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a850e9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4.png)
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艺术、生活、科学三者在表现真实上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虽然都是追求真实,但真实的定义和表现方式却不尽相同。
在这三者之中,艺术是最为特殊的,它在表现真实方面更加注重主观性和情感性,而不是客观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通过探讨艺术真实、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来阐述艺术真实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一、生活真实生活真实是指事物本身的真实性,它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也是人们感知和认知真实的基础。
生活真实是以人的感官和认知为基础的,是通过人的感觉和认知来体验和理解世界的真实。
例如,我们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光经过大气层时,被散射成蓝色光线,我们的眼睛感知到这种颜色,才会产生这种真实的感觉。
生活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它是以人的感知为基础的。
二、科学真实科学真实是指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事物的真实性,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科学真实是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事物,探究其本质和规律性,以达到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真实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证实的,是一种基于证据和数据的真实。
例如,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通过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三、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真实性,它是主观存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通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来展现出来的,它不同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它更加注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主观性和情感性的真实,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感受和表现来展现出来的。
例如,莫奈的《睡莲》系列画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这种真实是一种主观感受和情感的真实。
四、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的区别在于真实的表现方式和方法不同。
生活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以人的感知和认知为基础的,是通过感官和认知来体验和理解世界的真实。
科学真实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是通过科学方法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以达到对事物真实性的认识和理解。
简述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
![简述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67641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f.png)
简述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颇具深意。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真实的方式,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展现出更高层次的真实。
雨果对艺术真实的理解颇为独到,他认为艺术能够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而这种真实是现实生活所无法完全呈现的。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触及和细腻描绘。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丰富情感,以及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雨果认为,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现实生活,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现实生活中的片段和元素重新组合,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真实。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能够透过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实。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展示了更深层次的真实,使读者能够在艺术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人性和社会。
雨果对艺术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不仅仅停留在对艺术真实的探索,他还强调了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他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力量来改变现实生活。
他相信艺术的力量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不公平、压迫和不平等的揭示和批判,他通过艺术的形式呼唤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行动。
他希望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人们的良知,引导社会朝着更加公正和平等的方向发展。
维克多·雨果对艺术真实和现实生活关系的叙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表达真实的方式,能够超越现实生活的局限,展现出更高层次的真实。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艺术的引导,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更加真实和美好的世界。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改变的呼唤。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ed945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2e.png)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时,会被它的美丽所吸引,但是当我们仔细观察时,我们会发现这幅画作并不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同样,在电影、电视剧等艺术作品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那么,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符合的程度。
