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思维导图
豌豆花是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交),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豌豆植株还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例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等,像这 样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这些相对性状能 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容易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分离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论文,认识到孟德尔提出的理论的重要意义。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起名“基因”,并提出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控制相对 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杂交育种中,人们有目的地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再筛选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分离定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 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遗传因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一代都是黄色圆粒。子一代自 交,子二代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
医学实践中,人们可以依据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对某些遗传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推 断,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否定融合遗传理论: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子一代中消失的性状在子 二代中又出现了,说明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总是高茎豌豆;子一代自交,子 二代高茎比矮茎接近3:1。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显性性状: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因子的发现。
1.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全为高茎;F1自交,F2中高茎∶矮茎 = 3∶1。
-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高茎∶矮茎 = 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
- 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为黄色圆粒;F1自交,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让F1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减数分裂:- 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概述1. 引言1.1 遗传学的重要性1.2 遗传因子发现的历史背景2. 格雷戈尔·孟德尔的豌豆实验2.1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2.2 豌豆实验的设计2.3 遗传规律的发现2.3.1 一阶杂交(单因子遗传)2.3.2 二因子杂交(多因子遗传)2.4 孟德尔定律的表述2.4.1 分离定律2.4.2 组合定律3. 遗传因子的概念3.1 遗传因子的定义3.2 遗传因子与性状的关系3.3 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4. 染色体理论的建立4.1 细胞分裂的发现4.2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4.3 托马斯·亨特·摩根的果蝇实验4.4 连锁与重组的概念5.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实5.1 核酸的发现5.2 奥斯瓦尔德·艾弗里的实验 5.3 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5.4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6. 遗传工程与基因编辑6.1 基因克隆技术6.2 基因工程技术6.3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7. 遗传学的应用7.1 农业中的遗传改良7.2 医学中的遗传诊断与治疗 7.3 法医学中的DNA指纹技术8. 遗传学的未来展望8.1 基因组学的发展8.2 个体化医疗的前景8.3 伦理与法律问题9. 结论9.1 遗传因子发现的科学意义 9.2 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贡献参考文献附录A.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原始数据B. 染色体图谱C. 基因编辑技术的操作指南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关于遗传因子发现知识点的概述框架,具体每个部分需要根据实际的学术研究和资料进行详细撰写和扩展。
每个章节都应该包含详细的解释、实例、图表和参考文献,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进行撰写,并在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校对和格式审查,以避免任何乱码或错乱字符段落的出现。
遗传因子的发现(复习课件)-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期末考点大串讲
1.实验过程(图1-3会描述)、结果(3条)、提出了哪4个问题 2.常用符号: 亲本、杂交、自交、F1、F2、雌性、雄性对应的符号 3.什么是正交、反交 4.什么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稳定遗传
豆
1.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4条假说(要求会背)
杂 三 、 对 分 离 现 2.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
方法步骤: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 入两种彩球各为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 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 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 记下两个彩球的字母组 4.将抓取的彩球后。放回 原来的小桶内,摇匀,按 步骤3重复做50—100次。
5.实验分析:
(1)两个小桶代表什么? (2)D和d小球代表什么? (3)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数一定要相同吗? (4)每个小桶中D和d两种彩色球数一定相同吗? (5)分别从两小桶抓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什么含 义?为什么选择形状、大小、质量等同的彩 球? (6)抓过的小球可以不放回原桶吗? (7)为什么要重复30次?
