, 对爆 炸荷载作用下的孔隙水压力的增 长与 消散规律进行系统的 研究。 并探讨了 基于能量 分布的 爆炸法
析。对 软土地下结构 的地震土压力进 行了分析研究
1 细观土动力学试验 和数值模拟 . 2 利用 PC D进行了各 F2 种条件下松砂和密砂的 循环应力和循环应变数 值试 初步探讨了饱 验, 和砂土
液化、 状态转换面 的产生 、 循环活动性等 的细观机理。 初步 了建立饱和砂土固液祸合 的细观力学模型,
Hale Waihona Puke 初步 模拟了 砂沸现象和地震荷载作用下 饱和 砂土的液化过程。采 用数字 摄像技 术和开发的有关图 像处 理技术,通 过砂土液化的模型试验, 初步 探讨了 饱和砂土液化前 后的 细观组构变化规律。 采用现场试验、 试验 模型 及颗粒流( C数 P ) 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F 对爆炸法密实砂土 地基进行了 较
标准。
在广东惠州一 沿海碎石 土回 填地基上 成功实施了国内 首次 1 ok . 高能级强夯系 0o m 0 N 列试 验,为 10oN 0ok . m的地基 处理、施工组织设计与检 测提供了 参数依据。 在珠海某具有软弱下卧层的碎 石回填 地基上成功 进行了100N 00k . m的高能级强夯 工程实践, 为地基处 理规范中 强夯部分的修订 和发 展提供
第7 届全国 土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 集
北京
20-1 - 061- 6 3
通过 现场试验,提出了降水 联合强夯地基处理方法, 把该 方法成功应用到上海外高桥 港区 四期、 五期和罗径 港区 二期工程、 浦东 铁路中 心堆场和上海临港新城 道路地基处理工程,为国家 节约了 数亿
资金。
2 高广 运教授课题组近年在土动力学 方面研究进展[-] 2] 75 ]5
对土 与结构相互作用下 的地下建筑物动力可靠性分析问题进行 了研究 ,对结构部分采用 首次 穿越 破坏机理标准标准,对软土地层采用 累积损伤破坏机理标准 。 对软 土地层地下建筑物地震风险管理与保 险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 了软土地层地下建筑 物地震 灾
害风险管理的 系统理论框架, 地震 并对 保险问 题进行了 探讨。 对双圆 盾构法隧道、磁悬浮基 础,云龙 水库心墙堆石坝和武 汉长 江隧 道等进行了 抗震稳定 计算分
6 周 教 课 组 在 力 方 研究8[ 顺华 授 题 近年 土动 学 面 〔- 35 11 8
近年来,周顺华教 授课题组对地铁隧道 地基 土孔隙水压力变化 及液化性进行了 研究。 对高速铁路 桥 桩在轴向 循环荷载长 期作用下的承载和变形特性 进行了 试验研究。 对地铁运行荷载引起的隧道地基 土动 力响应进行了分析 研究。
系 进行了 数值模拟, 得出了 水平、摇摆祸合激振条 件下, 三维波阻板 主动隔 振体系的设计准则。
22 交通 . 荷载引 起的地面振动与变形
22, 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传播 与衰减 ..
对铁路交通引起的地面振动的传播与衰减进行了 研究, 结合运行列车一 一 轨道 地基振动模型, 对饱 和分层地基上列车 运行引 起的 地面振动进行分析, 详细讨论了 渗透系 数、 孔隙 率、 流体粘滞系 数、 剪
第7 届全国土 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动力
北京
20-1 - 0 61- 6 3
9 李杰教授课题组近年在土动力学方面研究1] 1 [011 0[ - 0
近年 来, 李杰教授课 题组对地下管 线进行了 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 析和考虑土体固 液二相性质的地
下管线地震反应研究 。
1 结束语 0
由于时间 仓促, 收集资料不全,有 不妥之处, 敬请谅 解。加强 合作,把已 有的做 大做深, 发掘新
实用参数。
周健,等_同济大学在上动力学研究和应用方面 的进 展
3 黄 松教 课 组 在 力 方 研究5[ 茂 授 题 近年 土动 学 面 [-1 83 1 6
近年来, 黄茂松教 授课题组关于土动力学的 研究 成果主要分为二个方面: 饱和多 孔介质土动力学 理论与数值解法、桩 基振动和土工动力 测试 技术的 研究。 3, 饱和多孔介质土动力学理论 与数值解法 . 针对饱和土动力学u 形式存在数值求解一定困 - p 难问 题, 提出 种基于对 一 孔隙 水流动守恒方程直 接进行修正的直接a 法, 方 通过算例计算证明了 所提出 方法的有效性。
8 楼 麟教 课 组 在 力 方 研究9[ 梦 授 题 近年 土动 学 面 【-1 39 1 9
近年来, 楼梦麟教 授课题组对 深覆盖 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的 若干问 题进行了 探讨, 进行了一 致输
入作用下土层的地震反应分析。在地震反应分析 中,分别考虑了侧 向人工边界的影响、基岩弹性刚度 对土层地震反应的影响及上海软土动 力参数变异性对土层地震反应 的影响。
近年来, 运教 高广 授课 题组关于土动力学的研究成果 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屏障隔 振的 研究、交 通
荷载 引起 的振动及变形、高能级强夯的研究。
2 屏障隔 . , 振的 研究
近年来,该课 题组 从瑞利波散射理论的 原理出发,首 次对连续屏障 和非连 续屏障 远场被动隔 振效 果进行了 三维分析, 对屏障 近场主动隔振和远场被 动隔 振的 不同机理 进行了深 入探讨, 为分析屏障 远 场被动隔振效果奠定了 坚实的 理论基础。提出了非 连续屏障和连续屏障 等价的 方法, 为非连续屏 障隔