而生活真实则是指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与我们所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差异程度。
从这个定义来看,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我们需要探讨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
例如,在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格林(Forrest Gump)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的事情,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这种精神状态深深地打动了观众,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同样,在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些内容虽然并非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但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在另一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虚假。
例如,在一些商业广告中,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往往会夸大产品的优点或者制造虚假的情感共鸣。
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额,但却会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甚至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同样地,在一些政治宣传片中,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往往会对历史事件进行篡改或者歪曲。
这种做法不仅会误导公众对历史的认知,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某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真实;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艺术作品可能会比现实生活更加虚假。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既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防止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同时也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欣赏艺术作品所带来的美好和感动。
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
![生活真实还是艺术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3b9faf0c227916888486d759.png)
燕山飘雪/文有的散文作者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散文的真实性原则,是要生活真实还是要艺术真实?为什么我如实地反映了生活,读者却不买帐?而我注重艺术真实了,读者反而说我写的不真实?其实,这是文学理论上的老问题,即在创作中是要生活真实还是要艺术真实?我在《散文的质》一文中也曾涉及到这个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展开来谈。
现在让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既不是作家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早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诞生了。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我在淄博看到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散文也不例外,散文艺术的目的是再现真实的社会生活,散文是把真实生活中人和事物作为描摹的对象。
如果说注重艺术真实了,那必定是遵循了这一创作规律的,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
就是说,散文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
反之,就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b6d477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c.png)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1. 什么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事儿。
说到这两个词,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想:这俩到底有什么关系啊?别急,我们慢慢捋清楚。
首先,生活真实,就是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琐事。
比如,早上起床闹钟响了,结果你又把它按掉,结果迟到了;或者是路上遇到的那只贼可爱的流浪猫,跟你对视的瞬间,感觉心都要融化了。
生活真实,简简单单,就是我们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再说说艺术真实,嘿,艺术就像个魔术师,它能把那些平凡的生活瞬间变得美轮美奂,给你一种“哇,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的感觉。
比如一幅画,可能只是几笔简单的色彩,但在你眼里,仿佛可以感受到画家的心情,甚至能想象出他背后的故事。
艺术真实,能把我们的情感升华,把那些普通的事儿提炼成不普通的体验。
2. 生活中的艺术真实2.1 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说到生活中的艺术真实,大家有没有发现,生活中那些小确幸,往往就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在公园散步,突然看到一对老夫妻手牵着手走过,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像是给他们打了光。
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仿佛看到了一幅画,里面有温暖、有爱情、有岁月的流逝。
这样的瞬间,真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文艺作品。
其实,很多艺术作品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比如老舍的《茶馆》,他描绘了旧北京的生活,里面的小人物们,都是那些年头的人生百态。
虽然是在艺术的框架下,但其中的真实感受,真的让人倍感亲切,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他们的生活。
2.2 艺术的表达与生活的映射再来说说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像是《疯狂的石头》,虽然剧情夸张,但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碰到那些乌龙事件啊!朋友聚会时的搞笑瞬间、办公室里的小插曲,都是生活真实的一部分,而艺术把它们放大、夸张,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很多时候,艺术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生活中那些滑稽搞笑的瞬间,让我们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能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3. 艺术真实对生活的影响3.1 激发灵感与创造力艺术真实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反映,更是对生活的影响。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82395fb2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e.png)