写出子代的遗传因子与性状
亲代组合 子代遗传因子及比例 子代性状及比例
DD×DD DD×Dd DD×dd Dd×Dd
DD DD:Dd=1:1
Dd
DD:Dd:dd=1:2:1
全显 全显 全显 显:隐=3:1
Dd×dd dd×dd
Dd:dd=1:1 dd
显:隐=1:1 全隐
一、两对相对性 1.实验过程(图1-6会描述)、结果。
(3)不一定,同种生物雄配子>雌配子。
(4)一定,两种雌(或雄)配子数=1∶1。 (6)不行,若不放回,则两种雌(或雄) 配子数≠1∶1。
(7)确保观察样本数目足够多
1.(2022·河北石家庄高一月考)在性状分离比的B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 (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 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 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 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的数量比接近1∶2∶1 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1、豌豆的特点(1)传粉、授粉。
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实验过程说明P表示,♂表示,♀表示↓表示产生下一代F1表示F2表示×表示× 表示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遗传图解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
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1、交配类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乙♀为。
2、性状类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⑴AA×AA AA全显⑵AA×Aa AA : Aa=1 : 1全显⑶AA×aa Aa全显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显:隐=3 : 1⑸Aa×aa Aa : aa =1 : 1显:隐=1 : 1⑹aa×aa aa全隐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⑵全隐aa×aa⑶显:隐=1 : 1Aa×aa⑷显:隐=3 : 1Aa×Aa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高一生物必俢二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俢二知识点归纳一、遗传因子的发现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选择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那可是相当明智的。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呢。
他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发现子一代(F1)都是高茎的。
这就很有趣啦,就像有个神秘的力量在控制着豌豆茎的高矮。
其实呀,孟德尔把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他还提出了一些概念,像相对性状,比如说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孟德尔还提出了分离定律。
简单说就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他又做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用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子一代(F1)全是黄色圆粒的。
这时候他就想,这两对相对性状是怎么遗传的呢?他让F1自交,结果在子二代(F2)中出现了四种表现型,比例是9:3:3:1。
这就表明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是自由组合的。
于是就有了自由组合定律,就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可重要啦。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有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形成四分体。
这就像小伙伴们手拉手一样。
然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就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 基因在染色体上科学家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平行关系呢。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他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因子的概念遗传因子是指影响个体性状或表型的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遗传因子是由DNA分子组成,具有编码蛋白质的信息。
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1. 格里高利·孟德尔的实验: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
2. 摩尔根和斯图尔特·贝弗里奇的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 阿瑟·斯通等人的实验:通过玉米杂交实验,发现了连锁不平衡现象。
4.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等人的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首次观察到DNA分子结构。
5.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实验:通过解析DNA分子结构,揭示了基因信息储存和复制机制。
三、遗传因子类型1.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性状掩盖掉隐性基因。
2.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表现出来。
3. 多基因性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呈连续性分布。
4.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四、遗传因子的遗传方式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且为显性基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但为隐性基因。
3. X连锁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4. X连锁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和男性都可能患病。
五、遗传疾病与遗传因子1. 单基因疾病:由单个突变基因引起的疾病,如囊肿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
2. 多基因疾病:由多个不同的突变基因或多个不同的位点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等。
3. 染色体异常疾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
六、遗传因子与遗传咨询1. 遗传咨询:通过遗传学知识和技术,为个人或家庭提供有关遗传风险的信息和建议。
2. 遗传咨询的对象:有家族史或个人患有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以及计划生育或孕期检查的夫妻。
3. 遗传咨询的内容:了解家族史、评估遗传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等。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遗传因子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本文将从遗传因子的定义、发现历程、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遗传因子的定义遗传因子是指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遗传因子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形态、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等,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础。
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更深层次。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而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也被揭示出来。
最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完成,使得我们对遗传因子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三、遗传因子的作用机制遗传因子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
具体来说,DNA分子通过转录生成mRNA分子,然后mRNA分子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
不同的基因会编码不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则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和功能。
此外,遗传因子还可以通过突变、重组和表观遗传等方式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从而推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
四、遗传因子的应用前景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例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遗传性疾病。
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精准地修改遗传因子,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希望。
此外,遗传因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探索宇宙奥秘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遗传因子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遗传因子的研究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遗传与进化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的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生长周期短,子代较多,易人工操作。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如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如Dd。
5、分离定律内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彼此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6、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8、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