3 桩基振动和土工动力 . 2 测试技术的 研究
4 杨 德教 课 近 在土 力 方面 究6[ 林 授 题组 年 动 学 研 【-] 46 1 7
近年来,杨林德教 授课题组对地铁车站结构 振动台 试验中模型箱 设计 对进行了 研究, 并进行了地 铁车 站振动台试验。对 软土地铁车站地震响应数值计 算方法进行了 研究, 提出了简 化计算方法。 对上 海地 铁车站区间 隧道和车站抗震设计方法 进行了 研究, 制定了 《 上海市地铁抗 震设计指南》 。对重力式 防 汛墙抗震稳定性进行了 研究,对软土地 基中 堤防 工程抗震稳定性进 行了 计算分析
的亮点,可 能是今后 的努力方 向。
参 考 文 献
1鳌鹏, . 周健‘ 软土地下 建筑物的 地展响应及动力可命 析. 性分 防灾减灾工程 学报,0 2(. 20, ) 3 1 2 .周健, 燕, 苏 童鹅. 软土地层地铁及地下构筑物抗震 分析研究现状. 动力 地下空间 20, 份:7-8 ,032 )1 1 . 3 37 3 .曹宇氛 周健. 粉土层液 化可能 性判断的地震反应分 法. 析方 水利学报, 0,(:9 3 2 33 67. 0 3 - ) 4 鹏. .爹 周健. 土与结构相 互作用 地下建筑物动力 下的 可靠性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 )1 -9 ,042(: 1 5 2 2 2 4 5 健, .周 so. 软土地下结构的地展土压力分 等, 析研究. 岩土力学 20,5 545. ,042(: 59 4 5- ) 6 何开明 周健, . , 王兰民 弦夯黄土地荃抗液化性 试验研究. 空间 20 32(: 0 . 状的 地下 ,04 , 1 23 , ) 7 4 - 7 .贾故衣 周健, 李杰三. 地基处理施工振动及其对 A的 环J 影响评述 地下空间20 1, )500. ,04 22(: 55 , 4 0 4 . S .吴晓峰 周健, , 董鹏. 软土地层中 双圆盾构法隧道的 抗展分析. 抗展,0482-1 工程 20,:7 . 3 9 .苏燕 周健. , 隧道抗震 评估初探, 风险 福州大学学 自 报( 然科学版, ,, 166 ) 0423(: 8 20 . 2 5 ) 1 屈俊 周俄 李 0 童, 进军. 爆炸密实饱和粉细 砂地墓中 孔隙水压力的增长与消 工程爆破, 0,0 2-. 散 2 41()2 6 0 3 2 : I 1 .周健, 江建洪, 贾敏才. 磁悬浮基础地展反 三维有限元分析 工程抗展与加固改造卜0 , )- 应的 20 2(: 5 7 82 2 1 1. 2 屈俊童 周键, , 李进军_ 爆炸法加固 饱和粉 细砂地栽的试验 . 研究 地下空间,0513 3 -6 20,(:9 3 ) 09 1. , 3 周胜 屈俊童, 忆闻. 李 爆炸法密实饱和砂的模型 试验研究. 石力学与 岩 工程学报 20,4s P) 4348 052(P254- 4. . : 5 1 4 .周健, 孔戈, 张刚. 基于藕合场分割算法的A SS N Y =次开发及其 应用 地展工程与工程振动 20, (: 9 ,0642 2 7- . , ) 3 6 7 巧 .周他 孔戈. tNY 在云龙水库心墙堆 苏燕A SS 石坝三维地震反应分 析中的 应用 岩土力学, 0年己 2 5 录用。 0 拟于20.2 061发表. 1 6 .孔戈 周低 徐建 盾构隧道横向地展响应规 。 平. 律研究. 岩石力 学与工程学报,0671己为 录用, 20,,9 增刊 待发表. 1 7 .周健 胡寅, , 林晓斌 粉细砂的室内 . 无填料振冲 试验研究. 力学, 0,02(:974 岩士 2 31 4570 9 0 , ) . I NO 乔斯萨 S dodnfaoom n -hse . 工程学 20, (: 49 8 . , ty eici f o c evs s岩土 u n s tn e o i o i n l i 报,0372 446 9. , ) 9- 5 1 9 .周健 贾敏才. , 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墓试验 及应用. 石力学与 研究 岩 工程学报,038 28 15-5. 20,, () 3 1 5 2 : 03 2.周健 曹宇春, 0 , 贾敏才 强夯・水联合 饱和软猫士 降 加固 地基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 (: 30 ,03 , )3 - . 62 3 7 8 4 6 2,王孝存. 1 周姐. 强夯法和振冲法处理松细纱地基的 应用比 建 较 筑科学,041:7 1 20,24-. 5 2.周健 张健, 2 , 姚浩. 真空降水联合强夯法在软弱路 基处理中的应用 研究. 岩土力学,05, 蹭 刊) 920 20,2 56 : 80. 1- 2.周低 苏燕, 3 贾敏才 刘洋. ttt au dnmc odi tipva rl 6go d真 , Isu ovc m aicn lao o r e duc rn 空动力固结加固大面积吹 ni e n u y - s o i tn m o h ai 1 u s y 1 块土路 基试 验研究)岩土 工程学报,0592(: -9. 20, 9 1 106 , ) 0 1 7 9 2.周健, 4 章丹峰, 贾敏才 振冲法加固饱和 疏松粉 细砂试验研究. 勘察科学技术.0521 (:- 20, 3 3 . , 1 5 3 ) 2. 5 )俊童. i 砂土地基的 爆炸法密 实试验研究及细观数值 模拟 上海: 同济大 , ,. # 06 ' 2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