举例说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
你们知道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和老鼠的游戏。
有时候,艺术作品让我们觉得它们非常真实,仿佛我们自己就置身于画中;而有时候,它们又让我们觉得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好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那么,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要明白一点: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换句话说,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感、经历和感受表达出来。
这就好比我们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作品和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但是,艺术作品并不是完全复制现实生活的。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想象、创意和情感,让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加入了各种调料,让原本平淡无奇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一样。
我们要认识到,艺术作品和生活真实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艺术作品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比如,一部电影可能会让我们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或者让我们对某个社会问题产生共鸣。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也会对艺术作品产生影响。
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会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汲取灵感。
所以,我们的生活实际上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
这就像是我们在烹饪美食时,会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添加各种食材一样。
尽管艺术作品和生活真实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生活真实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包括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
而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们对这些真实情感进行加工、提炼和创新后呈现出来的形式。
换句话说,艺术作品是一种“虚假”的真实,它可以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感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情感。
这就像是我们在看一部喜剧电影时,虽然知道它是虚构的,但还是会被它的幽默搞笑所感染一样。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和老鼠的游戏。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5096c02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0d.png)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
艺术与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它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
术是一种表达,是对生活的诠释和再创造;而生活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的真实体验,是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自己内心世界和对于外部世界的真实表达。
艺术作品所呈现的情感、思想和意境,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的真实反映。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文学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一种诠释,是对于现实的一种超越和再创造。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生活中的美好、忧伤、痛苦和希望表现出来,使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生活真实,则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的所见所闻所感。
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感受和
思考,都是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
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失荣辱,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真实感受。
生活中的磨难与挑战,也是我们在现实中所面对的真实困境。
生活真实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生活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在现实中所经历的一切。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但它们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表现出来,使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感受到一种超越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而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则成为了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惜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真实和美好;在艺
术作品中,我们要体味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真实诠释,感受艺术的美好和力量。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3695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f.png)
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