9、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同性状的基因,如D与d。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10、孟德尔用了假说-演绎方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由一对相对性状分析到多对相对性状;(3)运用了统计学和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关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 在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1 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 次。
3、结果: 新产生的成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生物的进化
1. 生物进化的过程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3.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七章
细胞核与遗传信息
1. 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控制中心)2.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3. 核膜、核仁、核孔的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
细胞的代谢
1.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 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细胞器)3.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液泡、溶酶体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高一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章节
主题
知识点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 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2.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3.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4. 纯合子与杂合子5. 表现型与基因型6. 杂交与自交的概念及过程7. 测交的概念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 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2. 精子的形成过程3.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4. 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1. DNA分子的结构2. DNA的组成元素及基本单位3. DNA的规则双螺旋结构特点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1.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制)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1.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型2. 基因突变的意义3. 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4.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及类型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汇总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分离定律一、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4、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5、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6、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7、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③花大,易于做实验④生长周期短(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①客观事实②提出问题③提出假说④演绎推理⑤预期结果⑥实际结果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Ⅰ(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DD×dd↓ ↓F1:高茎豌豆F1:Dd↓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DD Dd dd3 : 1 1 :2 :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解释现象(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征。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纯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杂种):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性状分离)3、遗传学的符号体系及概念4、交配方式: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如植物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授粉)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的一种)杂交自交测交5、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1)去雄:在花蕊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传粉(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人工授粉:完成受精,待母本的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抹在母本的雌蕊柱头上。
(4)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6、假说演绎法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演绎推理④实验验证⑤得出结论。
7、分离定律:(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生物(雌雄配子的结合)(2)内容: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8、 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AA ×AA AA全显 AA ×Aa AA : Aa=1 : 1全显 AA ×aa Aa全显 Aa ×Aa AA : Aa : aa= 1: 2: 1 显:隐=3 : 1 Aa ×aa Aa : aa = 1 : 1显:隐=1 : 1aa ×aa aa全隐9、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一、综述生物学中的遗传因子研究是理解生命本质的关键领域之一,遗传因子的发现及其研究不仅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也为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中生物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从遗传因子的概念、历史背景、发现过程以及其在现代生物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在历史背景方面,遗传因子的发现离不开众多生物学家的辛勤努力和探索。
从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到摩尔根的遗传连锁理论,再到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人们对遗传因子的认识不断加深。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遗传因子的研究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在概念上遗传因子主要是指控制生物性状遗传变异的基因或基因组区域。
这些遗传因子携带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关于遗传因子的发现过程,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学规律和基因定位等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科学家们逐渐认识到DNA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遗传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精确地操作遗传因子,为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在现代生物学中,遗传因子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农业上,通过遗传工程改良作物,提高产量和抗逆性;在医药上,通过基因疗法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
此外遗传因子的研究还有助于揭示生物体的进化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等重要的科学问题。
遗传因子的发现是人类对生命本质认识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通过深入研究遗传因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奥秘,还能够为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1. 简述生物遗传研究的重要性生物遗传研究在生物学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遗传研究是关键的一环。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遗传学基础知识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遗传学基础知识点遗传因子是指影响个体性状的基因和基因组变异。
在遗传学领域,人们对遗传因子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
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常见和罕见的遗传因子,这些因子与多种疾病和特定的生理特征有关。
因此,了解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
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
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
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10、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
高一生物下册(必修二)第一章总结
精心整理高一生物下册(必修二)第一章总结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P67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分析方法科学;(单因子→多因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正推类型:(亲代→子代)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⑵aa×aa全隐⑶Aa×aa显:隐=1:1⑷Aa×Aa显:隐=3:1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指导杂交育种:原理: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后各基因型比例杂合子(Aa):(1/2)n纯合子(AA+aa):1-(1/2)n(注:AA=aa)型是称为答案:(1)Tt、抗锈病(2)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性状分离(3)TT或TtTt从F2代开始选择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淘汰由于性状分离而出现的非抗锈病类型,直到抗锈病性状不再发生分离。