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艺术真实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内在一致性:艺术作品在内部构建中应该呈现出逻辑和一
致性。
这表示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以及其它元素应该在创作者所建立的艺术世界内保持一致,而不是毫无逻辑地随意变化。
2.情感真实: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情感的表达和体验让读者产
生情感共鸣。
艺术家通过真实的情感描绘和情感体验,使作品能够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3.细节真实:艺术作品应该仔细地刻画细节,使得作品更加
真实可信。
细节是构成生活的基础元素,通过对细节的真实描绘,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有所区别,主要原因如下:
1.表达方式:艺术创作以艺术的形式表达真实,通过诗意、
象征、隐喻等手法来传递情感、思想和意义。
相比之下,生活真实依赖于客观的事实和现实情况,而科学真实则强调经验的系统观察和验证。
2.个人观点和体验:艺术家通过个人的观点、体验和情感表
达来构建作品的真实性。
艺术创作是主观和个体化的,侧重于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主观理解和个人感受,而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更趋向于客观和普遍的观点。
3.目的和效果: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打动读者的情感和感受,
引发想象力和联想,让读者产生思考和反思,而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追求的是客观的事实和现象。
尽管艺术真实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个体化,但它在情感共鸣、细节描绘和内在一致性等方面与生活真实和科学真实存在一些共通之处。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艺术真实简论-精选文档
![艺术真实简论-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1c116e3da38376baf1faed4.png)
艺术真实简论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重要原则之一,艺术真实的有无及程度是衡量创作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
在当代文艺实践中,艺术真实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范畴。
作家对艺术真实问题认识的深刻与否,不仅表明了作家对艺术规则的运用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作家所创造的文艺作品的质量。
从主观上来说,艺术真实来源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生活真实的审美感悟和表达。
因此可以通过弄清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把握艺术真实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之关系(一)艺术来源于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源泉。
生活真实为艺术真实提供了原创的题材、人物、情节、结构和启示。
原生活形态、人世万象能呈现出的丰富性和生动性、生活故事展开的曲折和扣人心弦、生活人物的鲜活和多彩以及生活细节的感人和逼真,为艺术真实提供了原初的真实感觉经验和背景,构成了判断艺术真实的一种基本尺度。
不难设想,倘是没有法兰西社会贵族衰败、资产阶级新兴的历史,便不能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便难以出现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再如《白鲸》,小说的基本情节、人物以及细节均来自一部航海日志记载的一场海上历险的经历。
由此可见,社会生活是艺术之真的基础,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便成了无源之水。
(二)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不等同于生活,因而艺术真实也不等同于生活真实。
鲁迅曾经说过: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
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以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
这说明现实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却代替不了艺术,因为从本质上看艺术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心灵的产品,它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实物。
一件艺术品不论通过何种材料来建构,毕竟是虚幻的观念的东西,而不是物质实体性的东西。
因此,艺术之真,不应该也不必要同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划上等号。
在特定的情况下,作家应站在完整的艺术世界的角度和立场,对生活进行某种改造或“违反”,只要这种“违反”符合艺术创造规律,都是允许的,是具有艺术真实性的。
论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
![论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25e70e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b.png)
论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摘要:我们总是能听到甚至运用到‘艺术真实’、‘生活真实’这样的文艺理论概念,但是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却是肤浅和片面的,这导致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总是不尽人意甚至出错,“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并不可取。
根据哲学唯物主义思想中“联系具有普遍性”理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借助其他的概念来认识和把握两者及其中的关系。
关键字:生活真实,艺术真实在文艺理论学中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研究,都要回到一个问题上面,那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就像是哲学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样。
但是很多人都习惯于将这一概念单独提出来,而很少提及甚至忽略了这一理论的根本来源——生活真实,要知道前者是相对于后者的概念而产生的,缺一而无法解释清楚彼此。
生活真实的概念很简单也很好理解,即现实世界已经发生的人和事。
相比而言艺术真实性就复杂多了,基于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和艺术真实对客观世界反映的特点,学术界给予的专业化定义:“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涵,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者的认识和感悟”;通俗化的解释就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单从二者的概念不难看出,文学是由对真实生活的艺术性加工所得的产物,两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
然而,通观全局,两者的关系并不是如此简单的。
从艺术真实对生活真是的单方面作用来看,就像它们的概念所表述的那样,“艺术真实性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主观反映”,这其中有文学创造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
现实生活首先以作家的观察视角投射到他的脑海里,经过作家的个人思考得出认识和感悟,然后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脑海里,当作家的文学创造需要时,作家再根据自己创作表达的需要对素材“进行艺术的取舍、改造、提炼、虚构等创造性加工”,改造成能够准确深刻的反映现实问题的文字。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98e2ed1714791711cc7917f4.png)
艺术真实〃生活真实之我见一直以来,文艺界对“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这一对概念都争论不休。
马克思主文论者坚持,艺术真实必须以生活真实为根据、为源泉,艺术真实对生活真实的依赖关系,生活真实是艺术真实产生的基础,对艺术真实具有制约乃至决定的作用。
而自然主义学派则强调纯粹的客观性,专注对事物进行表面的平庸的琐细的描写,排斥文艺的主观性,反对作家的思想倾向。
唯心主义则一味追求艺术的主观性,甚至把文艺的主观性夸大为主观主义,否认现实生活,脱离现实,完全遁入空想世界。
我个人认为,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艺术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其根本源泉,生活真实是它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文艺作品中,艺术真实又显得比生活真实更为重要,文学作品、艺术创造反映的是艺术真实,尽管它来源于生活,但若没有艺术家的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只能是干瘪的现实。
我觉得,文艺作品更重要的还在于作家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家的心灵感受,作家内心的呼唤。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作为文艺创作的两个要素,有着各自的内涵。
所谓生活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也就是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
而艺术真实则是作家在生活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符合情感逻辑和客观规律,显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木质方面,是作家进步的美学观同社会生活结合的产物。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孰轻孰重,这是我将论述的重点。
现实主义文艺认为,从一定的生活原型出发塑造艺术形象,它体现着创作的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反映着现实主义文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古代西方与贺拉斯同时代的西塞罗曾在《论取材》中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绘画巨匠雷克西斯为了给赫拉神庙画一幅海仑象,要求整个克罗顿城邦的美女做模特。
最后将五个绝色的美女荟萃于一身。
雷克西斯的这部杰作的诞生并非神启,也不是刹那间灵感的恩赐,而是来自他对现实生活中的血肉丰满、鲜丽眩目的活生生的女性美的揣摩和描绘,是他的辛劳和天才的结晶。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07a8843f83c4bb4cf7ecd116.png)
浅谈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摘要: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问题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文论界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文学问题。
由于作品题材不同,体材不同,创作者的风格不同等等主客观因素而导致的其作品内容上与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有一定的出入或者不同,从而也引来了许多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质疑批评和争论。
对于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之间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文论界现已形成许多看法,但大多数的研究者的看法都趋于一致。
本文将依据一些成熟的观点对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界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以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审美性感悟艺术真实生活本质假定性近些年来,文化市场上出现了好多历史题材的文化产品。
例如电视剧《康熙大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文学作品如《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那些事儿》等等一系列的通俗文艺作品。
于是,人民大众在欣赏完之后,各种意见便蹦了出来。
有一群人拍着说双手赞好,说这些作品再现了历史上的帝王雄风,给人们带来了震撼,也让现代的人们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反对的人则认为,很大一部分的影视文学作品不尊重历史,在故事情节里随便虚构,导致与历史真实出入很大,扭曲了历史的真实性。
实乃艺术的糟粕。
我们暂且不论谁对谁错,但从这一点分歧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艺术的创作上面,是否应该遵从客观事实,是否应该忠诚的反映生活原貌,是否应该在作品里加入创作者的主体思想和能动性,而这种艺术与现实的相似度到底应该如何权衡,直到现在仍然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
那么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讨论有关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才有可能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一个适中的判断。
一、艺术的真实那么,什么是艺术的真实呢?我们知道,艺术是创作者通过对自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的一种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
那么这也就是说,艺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忠实于生活,反映生活社会本质规律和现象的精神文化产品。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fd60a6ff00bed5b9f31de7.png)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得关系一、二者得基本概念。
1、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就是文学理论概念。
文学作品中“狭义得生活真实”,主要指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得人与事,即人物与事件合乎生活得常情常理,也就就是合乎客观生活得规律与法则。
也就就是我们常说得“原生态”,就是原汁原味得生活,就是没有经过加工提练,没有经过人得大脑主观意识过滤得生活。
它就是自然得,原始得,粗犷得,真实得。