2、指导医学实践: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
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_____。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梳理专题01 遗传因子的发现
最新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学期知识梳理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一、花:1、两性花: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如:豌豆,水稻,小麦等。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
①雌雄同体:一株植株上有雄花和雌花,如:玉米。
②雌雄异体:一株植株上只有雄花或雌花,如:银杏。
2、花的结构:3、豌豆花:(1)为两性花,呈蝶形的花冠中,有一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蕊和雌蕊。
(2)豌豆是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并且是闭花授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3)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二、豌豆的人工杂交过程(人工异花传粉过程)去雄:除去未成熟花(花蕾期)的全部雄蕊。
注:雌雄异株或雌雄异花不需去雄,雌花套袋即可。
套袋授粉套袋(1)亲代:P,子一代:F1,子二代:F2,雌:♀,雄:♂。
(2)两次套袋的目的:防止外来花粉或环境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豌豆的易于区分的7对相对性状,课本第3页。
例:下列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的是:(AC )A、爸爸的单眼皮和儿子的双眼皮B、小白兔的长毛与细毛C、小鼠的黑毛与灰毛D、人的身高与体重E、猫的白毛与蓝眼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1-5)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F2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1)显性性状: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隐性性状:孟德尔把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摒弃了前人融合遗传的观点。
(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
如:显性遗传因子(D)决定显性性状,隐性遗传因子(d)决定隐性性状。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高一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记忆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不同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后代数量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2.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a.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套袋,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c.采集花粉。
d.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除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e.套袋,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
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4.杂交实验:(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用高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是高茎的。
用F1自交,结果在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形性状,如矮茎。
(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
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现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 )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形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 )来表示。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例如,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有成对的遗传因子dd。
像这样,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
因为F1自交的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在F1的体细胞中必然含有隐形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F1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Dd。
人教版高一生物下学期(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详尽版)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遗传学基本概念辨析1、性状类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的总称。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如:果蝇眼型:圆眼和棒状眼。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1均为高茎,则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非等位基因: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用小写字母表示。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注意区分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完全显性:显性基因的绝对性不完全显性:杂合个体性状介于显性与隐性性状之间如:AA:红色Aa:粉色aa:白色共显性:两亲本形状在子一代的同一个个体上显现出来如:红毛马×白毛马两色参杂的混花色马3、交配方式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用×表示。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
用×表示。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回交:杂种子一代与亲本或者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杂交的方式。
正交与反交:高茎(父本)×矮茎(母本)正交矮茎(父本)×高茎(母本)反交4、个体类型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本知识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2知识点考查考查时间月日姓名失分分离定律基本知识1.常用符号及含义);(2)。
3.在给豌豆进行杂交的操作有(1)在期给本进行去雄处理;(2)去雄后,给母本;(3)花蕊成熟后,进行;(4)授粉后再给母本。
4.相对性状:种生物的种性状的表现类型,分为和。
例如:。
显性性状:在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和的现象称为。
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①生物性状是由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存在的(纯合子指:;如DD,dd)杂合子指:(如Dd))。
③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进入中。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6.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推理)用,指让F1( )与个体杂交,从而测定显性个体是还是。
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则待测个体为。
若后代________________,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则待测个体为。
在以动物和植物为材料所进行的遗传育种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方法鉴别某表现型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豌豆、水稻、普通小麦等自花传粉的植物,则最好采用方法8分离定律(又叫:。
)在生物的中,控制的遗传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中,随遗传给后代。
9.孟德尔提出并验证分离定律用到的思想方法是法;步骤:。
必修2知识点考查考查时间月日姓名失分自由组合定律基本知识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黄色圆粒×绿色皱粒杂交,F1表现为;F2黄色圆粒: : :绿色皱粒= 。
F2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重组性状)为和。
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①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②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种,遗传因子组成有种,性状表现为种。
3.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 F1: Aa
↓自交↓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黄圆 F1: AaBb
↓自交↓自交
F2: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
练习题:
例1 小麦易倒伏(D)对抗倒伏(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
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Tt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用抗病但易倒伏的纯种品种和易病却抗倒伏的纯种品种杂交,来培育抗病又抗倒的高产品种。
请回答:
(1)F2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2的()
A.9/16 B.3/16
C.1/16 D.4/16
(2)抗病又抗倒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
A.DT B.D
C.ddTT D.Ddtt
(3)F2选种后,理想基因型应占()
A.1/3 B.2/3
C.1/16 D.2/16
(4)F2代选种后,下一步应()
A.杂交 B.测交
C.自交 D.回交
好了,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就给同学们分享到这里了!我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最新的内容,希望大家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