广义得“生活真实”包括狭义得生活真实、历史真实与科学真实、那么,什么样得作品可以采用生活真实呢?从创作实践来瞧,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历史题材,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等作品要求用生活真实,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就不符合题材要求与写作要求,观众欣赏时就会说胡编乱造,弄虚作假。
但就是,即便这些题材与手法可以表现生活真实,但也与原始真实生活有距离、文学概念得生活真实,即真实性原则,不就是模拟与照录生活中得真实事件,而就是概括与开掘其中具有生活意义得真实事件、生活真实得意义。
生活真实就是基础,就是文学创作得来源,任何艺术都来自于生活真实。
没有生活真实作基础,一切文学艺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任何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生活真实,靠主观臆想,胡编滥造,就没有了真实性,也就谈不上艺术真实。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就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与创造出来得,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得本质、规律得社会生活得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就是艺术作品应具备得重要品格,就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得重要条件,就是作家艺术家追求得终极目标。
它就是艺术作品善与美得前提条件,也就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得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得必然逻辑与自己得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与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得本质真实、艺术真实就是对生活真实得净化、深化与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显示出社会生活得本质、比如《红楼梦》,它就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得完美统一,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就是艺术真实得最高典范。
结合《红楼梦》谈谈对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红楼梦》谈谈对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58d273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0.png)
结合《红楼梦》谈谈对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一个文学创作中常被探讨的话题。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作品,更是对这一话题做出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结合《红楼梦》中的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等,谈谈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笔者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艺术作品,它追求的是艺术表达的真实,而不是生活的真实。
艺术有其主观性和创造性,它通过各种手段对生活进行再现和塑造,以达到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目的。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府富贵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虚幻空洞。
贾府人物的形象塑造虽然可见一些现实元素,但更多地是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和批判。
例如,贾芸的智慧和正直、贾宝玉的情感纠结、贾母的权威与慈爱等人物形象都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来的。
这些形象具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并不完全一致。
其次,《红楼梦》在叙事结构和情节安排上,也突破了生活的逻辑和常理。
小说中的剧情变化多端,虚实难辨,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超越和想象。
例如,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既真挚又矛盾,充满了戏剧性和诗意,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而宝黛的悲剧结局更是对生活真实的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找到如此纯粹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因此,《红楼梦》的叙事手法和情节安排,使得小说中所展现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世界有所区别。
然而,虽然《红楼梦》追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真实,但它依然有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首先,《红楼梦》虽然描绘了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但其中所涉及的人性、情感和道德问题是永恒的。
贾府富贵家族中的人物形象和其所展现的情感纠葛,可以说是人性的一个缩影,存在于任何时代和社会。
无论是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还是现代社会的权力和金钱追逐,都与人性的贪婪和欲望息息相关。
因此,《红楼梦》所揭示的人性真实和情感真实,具有普遍的道德意义和启示。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https://img.taocdn.com/s3/m/913abc38b90d6c85ec3ac630.png)
圈
“生 活 的 真 实 " 与 “艺 术 的 真 实 "
郭 泉 明
( 边 县 第 六 中 学 , 西 靖边 靖 陕
在 中学 作 文教 学 【l f,语 文 老 师 常 常 会 强 凋 说 真 话 .写 真 实 , 近 生 活 , 果 学 生 的作 文 由 于 过 于 “ ” 乎 生 活 的 原 版 贴 结 真 近 而 失 去 文学 性 , 起 来 干 巴 巴 的 , 名 家 的 作 品 羞 之 远 也 。生 读 和 活 的 真 实 和艺 术 的真 实关 系 如何 ? 中学 生 在 选材 时 究 竟 该 如 何 筛选 ?笔 者 就 此 问 题 作 简 要 分 析 。 “ 活 的 真 实 ” 同于 “ 术 的真 实 ” 生 不 艺 “ 章 的感 染 力 来 自其 反 映 生 活 的 真 实 性 ” 这 种 说 法 有 文 , 定 的 道 理 , 国 作 家 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说 过 “ 是 生 活 ” 说 俄 美 . 明 艺 术 的 美 离 不 开 真 实 的 生 活 。但 是 艺 术 是 一 种 似 定 性 的 真 , 可能 是绝对 的真 , 不 闻一 多 曾讲 过 , 绝 对 的 现 实 主 义 便 “ 是 艺术 的破 产 ” 这 就 是 说 对 生 活 照 抄 就 没 有 艺 术 了 。德 国 的 , 文艺理论家莱辛认 为 , 术 与真实有关 系 . 假也有荚 系 . 艺 与 艺 术是一种“ 真的幻觉 ” 逼 . .中学 生 如 能 明 白这 一 点 , 学 过 朱 在 自清 的 《 塘 月 色 》 再 去 清 华 大学 的 华 清 池 , 不 会 有 上 l 荷 后 就 『 朱 自清 的 当 , 了骗 的感 觉 , 为 这 是 艺 术 的 真 。当 时 朱 自清 受 冈 在 清 华 大 学 任 教 . 华 大 学 的 华 清 池 很 少 有 人 注 意 , 章 中 清 文 的 华 清 池 是 作 者 特 定 情 感 下 的华 清 池 , 和 真 实 的 华 清 池 根 它 本 就 不 能 划 等 号 , 为 真 实 的 华 清 池 一 点 也 不 美 。 还 有 这 样 因 的一 个 例 子 可 以 帮 助 我 们 理 解 艺 术 的 真 实 是 “ 真 的 幻 觉 ” 逼 。 司 汤 达 在 《 辛 和 莎 士 比亚 》 记 述 了 这 样 一 件 事 : 8 2 , 莱 中 l5 年 弗 罗伦 萨 的 大 剧 院 演 出莎 士 比亚 的 著 名 悲 剧 《 赛 罗 》 故 事 奥 , 是 一 个 非 常 英 勇 的 黑 人 将 军 奥 赛 罗 和 他 美 丽 的 妻 子 戴 斯 特 穆 娜 非 常 要 好 , 有 个 叫 雅 戈 的 小 人 从 中 破 坏 , 奥 赛 罗 怀 但 使 疑 自己 的 妻 子 和 别 人 通 奸 . 妻 子 掐 死 了 。 就 在 最 后 一 个 场 把 面 , 入 悲 剧 高 潮 的 时 候 , 个 白人 巡 逻 士 兵 一 枪 打 过 去 , 进 一 把 演 员 打 死 了 。 问 他 为 什 么 要 打 死 演 员 , 说 他 不 能 容 忍 一 个 他 黑 人 当着 他 这 个 白人 的面 把 白人 的妇 女 掐死 。这 个 自人 显 然 是 个 种 族 主义 者 , 且 成 了罪 犯 , 个 可 笑 的 罪 犯 。这 个 故 事 而 一 说 明 了 艺术 的 这 种 “ 真 性 ” 从 理 论 上 来 说 这 个 白 人 巡 逻 士 逼 , 兵不懂得艺术假定 。 这 就 让 中 学 生 明 白 写 作 时 材 料 确 实 是 来 自 身 边 的 生 活 , 又 和 真 实 的 生 活 不 同 。 学 作 品读 起 来 之 所 以 如 此 感 但 文 人 是 因 为 它 是 一 种 “ 真 的 幻 觉 ” 看 似 真 实 的 却 又 是 朦 朦 逼 , 胧 胧 的 一 种 亦 假 亦 真 。 生 活 的 真 和 艺 术 的真 有 什 么 内 在 的
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
![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5ca7e4269eae009581becc9.png)
谈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是纯客观的,是艺术描写的对象;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家,艺术家主体意识渗透的真实形象,是主客观的统一。
艺术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以及作家的虚构想象因素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世界,既反映出生活对象的内在本质,同时又渗透进作家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和评价,成为客体对象和主体意识的有机统一体。
艺术真实中对生活真实的加工改造,并非对生活真实的歪曲,而是使它更加鲜明,生动。
齐白石:“作画如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的为媚俗,不似的的为欺世。
”绘画作为艺术创作中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必须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反映现实生活,但同时又需融入创作主体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反映的生活内容和审美评价熔铸在美的艺术形式之中,而这恰是艺术作品审美本质的体现。
画中的形象要既能唤起人的具体,生动的感知,又要具有丰富性,需要的是情感和形象的融合,以画家独特的个人视角来展现所要描绘的现实对象。
艺术作品,画作的最终展现必定是以美的艺术形式出现的。
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未必都是绝对“完美”的,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处于创作主体主观意识的表达和审美的需要,并不会完全照现实中对象来画,而会或多或少的做增减改动,以期达到更完美的表达效果。
画中形象如果只是停留在对现实对象的客观临摹,那么画便失去它的审美作用——这一存在的价值,无法带给观者情感上的交流,以及更为形象生动的感知,也就无法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只是停留在“形”的表面上,而无法达到更高水平的“意”、“神”的境界。
作画如果太似就会过,失之有度,反而失去了纯粹的真实,反倒变得媚俗,太过于客观化。
但如果不似又会导致真实性的丧失,缺乏客观现实的依照,而过于主观化,与人们的普遍认知背道而驰,显得不伦不类,起欺世的反效果。
“太似”与“不似”恰是两个极端的体现,而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则需在两者之间把握好一个适当的“度”,在“太似”与“不似”之间,将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巧妙地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摘要: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是辩证统一的,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真实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
因而,二者之间既有统一,
又有传承。
艺术真实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我们写作文章时,要协调好二者之间
的关系,遵循艺术的规律,才能常写常新。
关键词:生活真实艺术真实辩证统一
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
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
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
它是艺术作品善
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
生活。
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
它可以以生活中的
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可以以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和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造,达到
艺术的真实。
艺术真实并不要求照搬生活现象,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
它的真谛在于艺术形象与社会生活内在规律和内在逻辑的艺术吻合。
在艺术创
作中,不管运用何种艺术方法和手段,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是其共同的原
则和要求。
能否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进步的思想、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首先,生活真实是基础。
这是因为,所有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既不是作家
头脑中固有的,主观臆断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
会生活的反映,这不是马克思的发明,早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就已经诞生了。
苏格拉底说:“看来我们对于写作这些故事的人,应该加以监督,……因为
他们所讲的既不真实,对于未来的战士又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该把真实看得
高于一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
”生活真实就是客观存在的人、事、物。
世界上所有艺术都是生活的反映,
没有不反映生活的艺术作品。
不过反映的形式有所区别而已,有的直接鲜明,
有的曲折隐晦,有的则错误地或歪曲地反映罢了。
反映生活是艺术的本质特征
之一。
即便是原始社会的陶碗陶罐上的图案和花纹,也是来源于原始生活的。
由于生活的原始与简单,其图案和花纹也很简单。
在淄博出土的一些汉代的瓦当,那上面有水的图案,有花草的图案,还有一人牵一只羊的图案。
其实这都
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中国画历来强调“以自然为师”。
社会生活是艺术
的来源,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是全部艺术的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也是文学创
作的一条基本规律。
我们在阅读作品时,经常见到有读者回贴说:“不真实,是
虚构的”。
这就是违背了生活真实性原则。
其次,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
换言之,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
这是因为:第一、生活与艺术之间总有一段距离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要经过作家头脑的加工提炼,要有艺术实践活动。
第二、生活本身也不能说都
反映了本质。
社会生活频繁复杂,有些生活是琐碎的,粗糙的,细微的,不连
贯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混杂在一起。
有些生活是表象而根本不反映生
活本质。
所以,对生活素材要做分析鉴别,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
加工。
这就是典型化过程。
不能剜到篮里就是菜,也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生活。
要有所区别,有所鉴定,有所选择。
只有那些反映了生活本质的材料,才算得
上是合格的、真实的。
否则,只不过是素材,是毛坯。
!我们在网络上看到许
多散文作者在描摹生活方面很卖力,有点近乎自然主义的描写。
但总感到个人
色彩太浓,不够典型化,与艺术真实相差悬殊。
这样的作品就达不到公开发表
的水准,只能在网上传阅。
第三、必须深入生活,加强生活实践,才能获得生
活本质。
经历过的就是实践过的。
试想,如果朱自清没有小时候家庭生活的经历,又怎么能够写出《背影》那样感人的散文呢?这就是真与实践的关系。
这
里的真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真,是反映生活本质的真;这里的实践,是艺术实践。
当然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生活都体验,有些不是作者亲历亲为,是所见、所闻,
这也算是实践。
把这些原始的材料提练加工的过程,反复修改的过程,也是艺
术实践过程。
散文不允许虚构,不能象小说那样,可以虚构一些情节。
但是,
不允许虚构不等于不容许艺术加工。
散文如果没有艺术加工,照抄照搬生活,
那也必定是不讨好的,也是劳而无功的。
这个道理与照像和摄影一样,照像是
复制生活,但是要有后期制作的艺术加工。
不懂文章的写作过程和原理,老是
将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来,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读者不买帐。
因为作者没有
搞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把一些个别现象当作了生活本质。
而有些作者虽然把
自己经历的最悲惨、最痛苦的事写上来,也没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自己的兄
弟打架斗殴被人家砍了一刀,真实倒没人怀疑,但这件事有啥社会意义呢?还
是因为那仅是生活的个别现象,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
所谓生活的本质,是指
那些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性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
再次、艺术真实总是高于生活真实的。
第一、艺术真实是带着作者主观倾
向性的生活真实。
由于艺术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提炼生活得来的,这里边已经
有了作者的思想意识活动和意识形态。
作家往往是从生活真实的原则出发,高
度概括了一类人和事,是杂取了许多同类的生活,然后加上自己的思想观点,
再写到作品里。
而这种倾向性是通过细节缓缓流露出来的,不是那种口号式的
表白。
若不是这样,那就是作者偷懒或不懂艺术。
这也是写手与艺术家的区别。
第二、艺术真实是经过作者加工提炼后的生活真实。
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
生活。
莫伯桑说:“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自然地进行,有的事情急转直下,有的则
老是停滞不前。
艺术则不同,它要事物进行得有预防、有准备,要善于运用聪
明而不露痕迹的转换手法把主要事件突出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把层出不穷的混
杂的事实拘泥地照写下来。
”这里的素材已经成为题材,这里的细节已经是典型
化了的细节,这里的语言已经是标准规范化的语言。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生活真实是基础,艺术
真实是追求的目标。
谁也离不开谁,不能把它们搞成两张皮。
把握好它们之间
的度,是一个创作难题。
中国文学史上有“形似”与“神似”的争辩,形似太过,则
会产生自然主义,太强调神似又容易脱离实际。
齐白石有一段著名的说法:“作
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
”后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以形似为基础,重在神似。
艺术真实以不脱离生活真实为原则,脱离生活真实
的东西如空中楼阁,如沙滩上的建筑。
但盲目地追求生活真实,而忽略了文学
创作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
因此,我们写文章,还是要处理好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遵循艺术
创作的基本规律,在生活真实这个富矿里挖掘出更加艺术的真实。
这就要求作
者不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且要主动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提炼、
挖掘、概括本质性的东西。
而且还要多学点哲学,不断开阔眼界和思想,成为
生活的思想家。
深入生活就成了补课的第一任务。
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即在
深入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真善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真善美,而是缺少发现。
有的
人不是没有生活,他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还是写不出,肚子里有货倒不出,
这就是善不善表达的问题。
还有的作者有了一段生活,也写了一些东西,但再
写下去,就感到捉襟见肘,没多少写头。
这说明他已经透支了生活,需要赶快
深入生活,补充养料。
有的人说,我有生活,也有观察生活的能力,也掌握了
一些艺术技巧,那为什么写出来的东西还是不受欢迎呢?这是因为缺少创造,
你写的东西,人家也写了,你没有超过人家的地方,所以就雷同,就一般化。
艺术具有不可模拟性,是这一个。
即个人风格、个人气派,独立思考、独出心裁、独到之处、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要在写法上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
认识到缺陷,就是进步。
因此对写文章的人来说,广纳善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善于从老题材中挖掘新意,其实这也是创造。
不断开拓新生活,开辟新
领域,挖掘新意境,文章才能常写常新。